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程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_第1頁
醫(yī)學教程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_第2頁
醫(yī)學教程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_第3頁
醫(yī)學教程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_第4頁
醫(yī)學教程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消化與吸收

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口腔內消化第三節(jié)胃內消化第四節(jié)小腸內消化第五節(jié)大腸內消化第六節(jié)吸收

第一節(jié)概述

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內加工、分解的過程。

機械消化:通過消化管的運動,將食物粉碎、攪拌和推進的過程。(形變)

化學消化:通過消化酶將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過程。(質變)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食物透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或淋巴液的過程。

消化過程示意總匯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特性

1.自動節(jié)律性:節(jié)律較慢,不規(guī)則,無固定節(jié)律點。

2.興奮性:較骨骼肌低,ATP酶活性低、鈣泵少。

3.伸展性:能容納性舒張,無肌小節(jié)和Z線,粗細肌絲均較長。

4.緊張性:保持微弱的持續(xù)收縮狀態(tài),維持中腔器官形態(tài)、位置及基礎壓力。

5.特異敏感性:對電刺激和銳性刺激不敏感,對化學(ACh、酸堿)、物理(溫度、牽拉)刺激敏感。(二)電生理特性1.靜息電位較小(-50~-60mV),主要由K+外流形成的;與Na+少量內流和Cl-的外流有關。周期性去極化和復極化,形成緩慢的電位波動,稱為慢波電位或基本電節(jié)律。2.慢波電位平滑肌RP并不恒定地維持在一定水平上,在RP的基礎上,自發(fā)慢波電位產(chǎn)生機制:慢波電位起源于Cajial細胞(一種兼有成纖維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特性的間質細胞),與鈉泵的周期活動有關。慢波電位作用:不引起肌肉收縮,但能降低AP產(chǎn)生的閾值(使RP接近于產(chǎn)生AP的閾電位);

控制胃腸運動(蠕動的方向、節(jié)律、速度)的起步電位。

3.動作電位在慢波電位的基礎上產(chǎn)生,引起平滑肌收縮。每個慢波電位上的AP數(shù)目越多,肌肉收縮的幅度和張力就越大。

動作電位產(chǎn)生機制:刺激→Ca2+通道開放→Ca2+內流→AP。(一)壁內N叢支配包括粘膜下N叢和肌間N叢,有感覺、中間和運動N元,彼此交織成網(wǎng)。內在N叢釋放的遞質有:Ach、NE、VIP、5-HT、

NO、CCK、ATP、GABA等。

粘膜下N叢主要調節(jié)分泌細胞和血管,肌間N叢主要支配平滑肌細胞。二、消化道的神經(jīng)支配(二)外來N支配

1.軀體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門外括約肌為軀體N支配。

2.自主N:

雙重N支配副交感N:迷走N、盆N交感N壁內N叢壁內N叢血管平滑肌分泌細胞內分泌細胞血管平滑肌分泌細胞內分泌細胞神經(jīng)節(jié)+--兩端:副交感N中間:交感N副交感N:興奮作用為主交感N:抑制作用為主第二節(jié)口腔內消化一、唾液(一)唾液的性質和成分

pH:6.6~7.1

成分:水(占99%),有機物(唾液淀粉酶、球蛋白、溶菌酶),無機物(Na+、k+、HCO3-、Cl-)。(二)唾液的作用

1.消化作用:利于咀嚼和吞咽;產(chǎn)生味覺;分解

2.清潔作用:中和、清洗和清除有害物質;

3.排泄作用:鉛、汞、碘等異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質炎的病毒可隨唾液排出。

4.免疫作用:唾液中有免疫球蛋白??谇皇窍艿钠鹗继?,借口唇與外界相通,借咽峽與咽相續(xù)??谇灰陨稀⑾骂M牙咬合為界分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牙的形態(tài)、構造牙齒嵌于牙槽中,共分三部冠根頸

牙質構成牙主體,根頸骨質包一層釉質覆于牙冠上,瓷白光亮最堅硬牙髓位于牙腔中,根尖小孔牙槽通齲洞加深及牙髓,三叉神經(jīng)傳劇痛

咀嚼味覺嗅覺條件反射睡眠疲勞失水恐懼延髓唾液分泌中樞副交感NIP3釋放

cAMP分泌增加肌樣上皮收縮血管擴張代謝增加NE+-AChM受體β受體交感N(三)唾液分泌的調節(jié)唾液腺Ca2+釋放二、咀嚼和吞咽(一)咀嚼:粉碎、攪拌、混合(二)吞咽:

第一期:口腔→咽部(隨意動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動作)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動)

蠕動: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張、后面收縮,向前推進的波形運動。是消化道運動的基本形式。

第三節(jié)胃內消化胃的韌帶:

肝胃韌帶、胃結腸韌帶、胃脾韌帶、胃膈韌帶胃的神經(jīng):

迷走神經(jīng)胃前支、胃后支?!傍f爪”形分支和高選擇性迷走神經(jīng)切斷術一、胃的化學消化(一)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

性質:無色,pH0.9~1.5,是體內pH最低的液體。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鹽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內因子和HCO3-

。1.鹽酸

⑴來源:壁細胞主動分泌的。⑵形式:游離酸:110~135mmol/L;結合酸:15~30mmol/L

⑶分泌量:取決于壁細胞的數(shù)量和功能狀態(tài)?;A排酸量:空腹時,0~5mmol/h。最大排酸量:20~25mmol/h

⑷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適宜環(huán)境;②使蛋白質變性,利于蛋白質的水解;③促進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腸對鐵和鈣的吸收;⑤抑制和殺死細菌。

2.胃蛋白酶原

⑴來源:主細胞分泌(主要)⑵作用:胃蛋白酶原⑶特點:胃酸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①開始無活性;②最適pH=2.0,pH>6.0失活;③對蛋白消化并非必需(小腸蛋白酶);

④安靜時: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刺激時:大量、迅速分泌。

3.內因子

⑴來源:壁細胞分泌⑵成分:糖蛋白(有2個亞單位)亞單位A+B12→復合物:防B12被水解酶破壞亞單位B+結合特異受體:吸收B12

⑶作用:促進回腸末端B12的吸收。⑷臨床:壁細胞受損或減少,發(fā)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粘液和HCO3-

⑴成分:粘液主要成分為糖蛋白,具有較高的粘滯性和形成凝膠的特性。PH值為中性。⑵作用: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護胃粘膜①潤滑:防止食物的機械損傷;②中和胃酸:HCO3-+H+→H2CO3③減免高[H+]和胃蛋白酶對自身的侵蝕。

(二)胃的自身保護作用

1.胃粘液-HCO3-屏障:

2.胃粘膜屏障:

組成:胃粘膜上皮細胞的腔面膜和鄰近細胞間的緊密連接,構成一道脂蛋白層。

作用:脂溶性物質易通透,離子難以通過,防H+向內擴散、防Na+向外擴散。

3.胃壁細胞的保護作用:二、胃的機械消化(一)胃運動的主要形式

1.緊張性收縮:緩慢持續(xù)收縮。

作用:增強胃內壓,有助于胃液滲入食物和促進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狀和位置,不出現(xiàn)胃下垂。

2.容受性舒張:進食時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張。

作用:增加胃容納和貯存食物,防食糜過早排入十二指腸。3.蠕動:蠕動波起自胃體中部,逐步向幽門部推進。

迷走神經(jīng)、胃泌素、胃動素使其頻率和強度增加;交感神經(jīng)、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則相反。

作用:使食糜與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

(二)胃的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

速度:因食物而異(流體、粒小、等滲快)水>糖>蛋>脂

10min2h2~3h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約需4-6小時)

動力:直接動力:胃與十二指腸的壓力差。原動力:胃的運動。

影響因素:①胃內促進排空的因素:壁內N叢的局部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泌素。②十二指腸內抑制排空的因素:腸-胃反射;腸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胃內食物機械擴張蛋白質分解產(chǎn)物迷走-迷走反射壁內N叢局部反射胃蠕動↑緊張性↑

胃內壓∨十二指腸內壓胃排空胃竇G.C胃泌素十二指腸食糜高滲溶液鹽酸、脂肪胃蠕動↓緊張性↓

胃內壓∧十二指腸內壓胃排空暫停腸-胃反射腸抑胃素胃內壓∨十二指腸內壓再次胃排空胃蠕動↑緊張性↑

食糜在腸內吸收抑制因素解除影響胃排空的因素第四節(jié)小腸內消化一、小腸的化學消化(一)胰液: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種消化液。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無色透明,堿性,間歇分泌,pH7.8~8.4,1~2L/每日。

(1)水和碳酸氫鹽:由小導管管壁細胞分泌。作用:中和胃酸,保護腸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蝕;為小腸內多種消化酶活動提供最適pH環(huán)境。

(2)胰淀粉酶:水解淀粉為麥芽糖和葡萄糖,對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4)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腺細胞分泌,剛分泌出來是無活性的酶原。

(3)胰脂肪酶: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必須在胰腺分泌的輔脂酶的協(xié)同作用下才能發(fā)揮作用。腸激活酶、胃酸、組織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月示、胨蛋白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急性胰腺炎?(二)膽汁

1.膽汁的性質和特點:

剛分泌:透明澄清,金黃色、偏堿性,固體成分少;儲存:顏色變深,弱酸性,固體成分多。膽汁不含消化酶,呈持續(xù)分泌、間歇排放的特點。

2.膽汁的成分和作用:

(1)膽鹽:促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促脂溶性Vit吸收促膽汁的自身分泌:腸--肝循環(huán)

(2)膽固醇:若膽固醇↑→膽石癥。

(3)膽色素:

血紅蛋白的分解產(chǎn)物。

肝門與肝蒂

肝可分為左、右兩半:左外葉、左內葉;右前葉、右后葉、尾狀葉

膽鹽進入小腸后,90%以上被回腸吸收,通過門V又回到肝臟,再成為合成膽汁的原料。這一過程稱為膽鹽的腸肝循環(huán)。返回肝臟的膽鹽有刺激肝分泌膽汁的作用。(三)小腸液

1.小腸液的性質和特點:

弱堿性,pH≈7.6,分泌量大(1~3L/日),酶種類多,持續(xù)分泌。

2.小腸液的成分和作用:

(1)中和胃酸,保護十二指腸粘膜免遭胃酸侵蝕。

(2)稀釋腸腔內容物,利于吸收。

(3)腸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4)腸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為麥芽糖。

(5)多種消化酶進一步消化水解食糜。二、小腸的機械消化(一)小腸運動的形式:

1.緊張性收縮:是分節(jié)運動和蠕動的基礎。

2.分節(jié)運動:

是小腸特有的運動形式。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進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與腸壁的接觸。

助血循:擠壓腸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進腸腔內容物下行。

3.蠕動:自上而下順序收縮和舒張的運動。

特點:小腸近端的蠕動速度>遠端。

作用:使經(jīng)過分節(jié)運動的食糜向前推進。

特殊方式:①蠕動沖:蠕動速度快,傳播距離遠??梢淮螌⑹趁訌男∧c始端推送到末端,甚至推至大腸。②逆蠕動:在十二指腸和回腸末端出現(xiàn)一種與蠕動方向相反的運動。食糜可在腸段中往返運行,利于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食糜。

腸運動時,產(chǎn)生的聲音稱為腸鳴音。腸蠕動亢進時,腸鳴音增強;腸麻痹時,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第五節(jié)大腸內消化一、大腸液的分泌及腸內細菌的作用

大腸液的主要成分:粘液和碳酸氫鹽(pH8.3~8.4)。

大腸液的主要作用:保護腸粘膜免遭機械損傷和潤滑大便。

大腸內細菌:多種(主要有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間能相互制約繁殖生存。濫用抗菌素可導致菌群失調而致病。有些細菌能利用食物殘渣合成B族和K族維生素。細菌產(chǎn)生的酶分解食物殘渣產(chǎn)生沼氣、氨等有毒成分。二、大腸的運動和排便(一)大腸的運動形式:

袋狀往返運動、分節(jié)或多袋推進運動、蠕動。集團蠕動:始于橫結腸,快速蠕動至降結腸或乙狀結腸,產(chǎn)生便意。多在早餐或進食后發(fā)生,每日發(fā)生3~4次。(二)排便:第六節(jié)吸收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部分藥物(如亞硝酸甘油、嗎啡)。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腸:水分、無機鹽、葡萄糖和一些藥物。

小腸:能力最強、種類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具有四個有利條件:小腸吸收的有利條件:①面積保證:長5~6米+皺褶+絨毛+微絨毛→200m2;②設備保證:酶多+轉運工具+運輸途徑;③時間保證:停留時間長,約3~8h;④動力保證:絨毛伸縮具有唧筒樣作用。二、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一)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糖、半乳糖、果糖)。

吸收機制:逆濃度差、耗能(能量來自鈉泵)的繼發(fā)性主動轉運。管腔側:以Na+-載體-葡萄糖復合物形式,與Na+同向轉運入腸粘膜上皮細胞內;管底側:葡萄糖通過易化擴散方式進入血液,Na+則由鈉泵轉運至細胞間隙。

淀粉酶雙糖酶單糖(葡萄麥芽糖葡萄糖葡萄糖(二)蛋白質的吸收

吸收機制:與葡萄糖相似,為繼發(fā)性主動轉運。新生兒還可通過胞吞作用吸收多肽和蛋白質,故可從母乳中吸收抗體,產(chǎn)生被動免疫。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質可微量吸收,但無營養(yǎng)作用,相反,易引起過敏反應?!鸢被徂D運系統(tǒng)Na+蛋白酶氨基肽酶(三)脂肪的吸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