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解讀·核心探究2實驗熱點·各個擊破3隨堂練·知能提升目錄
CONTENTS1實驗五 探究動能定理[實驗目的]探究外力對物體做功與物體速度的關系.會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jié)出做功與物體速度平方的關系.2.由于橡皮筋每次實驗做的功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以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得到,當?shù)贸鋈舾山M功和速度的數(shù)據(jù)后,以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W
為縱坐標,分別以小車獲得的速度v、v2……為橫坐標,以第1
次實驗時的功W為單位,用描點法分別作出Wv、Wv2……曲線,分析曲線,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與小車速度的定量關系.[實驗器材]小車(前面帶小鉤)、長木板(一端適當?shù)奈恢冕斠粋€鐵釘)、打點計時器及紙帶、學生電源及導線(使用電火花計時器不用學生電源)、5~6
條等長的橡皮筋、刻度尺.[實驗步驟]按實驗原理圖中所示將實驗儀器安裝好.平衡摩擦力:在長木板的有打點計時器的一端下面墊一塊木板,反復移動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車上不掛橡皮筋時,紙帶打出的點間距均勻,即小車能勻速運動為止.分別用1
條、2
條、3
條……相同的橡皮筋做實驗,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都與第一次相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W、2W、
3W……標記好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數(shù)據(jù)處理]1.測量小車的速度實驗獲得如圖所示的紙帶,為探究橡皮筋彈力做的功和小車速度的關系,需要測量彈力做功結(jié)束時小車的速度,即小車做勻速運動的速度,測速度時,應選紙帶上的點均勻的部分,應在紙帶上測量的物理量是:A1、A2
間的距離x,小車速度的表達式是v=
x
(T
為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把實驗中得到的紙帶分別4T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得到小車的速度,并計算速度的二次方,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列表格中.橡皮筋條數(shù)位移x/m時間t/s速度v/(m·s-1)速度的二次方v2/(m2·s-2)1234562.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在坐標紙上畫出Wv
和Wv2
圖線(“W”以一條橡皮筋做的功為單位).3.實驗結(jié)論由圖象可知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為W∝v2.[誤差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是橡皮筋的長度、粗細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的功W
與橡皮筋的條數(shù)不成正比.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傾角小)或平衡摩擦力過度(傾角過大)也會造成誤差.利用打上點的紙帶計算小車的速度時,測量不準確帶來誤差.[注意事項]平衡摩擦力很關鍵,將木板一端墊高,使小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與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輕推小車,由打點計時器打在紙帶上的點的均勻程度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找到木板一個合適的傾角.測小車速度時,應選紙帶上點距均勻的部分,也就是選小車做勻速運動時打在紙帶上的點.橡皮筋應選規(guī)格一樣的,且每次拉伸長度一樣.力對小車做的功以一條橡皮筋做的功為單位即可,不必計算出具體數(shù)值.[實驗改進]本實驗中物體運動速度可以使用速度傳感器直接采集,比用打點計時器方便快捷且誤差較?。梢园验L木板換成氣墊導軌,省略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步驟,達到簡化實驗過程的目的.熱點一實驗原理與操作跟蹤訓練熱點一(1)請將如下的實驗主要步驟補充完整:①測量小車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M1.正確連接所需電路.適當調(diào)節(jié)導軌兩端的旋鈕,以改變導軌的傾斜度,這樣可以平衡小車的摩擦力.上述步驟完成后,將小車放置在導軌上,輕推小車,使之運動.可以通過
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②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重物
G
相連;將小車停在點
C,由靜止開始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除了光電門測量速度和力傳感器測量拉力的數(shù)據(jù)以外,還應該記錄的物理量為
;跟蹤訓練熱點一③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或重物的質(zhì)量,重復②的操作.次數(shù)M/kg2
2
2|v22-v1
|/m
s-ΔE/JF/NW/J10.5000.7600.1900.4000.20020.5001.650.4130.8400.42030.5002.40ΔE31.22W3(2)上表記錄了試驗中獲取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做了部分運算.表格中
M
是M1
與小車中砝碼質(zhì)量之和,v1、v2
分別是小車經(jīng)過光電門
A、B
的瞬時速度,ΔE
為動能變化量,F(xiàn)
是拉力傳感器的拉力,W
是
F在
A、B
間所做的功.表中的
E3=
J,W3=
J(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跟蹤訓練熱點一[解析]
(1)①小車做勻速運動,經(jīng)過相同時間的位移相同.②兩光電門間的距離.k2(2)由動能公式ΔE
=
M(212
2v
-v
)1
1得ΔEk=2×0.500×2.40=0.600J,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由功公式W=FL,可求出兩光電門間距離L=WF②兩光電門=0.5
m,所以W3=F3×L=1.22×0.5
J=0.610
J[答案]
(1)①小車經(jīng)過兩光電門的時間是否相等間的距離
(2)0.600
0.610跟蹤訓練熱點一1.(2014·高考天津卷)某同學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細繩一端拴在小車上,另一端繞過定滑輪,掛上適當?shù)你^碼,使小車在鉤碼的牽引下運動,以此定量探究繩拉力做功與小車動能變化的關系.此外還準備了打點計時器及配套的電源、導線、復寫紙、紙帶、小木塊等.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跟蹤訓練若要完成該實驗,必需的實驗器材還有
.實驗開始時,他先調(diào)節(jié)木板上定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木板平行.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個
(填字母代號).A.避免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抖動B.可使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點跡清晰C.可以保證小車最終能夠?qū)崿F(xiàn)勻速直線運動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細繩拉力等于小車受的合力熱點一跟蹤訓練(3)平衡摩擦力后,當他用多個鉤碼牽引小車時,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過快,致使打出的紙帶上點數(shù)較少,難以選到合適的點計算小車速度.在保證所掛鉤碼數(shù)目不變的條件下,請你利用本實驗的器材提出一個解決辦法:
.熱點一跟蹤訓練熱點一(4)他將鉤碼重力做的功當作細繩拉力做的功,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拉力做功總是要比小車動能增量大一些.造成這一情況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
(填字母代號).A.在接通電源的同時釋放了小車
B.小車釋放時離打點計時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車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鉤碼做勻加速運動,鉤碼重力大于細繩拉力跟蹤訓練熱點一解析:(1)計算小車的動能變化時需用天平測質(zhì)量;在計算小車通過的位移、小車的瞬時速度時都需用刻度尺測距離.(2)只有繩與板面平行時,才能保證小車運動中與板面間的壓力不變,才能保證小車所受摩擦力不變,才能保證平衡摩擦力后繩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合力,故D
正確.(3)要增加紙帶上所打下點的數(shù)目,只有減小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在所掛鉤碼數(shù)目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增大小車的質(zhì)量,即在車上增加砝碼或鉤碼.跟蹤訓練熱點一(4)當將鉤碼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合力時,需滿足幾個條件:一是摩擦力被平衡,二是繩與板面平行,此二者可保證繩對車的拉力等于車所受合力,但車加速運動時鉤碼加速下降,鉤碼重力大于繩上拉力,則只有當鉤碼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時二者才近似相等,故此情況可能是由C、D
原因造成的.答案:(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碼)
(2)D
(3)可在小車上加適量的砝碼(或鉤碼)
(4)CD跟蹤訓練熱點二跟蹤訓練數(shù)據(jù)處理與誤差分析[典例
2]
(2017·云南玉溪一中期中)某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能定理.熱點二(1)安裝好實驗器材,要調(diào)節(jié)氣墊導軌調(diào)至水平.操作應該是不掛砝碼盤和細線,如果滑塊
則氣墊導軌調(diào)整至水平狀態(tài).(2)從裝置圖中讀出兩光電門中心之間的距離
s=
cm;通過下圖游標卡尺測得擋光條的寬度
d=
mm.跟蹤訓練熱點二擋光條的寬度為d,記錄擋光條通過光電門1
和2
所用的時間Δt1和
Δt2,并從拉力傳感器中讀出滑塊受到的拉力
F,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直接測量的一個物理量是
.實驗所驗證的動能定理的表達式
[用(2)(3)中字母表示].(5)該實驗是否需要滿足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擋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
(填“是”或“否”).跟蹤訓練熱點二[解析]
(1)實驗時要調(diào)整氣墊導軌水平.不掛鉤碼和細線,接通氣源,如果滑塊能在氣墊導軌上靜止或做勻速運動或滑塊經(jīng)兩個光電門的時間相等,則表示氣墊導軌調(diào)整至水平狀態(tài).(2)光電門1
的中心刻度為20.30
cm,光電門2
的中心刻度為70.30cm,所以光電門中心之間的距離
s=50.00 cm,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為
d=2
mm+5×
1
mm=2.25
mm.20(3)要計算動能,還需要測量總質(zhì)量,即滑塊、擋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m.跟蹤訓練熱點二1Δt1(4)拉力所做的功為W=Fs,通過光電門1
的速度為v
=
d
,通2k過光電門
2
的速度為
v
=
d
,故滑塊的動能變化量為
ΔE
=1Δt2
2m(d
)2-1
(d
)2,根據(jù)動能定理可得Fs=1m(d
)2-1m(d
)2.Δt2
2m
Δt1
2
Δt2
2
Δt1(5)該實驗中由于已經(jīng)用傳感器測出繩子拉力大小,不是將砝碼和砝碼盤的重力作為小車的拉力,故不需要滿足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跟蹤訓練熱點二[答案]
(1)能在氣墊導軌上靜止或做勻速運動或滑塊經(jīng)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相等
(2)50.00
cm 2.25
mm (3)滑塊、擋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
m(4)Fs=1
d
)2-1m(
d
)2 (5)否2m(Δt2
2
Δt1跟蹤訓練熱點二2.(2017·河北衡水中學四調(diào)考試)與打點計時器一樣,光電計時器也是一種研究物體運動情況時常用的計時儀器,如圖甲所示:a、b
分別是光電門的激光發(fā)射器和接收裝置.現(xiàn)利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驗證滑塊所受外力做功與其動能變化的關系.方法是:在滑塊上安裝一遮光板,把滑塊放在水平放置的氣墊導軌上(滑塊在該導軌上運動時所受阻力可忽略),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繩與鉤碼相連,連接好1、
2
兩個光電門,在圖示位置釋放滑塊后,光電計時器記錄下滑塊上的遮光板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分別為Δt1、Δt2.已知滑塊(含遮光板)質(zhì)量為M、鉤碼質(zhì)量為m、兩光電門間距為s、遮光板寬度為L、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跟蹤訓練熱點二跟蹤訓練熱點二(1)用游標卡尺(20分度)測量遮光板寬度,刻度如圖丙所示,讀數(shù)為
mm.本實驗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滑塊受到的合外力,為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誤差,實驗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M
m(填“遠大于”“小于”“遠小于”).計算滑塊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的表達式為:v1=
、v2=
(用題中的字母表示).本實驗中,驗證滑塊運動的動能定理的表達式為
(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跟蹤訓練解析:(1)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為L=5
mm+0.05×14
mm=5.70
mm.(2)對整體有mg=(M+m)a,對滑塊有T=Ma,聯(lián)立可得T=MaM+m1+mM=
Mmg=
mg
,只有當M?m
時,T≈mg.(3)光電門的寬度很窄,所以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可近似認為是12Δt1
Δt2瞬時速度,故有v
=
L
,v
=
L
.熱點二跟蹤訓練熱點二2
Δt2
2M
Δt1(4)重力做功為
mgs,動能變化量為1M(
L
)2-1
(
L
)2,故只1
L
1
L
需要驗證2M(Δt
)2-2M(Δt
)2=mgs即可.2
1答案:(1)5.70
mm (2)遠大于
(3)
LLΔt1
Δt2(4)12M(Δt2
L
)2-12M(Δt1
L
)2=mgs跟蹤訓練熱點三實驗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1.實驗器材及裝置的改進熱點三2.數(shù)據(jù)測量的改進熱點三3.實驗方案的改進利用自由落體運動探究功和動能的關系.4.實驗目的的改進應用動能定理測量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熱點三創(chuàng)新點一 實驗器材的改進——光電門、拉力傳感器[典例3](2017·河南鶴壁市高級中學周練)某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能定理,圖中光電門能記錄擋光條通過該光電門所用的時間,請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熱點三(1)將氣墊導軌接通氣泵,通過調(diào)平螺絲調(diào)整氣墊導軌使之水平,則檢驗是否調(diào)整的方法是
,在本實驗中是否要滿足砝碼盤和砝碼兩者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擋光條和拉力傳感器三者的總質(zhì)量
M
(填“是”或“否”).熱點三(2)在某次實驗中,該學習小組記錄了擋光條通過光電門1
和光電門2
所用的時間分別為Δt1
和Δt2,并從拉力傳感器中讀出滑塊受到的拉力的大小F,并用天平測出滑塊、擋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M,已知實驗過程中,滑塊與定滑輪間的細繩一直處于水平狀態(tài),該小組的操作規(guī)范,則為了驗證動能定理,還需要測定的物理量有:
(寫出對應物理量的名稱及其物理量符號),要驗證的方程是
(請用題中和所測定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熱點三[解析]
(1)在不懸掛砝碼盤以及砝碼的情況下,將滑塊輕置于氣墊導軌之上,看其是否滑動,或?qū)⒒瑝K輕置于氣墊導軌之上,輕推滑塊看是否勻速運動,即擋光條通過兩光電門的時間相等;因為拉力可以通過拉傳感器讀出來,所以不需要滿足砝碼盤和砝碼兩者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擋光條和拉力傳感器三者的總質(zhì)量M.1Δt1(2)拉力做功為W=Fs,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速度為v
=
d
,通過光電門2
的速度為2v
=Δt2k
d
12,故動能增加量為ΔE
=
MΔt
222-
M
d
d
Δt
122,所以要驗證的方程為Fs=
M1
1
d
Δt
2122-
M
d
Δt
12,故還需要測量擋光條的寬度d,兩個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熱點三[答案]
(1)在不懸掛砝碼盤以及砝碼的情況下,將滑塊輕置于氣墊導軌之上,看其是否滑動
否(2)擋光條的寬度d,兩個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Fs=2M
Δ
t
2
22—
M
1
d
1
d
Δ
t
1
2熱點三創(chuàng)新點二
實驗裝置的改進[典例4]
(2017·重慶一中月考)用如圖甲所示裝置來探究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木板上固定兩個完全相同的遮光條A、B,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木板通過兩個滑輪與彈簧測力計C
相連,木板放在安裝有定滑輪和光電門的軌道D上,軌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
為小桶(內(nèi)有沙子),滑輪質(zhì)量、摩擦不計,重力加速度g.熱點三(1)實驗中軌道應傾斜一定角度,這樣做目的是
.A.為了使釋放木板后,木板能勻加速下滑B.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細線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對木板做的功
D.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時能勻速下滑(2)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如圖乙所示,則遮光條的寬度
d=
cm.(3)實驗主要步驟如下:①測量木板、遮光條的總質(zhì)量M,測量兩遮光條的距離L,按甲圖正確連接器材.熱點三②將木板左端與軌道左端對齊,靜止釋放木板,木板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
及遮光條B、A
先后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為t1、t2,則遮光條B、A
通過光電門的過程中木板動能的變化量
ΔEk=
,合外力對木板做功
W=
,(用字母
M、t1、t2、d、L、F
表示).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復②的操作.④比較W、ΔEk
的大小,得出實驗結(jié)論.熱點三(4)若再本實驗中軌道水平放置,其他條件和實驗步驟不變,假設木板與軌道1
21
1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μ.測得多組
F、t
、t
的數(shù)據(jù),并得到
F
與t22-t21的關系圖象如圖丙.已知圖象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直線的斜率為k,求解μ=
(用字母b、d、L、k、g
表示).熱點三[解析]
(1)木板略微傾斜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Mgsin
θ=Ff),小車就能做勻速直線運動,小車連上細繩后拉力等于其合力,細線的拉力對小車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故C、D
正確.(2)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先讀出主尺的刻度數(shù):1
mm,游標尺的刻度第14個刻度與上邊的刻度對齊,所以讀數(shù)為:0.05×14=0.70
mm,總讀數(shù)為:1
mm+0.70
mm=1.70
mm=0.170
cm.熱點三BdtAd1
2kt
2(3)小車通過B
時的速度v
=,小車通過A
時的速度v
=,則ΔE
=1MvA22—
MB21
Md2
1
1v
=
2
(t22-t12).光滑的滑輪兩端的細繩拉力處處相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顯示的是細繩的拉力F
即為小車的合外力,故W=FL.Md2
1
1(4)當軌道水平放置時,對小車由動能定得(F-μMg)L=
2
(t22-t12),解得
F=Md2
1
11
1
Md22L
(t22-t12)+μMg,結(jié)合F
與t22-t12的關系圖象可知斜率2L
=k,縱截距b=
b
bd2μMg,聯(lián)立解得μ=Mg=2kgL.[答案](1)CD(2)0.170Md2
1
1(3)
2
(t22-t12)FLbd2(4)2kgL熱點三熱點三(2)為盡量簡便的測量小木塊與接觸面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哪些物理量需要測量.A.小木塊的質(zhì)量mB.斜面傾角θC.A、B
兩點間的距離D.A、C
兩點間的豎直高度差hE.A、C
兩點間的水平距離x熱點三利用上述測量的物理量,寫出測量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
μ=
;小木塊運動到
B點時,由于與水平面的作用,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將損失,將導致測量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與實際滑動摩擦因數(shù)相比,其值將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熱點三[解析]
(1)設
A點的高度為
h,小木塊從
A點運動到
C點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為:fW
=μmgcos
θ·
h
+μmg(x-h(huán)sin
θ
tan
θ)=μmgx.(2)(3)小木塊從A
點運動C
點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有mgh-μmgx=0,解得hμ=x,故需要測量h
和x,D、E
正確.(4)由于小木塊經(jīng)過B
點損失動能,將導致x
的測量值比理想值小,因而測量所得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將比實際數(shù)值大[答案].h(1)μmgx
(2)DE
(3)x
(4)偏大1.(2017·江西南昌三中模擬)某學習小組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動能定理”.他們在氣墊導軌上安裝了一個光電門B,滑塊上固定一遮光條,滑塊用細線繞過氣墊導軌左端的定滑輪與力傳感器相連,傳感器下方懸掛鉤碼,每次滑塊都從A
處由靜止釋放.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
d,如圖乙所示,則
d=
mm.下列實驗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項是
(請?zhí)顚戇x項前對應的字母).A.應使滑塊質(zhì)量遠大于鉤碼和力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B.應使A
位置與光電門間的距離適當大些C.應將氣墊導軌調(diào)至水平
D.應使細線與氣墊導軌平行(3)實驗時保持滑塊的質(zhì)量M
和A、B
間的距離L
不變,改變鉤碼質(zhì)量m,測出對應的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
F
和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
t,通過描點作出線性圖象,研究滑塊動能變化與合外力對它所做功的關系,處理數(shù)據(jù)時應作出的圖象是
(請?zhí)顚戇x項前對應的字母).A.作出“t-F
圖象”
B.作出“t2-F
圖象”FC.作出“t2-1圖象”
D1.作出“t
-F2
圖象”解析:(1)由圖知第5
條刻度線與主尺對齊,d=2
mm+6×0.05
mm=2.30
mm;(2)拉力是直接通過傳感器測量的,故與小車質(zhì)量和鉤碼質(zhì)量大小無關,故A不必要;應使A
位置與光電門間的距離適當大些,有利于減小誤差,故B
是必要的;應將氣墊導軌調(diào)節(jié)水平,保持拉線方向與木板平面平行,這樣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
是必要的;本題選不必要的,故選A.F
d
2
F2Md2(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a=M,那么(t
)=2(M)L
解得:t
=2LF.所以研究滑塊t2F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處理數(shù)據(jù)時應作出1F
圖象或作出t21
圖象,故C
正確.答案:(1)2.30
(2)A
(3)C2.(2017·陜西西安中學模擬)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水平軌道上安裝兩個光電門,小車上固定有力傳感器和擋光板,細線一端與力傳感器連接,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上砝碼盤,實驗首先保持軌道水平,通過調(diào)整砝碼盤里砝碼的質(zhì)量讓小車做勻速運動以實現(xiàn)平衡摩擦力,再進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實驗中獲得以下測量數(shù)據(jù):小車、力傳感器和擋光板的總質(zhì)量M,平衡摩擦力時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zhì)量m0,擋光板的寬度d,光電門1和2的中心距離s.實驗需用20
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擋光板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d=
mm.某次實驗過程:力傳感器的讀數(shù)為F,小車通過光電門1
和2
的擋光時間分別為
t1、t2(小車通過廣電門
2
后,砝碼盤才落地),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
m,已知重力加速度為
g,則對該小車,實驗要驗證的表達式是
.解析:(1)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shù)為5
mm,游標讀數(shù)等于0.05×10
mm=0.50mm,所以最終讀數(shù)為:5
mm+0.50
mm=5.50
mm.(2)由于光電門的寬度d
很小,所以我們用很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1dt1滑塊通過光電門1
速度為:v
=,2dt2滑塊通過光電門2
速度為:v
=,根據(jù)功能關系需要驗證的關系式為:012(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下冊6.1《位置和范圍》聽課評課記錄3
-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聽課評課記錄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
- 浙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5.2《解法》聽評課記錄
- 環(huán)境監(jiān)測承包協(xié)議書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 交通運輸》聽課評課記錄1
- 滬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0.2《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1.5 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聽評課記錄1
- 六年級科學斜面聽評課記錄
- 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采松果》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
- 北京理工大學應用光學課件(大全)李林
-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消防員管理規(guī)定
- 河南省三門峽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2023年全國各地高考英語試卷:完形填空匯編(9篇-含解析)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習題課件 簡便計算專項整理 蘇教版 共21張
- 疼痛科的建立和建設
- 運動技能學習PPT課件
- 第六編元代文學
- 高考語文古詩詞必背重點提綱
- 超星爾雅學習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蘭州大學版)》章節(jié)測試含答案
- 2020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二單詞默寫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