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技能的學習_第1頁
運動技能的學習_第2頁
運動技能的學習_第3頁
運動技能的學習_第4頁
運動技能的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動技能的學習第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人類所有選擇自然、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都需要動作技能第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一節(jié)技能與學習

人類的技能有很多,從那些需要對大肌肉群控制和協調的技能(如舉重或摔跤)到那些注重對小肌肉群的精確調節(jié)的技能(如打字或修理鐘表),操作技能不僅涉及人類的一些基本的生存問題,也同人的高級活動有關。運動技能的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注重身體運動技能的訓練,學習結果雖以身體動作來表現,但又遵從認知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體育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運動知識的過程,更是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第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knowledge)

指主觀上認識的,能表現客觀外界的知識、事實的知識。就是說,人能夠作出表述的知識?!爸滥鞘恰?/p>

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knowledge)

指關于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識;操作的、實踐的知識。程序性知識在一個人的意識域之外,如走路、騎車、說話、系鞋帶等,往往操作比說明更為容易?!爸廊绾巍钡?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學習的定義學習——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learning——Deepandwideknowledgegainedthroughreadingandstudy.學習——

學び,習うこと。特に,學校なとで系統(tǒng)的に勉強すること。心理學で後天的経験によって,生活體の行動の仕方が持続的な變化をうける過程のこと。

以上是從掌握知識的構成或知識的真正占有之觀點得出的一般概念。而心理學上對于“學習”一詞的概念是:“因經驗而使行為或行為潛勢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第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學習因經驗而產生經驗(experience)是指個體生活習得的積累。如習慣、知識、技能、觀念等。因經驗而產生學習的情況有兩大類:有計劃的練習或訓練(書法:如何握筆、按紙、潤墨、運筆);無計劃情境中的學習(偶然的、無意識的學習過程,如看到闖紅燈造成交通事故遵守交通規(guī)則;報道飲食中毒注意飲食衛(wèi)生)。

總之,經驗是構成學習的重要條件。先有引發(fā)經驗的情境,個人在情境中活動,而后才產生學習(情境教學、直接經驗、間接經驗)。第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行為或行為潛勢的改變

行為的改變較為容易引起重視,因為由行為上的改變而推知其是否已產生學習較為可行。例如學認字時,開始只見字形,經練習后,見字形即可發(fā)出字音并了解字意,由此可以推知已產生了學習。在體育運動中,動作的完成無疑可以視為一種學習,但是否沒有掌握動作就意味著不存在學習呢?事實并非如此。反復的練習雖然暫時沒有造成行為上的根本改變,但在這一表面現象(失?。┑谋澈笥兄袨闈搫莸母淖?,這也是一種學習。另外,有時長時間的練習始終未能完成動作,但改變了某些條件(環(huán)境)后即能完成,這也可以證明在此以前存在著一定的行為潛勢的改變。

第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較為持久的改變無論是外顯行為或行為潛勢,如果改變是非常短暫的,它就不能稱之為學習(酒改變了人的清醒狀態(tài)、由亮到暗引起的視覺變化等)。當然,由學習獲得的行為也并非能夠永久保持(遺忘)。4、學習有多種類型學習的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凡是因經驗產生的行為改變均稱為學習。至于學得的行為可能屬于生活習慣方面,也可能屬于身體活動技能方面、書本知識方面、理念方面等。第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學習理論自古以來,對人類的知識起源的探討一直就是哲學上的重要問題之一。這一哲學主題,一向稱為“知識論”或“認識論”(epistemology)。雖然哲學家們都同意,知識之來源是學習,但對人類“何以能學習知識?”與“如何學到知識?”兩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在哲學理論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理論。其中,對以后的學習心理發(fā)展有著比較大影響的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的經驗主義和十七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理性主義。

第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經驗主義學習理論按洛克的經驗主義之主張,人類的一切知識均來自后天經驗,反對理性主義者所提倡的先天觀念的說法。洛克認為,人類本性有如白板(tabularasa),純然無色,不分善惡,其后的一切改變,完全取決于后天的經驗。即人類的知識完全來自后天在生存環(huán)境中學得的經驗,環(huán)境將其信息寫在原始純凈的心靈上。學得之經驗構成觀念(或知覺),而后經過聯想舊會變成知識。此類將零碎觀念匯集為知識的歷程,被稱為觀念聯想(associationofideas)。例如:幼兒對狗的觀察經驗中,最初可能只注意到狗的大概外部形象,這便形成一種觀念。如果此時被教以狗的聲音,幼兒于是又學得了一個觀念。等下次狗出現在面前時,幼兒就可能將狗的形象與聲音聯想起來,形成對狗的認識。隨著對狗的進一步觀察(經驗),可以發(fā)現狗的許多其他細節(jié),可以了解狗的結構、各種特性、種類、演變歷史、甚至不同語言對狗的稱呼等,更多觀念的聯想使有關狗的知識變得更為復雜而且豐富。經驗主義哲學家們就是以此種“觀念聯想”來解釋人類學習知識的歷程,在哲學心理學上被稱為聯想心理學(associationpsychology)。聯想心理學發(fā)展到19世紀末,就演變成了科學心理學初期的聯結主義(connectionism)。但聯結主義所強調的不是觀念之間的聯想,而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系統(tǒng)地解釋刺激與反應之間如何聯結的理論者,就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們。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哲學上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到聯想心理學,而后到聯結主義心理學,再到行為主義;從英國到美國;這種學習觀在文化延續(xù)上是一脈相傳的。第10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兩大要點)Thorndike'slearningtheoryoftrial-error(1)學習是由經嘗試與錯誤的過程。在問題情境中,個體表現出多種嘗試性的反應,直到其中有一個正確反應出現,將問題解決為止。多種嘗試性的反應中,能有效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滿足結果的反應,就是在該刺激情境中學得的特定反應。在某刺激情境中學得某特定反應之后,其它進行嘗試但無效的反應便不再出現。這種從多種反應中選擇其一與特定刺激固定聯結的歷程稱之為嘗試錯誤學習(trial-and-errorlearning)。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也正是聯結主義學習理論的重要特征。第1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在嘗試錯誤學習歷程中,某一反應之所以能夠與某一刺激發(fā)生聯結,原因是該反應(觸及機關)能夠獲得滿意的效果(出籠得食)。這是嘗試錯誤學習能否建立的基本原則,稱之為效果律(lawofeffect)。另外還有兩項附屬原則:用以解釋影響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強度,即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隨練習次數的增多而加強的練習律(lawofexercise)。應該指出的是,練習律并不能無條件地增強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只有在得到效果時才能得到強化,故練習律從屬于效果律;準備律(lawofreadiness),即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隨個體本身準備狀態(tài)而異。個體在準備反應的狀態(tài)下,聽其反應則感到滿足。有過滿足經驗,以后遇到同樣情境時,個體會繼續(xù)同樣反應。第1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強迫傳導阻止傳導神經傳導單元有準備時傳導滿足神經傳導單元沒有準備時不滿神經傳導單元有準備時不滿第1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根據桑代克的觀點,首先,體育運動的練習過程也是一種嘗試錯誤的過程,在不斷的練習中,行動與結果的結合光靠單一的練習還難以實現,必須給練習者以正確的結果知識(反饋信息)。對好的結果以肯定和鑒賞等,以利于聯結的實現。其次,一定的練習數量是完成聯結的重要保證,要注意動機的保持。另外,讓練習者處于較好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能夠獲得更好的結果。第14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學習說Skinner'slearningtheoryofoperantconditioning

與嘗試錯誤理念相似,旨在探究個體在有限度的自由活動的環(huán)境中,如何在其既有反應中學習到運用其中的某一反應,去達到某種目的?!叭绻粋€操作發(fā)生后,接著給予強化刺激,那么其強度就增加?!辈贿^,在操作條件學習中,被增強的不是某一特殊的反應,而是作出某個反應的一般傾向。反應早在強化前發(fā)生,它不會改變,強化所改變的是同類反應在以后發(fā)生的概率。操作條件學習的類化與辨別現象,正是表明了在操作條件學習實現后,當出現相似刺激時,會表現出同樣反應即為刺激類化現象(鴿子:黃色亮片啄擊,紅色亮片啄擊。黃紅均強化全啄)。即使有相似刺激同時出現,也會表現出有選擇的反應即為刺激辨別(強化一種刺激,只啄相應的一種亮片)。在體育運動中,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每次的動作越發(fā)相似,只對較好的給予肯定,能夠提高刺激辨別能力,使動作更精確。第1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泛化與分化(反饋的作用)練習的結果使個體對于適宜的條件刺激作出的正確反應出現得越來越多并越來越精確,這種反應逐漸固定便邁向自動化過程。但是在練習的初期,當出現雖與原刺激有異,但較相似的刺激的情況下,還會產生同樣的反應,這就稱之為泛化(操作條件學習中的類化原理)。由于對相近刺激亦產生反應,使精確度降低,出現錯誤增多的現象。刺激越相似,反應越強烈。隨著練習的進行,稍微的刺激差別就會引起不同的反應。個體對條件刺激特殊性的辨別即為分化(操作條件學習中的辨別原理)。第1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一階段(初步掌握動作階段)我們在學習新的運動技能時,首先接受有關正確地完成操作的具體方法(聽覺:講解;視覺:示范),明確活動需要實現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把這些信息轉化(內化)為自己的內部語言并貯存于記憶中,在以后的練習中以此目標為基準進行嘗試。除了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練習者的能力特別強、動作很簡單且講解非常清楚、示范效果很好)使練習者能迅速地實現目標水平外,一般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時,教師便會給練習者各種指示或告知練習的結果,同時練習者也會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了解運動結果。以這些結果為信息,在思維的參與下找出與目標水平的差距,發(fā)現問題的原因并建立解決問題的假設,再由中樞發(fā)出指令進行新的活動去驗證假設。當假設得到證實即能實現目標任務的完成而得到強化,否則再以反饋的形式將新的誤差傳入中樞……循環(huán)進行。第1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二階段(改進提高動作階段)辨別閾值的不斷降低提高了分化的水平,使動作的清晰度越來越高,也使大腦中樞發(fā)出的指令越來越精細準確,與目標水平一致的運動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當這種頻率達到或接近100%時,便標志著運動技能自動化的實現。內部本體感覺能力的提高正是練習最根本的目的,這與運動可以提高本體感覺,而本體感覺好的個體掌握運動技能更快的現象是一致的。運動技能的掌握過程往往體現在由粗到細(信息的強度)、由外到內(信息的來源)的過程中,而后者是運動技能學習的關鍵。在內部反饋信息和外部反饋信息之間建立起清晰的聯系后,對目標水平的實現狀態(tài)和非實現狀態(tài)差異的辨別逐漸擺脫外部反饋而轉向內部反饋,分辨能力由弱變強的過程便是運動技能的完熟過程。這同樣意味著有意識和無意識進行反饋信息處理過程的顯和隱的變化過程,反饋并沒有消失,只是不為我們注意而已。第1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可以認為,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泛化和分化現象是自然形成的、不可分割的(twopagesononepaper),但為了加快運動技能形成而進行的辨別學習(discriminationlearning),即對特定刺激后產生的反應進行強化,類似的其它刺激不強化,以達到消除錯誤反應的方式方法是人為進行的。故對于運動技能的學習,教師或教練員應該著重解決的是如何使分化加速,有效地縮短泛化期。古時武家有句俗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其中的意義非同一般,不但強調了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更道出了動作技能學習過程的真諦。在動作技能形成的初期是建立正確的概念和表象,作為以后與反饋信息進行比較辨別的基準,以師導為主;而后期是以向本體內部感覺的轉化為主,應以自通為要。悟性為何物?第1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斯金納在討論條件強化物時認為,一個條件強化物如同許多初級(一級)強化物發(fā)生聯系,那么,這個條件強化物就被泛化,成為泛化了的強化物,產生泛化性強化。例如:金錢就是“最好的泛化強化物”,因為錢能為衣食住行開路。他同時還認為,被人注意、熱愛、贊揚等也屬泛化性強化物。第20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Bandura'slearningtheoryofobservation

班杜拉由實驗得出,觀察學習不但可以超越經由賞罰控制學習直接經驗的限制,而且可以超越事先設計學習情境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兒童分為3組看電影,前半部分內容相同:成人踢打橡皮人。后半部分:1組:成人得到懲罰;2組:得到獎勵;3組:無結果??催^后分別給以橡皮人玩,任他們自由處理。結果表現為:1組的粗暴行為最少;2組的粗暴行為最多。由此可以看到,替代強化對行為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反映了“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則”的重要性。第2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理性主義學習理論笛卡兒認為,人類生而具有足以產生感官經驗的心理功能。心為身之主,身體的一切活動系由生而具有的理性的心所控制。笛卡兒心支配身的理念由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集其大成,成為哲學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按理性主義者的看法,人類知識的來源不憑經驗,只憑自明之理的直覺和演繹推理幾可構成知識。演繹推理(deductivereasoning)也稱演繹(deduction),系根據一個普遍承認的原則或定理定律為前提,從而推演到特定的事例,最后得到一個肯定結論的思考方法。經驗雖然有助于知識的構成,但知識不等于經驗的簡單積累。到20世紀初,受先天結構觀點的影響,在歐洲出現了完形心理學。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從哲學上理性主義的知識論到官能心理學,而后到完形心理學,再到認知心理學;由歐洲到美國(完形心理學到美國后發(fā)展成為認知心理學)。第2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柯勒的頓悟學習理論柯勒是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他所設計的實驗情境是把猩猩放在籠內,把作為目的物的水果放在籠外等取不到的地方,水果可以用間接的方法得到:籠內有一根手杖,猩猩可以用來取物;籠內放兩根竹竿,接起來的長度就能夠著水果;籠內放有箱子,站在一個箱上或兩個疊起來的箱上就能得到懸掛著的水果;有秋千似的繩子,可以蕩著繩子去取水果。實驗結果發(fā)現,猩猩得不到食物時,往往不是亂動亂跳地進行各種嘗試,在錯誤中偶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強化物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條件反射,而是安靜地在那里看,然后突然采用一種合理的方法取得水果。根據這一現象,柯勒斷言動物的學習是一種突然的領悟和理解,他認為感知、理解、認識問題時,洞察力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第2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柯勒強調有機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及有機體的能動作用,從具有較高智力水平動物的行為中演繹出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智慧應有的理解作用,同時將學習看作是認識與再認識的活動。因此,它比行為主義更少機械性,更符合人的有意識的學習特點。盡管體育運動的學習過程除了運動知識以外,主要是運動技能的學習,與智能學習相比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但在學習過程中仍然依靠人的認識過程的組織作用、觀察事物的能力、積極思維的能力。運動技能形成的主要手段是練習,但在練習中,不積極思考動作原理,不分析發(fā)生錯誤原因之所在,機械地、盲目地練習,必然將運動技能的學習降低為動物的“嘗試錯誤”的過程。第24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然而,他把認識看成是腦自生的東西,甚至不承認過去經驗的作用,把學習完全歸于機體(心或腦)自身的一種組織活動,根本否定學習過程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過程,這是唯心主義的,是不可取的。就實驗結果而言,我們可以認為,在所謂的“頓悟”以前,猩猩一定對有關道具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了解了道具所具備的功能,也就是說在實驗開始前,它們已經具備了采用頓悟學習所必備的經驗,而我們很難否定在獲得這些經驗的過程中沒有嘗試錯誤成分的參與。第2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托爾曼的認知學習論托爾曼(EdwardC.Tolman)自稱是個行為主義者,卻受到了格式塔學習觀的影響,首先提出了中間變量的概念(organism)。他認為學習并不象行為主義理論所主張的只是S—R的簡單聯結,而是S—O—R(stimulus—organism—response),O代表有機體的內部變化。第2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食物箱起點BA托爾曼設計的三路迷津實驗a.先讓白鼠有機會走過迷津中的每一條通路,以熟悉環(huán)境。b.在白鼠饑餓時,讓它由出發(fā)點進入迷津,幾次練習后,它學到舍棄第2、第3通路,選擇第1通路直奔食物箱。這表明白鼠對第1通路的偏好最高。c.在A處將第1通路阻塞,發(fā)現白鼠迅速退回,改選第2通路。d.達到上述程度后,如在B處將第2通路阻塞,發(fā)現白鼠迅速退回,改走最遠、練習最少的第3條通路,達到目的。123第2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托爾曼通過隨機分派的方式阻障A或B處,觀察白鼠如何應付問題后發(fā)現,白鼠對3條通路隨阻障而改變的局勢全部了然,就象開車多年的出租車司機一樣,對大街小巷的路況十分熟悉,能根據情況隨機應變。按托爾曼的解釋,白鼠在迷津中到處游走后,已學到了整個迷津的認知圖(cognitivemap)。在此之后的行為是目的導向的,是在目標之下隨機變化反應以達目的,而不是像操作條件學習理論認為的反應導向(受反應結果的后效強化所決定)。腦內形成的認知地圖屬于一種認知結構,它們能夠按照認知圖去行動,而不是盲目的行為習慣行動。第2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條件控制結果(錯誤次數)第一組每天練習一次,實驗前不喂食,到達終點時獲得食物(強化)。第7天接近無錯誤的程度。強化6天第二組前2天實驗前喂食,終點處不放食物。第3天起與第1組相同。前2天幾乎無進步(缺乏強化),自第3天起進步速度很快,第7天接近無錯誤的程度。強化4天第三組前6天實驗前喂食,終點處不放食物。第7天起與第1組相同。前6天幾乎無進步(缺乏強化),自第7天起進步速度很快,第9天接近無錯誤的程度。強化2天托爾曼設計的潛在學習實驗(迷宮)第2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托爾曼的潛在學習實驗證明了,實驗組在未獲得強化以前其學習效果已經存在,只不過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是一種潛在的學習過程。由此可以說明,學習并不是行為主義所認為的簡單的S—R聯結。動物雖然并未受到食物的獎勵,但它們的認知結構同樣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在動物的嘗試與錯誤的學習過程中,在頭腦中有著一種預期(假說),這種預期指導著動物的行為。有的預期被證實即得到了強化,沒有得到證實的預期就被抑制。正是由學習活動本身帶來的內在強化促使認知產生了變化。第30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托爾曼重視學習的中介過程即認知過程的研究,強調學習的認知性和目的性,對運動技能的學習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體育界存在著一種觀點,認為練習是技能形成的惟一手段,控制了練習手段就等于控制了訓練效果,而學生、運動員的內在機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利用。

“潛在學習”的現象告訴我們,在動作技能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外顯行為和表面現象,而且還要注意了解學生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和認知探究傾向,挖掘一切不易被察覺的積極因素,配合適當的鼓勵和強化手段,調動學生最大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第3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二節(jié)

運動技能概述

第3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

運動技能的概念

目前,對運動技能的界說繁多,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

我國心理學家潘菽對技能是這樣闡述的:技能是通過練習獲得的,是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根據其論說,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質和特點,可分為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兩種?!皠幼鳌笔侵冈趯W習活動、體育運動和生產勞動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具體操作,如寫字、演奏、體操等。在完成一項任務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實際動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組織起來(正確的動作技術與個人特點的有機結合)并順利地進行時,就成為動作技能。

日本體育心理學家松田巖男認為,運動技術都帶有客觀性質,但當它被個人熟悉、被內化、被掌握以后就可稱為運動技能。心智技能則指為順利完成某些任務而借助內部語言在頭腦中進行的認知活動方式的(心智活動方式)。它包括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以抽象思維為主)。

第3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行為包含著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兩種成分第34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運動技能主要借助于骨骼肌的運動和與之相應的神經系統(tǒng)部分的活動而實現的,對器械或自身操作的外顯反應。

可以認為,運動技能是動作技能的一種,是在體育運動特定的條件下,通過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完善的動作活動方式。

第3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運動技能學習過程的變化特征1、動作技能是后天習得的2、運動技能的學習從有意識向無意識過渡3、運動程序的作用4、運動技能的自動化5、能量消耗的節(jié)省化6、覺察錯誤能力的逐步提高第3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動作技能在時空結構上具有不變性,即任何一種動作技能都具有在時間上的先后動作順序和一定的空間結構。1、動作的順序性是不變的

如:原地推鉛球,從持球、蹬腿、轉體到最后出手用力的動作順序是不變的。2、動作的空間結構具有穩(wěn)定性

如:籃球的運球動作這種空間結構,有時幅度大,有時幅度小,有時節(jié)奏快,有時節(jié)奏慢,但運球的的基本樣式是不變的。第3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熟練程度越高的動作技能,越能自動化地輕松敏捷且完善地完成。如:單手肩上投籃,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投籃的技能越完善,投籃的命中率越高,而且意識的參與和控制的程度越少。第3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動作技能的自動化成分越大,或動作技能越完善,動作就越具有準確性和越少耗費能量,從而使完成該動作技能者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疲勞感也相對的降低。

第3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動作技能熟練的標志1、立即反應代替了笨拙的嘗試2、錯誤被排除在發(fā)生之前3、局部動作綜合成連鎖動作并受內部程序的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