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記(21):語文教學呼喚感性教育_第1頁
每天一記(21):語文教學呼喚感性教育_第2頁
每天一記(21):語文教學呼喚感性教育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每天一記(21):語文教學呼喚感性教育讀詩意語文國慶期間,窩在家里四天,除了弄兒為樂,我還拜讀了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感觸頗多,感受頗深。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復活感性,回到語言的生命源頭。王崧舟講到了語文是感性的,所以,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也必須以感性為主。反思現(xiàn)在的語文課教學,正像王老師所說的:理性泛濫。忽視了學生是一個有感情的、活生生的、有知覺的、有想象能力的、有靈性的動物,忽視了理性與感性的協(xié)同發(fā)展,才能造就一個健康的、健全的人。而我原來是從事初中教學的,在課堂上更注重文采的貫通,邏輯的推理,思維的縝密,結構的嚴謹。很少會關注到教學的感性。而到了小學,我越發(fā)感覺到感性教學的美,

2、感性教學的魅力,感性教學的必要性。其中王崧舟老師講了其中一個案例。 案例一感性教育的重要性 走到離伯父,車子扔在一邊。我們走過去,飽經風霜的臉上現(xiàn)出難以忍受的痛苦。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怎樣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 師1:課前預習,通過查字典或問家長來理解,掃除學習障礙。課堂上,老師提問了三個學生,三個學生答得一字不差,教師才滿意地點點頭。 師2: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去學習,理解。(1)閉眼想象,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可以用“飽經風霜”這個詞來修飾的臉?(2)學生回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車夫這張飽經風霜的臉?(學生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外貌、臉色、頭發(fā)、嘴唇上的裂開的血痕、臉上的精瘦等來描述了生活中幾個飽經

3、風霜的形象。)(3)從這張臉上,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根據第二環(huán)節(jié)展開豐富的想象)就是這樣一位車夫,就是這樣一位飽經風霜的車夫,就是這樣一位地位低下的車夫,就是這樣一位身體虛弱的車夫,假如當時你就在場,你會怎么做呢?(學生群情激奮)你們很有愛心,樂于助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魯迅先生是怎么做的? 課后突然襲擊調查: 一、 在括號里填上形容臉的詞語,要恰當,填得越多越好。 ( )的臉 經過調查,能用上“飽經風霜”這個詞語的:師1的班級有19%,師2的班級有94。3% 二、 仔細觀看“父親”這幅油畫,描述“父親”的這張臉 會用“飽經風霜”這個詞來修飾的:師1班級中有9%,師2班級中有91% 數字是冰冷的

4、,但數字帶給我的思考卻是火熱的。兩個老師教的是同一個詞語,飽經風霜,但是處理的方式不同,操作的方式不同,得到教學效果也是天壤之別。第一個老師用的是理性的教學方法,通過查字典的方式讓學生強硬地理性地記住了這個詞語。但是“飽經風霜”這個詞語在學生的腦海中是干癟癟的、理性地、雖生猶死地。學生只死記硬背地記住了這個詞語的寫法與意思,但是卻不會靈活應用。這種理性的教學遠離的學生的生活經驗,剝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種硬塞給學生的詞語,學生掌握得自然不好。第二個老師采用的是感性的教學方法。首先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讓學生閉眼想象,想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有沒有可以用“飽經風霜”這個詞來修飾的臉?這個時

5、候,飽經風霜就不是一個干癟癟的、硬邦邦的、死沉沉的詞語了,而是一個個鮮亮亮的、思多多的、活生生的面孔了。調動了學生感性的生活積累后,再來描繪車夫的飽經風霜的臉。這種想象這種描繪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在再現(xiàn)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再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如果你再在場,你會怎樣對待這個車夫。這也對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品德教育。第二個老師,通過體驗、猜測、想象、感悟等多種感性的方式,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維度多種方式掌握了“飽經風霜”這個詞語,將“飽經風霜”的形象、情味和意蘊演繹得酣暢淋漓、有聲有色、一片錦繡。測試結果自然就好。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牛津大學的一句校訓:一個人學習得越多,他就知道得越

6、多;他知道得越多,他忘記得就越多,他忘記得越多,他知道得就越少,那人為什么還要學習呢?愛因斯坦關于“教育是什么”也這樣說過:教育是什么?就是把在學校里所教的忘記得只剩下的那點東西。一篇文章,它不僅是作者理性的獨白,它更始感性的揮灑。在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中,。理性泛濫:含義解釋,強化理性;情節(jié)分析,張揚理性;要點歸納,磨練理性;主題概括,培養(yǎng)理性;語料記憶,錘煉理性;機械練習,值更理性。其結果是,語文的形象被淡化了。語文的情感被稀釋了,語文的直覺被斬斷了,語文的想象被禁錮了,語文的靈性被扼殺了。理性:理智、邏輯、抽象、意志、知性;感性:感情、直覺、想象、形象、靈性,只有感性與理性的協(xié)同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個健全的人。 什么是感性教育?是對人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覺乃至無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師1采用的是純理性教育。師2采用的就是感性教育,實踐證明,感性教育更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精神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xié)同發(fā)展。 感性的語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