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第一中學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模擬試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1.gif)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第一中學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模擬試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2.gif)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第一中學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模擬試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3.gif)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第一中學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模擬試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4.gif)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第一中學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模擬試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2db06e3d3d56b495c805e335ec9bba5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30 -高二年級期末考試生物試題1將蛙離體神經纖維置于某種培養(yǎng)液中,給予適宜刺激并記錄其膜內鈉離子含量變化及膜電位變化,分別用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1溶液代替b時,膜內鈉離子含量增加與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過性增大有關C適當提高培養(yǎng)液中鉀離子濃度可以提高曲線上c點值d時,局部電流使興奮部位的鈉離子由內流轉變?yōu)橥饬?,再形成靜息電位答案:B解析:分析:靜息電位形成的原因是鉀離子外流,動作電位形成的原因是鈉離子內流;靜息電位的大小主要與細胞內外鉀離子濃度差有關,靜息狀態(tài)時電荷分布是外正內負,受刺激后,興奮部位鈉離子內流,電荷分布變成外負內正,然后鉀離子外流,恢復成靜息電位。詳解:溶液代替,否
2、則會影響靜息電位,A錯誤;b時,鈉離子通道打開,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過性增大,鈉離子內流,膜內鈉離子含量增加,B正確;C提高培養(yǎng)液中鈉離子濃度,細胞膜內外兩側鈉離子濃度差增大,動作電位峰值增大,所以可以提高曲線上C點值,C錯誤;d時,局部電流使興奮部位由鈉離子內流轉變?yōu)殁涬x子外流,再形成靜息電位,D錯誤。點撥: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動作電位的產生和離子流動情況,要求學生識記神經沖動的產生過程,掌握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遞過程,能正確分析曲線圖,再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2下圖為嗅覺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過程示意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圖示過程會發(fā)生化學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通道開放導致膜內Na濃度高于膜
3、外C圖示過程體現了膜蛋白具有信息傳遞、催化和運輸功能D神經沖動傳導至大腦皮層才能產生嗅覺答案:B解析:氣味分子(化學信號)導致膜電位發(fā)生變化(電信號),A正確;Na通道開放前后膜內Na濃度始終低于膜外,B錯誤;圖示過程體現了膜蛋白具有信息傳遞(如膜上面的糖蛋白受體)、催化(如題目中的腺苷酸環(huán)化酶)和運輸(如膜上面的的載體)功能,C正確;嗅覺產生部位在大腦皮層,D正確。3利用不同的處理使神經纖維上膜電位產生不同的變化,處理方式及作用機理如下:利用藥物阻斷Na通道;利用藥物阻斷K通道;利用藥物打開Cl通道,導致Cl內流;將神經纖維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處理方式與下列可能出現的結果對應正確的是A甲,
4、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利用藥物I阻斷Na通道,膜外鈉離子不能內流,導致不能形成動作電位對應乙;利用藥物阻斷K通道,膜內鉀離子不能外流,興奮過后的動作電位不能恢復為靜息電位,對應圖丙;利用藥物打開Cl-通道,導致Cl-內流,加固了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不能形成動作電位,對應丁圖;將神經纖維置于低Na溶液中,則受刺激后膜外鈉離子內流極少,形成的動作電位幅度極低,對應圖甲。綜上所述,B正確??键c:本題考查興奮在神經纖維的傳導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
5、出正確的結論能力。4下圖為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調節(jié)示意圖,其中a、b和c表示人體內三種內分泌腺,和表示三種不同的激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表示垂體,b表示甲狀腺,c表示下丘腦B激素可作用于多種器官C血液中激素水平降低會引起激素分泌減少D幼年時激素和過少會導致成年后身體矮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可知,b產生的激素可以作用與a、c,則b為甲狀腺,c為下丘腦、a為垂體,故A正確;激素為甲狀腺激素,靶器官是全身幾乎所有細胞,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故B正確;當甲狀腺激素較低時,會導致激素和分泌增多,故C錯誤;幼年時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會導致生長發(fā)育受阻,故D正確??键c定位:激素調節(jié)5如圖是人體內某激素進
6、行調節(jié)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由圖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號分子的作用B該激素與相應受體結合后形成的復合體,穿過核孔并作用于核內DNAC該激素能影響遺傳信息的轉錄過程,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D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都是通過此種方式進行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圖示可知,信號分子與細胞內的受體蛋白結合,通過促進細胞核內相關基因的轉錄過程,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詳解:性激素的本質是固醇,可通過自由擴散與細胞膜內的受體結合,故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號分子的作用,A正確;由圖可知,該激素與相應受體結合后形成的復合體,穿過核孔進入細胞核,并作用于核內DNA的轉錄過程,B正確;根據分析可知,該激素能
7、影響遺傳信息的轉錄過程,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C正確;圖示過程是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還有直接交流方式,如精卵細胞的結合,還存在植物細胞間通過胞間連絲進行信息交流的類型,D錯誤。故選D。6人在不同狀態(tài)下,其血糖濃度會有所變化。如圖表示在不同“模擬活動時段”中人體的血糖濃度變化情況。據圖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段,人體內的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會增多段變化的主要途徑有血糖轉化為非糖物質、合成糖原等段,人體內的肝糖原和肌糖原會直接分解為葡萄糖以補充血糖段的變化情況是人體內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協同作用的結果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的食物中的糖類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8、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血糖平衡調節(jié):由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島外圍)提高血糖濃度,促進血糖布在胰島內)降低血糖濃度,促進血糖去路,減少血糖分析,ab段由于食物中糖類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濃度升高;bc段胰島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de段運動消耗糖類,使得血糖濃度降低;ef段肝糖原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使得血糖升高。詳解:曲線ab段血糖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液從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所致,則與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無關,反而會導致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減少,A錯誤;曲線bc段血糖下降過程是血液中胰島素升高
9、所致,促進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轉化為非糖類物質,B正確;肝糖原可以分解產生葡萄糖補充血糖濃度,而肌糖原不可以,C錯誤;胰島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功能,兩者表現為拮抗關系,D錯誤。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了解血糖的素的功能,判斷圖中曲線的不同線段之間血糖含量變化的原因。7如圖所示為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之間的聯系,、代表相關激素,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激素能促進甲狀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腦的分泌B寒冷環(huán)境中血液中激素的量均增加C機體內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級調節(jié)也有反饋調節(jié)D激素能促進激素的分泌,激素能抑制激素的分泌,所以說具有拮抗作用答案:C解析:由圖分析可知1是下丘
10、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基因,促進垂體分泌激素2促甲狀腺激素,2促進甲狀腺分泌激素3甲狀腺激素,但只有3能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故A錯誤。4是垂體釋放的作于腎的應是抗利尿激素,寒冷條件下123的分泌量會增多,但4的分泌量是減少的,故B錯誤。圖中可以反映出分級調節(jié)和反饋調節(jié),故C正確。激素2能促進3的分泌,激素3能抑制2的分泌,但不是對同一生理效應,所以不能說明是拮抗作用,故D錯誤??键c定位:本題考查激素調節(jié)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對圖形分析能力。【名師點睛】分級調節(jié)的基本模型分級調節(jié):下丘腦能夠控制垂體,垂體控制相關腺體這種分層控制的方式稱為分級調節(jié)。反饋調節(jié):如圖中“
11、相應激素”含量的變化,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的激素,進而影響“相應激素”的分泌量。8寒冬時節(jié)某健康人在28的空調室內補充足量米飯和飲用水后休息10min即進入零下5的環(huán)境中工作。如圖表示該人體內生理指標的相對變化趨勢,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曲線可表示血糖含量變化,處物種豐富度低而生產力高,B正確;高海拔地區(qū)的生產力比低海拔地區(qū)的低,C錯誤;該研究結果不支持“生產力假說,D錯誤?!军c評】本題考查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生產力和物種豐富度的關系。27在一個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鼠是初級消費者?,F將某動物新物種X引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調查鼠與X的種
12、群數量變化,結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慮氣候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時間年12345678鼠種群數量只189001950014500105009500960095009600X種群數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的結果表現為相互抑制起到促進鼠種群發(fā)展的作用,兩種生物共同進化后,鼠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減小,X種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時,鼠種群的年齡組成屬于衰退型答案:B解析:表中信息顯示:將某動物新物種X引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X種群數量隨鼠的增多而增多,當鼠的數量達到一定水平時,鼠的數量開始減少,X也隨之減少,然后兩者趨于相對穩(wěn)定,說明鼠和X為捕食關系,
13、鼠是被捕食者,X是捕食者,A項錯誤;物種X在捕食過程中,客觀上起到促進鼠種群發(fā)展的作用,兩種生物共同進化,B項正確;引入物種X后,鼠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減小,而穩(wěn)定后X種群的K值大約是180左右,C項錯誤;在第58年間,鼠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說明在第5年時,鼠種群的年齡組成屬于穩(wěn)定型,D項錯誤??键c定位:種群的特征及種群的數量變化、種間關系、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久麕燑c睛】本題以“調查鼠與X的種群數量變化的結果”為素材,考查學生對種群的特征及種群數量的變化、種間關系、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采取對比法,認真分析表格數據,找出數據、現象的變化規(guī)律,并將“變化規(guī)律”
14、與“所學知識”有效地聯系起來,進行知識的整合和遷移。28某植被嚴重破壞的山區(qū)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三個植物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符合題意的是A物種由盛到衰主要受環(huán)境中土壤條件的影響點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將不存在明顯的分層現象c階段,物種比物種更能耐受弱光環(huán)境D物種和物種之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從低級到高級,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由題意知,該群落演替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因此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灌木。詳解:物種由盛到衰主要受環(huán)境中光照、水分等條
15、件及其他生物的影響,A錯誤;c點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被類型將是喬木,群落將存在明顯的分層現象,B錯誤;分析題圖可知,bc階段植物由于不能適應弱光環(huán)境逐漸消失,物種較能耐受弱光條件而使種群密度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C正確;物種和物種均為植物,二者之間只有競爭關系,不存在捕食關系,D錯誤。故選C。點撥: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群落演替的過程,能準確判斷曲線圖中各曲線代表的物種,并能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題。29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如圖所示,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食草鳥、蜘蛛、蟾蜍、貓頭鷹B貓頭鷹占有第三、四、五、六共四個
16、營養(yǎng)級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關系D如果昆蟲突然減少,食草鳥的數目將不發(fā)生變化答案:B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圖中共有5條食物鏈,分別是草食草鳥貓頭鷹,草昆蟲食蟲鳥貓頭鷹,草昆蟲蜘蛛食蟲鳥貓頭鷹,草昆蟲蜘蛛蟾蜍蛇貓頭鷹,草昆蟲蟾蜍蛇貓頭鷹。2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yǎng)級的消費者,生產者是第一營養(yǎng)級,植食性動物是第二營養(yǎng)級,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是第三營養(yǎng)級,以此類推。詳解: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蜘蛛、蟾蜍、食蟲鳥、貓頭鷹,食草鳥屬于初級消費者,A錯誤;貓頭鷹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個營養(yǎng)級,B正確;蜘蛛和蟾蜍是捕食和競爭的關系,C錯誤;如果昆蟲突然減少,短期內食草鳥數目將增加,D錯誤。
17、故選B。單位J/cm2a,據圖分析,有關說法正確的是/cm2aB第二營養(yǎng)級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J/cm2aC能量由第二營養(yǎng)級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20%/cm2a答案:A解析:據圖分析可知,第二營養(yǎng)級的攝入量A是100J/cm2a,其中20J/cm2a以糞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所以第二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是B,即80J/cm2a。能量在兩個營養(yǎng)級之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故第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至少為400J/cm2a。第二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中有50J/cm2a用于呼吸散失,剩下的30J/cm2a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圖中的15J/cm2a是第三營養(yǎng)級的攝入量,因為不知道第三營養(yǎng)級的
18、同化量,所以不能計算出第二和第三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b、c分別表示某食物鏈中的第一、二、三營養(yǎng)級,每個營養(yǎng)級不同物種個體數量如甲圖所示圖中每一柱條代表一個物種。經過一段時間后,各營養(yǎng)級生物的數量變化如乙圖所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組成一個生物群落營養(yǎng)級各種生物之間緊密聯系,不具有競爭關系C圖中所示各營養(yǎng)級生物的數量發(fā)生變化,但物種的豐富度基本未變營養(yǎng)級獲得的能量最多,c營養(yǎng)級獲得的能量最少答案:C解析:分析試題:生物群落應包括此區(qū)域的全部生物,A錯誤;同一營養(yǎng)級不同種生物間有競爭關系,B錯誤;豐富度是指生物的種類數,從圖中可知,各營養(yǎng)級生物的數量有較大變化,生物
19、種類沒有變化,C正確;第一營養(yǎng)級a生物獲得能量最多,最高營養(yǎng)級生物c獲得的能量最少D錯誤??键c定位: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名師點睛】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知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32下表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結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別代表構成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的主要種群表中數據單位:102J/m2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種群甲乙丙丁戊同化固定的能量70930體內貯
20、存的能量22920呼吸消耗的能量701A表中的丙為生產者B表中的種群構成2條食物鏈C當某種原因導致乙減少時,戊的數量仍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D第一營養(yǎng)級和第二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8%答案:D解析:A、由能量的多少看,表中的丙為生產者,A正確;B、乙和丁同化固定的能量基本相同應該都是第二營養(yǎng)級,B正確;C、丙乙甲戊、丙丁甲戊,當某種原因導致乙大量減少時,戊的數量仍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C正確;D、乙和丁是第二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是102J/m2年,甲是第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是930102J/m2年,則能量由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102/930102100%=15%,D錯誤。33下列關于生態(tài)
21、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描述,正確的是A河流受到輕微的污染依然清澈,屬于恢復力穩(wěn)定性B恢復力穩(wěn)定性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一定強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D引入新物種到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使生物種類增加從而提高抵抗力穩(wěn)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抵抗力穩(wěn)定性:指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wěn)定性:指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詳解:河流受到輕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這說明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強,A錯誤;恢復力穩(wěn)定性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不一定強,如北極苔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由于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以及動植物種類少,營養(yǎng)結構簡單,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
22、力穩(wěn)定性都較弱,B錯誤;“野火”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已經遭受破壞,“春風吹又生”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較強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C正確;當引入適當的外來物種,可增加物種多樣性,使生態(tài)平衡更穩(wěn)定;但如果引入不當,則會減少當地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D錯誤。故選C。3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的傳遞方式多種多樣。如蟬在夏天的鳴唱、螢火蟲通過閃光來識別同伴;地甫鳥的雄鳥在發(fā)現天敵后急速起飛,扇動翅膀向雌鳥發(fā)出信號。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迅速將一只椿象殺死,盡管做得很干凈無聲,還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以上信息分別屬于物理信息、行為信息和化學信息B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是由生物發(fā)出并相互傳遞而發(fā)揮其作用的C種間關系的調節(jié)
23、和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D信息傳遞的負反饋調節(jié)是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基礎答案:D解析:A聲和光屬于物理信息、動物的行為屬于行為信息和椿象被殺死會釋放某種化學信息,A對;B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是由生物發(fā)出并相互傳遞而發(fā)揮其作用的,B對;C種間關系的調節(jié)和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C對;D信息傳遞不存在負反饋,D錯。35如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字母代表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數字表示碳的流動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生產者、A、B、C構成了兩條食物鏈B大力增強過程可一定程度緩解溫室效應C過程的碳全部儲存于B體內的有機物中D農業(yè)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強過程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依題意并結合圖示分析可
24、知:A表示大氣中CO2庫,B為消費者,C為分解者,圖中生產者、B構成了一條食物鏈,A項錯誤;溫室效應形成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短時間內燃燒使大氣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碳循環(huán)的平衡,過程為生產者光合作用,因此大力增強過程有利于減少大氣中CO2含量,可一定程度緩解溫室效應,B項正確;過程為消費者的攝食作用,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殘渣以糞便的形式排到環(huán)境中,所以經過程的碳,只有部分儲存于B體內的有機物中,C項錯誤;過程為消費者的呼吸作用,農業(yè)上的中耕松土可以促進生產者根細胞對無機鹽的吸收,不能加強過程,D項錯誤??键c: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碳循環(huán)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從題圖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結合這些信息
25、,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2消耗量與釋放量的情況,其中甲表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消費者呼吸作用CO2釋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釋放量,丙表示生產者呼吸作用CO2釋放量,丁表示生產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碳循環(huán)在甲、乙、丙構成的生物群落內部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雙向傳遞B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可用丁來表示2的消耗量與釋放量關系往往不符合上圖D根據圖示關系可推測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正在上升答案:A解析:分析: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指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分析圖
26、解:圖示表示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年內CO2消耗量與釋放量的情況,其中甲表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消費者呼吸作用CO2釋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釋放量,丙表示生產者呼吸作用CO2釋放量,丁表示生產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且丁甲乙丙。物質的輸入明顯大于輸出,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結構變的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加強,穩(wěn)定性也提高。詳解:甲是消費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產者,碳循環(huán)在甲、乙之間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單向傳遞,而乙傳向丙以無機物的形式單向傳遞,而丙傳向乙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單向傳遞,A錯誤;根據題意可知,丁表示生產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消耗CO2是為了將吸收的光能和化
27、學能固定在有機物中,因此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可用丁來表示,B正確;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CO2的消耗量往往較低,而釋放量往往較高,而圖示中CO2的消耗量大于釋放量總量,C正確;由圖示關系看出,CO2消耗量大于CO2釋放量總量,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大于各生物種群的呼吸消耗量,所以適宜物種生存,物種豐富度會增加,因此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正在上升,即自我調節(jié)能力增強,D正確。故選A。37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多樣性就是指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豐富的動植物資源B將其他受災地的珍稀動物遷入自然保護區(qū)屬于就地保護C全球氣候變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屬于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D對生態(tài)系統(tǒng)
28、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答案:C解析: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A錯誤;珍稀動物遷入自然保護區(qū)屬于易地保護,B錯誤;全球氣候變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屬于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C正確;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考點定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名師點睛】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包括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就地保護中最有效的為建立自然保護區(qū)。38研究發(fā)現,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機污染,凈化水質,還能分泌有關物質促進水中藻類葉綠素的分解,并覆蓋在水體表面,使藻類處于被遮光狀態(tài),從
29、而減少水華的發(fā)生。以下推論錯誤的是A浮萍能分解有機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產者B浮萍可以通過影響藻類的生理功能來抑制其生長C浮萍與藻類之間屬于競爭關系而非互利共生關系D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間接價值答案:D解析:浮萍能分解有機污染,也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產者,A項正確;浮萍分泌的有關物質能促進水中藻類葉綠素的分解,說明浮萍可以通過影響藻類的生理功能來抑制其生長,B項正確;浮萍與藻類之間爭奪陽光等環(huán)境資源,屬于競爭關系而非互利共生關系,C項正確;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明顯小于它的間接價值,D項錯誤。39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類暴發(fā),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
30、浮游動物及魚類等生物死亡,水體發(fā)臭。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導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陽光B藻類剛暴發(fā)時,某小組分別于早晨和下午在該湖泊的同一地點、同一水層取得兩組水樣,測得甲組2時,牧草產量增加,原因是_,說明蝗蟲只有達到一定量才會導致危害,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若圖乙是對蝗蟲的幼蟲跳蝻進行調查所獲得的結果,則該調查采用的方法是_。由圖乙可知,農業(yè)工作者在圖中_點進行了農藥防治,隨農藥使用次數的增多防治效果變差;圖中_點是引入害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間的_關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穩(wěn)定;從種群特征考慮,致使“亞洲小車蝗”的數量在ef點變化的直接原因是_。答案:1鑲嵌2間接3牧草
31、補償量大于蝗蟲取食量4自我調節(jié)能力抵抗力穩(wěn)定性5樣方法6a、b、c、d7e8捕食、寄生9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解析:分析:分析甲圖:圖甲所示研究者對草原上四種主要蝗蟲密度對牧草產量(牧草產量=牧草補償量-蝗蟲取食量)影響的實驗結果,該實驗的自變量是蝗蟲的種類和密度,因變量是牧草產量。分析乙圖:圖乙為農業(yè)部門對某次“亞洲小車蝗”的爆發(fā)和防治過程中種群密度的調查結果,圖中在a、b、c、d點進行了農藥防治,隨農藥使用次數的增多,害蟲群體產生了抗藥性,防治效果變差;引入害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能利用生物間的捕食、寄生關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穩(wěn)定,因此圖中e點時為引入害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詳解:(1)草原上不
32、同地段上分布著種類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們通常呈鑲嵌分布,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對于緩解相鄰地區(qū)的沙塵天氣有一定的作用,這屬于生態(tài)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2)由圖甲可知,當狹翅雛蝗密度為5頭/m2時,牧草產量會增加,根據牧草產量=牧草補償量-蝗蟲取食量,可知牧草產量增加的原因為:牧草補償量大于蝗蟲取食量。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抵抗力穩(wěn)定性),因此當蝗蟲達到一定量時才會導致危害。跳蝻活動能力差,故對蝗蟲的幼蟲跳蝻進行調查時可采用樣方法調查。由圖乙可知,農業(yè)工作者在圖中a點開始進行農藥防治,隨后又在b、c、d點進行了農藥防治,但隨農藥使用次數的增多防治效果變差;在e點開始引入害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間的捕食、寄生關系,使蝗蟲數量保持在較低穩(wěn)定水平,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穩(wěn)定。ef段種群數量減少,從種群特征考慮,致使“亞洲小車蝗”的種群數量在ef變化的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18-2024林草電子公文處理流程及系統(tǒng)運行管理規(guī)范
- 四年級數學上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3.2《提多項式公因式》聽評課記錄
- 生活保障信托協議書(2篇)
- 環(huán)保工程承包協議書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實數課題實數的運算和大小比較聽評課記錄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6.2《師生交往》聽課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4.2 平移》聽評課記錄
- 浙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閱讀材料 楊輝三角與兩數和的乘方》聽評課記錄2
-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室》聽評課記錄
- 刑事訴訟法課件第十章管轄與立案
- 視頻會議室改造方案
- 四川省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十七套合卷【附答案】
- 【中考真題】廣東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數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五級人工智能訓練師(初級)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2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
-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治
-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JTT1066-2016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