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和方式_第1頁
新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和方式_第2頁
新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和方式_第3頁
新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和方式_第4頁
新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和方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和方式第一部分:一、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在學校教育中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主要途徑。但這不意味著只要開設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就自然體現(xiàn)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與健康課程自身也存在著是否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問題。 (二)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德)第斯多惠(三)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學校教育模式下,“培養(yǎng)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模式仍然是學術模式,科學家和工程師僅僅是他們的教授的復制品?!?Paul R

2、omer, An Interview with Paul Romer, 1999(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fā)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一)、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過去:以運動項目來確定學習領域 (1)以全面鍛煉身體為主,按人體解剖部位分類,如把活動方式分為上下肢運動、軀干運動、跳躍運動和全身運動等;(2)以發(fā)展人體基本活動

3、能力為主的分類,以走、跑、跳躍、投擲、攀登爬越、懸垂支撐和平衡、角力等為教材內容;(3)完全按運動項目分類,把運動項目以外的內容,當作輔助教材或教學手段;(4)按發(fā)展身體素質的作用分類,把教材劃分為速度、靈敏、力量、耐力、柔韌等內容;(5)按發(fā)展人體機能的效果分類,把教材劃分為有氧和無氧鍛煉的內容;(6)以養(yǎng)生、健身、防病、治病、康復為目標的分類。 現(xiàn)在:以體育的功能來確定學習領域 運動技能學習仍然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主要形式,但掌握運動技能不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唯一內容和目的。 改善學生參與體育的態(tài)度和程度,學生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也是課程學習的主要目標和重要

4、內容。學生的運動行為表現(xiàn)包括運動興趣、愛好、習慣及其對自身健康和社會健康方面的責任感和能力,也是課程關注的重要問題。三、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劃分學習水平 與心理和智力發(fā)育相比,兒童少年在身體發(fā)育方面表現(xiàn)出更大、時間更長的個體差異性,更不受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課程標準沒有采用按年級劃分學生階段的方式,而是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體育學習的特點,將112年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劃分為六級水平,并按照不同的學習領域設置相應的水平目標。 一、課的組織教學形式 編班與分組編班: 小班化、突破行政班、按水平編班、 按興趣編班分組:性別分組、友情分組、同質分組、 異質分組、同異質分組第二部分:教學組織形式

5、與結構二、體育課的結構類型 1、 身心發(fā)展課 體能的定義: 體能是一種滿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夠的能量完成各種任務活動的能力。五要素身體、精神、情緒、智力、社交。體能A 心肺耐力、柔韌 性、肌肉力量、 肌肉耐力、身體成分。(健康)體能B 速度、力量、靈敏、神經肌肉協(xié) 調性、平衡、反應時。(動作技能)教學課的順序確立目標(基本指標)自我檢查(主觀感受)教師咨詢(客觀診斷)練習方法(運動處方)實施過程(數據積累)效果檢驗(信息反饋)2、運動參與課活動設計:(圍繞目標)組織實施:(優(yōu)化結構)創(chuàng)建氛圍:(提高情趣)表揚鼓勵:(鞏固理念)教學案例目標: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增強自尊與自信內容:過障礙思路:通過自己布

6、置場地來獲得心理上的準備與適應,并在不斷克服運動難度(障礙物)的過程提高自尊與自信。 3、 技能學習課導入模仿重復演示糾偏 改進應用 4、 效果展示課 動作技能的學習效果因人而異 運球切入傳接球投籃 扣籃罰球防守 效果展示課 效果展示課是另一種公開課的形式,它是學生自己編排的,以演講、板報、掛圖、現(xiàn)身演練等各種形式來反映對健康主題認識的公開課,教師在其中是導演。 5、合作交往課選定目標尋求途徑設計內容檢驗效果 教學案例目標: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體育活動任務。內容:各種集體合作跑思路:通過與其他伙伴的密切配合,體現(xiàn)人在集體中存在的價值。如:“開火車”“合作跑”“異足同步跑”6、興趣培養(yǎng)課拍球離地

7、用單手怎么拍? 用幾次很好!這種球也能拍起 來嗎? 7、體能發(fā)展課靈敏性心肺耐力神經肌肉協(xié)調性肌肉耐力柔韌性 8、 創(chuàng)造學習課 主題:學動物走 目標: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 性。如:青蛙、兔子、海龜、大象、 海豹 、企鵝、貓、等。9、集中與分散交替類型課由于編班與分組形式的新特點,這種類型 的課可能將是最基本的結構。集中認識課的學習目標分成若干合作小組按照各自學習內容在小組內互幫互學教師巡回小組指導可能組織各小組效果演示發(fā)現(xiàn)不足根據各人需要及時彌補糾正體育與健康課的延伸向校外的延伸:親子活動(野炊) 時尚運動(喜歡的歌) 野外活動(攀巖)向校外的延伸: 騎車、放風箏、釣魚向綜合課的延

8、伸:沙漠、學生健康(三)、教案的改進教案:是一種內容、形式、手段的模擬設計。從備“教材”走向“備人”,將是未來體育課備課的一大特征。圍繞課程目標寫出符合本地實際簡明的教案。沒有固定格式:表格式、電腦式、文字式以單元為主編寫教案。將出現(xiàn)千姿百態(tài)的創(chuàng)新教案。第三部分:新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年齡與性別特征;運動形式活潑,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對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有較強的實效;簡單易行。選擇教材內容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注意教學內容的實效性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注意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第四部分: 新體育課程與教學方法的教法改革體育教學模式簡介: 所謂教學模式是反

9、映某種特定的教學程序,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是從教學理論、規(guī)律上著眼來研究教學實質的)。體育教學方法:是良好體育教學經驗的系統(tǒng)升華。體育教學法:是著眼于師生雙方的行為合作,強調教學對象雙邊的相互關系。一、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和教學存在的問題(一)、多種體育教學觀念的誤導技術教學觀念競技運動教學觀念增強體質教學觀念快樂體育教學觀念素質教育教學觀念終身體育教學觀念(二)、教學內容的滯后1、不易打破的競技運動教學內容體系 例:初一年級“跑”的教材教學要求:通過各種跑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跑的正確姿勢,能夠輕松自然地跑;學會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接力跑,培養(yǎng)學生反應靈敏和快

10、速起動的能力。耐力跑教學以途中跑為主,使學生跑時動作放松自然,身體重心平穩(wěn),呼吸有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教學內容: (1)以發(fā)展快速跑能力為主的各種跑的 練習 (2)以發(fā)展耐久跑能力為主的各種跑的 練習 (3)各種方式的接力跑測驗項目50米跑或100米跑800米跑(女生)1000或1500米跑(男生)2、過時的教學內容 以下各例:選自“體育教學大綱”各年代版本三個版本中的初一年級短跑教材80年代90年代2000年1、快速跑:中速跑4080米加速跑4060米1、快速跑:中速跑4080米1、以發(fā)展快速跑能力為主的各種跑的練習2、站立式起跑2、蹲踞式起跑3、途中跑3、途中跑4、全程跑50米4

11、、50米跑或100米跑2、50米跑或100米跑5、輔助練習:高抬腿跑等5、輔助練習:高抬腿跑三個版本中的初一年級耐力跑教材80年代90年代2000年1、跑走交替:10001500米1、跑走交替:10001500米1、以發(fā)展耐力跑能力為主的各種跑的練習2、越野跑:10001500米3、定時跑:45分鐘2、定時跑:46分鐘4、基本技術:站立式起跑途中跑3、站立式起跑4、途中跑5、全程跑:400米或800米5、800米跑(女生)1000或1500米跑(男生)2、800米跑(女生)1000或1500米跑(男生)三個版本中初一年級的基本體操教材80年代90年代2000年(隊列和體操隊形另列)1、隊列和體

12、操隊形(略)1、隊列和體操隊形2、徒手操一套行進間徒手操一套廣播體操2、徒手操:簡單動作組合的徒手操(68節(jié))2、徒手體操:以徒手體操基本動作為主的組合動作練習3、輕器械操:棍棒(繩)操、跳短繩、跳長繩3、輕器械操:在徒手操基礎上,持輕器械做棍棒操或球操等3、輕器械體操:以棍棒操為主的輕器械體操4、負重搬運:三人一組拉索式抬人5、集體的提、抬、扛重物走與跑4、負重搬運:23人的負重搬運練習6、角力:互推互拉5、角力:雙人角力練習3、無助于增進健康的教學內容 發(fā)展身體素質與增進健康的矛盾 技術教學與增進健康的矛盾 缺少個性化的教學與增進健康的矛盾(三)、教學組織形式的單一過于嚴密的教學組織形式以

13、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程序以行政教學班為主的組織形式男女分班的教學組織形式分項教學組織形式(四)、教學方法的陳舊傳授式教學系統(tǒng)教學法主觀教學法訓練式教學書本式教學(五)、諸多外界干擾因素升學考試的體育指揮棒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影響花樣繁多的體育評估體育系統(tǒng)以外的干擾二、靈活自如的教學方法蘋果的啟示: 著名外科醫(yī)生亨利正在為一例手術發(fā)愁,病人腹內的一個腫瘤使他翻遍了世界醫(yī)學案例后還無法下刀。這時他九歲的兒子愛德華放學回來了,看見餐桌上的蘋果想切半個嘗嘗。亨利看見兒子把那只紅色的蘋果橫放在桌上,急忙喊道:“切錯了!”可是愛德華已經一刀切了下去! 當兒子手里拿著半只橫切開的蘋果,滿

14、臉激動地向亨利喊到:“你看,蘋果里隱藏著一顆五角星!”時亨利突然想到了他的手術。第二天,亨利成功地做了一例醫(yī)學史上沒有先例的手術。(一)介紹幾種新的教學法語言教學法:用學生的語言來反映健康的方式。如:什么是健康?下面這幾張圖 能告訴我什么呢?請同學們回答。集思廣益法:這位學生的身體狀況很差,同學 們能幫他出些好主意改善一下他的健康?辯明目標法:學習打球的目標是什么?請大家 來判斷。合作學習法:教師指導 友伴組合 實現(xiàn)目標百折不撓法:在挫折中總結經驗,在鼓勵中獲得成功。改造簡化法:對比較復雜的運動技能或比賽規(guī)則,給以簡單化的處理,使學生能玩得更有趣。個性表現(xiàn)法:這兒有一個場合,能讓學生盡情地展示

15、自己情境融入法: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是教師必須時刻注意的問題,可以選擇、也可以虛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緊張的師生對峙關系建立伙伴關系教與學的目標統(tǒng)一主體和平等 如何評價一堂體育課的優(yōu)劣一、這樣的公開課不算好課 1. “中評不中用”的課不是好課 2. “教師唱主角”的課不是好課 3. “只達到運動技能目標”的課不是好課二、這樣的課才算好課 1.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2. 能使學生各方面受益介紹幾節(jié)公開課案例高二女生籃球和韻律操公開課教學完美的韻律操熟練的行進間運球上籃好象缺了一點什么如何來評價這節(jié)無 暇疵的公開教學課傳統(tǒng)的觀念占上風深深的歉意 教學案例初中男生耐力跑公開課教學 超大強度的體

16、育課 學生的體能表現(xiàn)一個不可預料的因素天氣變化 可想而知的結果公開課的教案可以改變嗎? 教材內容1創(chuàng)作元素菜的探索:空間、力量、流動、關系2教材特色:自由、溝通、接納、自覺、自我引發(fā)、身體動作 教學原則1、身體察覺2 、身體活動3、發(fā)表感受 教學目標1、尋找自己身體的獨特性,勇于呈現(xiàn)2、發(fā)現(xiàn)自己與同伴的差異,與友伴分享3、感受動作的 服程度4、發(fā)表感受,研討動作改變的可行性5學習與友共處,共享創(chuàng)作過程的喜悅小學臺灣教案:要素主題 教具指導語學習重點形狀改變漸漸漲大的氣球模仿、吹氣聲音、鈴鼓略學習如何接受信號行動水平移動手中的氣音樂略陳述服從的感覺:如何遵守規(guī)則尺寸變化泄氣和爆炸和氣球模仿、吹氣聲音、鈴鼓略洞察學生情緒:調適自我活動軌跡斷線的氣球音樂略接納的分享有自我的自由空間教學活動(一):氣球與空間教學活動之(二):大巨人技術指導語:小朋友,你想把自己變成 一個大巨人嗎?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把自己慢慢變成一個巨人,再大,再高,再強壯,好!請巨人不要動,當我說“變”的時候,你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