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賞析_第1頁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賞析_第2頁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賞析_第3頁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賞析_第4頁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賞析漢樂府中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詩》,并稱雙璧,一向被視為我國古代民間敘事詩的兩大高峰,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長三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八十言,更是蔚為大觀,為唐詩以前所僅見。它雖不像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薩》那樣,反映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風云,但它通過封建家長制一手造成的婚姻悲劇,猛烈地抨擊了封建禮教。其對根深蒂固的禮教統(tǒng)治的震撼作用,實不亞于荷馬史詩所表現(xiàn)的戰(zhàn)場的廝殺。深刻的思想內容決定了它的史詩的地位?!犊兹笘|南飛》這部長篇敘事詩,并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取材也很一般,那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屢見不鮮的家庭糾紛——婆媳不和。一般又一般的情節(jié)中卻具有著扣人心弦的效果,千百年來激蕩著讀者的靈魂,這全歸功于它的不朽的藝術魅力。詩中女主人公蘭芝(詩中不曾交代她的姓氏,所謂“劉”氏,系后人所加,如同《木蘭詩》中附會木蘭姓“花”一樣),是個美麗、聰慧而又勤勞的婦女,與丈夫廬江小吏焦仲卿互敬互愛,感情日篤。不料,小夫妻的恩愛卻招來婆母的不滿,并以另結美眷為誘餌,強令仲卿與之離異,盡管仲卿百般哀求也不肯改變初衷。二人依依惜別,相約不日重聚。然而蘭芝回到家中,又置于其兄的擺布之下,硬逼其改嫁名宦之子。蘭芝無法與不自主的命運抗爭,為了表示對仲卿的忠貞,為了表示對家長包辦婚姻的抗議,投河自盡。焦仲卿聞訊自縊殉情。二人都以一死表示了對封建家長、封建禮教的控訴。“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結尾一語,乃作者提出的對后來者的警告,勢必會引起讀者對這種剝奪婚姻自由的罪惡制度的不滿和痛恨。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詩中情節(jié)的巧妙編織、人物的鮮明形象、語言的活脫生動,以及滲透于字里行間的作者的傾向而最終完成的。下面我們就循著詩中敘事的線索來探討?!捌鹋d”作為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意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此詩即用“孔雀東南飛”起興,由雙鳥的生離死別引起一對年輕夫婦因封建家長的粗暴干涉而離異的故事。由“五里一徘徊”的躊躇不前、戀戀不舍,也影射著夫妻二人的感情的深厚。借助起首兩句的起興便鋪染了一種慘慘凄凄的悲劇氣氛。正是這種通過起興鋪染氣氛的手法,使故事的介紹可以不用一字交代情節(jié),直接推出女主人公的叨叨絮語,開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極為簡潔。從女主人公的傾訴中可以知道,她受過很好的家教,讀書明禮,織素裁衣,以至賞音彈奏,舉凡閨中操作都是從小訓練出來的。按說這該是一個合格的妻子和兒媳,卻不料嫁到焦家以后,磨難卻接踵而至。磨難并不是來自丈夫——丈夫乃州府小吏,常住衙內,只是相會時少,不能經(jīng)常向他傾訴衷腸;而婆母最難侍候,以至無法再忍受下去。婆媳間摩擦一定很多,詩中只舉一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古代紡織品以寬二尺二寸、長四丈為一匹。劉氏能夠三天織成五匹一二十丈,又是白色的生絹,已是難得的快手。古詩《上山采蘼蕪》,曾將新人與故人的織工相比:“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笨梢娮畛錾呐ど胁患斑@位女主人公的成果,其夜以繼日的辛勞,不難想象。但如此勞作卻仍得不到婆母的歡心,猶嫌織得慢。婆婆的故意刁難,蘭芝的難以忍受,何待贅言?焦家的媳婦太難做,蘭芝要求離異,是實在忍無可忍的事。從中也反映出女主人公的一種反抗壓迫的骨氣。但是,這一主動請求離異的行動,卻曾招來封建衛(wèi)道者的非難。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曾說:“母不先遣而悍然請去,過矣?!笔紫龋覆幌惹?,并非事實,這在下文已交代明白。其次,責之以過,正是出于對蘭芝的叛逆性格缺乏了解。蘭芝并非不遵守三從四德,不聽命于婆母的調遣。但如果婆母刁難太過,則媳婦亦可“過”之而“悍然離去”。這一點,恰恰是蘭芝性格的典型性所在??磥淼故墙怪偾湎喈斄私庾约旱钠拮印K镭熑稳谧约耗赣H方面,所以聽完妻子的訴說之后,并不加安撫和勸導,而是立即去到母親跟前。而且,到母親那里也不是去了解婆媳不和的因由,而是照直質問:“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凡此都說明他對妻子的了解和篤愛,其傾向完全在妻子一邊。這一點在向母親陳述時也毫不掩飾,甚至將夫妻之間的山盟海誓也和盤托出。這種舉動依照封建倫理的準則,是過分的。大概這位母親也沒有想到平日唯唯諾諾,唯己命是從的孝子,今日竟敢如此為媳婦張目,所以一開始就數(shù)落起對兒媳的不滿來。說來可憐,她的最大的不滿竟是“舉動自專由”。從蘭芝的自敘中知道,“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在婆母的督促下,蘭芝是整日不得休息的,又哪里有工夫再在婆婆跟前搞那套繁文縟節(jié)?“無禮節(jié)”、“自專由”,斷,所以離別的一切動作都顯得有條不紊,周到而得體,刻畫出一個作為妻子、作為兒媳、作為嫂嫂的完美的婦女形象。這是通過三件事表現(xiàn)的:一是梳妝,這是表現(xiàn)她的形態(tài)美。詩中不惜筆墨,從頭上戴的、身上披的、腳上穿的,以至手指纖細白嫩、口唇艷若含丹,纖纖步履、翩翩風度等多方面加以形容,蘭芝完全是作為美的化身出現(xiàn)在詩人的筆下的。論者都注意到了“事事四五通”一句的含意。余冠英《樂府詩選》認為:“或是心煩意亂,一遍兩遍不能妥帖;或言其極意裝束,一遍兩遍不能滿意。”何者為是,未曾斷言。程千帆、沈祖棻選注的《古詩今選》取前者,而我們認為在后者基礎上加以解釋,似乎更符合詩意。首先,婆媳不和,劉蘭芝心里已經(jīng)明白“君家婦難為”。當丈夫到婆婆跟前去回護自己而不成,她更清楚“被驅遣”勢不可免。于是坦然安排別后,毅然決定離去。始終不曾低頭,她又怎肯在婆母面前披頭散發(fā)、哭哭啼啼,去乞求憐憫呢?她嚴妝打扮,正是要在惡婆婆面前表現(xiàn)自己完美的形象。因而,“事事四五通”,打扮的是外貌,反映的卻是內心——身受迫害而又不肯屈服的錚錚硬骨,從而達到了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tǒng)一。這一藝術典型,不正是通過沉著冷靜、不厭其煩的“事事四五通”的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出來的嗎?這種冷靜,在與惡婆婆告別時達到了極點。告別的話一共八句,前四句表明自己門第低微,沒有受到很好的家教,乃自謙之詞。最后兩句,蘭芝被休棄了,還希望婆婆主持家務,多多保重,表明很有修養(yǎng),很有家教。所以,主要意思是中間兩句,即“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短短兩句,十分深刻地揭示了買賣婚姻的實質:接受的財禮多,媳婦付出的勞役也應該多,婆婆的役使和虐待就成了天經(jīng)地義了;如果媳婦不能勝任,得不償失,便理所當然地可以休棄。買賣婚姻的殘酷性由此可見?!抖Y記·坊記》上說:“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薄额伿霞矣枴ぶ渭移飞险f:“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鼻皶捎谖鳚h,后書成于南北朝,都反映了當時的情況。此詩成于漢末,與上述情況也是不無關系的。凡此都說明,蘭芝離開焦家時是十分冷靜的。但是,冷靜并不是冷漠,兩三年的新婦生活也有其感情之所系,這在同小姑流淚告別時表現(xiàn)得很明顯,她甚至天真地回想起妯娌之間的嬉戲,甚至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逢年過節(jié),再度嬉戲時,不要忘記她,更為動情的是跟丈夫的分別。軋軋車輪,呼應著這對夫妻的離愁別恨;唯因主人公的默默無言,沉浸在極端的苦痛之中,因而那隱隱甸甸的車輪聲,愈加沉重而使人心煩。到了大路口,不得不分手了,也不能再沉默了,強抑的感情猶如洪水沖破閘門而不可收拾。焦仲卿翻身下馬,奔向車中,絮絮叨叨地表明心跡說日后還要接她回來,以安慰蘭芝那創(chuàng)傷的心靈。蘭芝自然為丈夫的誠心所感動,不過,她的考慮要比焦仲卿現(xiàn)實得多,這是通過以下三重意思表達清楚的。一,“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這僅僅是給丈夫那過于天真的想法的一點呼應、一點安慰而已,實際只是奢望。二,所以才進一步以比喻表示自己的希望:“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意思是“還歸”即使無從實現(xiàn),我們的愛情還可以如磐石般堅、如蒲葦般韌,達到永恒,從中表示出來的正是舊勢力重壓下的一種堅韌不拔的反抗意志。其中著重的還在于對丈夫的期待,因為丈夫在母親壓力下的動搖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更希望他能如磐石般堅強。在和舊勢力的抗爭中,丈夫的愛情已經(jīng)成為她的唯一的精神支柱了。三,她回到娘家要面對兄長的脅迫,丈夫在愛情上的堅貞,對她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否則,她的抗爭也就完全失去意義了。在依依惜別之后,重重壓迫立即鋪天蓋地向這一對戀人分頭襲來,首先對準的是蘭芝。盡管在焦家,蘭芝是受害者,是無辜的,但是被驅遣回家,對娘家來說,依舊是奇恥大辱。在這種不問青紅皂白的禮教制度面前,蘭芝似乎又成了做了什么壞事的惡婦,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自己也覺得臉上無光。而她的母親更覺得有辱門楣,嘮嘮叨叨地數(shù)說女兒辜負自己的一片苦心。蘭芝的回答只有一句:“兒實無罪過?!蹦赣H是了解自己女兒的,自然是相信的,因此,由無可奈何而竟至“大悲摧”起來。短短一段,繁簡有致。母親的數(shù)落與女兒的答辯相對,言不及義與言簡意賅相對,慈祥的母親與剛正的女兒便活現(xiàn)了出來。終于,大難臨頭了。蘭芝回家不過十幾天,便有媒人登門,是代縣令的兒子來提親的。當?shù)馗改腹伲袡嘤钟袆?,嫁與不嫁就成為對蘭芝的是否忠貞于愛情的考驗。她信守丈夫臨行的囑咐,認為“違情義”是不應該的,向母親表明了自己的心曲,并獲得了慈母的諒解。第一次風波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在封建家庭里,母親作為婦女同樣是沒有地位的。父親不在,當家的是兄長。所以,當蘭芝的兄長出現(xiàn)的時候,情節(jié)立即急轉直下。在太守改派縣丞和主簿又來求親時,母親雖予擋駕,蘭芝的兄長卻不耐煩了。在他看來,舍棄一個小小的府吏,改嫁堂堂太守的公子,是求之不得的,怎能允許妹子任性放過呢?所以教訓起蘭芝來。出乎讀者意料的是,聽了兄長的教訓,蘭芝竟俯首聽命,“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對堅貞于愛情的蘭芝來說,這顯然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因為什么?縱觀她對兄長的答詞,只能表明她的徹底絕望。按照當時強加在婦女頭上的禁錮:在家從父(兄),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即所謂“三從”)。這就意味著,連她的母親也不能自作主張,更何況于她?現(xiàn)在,她的兄長發(fā)話了,她只有聽從。即或不聽從,踐與焦仲卿之約,也已成為不可能。絕望的情緒占有了她,也使她痛下決心,因此,在回答勢利的兄長時,不是凄然垂首,而是傲然抬頭,勇敢地面對兄長的威懾。在又一次的催逼面前,表現(xiàn)了凜然不可侵犯。從而使讀者懷疑,蘭芝的允婚,到底是絕望中的妥協(xié)呢,抑或是另有作為的權宜之計呢?這一疑竇因隨后著意鋪染的紅紅火火的迎親準備場面而加大了。隨著蘭芝的心跡的層層展示,悲劇逐步達到高潮。允親之后,太守家大張旗鼓地準備迎親,蘭芝家卻冷冷清清。在母親的催促之下,蘭芝“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地做起衣裳來。其所迅速做成的與其說是嫁衣,毋寧說是葬服。哪里有新婚前的歡快,而只有臨死前的悲慟。這就與詩中所鋪染的太守家的喜慶氣氛形成強烈的對比,喜慶的氣氛成了送終的前奏,意味著權勢之家,只知自己的喜慶,是全不顧當事者的苦樂與死活的。就在傍晚匆匆做齊“嫁衣”的時刻,蘭芝愁緒滿懷,掩啼出門;而一當邁出家門,便嚎啕大哭起來。蘭芝何以出門?有的論者認為是她期待和仲卿相會(如《古詩今選》)。雖然事實上,蘭芝見到了仲卿,但這并非赴約,不過是不期而遇,不能看作是出門的目的。從她在聽到母親催促而不得不持刀尺做嫁衣時的“掩口啼”,從她跟仲卿傾訴母親和兄長的“逼迫”,家庭給予她的重壓肯定是難以忍受的,猶如被窒息在一座監(jiān)獄里,因此,在完成了嫁衣的制作,可以喘一口氣的時候,面對和仲卿的永別,她只有出門痛哭一場,一吐胸中悶氣。通過這樣的細節(jié)也更深一步地渲染了封建家庭的壓抑的氣氛。而恰恰這時,焦仲卿來了。蘭芝本希望從所摯愛著的人這里得到同情和諒解,讓他了解自己所承受的無法抗拒的家庭的重壓,卻不料,焦仲卿卻大興問罪之師。在那樣的社會里,婦女是多么不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又是多么容易受到人們的責難?。≈偾涫菗磹厶m芝的,信賴著蘭芝會恪守誓言,但是他卻無法理解蘭芝的處境,更無法休會那無法抗拒的封建家庭的壓力,因而一當聽到蘭芝答允改嫁的消息,當即前來問罪,以至在蘭芝陳述遭際之后,仍不以為然地揶揄起來:“賀卿得高遷!”隨即斥責蘭芝的背信棄義。這無異于在蘭芝的靈魂的創(chuàng)傷上又插了一把刀。這是蘭芝無法忍受的,但又是無法申辯清楚的。她只是提醒他:“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而只有一死,才能在愛人面前表白自己的心跡。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就這樣被封建制度扼殺了。至此,詩的作者再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滿腔憤怒,再也不滿足于故事的復述,竟直抒胸臆,大聲疾呼,“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這是對封建家長制度的罪惡的悲憤的控訴,這是對扼殺青年純真愛情的腐朽勢力的強烈的抗議,也是對悲劇主人公的深切的同情。當焦仲卿與蘭芝兩人第一次別離時,“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其依依惜別、戀戀不舍之狀,雖也飽含憂傷,但更滿懷信心,他們相信憑著他們之間的磐石般堅定、蒲葦般堅韌的純真的愛情,使他們經(jīng)過暫時的分別,還可以相見,共同生活下去。而冷酷的現(xiàn)實竟然是:磐石的堅定也抗不住封建家長制的重壓,蒲葦般的堅韌也受不了母兄的催逼,因為在這世道根本不允許純真的愛情的存在。他們的信念被摧毀了,陷入了徹底的絕望。所以在他們再度分手的時候,只是“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這種淡淡的分別,只表示了對這殘酷無情的世道的冷漠,因為他們的信念已被世間摧毀,只能到黃泉去尋覓歸宿了。焦仲卿是抱定“吾獨向黃泉”的決心的。但在塵世畢竟還有許多的糾葛牽掛——特別是母親。從人物情節(jié)的交代中可以知道,焦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無疑是疼愛自己的兒子的,但是無情傷害自己兒子的不也正是這位母親嗎?對于自己的兒媳,稍有“自?!?,便行休棄,不但不體恤兒子的感情,而且當兒子提出異議時槌床大怒;還要代子擇婚,逼其另結新歡。凡此,在母親看來,都是基于對兒子的愛,而實際卻是害。因為她的所有考慮,出發(fā)點都是家長意志的至高無上的權威,沒有絲毫回旋的余地。這位母親就是依恃這一點,把自己所疼愛的兒子逼上了絕路。當兒子與她訣別的時候,她仍然不肯改弦易轍,而是安慰自己的兒子:東鄰窈窕女“便復在旦夕”。似乎她兒子等不及的只是未結新婚。她自以為是、昏聵專橫到了何種地步!仲卿已深知其母的不可理喻,所以再拜而退。對于這位愛著自己而又害了自己的母親,他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所以才有“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的動作和表情。他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