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常用中藥的性能及使用.ppt_第1頁
養(yǎng)生常用中藥的性能及使用.ppt_第2頁
養(yǎng)生常用中藥的性能及使用.ppt_第3頁
養(yǎng)生常用中藥的性能及使用.ppt_第4頁
養(yǎng)生常用中藥的性能及使用.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養(yǎng)生常用中藥的性能及使用,人參,栽培者為“園參”, 野生者為“山參”。多于秋季采挖,洗凈; 園參經(jīng)曬干或烘干,稱“生曬參”; 山參經(jīng)曬干,稱“生曬山參”; 經(jīng)水燙,浸糖后干燥,稱“白糖參”; 蒸熟后曬干或烘干,稱“紅參”。朝鮮人參 產(chǎn)于朝鮮的人參,習(xí)稱朝鮮人參,又名別直參、高麗參。商品有朝鮮紅參、朝鮮白參之分,而以紅者為優(yōu)。,人參,人參: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則性溫。 功能補五臟、安精神、健脾補肺、益氣生津、大補人體元氣。 (1)搶救虛脫:凡久病氣虛,或大失血、或急性暴病致突然氣微欲絕,四肢厥冷,虛汗淋漓,神昏不語,脈象微散,似有似無等氣脫危癥,急用人參15-30克,可大補元氣,挽救虛脫,四

2、肢冰冷明顯者,加附片9-12克,增強回陽救逆;出虛汗較甚,加麥冬、五味子益氣養(yǎng)陰,止汗固脫。,人參,(2)治氣虛:本品可補脾肺之氣治氣虛, 四君子湯,人參10克、白術(shù)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補肺湯;黃芪25克,黨參12克,熟地12克,紫菀l0克,桑白皮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1日2次。 (3)扶正祛邪:補益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對正氣虛而邪氣盛證候,在祛邪藥中加入人參,可起扶正祛邪作用。,人參,紅參:補氣之中帶剛健溫燥之性,能振奮陽氣,適于回陽救逆; 生曬參:性較和平不溫不燥,補氣又能生津,適于扶正祛邪; 白參:性最平和,效力相對較小,適健脾益肺; 野山參:大補元氣,無溫燥之氣,補氣之中

3、兼滋養(yǎng)陰津; 太子參:益氣健脾,但補力較小,適于氣血不足,病后虛弱,津乏口干等。,【用法用量】 0.53錢,大量可用至1兩。 反藜蘆,畏五靈脂, 服人參腹脹甚,可用萊菔子或山楂解。 注意:凡肺氣壅滯,胸悶憋氣,表邪未解及一切實證、熱證均忌用。,黨參,黨參:補氣健脾,常作為人參的代用品治氣虛證。 (1)健脾胃:脾胃之氣不足出現(xiàn)四肢困倦,短氣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軟等,本品可增強脾胃功能而益氣,,五味異功散:人參、炙甘草、茯苓、白術(shù)、陳皮各等份。 參苓白術(shù)散:人參10g,茯苓10g,白術(shù)(炒)10g,山藥10g,白扁豆(炒)7.5g,蓮子5g,薏苡仁(炒)5g,砂仁5g,桔梗5g,甘草10g。,黨

4、參,2)益氣補血:用于氣血兩虛者,如八珍湯、人參養(yǎng)榮湯,歸脾湯等, 近代研究能通過脾臟刺激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xì)胞,常配當(dāng)歸、白芍、生熟地等治各種貧血。,黨參,(3)治氣虛咳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大劑12兩; 近代研究黨參有強壯作用,可是紅細(xì)胞上升,白細(xì)胞下降,使周圍血管擴張,降血壓,并抑制腎上腺素升壓作用。,黃芪,【別名】 綿芪、綿黃芪 甘、微溫, 助衛(wèi)氣,固皮表,補中氣,升清氣,托瘡毒,利小便。 (1)固表止汗:體弱,久重病之人,表虛衛(wèi)氣不固,常自汗,易受風(fēng)寒感冒者,配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煅龍牡等,或用玉屏風(fēng)散。 (2)補中益氣:如補中益氣湯,舉元煎(黨參、升麻、白術(shù)、甘

5、草)。,黃芪,(3)消水腫:治頭面、四肢水腫,如防己黃芪湯,或防己茯苓湯(防己、茯苓、桂枝、甘草、黃芪)用于全身及四肢皆腫,并感覺惡風(fēng)的。本品單味濃煎(60-90克每日)可消腎炎水腫,并消除尿中蛋白,配北五加皮、桂枝,豬苓、茯苓,對心臟性水腫有效,用于利尿量不宜過大6-9克為宜。 (4)補氣生血:當(dāng)歸補血湯(黃芪60-120克、當(dāng)歸9-15克)補氣而生血。,(5)托毒排膿:氣血虛弱之人患瘡瘍,致膿如稀水,瘡口久不收口,用黃芪配黨參、白芷、防風(fēng)、當(dāng)歸、川芎、桂心、厚樸、桔梗、五味子、甘草等, 生黃芪偏于走表,固表止汗,托里排膿,斂瘡收口, 炙黃芪重在走里,補中益氣,升提中焦清氣,補氣生血利尿。

6、注意:胸悶胃滿、表實邪阻,氣實多怒者勿用。,【用法用量】 930g。 1、體虛自汗:(玉屏風(fēng)散)黃芪5錢,白術(shù)3錢,防風(fēng)2錢。水煎服。 2、脾胃虛弱以及氣虛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補中益氣湯)黃芪4錢,黨參、白術(shù)、當(dāng)歸各3錢,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各1.5錢。水煎服。 3、失血體虛:黃芪1兩,當(dāng)歸2錢。水煎服。 4、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黃芪1兩,當(dāng)歸、龍眼肉、五味子各5錢,紅棗10枚,黑豆1兩。水煎服。,5、腦血栓:黃芪0.51兩,川芎2錢,當(dāng)歸、赤芍、地龍、桃仁、牛膝、丹參各3錢。水煎服。 6、白細(xì)胞減少癥、貧血:生黃芪、雞血藤各2兩,當(dāng)歸1兩,黨參、熟地黃各5錢。每日1

7、劑,水煎2次,分2次服。孕婦當(dāng)歸減量。 7、乳汁缺乏:黃芪1兩,當(dāng)歸5錢,王不留行、路路通、絲瓜絡(luò)、炮山甲各2錢。水煎服。 8、陰汗?jié)癜W。用黃芪酒炒后研細(xì),切熟豬心蘸著吃,有效。,白術(shù),白術(shù):甘苦、微溫, 健脾燥濕,益氣生血,和中安胎。 (1)健脾燥濕:用于脾虛濕濁不化,脾虛泄瀉。 (2)益氣生血:如八珍湯、人參養(yǎng)榮湯等。,白術(shù),(3)和中安胎:妊娠惡阻,常配:陳皮、竹茹、蘇梗、茯苓、藿香、生姜等,兼胎熱者加黃芩、梔子、黃芪、黨參等。 【用法用量】 612g。,山藥,【別名】 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 山藥:味甘性溫,補脾胃、益肺氣、強腎固精、治帶下。,(1)補脾胃:有補脾胃而

8、止瀉的作用,配人參、白術(shù)、茯苓、芡實、扁豆、蓮子肉等。 (2)益肺氣:補脾胃以益肺氣。,山藥,(3)強腎固精:本品生用補腎生精,益肺腎之陰而治消渴, 上消明顯:配天花粉、麥冬、知母、黃芩、五味子、沙參、生石膏、烏梅等; 中消明顯:配生石膏、知母、葛根、黃精、黃芩、天花粉、生地、生大黃等; 下消明顯:配生熟地、山萸肉、五味子、澤瀉、丹皮、茯苓、肉桂等。,山藥,(4)治帶下:用于脾腎兩虛,是濕邪注于下焦的帶下病。 生山藥強腎生精、治消渴, 炒山藥補脾胃、益肺氣、治帶下。 炒薏仁、炒山藥均健脾止瀉,但炒薏仁偏于利濕以燥脾,炒山藥偏補脾腎而固澀。 用山藥后有人可產(chǎn)生氣壅、腹脹悶、食欲不振等不適,可配陳

9、皮預(yù)防。 【用法用量】 1530g。,白扁豆,白扁豆:甘、微溫,健脾養(yǎng)胃、消暑祛濕。 本品補脾不膩,化濕不燥,對脾胃虛弱或大病后,欲用補劑先用扁豆,能調(diào)正氣而無飽悶之弊。 白扁豆生用消暑祛濕,炒用健脾養(yǎng)胃。,白扁豆,綠豆性涼,消心胃之暑,兼利濕解毒, 扁豆性微溫,消脾胃之暑,并健脾扶正。 荷葉升清氣而消暑,扁豆降濕濁而消暑。,大棗,大棗:補脾和胃,強健脾胃,止瀉、生津,補養(yǎng)強壯,并緩和藥性,解毒,保護脾胃。 大棗核炒焦,泡水代茶飲,使人安睡,,大棗,龍眼肉,大棗均益脾,龍眼肉偏養(yǎng)心補血,治心虛, 大棗偏補脾和胃,治脾虛。 飴糖味甘益脾,偏緩急和中,治中虛作痛; 大棗味甘益脾,偏益氣生血,兼養(yǎng)心

10、治脾虛,心慌如懸。 注意:胃脹滿,痰熱者不宜用。 【用法用量】 615g。,甘草,甘草:補脾、清熱、解毒、緩急、潤肺、調(diào)和藥性。 (1)生甘草有清熱解毒及潤肺的作用,常用癰疽瘡瘍,陰疽配伍熟地、麻黃、鹿角膠、肉桂、白芥子、桂枝等同用; 現(xiàn)代研究生甘草對番木鱉、水合氯醛、白喉毒素、破傷風(fēng)毒素、河豚毒素、蛇毒等有解毒作用,,配杏仁、貝母、炙杷葉、瓜蔞、知母、黃芩等用于肺熱咳嗽; 配桔梗、射干、牛蒡子、玄參等用于咽喉腫痛。 本品為滑潤性祛痰藥,口服后使咽喉粘膜減少刺激,適于咽喉炎癥,桔梗湯:桔梗3克 甘草6克 (傷寒論方子),甘草,(2)有緩急作用:緩解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如芍藥甘草湯,可用于因誤用汗

11、法傷及陰血而出現(xiàn)厥逆,腳攣急不伸等癥。 (3)調(diào)和藥性:本品藥性和緩,通行十二經(jīng),可升可降,與補、下、寒、熱、濕、涼等各類藥配合有調(diào)和藥性的作用。 炙甘草適于補中益氣; 生甘草適于清熱解毒、潤肺;,甘草,生甘草梢治尿道中疼,適于淋病; 生甘草節(jié)適于消腫毒、利關(guān)節(jié); 生甘草去皮為粉甘草,適于清內(nèi)熱、瀉心火。 注意:脾胃有濕而中滿嘔吐忌用,長期大量用可引起水腫,高血壓。 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熟地,熟地:味甘、微苦、性微溫。補血生精、滋腎養(yǎng)肝、常用滋陰補血藥。 炮制:酒熟地黃:取凈生地黃,用黃酒拌勻,置燉藥罐內(nèi),密閉,隔水加熱燉透,或置適宜容器內(nèi)蒸透至表面黑潤,至黃酒完全被吸盡,取出,曬至外

12、皮稍干時,切厚片,干燥。生地黃每100kg,用黃酒3050kg。酒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 蒸熟地黃:取凈生地黃,置木甄、籠屜或其他適當(dāng)容器內(nèi),加熱蒸至內(nèi)外黑潤為度,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蒸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常配當(dāng)歸、黃芪、黨參、阿膠治等各種貧血。,熟地,熟地配當(dāng)歸補血,熟地配白芍養(yǎng)肝、熟地配龍眼肉養(yǎng)脾,熟地配麻黃則不粘滯并通血脈、溫肌湊,如陽和湯(熟地鹿角膠姜炭肉桂麻黃白芥子甘草)治療陰疽、附骨疽、流注(寒性膿腫、閉塞性脈管炎、腸系膜淋巴結(jié)核、慢性骨髓炎、關(guān)節(jié)結(jié)核等); 溫陽散結(jié),配龜甲、知母、黃柏、豬脊髓、地骨皮、秦艽、鱉甲用于陰虛生內(nèi)熱而骨蒸潮熱,消渴、耳鳴耳聾、盜汗

13、、消瘦、午后顴紅、干咳少痰帶血、夜間燥熱等,如大補陰丸。 阿膠補血兼止血,熟地補血兼填精髓,阿膠滋養(yǎng)肝腎兼養(yǎng)肺陰,熟地滋養(yǎng)肝腎兼養(yǎng)心血; 桑葚補肝腎,性偏涼,補血之力不如熟地,熟地補肝腎,性偏溫,滋陰補血之力遠大于桑葚。,熟地,當(dāng)歸補血其性動,熟地補血其性靜,當(dāng)歸生新血而補血,熟地滋陰精而養(yǎng)血,二藥合用互補。 何首烏也補肝腎,但補血之力不如熟地, 熟地烏須發(fā)之力不如首烏。 熟地久服易用砂仁佐制,以免膩膈。 注意:陽虛陰盛忌用,痰多苔膩、胸膈窒悶不宜用。 用量用法:內(nèi)服:煎湯,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當(dāng)歸,當(dāng)歸:辛甘、微苦、性溫。治血分病常用藥,因使血各歸其所,故名。 (1)補血

14、:如當(dāng)歸補血湯(黃芪、當(dāng)歸)、四物湯(當(dāng)歸、熟地、白芍、川芎)等; (2)活血,有活血通絡(luò)、散瘀消腫的作用,配連翹、銀花、赤芍、紅花、皂刺、山甲等用于瘡癰初起,腫脹疼痛。配川芎、紅花、半夏、防風(fēng)、黃芪、桂枝、白芍、熟地、山甲用于肌膚麻木不仁。 (3)潤腸通便:年老、久病、產(chǎn)后失血或津液不足因血虛腸燥而致大便秘結(jié),當(dāng)歸可養(yǎng)血潤腸而通便。(4)調(diào)月經(jīng):當(dāng)歸能調(diào)理沖、任、帶三脈,善補血和血,為婦科調(diào)理經(jīng)血最常用的藥。,當(dāng)歸,當(dāng)歸配黃芪、黨參可補氣生血; 當(dāng)歸配大黃、牛膝可破下部淤血; 當(dāng)歸配川芎、蘇木、紅花、桔??苫钌喜坑傺?當(dāng)歸配桂枝、桑枝、路路通、絲瓜絡(luò)可通達四肢,活血通絡(luò)。 白芍補血偏于養(yǎng)陰

15、,其性靜而主守;當(dāng)歸補血偏于溫陽,其性動而主走,血虛生熱者宜用白芍,血虛有寒者用當(dāng)歸;,當(dāng)歸,歸頭和歸尾偏活血破血;歸身偏補血養(yǎng)血; 全當(dāng)歸既補血又活血;歸須偏活血通絡(luò); 酒當(dāng)歸偏行血活血,土炒當(dāng)歸用于血虛見大便溏軟者; 當(dāng)歸炭用于止血。 注意:大腸滑瀉和火旺者不用。,阿膠,阿膠:甘平。補血、滋陰、潤肺、止血。 阿膠塊能補血、滋陰。 現(xiàn)代研究有促進紅細(xì)胞和血紅蛋白增加作用。 阿膠配地黃、龜板、鱉甲、秦艽、銀柴胡、青蒿滋陰清熱,用于陰虛內(nèi)熱、骨蒸癆熱等;阿膠珠止血、潤肺,隨證加入生地炭、黃芪、黨參、山萸肉、續(xù)斷、菟絲子、桑寄生、紫河車等健脾補腎藥,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阿膠,熟地、阿膠均滋陰補血

16、,但熟地偏于補腎陰、填精髓而補血,阿膠偏潤肺、養(yǎng)肝、補血而滋陰、兼能止血; 阿膠還有養(yǎng)血潤燥滑腸作用,可用于婦女產(chǎn)后便秘,血虛便秘等。 注意:舌苔厚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均不適于本品。,食用方法,1、阿膠羹 :阿膠250克,黃酒250克,冰糖200克,黑芝麻、核桃仁各250克 做法:取阿膠250g,砸碎。放入帶蓋的湯盆或瓷碗中,加黃酒250g,浸泡1-2天,至泡軟。取冰糖200g克,加水250ml化成冰糖水,倒入泡軟的阿膠中,加蓋。 置盛膠容器于普通鍋或電飯煲內(nèi),水浴蒸1-2小時至完全溶化。將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放入繼續(xù)蒸1小時,攪拌,成羹狀。 取出容器,放冷,冰箱存放。 每天早晚各服一匙,

17、溫開水沖服。,阿膠,2、阿膠膏 :阿膠一塊,冰糖20克 做法:取阿膠一塊,砸碎至豆粒大小,將碎阿膠倒入白瓷碗或微波爐專用器皿中,加冰糖約20克、水約150ml,置于微波爐中。調(diào)火力至中檔,12分鐘后,打開爐門,膠香四溢。冰糖、阿膠全部溶化。 取出放涼,溶液成果凍狀,冰箱存放。 每晚臨睡前取一勺阿膠凍置口杯中,加開水或牛奶100ml,攪拌至完全溶解后服下。,3、牛奶沖服 將阿膠粉碎成細(xì)粉狀,每次取阿膠粉一匙(約34g)放入杯中,依個人口味,加入熱牛奶、豆?jié){等(80以上)邊加邊攪拌,使阿膠粉充分溶化后服用, 口感香甜綿軟,回味悠久。,何首烏,何首烏:生首烏味苦澀,制首烏兼甘味,微溫。 養(yǎng)血益精、平

18、補肝腎、烏須發(fā)、兼潤腸通便、消瘰疬、治瘧疾。 制首烏溫而不燥、補而不膩,性質(zhì)平和,適于久服,常用于病后虛弱,陰虛血虧,筋骨軟弱以及滋補強壯丸藥中。 本品有促進血液新生作用。 用于津血不足之腸道津液缺乏,腸管傳導(dǎo)澀滯,大便秘結(jié)不通配當(dāng)歸、肉蓯蓉、黑芝麻、火麻仁養(yǎng)血潤腸通便,現(xiàn)代研究有促進腸管蠕動,適用虛性便秘。,何首烏,用于肝腎虛虧,精血不足,身體衰弱,須發(fā)得不到充足營養(yǎng)致須發(fā)早白配補骨脂、當(dāng)歸、地黃、枸杞、女貞子、菟絲子、黑芝麻、旱蓮草等。 熟地滋補肝腎、填精益髓之力較何首烏為優(yōu),但滋膩太甚,易膩膈害胃,首烏則不寒不燥,不膩膈,不害胃,又養(yǎng)血祛風(fēng),急需滋補用熟地為宜,長服慢補時用首烏為好,二藥

19、可合用。,何首烏,黃精也補而不膩,但偏補中益氣,潤養(yǎng)肺胃陰津,首烏偏滋補肝腎,養(yǎng)血益精。 夜交藤水煎服治失眠,祛風(fēng)濕、舒經(jīng)絡(luò)、除痹痛,煎水外洗解毒、和血、祛風(fēng)、用于風(fēng)瘡、疥癬。 生首烏用于消瘰疬,解瘡毒,通便結(jié); 制首烏用于補肝腎、強筋骨、養(yǎng)血、固精。,枸杞子,枸杞子:味甘性平,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用于肝腎不足致腰膝無力,臍腹隱痛,陽痿不舉,大便溏泄等,如右歸丸; 用于肝腎不足,精血不能上注于目致兩目昏暗,視物模糊不清等,如杞菊地黃丸; 還有生津止渴作用,配麥冬、天冬、山藥、玉竹、地黃、知母等用于消渴,,現(xiàn)代研究有降血糖作用。 枸杞葉可清上焦毒熱,代茶飲止消渴; 枸杞根皮即地骨皮,清虛熱,退

20、骨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612g ;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麥冬,麥冬:甘、微苦、微寒。 (1)滋陰潤肺、清熱治咳。 (2)養(yǎng)陰清心:心陰虛而心中煩熱,心悸失眠,舌紅,脈細(xì)數(shù),配黃連、阿膠、貝母、生地、玄參、丹參、珍珠母、遠志等;心氣心陰兩虛,出現(xiàn)氣短倦怠,口渴汗出,脈微弱欲絕而虛脫者,急用生脈散,益氣養(yǎng)陰,斂汗固脫。 (3)生津益胃:有養(yǎng)胃陰、生津液的作用。,(4)潤肺利咽:肺熱陰傷,咽喉干痛,聲啞失音,舌燥口渴,配玄參、生地、桔梗、甘草、山豆根、金果欖、知母等同用。 天冬、麥冬均滋陰,天冬甘苦、大寒,偏清熱降火,麥冬甘微寒,偏潤肺寧心

21、,兼養(yǎng)胃陰,止煩渴。 麥冬偏滋肺陰而清熱,兼養(yǎng)胃陰而止渴。,石斛,石斛:甘淡涼,滋陰養(yǎng)胃,清熱生津,益腎,壯筋骨。用于溫?zé)岵『笃?,因高熱而陰津受傷。注意用石斛治溫?zé)岵?,不可用之過早以免滋補斂邪。 用于陰虛內(nèi)熱干咳、盜汗、口渴、低熱等。用于腎精不足致目昏目暗,視力下降配生熟地、山萸肉、草決明、枸杞、沙苑子、地骨皮、菊花等,如石斛夜光丸,是治療目昏目暗視力下降的常用成藥。 也可治腎虛而兩腳麻木痿痹者。,石斛,玉竹、石斛均養(yǎng)陰,玉竹甘平滋潤,養(yǎng)肺胃之陰而除燥熱,補而不膩;石斛清腎中浮火攝元氣,除胃中虛熱而止煩渴,清中有補,補中有清。 金釵石斛偏養(yǎng)胃陰、補腎精; 霍石斛用老人、虛人陰液不足者; 鮮石斛

22、清熱生津、解渴之力佳,多用于溫?zé)岵 ?百合,百合:為潤肺止咳和清心安神藥。配生地、麥冬、沙參、貝母、梨皮等用陰虛肺燥咳嗽; 配沙參、五味子、馬兜鈴、訶子、麥冬用于久咳不愈,肺陰虛而肺氣浮散之證; 配麥冬、蓮子、遠志、黃連、阿膠、玄參等用于熱病后余熱不清神志恍惚和陰虛心煩、失眠。,鱉甲,性味 咸、寒。 春、夏、秋季捕鱉,用刀割下頭,割取背甲,去凈殘肉、曬干。亦將鱉體置于沸水中煮1至2小時,燙至背甲上的皮能剝落時取出,剝下背甲,去凈肉,洗凈曬干。 功用 滋腎潛陽,軟堅散結(jié)。 主治 骨蒸勞熱、瘧母、脅下堅硬、腰痛,經(jīng)閉癥瘕等癥。 用量 1020克,搗碎,先煎。 禁忌 虛而無熱者忌用。 鱉甲適不合人群

23、:脾胃虛寒及食少便溏者;孕婦禁服。,百合,五味子味酸而收,偏治肺氣之浮散;百合甘斂潤肺,偏治肺陰之虛燥;百部溫肺化痰治嗽,并殺蟲;百合甘斂潤肺治嗽,并寧心; 治久久難愈胃痛,用百合配烏藥,為百合湯:百合30克、烏藥9克、丹參30克、檀香6克、草豆蔻9克、良姜9克、香附9克、 川楝子9克,對潰瘍病致長期胃痛,屬于虛實并見,寒熱夾雜,氣血皆病證候效好。,白果,白果:甘苦澀平、小毒。收肺益氣,定喘治嗽,縮小便、止白帶。 白果收肺益氣,偏痰喘兼咳者。 炒熟用益肺定喘,生用降痰。 量不可多大,1.5-9g。生甘草能解白果毒。,陳皮,陳皮:辛苦溫,理氣藥。 (1)消脹止嘔:肺胃氣滯致胸悶,上腹脹滿、惡心、

24、嘔吐、胸腹脹痛配伍枳殼、半夏、蘇梗、蘇子,兼胃熱加黃芩、川楝子,兼胃寒者加高良姜、烏藥,兼中焦?jié)袷⒓榆蜍?、蒼術(shù)。 (2)燥濕化痰止嗽:對中焦?jié)裉瞪戏富蛲飧酗L(fēng)寒致肺氣不利而發(fā)生咳嗽、痰多、胸悶、不思食等。 (3)理氣開胃:對中焦氣滯,食欲不振者加麥芽、谷芽、蔻衣、神曲、山楂等促進食欲。,陳皮,(4)避免補藥引起壅氣脹滿副反應(yīng):用黨參、黃芪、白術(shù)、山藥、地黃等補藥時配點陳皮。 化橘紅化痰效最好,對痰多、稠、白粘者適用;廣橘紅偏輕清入肺,適于外感咳嗽痰多胸悶者; 橘核散結(jié)止痛,用治疝氣痛;橘葉疏肝解郁,用于胸脅悶痛,乳房發(fā)脹; 青皮偏入肝膽,破氣散滯,兼治疝;陳皮偏入脾肺,理氣和胃兼化痰。 本品性香

25、燥,過用久用耗散正氣。,萊菔子,萊菔子:辛甘平,降氣平喘,化痰消積、理氣除脹。 (1)痰喘咳嗽:由痰濁阻肺、肺失肅降產(chǎn)生咳嗽,氣喘,痰多胸悶等癥,如老年人慢支咳喘痰多者用麻杏二三湯,苔厚膩,大便干加熟大黃、瓜蔞、檳榔;呼氣困難加枳殼、桔梗、前胡,吸氣困難加磁石、沉香;咳重加紫苑、炙杷葉、貝母;咳痰清稀而涼的,加細(xì)辛、干姜、五味子。 (2)食積腹脹:生萊菔子性善上升,服量較大時致惡心嘔吐,臨床少用; 炒萊菔子性善降,可用于降氣化痰,消脹平喘。,菊花,菊花:疏風(fēng)散熱,用于風(fēng)溫初起治風(fēng)熱感冒。 也是眼科常用藥,主治肝經(jīng)風(fēng)熱、目赤腫痛,兩目昏花,見風(fēng)流淚,目生云翳,常配黃芩、密蒙花、青箱子、草決明、木

26、賊草、桑葉、蟬蛻等; 野菊花有清熱解毒治療疔瘡腫毒作用。,蜂蜜,蜂蜜:多用于老人、虛人、津液不足、腸道滯澀而致大便燥結(jié)。 飴糖、蜂蜜、大棗均味甘補中,飴糖性微溫主入脾,能緩急止腹痛,滋潤滑腸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潤肺治肺燥咳嗽; 大棗甘溫補中,專補脾胃,無潤腸通便之力。,茯苓,茯苓:利水除濕、寧心安神、益脾止泄。 凡五臟六腑各部出現(xiàn)水濕停留皆可用茯苓,配黨參、白術(shù)、半夏、陳皮、豬苓、澤瀉、桑白皮、冬瓜皮等治脾虛濕停而全身浮腫; 苓桂術(shù)甘湯加炒白芍、木香、吳茱萸、肉豆蔻治療腸功能紊亂(出現(xiàn)脾虛、中焦水濕不化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 用于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健忘之證,配當(dāng)歸、白術(shù)、柏子仁、遠志、

27、酸棗仁、朱砂0.6-0.9克。,赤茯苓偏于清熱利濕,茯神偏于寧心安神; 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攣,茯苓皮利水消腫。 茯神木治心掣痛,神驚,健忘并平肝祛風(fēng),治冠心病心絞痛時,在寬胸、通陽、活血、開竅劑中加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黑芝麻,黑芝麻:甘平,滋補肝腎藥。補精、潤燥、滑腸等, 配枸杞、菊花、熟地、山茱萸、白蒺藜用于肝腎不足之頭暈眼花; 配制首烏、桑葚、旱蓮草、女貞子、生地用于肝腎不足頭發(fā)早白; 配當(dāng)歸、肉蓯蓉、桃仁、火麻仁等用津枯血燥的便秘。 首烏烏須發(fā)兼養(yǎng)血,黑芝麻烏須發(fā)兼潤便。,附子,附子:辛甘熱,有毒,其性走而不守,能內(nèi)達能外徹,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痹結(jié)于臟腑,筋骨經(jīng)絡(luò),血

28、脈者,皆能以之開、通、溫、散;凡陽氣將脫,四肢厥逆冰冷,涼汗淋漓或絕汗如油者,皆可回陽救逆,立挽危亡。 (1)回陽救逆:由心腎陽虛欲絕或大吐、大下、大汗后致陽虛欲脫,出現(xiàn)脈微欲絕,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虛寒險證,如四逆湯,參附湯。因內(nèi)寒所致用四逆湯,因氣血兩虛所致用參附湯,兼大汗淋漓,可再加麥冬9、五味子9。 (2)逐寒燥濕:因風(fēng)寒濕三邪侵入而致氣血凝滯,閉塞而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陰雨天加重等,或脾受寒侵見腹痛、腹瀉,便清稀,手足涼,腹部不暖等。,附子,(3)溫腎助陽:補腎助陽,增強生殖機能,腎陽虛衰表現(xiàn)生殖功能低下,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表現(xiàn)膝腰冷痛,陽痿精寒,臍腹疼痛,夜間多尿,足冷膝軟,飲

29、食少思,五更泄,神疲怕冷,右尺脈弱等,如八味地黃丸,右歸飲。 肉桂助腎陽,暖下焦,能引上浮之火下歸與腎;附子回陽氣,通行十二經(jīng),能追散失欲絕元陽。 川烏、附子為同一植物,溫腎助陽用附子,通痹去風(fēng)用川烏。,附子,附子配人參、山茱萸治汗脫亡陽;附子配熟地、當(dāng)歸能助生血之力; 附子配肉桂補助腎陽;附子配桂枝、白芍、黃芪皮治陽虛自汗。 附子配防風(fēng)各12g治療痹癥,并且防風(fēng)有殺附子毒作用。 炮附子(黑附片)最常用,藥力足,效快;白附片藥力較和緩。 注意:非虛寒證、寒濕證忌用;熱厥入咽即斃;孕婦忌服。,干姜,干姜:辛熱,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能引血分藥入血中氣分而生血,引附子入腎而祛寒回陽,并溫助心肺陽氣。

30、 (1)腹痛腹瀉:由脾胃虛寒或寒邪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致脘腹冷痛,喜熱喜按,或吐或瀉,用干姜溫胃散寒。 (2)亡陽虛脫:如四逆湯。 (3)寒痰咳喘:由于陽氣虛,水濕不化,聚而為飲,水飲寒痰,上犯于肺,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泡沫痰,氣喘、畏冷、頭眩、不欲飲水,冬季易發(fā),配伍細(xì)辛、五味子,名“姜辛味”之法,有溫肺、開肺、合肺之功,如小青龍湯。,干姜,干姜配麻黃,可去伏于肌腠中寒邪,必須詳細(xì)辯證,確診為寒邪者。 干姜辛溫入脾經(jīng),兼入心肺,助陽而補心氣。 炮姜炭偏于溫經(jīng)止血,治小腹、脾腎之寒; 干姜偏用治胃脘、臍腹、心肺之寒。,生姜,【性能】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功效】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31、【應(yīng)用】1.風(fēng)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祛風(fēng)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于風(fēng)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fā)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姜、胡椒等溫里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參、白術(shù)等補脾益氣藥同用。,生姜,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圣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fā)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于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fēng)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fēng)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生姜,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搗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枇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