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課《詩五首》課件_第1頁
第30課《詩五首》課件_第2頁
第30課《詩五首》課件_第3頁
第30課《詩五首》課件_第4頁
第30課《詩五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飲酒

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文學家,潯陽柴桑人。29歲時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后陸續(xù)做過鎮(zhèn)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小官,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41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是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后人推崇,影響深遠。主要作品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關于本詩

《飲酒》是一組五言古詩,共二十首,是陶淵明在歸隱之初酒后即興之作,實際是借“飲酒”之題表達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慨。這里選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熟讀詩歌初解詩意我的房屋建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無車馬喧囂的煩擾。你問我怎么能這樣?精神遠離塵世,超脫世俗,心志高遠,所以居所自然也就偏遠。在東籬附近采摘野菊,悠然自得地欣賞廬山。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回還。這里邊有人生的真諦,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用語言表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而:卻。車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擾。詩人身居塵世,卻不受塵俗的煩擾。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詩人黃遵憲,名其居室為“人境廬”,詩集為《人境廬詩草》,即取陶淵明詩意為名。1.詩人“結廬在人境”,為什么又說“而無車馬喧”呢?因為心情閑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顯得偏僻安靜。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君:詩人自稱。爾:這樣。二句承上兩句,自問自答。因為“心”能遠遠擺脫世俗的束縛,所以雖身處鬧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區(q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么理解?表現(xiàn)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爸挥谐裁撍椎臒o所掛礙,舍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會見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脫俗的悠然?!笔切呐c自然的會意和親近,物我合一,表現(xiàn)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氣:南山的氣象。還:飛回巢。寫南山美妙的晚景。

《歸去來辭》“鳥倦飛而知還”意思是天色晚了,鳥尚且會“知還”,人當然更應該“迷途知返”。飛鳥晨出夕還,眷戀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產(chǎn)物,也應順應自然之理,生與大自然同生,死與大自然同體。3.“此中有真意”,你認為所謂“真意”指什么?菊花黃,南山青、夕陽紅、山氣飄、飛鳥還,大自然恬淡飄逸,各有所歸,人與鳥兒知倦而歸,詩人心如止水,如明鏡。大自然的純真意趣投映到作者心里,自己的感受也從大自然中折射出來。

人的自然本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時的情景,總指隱逸的田園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諦。

詩人在大自然啟迪下,已領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須用語言表達。

末二句用《莊子》語?!肚f子?齊物論》:“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薄肚f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痹娨馐钦f從大自然的啟示,領會到真意,不可言說,也無待言說。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語來表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灰木硶邕h,保留一顆遠離俗世的心,就不會受到世俗的干擾。寫景名句揭示主旨————————

詩人在自己庭院中隨意采摘菊花,偶然間抬目光與南山相會。見到日暮霧氣,若有若無,浮繞峰間,成群鳥兒,結伴飛回山林。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詩人心境“靜穆、淡遠”的寫照。1、《飲酒》最后兩句應怎樣理解?2、本詩的主旨是什么?

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剛要把它說出來,卻已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了。思考討論寫詩人如何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諦,獲得悠閑恬靜的心境。①本詩中表現(xiàn)境與意會,情與景會,物我皆忘,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名句是:②表現(xiàn)作者對權位名利否定的語句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小結:這首詩通過對田園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然欣賞,寫出作者心情的閑適、恬靜和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表現(xiàn)作者歸隱自潔、超脫世俗的人生追求。

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陶淵明對自己隱居生活的滿意,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獲得恬靜,心靈安逸,遠離世俗煩惱的思想感情。行路難(其一)李白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象豐富,夸張奇特,形成了飄逸、奔放、雄奇、壯麗的風格。有《李太白集》。行路難背景/題解

李白在長安生活前后雖不滿兩年,卻使李白認識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認識到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艱難。離天長安以后,他寫了不少詩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悵,這首詩即其中之一。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是樂府舊題,多寫進途艱難和離別的傷悲。李白于天寶三年(744)離于長安時,以《行路難》為題寫了三首詩,這是第一首,是一首樂府體詩。行路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zūnzhùsèxīu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樂府歌辭之一。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一首。名貴的菜肴。羞同“饈”(zūn)金酒杯。【注釋】(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直:同“值”(zhù)筷子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呂尚(姜太公)曾在渭水邊垂釣,后來遇到周文王,被重用傳說伊尹見湯以前,夢乘舟過日月之邊。叉路比喻遠大抱負得以實現(xiàn)像白云一樣的船帆渡過大海合用這兩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無常,多出于偶然。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金杯里的美酒一斗價值十千,玉盤里珍貴的菜肴也值一萬錢。我放下酒杯和筷子,不愿進餐;拔出劍來環(huán)顧四周,內(nèi)心一片茫然。想要渡過黃河,可是堅冰堵塞大川;想要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想當年呂尚碧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夢見自己乘船經(jīng)過日月,受聘于商湯。人生的道路多么艱難,多么艱難!岔路如此之多,今后的道路又在哪里?

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終會到,到那時,將揚起高高的船帆遠渡碧海青天。

初解詩意——歡樂內(nèi)心苦悶抑郁——昂揚、明朗——陰沉、低落,再度陷入苦悶彷徨之中——復又振起,表示了對美好前景的熱忱希望和實現(xiàn)理想的堅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樂觀的調(diào)子?!伴L風破浪”、“濟滄?!薄靶新冯y……”

“垂溪碧釣”、“乘舟夢日”

“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冰塞川”、“雪滿山”

“金樽清灑”、“玉盤珍羞”詩人劇烈情感起伏的線索:佳肴停杯投箸拔劍四顧胸中郁積的苦悶二、一:設宴美酒結構分析朋友的深厚友情象征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氨ā薄把M山”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比喻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無法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三、呂尚垂釣伊尹乘舟五、長風破浪濟滄海四、“行路難”感嘆世路艱難。結構分析用典故,表示對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悶趨向開朗反映了詩人想繼續(xù)追求進取,又恐世路艱難的矛盾心理,情緒又趨低沉。借南朝宗愨之語,表達詩人堅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最終一定能沖破一切阻礙,實現(xiàn)遠大抱負的信念.充滿樂觀和希望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

1.細節(jié)描寫——“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憤的愁懷。

2.比興、象征手法——

用“冰塞川”、“雪滿山”等自然景象象征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以路途艱險比說世途艱難。

3.用典——

(1)呂尚和伊尹的傳說抒發(fā)了詩人的抱負,表現(xiàn)對前景的希望與信念。

(2)南朝名將宗愨的典故,鑄造出一個雄姿英發(fā)、勇往直前的壯士的形象。寫作特色1~2句宴會場面奢華歡樂3~6句內(nèi)心苦悶抑郁悲憤難耐7~8句想到歷史人物,信心恢復9~12句回到現(xiàn)實,又覺人生道路艱難13~14句高昂樂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傆幸惶欤瑫竭_理想的彼岸,實現(xiàn)自己遠大抱負情感梳理小結:本詩主要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情懷,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伎寄恽倮畎住缎新冯y》一詩中寫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感到無路可走的兩句是:②借用典故表達自己雖然退隱,但終會得到重用的兩句是:③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的兩句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坝牲S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比喻什么?比喻奸佞當?shù)?,世路艱難。現(xiàn)實之路雖然坎坷險阻,但夢還在,理想還在。詩人引用呂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情懷,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行路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金壺裝著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盤盛著的美味佳肴價值萬文錢。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黃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滿了山嶺。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臻e時在碧綠的溪水中釣魚,忽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jīng)過。

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堅決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根據(jù)提示背誦本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關于“歌行體”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拾遺、杜工部,被稱為“詩圣”,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唐肅宗乾元二年(759),關中地區(qū)鬧饑荒,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現(xiàn)在甘肅天水),又輾轉經(jīng)同谷(現(xiàn)在甘肅成縣)到了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酒自娛。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xiàn)實,讓他憂思,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背景字詞讀寫罥衾庇坳重喪見長juànqīnbìàochóngzhòngsāngsàngjiànxiànzhǎngcháng三重茅重量喪亂喪失看見見此屋成長長林梢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秋風破屋心情苦痛頑童抱茅無可奈何長夜沾濕憂思不絕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結構分析寫景記事直抒胸臆秋風破屋(痛惜)群童盜茅(痛心)破屋漏雨(痛苦)現(xiàn)實風雨白天黑夜屋外屋內(nèi)事人自己

理想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關心民生憂國憂民濟世情懷推己及人寫景敘事直抒胸臆小結:全詩先敘事寫景,后抒情議論,既寫了詩人貧窮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達了詩人博大寬廣的胸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全詩段意(1)秋風破屋……慘

(2)群童抱茅……悲

(3)長夜難眠……哀

(4)廣廈庇寒……愿

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讓我們回顧一下,看一下我們還學過哪些飽含愛國之情的語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解題:岑參(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為“高岑”。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歸京,岑參便寫下了這首詠雪送別之作?!鞍籽└琛奔础霸佈┲琛保八臀渑泄贇w京”點明本詩是一首雪中送別詩。

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邊境戰(zhàn)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fā)展,并體驗到邊塞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和新奇獨特的自然風光,形成了盛唐邊塞詩派,岑參就是盛唐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也成為邊塞詩的名篇佳作。

背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qiúqīnhànlánqiāngchèyuán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將軍的硬弓都拉不開了,都護的盔甲太寒冷,難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里擺設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

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

將軍的硬弓都拉不開了,都護的盔甲太寒冷,難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根據(jù)提示背誦本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里擺設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

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1、內(nèi)容上寫了哪兩個方面?2、表現(xiàn)了怎樣的環(huán)境?3、抒發(fā)了詩人怎樣情感?思考:詠雪送別天寒情暖依依惜別之情和豪邁氣概、壯烈情懷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漫天大雪圖(前10句)大雪紛飛遍地銀妝雪天奇寒難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慘淡雪中送別圖(后8句)設宴餞別寄寓感慨依依惜別無限惆悵描寫邊地奇異風光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詩意分析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抒發(fā)無限惆悵之情。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全詩以“雪”為線索,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情景交融。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xiàn)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己亥雜詩

龔自珍

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詩人。官至禮部主事,辭官南歸主講于書院。詩氣勢縱橫,有《龔自珍全集》。他且開一代新詩風的大詩人,作品內(nèi)容豐富,具有鮮明突出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涵。在藝術表現(xiàn)上,縱橫恣肆,狂放不羈,體現(xiàn)出嶄新的獨創(chuàng)精神,代表了清詩的成熟個性面貌,被譽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龔自珍是開一代新詩風的大詩人,作品內(nèi)容豐富,具有鮮明突出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涵。在藝術表現(xiàn)上,縱橫恣肆,狂放不羈,體現(xiàn)出嶄新的獨創(chuàng)精神,代表清詩的成熟個性面貌,被譽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知人論世

《已亥雜詩》這是龔自珍在己亥年48歲時寫的大型七絕組詩,共315首。本詩是第五首,一是抒發(fā)作者辭官回鄉(xiāng)離別京城的復雜矛盾心情,二是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龔自珍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他已48歲,對清朝統(tǒng)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背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無限。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吟鞭:指詩人鳴鞭。同題詩有“賴是搖鞭吟好詩”句。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相對京城而言的歸途。劉禹錫有“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句,這里變用此典。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龔自珍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

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無情無義,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前兩句詩抒情敘事,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離別京城、告別好友的憂傷:另一方面,是逃出令人窒息的桎梏與樊籠的喜悅。這首詩的名句你是怎樣理解的?

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自然而然的融入議論。最后兩句以形象抒情:鮮花雖然凋謝,但它絕不是無情地隨風飄灑,而是立志將自身化作肥料,用來滋養(yǎng)新花。表達了龔自珍的愛國熱忱。

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鞔耗嗯嘤o養(yǎng)出新的鮮花熟讀詩歌,初解詩意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鳴鞭東指從此駛向天涯海角面對夕陽西下滿懷無限離愁三種心境:1、離別的憂傷;2、回歸的愉快;3、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這兩句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