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專業(yè)論文)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研究.pdf_第1頁
(中國古代史專業(yè)論文)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研究.pdf_第2頁
(中國古代史專業(yè)論文)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研究.pdf_第3頁
(中國古代史專業(yè)論文)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研究.pdf_第4頁
(中國古代史專業(yè)論文)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研究.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中國古代史專業(yè)論文)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研究.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 , p 南開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學位論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創(chuàng)作的、已公開發(fā)表或者沒有公開發(fā)表的 作品的內容。對本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貢獻的其他個人和集 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的法律責任 由本人承擔。 學位做作者躲鋤晚櫨 氣年乞其f 蜘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在中國歷史上,蒙元時期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是最為興盛的。從蒙古統(tǒng)治的角 度來看,這一現(xiàn)象尤為引人注目。圍繞岳鎮(zhèn)海瀆祭祀涉及到一系列的政治、文 化、宗教等問題,對于研究蒙元時期的統(tǒng)治思想、宗教政策、以及道教、儒士, 都是很好的切入點。然而,這一問題在學術界迄今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擬 從制度層面,對蒙元時期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作出研究。首先,從漢文化和蒙 古文化兩方面追溯了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淵源。其次,將蒙元時期的 岳鎮(zhèn)海濱祭祀按發(fā)展分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三個階段,按祭祀方式分為 代祀、常祀、非定例三類,研究了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制度的沿革。并 且探討了三個階段中使臣身份的變化。第三,從祭祀地點、代祀路線、祭祀禮 物、祭祀儀式等四個方面具體考察了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制度的內容。 最后指出,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成為最早被施行的漢地祭祀,是由于蒙古 統(tǒng)治者有宗教與政治上的雙重考慮;岳鎮(zhèn)海瀆祭祀實行后,成為了蒙古中央朝 廷統(tǒng)治漢地地方的一條紐帶;在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施行過程中,以及在朝廷與地 方之間的聯(lián)系上,道士與儒士發(fā)揮著推動性的作用。 關鍵詞:蒙元時期宗教祭祀岳鎮(zhèn)海瀆道教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o u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s a c r i f i c et oy u e - z h e n h a i - d u ( 岳鎮(zhèn)海瀆) i ny u a nd y n a s - t yi sm o s tf l o u r i s h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t h em o n g o l i a nr u l e ,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s t r i k i n g a n dt h e r ei sa s e r i e so f p o l i t i c a l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g i o u sa n do t h e ri s s u e sr e l a t e dt ot h es a c r i f i c et oy u e - z h e n h a i - d u ,w h i c hi sag o o de n t r a n c ei n t ot h es t u d yo f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r u l e ,r e l i g i o u sp o l i c i e s ,a sw e l la st a o i s ma n d c o n f u c i a ni ny u a nd y n a s t y h o w e v e r , s c h o l a r sh a v en o tp a i de n o u g ha t t e n t i o no nt h i si s s u eb yf a r t h i sp a p e ri sm e a n tt os t u d yt h es y s t e mo fs a c r i f i c et oy u e - z h e n - - h a i - d ui ny u a nd y n - - a s t y f i r s to fa 1 1 t h es o u r c eo f s a c f i r i c et oy u e - z h e n - h a i - d ui ny u a nd y n a s t yw a st r - a c e dt ob o t ht h ec u l t u r eo fh a na n dt h a to fm o n g o l i a s e c o n d l y ,t h e r ea r et h r e es t a g e s i nt e r m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 w h i c ha r eg e r m i n a t i o np e r i o d , t h ef o r m a t i o np e r i o d ,a n dt h e m a t u r i t yp e r i o d ,a n dt h e r ea r et h r e e m o d e so fs a c r i f i c e ,w h i c ha r er o y a ls u b s t i t u t es a c - r i f i c e ( 代祀) ,r e g i o n a lr e g u l a rs a c r i f i c e ( 常祀) ,i r r e g u l a rs a c r i f i c e t h e r e b y ,t h ee v o l u t i - o no fr e l i g i o u ss y s t e m sa r es t u d i e d m e a n w h i l e ,t h ec h a n g eo ft h ec a p a c i t ya se n v o yi 。 nt h et h r e es t a g e si sd i s c u s s e d t h i r d l y ,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s y s t e mo fs a c r i f i c et oy u e z h e n h a i - d ui ny u a nd y n a s t ya r es t u d i e d ,w h i c hi n c l u d ep l a c e so fs a c r i f i c e ,r o u t e so f t h ee n v o y s ,o b l a t i o n s ,a n ds a c r i f i c i a lr i t u a l s a tl a s t ,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es h o w na sf o l l o w s : t h er e a s o nt h a ty u e - z h e n h a i d uw a st h ef i r s th a ns a c r i f i c ea d o p t e di ny u a nd y n a s t y i st h a tm o n g o l i a nr u l e r sh a dg o tb o t hr e l i g i o u sa n dp o l i t i c a l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a st h es y s t e mo fs a c r i f i c et oy u e - z h e n h a i d ui ny u a nd y n a s t yw a sa d o p t e d ,i tb e c a m eab o n d t h a tc o n n e c t e dm o n g o l i a ni m p e r i a lc e n t r ew i t ht h eh a nr e g i o n s ;i nt h ea d o p t i o nc o u r - s eo fs a c r i f i c et oy u e - z h e n h a i d ui ny u a nd y n a s t y ,a sw e l la si nt h ec o n n e c t i o n sb e t - w e e nt h ei m p e r i a lc o u r ta n dt h eh a nr e g i o n s ,t a o i s t sa n dc o n f u c i a n sp l a y e dap r o p e - l l a n tr o l e k e y w o r d s :m o n 9 0 1 y u a np e r i o d ,r e l i g i o n s ,s a c r i f i c e ,y u e - z h e n 一五口f 砒( 岳鎮(zhèn)海瀆) , t a o i s m i i 目錄 目錄 緒論1 研究意義1 研究綜述1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3 “岳鎮(zhèn)海瀆”概念的界定3 第一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淵源5 第一節(jié)漢地傳統(tǒng)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5 一岳、瀆祭祀5 二海、鎮(zhèn)祭祀6 三隋唐以降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8 第二節(jié)蒙古傳統(tǒng)的山川神信仰9 第二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沿革1 0 第一節(jié)萌芽:前四汗時期1 0 一蒙元時期史料中最早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1 2 二張善淵的兩次代祀1 3 三蒙哥汗時期的代祀1 4 第二節(jié)形成:忽必烈時期1 9 一代祀1 9 二常祀2 2 三非定例2 4 第三節(jié)成熟:元代中后期2 5 一史料問題2 5 二制度的完善2 6 i i i 目錄 第三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內容3 2 第一節(jié)祭祀地點3 2 第二節(jié)代祀路線3 5 第三節(jié)祭祀禮物3 9 一禮物明細3 9 二禮物的發(fā)出4 2 三禮物的去向4 2 第四節(jié)祭祀儀式4 5 結語4 8 一雙重視野下的岳鎮(zhèn)海瀆4 8 二中央與地方的紐帶5 0 三道士與儒士的推動5 2 ( 一) 道士5 3 ( 二) 儒士5 4 參考文獻5 8 后記6 1 個人簡歷6 2 緒論 研究意義 緒論 蒙元時期的岳鎮(zhèn)海濱祭祀,是一個長期被學界忽視的問題。關于岳鎮(zhèn)海瀆 祭祀的記載,在蒙元時期的史料中出現(xiàn)得很頻繁。僅在元史世祖本紀就 出現(xiàn)了2 9 次之多,如此高的頻率,在二十五史中是絕無僅有的。相關記載在道 教史料中屢見不鮮,在元人詩文中也屢有提及。王圻續(xù)文獻通考稱:“岳鎮(zhèn) 海濱,元世祖時代祀幾無虛歲。其后歷朝亦修祀事惟謹。足見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 濱祭祀的興盛程度。 研究蒙元時期的岳鎮(zhèn)海瀆,不止是研究岳鎮(zhèn)海瀆祭祀自身。圍繞它涉及到 一系列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問題,對于研究蒙元時期的統(tǒng)治思想、宗教政策、 以及道教、儒士,都是很好的切入點。 研究綜述 目前學界對元代祭祀的研究還不夠全面。國內學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太廟、 燒飯、天妃( 媽祖) 等幾個專題,對岳鎮(zhèn)海瀆的關注很少。涉及岳鎮(zhèn)海瀆的大 多是概述性的文字圓。以筆者目力所見,稱得上較深入研究的只有王元林研究歷 代南海神祭祀的論著國家祭祀與海上絲路遺跡廣州南海神廟研究 ,其 中第五章元代部分,主要利用元史、元典章、方志中的史料,對元代南海 廟、南海神祭祀制度作出了梳理,并探討了元代南海神廟與廣州海上絲路的關 系。王元林的論述以南海為中心,對岳鎮(zhèn)海瀆制度亦有所涉及。 日本學界近年來對岳鎮(zhèn)海瀆的研究。1 9 9 0 年代,池內功先后發(fā)表關于忽 山參劉曉:元史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頁1 8 3 1 8 5 。 啦例如,黃時鑒:元代的禮俗,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l l 期( 1 9 8 7 ) ,后收入陳得芝主編中 國通史元代卷( 上) 第十二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頁1 0 1 8 1 0 3 8 。又如,那木吉拉:中 國元代習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頁1 9 6 1 9 7 。 。王兀林:國家祭祀與海上絲路遺跡一r 州南海神廟研究第五章元代的南海神廟,北京:中華書 局,2 0 0 6 年,頁2 1 7 2 4 2 。 1 緒論 必烈朝的祭祀、關于元朝的郡縣祭祀二文,雖然不是以岳鎮(zhèn)海瀆為專題, 但是文中論及蒙古統(tǒng)治者對岳鎮(zhèn)海濱祭祀的態(tài)度,這對于研究岳鎮(zhèn)海瀆祭祀頗 有參考價值。2 0 0 1 年,森田憲司發(fā)表關于元朝的代祀一文 ,對元代的“代 祀”作出了高屋建瓴式的研究。代祀的主要對象就是岳鎮(zhèn)海瀆,因此,森田氏 的研究對岳鎮(zhèn)海瀆而言是有開拓性的。近年,櫻井智美對濟瀆廟、北岳廟實地 考察,對石刻史料詳細考釋 ,先后發(fā)表了關于濟瀆廟、北岳廟的細致的研究論 文固,二文一篇著重地域社會層面,一篇著重祠廟管理層面,都探討了元代的岳 鎮(zhèn)海瀆制度,對元以前的制度亦有所涉及。 在史料的整理方面,1 9 8 6 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恒山志和霍山 志,2 0 0 0 年河北省曲陽縣文物保管所編寫曲陽北岳廟 ,都著錄了元代的 部分重要碑文。雖然在碑文的辨認、移錄、標點上存在或多或少的訛誤,但亦 有助于一窺今日諸祠廟中碑文的保存情況。 綜觀先行研究,元代的岳鎮(zhèn)海瀆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間。 首先,從制度層面整體研究岳鎮(zhèn)海濱的著述尚不存在,森田憲司的“代祀 研究雖是從宏觀的制度角度出發(fā),但是代祀僅僅是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一種。本文 擬作更全面的論述。 其次,諸現(xiàn)行研究中史料的菟集未臻完備?,F(xiàn)行研究中利用最多的是石刻 史料,森田憲司從方志、金石志中菟集了北岳、南鎮(zhèn)、北鎮(zhèn)、南海的石刻史料; 王元林從方志中蔸集南海廟石刻;櫻井智美經過實地考察菟集的濟瀆、北岳石 刻史料則更全面。但是對岳鎮(zhèn)海瀆而言,仍然有未盡之處。元人文集、筆記中 尚有很多史料,在先行研究中利用得不多。 第三,先行研究對蒙元早期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探討得不多,部分史實尚有疑 問,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 。池內功:7 匕于f 朝。祭祀t - l 、c ,平成二年度科學研究黃輔助金縫合研究( a ) 研究成果輾告害中 國史l 二掃i ,否正統(tǒng)巴巽端( 二) ,1 9 9 1 年,百5 5 7 0 。池內功:冗朝??砑漓隿 二- ,l ,( ,野口戡郎編 中固史c 打c ,5 教巴固家,雄岡出版,1 9 9 4 年,頁1 5 5 1 7 9 。( 中文版本見池內功:異民族支配與國 家祭祀談元朝郡縣祭祀,郝時遠、羅賢佑主編蒙元史暨民族史論集紀念翁獨健先生誕辰一百 周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 0 0 6 年,頁1 4 9 1 6 7 。) o 森田意司:元朝c 打i ,墨代祀l :,o 。( ,柬方宗教9 8 ( 2 0 0 1 年) 。 西櫻井鉀美( 創(chuàng)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 考釋,李治安主編元史論叢第l o 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 0 0 5 年。 。櫻井智美:夕匕于f 鼙北支配口) 一形象壤孟地隔。祭祀上教育。駿臺史學1 2 4 ( 2 0 0 5 ,3 ) 。櫻 井智美:元代。北獄癰祭祀邑圣。遂行者允與,氟賀潭保規(guī)編中圓石刻資料邑圣。社舍北朝隋唐 它中心c :,汲古害院,2 0 0 7 年9 月,頁1 1 3 1 4 2 。 恒山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羯街荆荷轿魅嗣癯霭嫔?,1 9 8 6 年。薛增福、 王麗敏主編曲陽北岳廟,囪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 0 0 0 年。 2 緒論 第四,對岳鎮(zhèn)海瀆制度的具體內容,如地點、路線、使臣、禮物、儀式, 先行研究中惟森田氏文中有提綱挈領式的論述,未臻細致,故仍有深入檢討的 必要。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本文大量蔸集石刻史料,廣泛利用道藏、地方志、金石志,以及近年來新 發(fā)現(xiàn)的、新整理的石刻史料,在森田憲司、王元林、櫻井智美所蘢集史料的基 礎上,作進一步補充。另外,翻檢大量元人文集、筆記,利用前人未曾使用的 史料。 本文第一章,追溯元代岳鎮(zhèn)海濱的淵源,考察元以前的制度對元代有怎樣 的影響。分成兩方面來探討,一是漢地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傳統(tǒng),二是蒙古自身的 山川信仰。從這兩方面出發(fā),考察元代岳鎮(zhèn)海瀆的淵源。 第二章,考察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制度的沿革。全面探討岳鎮(zhèn)海瀆制度,將 蒙元時期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按發(fā)展分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三個時期,按祭 祀方式分為代祀、常祀、非定例三類。三個時期、三類的劃分,對深入了解岳 鎮(zhèn)海瀆祭祀頗有裨益,這也是先行研究中未能指出的。 第三章,詳細考察制度的內容。從地點、路線、使臣、禮物、儀式幾個方 面入手,深入探討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細節(jié),以使制度具象化、不流于空泛。以上 各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深、更廣。 結語,總結全文,并從中央與地方關系、道士與儒士的角度進一步探討岳 鎮(zhèn)海瀆祭祀,以補制度層面研究之不足。 “岳鎮(zhèn)海瀆 概念的界定 岳鎮(zhèn)海瀆,是五岳、五鎮(zhèn)、四海、四瀆的簡稱。 五岳,在今天眾所周知的是: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但歷史上,是先有“四岳”,后才有“五岳”?!拔逶馈币辉~最早見于 周禮,但其中沒有更明確的記載。至漢代,漢宣帝神爵元年( 公元前6 1 年) 詔定五岳為:東岳泰山,中岳嵩高,南岳漓山( 即霍山) ,西岳華山,北岳常山 ( 即恒山) 。延至隋開皇九年( 公元5 8 9 年) ,隋文帝廢霍山為名山,以衡山為南 3 緒論 岳。從此,“五岳”確定下來,并沿用至今。本文所要討論的蒙元時期的五岳, 也是一樣。還要附帶指出,上文所提的霍山,又名淆山、天柱山,位于今安徽 廬江,切勿與后述“五鎮(zhèn)”之中鎮(zhèn)霍山( 位于今山西霍州) 混淆。 五鎮(zhèn),同樣指的是五座山,但地位較五岳為遜。所謂“鎮(zhèn)”,指一方之主山。 周禮- 大司樂始見“四鎮(zhèn)五岳”一詞,但是對“四鎮(zhèn)”沒有更明確的記載。 “鎮(zhèn)”獲得官方確認的時間比“岳”晚得多,直到隋代,朝廷才定四鎮(zhèn)為:東 鎮(zhèn)沂山、南鎮(zhèn)會稽山、北鎮(zhèn)醫(yī)巫間山、西鎮(zhèn)吳山。唐代又增入中鎮(zhèn)霍山,合為 五鎮(zhèn)。以后歷代沿襲,至近代,五鎮(zhèn)祭祀衰落,五鎮(zhèn)之名也漸不為人所知。 四海,指東海、南海、西海、北海。上古時期,“四?!本鸵娪谟涊d。例如 禮記祭義中就提到“東?!薄ⅰ拔骱!?、“南海”、“北海”為“四?!?,但沒 有明確海域。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四海海域的認識也在變化。本文所研 究的蒙元時期,“東?!贝蟾胖附癫澈!ⅫS海、東海北部,“南海大概指今南 海、東海南部,而“北?!?、“西?!钡暮S蚋拍顒t很模糊,沒有確指。 四瀆,指的是四條河流。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 發(fā)源注海者也。但是早期的“四瀆”中,“江指的是不是長江,而是沂河。 當時的“四瀆 反映了以鄒、魯、泗上( 今山東省中南部) 為中心的古代“山 東居民對這一帶主要水道的知識 。故史記封禪書有“四瀆咸在山東” 之說,而史記殷本紀引湯誥“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的 方位亦可解釋得通。隨著長江流域的開發(fā),長江在全國的地位日漸突出,到西 漢時,長江已取代沂河,成為四瀆之一。自茲而后,四瀆的方位就變成了:淮 為東瀆、江為南瀆、河為西瀆、濟為北瀆。 。參王元林:國家祭祀與海上絲路遺跡一r 州南海神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 0 0 6 年,頁1 5 。 圓石泉:古文獻中的“江”不是長江的專稱,義史1 9 7 9 年第6 輯。 4 第一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淵源 第一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淵源 研究蒙元時期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必須考慮兩個方面。首先,岳鎮(zhèn)海瀆是傳 統(tǒng)的漢地祭祀,由歷代王朝次第因循而來,沒有前代的因循嬗變,便沒有元代 的岳鎮(zhèn)海瀆制度。其次,必須考慮統(tǒng)治者的異族身份,蒙古人起于漠北,本對 漢文化甚少了解,接受岳鎮(zhèn)海瀆祭祀固然有政治上的考慮,但基于自身宗教傳 統(tǒng)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第一節(jié)漢地傳統(tǒng)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 山川祭祀,古已有之。對于山川,殷人祭祀最多的是“河”,有關卜辭不下 五百條。而卜辭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山,是“華”、“兕”。華,即華山。兜,很可 能是嵩山。卜辭中唯有“十山”、“五山”、“二山”這樣的合稱,而未見岳鎮(zhèn)海 瀆之稱?!霸梨?zhèn)海濱”作為一個整體成為祭祀對象,是經過了一個歷史的過程才 形成的。其中,岳、瀆祭祀出現(xiàn)較早,而海、鎮(zhèn)祭祀略晚。 一岳、瀆祭祀 山川祭祀,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五岳四瀆是天下山川之大者,地位當然 舉足輕重。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稱引虞書,記載了舜祭祀五 岳的時間、禮儀、周期: 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見東 后。東后者,諸侯也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 死贄。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華山 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岳,嵩高也。 五載一巡狩。o 五岳祭祀似乎已經制度化。當然,這個記載的可信度不高。 山參見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tǒng)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頁6 7 。 曲漢書卷2 5 上郊祀志上,北京:中華書局,1 9 6 2 年,頁1 1 9 1 。 5 第一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淵源 五岳、四瀆祭祀具體始于何時已不可考,但是可以推測出,它在秦統(tǒng)一以 前便己存在。秦并六國后,認為三代皆居河、洛之間,故嵩山為中岳,四岳各 如其方,四瀆咸在山東,秦定都咸陽,則五岳、四瀆皆并在東方。所以將天下 名山大川重新排序。五岳、四瀆被打亂順序,與名山大川同列,地位顯然是被 降低了。而霸、產、豐、澇、涇、渭、長水,這些秦地山川,本皆不在大山、 川數(shù),以近咸陽,盡得比山川祠。秦地山川的地位被大大提高。所以,將天下 山川重新排序,是秦統(tǒng)一后鼎革文化的一項舉措。將天下山川重新排序后,除 泰山作為天下山川之首的地位沒有變,各名山大川處于了同等的地位。 但是,秦朝的這種做法并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五岳四瀆仍然被認為 是山川之大者。秦亡后,“五岳四瀆”的叫法重新興起。如史記封禪書便 稱漢武帝巡祀“遍于五岳四瀆”。秦廢分封、立郡縣,破壞了舊有的祭祀制度。 漢恢復分封,禮記王制所謂“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 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制度才又得以實行。史記封禪書“始 ( 案,指漢初) 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宮彳i 領。及齊、淮南 國廢,( 案,齊有泰山,淮南有天柱山) 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故。 可見,天 子與諸侯是有分工的,各自祭祀各自治下的山川。 五岳四瀆祭祀的正式制度化是在漢宣帝時。漢宣帝正式確定了五岳四瀆的 名稱,也確立了五岳四瀆祭祀的制度: ( 漢宣帝) 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 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雒水,祈為天下豐年焉?!弊允俏逶馈⑺臑^皆 有常禮。東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涌山于漓,西岳華山于華陰, 北岳常山于上曲陽,河于臨晉,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濟于臨邑界中,皆使 者持節(jié)侍祠。唯泰山與河歲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禱而三祠云。 祭祀五岳、四瀆的制度從此正式確立,其后歷代承襲,雖然祭祀的地點和具體 的禮儀有一些變動,但是大的制度沒有變。 二海、鎮(zhèn)祭祀 在秦漢以前,海、鎮(zhèn)的地位,比岳、瀆低。按禮記的規(guī)定,在需要祭 祀的山川中,地位最高的是五岳,其次是四瀆,再次的統(tǒng)稱為名山大川。四海 。漢書卷2 5 下郊祀志f ,北京:中華書局,1 9 6 2 年,頁1 2 4 9 。 6 第一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濱祭祀的淵源 沒有被單獨列出來,五鎮(zhèn)更是僅被歸入名山大川之中。 祭祀海,最晚在秦漢時期也已經開始。四海祠的所在地,據(jù)史記封禪 書,秦并天下后,“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 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 余廟。 是將四海祠設在了雍地。到漢代,據(jù)前引漢書郊祀志,恢復五岳 四瀆祭祀的由頭是江?!瓣I焉無祠”,足見海的地位之重要。漢代的海祠可能是 因襲秦制,設于國都附近。隨著人們對四海海域認識的深入,四海祠逐漸分立。 隋代以前所立“海水祠”、“海祠”和“東海祠”都是在長江口以北,隋代將“東 海祠”與“南海祠”分列,且兩祠都在陳故地上。隋書卷7 禮儀志,冊 府元龜卷3 3 帝王部崇祭祀明載,隋開皇十四年( 5 9 4 年) ,“東海于會 稽縣界,南海于南海鎮(zhèn)南,并近海立祠。 對鎮(zhèn)的祭祀,在岳、鎮(zhèn)、海、瀆祭祀當中是開始得最晚的。如前文所述, 直至隋開皇十四年( 5 9 4 年) 才立四鎮(zhèn),唐增為五鎮(zhèn)。 至此,岳鎮(zhèn)海瀆作為一個整體最終形成,并且固定下來至今。在這樣的前 提下,一套祭祀的時間、地點、禮儀、祀官人選的完整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確 立了: 五岳、四鎮(zhèn)、四海、四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岳岱山, 祭于祗州;東鎮(zhèn)沂山,祭于沂州;東海,于萊州;東瀆大淮,于唐州。南岳 衡山,于衡州;南鎮(zhèn)會稽,于越州;南海,于廣州;南瀆大江,于益州。中 岳嵩山,于洛州。西岳華山,于華州;西鎮(zhèn)昊山,于隴州;西海、西瀆大河, 于同州。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鎮(zhèn)醫(yī)無閭山,于營州;北海、北瀆大濟,于 洛州。其牲皆用太牢,籩、豆各四。祀官以當界都督刺史充。 從起初的五岳四瀆祭祀,到隋唐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山川祭祀的范圍是在逐 漸擴大。這跟國家疆域的擴大、國家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是密不可分的。岳鎮(zhèn)海 瀆散布在全國各地。祭祀有宣揚教化的作用,對鞏固地方統(tǒng)治有所裨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秦漢時期的四海祭祀是在國都附近舉行,其象征性意 義比功能性意義大得多。到隋唐時期,東海祭于萊州,南海祭于廣州,對于當 地的海運、海上貿易、漁業(yè)都有明顯的功能性意義;而對徒具象征性意義的西 海、北海則不單獨設祠,就近合祭,西海合于河,北海合于濟。 。參王元林:國家祭祀與海上絲路遺跡廣州南海神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 0 0 6 年,頁5 l 。 圓| 日唐書卷2 4 志第四禮儀四,北京:中華書局,1 9 7 5 年,頁9 1 0 。 7 第一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淵源 三隋唐以降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 北宋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與唐制大致相同,而略有變化。如,唐代設九品岳瀆 令以管理祠廟,宋太祖開寶五年( 9 7 2 ) 廢岳瀆令,“以本縣令尉兼廟令丞掌祀 事 。太平興國八年,恢復常祀,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于所隸之州,長吏以 次為獻官圓。元代的地方常祀也大致采取了這種制度。 南宋,疆土的縮小使岳鎮(zhèn)海瀆祭祀無法照常舉行,所以往往采取“望祀” 的方式。這對元統(tǒng)一南宋前的做法是有影響的。另外,“歲時降御書祝文”、“遣 官詣州行禮”的記載,表明每年一度的代祀在南宋也已施行 ,這對元代多少也 有影響。 金滅北宋后,岳鎮(zhèn)海濱祭祀一度廢止。然而至遲在金世宗大定四年( 11 6 4 ) 再度開始施行,制度大體承襲自北宋: 大定四年,禮官言:“岳鎮(zhèn)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四 立,土王日就本廟致祭,其在他界者遙祀。立春,祭東岳于泰安州、東鎮(zhèn)于 益都府、東海于萊州、東瀆大淮于唐州。立夏,望祭南岳衡山、南鎮(zhèn)會稽山 于河南府,南海、南瀆大江于萊州。季夏土王日,祭中岳于河南府,中鎮(zhèn)霍 山于平陽府。立秋,祭西岳華山于華州、西鎮(zhèn)吳山于隴州,望祭西海、西瀆 于河中府。立冬,祭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鎮(zhèn)醫(yī)巫間山于廣寧府,望祭北海、 北瀆大濟于孟州。其封爵并仍唐、宋之舊。明昌間,從沂山道士楊道全請, 封沂山為東安王,吳山為成德王,霍山為應靈王,會稽山為永興王,醫(yī)巫閣 山為廣寧王,淮為長源王,江為會源王,河為顯圣靈源王,濟為清源王。每 歲遣使奉御署祝版奩薌,乘駟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禮用三獻。讀祝 官一、捧祝官二、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奉爵官一、司尊彝一、禮直官四, 以州府司吏充。 金代“每歲遣使奉御署祝版奩薌,乘駟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的代祀制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 3 ,太祖開寶五年( 9 7 2 ) 七月,北京:中華書局,1 9 9 5 年。參櫻井智美:夕 匕于f 葷北支配。一形象俊孟地匾。祭祀上教育,駿臺史學1 2 4 ( 2 0 0 5 ,3 ) :以及櫻井智美:元 代。北巍魔祭祀巴干。遂行者亡與,氟賀澤保規(guī)編中圓石刻資料上圣口,社畬北朝隋唐它中心c :, 汲古害院,2 0 0 7 年9 月,頁“3 一1 4 2 。 口宋史卷1 0 2 志五十五吉禮五“岳鎮(zhèn)海瀆之祀”,北京:中華書局,1 9 7 7 年,頁2 4 8 5 。 宋史卷1 0 2 志五十五吉禮氕“岳鎮(zhèn)海瀆之祀”,北京:中華書局,1 9 7 7 年,頁2 4 8 8 。 o 大金集禮卷3 8 沿祠雜錄,光緒_ 二十年廣雅書局刊本。 睜金史卷3 4 禮志七“岳鎮(zhèn)海瀆”條,北京:中華書局,1 9 7 5 年,貞8 1 0 。亦參大金集禮卷3 4 岳鎮(zhèn)海瀆。 8 第一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淵源 度直接影響了元代。另外,金代逢旱祀岳鎮(zhèn)海瀆祈雨的做法,也直接被元代承 襲。 第二節(jié)蒙古傳統(tǒng)的山川神信仰 漢地傳統(tǒng),無疑是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主要淵源。然而,不容忽視的 是,蒙古人自身的宗教傳統(tǒng)也發(fā)揮了很大作用。首先,對一項祭祀的采納,必 然同蒙古人自身信仰有關聯(lián)。其次,岳鎮(zhèn)海瀆祭祀之所以在元代大為興盛,與 蒙古統(tǒng)治者的信仰也是分不開的。 蒙古的傳統(tǒng),就是山川神信仰。通常來說,對蒙古早期的信仰、祭祀情況 記載較多的史料有普朗加平尼游記、蒙韃備錄、黑韃事略、蒙古秘史等 書。然而前三書中雖然較多記載了蒙古人的自然崇拜,如天、日、月、星、雷、 火等,但是沒有明確記載山川信仰??赡茏钣姓f服力的記載來自蒙古秘史。 其中記錄了窩闊臺征金時的一個著名事件: 斡歌歹( 筆者案,即窩闊臺) 忽得疾,命巫人卜之。言乃金國山川之神, 為軍馬虜掠人民,毀壞山郭,以此為祟。許以人民財寶等物禳之。卜之不從, 其病愈重。惟以親人代之則可。 汗弟拖雷遂飲咒水,代窩闊臺而死。這個事件歷來備受爭議,拖雷真正的死因 讓人猜測。但這里秘史的記載可以稱得上是蒙古人“官方”的說法,即認 為拖雷的死因從根本上是“山川之神為祟”。這一說法,足見蒙古人的山川神信 仰根深蒂固。 函金史卷3 5 禮忐八“祈荼”條,北京:中華書局,1 9 7 5 年,頁8 2 5 8 2 6 。 。余大鈞譯注蒙古秘史附錄明初音寫、譯注本元朝秘史總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 頁6 1 5 。案,此“山川之神”余大鈞譯為“土地神、水神”( 同書頁4 7 3 ) ,不妥。參札奇斯欽蒙古秘 史新譯并注釋,臺北:聯(lián)經出版公司,1 9 7 9 年,頁4 3 1 注四。 9 第二章蒙冗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沿革 第二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沿革 元史祭祀志中說:“岳鎮(zhèn)海瀆代祀,自中統(tǒng)二年始?!庇终f:“至元三 年夏四月,定歲祀岳鎮(zhèn)海瀆之制?!痹肥雷姹炯o中也有與之相呼應的 記載。近來的學者也沿襲了這種說法圓。但是,閱讀元史以外的其它史料就 可發(fā)現(xiàn),岳鎮(zhèn)海瀆祭祀早在世祖忽必烈以前就開始了。準確地說,元史祭祀 志所記年月是正式制度化的開始。在忽必烈以前,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制度化趨 勢就已經出現(xiàn)了,只是由于某些政治因素,制度化沒有完成。忽必烈一朝所做 的,是完成了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制度化。而忽必烈以后諸朝對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 又有所修正和完善。因此,本章分前四汗時期、忽必烈時期、元中后期三個部 分進行探討。 第一節(jié)萌芽:前四汗時期 蒙古前四汗時期,蒙古統(tǒng)治者們對漢文化、中原制度的了解在逐漸深化, 但重視程度仍然始終是有限的。至忽必烈即位后,才大規(guī)模行漢法。中原的祭 祀制度,正是在忽必烈時期逐步被采納的。 池內功先生在忽必烈朝的祭祀一文中,研究了中原的各項祭祀被忽必 烈采納的先后順序。在漢人的心目中,各項祭祀重要性的先后,可以參照經 世大典禮典序中祭祀的條目順序:郊祀、宗廟、社稷、岳鎮(zhèn)海瀆、三皇、 先農、宣圣廟、諸神祀典、功臣祠廟 ,元史祭祀志的條目順序也大體類 似:郊祀、宗廟、太社太稷、先農、宣圣、岳鎮(zhèn)海瀆、郡縣社稷、郡縣宣圣廟、 郡縣三皇廟、風雨雷師、武成王、古帝王廟、周公廟、名山大川忠臣義士之祠、 功臣祠固??梢?,郊祀第一、宗廟第二、社稷第三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此三者 之下是岳鎮(zhèn)海瀆、三皇、先農、宣圣等神祗。池內功先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元 兀史卷7 6 志第一二十七上祭祀五,頁1 9 0 0 ,頁1 9 0 2 。 o 例如,黃時鑒:元代的禮俗,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 1 期( 1 9 8 7 ) ,后收入陳得芝主編中 國通史元代卷( 上) 第十二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頁1 0 1 8 1 0 3 8 。又如,那木吉拉:中 國元代習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頁1 9 6 1 9 7 。 。元文類卷4 l 。 園元史卷7 2 至卷7 6 ,頁1 7 7 9 1 9 0 7 。 1 0 第二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沿革 代來說,這樣的排序僅僅是漢儒的一廂情愿,忽必烈采納諸祭祀的先后順序是: 1 ,岳鎮(zhèn)海瀆、名山大川;2 ,宗廟:3 ,宣圣;4 ,社稷、先農、風雨雷師;5 , 郊祀。從漢人的傳統(tǒng)觀點來看,這樣的排序真是本末倒置。然而蒙古人與漢人 的觀念是很不相同的,采納祭祀是基于蒙古觀念,出于蒙古人自身的需要。例 如,被漢人尊為祭祀之首的郊祀,在元朝是最晚施行的。因為郊祀的目的是祭 天,蒙古自有祭天的舊俗,所以對郊祀沒有迫切的需要,施行郊祀主要是照顧 漢人感情的需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漢地的各項祭祀中,岳 鎮(zhèn)海瀆名山大川是忽必烈最為重視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池內先生認為, 一方面,蒙古人敬鬼神,進入漢地后,崇信漢地的土地神、山川神,以求護持; 另一方面,擺出尊崇漢地神祗的姿態(tài),也能博得漢人的支持。 池內功先生的觀點很精辟。宗廟、宣圣孔子、農業(yè)神( 社稷、先農、風雨 雷師) 都帶有很濃重的漢地農耕文化色彩,對草原民族來說是有距離的。惟有 山川神崇拜是農耕、游牧民族共有的,所以岳鎮(zhèn)海瀆成為蒙古人最容易接受的 神祗。 但是池內先生在征引史料的時候有一處紕漏。文中引天朝曲陽縣重修真 君觀碑:“上即位之元年秋七月,詔命掌教大宗師真常真人( 李志常,號真常) 代禮名山,降香望祭。” 池內以為此“上即位之元年”是指忽必烈即位元年, 即中統(tǒng)元年( 1 2 6 0 年) ,以此作為忽必烈施行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證據(jù)。但是,全真 教掌教李志常卒于憲宗蒙哥六年( 1 2 5 6 年) 在史學界已是定論。中統(tǒng)元年,李 志常已經死去四年之久,怎么可能代禮名山? 實際上,引文中的“上即位”指 的是蒙哥即位。關于此事,玄門掌教大宗師真常真人道行碑銘 、崇真光教 淳和真人道行之碑,以及李志常傳記真常真人 中都有明確記載。 雖然引證史料上有這個紕漏,但是瑕不掩瑜,池內功先生文章的主要觀點 沒有受到影響。然而,這個紕漏也讓我們注意到一個重要問題:岳鎮(zhèn)海瀆祭祀, 早在忽必烈之前就開始了。而本節(jié)首先要探討的就是,蒙古王朝對岳鎮(zhèn)海瀆的 祭祀始于何時。 函池內功:7 匕于f 朝。祭祀c ) ,【,平成二年度科學研究黃輔助金縫合研究( a ) 研究成果赧告言中 國史c 二打r d 5 正統(tǒng)邑巽端( 二) ,1 9 9 1 年,頁5 5 7 0 。 口碑文見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4 8 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頁1 0 0 。 o 李道謙編甘水仙源錄卷3 ,道藏第1 9 冊,北京,上海、天津: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 籍出版社,1 9 8 8 年。 螄上揭書卷7 。 李道謙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卷下,道藏第1 9 冊。 l l 第二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沿革 一蒙元時期史料中最早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 岳鎮(zhèn)海瀆的概念,是以中原為中心形成的,深植于漢人傳統(tǒng)文化之中。蒙 古人在踏入漢地之前,對岳鎮(zhèn)海瀆恐怕是所知甚少。成吉思汗晚年才對漢文化 有了一星半點的認識。向成吉思汗傳播漢文化的僅耶律楚材、丘處機二人而已。 隨著蒙古對金朝的蠶食,尤其是窩闊臺滅金后,中原盡入蒙古疆域,蒙古人對 中原文化的了解才逐漸增多。在宣揚漢文化方面,丘處機的后繼者、全真教的 道士們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由窩闊臺至蒙哥即位之初,全真教發(fā)展達到鼎盛。 蒙古統(tǒng)治者接觸最多的漢人,不是漢人儒士,而是道士。這段時期的全真道士, 在文化事業(yè)上大有作為。例如,大蒙古國初建國子學,就主要由全真道士們主 持。有學者認為,硬譯白話體的出現(xiàn),也與全真道士們有著密切的關系。從 今天所見的史料來看,蒙元早期,行岳鎮(zhèn)海瀆祭祀的絕大部分都是道士??梢?想象,蒙古統(tǒng)治者最早對岳鎮(zhèn)海瀆的認知,應該是藉由道士之口。 考諸史料,蒙元最早的岳鎮(zhèn)海瀆祭祀,是在乃馬真后三年( 1 2 4 4 年,甲辰) , “宣差裴天民奉詔諸路降香,以申志貞為輔行 。這條史料來自申志貞的墓志 銘。文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岳鎮(zhèn)海瀆”,但“諸路降香”指的是祭祀各地的 神祗,以岳鎮(zhèn)海瀆的地位自然應該在祭祀之列。森田憲司先生在關于元朝的 代祀一文中認為,上面這條記載可信程度值得懷疑。森田先生文中沒有說明 這一懷疑的根據(jù)。筆者看來,森田先生可能是過慮了。首先,甘水仙源錄的 史料價值已為史學界公認。其次,雖然墓志銘對傳主的生平事跡向來有粉飾之 弊,但是在這里,為傳主申志貞憑空捏造事實是沒有必要的。申志貞,是李志 常弟子,時居燕京長春宮,頗得李志常器重,委以任宮門事。此次申志貞降香 歸來后,李志常為嘉獎他,升他為宮門知宮。后來,申志貞又兩次參與岳鎮(zhèn)海 瀆祭祀,分別是:憲宗元年( 1 2 5 1 年,辛亥) ,申志貞“代宗師( 李志常) 詣東 岳作醮”;以及憲宗四年( 1 2 5 4 年,甲寅) ,李志常奉旨遍祀岳瀆,申志貞隨行 。 以申志貞的身份地位,參與岳鎮(zhèn)海瀆祭祀是情理中事。第三,從另一個重要人 。蕭啟慶:大蒙古國的國子學:兼論蒙漢菁英涵化的濫觴與儒道勢力的消長,內北國而外中國:蒙元 史研究( 上冊) ,北京:中華書局,2 0 0 7 年l o 月,頁8 9 1 3 5 。 。商橘文治:張留揉。登埸前夜一凳給文害加易兄亡乇7 ,j b 疇代。道教,柬洋史研究5 6 1 ( 1 9 9 7 年) 。 李道謙編甘水仙源錄卷8 洞元虛靜大師申公提點慕志銘。 曲森田意司:元朝t - 掃i ,為代祀c 二,o ,t 。束方宗教第9 8 虢( 2 0 0 1 年) 。 睜甘水仙源錄卷8 洞元虛靜大師申公提點墓志銘。 1 2 第二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沿革 物裴天民身上可得一條有力的旁證。裴天民的生平事跡罕見于記載,除了申志 貞墓志銘外,只在全真教高道于洞真的傳記里可覓得吉光片羽。里面記,于洞 真擔任終南山重陽宮的住持期間,1 2 4 4 年夏五月,“圣旨遣近使裴天民詣重陽 宮降香 。同樣是1 2 4 4 年,于洞真?zhèn)饔浥c申志貞墓志銘的記載恰好吻合。重 陽宮,正是裴天民諸路降香的其中一處。有了這個旁證,更可以確認申志貞墓 志銘記載的真實性了。 總之,來自申志貞墓志銘的這條史料,與于洞真?zhèn)饔浵鄥⒆C,便是今天可 見的關于蒙元祭祀岳鎮(zhèn)海瀆的最早的記載。 上述記載過于簡略,有兩個重要的問題仍然搞不清楚。第一,文中只簡略 地稱“諸路降香”,而具體去了什么地方,除了上文提到的重陽宮,其它的我們 難以搞清。第二,這次降香是奉了誰的旨意? 雖然有明文“宣差”、“圣旨”,但 是,考慮到當時是乃馬真后三年( 1 2 4 4 年) ,貴由尚未即位,再參考本文下面即 將討論的情況,我們就更難以一口斷定這次祭祀岳鎮(zhèn)海瀆是奉了誰的旨意。 二張善淵的兩次代祀 稍晚的記載中,關于上述兩問題就明確得多。故真靖大師衛(wèi)輝路道教提點 張公墓碣銘中,記道士張善淵1 2 4 6 年、1 2 5 4 年兩次代祀岳瀆: 丙午( 定宗元年,1 2 4 6 ) 夏四月,( 張善淵) 侍中和( 筆者案,“中和” 指張善淵之師、中和真人蕭輔道) 赴太后幄殿。及見,亦沾寵眷,奏受真定 路教門提點,仍賜白錦法服。命代中和頒錦幡寶香于嵩高、太華二口,以祈 福祜。甲寅歲( 蒙哥四年,1 2 5 4 ) ,復奉口旨致禮岳瀆。 張善淵是太一教道士,中和真人蕭輔道是太一教四祖。太一教雖與全真教、 大道教合稱為金元時期北方三大道教,但太一教在三者中實力最弱,影響力僅 限于衛(wèi)輝路附近。真定是拖雷家的封地,太一教的發(fā)展是因了地利,與拖雷家 的扶持密不可分。引文中,太后指的正是拖雷妻唆魯禾帖尼 。張善淵的第一次 代祀,即是奉了唆魯禾帖尼之命,前往中岳嵩高、西岳太華祭祀。時在1 2 4 6 年, 唆魯禾帖尼的懿旨,代表了拖雷家的最高權力。 函李道謙:終南l i i 祖庭仙真內傳卷下洞真真人。 。王惲:秋澗集卷6 l ,四部叢刊本。 國參看卿希泰豐編中國道教史第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頁2 7 1 。 1 3 第二章蒙元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制度的沿革 類似的記載也見于一份官給牒文中,載,海迷失后二年( 1 2 5 0 年,庚戌) , “宣差崇德保真大師教門提點楊”,奉唆魯古唐妃( 即唆魯禾帖尼) 懿旨,“隨 路于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