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命制:言之有據(jù)慮周藻密_第1頁
試題命制:言之有據(jù)慮周藻密_第2頁
試題命制:言之有據(jù)慮周藻密_第3頁
試題命制:言之有據(jù)慮周藻密_第4頁
試題命制:言之有據(jù)慮周藻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對以郡縣制為命題中心的試題探討說明:情境是歷史試題命制的依托,文法、史實、史識是試題骨架,專業(yè)閱讀是試題命制的源頭活水。專業(yè)閱讀需要開放、聚焦,這樣能使試題言之有據(jù)、慮周藻密,也能讓試題情境鮮活、新穎,提升試題的信度和效度、貼近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的要求。關鍵詞:郡縣制命題專業(yè)閱讀情境統(tǒng)編教材以其嚴密的歷史邏輯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給一線教師提供了良好范例。同時,它言簡意賅、言近旨遠的表達也給老師們帶來挑戰(zhàn),需要老師們仔細揣摩、調研,擴大專業(yè)閱讀。而針對教科書中若干重要知識的試題命制,更要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前提下認真思量。一、試題再現(xiàn)與試題賞析有一道關于郡縣制的試題,在網(wǎng)上流傳甚廣,也被較多教輔資料收錄其中。從一教輔資料標注的信息看,此題是某省省會的高一期末聯(lián)考試題,其內容是:例1下表是戰(zhàn)國時期有關郡的歷史記載,據(jù)此可知當時A.郡的設置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B.分封制退出了歷史舞臺C.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區(qū)劃D.諸侯國普遍推行郡縣制例1設置了新情境,考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yǎng),隱含對時代特征的知識考查,可謂一石三鳥匠心獨具。對照課標“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劃分”,具體考查的是史料實證“水平1”之“能夠從所獲得的材料中提取有關的信息”及歷史解釋“水平2”之“能夠選擇、組織和運用相關材料并使用相關歷史術語,對個別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釋”,也符合這一學習階段對學生的學業(yè)質量要求,符合考試性質。試題針對學科主干知識展開,系列化的材料能有效區(qū)分學生能力水平,四個備選項的設置基于材料、考查方向各異(分別關于郡縣制的成因、影響、地位及事實狀況),這都有利于提升試題的信度和效度。不過,從科學命題的角度探查,例1有兩個有待商榷之處。二、試題商榷及專業(yè)追溯第一,題干表述不嚴謹。其一,題干“下表是戰(zhàn)國時期有關郡的歷史記載”,其字面意思是戰(zhàn)國時期有關郡的歷史記載都在下面的表格中。從常識判斷,這一表述有誤。翻檢史料,戰(zhàn)國時期關于郡的歷史記載有很多,僅列三條:①《史記·匈奴列傳》:“(秦昭王之母)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于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盵1]②《后漢書·西羌傳》:“至王(周)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因起兵滅之。始置隴西、北地、上郡焉?!盵2]③里耶秦簡J—0706:“綰請許而令郡有罪罰當戍者,泰原郡署四川郡;東郡、叁川、穎川署江湖郡;南陽、河內署九江郡?!盵3]所以,表格僅是戰(zhàn)國時期關于郡的部分記載,而非全部。顯然,由部分材料得出的結論,不一定就是符合全部材料的。其二,例1題干“下表是戰(zhàn)國時期有關郡的歷史記載”,在歷史學科背景下,其含義為“下表”是“戰(zhàn)國時期”的記載(原始樣貌的)。顯然,表述不妥,戰(zhàn)國時期的文字、行文與現(xiàn)代當然有別。事實上,表格內容是后人對戰(zhàn)國時期對于郡的記載的爬梳之后歸類統(tǒng)計成果的一部分。正確的表達,不妨是“下表是對戰(zhàn)國時期關于郡的記載的部分統(tǒng)計”之類。第二,試題設問時空尤其是時間不同一。表格所涉時間是三個時間段,從屬于戰(zhàn)國時期。但設問句中的“當時”按語法是指前句中的“戰(zhàn)國時期”,用一個“時間點”中的解讀去覆蓋包含這個時間點的“時間線”,答案容易出錯,如下“商榷”對此詳述。第三,試題結論待商榷。單看四個備選項,答案為A沒有異議,而且A項與材料也是對應的,有材料依托。但是,A項與試題題干連讀,即有“據(jù)此可知當時郡的設置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的表述。如前述,“當時”即“戰(zhàn)國時期”,故此題的結論是“據(jù)此可知戰(zhàn)國時期郡的設置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材料所涉郡的設置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毫無疑義,但“戰(zhàn)國時期郡的設置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的表述擴大了郡的數(shù)量和范圍,表達出“戰(zhàn)國時期所有郡的設置均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之意。這一表述有武斷之嫌,證偽這一論點需要專業(yè)閱讀。臺灣學者嚴耕望的《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及廈門大學的周振鶴教授著作《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是關于郡縣制研究的權威之作,兩位學者的深耕為我們揭示了郡的起源及演變,值得比較閱讀。前者是豎排版本,后者對前者的觀點有所借鑒又有出新,故下述引用主要來自周先生著作,略參嚴先生之文。首先,“郡”在春秋時期的文獻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有些郡的設置是因襲前設。目前發(fā)現(xiàn),“郡”在春秋時期的文獻中僅出現(xiàn)兩次,其中引用較廣的是《左傳·哀公二年》所載:晉國執(zhí)政大夫趙簡子在討伐范氏與中行氏前,為鼓勵將士用命,答應“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4]雖然直到現(xiàn)在研究者對此處郡、縣的地位仍略有爭議,但該史料說明春秋時期已有“郡”是確定無疑的。那么,戰(zhàn)國時期部分郡的設置是沿襲春秋時期的設置,當沒有問題。故而,從這一角度看,試題的結論表述不當。其次,戰(zhàn)國時期新設郡的設置原因分析。戰(zhàn)國時期的新設郡,主要有兩種情況。三家分晉后,河西地區(qū)歸魏所有。此地本是晉惠公答應給秦人,以換取秦支持其歸國登位的,雖后來一度爽約,最終仍不得不獻與秦。后秦亂,河西入于魏。不知于何時,此地置為上郡,故至秦惠文王十年時,魏獻上郡十五縣給秦。[5]此郡屬于第一種情況,即難明其因。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郡都設在邊地,郡的長官又稱守,可見郡的作用是在軍事方面。魏在河西除上郡外,還置有西河郡,目的是防秦。后來在失西河、上郡后,退而在河東設郡,仍為防秦之用。其他諸侯國之間也有為同樣目的而置郡,尤其在各國交界地帶。[6]除了諸侯國之間爭池奪地之戰(zhàn)外,各國還向北、西、南三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不斷擴展其領域,并設郡予以防守,如趙設云中、雁門、代郡是為了防林胡、樓煩的。燕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是防東胡的。秦設隴西、北地二郡是為了防戎的。楚設巫郡、黔中是為了防百越、西南夷的。[7]這些郡的設置屬于第二種情況,即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于是,我們有了關于郡的大致認識:它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設置增多,主要因軍事政治考慮而設置在各諸侯國的邊地。綜合上述分析,對例1的題干部分修改如下:“有學者統(tǒng)計了戰(zhàn)國時期對郡的記載,下表是其部分統(tǒng)計內容。表格內容能夠實證當時”。三、試題命制與專業(yè)閱讀試題命制是嚴謹、創(chuàng)新的工作,其重大意義毋需贅述。個人認為,就歷史科試題而言,文法、史實、史識三者是構筑一道好題的基石。隨著時代的變化,三者均會有一定的更新,故而,長期、主題式的閱讀尤為必要。下面就此舉例闡述。第一,關于文法?!爸髦肌薄爸荚凇薄耙庠趶娬{”成為高考命題中的高頻設問詞,試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以及推理。一般而言,對同一材料的理解,可能因讀者的立場、分析方法等的不同而出現(xiàn)雖不同但又符合邏輯的解讀。不過,此類試題一般有具體時空限定,加上客觀題是選最佳項的題型特征,這些歷史解釋相當程度上就具有了唯一性。所以,此類命題形式實質上是考查學生調動相關史實在特定歷史場景中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或者說是考查把史事放在特定時空中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這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征,故而此類試題反復在高考真題中存在。例2進入20世紀下半葉,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fā)展,世界各地區(qū)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們必須同時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種文化發(fā)展極不平衡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這使得各民族國家和地區(qū)文化的特殊性與獨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關注。如果說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質的規(guī)定性的話,那么民族或地區(qū)文化也有自己內在的運行邏輯。這一材料旨在說明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種不可改變的發(fā)展趨勢B.各民族和地區(qū)的文化應按照固有軌跡各自演進C.世界各民族需要積極吸納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D.尊重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應有之意“旨在”是常用詞匯。但查《漢語詞典》,“旨在”一詞未見收錄,“旨”字釋為①意義;用意;目的。②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與“旨”相關的詞組有:主旨、要旨、宗旨、旨趣、旨意??梢姡覀兪煲暉o睹的“旨在”是一個復合詞,其含義可意會、難言傳——顯然,試題用語的嚴謹性還需斟酌。第二,關于史實和史識。就學科著作而言,專業(yè)閱讀能增加我們的史實儲備,增長我們的史識。結合自身讀書實踐和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進行專業(yè)閱讀的內在理路如下:這樣的讀書理路能讓我們在獲取新知后不盲從、有見地,讓歷史教學和評價有源頭活水,從而保證教學質量。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一部關于希臘史的著作,其顛覆性的觀點在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又疑竇叢生,如序言中:“國內出版的幾乎所有關于古希臘歷史的書上無不這樣說:‘希臘文化是西方(歐美)文化的源頭。希臘文化開始于愛琴文化,愛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邁錫尼文化。希臘文化一產(chǎn)生,就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性質……云云。殊不知,這些說法完全完全違背考古實證,也沒有任何可資考證的可信史料作為支持”。[8]作為一個在教學一線的歷史教師,我難以對此論斷立馬做出裁決,但質疑之心是:何以當前的史著、改版后的歷史教材仍持此論?如果處在叛逆期的青年學生看到類似說法,他們更樂于播散乃至接受此種“石破天驚”的言論。為高效處理此類信息,我從該書中摘取了一段內容,原創(chuàng)了一道試題:例3有人提出,“希臘本身從來沒有古代中國那種國家修史的傳統(tǒng),沒有留存下任何真實可信一而貫之的古代文獻和歷史,能夠像中國的二十四史等歷史文獻那樣世世代代不中斷地傳世。因之,這些二手、三手文獻(注:指通過阿拉伯文、希伯來文等對希臘的記述)中關于古代希臘的種種記載描述都是高度不可信的”。[9]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沒有一手文獻支持的希臘史就不是信史B.史學家需要認真地考證與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實C.歷史事實的考辨需要考古學的進展和史學家的價值判斷D.歷史學家應像其它社會科學一樣提倡百家爭鳴,而非定于一論例3指向歷史事實的獲取。試題材料對古代希臘歷史進行了全盤否定,否定的依據(jù)是它沒有一手文獻資料的支持,顯然這一論證不正確。歷史學最重要的原則是“論從史出、史由證來”,正確選項B即意在此,它間接、委婉地批評了材料論者:僅僅依據(jù)材料是二、三手文獻而否定材料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當然錯誤。干擾項A是對材料觀點的提煉;干擾項C是對如何進行歷史考證的闡述,其中“需要考古學的進展”夸大了考古學的作用,而“需要史學家的價值判斷”又增添了考證的主觀性;干擾項D則用“百家爭鳴”模糊了歷史事實的唯一性與歷史評價的多元化。綜上,例3是包含了歷史事實與歷史評價、歷史考證方法、歷史研究的綜合考查,相對全面地考查、強化了學生的史證素養(yǎng),指向課程標準學業(yè)質量水平3之“能夠對史料進行整理核辨析”、水平4之“能夠在辨別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史料”,從而讓學生在接觸新信息時有清明的心態(tài)和意念。在史識方面,隨著時代變化,歷史敘事會發(fā)生較大變化。比如,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兩本世界史著作就表述迥異,茲將涉及此內容的目錄比較如下:第一個目錄源自徐藍主編的《世界近現(xiàn)代史1500—2007》。在敘事結構上,該書“以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為開篇,然后以時序發(fā)展為經(jīng)線,以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歷程,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fā)展,殖民體系的建立、瓦解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國際關系的發(fā)展演變,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的發(fā)展與社會生活的變遷等五個方面為緯線,進行整體敘述。注重歷史事實和發(fā)展趨勢,長時段地勾勒人類歷史不斷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全球化、走向多極化、走向進步的過程”。[10]所以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敘事,它是從宏觀國際關系演變出發(fā)進行整體勾勒。第二個目錄源自美國杰里·本特利所著的《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本書“倡導的是一種新的全球史觀,突出了人類歷史中的兩個主題——“傳統(tǒng)”和“交流”,一縱一橫,為紛繁復雜的世界歷史確定了焦點……作者把世界歷史的整體框架解析為七個大的時段,在每個時段,都致力于刻畫多種文化交流背景下所有社會的共同經(jīng)歷”[11]。在此視角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歷史敘事,各區(qū)域板塊得到統(tǒng)整和具體關注,不同力量間的角力、交互也得到較細致的闡述。在此背景下,我以前述兩段目錄為材料,命制了一道主觀題:例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略)上圖是兩本世界史著作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目錄。請仔細解讀圖片,以“史著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主題,發(fā)表你的見解。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例4設置的參考答案為層次性評分:(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史實;(2)史著是我們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要來源;(3)史著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內容的選擇反映了作者的史觀及他對時代主題的呼應;(4)不同史著均為時代之書,影響史學及時代演進,要對其內容、史觀作認真辨析。其中,(1)為史實性表達,(2)(3)(4)為史論。這樣的評分建議有利于學生對史實進行“是什么”“怎樣知道它是什么”“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哲思,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