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輝瑞 斯沃片劑的臨床應用_第1頁
321 輝瑞 斯沃片劑的臨床應用_第2頁
321 輝瑞 斯沃片劑的臨床應用_第3頁
321 輝瑞 斯沃片劑的臨床應用_第4頁
321 輝瑞 斯沃片劑的臨床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斯沃片劑抗感染治療的臨床應用斯沃片劑抗感染治療的臨床應用內(nèi)容提要 利奈唑胺口服片劑的PK/PD特點 利奈唑胺口服片劑的臨床應用產(chǎn)ESBLs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高達56.8%1 產(chǎn)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檢出率高達42.3%1萬古霉素耐藥腸球菌(VRE)檢出率約2.0%5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檢出率為9.6%2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檢出率為48%1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檢出率63.9%3青霉素耐藥肺炎鏈球菌(PRSP) 26.5%4關(guān)注我國耐藥問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不斷涌現(xiàn)的耐藥問題引起全球廣泛關(guān)注在全球范圍內(nèi),“ESKAPE*”耐藥已成為導致患者發(fā)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國耐藥形勢不

2、容樂觀1.王輝等.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12):1295-1303 2.莊文平等.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2):1413-14153.朱德妹等.中華抗感染化療雜志.2005;5(4):195-200 4.佘丹陽等.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5):362-3645.胡付品等.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5):321-329.ESKAPE*:6種耐藥情況極度嚴峻的細菌的拉丁文名首字母組成的簡稱: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

3、ae)、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銅綠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腸桿菌屬(Enterobacterspecies)關(guān)注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遵循基本用藥原則2004年2008年2012年2009年 我國衛(wèi)生部發(fā)布了關(guān)于實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通知1 衛(wèi)生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2 衛(wèi)生部辦公廳發(fā)布關(guān)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guān)問題的通知3 衛(wèi)生部辦公廳發(fā)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4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指出,選擇適當治療方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品種選擇:根據(jù)病原菌種類、藥敏結(jié)果選用給藥劑量:

4、按各種抗菌藥物的治療劑量范圍給藥給藥途徑:輕癥感染口服給藥;重癥感染/全身性感染初始靜脈給藥,病情好轉(zhuǎn)及早轉(zhuǎn)口服給藥;盡量避免局部應用給藥次數(shù):根據(jù)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相結(jié)合的原則給藥療程:抗菌藥物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癥狀消退后72-96小時1.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 2.衛(wèi)辦醫(yī)發(fā)200848號 3.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938號 4.衛(wèi)生部令第84號.盡可能選擇口服用藥已成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重要原則之一1而抗菌藥物的選擇,要以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為依據(jù) 藥代動力學包括藥物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通過藥代動力學可了解抗菌藥物在人體血循環(huán)、其他體液和組織中濃度的高低及其持續(xù)時間;但藥

5、代參數(shù)與藥物抗菌作用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明確 藥效學重要指標包括藥物對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最低殺菌濃度(MBC);但并不能說明藥物抑菌或殺菌活性持續(xù)時間的長短,也不能反映藥物與細菌停止接觸后有否持續(xù)抗菌作用或抗生素后效應等只有將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PK/PD)兩者結(jié)合,才能制訂有效的治療方案,達到最佳的臨床和細菌學療效21.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4.2.汪復主編.實用抗感染治療學.2012年第二版:103-106正確認識PK/PD,合理選擇口服抗菌藥物利奈唑胺片劑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性一項對利奈唑胺的抗菌機制、抗菌譜、藥代動力學特征、臨床應用等的綜述,其中研究:給予利奈唑

6、胺600mg,iv或po,q12h治療,以及 給予利奈唑胺400mg片劑, q12h治療,對比多次給藥后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Stevens DL et al.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4;2(1):51-9.參數(shù)利奈唑胺片劑600mg(平均值標準差)利奈唑胺注射液600mg(平均值標準差)利奈唑胺片劑400mg(平均值標準差)Cmax(mcg/ml)?21.25.7815.12.5211.04.37Cmin(mcg/ml)6.152.943.682.363.082.25Tmax(hr)1.030.620.510.031.120.47AUC(mgch/ml)138.

7、042.189.731.073.433.5Half-life(h)5.402.064.801.704.691.07Clearance(ml/min)80291234011049Cmax :血藥峰濃度;Cmin:血藥谷濃度;Tmax:達峰時間AUC: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反映進入體循環(huán)藥物的相對量Half-life:消除半衰期;Clearance:總體清除率,單位時間內(nèi)有多少分布容積的藥物被清除利奈唑胺片劑的藥代動力學特性與注射液相當利奈唑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G French.Int J Clin Pract.2001;55(1):59-63.利奈唑胺血漿濃度(mg/l)口服375mg(n=

8、12)靜注375mg(n=12)給藥后時間(小時)利奈唑胺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近100%,且口服利奈唑胺與注射液相比血藥峰濃度和血漿清除率一致,兩種劑型之間可以隨意轉(zhuǎn)換接受了375mg利奈唑胺單劑口服或靜注的健康受試者的平均血漿濃度(標準方差)口服利奈唑胺具有較高的組織濃度肺上皮襯液(ELF)一項前瞻性,開放性研究,入選25名健康受試者口服利奈唑胺600mg,每12小時一次, 共給藥5劑,確定穩(wěn)態(tài)肺內(nèi)濃度和藥動學參數(shù)Conte JE Jr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2 ;46(5) :1475-1480給藥后采樣時間平均濃度ELF/血漿濃度血漿濃度

9、(ug/ml)ELF(ug/ml)4小時15.54.9 64.333.14.158小時33.03.5312小時10.22.3 24.313.32.3824小時6.04.2248小時0.8 3.50研究顯示:健康受試者口服利奈唑胺600mg,每12小時一次, 共給藥5劑后,肺組織中達穩(wěn)態(tài)時肺上皮襯液/血漿濃度值高Gee T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1;45(6) :1843-1846給藥后時間(小時)炎性水泡濃度 血清濃度 平均濃度(ug/mL)4ug/mL金葡菌MIC90一項對8例健康志

10、愿者,口服利奈唑胺600mg,每12小時一次,共5劑,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利奈唑胺在血漿和炎性水泡液中濃度進行檢測口服末劑藥物12h內(nèi),利奈唑胺在炎性水泡液中濃度始終高于對金葡菌MIC90口服利奈唑胺具有較高的組織濃度炎性水泡液AUC/MIC是評估利奈唑胺療效的PK/PD指標汪復主編.實用抗感染治療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104殺菌作用特性PK/PD參數(shù)抗菌藥物濃度依賴性藥物AUC24/MICCmax/MIC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甲硝唑及兩性霉素B時間依賴性藥物TMIC-內(nèi)酰胺類,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碳青霉烯類、氨曲南等時間依賴性且具有明顯的抗生素后效應(PAE)AUC2

11、4/MIC阿齊霉素、克雷霉素、四環(huán)素類、萬古霉素等糖肽類、克林霉素、利奈唑胺等利奈唑胺 AUC/MIC達80-120即可獲得良好細菌清除率利奈唑胺AUC024h/MIC在80120之間,即可預測獲得良好細菌清除率Rayner CR,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3;42(15):1411-23.細菌清除可能概率1.00.20 0 10 20 30 治療天數(shù)(天)AUC/MIC105(n=40)AUC/MIC105(n=29) P=0.0180菌血癥下呼吸道感染利奈唑胺AUC/MIC24 100臨床療效卓越口服或靜脈利奈唑胺治療菌血癥、下呼吸道感染

12、時,利奈唑胺 AUC24/MIC 100時,臨床療效更佳卓越Rayner CR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3;42(15):1411-23臨床治愈可能概率 AUC/MIC菌血癥下呼吸道感染10 100 1000 利奈唑胺AUC24/MIC 100細菌清除率高口服或靜注利奈唑胺治療菌血癥、下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時,利奈唑胺 AUC24/MIC 100時,細菌清除率高Rayner CR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3;42(15):1411-23菌血癥(n=68)下呼吸道感染(n=11)皮膚及軟組織感染(n=36)臨床治愈可能

13、概率 利奈唑胺口服給藥后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可有效穿透機體感染部位(包括血腦屏障),且組織濃度高;因此,口服利奈唑胺治療常見感染性疾病具有同樣顯著的臨床療效內(nèi)容提要 利奈唑胺口服片劑的PK/PD特點 利奈唑胺口服片劑的臨床應用醫(yī)學綜述,2008,14(9):1387-1389序貫療法的分類序貫治療序貫治療(狹義)(狹義)轉(zhuǎn)換療法轉(zhuǎn)換療法降級療法降級療法后繼療法后繼療法同一藥物同一藥物不同不同劑型間的轉(zhuǎn)換劑型間的轉(zhuǎn)換, ,即由靜脈給藥即由靜脈給藥變?yōu)榭诜優(yōu)榭诜? ,其藥其藥效不變。效不變。如:靜脈滴注如:靜脈滴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待癥待癥狀好轉(zhuǎn)后改為狀好轉(zhuǎn)后改為口服阿莫西林口服阿莫西

14、林不同藥物不同藥物間的間的轉(zhuǎn)換轉(zhuǎn)換,一般是一般是同一級抗生素同一級抗生素不同藥物之間不同藥物之間的轉(zhuǎn)換的轉(zhuǎn)換如:靜脈滴注如:靜脈滴注頭孢菌素改為頭孢菌素改為口服紅霉素口服紅霉素從高一級抗生從高一級抗生素轉(zhuǎn)為低一級素轉(zhuǎn)為低一級抗菌藥物抗菌藥物,如:靜脈滴注如:靜脈滴注第第3代頭孢菌代頭孢菌素素,病情好轉(zhuǎn)后病情好轉(zhuǎn)后改為改為2 代頭孢代頭孢菌素等菌素等同級或不同級同級或不同級別的抗生素由別的抗生素由靜脈給藥轉(zhuǎn)變靜脈給藥轉(zhuǎn)變?yōu)榭诜o藥為口服給藥,其療效可以不其療效可以不變變,也可以下也可以下降降層流療法層流療法由由(多種多種)廣譜廣譜抗生素靜脈給抗生素靜脈給藥轉(zhuǎn)變?yōu)樗庌D(zhuǎn)變?yōu)?單一單一)窄譜抗生素靜窄

15、譜抗生素靜脈或口服給藥脈或口服給藥序貫療法的要求抗菌藥物應有良好的藥物動力學特性 口服吸收好口服吸收好口服抗生素必須吸收良好,有足夠高的生物利用足夠高的生物利用度度( 90% ) 。在口服一定的劑量后能夠達到與靜脈給藥接近的血藥濃度,這樣才能夠達到殺滅或抑制細菌的目的 體內(nèi)良好的分布特性體內(nèi)良好的分布特性口服口服抗生素應該與靜脈抗生素有相同靜脈抗生素有相同或相似的分布或相似的分布,在感染部位能達到有效的抑菌或殺菌濃度; 同時在體內(nèi)有比較低的血漿蛋白結(jié)合力 在體內(nèi)代謝少在體內(nèi)代謝少如果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發(fā)揮抗菌作用,那么在體內(nèi)代謝越少越好;同時代謝少對肝臟的毒性也小。但在體內(nèi)主要以代謝產(chǎn)物發(fā)揮抗菌

16、作用的抗生素例外 半衰期長半衰期長抗生素后效應抗生素后效應(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大致相同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大致相同醫(yī)學綜述,2008,14(9):1387-1389Gavin D, et al.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ous diseases, 2000,13:599-607序貫療法的要求 最佳為同一種抗生素的序貫最佳為同一種抗生素的序貫 若因缺乏同種抗生素的口服劑型時,替換的藥若因缺乏同種抗生素的口服劑型時,替換的藥物需要具備以下特征:物需要具備以下特征: 至少50%口服吸收 能夠在病變部位提供足夠的藥物濃度

17、類似的抗菌譜和臨床療效可以序貫的藥物 許多抗生素均同時存在靜脈和口服制劑,且口服吸收良好 右表為可以序貫治療的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每日服藥頻次和抗菌譜Gavin D, et al.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00,13:599-607靜脈注射利奈唑胺什么時候可以轉(zhuǎn)換為口服?臨床癥狀患者口服吸收狀態(tài)體溫24小時持續(xù)38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無原因不明的心動過速(心率100次/min)對利奈唑胺敏感(如微生物學檢查呈陽性)無膿毒血癥能耐受口服液體無影響口服吸收的相關(guān)因素(如惡心、腹瀉、胃腸外科手術(shù)等在未來36小時內(nèi)無外科手術(shù)計劃可進行靜脈注射-口

18、服轉(zhuǎn)換的患者類型Desai M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6:94.48小時無發(fā)熱能正常進食無需接受利奈唑胺靜脈注射身體能自理或能夠在家進行家庭護理口服利奈唑胺片劑治療的患者符合以下條件時,可出院治療Desai M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6: 94.口服利奈唑胺治療患者可出院標準利奈唑胺口服給藥,臨床治療成功率高2013年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口服、口服/靜注、靜注口服利奈唑胺治療感染的臨床成功率高傾向利奈唑胺傾向萬古霉素傾向利奈唑胺傾向萬古霉素一項來自利奈唑胺與萬古霉素治療MRSA的隨機對照試驗

19、的薈萃分析。 Stevens等采取靜注口服利奈唑胺序貫治療,Weigelt等口服或靜注利奈唑胺治療,Sharpe等口服利奈唑胺治療,Kohno等口服或靜注利奈唑胺治療, Itani等口服或靜注利奈唑胺治療(萬古霉素用法用量:iv,每次1g或15mg/kg,q12h)A:試驗治療隨訪;B:治療結(jié)束An MM et al.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3;41(5):426-33利奈唑胺靜脈口服序貫治療cSSTI臨床療效顯著臨床治愈率(%)279/400272/419264/298259/302126/143130/151P=0.141P=0.300P=0.60695%CI

20、(-1.58,11.25)95%CI(-2.5,8.2)95%CI(-5.6,9.7)Stevens DL et al.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0;44(12):3408-13一項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研究,比較利奈唑胺和苯唑西林-雙氯西林治療cSSTi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給藥方式為:利奈唑胺600mg,iv,q12h,患者癥狀改善后轉(zhuǎn)為利奈唑胺600mg,po,q12h;苯唑西林2g,iv,q6h,患者癥狀改善后轉(zhuǎn)為雙氯西林500mg,po,q6h利奈唑胺靜脈口服序貫治療復雜性皮膚及軟組織感染(cSSTI)的臨床治愈率高意向治療人群*:接受至少一劑雙

21、盲試驗藥物臨床可評估人群*:意向治療人群中符合以下標準:(1)在研究中沒有接受伴隨抗生素治療(除氨曲南以外)(2)接受了至少7天24劑試驗藥物(排除無任何理由而不是因無療效而終止治療的患者)(3)從始至終接受了至少80%的規(guī)定的試驗藥物,并且在治療7天內(nèi)沒有連續(xù)缺失兩劑以上(4)在隨訪期間有一次基線后評估(治療15至21天后)微生物可評估人群*:包括了臨床可評估人群中:感染部位或血培養(yǎng)明確檢測出在基線對試驗無耐藥的病原體的患者利奈唑胺口服給藥,治療MRSA所致cSSTI臨床療效好百分比(%)P=0.015研究顯示:口服利奈唑胺治療MRSA引起的復雜性下肢皮膚及軟組織感染(cSSTI)患者的臨床

22、治愈率高,且顯著優(yōu)于萬古霉素(P=0.015)治愈:溫度正常,存在肉芽或傷口愈合,疼痛緩解,紅斑、水腫、硬結(jié)、顏色消失或減少;潰瘍可能仍然存在,但病變未感染改善:2個臨床癥狀緩解 ;失?。喊Y狀和體征未見好轉(zhuǎn)或進展;出現(xiàn)的革蘭陽性菌感染新癥狀;或因不良事件無法完成研究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入選60例下肢感染MRSA的cSSTI成年患者,隨機分為利奈唑胺組(n=30),600mg,po,q12h,萬古霉素組(n=30),1g,iv,q12h,療程7-12天。旨在評價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結(jié)果和經(jīng)濟學結(jié)果Sharpe JN et al.Am J Surg.2005;189(4):425-8(n=30)(n

23、=30)利奈唑胺口服給藥,治療MRSA所致cSSTI微生物療效好研究同時還顯示:口服利奈唑胺治療MRSA引起的下肢cSSTI患者的細菌清除率高,且無復發(fā)感染患者百分比(%)P=0.052(n=30)(n=30)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入選60例下肢感染MRSA的cSSTI成年患者,隨機分為利奈唑胺組(n=30),600mg,po,q12h,萬古霉素組(n=30),1g,iv,q12h,療程7-12天。旨在評價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結(jié)果和經(jīng)濟學結(jié)果Sharpe JN et al.Am J Surg.2005;189(4):425-8利奈唑胺靜脈口服序貫治療VAP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治療結(jié)束時臨床應答率

24、(%)感染MRSA的VAP患者抗菌治療治療結(jié)束時,利奈唑胺組臨床應答率高一項前瞻性,隨機,開放標簽,比較對照,多中心研究,入選2002年11月-2005年1月期間的149例疑似感染MRSA的VAP患者,主要比較早期微生物結(jié)果,次要比較治療結(jié)束時的臨床應答率,住院時間及經(jīng)濟學。利奈唑胺組:600mg,iv,q12h,治療4天或支氣管鏡檢后,口服利奈唑胺片,600mg,q12h,或粉碎后鼻飼治療;萬古霉素組:1g,iv,q12h,連續(xù)治療7-14天Wunderink RG et al.Chest.2008;134(6):1200-7P=0.37595%CI:-16.6,44.0口服序貫治療患者獲益

25、更多早日將靜脈注射治療轉(zhuǎn)換為等量的口服利奈唑胺進行治療,給醫(yī)院和患者都帶來益處 減少靜脈注射治療持續(xù)時間1、2、3 減少治療總費用4、5 減少潛在的相關(guān)感染5 縮短住院時間,給患者提供早日出院回家的機會1、2、3 提高患者舒適度和用藥靈活性5 節(jié)省護理時間5適當?shù)目诜苿┠苁轨o脈注射存在高風險的患者獲益,如老年患者6、71.Itani KMF et al.Am J Surg 2010;199(6):804-816 2.Li ZMet al.Pharmacotherapy.2001;21(3):263-2743.Li JZ et al.Surg Infect(Larchmt).2003;4(1)

26、:57-70 4.Schurmann D et al.Eur J Health Econ.2009;10(1):65-79.5.Sevinc F 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9;43:601-606. 6.MacGregor R &Graziani AL.Clin Infect Dis. 1997;24:457-467.7.Whitson M.J Intraven Nurs .1996;19(5):251-255.口服利奈唑胺治療,減少患者再次住院或需急救的機率P0.001P0.001(n=2123)(n=5503)(n=1279)研究顯示:較靜注

27、萬古霉素或靜注達托霉素而言,SSTI患者口服利奈唑胺治療再次住院或需要急救的機率明顯更小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入選2007年3月1日到2010年3月1日期間,在藥店或醫(yī)院購買并接受口服利奈唑胺、靜注萬古霉素、靜注達托霉素治療的成年SSTI患者,隨訪45天,比較三組醫(yī)療資源應用的差異,如急診就診、再住院、門診就診等Barron J et al.Manag Care. 2012;21(9):44-52百分比(%)口服利奈唑胺治療,有效縮短MRSA感染治療時間口服利奈唑胺治療MRSA引起的復雜性下肢皮膚及軟組織感染(cSSTI)患者的住院時間較萬古霉素組顯著平均縮短3天(P=0.003)1利奈唑胺靜脈

28、-口服序貫治療MRSA的肺炎患者在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和ICU停留時間數(shù)值上均短于萬古霉素治療患者2(n=30)(n=20)平均時間(天)1.Sharpe JN et al.Am J Surg.2005;189(4):425-8 2. Wunderink RG et al.Chest.2008;134(6):1200-7口服利奈唑胺治療,顯著降低MRSA感染cSSTI患者治療費用P0.001治療費用(美元)Sharpe JN et al.Am J Surg.2005;189(4):425-8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入選60例下肢感染MRSA的cSSTI成年患者,隨機分為利奈唑胺組(n=30),60

29、0mg,po,q12h,萬古霉素組(n=30),1g,iv,q12h,療程7-12天。旨在評價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結(jié)果和經(jīng)濟學結(jié)果(n=30)(n=30)感染MRSA的cSSTI門診患者,口服利奈唑胺較靜注萬古霉素而言,顯著降低治療費用(P0.001)利奈唑胺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好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經(jīng)驗證明,斯沃一般耐受性良好納入超過2000位成年患者接受斯沃推薦劑量治療28天,進行安全性評估只有大約3%的患者因為藥物相關(guān)性不良反應事件終止治療一般不良反應事件ZYVOX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201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摘自斯沃產(chǎn)品特性總結(jié),大約有2

30、2%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事件IDSA MRSA指南推薦利奈唑胺片劑治療感染性疾病指南疾病推薦利奈唑胺片劑皮膚軟組織感染成人:利奈唑胺600mg po /iv bid兒童:利奈唑胺600mg po /iv bid(12歲)或利奈唑胺10mg/kg po /iv q8h(12歲)肺炎利奈唑胺600mg po /iv bid骨髓炎、膿毒性關(guān)節(jié)炎*利奈唑胺600mg po /iv bid腦膜炎、腦膿腫、硬腦膜下積膿、硬脊膜外膿腫等*利奈唑胺600mg po /iv bidCatherine Liu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138.*利奈唑胺

31、說明書中無該適應癥指南疾病推薦利奈唑胺片劑HAP、VAP氨基糖苷類+利奈唑胺,利奈唑胺口服劑型與針劑生物利用度相當,臨床應答率及胃腸道功能良好患者可使用利奈唑胺口服治療美國2005年ATS-IDSA指南ATS/IDS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388-416.ATS 指南推薦利奈唑胺片劑治療感染性疾病指南疾病推薦利奈唑胺片劑糖尿病性潰瘍口服治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TMP-SMX或(環(huán)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感染性滑囊炎萬古霉素1g IV q12h或利奈唑胺600mg po bid胸骨/術(shù)后不伴有供血不足的感染性骨髓炎利奈唑胺600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