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報告_第1頁
2023年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報告_第2頁
2023年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報告_第3頁
2023年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報告_第4頁
2023年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報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報告沭河東岸有個叫xx的小村子,別看村子不大,這個村卻有“山東木梳第一村”的美譽。筆者來到該村,對木梳產業(yè)進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xx鎮(zhèn)xx村做木梳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清朝中期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據(jù)說,清代中葉,有一天從外地來了一個挑貨擔的老人來到該村,見一陳姓青年憨厚可親,就問:“你愿意不愿意學點手藝?!贝鹪唬骸霸敢?。”原來這個外鄉(xiāng)人就是個做木梳的老手藝人,是出來傳藝謀生的,于是這個陳姓青年就拜老人為師,開始學習木梳的制作工藝。兩年后師傅見徒弟手藝學成,便離開xx,挑著小貨擔飄然而去。臨走時留下一張紙條,貼在開齒鉻上,上寫幾條工藝秘訣。從此,做木梳這一手藝就成了陳姓人家的家傳手藝。

開始,陳家人做了木梳就挑到集市上或到四鄉(xiāng)出售。由于做工精細,造型美觀,堅固耐用,物美價廉,很受群眾歡迎。以后技術更加熟練,規(guī)模有所擴大,生產數(shù)量增加,就把產品批發(fā)給貨郎和集市攤販,自己兼零售,xx木梳的名聲也就逐漸傳開了。舊社會有句俗話:“同行是冤家”。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陳家人對這門手藝采取了技術保護措施——技術保密,傳兒不傳女,對親戚、鄰居都密而不傳,做活時不讓外人看見。長期以來,只有陳姓少數(shù)幾家會這種手藝。建國后,社會安定,木梳生產發(fā)展很快,保密條件有些放寬,該村丁姓人家開始有人學會這種手藝。1956年全村辦起了農業(yè)合作社,以生產隊為單位開展生產。黨和政府提倡以農為主發(fā)展副業(yè)生產。集體化生產使木梳這一傳統(tǒng)工藝得到了徹底解放。農業(yè)合作社統(tǒng)一組織木梳生產,該村男女老少都紛紛加入到這一傳統(tǒng)手工業(yè)生產的過程中來。在“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口號鼓舞下,xx木梳生產開始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興盛紅火景象,生產的質量和數(shù)量迅速提高,全村最多時年產木梳150萬把。當時制作工藝全手工,工具的名字也很特殊,如大條、木馬、卡口、雙合鋸、大鏜、小鏜、剔子、錯、砂板、晃珠等,工藝流程為:截柁—畫柁-拉板-水煮-砍板-刮板-開齒-剔尖-剔齒-尾背-打磨-上漆-包裝等。做的流利的話一天也就做三四十把。

八十年代中期,塑料制梳以它的式樣新穎、花色品種多而充斥市場,木梳市場制品處于低谷狀態(tài)。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重視健康的養(yǎng)生理念,木梳具有塑料梳不可替代的活血通絡、健腦護發(fā)之功效,熱水燙不變形,無毒、防靜電。該村到外地學習先進技術、引進先進生產設備,通過技術革新,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改為機械化流水作業(yè),生產量隨之擴大到手工的20倍以上。

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引導下,群眾成立了木梳專業(yè)合作社,基本達到了原材料統(tǒng)購、產品包銷,并提供技術服務和市場信息,有力促進了木梳業(yè)的發(fā)展,市場空間不斷拓寬,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目前,全村410余戶居民,幾乎家家從事木梳加工,有的規(guī)模大一點的雇傭鄰村勞力,從業(yè)人員1500余人,全村年產木梳1.2億把,銷售收入6000余萬元,通過臨沂、浙江義烏、河北白溝等批發(fā)市場銷往全國各地,還銷往日、韓、東南亞、歐美和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qū),遠近知名。該村是江北最大的木梳加工專業(yè)村,被稱為“山東木梳第一村”。該村附近村莊或因親戚關系或因在該村打工學成,也散見幾戶木梳加工業(yè)戶。由于木梳加工勞動強度低,就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也可以從事其中的某些簡單工藝流程,一到農閑時節(jié),男女老少齊上陣,不但該村沒有外出打工的,還吸引了附近村莊的勞動力,一般工人一天能掙五六十元,象刨板等技術工人一天能掙百元以上。由于該村村民大都從事木梳加工,農閑時節(jié)人不閑,經濟條件較好,民風和諧,連續(xù)多年無打架斗毆、刑事犯罪案件發(fā)生,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該地所制木梳分大弓、大片、大方、中方、小方、攏子6個規(guī)格型號。主要以木質細膩的桃木、棗木、杏木、梨木為原料,經過截砣、解板、散花、棒齒、剔齒、打磨、上光、砸花、著色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每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操作步驟和嚴格的技術要求。

二、存在問題

(一)產品單一,附加值較低。該村的木梳產品系列較單一,成品一般為十把一打,沒有外包裝,便發(fā)往客戶,依靠當?shù)亓畠r的勞動力,賺個“功夫錢”;個別規(guī)模較大的加工戶也僅有小部分產品使用了簡易外包裝,有的禮品盒包裝,銷售范圍僅限于本地居民外出走親訪友,把木梳當土特產饋贈親朋用,產品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內容總結

(1)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報告

沭河東岸有個叫xx的小村子,別看村子不大,這個村卻有“山東木梳第一村”的美譽

(2)關于村木梳產業(yè)的調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