《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分析課件_第1頁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分析課件_第2頁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分析課件_第3頁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分析課件_第4頁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分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PPT制作:江蘇省沛縣中學楊赟LOGO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PPT制作:江蘇省沛縣中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⑴登柳州城樓: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觸景生情,傷高懷遠之意。⑵寄:詩人眼望蒼茫天地間,百感交集,寄關切之情于同被貶謫的漳、汀、封、連四州。登柳州城樓⑴登柳州城樓: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觸景生情,傷高懷遠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后遷長安,世稱柳河東。因官至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章辭采華麗。21歲中進士,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后又貶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yè)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時代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時代背景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順宗即位,改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來。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的回腸。我們來到百越這個紋身之地,雖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

一讀詩歌理解大意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一讀詩歌理解大意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我們愁緒象茫茫的海天,無限寬廣??耧L陣陣,猛烈吹亂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傾盆,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墻。嶺上樹木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柳江彎彎曲曲,象百結九轉的愁腸。咱五人同時遭貶,到百越文身之地;而今依然音書不通,各自滯留一方。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提示一:詩中寫了哪些景?這寫景具有怎樣的特點?提示二: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哀情?二讀詩歌品評手法詩人如何以哀景寫哀情的?提示一:詩中寫了哪些景?這寫景具有怎樣的特點?二讀詩歌品明確:“高樓大荒”“海天茫?!薄绑@風亂飐”“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這些對遭貶的詩人來說,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明確:①對友人望而不見的關切之情。②對自己遭謫貶的哀傷之情。詩人正是通過這些哀苦無比的景色的鋪敘,遠近結合,景中見情地把自己被貶謫的無限哀情表達了出來。明確: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p>

——屈原《離騷》三讀詩歌感知意象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

芙蓉與薜荔:裁制荷葉作上衣啊,收集木芙蓉以作裳;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內心確實是芳潔純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驚風、密雨:

敵對勢力的迫害和打擊。嶺樹遮目、江流迂曲:

路途遙遠,音信難通,歸夢難成,愁腸百結。驚風、密雨:

全詩先從“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上高樓”,于“樓”前著一“高”字,所見愈遠。作者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到柳州,卻急不可耐地登上高處,為的是要遙望戰(zhàn)友們的貶所,抒發(fā)難于明言的情意。“接大荒”之“接”字,是說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樓上人眼中所見。于是感物起興,“海天愁思正茫?!币痪洌从纱藝娪慷?,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而自己的茫?!俺钏肌保簿统湟缬谶|闊無邊的空間。這么遼闊的境界和這么深廣的情意,作者寫入了這第一聯,為以下的逐層抒寫展開了宏大的畫卷。全詩先從“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上高樓”

第二聯運用比興的手法寫了登樓所見的風急雨驟的景象(近景),用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詩人人格的美好與芳潔。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詩人產生聯想,愁思彌漫呢!足見詩人于客觀事物中又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對景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兜橇莩菢羌恼耐》膺B四州-》分析課件

第三聯寫遠景。自己目前已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皫X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從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腸”對“嶺樹重遮千里目。而從意義上看,上實下虛,前因后果。第三聯寫遠景。自己目前已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尾聯從前聯生發(fā)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望而不見,自然想到互訪或互通音問;而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不要說互訪不易,即互通音問,也十分困難。而“共來”一句,既與首句中的“大荒”照應,又統(tǒng)攝題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一同被貶謫于大荒之地,已經夠痛心了,還彼此隔離,連音書都無法送到!讀詩至此,余韻裊裊,余味無窮,而題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聯中傳出??梢娫娙擞霉P之妙。尾聯從前聯生發(fā)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總結,指導學生背誦。

這是柳宗元寄給難友的抒情詩。

首聯寫登樓縱目,映入眼簾的是莽莽大荒,海天遼闊,因而感物起興,引起心頭的茫?!俺钏肌?。這里點明了題意。

次聯寫眼前的盛夏景物,感傷“芙蓉”、“薛荔”正被風雨摧殘?!败饺亍?、“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潔,與上聯“愁思”映襯。

第三聯轉寫遠望友人貶所,重樹障目,江流紓曲,更加深了“愁思”。

尾聯從上聯生發(fā)出來。意謂山長水曲,地迥天高,互訪固然難以如愿,就連寫封書信,也都無法送到,所以結尾也貫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對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

總結,指導學生背誦。

這是柳宗元寄給難友的抒情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注]此詩是詩人被貶永州所作.試簡要分析詩歌中漁翁形象.

漁翁是詩人的自我寫照,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不隨波逐流,有高潔的情操和獨立的人格,有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的精神.江雪試簡要分析詩歌中漁翁形探究:

貶謫詩中,詩人一般會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感?探究:貶謫詩的情感:①被貶之憤②故園之思③親友之念……貶謫詩的情感:①被貶之憤探究:

結合有關詩句,談談貶謫詩中會出現哪些常見的意象?探究:“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p>

——蘇軾《水調歌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p>

——白居易《琵琶行》“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薄捌溟g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貶謫詩中其它常見意象:風霜雨雪夕陽鷓鴣落葉孤燈江水歸雁……貶謫詩中其它常見意象:風霜雨雪夕陽鷓鴣【課堂檢測】古詩詞鑒賞(10分)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3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課堂檢測】古詩詞鑒賞(10分)1.作者登上高樓,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頷聯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哀景寫哀情是本詩的一大特點。說說這首詩寫了哪些哀景,抒發(fā)了怎樣的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遼闊、荒涼。由近及遠。描寫夏天暴雨的景象:狂風無情地摧殘著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著爬滿墻頭的薜荔?!败饺亍焙汀稗道蟆毕笳髦烁竦拿篮门c純潔,詩人借此抒發(fā)了自己慨嘆仕途風波險惡的憂懼煩亂與悲憤之情。

(1)哀景:“高樓大荒”“海天茫?!薄绑@風亂飐”“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2)哀情是“愁”:①對友人望而不見的關切之情。②對自己遭貶謫的哀傷之情。(意對即可)1.作者登上高樓,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作者是按照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PPT制作:江蘇省沛縣中學楊赟LOGO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PPT制作:江蘇省沛縣中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⑴登柳州城樓: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觸景生情,傷高懷遠之意。⑵寄:詩人眼望蒼茫天地間,百感交集,寄關切之情于同被貶謫的漳、汀、封、連四州。登柳州城樓⑴登柳州城樓: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觸景生情,傷高懷遠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后遷長安,世稱柳河東。因官至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章辭采華麗。21歲中進士,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后又貶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yè)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時代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時代背景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順宗即位,改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來。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的回腸。我們來到百越這個紋身之地,雖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

一讀詩歌理解大意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一讀詩歌理解大意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我們愁緒象茫茫的海天,無限寬廣。狂風陣陣,猛烈吹亂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傾盆,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墻。嶺上樹木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柳江彎彎曲曲,象百結九轉的愁腸。咱五人同時遭貶,到百越文身之地;而今依然音書不通,各自滯留一方。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提示一:詩中寫了哪些景?這寫景具有怎樣的特點?提示二: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哀情?二讀詩歌品評手法詩人如何以哀景寫哀情的?提示一:詩中寫了哪些景?這寫景具有怎樣的特點?二讀詩歌品明確:“高樓大荒”“海天茫?!薄绑@風亂飐”“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這些對遭貶的詩人來說,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明確:①對友人望而不見的關切之情。②對自己遭謫貶的哀傷之情。詩人正是通過這些哀苦無比的景色的鋪敘,遠近結合,景中見情地把自己被貶謫的無限哀情表達了出來。明確: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p>

——屈原《離騷》三讀詩歌感知意象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

芙蓉與薜荔:裁制荷葉作上衣啊,收集木芙蓉以作裳;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內心確實是芳潔純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驚風、密雨:

敵對勢力的迫害和打擊。嶺樹遮目、江流迂曲:

路途遙遠,音信難通,歸夢難成,愁腸百結。驚風、密雨:

全詩先從“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上高樓”,于“樓”前著一“高”字,所見愈遠。作者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到柳州,卻急不可耐地登上高處,為的是要遙望戰(zhàn)友們的貶所,抒發(fā)難于明言的情意?!敖哟蠡摹敝敖印弊郑钦f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樓上人眼中所見。于是感物起興,“海天愁思正茫?!币痪洌从纱藝娪慷?,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而自己的茫?!俺钏肌?,也就充溢于遼闊無邊的空間。這么遼闊的境界和這么深廣的情意,作者寫入了這第一聯,為以下的逐層抒寫展開了宏大的畫卷。全詩先從“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上高樓”

第二聯運用比興的手法寫了登樓所見的風急雨驟的景象(近景),用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詩人人格的美好與芳潔。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詩人產生聯想,愁思彌漫呢!足見詩人于客觀事物中又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對景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兜橇莩菢羌恼耐》膺B四州-》分析課件

第三聯寫遠景。自己目前已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皫X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從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腸”對“嶺樹重遮千里目。而從意義上看,上實下虛,前因后果。第三聯寫遠景。自己目前已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尾聯從前聯生發(fā)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望而不見,自然想到互訪或互通音問;而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不要說互訪不易,即互通音問,也十分困難。而“共來”一句,既與首句中的“大荒”照應,又統(tǒng)攝題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一同被貶謫于大荒之地,已經夠痛心了,還彼此隔離,連音書都無法送到!讀詩至此,余韻裊裊,余味無窮,而題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聯中傳出。可見詩人用筆之妙。尾聯從前聯生發(fā)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總結,指導學生背誦。

這是柳宗元寄給難友的抒情詩。

首聯寫登樓縱目,映入眼簾的是莽莽大荒,海天遼闊,因而感物起興,引起心頭的茫?!俺钏肌薄_@里點明了題意。

次聯寫眼前的盛夏景物,感傷“芙蓉”、“薛荔”正被風雨摧殘?!败饺亍?、“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潔,與上聯“愁思”映襯。

第三聯轉寫遠望友人貶所,重樹障目,江流紓曲,更加深了“愁思”。

尾聯從上聯生發(fā)出來。意謂山長水曲,地迥天高,互訪固然難以如愿,就連寫封書信,也都無法送到,所以結尾也貫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對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

總結,指導學生背誦。

這是柳宗元寄給難友的抒情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注]此詩是詩人被貶永州所作.試簡要分析詩歌中漁翁形象.

漁翁是詩人的自我寫照,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不隨波逐流,有高潔的情操和獨立的人格,有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的精神.江雪試簡要分析詩歌中漁翁形探究:

貶謫詩中,詩人一般會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感?探究:貶謫詩的情感:①被貶之憤②故園之思③親友之念……貶謫詩的情感:①被貶之憤探究:

結合有關詩句,談談貶謫詩中會出現哪些常見的意象?探究:“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p>

——蘇軾《水調歌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p>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