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習指南_第1頁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習指南_第2頁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習指南_第3頁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習指南_第4頁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習指南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學習指南學習素養(yǎng)是21世紀學習化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zhì)。學習素養(yǎng)包括學習者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知識、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修養(yǎng)。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式的學習平臺,為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翻轉(zhuǎn)課堂”和“混合教學”的實施準備了良好的條件。學習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條件,不斷磨練和提升自己的學習修養(yǎng),積極配合老師主動地開展各項學習活動。遵循以人為本、實踐取向和終身學習的教師教育基本原則,就本門課程的學習活動提出以下建議:一、高度重視本門課程的學習第一,要正確認識本門課程的重要性。管理具有普遍性,幼兒園所有的崗位工作都需要其工作人員具有相應的組織與管理的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的組織與管理也是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重要課程。第二,明確課程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從事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工作的基本素養(yǎng),具體包括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的基本理念與態(tài)度、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等。學習者要積極主動地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系統(tǒng)掌握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zhì),為今后的幼兒園工作奠定基礎。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基本學習策略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強調(diào)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突出實踐性。重視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完整性,強調(diào)知識、能力、情感三級層次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關注自身管理素質(zhì)的整體提升。第一,認真閱讀教材。本課程的配套教材由紙質(zhì)教材和Abook網(wǎng)絡平臺鏈接資源(掃描紙質(zhì)教材相應位置的二維碼)兩部分構成。教材是本課程的基本資源,包含了本門課程的基本內(nèi)容,建議采用精讀的方式仔細閱讀、認真分析、深刻理解、充分吸收。重視學習Abook平臺上的鏈接資源,系統(tǒng)把握教材內(nèi)容。第二,針對課程中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廣泛查閱其他的相關資源。比如,拓展資源平臺中的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中的課程資源,以及參考資料、學術期刊報紙和相關網(wǎng)站的資源。注意帶著問題去查找資料和研究資料,防止一味地無目的的瀏覽,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第三,將課程的理論學習和案例學習、實習見習、設計探究、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緊密結(jié)合,真正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質(zhì)。三、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豐富的資源,采取多種方式和方法開展學習活動。第一,主動利用本課程的網(wǎng)絡資源配合教師開展“翻轉(zhuǎn)課堂”和“混合教學”的教學改革,努力培養(yǎng)自己信息化條件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基本素養(yǎng)。第二,采用的學習方式應當靈活多樣。堅決杜絕本本主義、死記硬背的單一學習方式。采用閱讀法、討論法、問答法、參觀法、觀摩法、探究法、實際訓練法、聽講法等多種學習方法形式。第三,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堅持個人自學,積極組織和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與討論,認真參與班級授課等活動。第四,學習的范圍不僅局限于書面知識,還需要重視實踐經(jīng)驗。學習期間要積極參與見習實習、課程設計、總結(jié)討論等活動。利用業(yè)余時間主動到幼兒園參觀學習、頂崗實習、合作研究或提供服務等。四、重視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第一,充分重視探究法。探究法是新的時代背景下重要的學習方法。探究法的運用利于學習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課程學習內(nèi)容,利于提高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利于學習者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第二,合理使用探究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者應當主動圍繞課程中的核心問題、重點和難點問題,尋找和確立研究課題,充分利用參考資料、課程的其他資源、網(wǎng)絡資源、學術期刊、專業(yè)報紙等開展研究活動。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參考資料和專業(yè)網(wǎng)站:參考書目:[1]王普華.幼兒園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劉艷珍,馬鷹.幼兒園組織與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張燕.幼兒園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4]張燕.幼兒園管理[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秦明華,張欣.幼兒園組織與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6]祁海芹.幼兒園管理實務[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7]帕特麗夏·F·荷爾瑞恩,弗娜希爾德布蘭德.幼兒園管理(5版)[M].嚴冷,趙東輝,高維華,李淑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周三多,陳傳明,等.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5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9]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P.Robbins),瑪麗·庫爾特(MaryCoulter)著.管理學(第11版)[M].李原,孫建敏,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0]關培蘭,組織行為學(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1]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P.Robbins),蒂莫西·A·賈奇(TimothyA.Judge)著.組織行為學(第14版)[M].孫建敏,李原,黃小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2]里基·W·格里芬(RickyW.Griffin)著管理學(第9版)[M].劉偉譯.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13]彼得·圣吉著.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4]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15]吉姆·柯林斯.從優(yōu)秀到卓越[M].4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6]張旭東,張立迎.管理學原理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7]彭新敏.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18]曹嘉暉,趙元鳳.管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19]譚力文.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蒙·科克倫.兒童早期教育體系的政策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21]李生蘭.比較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2]唐淑,鐘紹華,中國學前教育史(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3]楊莉君.學前教育政策法規(guī)概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4]朱家雄,汪乃銘,等.學前兒童衛(wèi)生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5]陶金玲.民辦幼兒園管理概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26]陳群.幼兒園危機管理實務[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27]張瓊.園本教研新視角[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28]王緒池,鄭佳珍.幼兒園總務管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29]唐淑,虞永平.幼兒園班級管理[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0]趙春龍,王國昌.幼兒園班級管理[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31]王勁松.幼兒園班級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2]線亞威.幼兒園文化建設指導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3]吳邵萍.家園共同體的建設——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方法與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34]胡惠閔,郭良菁.幼兒園教育評價[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5]E·馬克·漢森(E.MarkHanson)著.教育管理與組織行為(第5版)[M].馮大鳴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6]海因茨·韋里克,馬克·V·坎尼斯著.管理學——全球化與創(chuàng)業(yè)視角(第13版)[M].馬春光譯.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11.期刊報紙:1.《學前教育研究》2.《學前教育》3.《幼兒教育》4.《早期教育》5.《當代學前教育》6.《教育導刊(幼兒教育)》7.《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8.中國教育報《學前教育周刊》等專業(yè)網(wǎng)站:1.中國學前教育網(wǎng):/index.html2.學前教育網(wǎng):3.中國學前教師教育網(wǎng):/index.html4.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網(wǎng)站: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