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一):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fā)展
第一課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基業(y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秦朝的建立、秦朝的疆域;分析秦能夠統(tǒng)一的歷史原因;
②掌握秦始皇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及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課本和分析史料,列舉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具體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響。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一方面知道秦始皇在秦統(tǒng)一及鞏固統(tǒng)一的過程中所起的非同凡響的作用,另
一方面也能認識到秦始皇殘暴的一面,學會用辯證的思維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
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知道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具體內容。
【教學難點】
通過對秦始皇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分析,認識這種制度對鞏固統(tǒng)一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一一李白
李白的詩文充分展現了嬴政的什么歷史功績?
掃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
二、新課學習
(-)秦朝的建立
1.秦滅六國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實力日益增強,在與六國的征戰(zhàn)中不斷取得勝利。
公元前221年秦王統(tǒng)一全國定都咸陽>>>多媒體課件播放秦滅六國形勢圖
為什么秦能統(tǒng)一天下,它具備哪些條件?
材料一:秦地處中國西北部的渭河流域,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獲得勝利,因為渭河
流域大部分地區(qū)易守難攻……
解讀:秦國地處關中,地勢險固,易守難攻。
材料二:公元前318年,秦占領了四川的產糧大平原;這大大地擴大了秦的地盤、增強
了秦的力量
解讀:物產豐富,充足的物資能夠供應長期戰(zhàn)爭。
材料三:秦的統(tǒng)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現實主義者,率先應用法家學說,將所有
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解讀: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一“遠交近攻”。
材料四:戰(zhàn)國七雄長期征戰(zhàn),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不利于經濟、文化的進
一步發(fā)展和交流。渴望結束割據戰(zhàn)爭,實現國家統(tǒng)一安定已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
解讀:人民渴望統(tǒng)一,這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材料五: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
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解讀:商鞅變法以來,秦國迅速強大。
2.秦完成統(tǒng)一的意義
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
大帝國,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活和發(fā)展社會生產。
為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3.始皇帝
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后,認為自己的功德高過古代的三皇五帝,將“王”改為皇帝,自稱
“始皇帝”,并希望子子孫孫“二世”“三世”以至無窮。歷史上稱他為“秦始皇”。
俗話說“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秦王消滅六國,實現了秦的統(tǒng)一,建立了一個統(tǒng)一
的多民族的國家。那么,他是否己經大功告成,一勞永逸呢?他面臨著哪些困難呢?
①社會動蕩,政局不穩(wěn),原來的六國舊貴族力量仍很強大,中央力量弱小.
②原先七國貨幣不一致,流通不暢,度量衡不一致,給商品交換帶來了麻煩,阻礙了經濟
的發(fā)展.
③各國文字異形異聲;交通不便.
④一些儒生、方士提倡效仿古法,對秦始皇提出批評意見.
(二)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如皇帝制度,中央的三公制度,地方的郡縣制。
(1)皇帝制度: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中央三公制: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郡縣制:地方上,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
影響: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tǒng)一,加強了對人民的統(tǒng)治。
比較郡縣制與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郡縣制
劃分原則血緣關系地域
是否世襲世襲不世襲
直屬
與中央關系相對獨立中央管理
對比西周的分封制,郡縣制有什么歷史作用?
加強了中央集權
郡縣制是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嗎?
郡縣制不是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
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從商鞅變法時就開始實行縣制。郡在春秋戰(zhàn)國也已經存在,但當時郡一
般設在各國邊防重鎮(zhèn)。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徹底廢除了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后者是在前者
的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而來的。
2.法律上:頒布了大量律令
為有效管理國家,秦朝還頒布了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盜賊令,并通過文書的上傳下達
來執(zhí)行。這一整套制度此后長期沿用下來。
“1975年在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竹簡,提供了秦律的部分內容,包括《盜律》《田
律》……等。其中刑罰有:斬首、磔(zh6斷裂肢體)、贊(zT)、笞(chT)、遷、耐、刷
(y?割鼻)、鎏(wCi鐵足)等”。
?>多媒體課件播放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
拓展思考:秦朝律令有什么特點?嚴酷
秦朝以哪派學說治國?法家
3.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
將秦的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的文字
>?多媒體課件播放六國文字和秦朝官府文書
影響: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族文化的交流。
4.經濟上
(1)統(tǒng)一貨幣
廢除東方六國各自的貨幣,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
為什么要以圓形方孔為錢幣造型?
代表天圓地方,皇權對天下的統(tǒng)一
你知道圓形方孔銅錢在中國古代沿用了多久?
沿用到清末出現銀元為止。
>?多媒體課件播放六國貨幣
(2)統(tǒng)一度、量、衡
度(長短):寸、尺、丈、引量(容積):合、升、斗、桶
衡(輕重):銖、兩、斤、鈞、石
影響:利于各地各民族物質的交流和經濟的發(fā)展。
?>多媒體課件播放秦銅量
5.交通上
交通上大修馳道,拆除路障,統(tǒng)一車軌
影響:加強了中央和地方的聯(lián)系,客觀上,使車輛暢行無阻,交通便利,加強了各地的
交流
?>多媒體課件播放秦朝車馬與馳道
《史記》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執(zhí),書同文”的文字描述,請你說說這句話
的大意。它指的是發(fā)生在什么時代的歷史事件?這時國家的發(fā)展其有什么重要意義?
(秦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加強對國家的管理)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車輛形制和統(tǒng)一文字等;
它指的是發(fā)生在秦朝的事。這些措施鞏固了秦朝的統(tǒng)一。
6.思想上
完成統(tǒng)一后不久,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圣賢的言論批評時政;前六
國的貴族們猛烈抨擊秦的統(tǒng)治。
(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我們這些六國貴族就喪失了以前的地位,我們要復國!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不符合舊制,我們應該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
焚六國史書,民間詩、書、百家書(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除外)。
?>多媒體課件播放焚書坑儒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術士與儒生),皆坑之咸陽。
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談談你對“焚書坑儒”的看法。它對中國古代社會、文化造成了
哪些影響?
利: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了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弊:鉗制了思想,摧殘文化。
>?多媒體課件播放秦朝的疆域
通過秦始皇的開拓和經營,秦朝疆域廣闊,東到東海,西抵隴西,南至南海,北達長城
一帶,人口約2000萬,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關于秦始皇的功和過,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的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有人則
咒罵秦始皇“以暴虐為天下始”。
西漢賈誼:《過秦論》:帝失誤、臣失語、不仁義、失民心。
唐代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明代李贄: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班,掀翻一個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輕議。
你眼中的秦始皇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溫馨提示:我們評價歷史人物要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全面評價;主要看他的行為是
否推動了社會發(fā)展。
功:秦始皇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專制制度的基礎;為了鞏固統(tǒng)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統(tǒng)一文字、貨
幣、度量衡,大修弛道,開鑿靈渠,統(tǒng)一南方越族地區(qū),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等,促進了
社會發(fā)展,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
過:秦始皇統(tǒng)治時,濫用民力,賦稅沉重,法律嚴酷,焚書坑儒,使中國古代文化遭到
了嚴重的破壞。
總的來說,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是功大于過。
三、課堂總結
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影響
建立君主專制中央篋權的官僚制L鞏固了封建國事的統(tǒng)一。
政治度(皇壽制度.三公制度、郡晝
加強了對人民的垸治。
制度)、俄布律令i
有利于經濟的交洗,促進了
百統(tǒng)一貨而:統(tǒng)一度量衡
羥濟的發(fā)展,
文化統(tǒng)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軍情暢行無用,有利于全國交通
鈿修地道,排踣障,車同軌
和羥濟文化往來
es焚書坑住鉗制了思想,雇殘7文化。
四、作業(yè)布置
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板書設計】
時間一?公元前221年
人物---嬴政
卷朝建立
都城一?威陽
地位--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秦始皇開創(chuàng)皋朔膈域:東到東海.西柢昵西,南至南海.北達長城一帶
大一統(tǒng)荔業(yè)政治--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法律—統(tǒng)一法律
文化一?統(tǒng)一文字(小篆)
秦朝鞏固政權的措施,
經濟f統(tǒng)一貨幣(四彩方孔枝)和度量衡
交通一?大修馳道?統(tǒng)一車就
思想一?焚書坑情
第二課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
②理解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fā)原因的探究,培養(yǎng)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識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認識楚漢之爭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原因,從而理
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點】
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zhàn)爭推翻秦的統(tǒng)治。
【教學難點】
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同秦朝滅亡之間的因果關系。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王陵,多年未相逢:老二戍邊關,生死仍未知;老三忙耕田,租
稅沉甸甸;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難?!边@是來自秦朝一位農民
的告白,它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現象?它與秦朝的滅亡有關系嗎?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
學習本課吧!
二、新課學習
一、秦朝的滅亡
1.秦的暴政
(1)徭役繁重:大興土木
①大修宮殿
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無度,還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每滅一國即仿效其宮室,在咸陽修筑相
同的宮殿,并將“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后來,更“營建朝宮”,其“前殿阿房,
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多媒體課件播放阿房宮
②建陵墓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后歷時38年,整個陵區(qū)占地56
平方千米,是中國古代皇帝陵墓中規(guī)模最大的。后期據史書記載動用徭役、刑徒72萬余人。
?>多媒體課件播放秦始皇陵和兵馬俑
③修長城
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臨濟(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共長萬余里,以防
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
秦滅六國之后,為了抵御匈奴,即開始修筑長城,每年征發(fā)民工40余萬人。在當時生
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
?>多媒體課件播放長城
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于道樹,死者相望。
一一《漢書.嚴安傳》
徭役繁重:秦人口約兩千萬,長年服役者約三百萬,占成年男子的三分之一。
(2)刑法殘酷
秦朝法律告示
按照國家規(guī)定:國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
然后副(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轎斷),
最后是隨(音海,即剁成肉醬)…。一人有罪,家族和鄰里都要受罪…。
?>多媒體課件播放束頸的鐵鉗和鐵桎(zhi腳鐐)
(秦朝刑罰嚴酷,以至)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監(jiān)獄多得像
市場一樣),天下愁怨,潰而叛之.一一《漢書?刑法志》
族誅一一指某人犯了大罪致使血親均受連累而受刑。
連坐一一指某人犯了罪致使鄰居或熟人共同受刑。
閱讀課本第53頁資料1、資料2,嘗試歸納秦朝刑罰的特點。
秦朝刑罰特點:刑罰種類繁多,刑罰手段殘忍,刑期很長,輕罪重罰。
秦二世更加殘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臺(今河北平鄉(xiāng)東北)。小兒子胡亥與趙高、李斯
勾結,陰謀奪得皇帝位置,稱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殘暴,使秦朝加速走向滅亡。
指鹿為馬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
‘馬也?!佬υ唬?丞相誤邪?謂鹿為馬?!瘑栕笥?。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
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多媒體課件播放指鹿為馬
為什么龐大的秦帝國只存在了14年歷史?
材料一: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驪山墓。
(1)統(tǒng)治者的殘暴,濫用民力。
材料二:秦王時期,征調的勞役人員多達70萬。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萬。
(2)沉重的徭役
材料三:在當時,勞動人民稍有反抗,就遭到殘酷的鎮(zhèn)壓。這便使全國變成一個巨大的
監(jiān)獄,到處出現“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3)嚴刑峻法
材料四: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賦(人頭稅)、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二
一—《漢書?食貨志》
(4)繁重的賦稅
(5)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續(xù)了秦始皇的統(tǒng)治方法,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2.秦末農民起義
(1)陳勝、吳廣起義
時間:公元前209年地點:大澤鄉(xiāng)領導人:陳勝、吳廣
原因:直接原因:戍邊遇雨誤期根本原因: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
結果:起義軍被鎮(zhèn)壓下來,陳勝、吳廣被殺害
影響: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
幕,沉重地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
(2)項羽、劉邦起義
項羽先是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
與此同時,劉邦率兵西攻咸陽。
公元前207年,秦朝統(tǒng)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多媒體課件播放劉邦攻入咸陽
巨鹿之戰(zhàn):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
戰(zhàn);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
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zhàn),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F在人們常用
這個成語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二、漢朝的建立
1.楚漢之爭
帝位的爭霸
西楚霸王:入咸陽大肆殺掠、火燒秦宮、鴻門宴、狂妄自大、不善用人、烏江自殺
沛公:入咸陽“約法三章”得民心機智借口上廁所逃跑養(yǎng)精蓄銳,拜韓信為帥,
暗渡陳倉,反攻項羽四面楚歌
項羽
秦末反秦義軍重要領袖、名將、楚軍統(tǒng)帥。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人,楚國名
將項燕之孫。領導農民起義軍,取得了巨鹿之戰(zhàn)的重大勝利,為推翻秦朝統(tǒng)治做出了杰出貢獻。
后與劉邦爭奪天下,兵敗自殺。
>?多媒體課件播放項羽
劉邦
漢高祖劉邦,生于前256年,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長。后響應陳勝,吳廣起義,自稱“沛公”,
后先項羽入關,攻克咸陽,項羽怒,欲殺劉邦,劉邦巧赴鴻門宴,被封于巴蜀。養(yǎng)精蓄銳,拜韓信
為帥,暗渡陳倉,反攻項羽,后經4年大戰(zhàn),最后打敗項羽,項羽烏江自刎而亡。劉邦統(tǒng)一全國,
建立漢朝。
?>多媒體課件播放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徹底擊敗項羽,項羽自殺,楚漢之爭結束。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
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劉邦能戰(zhàn)勝項羽的原因:
①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朝的苛法,贏得民心。
②善于用人,得到蕭何、張良、韓信等眾人的輔佐。
③有富饒的關中作為根據地,物質豐富。
④項羽驕傲自大,聽不進意見,縱兵殺掠,大失民心。
很多成語出自秦末和楚漢戰(zhàn)爭時期。根據下面的提示,看看你能說出哪些成語。
?項羽率領的楚軍在與秦軍的一次戰(zhàn)役中,令將士帶上三天的干糧,然后砸破鍋,鑿沉
船,燒掉軍營,最后以少勝多。破釜沉舟
?鴻門宴上,項羽的武士項莊借舞劍助興之機,試圖刺殺劉邦。項莊舞劍,意在
沛公
?劉邦率大軍將項羽包圍在垓(Gai)下,并讓士兵們唱起楚歌,勾起楚軍的思鄉(xiāng)之情,
楚軍無心戀戰(zhàn),紛紛潰散。四面楚歌
2.漢初的統(tǒng)治
(1)休養(yǎng)生息政策
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國家貧窮。皇帝出門,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樣的馬來駕車,將相只
好乘牛車。統(tǒng)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休養(yǎng)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
……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一一《漢書?食貨志》
為什么漢初統(tǒng)治者要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
①原因:長期戰(zhàn)爭使經濟凋零
吸取秦朝的教訓欲圖長治久安,鞏固統(tǒng)治。
②目的:為了恢復經濟發(fā)展
③主要措施:讀教材P54歸納漢高祖、漢文帝和漢景帝分別在統(tǒng)治期間采取的措施。
漢高祖:讓士兵復員從事生產,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讓戰(zhàn)時逃亡在外的人回鄉(xiāng),發(fā)還原
有的田宅;釋放一些奴婢為平民;將田租定為十五稅一。
漢文帝: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連續(xù)12年免除全部田稅;把每年服徭役改為三年一
次;減輕刑罰,廢除了肉刑。
漢景帝:將田租定為三十稅一;減輕刑罰,重視農耕
(2)文景之治
什么叫做“文景之治”?
指西漢漢文帝和漢景帝所統(tǒng)治的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盛世局面。
為什么會出現“文景之治”呢?
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休養(yǎng)生息政策,輕徭薄賦,減輕刑罰;獎勵耕作;提倡節(jié)儉;
“以德化民”。
想一想:
.............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
材料二:京師之錢累百鎮(zhèn)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栗,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
敗不食。
一一《史記評準書》
綜合上述材料,從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統(tǒng)治者應注意減輕人民負擔,保持社會穩(wěn)定,要“以人為本”,根據人民的意志來制定
國家的方針政策等。
?>多媒體課件播放西漢疆域
三、課堂總結
秦的暴政引發(fā)陳勝、吳廣起義,直接導致了秦朝的滅亡。作為農民起義后來階段的領袖
劉邦與項羽,為了爭奪權力而開始楚漢之爭,劉邦以弱勝強取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建立了
漢朝。劉邦及其子孫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推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最終出現“文景之治”
的局面,為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恨木原因
克接原因
爆發(fā)
賽末農民起義
發(fā)展
后期
結果
時間
雙方:劉邦、頊羽
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他漢之爭
性質
姑果
建立
漢南祖
休禰生息政策
西漢
3(漢文帝
“文景之治”&.
[漢景帝
第三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格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漢武帝實施大一統(tǒng)措施的背景;
②列舉漢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統(tǒng)措施,并分析其影響。
2.過程與方法
理解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認識到漢武帝是我國古代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學會評價漢武帝。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識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
正統(tǒng)思想,并一直延續(xù)兩千多年。
【教學重點】
漢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統(tǒng)措施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對漢武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漢族、漢語、漢人、漢文化、漢學。“漢”從何而來,為什么它能成為我們的代表?今
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我國歷史上的西漢王朝,分析其原因。
二、新課學習
(-)漢武帝時期的統(tǒng)治
1.漢初的統(tǒng)治
漢高祖劉邦(休養(yǎng)生息)一一漢文帝、漢景帝(“文景之治”)一一漢武帝:經濟繁
榮,國力雄厚西漢鼎盛
漢武帝(前157年一前87)年,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
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
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yè)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jié)h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
國家,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廟號“世宗”,謚號“孝武”,葬“茂陵”。
>?多媒體課件播放漢武帝畫像
七年級我們學過與漢武帝有關的內容,他首創(chuàng)了一種紀年方法,你還記得是哪一個嗎?
年號紀年法
漢武帝,首創(chuàng)年號紀年,定公元前140年為“建元”,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
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以皇帝年號紀年的方法。
2.漢初的分封與七國之亂
(1)漢初的分封
西周一一分封制秦朝一一郡縣制
西漢一一郡國并行制
為鞏固統(tǒng)治,劉邦大量分封王侯。他們在王國內各自為政,用自己的年號,頒布法律,
任免官吏,權力很大。
積極影響: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多媒體課件播放西漢前期形勢
資料: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乘,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
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此材料說明了什么?
消極影響:諸侯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
(2)七國之亂
漢初分封的諸侯王的勢力逐漸膨脹,對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景帝在位時,采納大臣晁錯的建議,著手削減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潺聯(lián)合其他六位
諸侯王起兵反叛,景帝于是派兵平定叛亂。這次叛亂,歷史上稱為“七國之亂”。
?>多媒體課件播放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的結果如何?
為了安撫諸侯,景帝被迫處死晁錯,但是叛亂并沒有停止,漢景帝因此認清了諸侯王反
叛的真實面目,果斷的派太尉周亞夫率兵平叛,三個月后叛亂被平定。從此,王國勢力被大大
削弱,再次叛亂的可能性大大減小,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
>?多媒體課件播放漢景帝
3.漢武帝的統(tǒng)治措施
(1)政治上
七國之亂被平定,但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漢王室仍面臨著王國的威脅。
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驕奢淫逸抗命,威脅著中央集權
的鞏固。
漢武帝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多媒體課件播放漢武帝
①頒布推恩令
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guī)定諸侯王除了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
以外還可以推“私恩”,把王國封地分給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們候,新封的候國歸中央直
接統(tǒng)轄的郡管理。
目的:削弱王國勢力,鞏固中央集權
核心內容:除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
作用:實力強大的諸侯國逐漸被分成許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
“推恩令”的巧妙之處在于能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平封國的勢力。
漢武帝“推恩令”分封諸侯跟西周分封制有什么區(qū)別?
(1)“推恩令”是允許諸侯王死后把一部分土地分給自己繼承人外的其他子弟,最后使
得各諸侯國越分越小,無力與中央對抗,從而鞏固了中央政權。分封制是把土地分給有功之
臣或同姓親屬,在各自封地里各諸侯王等同于周天子,享有很大的權力。從而慢慢發(fā)展成地
方割據勢力,削弱了中央的權力,最后使中央權力分散。
(2)兩者區(qū)別:一個是通過減少諸侯國的土地,削弱諸侯實力,從而達到加強中央集權
的目的。一個是給諸侯分封土地,結果加強了諸侯實力,分散了中央權力.
②加強監(jiān)察制度
目的: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和皇族的監(jiān)督。
措施: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將全國分為13個州部(監(jiān)察區(qū)),每部委派刺史一人,定
期巡視。
中央:設立司隸校尉,以監(jiān)督朝廷、都城和周邊地區(qū)的官員與皇族的舉止。
影響:提高了官員的行政效率,加強了皇帝的權威。
(2)經濟上
措施:將地方的貨幣鑄造、食鹽與鐵器生產收歸中央,由中央統(tǒng)一鑄造貨幣,經營鹽鐵
的生產和銷售。
作用: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tǒng),加強了中央集權。
漢初,幣制混亂,各種銅幣大小、輕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間私鑄行為使這一問題更加
嚴重。武帝時開始鑄造一種標準銅幣,因其實際重量和幣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銖,故稱之
為五銖錢。五銖錢在中國歷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
>?多媒體課件播放五銖錢
(3)思想文化上
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目的:為了在思想上實現大一統(tǒng),鞏固中央集權
內容: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凡是與儒家思想不
符的各家思想都被禁絕。
?>多媒體課件播放董仲舒
②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在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太學,優(yōu)秀的學生經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
在地方設立官學,以培養(yǎng)后備官員。
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多媒體課件播放漢代講學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歷史發(fā)展是有利還是不利?
從政治統(tǒng)治的角度看:這一思想為漢武帝提供了實行政治大一統(tǒng)的思想武器,在解決漢
朝分封諸侯引起的弊端問題上起了積極作用;
從思想發(fā)展的角度看:它確立了儒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導地位,這種只發(fā)展一家學
說,限制其他各家學說的做法,對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是不利的。
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經濟發(fā)展,權力集中,思想文化趨于一統(tǒng),疆域空前遼闊。
?>多媒體課件播放西漢疆域
(二)東漢的建立
1.王莽篡權
西漢最后一任皇帝劉嬰5歲時西漢實際掌權者宰相級的王莽發(fā)動宮廷政變,命其下詔禪
位,西漢王朝滅亡。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后開始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社會變革,但失
敗。
>?多媒體課件播放王莽
2.東漢的建立
西漢皇族后裔劉秀在綠林軍配合下,一舉摧垮新莽大軍,攻破長安,新朝滅亡。25年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
?>多媒體課件播放光武帝
3.東漢的衰亡
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史稱“光武中興”。中期以后,外戚二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
統(tǒng)治日益黑暗。最后,在起義軍的打幾下,東漢名存實亡。
東漢的滅亡220年
>?多媒體課件播放東漢疆域
三、課堂小結
雙武帝AL西雙瀟入躲礴時期.他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個鼎5B局面.
【板書設計】
政治:“報恩令”;利史制及
經濟:鑄幣權收歸中央:扶扶官管
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以M文化「案於百家.獨尊優(yōu)術”
2'|推行懦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大學.在地方談立官學
漢武帝推進
王奉政儀:推翻西漢統(tǒng)治
大一統(tǒng)格局
或立時間:公元25年
開國曳?。汗馕涞蹌⑿?/p>
東漢的興衰
都城,:洛陽
概況
第四課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秦漢時期與匈奴、西域的關系,知道漢朝對匈奴的和戰(zhàn)政策演變的原因;
②了解匈奴的興起和秦漢統(tǒng)治者鞏固邊疆的措施;
③了解張騫出使西域,初步理解中華民族形成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西漢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培養(yǎng)合作的能力,通過分析《張騫出使西域圖》,
初步掌握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正確認識張騫在西漢對外交往中的作用和絲綢之
路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養(yǎng)正確認識、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理解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戰(zhàn)與和,其中民族友好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主
流。
正確認識張騫在西漢對外交往中的作用和絲綢之路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漢朝與匈奴關系的變化;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
【教學難點】
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戰(zhàn)與和,其中和是主流。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出示《出塞》王昌齡
問題:“胡”是什么?
二、新課學習
(-)開疆拓土
1.與匈奴的關系
(1)秦與匈奴的關系
①匈奴的興起
匈奴是活躍在蒙古草原上
的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
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的國家,首領稱為“單于”。
②秦與匈奴的關系:
秦統(tǒng)一后北擊匈奴,奪回大片土地。
秦始皇在戰(zhàn)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北方長城基礎上,修筑城防。西起臨跳,東到遼東。
>?多媒體課件播放萬里長城
秦修長城的目的是什么?
抵御匈奴,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
修長城有什么影響?
觀點1:防備、阻止匈奴侵擾,保衛(wèi)黃河流域文化的發(fā)展,保障內地人民安定的生產和
生活。
觀點2:長城是秦始皇暴政的象征,為修長城秦朝連年投入數十萬人力,它消磨了秦帝
國的國力,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2.漢朝與匈奴的關系
經歷了一個戰(zhàn)爭、和親、再戰(zhàn)爭及再和親的復雜過程。
?>多媒體課件播放白登之圍和單于和親
①西漢初期與匈奴的和親
西漢初期,匈奴實力空前強大,在冒頓單于的統(tǒng)領下,率士卒約三十萬,不斷侵擾鄰族。
他們利用楚漢相爭、中原戰(zhàn)亂之機南越長城,襲擾掠奪今冀北、山西、陜西及河套一帶。公
元前201年,劉邦親率30萬大軍迎戰(zhàn),在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東南)被匈奴精騎圍困七
天七夜,形勢危急,后用陳平之計,使人暗中以厚禮疏通冒頓的胭氏,方得解脫。
結果:被匈奴精騎圍困七天七夜,形勢危急,使人暗中以厚禮疏通冒頓單于的闋氏,方
得解脫。
白登之圍表明西漢尚無力抗御匈奴,漢高祖劉邦采納了與匈奴“和親”的建議,以皇室
女子作為公主嫁給匈奴單于,每年贈送匈奴大量的財物等,暫時避免匈奴的侵擾。這種政策
持續(xù)了幾十年。
②漢武帝時期,武力反擊匈奴
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三次大敗匈奴,其中第三次(公元前119年)規(guī)模最大。
漢初的“和親”政策以有限的犧牲換取了整頓內政、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經濟、積蓄力量
的時間。到漢武帝時,西漢國力強盛,已經具備反擊匈奴的條件。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三
次北擊匈奴,其中第三次規(guī)模最大。經過這三次大規(guī)模的反擊戰(zhàn),匈奴勢力開始衰敗,再無
力南下侵擾漢朝邊境,從此,“漠南無王庭”。西漢建國以來近百年的匈奴邊患至此基本解決。
>?多媒體課件播放北擊匈奴
③漢武帝以后,和親與互市的局面
公元前85年,匈奴統(tǒng)治集團內部爆發(fā)了爭奪權位的斗爭,諸王紛紛自立,形成“五單
于爭立”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親自入漢覲見漢帝,“贊謁稱臣”,塞北與中原
始歸一統(tǒng)。
漢元帝時,宮女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此后,漢與匈奴間有五十年左右沒有戰(zhàn)爭。它
在客觀上促進和加強了匈奴與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匈奴與漢族的友好與團結,鞏固
了塞北與中原的統(tǒng)一。
?>多媒體課件播放王昭君
王昭君(約前52年一約前15年),名婚,字昭君,西漢南郡秫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
興山縣人,漢族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
昭諱,又稱“明妃公元前33年,出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為漢朝和匈奴的親善關系作出了
杰出貢獻,“昭君出塞”成為傳誦千古的歷史佳話。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zhàn)爭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1)經過漢初幾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
(2)漢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
(3)有衛(wèi)青、霍去病等杰出將才
衛(wèi)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對當時西漢與匈奴有什么影響?
使匈奴從此再也不能與西漢抗衡,匈奴部分西遷;而反擊匈奴的勝利又促進了西漢邊境
的安定、經濟發(fā)展。
④東漢與匈奴
匈奴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同漢友好,逐漸南遷,北匈奴仍住在蒙古草原,經常
侵擾東漢邊境,北匈奴戰(zhàn)敗后,部分西遷,匈奴勢力逐漸從蒙古草原消失。
漢匈文化交流
讀教材P60閱讀卡,總結兩漢時期與匈奴有哪些文化交流。
鐵器、■器、奮力
漢文化交隘,匈
‘休肓活?、音樂、我就.....
如何認識漢匈戰(zhàn)爭的性質?
①兩漢時期匈奴與內地漢族政權的戰(zhàn)爭是中華民族內部的民族之爭,不存在侵略與反侵
略之分,只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別。
②兩漢與匈奴的戰(zhàn)爭是由于匈奴對中原搶掠引起的,匈奴對中原搶掠是非正義的,兩漢
對匈奴的戰(zhàn)爭具有反掠奪反奴役的性質。
如何評價“和親”政策?
①在漢初國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采取對匈奴和親政策,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
②漢匈和親實現了北部邊疆的和平與安定,解除了人民的征戰(zhàn)之苦,加強了漢匈之間的
交流。
③和親政策不能最終解決邊患問題。
>?多媒體課件播放明妃出塞圖
(二)對外交流
1.與西域各族的關系
(1)西域的范圍及概況
兩漢時西域是指今天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地區(qū)和更西的地區(qū)。
>?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域
(2)張騫出使西域
看書P60-61,總結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概況。
舞出使財聞目的結果息義
了解了西域
聯(lián)絡大月氏未能完
公元前各國的經濟.
第一次共同對付旬成使命
138^政治與文化
奴
情況
朝和
訪問西域告漢促迸漢朝和
西3
公元前國,建立友1西域的經濟
互
第二次訪
11師好關系文化交流.
張壽
(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中
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漢與西域各民族的交流以及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
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
胡桃、胡麻等等。
指出張騫出使西域的大致路線?
長安一河西走廊一玉門關一大宛一大月氏一大夏一蔥嶺一陽關一祁連山一隴西一長安
>?多媒體課件播放張騫出使西域的大致路線
從西域傳入中原的物品:葡萄、核桃、良馬、地毯等。
中原地區(qū)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絲綢、金屬工具等物品傳到西域。
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紡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
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多媒體課件播放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歷史作用?
不僅打通了西域和漢交往的通道,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一中國和歐洲、非洲大陸的通
道。而且還使?jié)h朝和西域各國建立起友好關系,交往日益頻繁,促進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
交流,為西域歸屬漢朝中央政府創(chuàng)造了條件。
(3)西域都護府的設立
①設立: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
②意義: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原地區(qū)和西域廣大地區(qū)
的交流,以及對西域地區(qū)的管理。這是新疆地區(qū)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加強了對西
域的管理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
>?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域都護府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qū)開始
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與南方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
西漢政府十分重視對南方的經營,不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當時越人
的聚居地,還修建通往西南地區(qū)的道路,加強與西南少數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
漢武帝發(fā)兵征討云南,滇王降漢。武帝在此設立郡縣,封滇王國國王為“滇王”,賜滇
王之印。
表明西漢正式對云南地區(qū)進行統(tǒng)轄。
>?多媒體課件播放滇王之印
3.漢朝與周邊國家的交往
①漢與朝鮮半島的交往
東漢時期,半島上的各國和我國關系密切,文化交流頻繁。
漢朝的鑄銅和制漆技術傳到朝鮮,朝鮮的名馬等特產也運到中國。
?>多媒體課件播放朝鮮古墓出土的青銅鏡
②漢朝與日本的交往
西漢時,日本的100多個小國中有30多個和漢朝有來往。
西漢:日本列島上的國家派遣使節(jié)到達中國。
東漢:中日交往增多,日本的使節(jié)常來中國。
>?多媒體課件播放在日本發(fā)現的中國古代銅鏡
公元57年倭國與漢通好,漢光武帝贈送了一顆金印,它是中日友好交往歷史的見證物。
?>多媒體課件播放“漢委奴國王”金印發(fā)現處紀念碑和“漢委奴國王”金印
【板書設計】
句奴的興起
司儀的興起與&抵抑1內奴
宗漢的和戰(zhàn)西漢與勾奴的和戰(zhàn)
東漢派兵大敗北南收.匈奴勢力逐漸從蒙古草原消失
最初H的
張零通西城,概.況
京義
開■拓土與
時間
對外交流
西城吊護府的設立,管舔范圍
意義
世Ml之路!
I意義
(越人聚居區(qū)
現固邊檢與中外交流經管南方I
I西南民族
中外交流
a本
第五課昌盛的秦漢文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秦漢時期在造紙術、數學、醫(yī)學、史學、宗教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②知道秦漢文化昌盛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表格歸納法和比較法感知秦漢文化的昌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會中華古代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前列,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
加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
【教學重點】
造紙術、史學成就。
【教學難點】
秦漢文化興盛原因。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
西漢時有一個叫東方朔的大文學家,此人真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據說有一次,他向
漢武帝上一奏本,說起來還真是嚇人一跳,這個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
抬動,漢武帝足足看了一個多月,那個累啊,真是難以形容啊!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這一問題是什么時候得到解決的?
二、新課學習
(-)先進的科學技術
1.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
(1)漢代以前的書寫材料
①原始社會:陶器
②商周時期:甲骨、青銅器
③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竹木簡、布帛
>?多媒體課件播放漢代以前的書寫材料
(2)紙的發(fā)明
①最早的紙: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是目前發(fā)現的最早的紙,
說明在西漢前期,我國已出現用于繪圖和書寫的紙。
②特點:造價低廉,攜帶方便,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書寫。
>?多媒體課件播放放馬灘紙
(3)蔡倫改進造紙術
①概況:
東漢蔡倫在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的基礎上,在105年,改進了造紙術,為了紀念蔡倫
的功績,后人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
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
②影響: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使紙的使
用逐漸普及起來。
?>多媒體課件播放蔡倫
資料1在大量使用紙書寫以前,人們主要用毛筆在木簡或竹簡上書寫,再將寫好的單
枚簡編連成冊。由于竹木簡很笨重,書多了,就需要用車來運載。
資料2有學者曾估算過《史記》的重量。如果每枚簡可寫38個字,《史記》共130篇,
52.65萬字,就要用簡13855枚,重量達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鮮的竹簡,會重達58.33
千克,體積則是現在紙本的225倍。
聯(lián)系資料想一想,紙的發(fā)明和使用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有什么意義?
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類文化的保存和傳播,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
史的進程。
2.數學成就
(1)《周髀算經》
①內容:記載了西周初年數學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對話,提出勾股弦的比例為“勾三股
四弦五”。
②意義:說明早在3000年前,中國人就認識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多媒體課件播放周髀算經
(2)《九章算術》
①內容:成書于東漢時期,總結了東漢以前的數學成就。書中涉及現代初等數學中的算
術、代數和幾何的大部分內容。其中某些內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②成就:確立了中國古代數學以計算為中心的特點,說明我國實用數學成熟的實際時間
很早。
?>多媒體課件播放九章算術
(2)東漢時期著名的醫(yī)學家
①醫(yī)圣一一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的醫(y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
了我國中醫(yī)治療的基礎。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
>?多媒體課件播放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書影
②神醫(yī)一一華佗
東漢末年著名的醫(yī)學家。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
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
他還創(chuàng)制一套醫(yī)療體操“五禽戲”,以強健身體。
?>多媒體課件播放華佗和五禽戲
(二)史學和宗教成就
1.《知己》
作者:司馬遷,西漢漢武帝時期
內容: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體例(體裁):紀傳體通史
?>多媒體課件播放司馬遷畫像
史學價值:首創(chuàng)紀傳體,是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范例。體例完善,史料翔實。
文學價值:敘事簡潔,文筆生動,魯迅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多媒體課件播放史記書影
《史記》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愛憎分明、實事求是。如:肯定陳勝、吳廣起義,指斥暴君、酷吏,大膽評論漢武帝
的功過等。
(在君主專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馬遷卻敢于指出漢武帝的過失,體現了忠于
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選擇的是“重于泰山”。
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務實、不畏權勢、視死如歸,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魯迅稱贊《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蔽覀儜撊绾味嘟嵌日J識他對《史
記》的評價呢?
《史記》是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
《史記》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祠位于陜西韓城,是后世人為了紀念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而修建
的。
>?多媒體課件播放司馬遷祠
2.宗教
(1)佛教的傳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地區(qū),東漢初年開始逐漸興盛。
①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而是指南亞次大陸。包括今天的印度,
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
②傳入時間
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qū)。東漢明帝時,有的地方興建佛寺。
③教義
人死后能夠轉生來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難,通過修行約束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才能
超越生死煩惱,達到解脫的境界
④影響
佛教的傳播,對我國文化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
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一一白馬寺
東漢明帝派專使到西域求佛法,請來兩位高僧,還用白馬馱來佛經,明帝讓兩位高僧在
洛陽傳教,還為他們建造了洛陽白馬寺,佛教在中國傳布開來。
>?多媒體課件播放白馬寺
(2)道教的興起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在民間興起。道教的思想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道家思
想和神仙方術。
①教主:道教尊崇道家學派老子為教主(被尊稱為“太上老君”)
②教義:主張修身養(yǎng)性,煉制丹藥,得道成仙、長生不老
>?多媒體課件播放神仙煉制仙丹
佛教與道教的比較
興起或信仰
小發(fā)源地主要1:張
教傳入時間對象
人死屈的轉生來世,
佛占公人1時紀
今生要忍受苫?,
敕印底(西漢末年)
來恥才能耐到率相
修身養(yǎng)性,
道
中國東漢神仙道觀煤制丹藥.
教
以求得道成仙1
想一想,秦漢時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①政治:國家統(tǒng)一穩(wěn)定,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②經濟繁榮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③中外交流頻繁;
④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繼承發(fā)揚前代傳統(tǒng)等。
【板書設計】
造紙術:東漢德倫
(科技數學:《周髀算經淵九章算術為
醫(yī)學:《腎帝內經冰傷宸雜病論》、“麻沸散工“五禽戲”
昌盛的秦漢文化史記》:作者、地位、內容、影響、評價
佛教
宗教
道教
綜合探究三探究絲綢之路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各方面措施,
②理解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圖片和史料的閱讀和分析、再認或再現有關絲綢之路的史實,理解絲綢之路在中
外文化交流和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版在線教育平臺合作開發(fā)合同4篇
- 2025年度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專業(yè)技術人員聘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殯葬服務與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對接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副產品線上線下銷售與物流一體化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投資收益分成合同
- 2025版高端定制門窗工程承攬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業(yè)會計人員專項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票據質押資產證券化專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戶外木制品加工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度面粉行業(yè)二零二五年度面粉產品追溯體系共建合同3篇
-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生物試題(有答案)
- 銷售與銷售目標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寒假課內預習重點知識默寫練習
- 2024年食品行業(yè)員工勞動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第一次工地開工會議主要議程開工大吉模板
- 全屋整裝售后保修合同模板
- 高中生物學科學推理能力測試
- GB/T 44423-2024近紅外腦功能康復評估設備通用要求
- 2024-2030年中國減肥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運動技能學習
- 單側雙通道內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手術護理配合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