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獨具的初步研究_第1頁
南陽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獨具的初步研究_第2頁
南陽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獨具的初步研究_第3頁
南陽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獨具的初步研究_第4頁
南陽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獨具的初步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陽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獨具的初步研究

1959年1月,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南陽黃石寺遺址北部和西南部首次進行了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重要的遺跡和遺跡。遺跡主要有房屋和墓葬。遺物相當豐富,在八個探方內(nèi)僅清理0.4-0.8米左右的文化層,就獲取石器67件,玉器5件,骨器51件,陶器120件。其中石器有斧、鏟、鐮、鑿、礪石等;玉器有鏟、鑿、璜;骨器有鏃、簪、針、環(huán)、錐、匕等;陶器有鼎、罐、缽、碗、甕、盆、杯、、銼、紡輪、彈丸等。以泥質紅陶、灰陶為主,黑陶較少。器表以素面為主,紋飾有弦紋、劃紋、附加堆紋和鏤孔等。部分磨光,少量有彩衣。彩陶大部分為白衣褐彩,部分為紅衣褐彩,母題有圓弧紋、三角紋,平行線紋等。制法以手制為主,兼有輪制。根據(jù)器物特征,這里主要是仰韶文化遺存,也有屈家?guī)X文化的性質1。省文物工作者的這一年代結論不僅為南陽師范學院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的27次調查所證實,而且又有了一些新的更為重要的發(fā)現(xiàn)。通過對黃山遺址的地質與考古調查,我們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利用采集的標本,將同一門類的遺物,如上述的玉器、石器、陶器,根據(jù)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整理分成類型,并加以對比、分析,有的制品還通過實驗考古學進行了研究,結合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發(fā)掘的有關資料,我們分別對黃山遺址農(nóng)耕環(huán)境進行了古地理學、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及其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2345,在此基礎上,我們試圖對黃山遺址出土的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的進行斷代研究,即考證和解釋其時代問題,為獨山玉文化的建立夯實理論根基。一、裴李崗文化早期形制調研中我們最大的收獲應是發(fā)現(xiàn)了雙弧刃打制獨山玉鏟(NWH采:149)6,它采用了打剝的方法,鏟身窄長扁薄,兩端俱作圓弧刃,其坯形與長葛石固BM1∶17出土的裴李崗文化石鏟相似,因后者均屬磨制成品,這就從一個方面展示了裴李崗石鏟前期的制作工藝。采集的獨山玉鐮(NWH采:152),背厚、刃薄、鋸齒狀,與裴李崗文化出土的石鐮尤為近似。同時,調查還發(fā)現(xiàn)了一批裴李崗文化陶器遺物。黃山遺址東部和北部出土的鼎足較為豐富,除了習見的圓錐足外,還出現(xiàn)了類圓錐足的六棱錐足,寬扁足,外撇窄扁足,以及高、中、低、矮仰折沿罐、平底缽等生活用具。黃山遺址早期陶器中出土的寬扁鼎足(NWH采:735、NWH采:404),與石固Ⅲ期出土的Ⅲ式三足缽足(H254∶2)、賈湖三期出土的鑿狀鼎足(H20∶2)8,方城大張莊出土的鼎足(采:B∶1)9相似;出土的窄扁鼎足(NWH采:450),疑為三足缽足,與石固Ⅳ期出土的盆形鼎足(H17:2)近似。特別是黃山遺址中出土的夾滑石粉細質陶器,因燒制時火候不均,陶色多不純正,呈現(xiàn)一器多色現(xiàn)象。這些鼎足、罐沿本身習見于仰韶文化早期,由于陶質——泥質加滑石粉;陶色——以橙色、橙紅、灰白為主——一器多色;以及制法——“粘貼口沿”、“粘貼鼎足”,與方城大張莊裴李崗——仰韶文化遺存及與此遺址屬于同一河流系統(tǒng)的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存出土的同時期的陶器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另外,黃山遺址出土的“之”字形弧線篦點紋、乳釘紋罐習見于裴李崗文化遺存。但黃山遺址未見裴李崗文化典型的石磨盤、三足缽、雙耳壺等遺物。因此,黃山遺址無疑存在一層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說裴李崗——仰韶文化過渡時期的文化堆積。故此我們認為,打制弧刃型獨山玉鏟、獨山玉鐮等生產(chǎn)工具,應歸屬為裴里崗文化晚期或仰韶文化早期遺存。二、磨制麻黃玉設玉與山玉我們在黃山遺址采集的可能是仰韶文化的獨山玉器種類繁多,主要有斧、鏟、楔、錛、鑿、鐮、刀、鏃等。其中包括:墨黑、墨綠、黑花斑玉、梅花斑玉等,也有少數(shù)屬于獨山玉中的白玉、綠玉類。器物的主要特征是經(jīng)過琢制或磨制,有的通體磨光,簡述如下:玉斧NWH采:602。長條形。黑白斑玉,體厚重,上窄下寬,平頂、邊厚,雙面弧刃,上段經(jīng)過琢制和磨制,刃部光滑。長18.3、寬7.5、厚4.8厘米。NWH采:159,梯形,黑白斑玉,形體短小,上窄下寬,平頂、邊厚,雙面弧刃,呈梯形,通體磨光,刃部有使用痕。長10、寬6.9、厚3.2厘米。寬扁形。NWH采:601,黑綠玉,體扁平,斷面略呈長方形,平頂,圓弧刃,上段有打剝、磨制痕,刃部磨制,光滑。長12.7、寬83、厚3.2厘米。玉鏟。多斷為殘塊,完整器形僅見于小件。大件玉鏟器身扁平,兩面磨光,刃部有長期使用所致的凹條痕。器物的質地以黑白斑玉為主。墨綠玉次之,綠白玉,褐白玉較為少見。NWH采:574,黑綠玉,上窄下寬,長條形,扁平體,兩面經(jīng)過磨制,頂端與兩側過保留打剝痕跡。尖弧頂,斜弧邊,一側邊有明顯手握凹槽。長12.5、寬9、厚2厘米。NWH采:579,墨綠玉,體薄,光滑,一面較平,一面微鼓,弧邊,弧刃,邊部及刃部有打剝使用痕。另外,刃部有使用形成的條形凹痕,其中一面較為明顯。長7.8、寬5、厚1.5厘米。玉鐮。長條形,體薄,頭窄柄寬,弧背,弧刃,個別有細小鋸齒,NWH采:152,細鋸齒刃,黑白斑玉,以白玉為主,頭與柄均殘,柄部較厚,刃部較薄,兩面均呈彎曲狀,由于磨制與使用原因光滑,正面微凹,局部有打擊痕,背面微鼓,背部與刃部均有鋸齒痕,背部齒痕大,刃部齒痕小。長9.6、寬5、厚0.5厘米。上述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的共同特點是經(jīng)過磨制,有的通體拋光,有的刃部磨光,也有相當一部分玉斧柄部或頂部保留著打制與琢磨兼而有之的痕跡,而玉斧則兩面磨光。這些玉器的型制、工藝等方面均與我國典型的仰韶文化遺存極為一致或類同。同時,在出土眾多磨制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的地層中,也出土的了棱錐足鼎(NWH采:420)、圓錐足鼎(NWH采:732)、弦紋罐(NWH采:330)、鋸齒紋缸(NWH采:347)、折沿盆(NWH采:317)、小口壺(NWH采:789)、陶銼(NWH采:360),它們分別與大張莊裴李崗——仰韶文化,下王崗仰韶文化一期10。北首領中層、半坡下層、王灣一期相近。而出土的圓錐形支腳(NWH采:387),則與鄒平苑城早期新石器文化出土的A形支腳(064)11近似。遺址中出土的釜形鼎(NWH采:396,NWH采:679),三角弧形彩陶盆(NWH采:457)、鷹嘴飾盆(NWH采:324)、長方紐形飾缸(NWH采:349),帶篦灶(NWH采:409,NWH采:408,NWH采:445),習見于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出土的刻劃紋鼎足(NWH采:400),凹槽紋鼎足(NWH采:822),則分別與石固Ⅵ期(仰韶文化)12T(一):足1鼎足,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一期鼎足13如出一轍。遺址中出土的鑿形足鼎(NWH采:391)、附加堆紋罐(NWH采:342)、太陽紋彩陶盆(NWH采:459)和網(wǎng)格紋彩陶盆(NWH采:462),則與大河村三期仰韶文化晚期同類器物相似。顯然,黃山遺址出土的圓錐鼎足、寬扁鼎足,與裴李崗晚期遺物雖然形似,不過已不再是泥質滑石粉成份,而是一種仰韶文化早期習見的細泥砂結構。出土的凹周線、麻點紋圜底缽更具北首領中期、半坡早期、方城大張莊裴李崗——仰韶過渡時期、淅川下王崗仰韶文化早一期出土的陶缽特征。出土的釜形鼎、圈形灶習見于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遺址,為仰韶文化中期的代表性遺物。出土的太陽紋、網(wǎng)紋彩陶盆、鑿形、鴨嘴形鼎足與大河村三期、下王崗仰韶文化三期頗為類同。故此我們認為,以磨制為主的獨山玉斧、鏟、鐮等為應歸屬為仰韶文化早、中、晚不同階段的遺存。另外,鄧州八里崗94DBD508M112的出土器物,為我們解決南陽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治玉源頭的問題提供了難得的證據(jù)。M112為豎穴土坑墓,地層關系明確。墓中隨葬罐、鼎、豆、缽、器座、骨簪、扁平玉斧等33件器物?;姨展?M112:21),斂口,沿外卷,圓唇,鼓腹,平底,與淅川下王崗M302:3相同。缽(M112:14),紅陶,敞口,上腹斜直,折而下收為小平底,外飾弧形三角紋與葉狀紋,與淅川下王崗M302:2雷同。器座(M112;7),紅陶,上下口敞開呈喇叭狀,中間貼一周扁平泥條,與淅川下王崗M10:1相似。八里崗M112出土的幾類陶質明器,在淅川下王崗仰韶文化二期的陶器中皆能找到相同或類似者?!跋峦鯈忂z址仰韶文化二期的年代,經(jīng)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所測定為距今5875+175年(樹輪校正為距今6355年+190年……),與半坡遺址仰韶文化下層的時代相近。”14因此,該墓出土的南陽獨山玉扁平玉斧時代可確定為仰韶早期無疑,是目前已知的相對年代準確、時代最早的獨山玉器物。但是,這件玉斧造型較好、磨工較細,又具有一定水平的鉆孔技術,使人感覺不是此類器物的初始階段形態(tài)。所以,我們以為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的加工、生產(chǎn),應在仰韶文化初期,或早于仰韶文化。三、富寧縣第二地層結構1959年黃山遺址發(fā)掘出土的一件帶孔獨山玉鏟,經(jīng)專家鑒定確認為龍山文化時期(距今4000-5000年)15。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磨制獨山玉器,平頂有孔。NWH采:93,棕綠玉,以棕色為主,長方形,扁平體,通體磨光,平頂微弧,直邊,較薄,呈雙面刃狀,頂部有打擊使用痕跡,上段中間有一孔,殘,兩面對鉆,一面鉆徑為1.3、一面為1厘米。殘器長4.8、寬6.3、厚1.3厘米。NWH采:884,青黑花白玉,疑為梯形,扁平體,體薄,通體光滑。平頂,頂端一邊經(jīng)磨制,呈單面刃狀,斜直邊。上段中間有一對鉆孔,孔徑2.5厘米。殘器長6.9、寬5.4、厚1.1厘米。NWH采:1020,黑白花斑玉,體扁平,為玉鏟局部。其頂部、刃部及一側殘,惟存一直邊一小段。此段經(jīng)磨制,有棱,上段中部一面有鉆孔,未穿透,孔徑2厘米。殘器長3.2、寬6.5、厚1.3厘米。同時,遺址中出土的寬扁足鼎CNWH采:676),瓦狀足鼎(NWH采:447)、三足器(NWH采:743),高圈足杯(NWH采:692)接近典型的屈家?guī)X文化遺物?;ㄟ吰魃w(NWH采:774),則與鄧州八里崗屈家?guī)X文化出土的器蓋(W26:2)類同。遺址先前出土的壺(簋)、喇叭杯則與屈家?guī)X下層文化出土的簋(油子嶺M3)、晚期出土的杯(T129:2D(3)更為接近。上述高圈足杯以及折沿罐(NWH采:716)、鏤孔盤(NWH采:772),盤形器(NWH采:695)等器物的陶質多為夾砂黑皮紅胎陶,與臨汝北劉莊二期12受屈家?guī)X文化影響的陶質、陶色類同。調查發(fā)現(xiàn)了1959年發(fā)掘尚未發(fā)現(xiàn)的籃紋、方格紋、繩紋陶片。其中一繩紋陶片似為空足三足器底襠殘片,聯(lián)系先前發(fā)掘出土的陶,黃山遺址大抵下至河南龍山文化時期。四、文化內(nèi)涵的挖掘與研究發(fā)現(xiàn)1、黃山遺址出土的部分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陶器,因系裴李崗文化晚期遺物,故其年代當在公元前5500年這一時期前后。黃山遺址出土的陶器,部分系典型的屈家?guī)X文化晚期遺物,故其年代亦應在前2600年左右。由于黃山遺址還出土有具河南龍山文化特征的遺物,故其遺址的下限年代不能排除前2600年以后的可能。從總體上看,黃山遺址是一處跨越新石器時代中期、晚期乃至末期,綿延3000余年歷史的古文化遺存,黃山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應屬于這一時期遺物,由此可以認為,獨山玉開發(fā)始于前5500年裴李崗文化晚期,距今已有7500年的歷史。但是,黃山獨山玉生產(chǎn)工具衰落乃至消失的具體時間、原因,目前還是一個謎。2、南陽新石器時代同一文化的遺存,有著同樣形式的工具、用具和制作技術,使南陽有理由以1959年黃山遺址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典型的玉鏟材料來源地點命名其考古學文化,即“獨山玉文化”,用以表示南陽新石器時代考古遺跡中,屬于同一時期的有地方性特征的共同體。3、考古調查與發(fā)掘表明,出土玉制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已遍布全國,從近現(xiàn)代地理學和礦物學關于各地出產(chǎn)玉石的研究成果中可知,各考古學文化采玉主要是“就地取材”。如紅山文化采用岫巖玉,河姆渡文化采用螢石,良渚文化采用透閃石——陽起石等16。但上述考古學文化遺址與產(chǎn)玉的山體大多不能緊密結合在一起,有的至今“身首異處”,還有的至今查無實據(jù),所以,出現(xiàn)了令人置疑的“就地取材”說。黃山遺址出土的玉制品有力地佐證了新石器時代“就地取材”的采玉圖徑,展示了一條在產(chǎn)玉的山體附近可能存在聚落遺址及其它重要遺跡、遺物的信息。164、中原地區(qū)向被認為是古今產(chǎn)玉集中的地區(qū)之一,著名的獨山玉就坐落于這個范圍內(nèi)。普遍認為,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乃至河南龍山文化雖有制作玉器的物質基礎,但玉器并不發(fā)達,就仰韶文化而言,其原因一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主要以彩陶為中心,崇玉文化處于從屬地位;二是缺乏玉器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