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jic_第1頁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jic_第2頁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jic_第3頁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jic_第4頁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ji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真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參考資料,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一、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活動目標不明確 案例 3-1 詞匯教學活動案例 課題: Festivals 教師活動: PowerPoint呈現(xiàn)圖片 ,并教授單詞。 圖片內容描述:幻燈片 1播放平安夜的音樂;幻燈片 2教授并帶讀了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和萬圣節(jié)的單詞,幻燈片 3教授并帶讀復活節(jié)、情人節(jié)、春節(jié)的單詞,幻燈片 4教授并帶讀與圣誕節(jié)相關的其他詞匯,如 Father Christmas、 stocking、 chimney等。 學生活動:觀看、回答問題并跟讀。 案例分析:幻燈片 1播放的是平安夜的音樂,馬上讓人聯(lián)想到要學習與圣誕節(jié)相

2、關的內容,但幻燈片 2并沒有繼續(xù)這一思路,而是跳轉到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和萬圣節(jié)等單詞的學習,幻燈片 3教授的是復活節(jié)、情人節(jié)和春節(jié)的單詞,幻燈片 4再折回到圣誕節(jié)的內容。四張幻燈片來回切換,中西方節(jié)日相互交錯,彼此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此活動是想引導學生學習與西方節(jié)日相關的單詞,還是學習與中國節(jié)日相關的單詞?是重點學習與圣誕節(jié)相關的單詞,還是中西方節(jié)日的對比學習?我們不得而知。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活動的目標不明確。教師沒有確定好這個活動究竟要做什么,目標意識不強,導致了整個活動的思路和順序都比較混亂,自然也考慮不到活動結束后,學生應該有什么樣的收獲和提高。 (二)活動對象不匹配 對象通常是指活動由誰

3、和誰來做。一般是在教師和學生,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來進行。 案例 3-2 句型操練活動案例 課題: What are you doing? 教師活動: PowerPoint呈現(xiàn)姚明打籃球的圖片和文字并提問個體學生。 T: What are you doing? S: I m _ . 學生活動:觀看圖片并回答問題。 案例分析:此活動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教師依據圖片詢問學生正在做什么,學生回答自己正在做什么。關鍵是圖片呈現(xiàn)的卻是姚明在打籃球,如果用 -What are you doing? -Im _. 的句型來操練,活動的對象就轉換成教師和姚明了,此時如果教師仍然詢問學生“你正在做什么”,學生會覺

4、得很困惑,他(她)無法看著圖片里的姚明,而用第一人稱“我”來回答自己正在打籃球。 (三)情境創(chuàng)設不合理 案例 3-3 句型操練活動案例 課題: My family 教師活動:在黑板上板書新句型并帶讀: I have got I haven t got 然后呈現(xiàn)幻燈片,引導學生進行操練。 學生活動:根據教師出示的幻燈片口頭練習句型,如: I have got two sisters. I have got an aunt. I haven t got an uncle. I haven t got a brother. 活動形式:全班活動半班活動個體活動。 案例分析:這是一個模仿式操練新句型的活

5、動,但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太合理,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很難在這樣的情境里去真實地感知語言,體會語言,并運用語言。因為有些同學可能沒有哥哥或姐姐,但為了句型的操練,不得不說出 I have got a brother. 或者 I have got two sisters.的句型,還有些學生生活中可能有叔叔阿姨,但同樣為了操練句型,也只好說 I haven t got an uncle / aunt.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是為語言的實踐服務的,如果違背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恐怕也很難達到語言真實交際的目的。 (四)資源利用不恰當 案例 3-4 聽力活動案例 課題: What are you doing? 1

6、教師活動:播放 Flash動畫。畫面呈現(xiàn)兩只小鳥的問答,互相詢問小狗、小鴨、小貓等動物分別在做什么。 2 學生活動:觀看。(片長 2 30) 3 活動反饋:教師提問: 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學生回答: They are talking. 案例分析:這個案例使用的 flash動畫固然是很好的教學資源,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形象生動,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但遺憾的是,資源利用不恰當,且利用率太低?;顒拥某踔允怯柧殞W生聽的技能,但是 flash動畫卻再現(xiàn)了畫面和動作,學生不需要聽,所有細節(jié)通過看就全部知曉了,資源沒有真正起到訓練聽的目的。從這個角度

7、來說,視頻資料是不太適用于聽力練習的。聽力練習的資源最好只播放聲音,而不出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通過聽去獲取信息。 其次, flash動畫里包含的細節(jié)信息很多,學生從頭到尾觀看了 2 30,卻只回答了一個過于簡單的問題 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資源的利用率太低。如果把這段動畫當作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模仿和操練的工具,其實效性會更好。 (五)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理想 案例 3-5 句型操練活動案例 課題: What are you doing? 1 教師活動:依次展示 19幅圖片,提問: What is he / she doing? 或者 what are the

8、y doing? 2 學生活動:個體依次回答。 案例分析:此案例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資料太多,沒有經過適當剪裁。其實 10幅圖片足矣;其次是圖片呈現(xiàn)和組織的形式不當,過于雷同和單一,不能真正實現(xiàn)操練活動的實效性。案例中教師采取逐一呈現(xiàn)圖片的方式,然后一個個叫學生回答,從學生活動的廣度來看,只有 19名學生參與了活動,其他大部分學生處于一種無任務的消極狀態(tài);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來看,圖片的內容和活動的組織形式過于機械和單一,學生沒有太多思維的參與和碰撞,只需要看著圖片中的動作回答即可。如果在示范兩三幅圖片的問答后,采取一屏顯示六幅圖片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互相問答,就能使全體學生參與到課

9、堂活動中來,而且學生在討論中也能開闊思路,對圖片產生多種解讀,從而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六)缺乏有效的評價和反饋 案例 3-6 活動拓展案例 主題: Weather report (天氣預報) 1 教師活動:發(fā)布任務,讓各小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專題信息,如天氣與旅游、天氣與農耕、天氣與自然災害等。 2 學生活動:看、聽、鼓掌。 3 教師評價: Good! Wonderful! Well done! 案例分析: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絕對的主體,學生只是知識的接收器和存儲器,反思這些年的教學,我們意識到,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才能實現(xiàn)知識的積極內化,提高教學效率。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

10、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這個案例具有探究、合作學習的特性,應該說前期的教學活動開展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學生小組合作去收集資料,并對學習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然后以演示文稿的形式進行匯報和交流,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一面。但問題也是很明顯的: 首先,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整堂課基本都是學生幻燈片的演示,除了點擊鼠標和宣讀材料外,看不到學生之間任何思維的碰撞,看不到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大家各自為陣,處于分離的狀態(tài),徒具自主學習的外殼,卻沒有自主學習的實質。 其次,缺 乏有效的評價和反饋。評價和反饋應該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強化

11、優(yōu)點、指出不足和提供建議。此案例中,盡管教師也使用了“Good”、“Wonderful”之類的評價語,但太抽象、太空洞,沒有針對每個小組的實際展示把他們做的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到位的方面點撥出來,也沒有提供切實的建議和指導,如果下次再開展類似的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和提高。另外,臺下同學是否在聽、聽到了什么、聽懂了多少,也沒有任何形式的監(jiān)測和反饋。在這樣的教學情境里,學生主體效能的發(fā)揮從何談起?沒有了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二、改進的措施(一)明確設置目標設置 目標好比指南針,要去哪里,無論東南西北,有了指南針就不用擔心迷路了?;顒拥拈_展也是這樣,每

12、個活動都有自己預期的目標,有的是以知識學習為主,有的是以技能訓練為主;有的活動處在呈現(xiàn)新知的階段,有的活動處在復習鞏固的環(huán)節(jié)。無論設置什么活動,目標意識都是第一位的,要明確活動由誰來做( audience),在什么情境下( condition),通過什么樣的行為( behaviour),達成怎樣的標準或規(guī)格( degree)。只有目標明確了,活動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才有可操作性,否則,活動就成了走過場,空有活動之形而無活動之實。 (二)合理創(chuàng)設 情景情境合理實際包含了兩層意思: 其一,活動應體現(xiàn)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這里的主體指學生,客體指活動內容。教師在設計、組織活動時,既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英語基

13、礎、年齡特征、心理特點、態(tài)度情感,又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盡可能使主客體協(xié)調一致。明顯高于或低于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動,都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考慮活動內容與形式,尋找到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最佳結合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搭建好不同的活動平臺,給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參與,樂于參與,從而使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其二,活動應體現(xiàn)科學性、趣味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活動設計必須科學合理,且具一定的藝術性和思想性。這也就是說,活動內容既要豐富多彩,又要適時適量;活動形式既要新穎有趣,又要避免華而不實?;顒右o密聯(lián)系學生的

14、學習和生活實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思維、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更清楚 的交代指令指令是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指示語,指令必須簡短、清楚,適當配以演示。學生只有對自己所要參與的活動有了清楚的認識,了解了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和任務后才能成功地開展活動。如果指令表述不當,任務交代不清,就會給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帶來很大的不便。指令的交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交代活動的方式 主要是活動以什么形式展開,是 individual work還是 pair work或者 group work?是全班活動還是半班的活動形式?這都需要在指令中交待清楚。 2. 交代活動的操作步驟 主要指活動分幾步來完成

15、,每一步都做什么,怎么做。 3. 交代活動的時間 每個活動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活動比較小,一分鐘或者兩分鐘就能完成,有的活動需要的時間長點,比如閱讀和寫作活動,可能需要 5-8分鐘才能完成。 4. 交代反饋的要求 活動需要學生以什么形式來反饋,是口頭反饋還是書面反饋,是小組派代表反饋,還是各組各成員都承擔一定的反饋任務,這些都要在指令里交待清楚。 5. 為確保學生明白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可適當抽查提問 步驟較多的活動,實施起來比較復雜,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可適當提問學生 “Are you clear?”如果學生不太明白,這時補充指令還為時不晚,如果活動進行到一半,再停下來去補充指令,無疑

16、會影響活動的完成。 6. 給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 指令發(fā)布完后,也可留點時間讓學生提問,哪里不明白,再解說一遍,這樣也可避免活動進行中去補充指令。 (四)合理安排 時間時間合宜指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過長則先完成活動的學生處于等待的消極狀態(tài),過短則活動只是流于形式,也不利于活動的完成?;顒訒r間的長短往往由活動的內容所決定。合理的時間能有效地督促學生完成任務。 (五)及時評價反饋教師兼有評估學生活動的任務?;顒雍蠹皶r反饋,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進步與成功,增強自信,也能幫助教師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應用 (一)詞匯教學活動 1

17、、 quiz 用猜謎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詞匯。 2 、圖片缺省 將圖片裁剪成小片,通過碎片拼接的方式讓學生猜測并學習詞匯。 3 、游戲練習 在游戲中完成詞匯的鞏固和運用。 4 、情境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詞匯,并獲得關于詞匯運用的初步印象。 5 、情境檢測 在情境中檢測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和運用。 6 、策略滲透 通過案例滲透詞匯的聯(lián)想記憶策略。 (二)句型與對話教學活動 1. 句子接力 活動目的:通過接力傳話活動,鞏固學生對句型 I like doing 的理解與運用。 活動說明:組間平行進行。每組的第一個學生運用句型造一個句,然后傳給第二個學生,第二個學生在復述第一個學生所造之

18、句的基礎上,增添新的內容。依次類推。最先完成活動的組為優(yōu)勝組。 活動過程: ( 1 )教師發(fā)布指令; ( 2 )學生組間接力傳話,如下所示: Group 1 S1: I like running. S2: I like running and swimming. S3: I like runnning, swimming and playing football. ( 3 )教師反饋,評選優(yōu)勝組。 2. 情境感知 活動目的:教授新知,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理解詢問建議與提供建議的句型。 活動說明:情境創(chuàng)設 1 : Sam 英語考試沒考好,不知怎么辦,尋求幫助。 情境創(chuàng)設 2 : Sam 英語課上用漢語和同學展開交際對話。 活動過程: ( 1 )教師呈現(xiàn)情境圖片 1 ,引入詢問與提供建議的話題; ( 2 )教師呈現(xiàn)情境圖片 2 ,教授關于提供建議的三種句型( Its a good way to / Try to / Try not to )。 3. 情境實踐 活動目的: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句型完成準備晚會食品和飲料的對話。 活動說明: ( 1 )創(chuàng)設情境:為晚會準備物品。道具:冰箱。 Mum: Have we got any vege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