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3年】廣東省茂名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含答案)_第1頁
【備考2023年】廣東省茂名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含答案)_第2頁
【備考2023年】廣東省茂名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含答案)_第3頁
【備考2023年】廣東省茂名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含答案)_第4頁
【備考2023年】廣東省茂名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考2023年】廣東省茂名市國家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10題)1.下列詩文、作者、朝代對應不正確的是()?!?/p>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唐代)

B.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白樸(元代)

C.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宋代)

D.流水落花春也去,天上人間——李煜(唐代)

2.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意見,建立有利于節(jié)約用水的價格機制,居民用水價格將調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進一步拉大特種用水與非居民用水的價差,缺水地區(qū)二者比價原則上不低于()。

A.1.5:1B.2:1C.3:1D.3.5:1

3.在新世紀新階段,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是()。A.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B.加強思想道德建設C.努力發(fā)展社會經濟,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質生活水平D.增強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

4.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各問題。

民警羅某于2013年1月3日中午巡邏下班后開著警車回家,因無處停車,就將警車??吭谧约倚^(qū)附近的禁停路段,后被某市民悄悄貼上手寫的“違法行為告知書”,樣式非常類似于交警開具的罰單。網民張某用照相機將這一幕拍下來,并上傳到微博,引起網民熱議。這份“違法行為告知書”被網民戲稱為“人民罰單”。當地市公安局領導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指示警務督察部門調查。經調查發(fā)現,網民反映的情況屬實。市公安局于2013年1月5日責令羅某限期到轄區(qū)的公安交管部門接受交通違章處罰,并針對羅某駕駛公車從事非警務活動的違紀行為,給予羅某記過處分。

關于市民在警車上貼“違法行為告知書”一事,下列說法最恰當的是()。

A.這是公民批評權的行使B.這是公民處罰權的行使C.這是公民言論自由權的行使D.這是公民控告權的行使

5.對哲學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B.劃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標準

C.劃分一元論和二元論的標準

D.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6.國家印發(fā)通知對()公費教育政策予以改進和完善,標志著我國()“免費教育”升級為新時代“公費教育”。

A.走讀生B.定向生C.師范生D.委培生

7.根據我國憲法關于公民基本權利的規(guī)定,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我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災害時有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B.我國公民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剝奪

C.我國公民有信仰宗教與公開傳教的自由

D.我國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權利

8.第

26

商品的二重性是指()。

9.省級監(jiān)察機關采取留置措施,應當報()備案。

A.省級人大常委會B.國務院C.省級黨委D.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

10.《霸王別姬》是京劇中的名段,“虞姬”這一角色在京劇中屬于:

A.花旦B.青衣

二、多選題(10題)11.實施治安管理處罰和辦理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則包括()。

A.以事實為根據原則B.過罰相當原則C.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D.教育與處罰相結合

12.許多政府部門紛紛開通微博,迅速成為政府發(fā)布權威信息并與社會公眾零距離對話.全天候互動的重要平臺,這有利于保障公眾的()。

A.知情權B.表達權C.參與權D.監(jiān)督權

13.第

49

甲與乙訂立了一份買賣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甲須于6月30日向乙預付定金20萬元。6月30日甲未支付定金,經乙催告甲仍未支付。對此,乙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的是()。

14.下列城市屬于我國經濟特區(qū)的是()。

A.珠海B.香港C.澳門D.汕頭

15.公有制經濟包括()。

A.國有經濟B.股份制經濟C.集體經濟D.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16.第

39

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說法錯誤的是()。

A.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

B.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C.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yè)制度

D.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

17.第

50

列寧指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對列寧“物質”的經典定義認識錯誤的有()。

18.第

33

行政處罰的原則包括()。

19.下列事物中,屬于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范疇的有()。A.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

B.人們實踐活動所利用的自然資源

C.人們實踐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

D.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

20.下列關于法治與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適當的?()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會生活,這意味著法律取代了其他社會調整手段

B.法治與法制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社會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同

C.實現了法制,就不會出現犧牲個案實體正義的情況

D.法治的核心是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

三、4.案例分析題(3題)21.

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何解決人數眾多給訴訟帶來的困難?

22.

乙能否以王某為未成年人為由要求返還酬金?

23.

某甲與同事某乙曾有過不正當關系,乙拒絕同甲來往后,甲還常去乙家糾纏。乙的丈夫丙曾為此多次與甲交涉,但仍無濟于事。于是,乙、丙二人商議,如果甲再來糾纏,就將其腿打斷。某日晚,甲又去乙家。乙聽到屋外有響動,將丙叫醒,丙隨手在屋里拿了一把鐵鍬闖到屋外,看到甲正躲藏在窗戶下,頓時滿腔仇恨,產生了打死甲的念頭。當即舉起鐵鍬朝甲的頭部猛劈下來,將甲打倒在地。甲掙扎著欲逃離現場。乙拿著扁擔趕到,乙、丙各持兇器照甲的腿部猛打,直至甲不能動彈。甲被抬回家后,因失血過多和頭部重傷,很快就死去。問:乙、丙二人是否構成殺人的共犯?

四、5.公文改錯題(0題)24.我們應該努力地完成一切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

五、1.單項選擇題(0題)25.公務員中的領導成員辭去公職,應當向任免機關提出書面申請,任免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日內予以審批。

A.15B.30C.60D.90

六、4.案例分析題(0題)26.劉某與他人發(fā)生糾紛,訴至法院后,法院經審理作出裁決,要求劉某賠償對方當事人經濟損失。劉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劉認為法院處理有錯誤,拒不履行法院的判決,被法院拘留15日。問:劉某是否可以對法院或其審判人員提起行政訴訟?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D題干要求選出不對應的一項。“流水落花春也去,天上人間”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主李煜的詩句。故選D。

\n

2.C

3.C在新世紀新階段,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仍然是努力發(fā)展社會經濟,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為實現更高水準的社會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故選C。

4.A批評建議權是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缺點、錯誤有提出批評意見的權利。某市民貼上“違法行為告知書”一事,正是公民對于羅某不按規(guī)定違章停車的批評。故選A。

5.A【解析】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具體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思維和存在、精神與物質,誰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其二,思維能否認識或者正確地認識存在,即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學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故選A:

6.C

7.B根據《憲法》第45條規(guī)定,我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憲法》并沒有規(guī)定在遭受自然災害時的物質幫助權。選項A錯誤。根據《刑法》第54條規(guī)定,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四)擔任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選項B正確。憲法沒有規(guī)定我國公民有公開傳教的自由。選項C錯誤。勞動者根據國家法律和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享有休息權。選項D錯誤。故本題答案為B

8.C

9.D

10.B

11.ABCD治安管理處罰的適用原則。\n答題解析:《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條規(guī)定,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n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n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12.ABCD【答案】ABCD。解析:微博的開通首先必須是為了實現公眾的知情權,而不是政府的知名度。隨著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公民參與意識不斷覺醒。公民要實現參與,就必須有對公共信息的知情權。國務院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就是為保障公民知情權,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而設,反映政府對民意的重視。近年來,中央領導在多種場合強調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和表達權,表現出對民意的充分重視。

13.ABCD

14.AD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等是我國的經濟特區(qū)。香港、澳門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qū)。

15.ACD【解析】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股份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是國有經濟。故選ACD。

16.ABD識記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yè)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

17.AD

18.ACD

19.ABC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生產關系屬于社會存在范疇,但是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超出了社會存在的范疇,因此,D項是錯誤的。故本題答案為ABC。

20.ABC解析:法治的基本含義是指國家由法律而不是由人來統(tǒng)治,其核心是似法律來實現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法治要求全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都’必須依法辦事。普通公民、一般社會組織和企事業(yè)單位要依法辦事,而國家機關、政黨等更要依法辦事。因此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會生活。但是,并不意味薯法律取代其他社會調整手段。道德規(guī)范、宗教規(guī)范等社會調整手段仍然會存在。A項的表述錯誤,應當選。法治和法制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法治強調以法律限制國;家權力,而法制并不強調限制國家權力。法治和法制都很重視法律,重視法律制度,B項認為二者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社會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同,這種表述是不對的,所以B項應當選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包括立法、執(zhí)法、司法及法律監(jiān)督等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一,其核心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制不關心所依之法的正當性,也不注重對國家權力的限制,所以即便實現了法制,也會出現犧牲個案實的判斷僅是個人意見。所以A項的裹述不正確.不能選。該行為規(guī)范第57條規(guī)定,律師可以公開委托人授權同意披露的信息。所以D項的表述正確,應當選。第62條規(guī)定,律師接受委托時必須與委托人明硫規(guī)定包括程序法和實體法兩方面妁委托權限。委托權限不明確的,律師應主動提示。C項認為委托權限不明確的,視為全權委托,這種說法是錯誤的,C項不能選。該規(guī)范第70條規(guī)定,律師依法辯護、代理案件提出的正確意見未被采納或因枉法:裁判,使律師的預先分析意見沒有實現,不能認為律師的意見是虛假承諾。所以B項也不正確?!堵蓭焾?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試行)》是加64年通過的新規(guī)定;再次印證了司法考試考當年新法規(guī)的特點;希望考生朋友注意;兩個以上正確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體正:義的情況。因為一部法律如果是惡法,那依據該法律審理的案件就會是不公正的,從而犧牲個案實體正義??傊ㄖ浦荒茏龅匠绦蛏系恼x,即所有的案子都遵循同樣的程序,但法制不能確保這個程序本身是正義的,而,法治卻能做到這一點。所以C項是錯誤的;應當選。法始的核心是以法律來實現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所以D項的表述正確,不能選。綜上所述,應選A、B、C。

21.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因此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可以推選出代表進行訴訟。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因此,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可以推選出代表進行訴訟。

22.不能。因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不能。因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23.乙、丙不構成共同殺人罪。乙構成故意傷害罪丙構成故意殺人罪。本案是關于共同犯罪的認定問題。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有兩個:①客觀方面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共同犯罪人在參與共同犯罪時不論他們之間的分工如何、參與程度如何他們的行為都是圍繞著共同的犯罪目的彼此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為完成同一犯罪而活動。②主觀方面必須具有共同故意即共同犯罪人不僅認識到自己在故意地參與實施共同犯罪而且還認識到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參與實施共同犯罪。只有同時具備了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才能成立共同犯罪。在本案中乙、丙在犯罪前有過預謀。這說明乙、丙有傷害甲的共同故意。但在實施犯罪之時丙的故意危害變?yōu)榱斯室鈿⑷硕业墓室馊詾閭?。在主觀方面乙、丙二人缺乏殺人的共同故意。乙、丙不構成共同殺人罪。乙構成故意傷害罪,丙構成故意殺人罪。本案是關于共同犯罪的認定問題。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有兩個:①客觀方面,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共同犯罪人在參與共同犯罪時,不論他們之間的分工如何、參與程度如何,他們的行為都是圍繞著共同的犯罪目的彼此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為完成同一犯罪而活動。②主觀方面,必須具有共同故意,即共同犯罪人不僅認識到自己在故意地參與實施共同犯罪,而且還認識到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參與實施共同犯罪。只有同時具備了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才能成立共同犯罪。在本案中,乙、丙在犯罪前有過預謀。這說明,乙、丙有傷害甲的共同故意。但在實施犯罪之時,丙的故意危害變?yōu)榱斯室鈿⑷?,而乙的故意仍為傷害。在主觀方面,乙、丙二人缺乏殺人的共同故意。

24.我們應該努力地完成人民交給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