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 文言文閱讀(全篇)【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_第1頁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 文言文閱讀(全篇)【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_第2頁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 文言文閱讀(全篇)【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_第3頁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 文言文閱讀(全篇)【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_第4頁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 文言文閱讀(全篇)【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文言文閱讀(全篇)命題趨勢命題趨勢文言文閱讀設置簡答題是新高考語文卷的一個新亮點。主觀題的加入,意在要求學生不是通過取巧,而是通過自身的文言素養(yǎng)讀懂文言文,考查較能體現(xiàn)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時,對于扭轉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普遍存在的“重言輕文”傾向,也是一個很好的導向。真題詳解(2024·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真題詳解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剑c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窘忸}步驟】解文言文閱讀題應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初讀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第二步:細看題目,研讀字詞。在這一步驟當中,需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完成。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既能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這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緟⒖即鸢浮俊敬鸢浮?0.ADF11.C12.C13.(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14.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追擊漢軍?!菊骖}解析】【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盀閷⒍怠迸c“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盀橹弊觥靶酪詰?zhàn)”的狀語,“效死”是“戰(zhàn)”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D處斷開?!半m……,而……”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故選ADF。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tǒng)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我有一個親哥哥。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當”,主持,引申為率領;“專”,專門,可意譯為“全力”;“鄉(xiāng)”,同“向”,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引申為對付。(2)“得當”,適當?shù)臋C會;“愧”,感到慚愧;“文”,文飾,掩飾。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和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手法的能力。作答此題,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為漢軍將領,已經(jīng)喪失了一個漢軍將領的節(jié)操,故稱“大節(jié)喪”?!坝酂o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緇之素,不可復白”而來。已經(jīng)染色的素絲不可能回復白色,因此李陵“大節(jié)喪”,投降之罪無可辯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結論句“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投降叛逆之罪無可辯白。試題即要求考生從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這一觀點的史實。與此相對應,考生可以從材料一中找到: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即“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單于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并立為右校王,李陵與降將衛(wèi)律一起受到單于重用,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萬余騎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日。說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單于已是事實?!窘忸}技巧】一、事件概括與分析(1)準確表述“事件”,不可過于抽象。所謂“事”,要包含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jīng)過,結果等要素。傳主的事跡通常采用“任職地點+行為、方法+結果”的表述形式。(2)很多時候必須將文中的關鍵詞語“轉譯”為現(xiàn)代詞語,要特別注意“轉譯”的準確性,因為這種題型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文中關鍵詞語的準確理解。二、人物特點概括與分析(1)題干對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為人處世”“為學”的特點,概括“精神特質”等,故先要明確題干要求。(2)表明“特點”的詞語有的隱藏在字里行間,需要細摳文本提??;有的需要對具體言行加以提煉,對此,一定要選擇較貼切的詞語,如嚴謹博學、待民寬厚、善于謀略等。(3)“特點”豐富,多點概括,寧多勿缺。三、事理原因概括與分析(1)厘清答題角度。應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原因很可能有多個,顯隱、主次、直接間接;有時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及手法等方面。(2)在文中尋找原因時,對于要點較集中的說理性文字,要分清層次,提取關鍵詞語,將其轉換為答案。(3)要對原文進行提煉,不能簡單摘錄。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驗證。四、觀點態(tài)度概括與分析人物傳記類文本需要分析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系、事件的過程與結果;議論文類文本需要分析關鍵詞語和句子,厘清論點與論據(jù)的關系,并聯(lián)系歷史的時代背景。知識速查清單知識速查清單【18個常見虛詞】⑴而①連詞: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問代詞:“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②副詞:“多么”。⑶乎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作詞尾。②介詞:“于”、“在”、“從”。⑷乃①副詞: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是”。②代詞:“你”、“你的”。⑸其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澳恰薄捌渲孝是尧俑痹~,“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jīng)”、“很”②連詞,表并列,“又”;表遞進,“并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③助詞,用于句首。⑺若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③構成復音虛詞⑻所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⑼為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由于、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呢。(10)焉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里,怎么②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于之”④作形容詞詞尾(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12)以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對象,“跟”、“和”;表時間、處所,“于”。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13)因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②連詞,“因此”、“于是,就”。(14)于介詞①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對于”、“由于”;②表比較,“比”;③被動,“被”。(15)與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②連詞,“和”、“及”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16)則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表并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17)者①助詞:附在動詞后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頓”。③附在時間詞后,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shù)詞后,翻譯為“個,樣”(18)之①助詞:襯助音節(jié);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常見文言詞類活用【常見詞類活用】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殺)。(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當作---”的意思,如:“稍稍賓客其父”、“糞土當年萬戶侯”(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征狀態(tài),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態(tài)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D.表處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趨向,如“操軍破,必北還”。F.表頻率,如“歲賦其二”。二、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四美具,二難并”。(2)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保ㄕJ為-----怎么樣。)(4)形容詞使動用法:“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保ㄊ龚D―明顯);三、動詞的活用:(1)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保ㄊ?----來)(2)動詞活用為名詞,如“則其至又加少焉”、“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常見文言句式】一、判斷句(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二、被動句(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表判斷。如:“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徒見欺于王”(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所殺”(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而白章”。(2)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3)省略介詞:“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咀⒁狻俊耙裕c,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四、賓語前置(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保?)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yè)文南向坐?!保ā妒酚洝ろ椨鸨炯o》)五、定語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2)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3)……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绷?、介詞結構做狀語后置(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保?)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鴻門宴》)?!境R姽潭ň涫健恳?、表示疑問①何以……?(憑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辦?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⑤孰與……?(與……比,哪個更…?)⑥獨……耶?(難道……嗎?)二、表示反問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豈(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嗎?)⑧……非……歟?(……不是……嗎?)⑨寧……耶?(哪里……呢?)(10)顧……哉?(難道……嗎?)(11)獨……哉?(難道……嗎?)三、表示感嘆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過……罷了!)③惟…耳!(只……罷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四、表示揣度①無乃……乎(歟)(恐怕……吧?);②得無(微)……乎?(該不……吧?))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④庶幾……歟?(或許……吧?)五、表示選擇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③其……?其……?(是……呢?還是……呢?)六、其它否則:如果不……就……。何乃:豈只是;為什么竟。既而:隨后,不久。既……且……:又……又…乃爾:竟然如此,這樣。然而:這樣卻;但是。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雖然:雖然如此;即使如此,但所謂:所說的,所認為。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無(有)以:沒有(有)用來……的東西、辦法。無庸:不用,無須。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謂:說的就是。之于:對……的態(tài)度,同……相比精選好題精選好題(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人才莫盛于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劉備為呂布所襲奔于操程昱以備有雄才勸操圖之。操曰:“今收攬英雄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比淮霜q非與操有怨者。臧霸先從陶謙,后助呂布,布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先是操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后操定兗州,翕、暉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辈賴@其賢。蓋操當初起時,方欲藉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等,皆以嫌忌殺之。荀彧素為操謀主,亦以其阻九錫而脅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矯偽,以濟一時之用,所謂以權術相馭也。至劉備,一起事即為人心所向。觀其三顧諸葛,咨以大計,獨有傅巖爰立之風。關、張、趙云,自少結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而數(shù)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固數(shù)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鼻лd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國俱不能得,備獨能得之,亦可見以誠待人之效矣。至孫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孫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縛曰:“子義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憂不如意也?!贝瞬咧檬恳?。陸遜鎮(zhèn)西陵,權刻印置遜所,每與劉禪、諸葛亮書,常過示遜,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陸遜晚年為楊竺等所譖,憤郁而死。權后見其子抗,泣曰:“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币匀酥鞫曰谄溥^,開誠告語如此,其誰不感泣?此孫氏兄弟之用人,所謂以意氣相感也。(節(jié)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劉備為呂布A所襲B奔C于操D程昱E以備F有雄才G勸操H圖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B.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C.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D.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臧霸曾為呂布效力,曹操擒捉呂布以后,臧霸為避禍藏匿起來;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曹操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瑯邪相。B.曹操初起時為圖霸業(yè),能籠絡人才,甚至能任用曾與己有怨者;勢位已定時則猜忌異己,濫殺無辜。這正是其用人“以權術相馭”的表現(xiàn)。C.劉備以性情結交忠義之士,以誠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劉備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諸葛亮及關、張、趙云等人患難相隨,忠貞不渝。D.陸遜鎮(zhèn)守西陵時,深得孫權信任,孫權給劉禪、諸葛亮寫信,常常給陸遜看,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定;到了晚年,陸遜遭到讒害,郁郁而終。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保?)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绷艉钤唬骸邦櫳嫌胁荒苤抡撸煜掠兴娜?。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睗h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显唬骸盁┕易湔{護太子?!彼娜藶閴垡旬?,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狈蚍ǘ戎φ?,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5.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魏君賢A人B是禮C國人D稱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圖也。6.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jīng)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9.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jù)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摇<榷勚?,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周堯卿,字子余。其先汝陰人。堯卿警悟強記,七歲善賦詩,弱冠以學行知名。天圣二年登進士第,積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饒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詩》《春秋》說各三十卷。堯卿十二喪父,憂戚如成人,見母氏則抑情忍哀,不欲傷其意。母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yǎng)我矣。卒能孝養(yǎng),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篤有愛。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蛎阒远Y,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堯卿為人簡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紜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紜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紜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慶歷間,范仲淹舉經(jīng)行可為師表,未及用而卒。堯卿之學,不惑傳注,問辨思索,以通為期。其學《詩》,以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說《詩》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冀?jīng)指歸,而見毛、鄭之得失,曰:“毛之《傳》欲簡,或寡于義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豆{》欲詳,或遠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無去取乎?”其學《春秋》,曰:“左氏記之詳,得經(jīng)之所以書者?!敝寥齻髦愅?,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豈二致邪?”歐陽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君學長于毛、鄭《詩》,《左氏春秋》。”(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1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母異A之B謂C族人曰D是兒E愛我F如此G多H知孝養(yǎng)我矣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席薪枕塊,文中指居喪時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以表示悲傷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兩者結構相同。C.蔽,有涵蓋、概括之義。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jīng)》。D.逆,意為揣度、預料。與《送東陽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義相同。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堯卿從小聰明懂事,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雖然年幼,但憂傷悲痛如同成年人。見到母親則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強忍哀痛,唯恐讓母親傷心。B.周堯卿為人簡樸持重,不喜計較,對于不如自己的人,他會鄭重地以禮相待,讓對方產(chǎn)生羞愧之心;雖然俸祿不多,但周濟宗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C.周堯卿為學注重獨立思考,不迷信古人傳注,而以通達文義為目的,他認為解釋《詩經(jīng)》的《傳》《箋》各有得失,學習時應當加以分辨。D.周堯卿學問品行俱佳,得到當世名臣范仲淹和歐陽修嘉許。范仲淹曾舉薦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歐陽修為他的墓碑撰文,對他褒揚有加。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2)紜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