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年號年代與正朔服色制度改革_第1頁
漢武帝年號年代與正朔服色制度改革_第2頁
漢武帝年號年代與正朔服色制度改革_第3頁
漢武帝年號年代與正朔服色制度改革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武帝年號年代與正朔服色制度改革

年,開元是漢武帝的一個重要紀紀事件?!妒酚洝吩凇缎⑽浔炯o》《封禪書》兩部分均做了記載,內(nèi)容大略一致:“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shù)。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云?!蹦晏柤o元問題,不僅關系紀年方式的變革,更是當時去秦興漢新制度建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封禪祭祀動搖了襲秦舊制的傳統(tǒng),為年號紀元的施行做出準備,而天瑞命元和歷法推算兩種歷法方式的修定,則共同完成了漢代全新的正朔、服色制度的確立,真正實現(xiàn)了漢武帝所追求的天命歸一的政治統(tǒng)治目的。因此,將改元年號問題投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追尋紀年變革原因、目的,既可以使得諸家關于“年號”紛爭的疑點得到澄清,在一定程度上對“太初”始定年號的論斷作補充,又能通過封禪與年號、歷法改革等事件進行關聯(lián)的立體性考察,揭示漢統(tǒng)治者從五德終始到天命歸一觀念的變革,從而實現(xiàn)真正地改朝換代,建立大漢一統(tǒng)的王朝政治。一、《漢志》曰漢武帝即位54年,其間以多個年號紀元?!稘h書·律歷志》曰:“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旦冬至,《殷歷》以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歲。元狩、元鼎、元封各六年。漢歷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歲。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歲在星紀婺女六度,故《漢志》曰歲名困敦,正月歲星出婺女。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各四年,后二年,著《紀》即位五十四年?!薄靶⒕爸?理念以材料黨建以考形式”建元是武帝的第一個年號,自此以后所有的年號,從建元開始。持此觀點者有唐代張守節(jié)、顏師古,今人陳直等?!妒酚浾x》曰:“孝景以前,即位以一二數(shù)年,至其終。武帝即位,初有年號,改元以建元為始?!薄稘h紀六元鼎紀》規(guī)定追命論,即指年號是追命前事后加而來的。持此觀點的人認為,武帝初年未有年號,依然是按著前朝數(shù)字紀年的方法,如高祖元年、二年乃至十二年,并沒有年號紀元。明人顧炎武指出:“是建元、元光之號,皆自后追為之。而武帝即位之初,亦但如文景之元,尚未有年號也?!逼湟?元鼎說。此派認為,年號始于元鼎四年(前113),之前年號皆從元鼎四年開始追加。北宋劉攽曰:“《封禪書》云:‘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shù)。’所謂‘其后三年’者,蓋盡元狩六年至元鼎三年也。然元鼎四年方得寶鼎,又無緣先三年而稱之,以此而言,元鼎以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其實年號之起在元鼎耳,故元封改元則始有詔書矣?!逼涠?元封說。清人周壽昌《漢書注校補》曰:“《史記·封禪書》云,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shù)。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云。此武帝第五改元之三年也。次年得鼎,始改元元鼎也?!秲簩拏鳌?“寬從東封泰山,還上壽曰:‘將建大元本瑞,登吿岱宗,發(fā)祉闿門,以候景至?!K林注曰:‘太元,太初歷也。本瑞,謂白麟、寶鼎之屬也?!窃庖郧?建元等號,皆從后補書無疑。又第三為元朔,史記不載,而以元狩為三元,恐誤脫也。”其三,元狩說。持此說者,有清人史學海、趙翼及今人顧頡剛先生。史學?!稘h書校證》釋“三元”曰:“今郊得一角獸曰狩云,學海按,《封禪書》作‘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云。本書《武紀》‘三元’為‘元朔’,而《志》與《史》皆不數(shù)者,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元朔非天瑞也。竊疑初時追命,前元本無元朔,蓋建元六年,元光是十二年,故三元即為元狩,至元狩十年得寶鼎,追前四年,改為元鼎,并將元光七年改為元朔,故太初以前皆六年而改元。劉攽謂年號之起在元鼎,非也,年號起于元狩耳。”其四,太初說。按《漢書·律歷志》的記載,以上提及的年號,在漢武帝朝的順序為元狩、元鼎、元封,元封最后?!堵蓺v志》曰:“漢歷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歲。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歲在星紀婺女六度。”年號事件的歷史成因分析武帝三元的年號應該是“元朔”,諸家論說卻是“元狩”。班改說主要針對“元朔”年號而論。錢大昕曰:“元光之后,尚有元朔,則元狩乃四元,非三元,班史改以為‘今’,無‘三元’字,蓋得之矣。言建元、元光而不言元朔者,‘建’以斗建為名,‘光’以長星為名,皆取天象,若元朔紀年,應劭解朔為蘇,取‘品物蘇息’之義,不主天瑞,故不及之耳?!笨偠灾?建元說和追命說的諸多提法本身存在抵牾處,年號當從太初年始創(chuàng)制。辛德勇先生已就這一觀點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將“年號”事件放置于具體的歷史背景中,追尋其發(fā)生的原因,以及期待的最終目的,會使這一問題立體起來。既能解決諸家紛擾的“元朔”之疑,又能對“太初”年號的制定從制度改革的角度進行一些補論。二、漢世年號制度諸家在論及“改元元號”問題時,都圍繞“有司言”這句話的時間、語句及其可能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作了一番研讀,并得出一家之言。但鮮有注家對“年號紀元”的原因進行探討。武帝朝為什么要改元,其改元的年號方法盡如有司所言的“天瑞”命名嗎?事實上,改元年號不僅僅是紀年事件,更是關系重大的政治事件。武帝朝之前,漢文帝、景帝朝都有改元事件。文帝朝改元之事,發(fā)生在文帝十四年,《史記·孝文本紀》曰:“是時北平侯張蒼為丞相,方明律歷。魯人公孫臣上書陳終始傳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時,土德應黃龍見,當改正朔服色制度。天子下其事與丞相議。丞相推以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以為其言非是,請罷之?!蔽涞鄢⒆h改元之事,《漢書·律歷志》曰:“上乃詔寬(兒寬)曰:‘與博士共議,今宜何以為正朔?服色何上?’寬與博士賜等議,皆曰:‘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庇纱丝梢?從孝文帝、景帝,至武帝,都在踐行同一個使命,即改正朔服色制度,以明受命于天,實現(xiàn)真正的改朝換代?!稘h書·律歷志》曰:“漢興,方綱紀大基,庶事草創(chuàng),襲秦正朔。”三、《史記》第20頁“太初”年號,又作《武紀二十六歲”舊制廢除,漢歷新建,“太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紀元的年號。那么,此前的紀元是如何追命的?武帝朝改歷事件,因意義重大而載入史冊,《史記·歷書》和《漢書·律歷志》均有記載。相較而言,《漢書》詳于《史記》,但二書都記錄了這次改元的年號為“太初”,且都有“其(《史記·歷書》有‘更’)以七年為元年(‘太初’見于《史記·歷書》)”的記載?!捌吣旮脑辍边@也是漢襲秦制的表現(xiàn)?!妒酚洝し舛U書》記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依水德建制之事。除定歲首、易服色之外,還提到“度以六為名”,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張晏語對此做解釋:“張晏曰:‘水,北方,黑。水終數(shù)六,故以方六寸為符,六尺為步。’”關于“太初”年號,《漢書·律歷志》曰:乃以前歷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至于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歲,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歲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這一段敘述了“太初”年號的來歷。清人王元啟從推步之術指出班氏于此間之誤,其言:“歷家推步之術,代有不同,甲曰焉逢,寅曰攝提格,從古更無異說。況《太初歷》史公手定,不應年歲甲子尚有錯記?!稘h志》云‘以前歷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至元封七年,復得焉逢攝提格之歲’,則是歲之為甲寅,班氏亦既明知,而其下復有‘太歲在子’之云,前后自為乖異,必誤文也。”《史記》中還記載了另一種改元的方式,就是上文提到的那段熱議語段,即“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shù)。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云”。關于天瑞命年的記載,《史記·封禪書》曰:“天子既已封泰山,無風雨災……有司言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有司言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于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不任。維德菲薄,不明于禮樂。修祠太一,若有象景光,如有望,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太山,至于梁父,而后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奉高、蛇丘、歷城,無出今年租稅。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此段引文據(jù)中華書局1982年版《史記》與梁玉繩言合成的文字。)這里除了講述封禪的經(jīng)過,還提到了大赦天下、賜民酒食布匹、無稅之福。梁玉繩所說錯簡之語,至班固時已經(jīng)補齊。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下詔改元為元封。語在《武紀》。夏四月癸卯,上還,登封泰山,降坐明堂。詔曰:“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禮樂,故用事八神。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漢書》的文字與《史記》略有差異,內(nèi)容相當。值得注意的是改元為元封元年之語,很容易使人有年號始于“元封”的判斷。但細讀后,會發(fā)現(xiàn),“十月為元封元年”依然承襲的是秦以十月為歲首的舊制,并未真正實現(xiàn)正朔制度的改革。詔書頒布在夏四月,而詔定以去年十月為歲首,事實上也屬于追記性質(zhì)。辛德勇先生持此觀點:“由年初之冬季到夏季四月,時間已經(jīng)過整整半年,其屬于事后逆推追記的性質(zhì)?!碧烊鸺o元自然是與祥瑞的出現(xiàn)相關,但天降祥瑞非人為把控,對于“祥瑞之兆”,古人是十分謹慎的。文帝時以望氣著稱的新垣平曾因以玉杯為詐,而被文帝誅殺。武帝朝獲得寶鼎后,武帝先派使者驗問巫錦,并無奸詐才以禮祠之,即使群臣建議尊寶鼎,藏于帝廷時,武帝亦保持清醒的頭腦再次審視所獲之鼎:“天子曰:‘閑者河溢,歲數(shù)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廡未有報,鼎曷為出哉?’”“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