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JTT1066-2016_第1頁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JTT1066-2016_第2頁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JTT1066-2016_第3頁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JTT1066-2016_第4頁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JTT1066-20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T/TXXXXX—XXXX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的配置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綜合客運樞紐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與運營,改擴建項目可參照使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566.1公共信息導向系統(tǒng)設置原則與要求第1部分:總則

GB/T20501公共信息導向系統(tǒng)導向要素的設計原則與要求

JT/TXXXX綜合客運樞紐通用要求

3換乘設施配置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換乘設施包括連接設施和服務設施。

3.1.2綜合客運樞紐內(nèi)旅客換乘距離應符合JT/TXXXX的有關規(guī)定。

3.1.3換乘區(qū)域?qū)驑俗R的設計應符合GB/T20501的有關規(guī)定,其設置應符合GB/T15566.1

的有關規(guī)定。

3.2連接設施

3.2.1換乘廣場

3.2.1.1換乘廣場適用于主導運輸方式站場的出站口與建設場地地面標高相同或高差不大,且

以室外換乘為主的綜合客運樞紐。

3.2.1.2換乘廣場布局應與綜合客運樞紐各運輸方式站房、站場緊密結合。

3.2.1.3換乘廣場面積應不小于主導運輸方式站前廣場(交通)面積。

3.2.1.4受季節(jié)性或節(jié)假日影響換乘客流量大的綜合客運樞紐,其換乘廣場應具備設置臨時候

車、購票設施的條件。

66

JT/TXXXXX—XXXX

3.2.1.5換乘廣場宜設置應急旅客滯留區(qū)。

3.2.1.6換乘廣場宜設置換乘風雨廊道。風雨廊的設置寬度應不小于2.7m,且應設有自然通

風及遮陽設施。

3.2.1.7換乘廣場內(nèi)宜設置座椅,并應采取遮陽、擋雨措施。

3.2.2換乘大廳

3.2.2.1換乘大廳適用于受室外場地面積限制,且樞紐內(nèi)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可通過室內(nèi)超大空

間進行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大廳宜與樞紐中主導運輸方式站場的出站層同層設置。

3.2.2.2換乘大廳面積宜根據(jù)高峰小時換乘量按每人不小于0.2㎡確定,如需增設其它服務設

施,其面積應根據(jù)需要增加。

3.2.2.3換乘大廳內(nèi)各運輸方式站場的出入口及換乘通道進、出口宜分散布置,且進、出口宜

采用低矮隔斷進行分隔。進、出口之間的距離宜不小于15m。

3.2.2.4換乘大廳內(nèi)所有設置均不應遮擋視線,不應遮擋導向標識。

3.2.2.5換乘大廳應設換改簽以及應急旅客滯留區(qū),標識明顯,易于到達。

3.2.2.6換乘大廳宜設置方便換乘的自動扶梯和電梯。

3.2.2.7換乘大廳應設置問詢服務處、衛(wèi)生間,宜設置廣播服務臺、小件寄存處、飲水處(室)、

郵政、電信等服務設施。

3.2.3換乘通道

3.2.3.1換乘通道包含地下通道、天橋、地面換乘走廊等。

3.2.3.2換乘通道應滿足旅客換乘高峰通過能力的需要,應按通道高峰小時換乘量確定換乘通

道寬度。單向通行換乘通道的凈寬度應按每通過100人不小于250mm計算,雙向混行換乘通道

的凈寬度應按每通過100人不小于320mm計算,且不應小于2.7m。

3.2.3.3綜合客運樞紐正常運營時1m寬單向通行換乘通道的最大通行能力為4000人/h,1m

寬雙向混行換乘通道的最大通行能力為3200人/h。

3.2.3.4換乘通道長度宜不大于300m,如大于300m則應加設自動步道。

3.2.3.5換乘通道在變換寬度處,應采用“漏斗型”變徑。

3.3服務設施

3.3.1綜合服務設施

3.3.1.1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宜設置問訊臺(室)、小件寄存處、自助存包柜、飲水處(室)、

旅客臨時休息區(qū)(室)、衛(wèi)生間、郵政和電信等設施。

67

JT/TXXXXX—XXXX

3.3.1.2問訊臺(室)應鄰近換乘區(qū)域旅客主要出入口,應有明顯的標志,設于交通流線一側(cè),

并應留出緩沖空間,與換乘進、出口的距離不應小于7m。問訊臺(室)使用面積不宜小于6.0

㎡,問訊臺(室)前應有不小于8.0㎡的旅客活動場地。問訊臺(室)應有換乘信息查詢系統(tǒng)。

3.3.1.3小件寄存處使用面積可根據(jù)高峰小時換乘量按0.05㎡/人確定。

3.3.1.4換乘區(qū)域宜設飲水處(室),并應與盥洗間和廁所分開設置。飲水處(室)面積按

20㎡-30㎡選取。

3.3.1.5在較大的換乘區(qū)域宜設置旅客休息區(qū)(室)。

3.3.1.6在換乘區(qū)域應設置廁所和盥洗室。廁所設置位置明顯,標志易于識別。廁位數(shù)宜按照

高峰小時換乘量2個/100人確定,男女廁位比例應為1:1.5,且男、女廁所大便器數(shù)量均不應

少于2個。

3.3.2餐飲購物設施

3.3.2.1餐飲購物設施的設置應與旅客流線緊密聯(lián)系,在換乘區(qū)域附近布置,但不應影響交通

流線。餐飲購物設施宜設置在旅客流線通道的兩側(cè),或與換乘大廳相結合設置。

3.3.2.2餐飲購物設施應根據(jù)綜合客運樞紐的規(guī)模合理布置。單個餐飲區(qū)面積宜不大于500

㎡。購物設施宜以商品種類劃分為面積不大于100㎡的小型購物空間。

3.3.2.3換乘區(qū)域旅客到餐飲購物設施的距離不宜超過200m。

3.3.2.4餐飲購物設施的內(nèi)外均應做好交通組織設計,人流與貨流不得交叉。

4換乘設備配置要求

4.1換乘設備

4.1.1基本設備

基本設備包括宣傳告示設備、交通導向設備、公共服務設備、行包搬運于便民設備、售票

設備、廣播通訊設備等。

4.1.2安全應急設備

安全應急設備包括安全消防設備和應急指揮設備等。

4.1.3輔助設備

輔助設備包括餐飲娛樂購物設備和視頻監(jiān)控設備等。

4.2配置原則

設備配置應遵循人性化、適用性、可靠性、通用性、經(jīng)濟性、有效性和先進性的原則。

68

JT/TXXXXX—XXXX

4.3基本要求

4.3.1換乘設備的數(shù)量和類別應根據(jù)樞紐高峰小時旅客換乘量確定,主要設備應符合相關標準。

4.3.2換乘設備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表1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備配置要求

設置

設備名稱基本要求

要求

班次時刻表○

設備配置醒目、美觀大方;

宜以電子顯示方式清晰流動顯示

宣傳告揭示牌●

示設備設備配置醒目、美觀大方;

城市客運營運

●清晰顯示樞紐全日運營時段內(nèi)城市客運營運線路情

線路圖

設備配置醒目、美觀大方;

導向標志●能夠簡潔、準確地為旅客提供導向信息,引導旅客找

到目標場所

交通導具備線路、站點的介紹功能;

電子換乘查詢

向設備●可提供從始發(fā)站點到目的站點的乘車方案;

設備

完整顯示樞紐的總平面圖、各平面圖及換乘線路圖

設備的數(shù)量與類別應根據(jù)換乘空間及旅客換乘量大

換乘隔離設備○

基小確定

座椅○

設公共服在不影響旅客正常換乘前提下,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設

備務設備置

飲水設備○

能實現(xiàn)輕快、便捷、安全的搬運作業(yè);

行包搬手推車○

運與便換乘距離超過200m時應布置手推車;

民設備便民設備○便民設備要輕巧,方便旅客使用

能迅速、準確地為旅客提供票務查詢,預訂,售票服

務;

售票設備○滿足遠程售票作業(yè)及聯(lián)網(wǎng)對接要求;

方便相關票務信息的傳遞、交換、存儲、處理與統(tǒng)計;

使用面積應按4.0㎡/臺計算,并預留電源

聲場均勻,無失音盲角;

廣播通訊設備○擴聲系統(tǒng)有足夠的最大聲壓級,在突發(fā)事件緊急情況

下能夠掩蓋混亂嘈雜的人聲,引導旅客安全疏散

設備配置齊全、有效;

安全安全消防系統(tǒng)●

符合國家安全消防的有關規(guī)范和規(guī)定

應急

應具有協(xié)調(diào)高效、綜合統(tǒng)一、經(jīng)濟便捷、資源優(yōu)化、

設備應急指揮系統(tǒng)●

科學嚴謹、責權分明的特點

69

JT/TXXXXX—XXXX

在不影響旅客正常換乘前提下,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設

輔餐飲娛樂購物設備○

要求采用可靠性高、技術先進、擴展方便、智能化程

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度高、便于調(diào)試、維護和管理、布線簡便的工業(yè)級設

注:“●”表示應設;“○”表示宜設。

————

70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

(征求意見稿)

編制說明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

目錄

1工作簡況.................................................................73

1.1任務來源............................................................73

1.2工作過程............................................................73

2標準制定原則與依據(jù)........................................................74

2.1制定原則............................................................74

2.2制定依據(jù)............................................................75

3標準范圍及主要內(nèi)容........................................................76

3.1標準范圍............................................................76

3.2標準內(nèi)容............................................................76

4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85

5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86

5.1標準實施建議........................................................86

5.2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性標準的一致性程度............................86

5.3與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86

5.4與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的關系..........................................86

5.5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jīng)過和依據(jù)........................................87

5.6標準性質(zhì)的建議......................................................87

5.7廢止行業(yè)有關標準建議................................................87

5.8預期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87

5.9其他應予以說明的事項................................................87

1工作簡況

1.1任務來源

2015年7月16日,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關于下達2015年交通運輸標準化

計劃的通知》(交科技發(fā)[2015]114號),正式下達了制定《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

施設備配置要求》(計劃編號:JT2015-11)行業(yè)標準的工作計劃。

標準性質(zhì):推薦性行業(yè)標準;

主管部門:交通運輸部;

歸口單位:綜合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同濟大

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完成時間:2015年。

1.2工作過程

起草組先后到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南京南站綜合

交通樞紐等多個綜合客運樞紐進行走訪,就綜合客運樞紐旅客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

置的現(xiàn)狀、需求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diào)研,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分析,形成了本標

準的草稿。在此之后,起草組分別邀請行業(yè)內(nèi)有關專家對標準制定的范圍、內(nèi)容、

原則及要求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研討會充分肯定了制定此項標準的必要性,

同時對綜合客運樞紐設施設備配置要求提出了具體意見。起草組在充分吸收各方意

見的同時,通過走訪有關部門和查閱相關資料,對標準草稿反復推敲、修改,形成

了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73

2015年4月,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組織召開綜合交通運輸相關標準研究及制定的

立項審查會,確定由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牽頭,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和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本標準的起草工作。

2015年5月,標準起草組梳理標準編制目的、核心技術問題,制定標準起草大

綱,并召開研究大綱的專家咨詢會。同月起草組梳理相關文獻資料,形成標準草案

初稿。

2015年6月,起草組開展補充調(diào)研,完善標準草案,并召開第一次專家咨詢會。

2015年8月,起草組召開第二第專家咨詢會,征求了綜合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

委員會相關專家意見。

2015年9月,起草組征求了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意見。

2015年10月,起草組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

2標準制定原則與依據(jù)

2.1制定原則

為了促進我國綜合客運樞紐的發(fā)展,起草組參考國外綜合客運樞紐建設要求,

結合我國綜合客運樞紐特點,本著有利于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社會、經(jīng)濟效益,滿

足旅客換乘需求,促進旅客“零距離”換乘,方便人民大眾便捷出行的要求來制定

本標準,使其成為綜合客運樞紐標準系列的基礎標準。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

標準制定應適應當前綜合運輸發(fā)展的要求和交通運輸部對綜合客運樞紐建設

的導向,最大程度地滿足旅客在綜合客運樞紐換乘的舒適性、便捷性,提高運輸服

務品質(zhì),實現(xiàn)以人為本。

74

(2)規(guī)范實用

標準應具有規(guī)范性和實用性,本標準制定是建立在對目前國家及行業(yè)現(xiàn)行有關

標準規(guī)范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的規(guī)模及功能實現(xiàn)

方面提出建設要求,力求規(guī)范、簡單、明晰、實用。

(3)突出重點

換乘區(qū)域作為綜合客運樞紐的核心部分,缺乏相應的標準規(guī)范,本標準著眼換

乘區(qū)域,著重制定與旅客換乘息息相關的設施設備配置標準,實現(xiàn)重點突破,加快

綜合客運樞紐的建設。

(4)兼容協(xié)調(diào)

綜合客運樞紐涉及多種運輸方式,各種運輸方式站場都具有相應的標準規(guī)范。

本標準制定中充分考慮相關標準,與其他標準相互聯(lián)系、相互銜接、相互補充,保

證與其他標準兼容協(xié)調(diào),不沖突。

2.2制定依據(jù)

在制定標準過程中,本標準起草組嚴格遵循以下標準化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的規(guī)

定。本標準起草的主要依據(jù)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國家標

準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

《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1.1-2009)。

75

3標準范圍及主要內(nèi)容

3.1標準范圍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是在綜合客運樞紐內(nèi),可以為乘坐不同運輸方式交通

工具的旅客和其他相關人員提供服務,具有中轉(zhuǎn)集散、換乘信息及輔助服務等功能

的區(qū)域,是各種運輸方式站場在樞紐內(nèi)實現(xiàn)有效銜接的紐帶。綜合客運樞紐中旅客

換乘方式可以分為平面換乘型、立體換乘型和組合換乘型。這三種換乘方式實際存

在兩種旅客換乘區(qū)域:一種是多種運輸方式站場之間有交集的公共換乘區(qū)域,另一

種是多種運輸方式站場之間不存在交集,旅客通過專用的換乘通道實現(xiàn)連接的獨立

換乘區(qū)域。

由于各種運輸方式站場均有各自的建設標準及規(guī)范,而旅客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

配置尚無相關標準規(guī)范,本標準研究的范圍確定在綜合客運樞紐中旅客換乘區(qū)域內(nèi)

的設施設備,即在綜合客運樞紐內(nèi),旅客從上一種運輸方式作業(yè)站場驗票出站后直

到換乘進入下一種運輸方式作業(yè)站場之前的區(qū)域內(nèi)的換乘設施設備。

3.2標準內(nèi)容

3.2.1換乘設施

1)一般要求

根據(jù)旅客在利用不同類型設施時表現(xiàn)出的行為差異,將樞紐換乘區(qū)域內(nèi)的設施

劃分為兩類:一類稱為連接設施,即為旅客提供可行走的有界面域,實現(xiàn)換乘活動

鏈中鄰接活動地點在空間上的銜接;另一類稱為服務設施,即為旅客提供商業(yè)、餐

飲、休閑娛樂等服務,滿足旅客換乘過程中心理及生理需求的設施。換乘設施是實

現(xiàn)樞紐中旅客在各種運輸方式間進行換乘的設施。

76

2)連接設施

連接設施主要包括換乘廣場、換乘大廳和換乘通道。其中,換乘廣場是指供旅

客在綜合客運樞紐內(nèi)實現(xiàn)換乘集散的開敞式空間。換乘大廳是指供旅客在綜合客運

樞紐內(nèi)部實現(xiàn)換乘集散的空間。換乘通道是指供旅客在綜合客運樞紐內(nèi)換乘集散的

走行通道。

(1)換乘廣場

我國各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在對綜合客運樞紐換乘設施建設應分別對待。

在經(jīng)濟較落后,土地資源相對富裕,樞紐建設資金不多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選擇以室

外換乘廣場作為樞紐的換乘核心。在土地資源緊缺、資金相對充足的地區(qū)應優(yōu)先考

慮立體換乘方式,以室內(nèi)換乘大廳作為樞紐的換乘核心。

換乘廣場作為室外人流綜合集散的區(qū)域,有很大的換乘量,這就需要換乘廣場

與綜合客運樞紐各運輸方式的站房、站場緊密結合,使得換乘流線簡短、便捷。受

季節(jié)或節(jié)假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lián)Q乘客流明顯增大的樞紐,為了方便旅客換乘和集

散,其換乘廣場應有設置臨時候車、購票設施的場地條件,為臨時突發(fā)人流量增大

的狀況做好準備。

換乘廣場是旅客到達綜合客運樞紐的主要區(qū)域,也是完成集散換乘的主要區(qū)域,

需要滿足多種交通方式的旅客同時換乘的使用要求。換乘廣場的最小使用面積,依

照換乘廣場至少可以滿足換乘要求來確定。目前對于各種獨立交通方式的站場來說,

鐵路旅客活動地帶用地規(guī)定為1.83㎡/人,一、二級汽車客運站和港口客運站的站

前廣場為不小于1.5㎡/人,地鐵為1.3-1.5㎡/人,建議以綜合交通樞紐的主導交通

形式來確定換乘廣場的面積。考慮到綜合客運樞紐未來的發(fā)展,在滿足設計年限內(nèi)

的換乘需求下,宜考慮預留未來的改擴建空間。

換乘廣場除了具備換乘的功能,作為大面積空曠的場地,還應當承擔疏解旅客

滯留的任務,設計時應當留有相應的應對條件。

77

在國外發(fā)達國家,因土地、旅客換乘舒適度、及樞紐管理模式等原因,換乘廣

場作已很少采用了??稍谖覈F(xiàn)階段,有些地區(qū)人口規(guī)模相對較少、所需綜合客運

樞紐規(guī)模較小,土地成本相對較低、建設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站前換乘廣場

還是比較合理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交通運輸部在“十二五”期間補助的116個綜合

客運樞紐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中、小型綜合客運樞紐屬于這種換乘類型的樞紐。但這種

換乘方式的缺點就是旅客在換乘過程中受到天氣的影響較大,因此,應在換乘廣場

利用景觀等設施建設一些風雨廊等設施,來提高綜合客運樞紐的服務標準。在提高

服務標準同時也要滿足旅客換乘寬度的要求。風雨廊的2.7m寬度是參考換乘通道

的計算方法、同時也考慮城市景觀所應具有的規(guī)模來確定的。

考慮到旅客在換乘廣場集散舒適度的要求,各種旅客群體的需求不同,因此應

在適當位置設置座椅,方便婦女、兒童和老人的等候和休息,座椅的耐久性應有保

證,并有遮陽、擋雨的措施。

(2)換乘大廳

換乘大廳主要用于立體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項目中,這是因為立體換乘可以解

決建設場地不足、縮短旅客換乘距離等特點,這種換乘方式在新建的大型客運樞紐

站中廣泛應用。在國外發(fā)達地區(qū)也采用類似換乘方式。但這類樞紐建設需較大建設

資金,不適用一些中、小型綜合客運樞紐。

換乘大廳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室內(nèi)換乘廣場”,其功能和要求與換乘廣場是一

致的,因此在樞紐中主導運輸方式的旅客出站層就應與換乘大廳緊密聯(lián)系,通過換

乘大廳使旅客方便快捷的進行換乘,這樣可以減少換乘設備及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也提高旅客換乘過程的舒適性。

換乘大廳面積主要考慮換乘客流步行所需的面積。換乘大廳面積計算公式為:

?????

S=

3600??????

78

其中:σ為超高峰系數(shù),通常取1.2-1.4;

Q為高峰小時換乘量(人/h);

L為客流的平均步行距離(m);

sp為在服務水平p條件下的平均行人密度(人/㎡);

vp為服務水平p條件下的平均步行速度(m/s)。

根據(jù)交通運輸部補助的80%的樞紐項目統(tǒng)計,樞紐最短換乘距離在50m左右,

最長換乘距離超過500m,平均換乘距離為250m。考慮到我國實際,L取值為250m。

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IATA編寫的《AirportHandingManual》根據(jù)人均占有面積

給出了機場的五級服務水平,如在我國的機場設計中,一般考慮采用C級服務水平,

對應的旅客活動用地指標為1.9㎡/人。美國《公交通行能力和服務質(zhì)量手冊》提出

公交站旅客流動與排隊區(qū)的六級服務標準,其中一般采用的C級服務水平對應的人

均面積為0.7~0.9㎡/人。美國《道路通行能力手冊(2010)》規(guī)定了行人交叉流服

務水平標準,對應的E級服務水平的人均面積為1.25㎡/人,平均步行速度為1m/s,

平均行人密度0.8人/㎡。同時還規(guī)定了行人通道的服務水平。

表1IATA所推薦的機場候機樓設計標準

LOS

ABCDE

區(qū)域

等候休息處(m2/p)2.72.31.91.51

簽到處(m2/p)1.81.61.41.21.0

候機處(m2/p)1.41.21.00.80.6

表2《公交通行能力和服務質(zhì)量手冊》的公交站旅客流動與排隊區(qū)服務標準

LOS

ABCDEF

類別

人均面積(m2/p)≥1.20.9~1.20.7~0.90.3~0.70.2~0.3<0.2

行人間距(m2/p)≥1.21.1~1.20.9~1.10.6~0.90.6不定

79

表3《道路通行能力手冊(HCM2010)》行人交叉流服務標準

服務水平空間(m2/p)速度(m/s)密度(p/m2)

E>1.25>1>0.8

表4《道路通行能力手冊(HCM2010)》行人通道服務標準

服務水平空間(m2/p)通行能力(p/h·m)速度(m/s)

A>314401.2

B2~318301.1

C1.2~225001.0

D0.5~1.229400.8

E<0.536000.6

在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大廳,存在多股人流的交織,包括了多向混行流及交叉流,

所以換乘大廳的服務水平一定要高于交叉流的服務水平。此外,許多旅客在換乘大

廳問詢換乘路線,查詢換乘信息,以及休息等待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換乘

大廳的換乘通行能力。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考慮我國實際,換乘大廳應該具有較高

的服務水平,因此建議sp取值為0.5人/㎡,vp取值為1m/s,由此可計算出單位高

峰小時換乘量所需換乘大廳面積為0.167~0.194㎡/人之間,參考已有標準《鐵路旅

客車站建筑設計規(guī)范》(GB50226-2007)規(guī)定客貨共線鐵路車站應按最高聚集人數(shù)

確定其面積,客運專線鐵路車站應按高峰小時發(fā)送量確定其使用面積,且不宜小于

0.2㎡/人。同時,考慮綜合客運樞紐安全應急及安全疏散等因素,綜合確定單位高

峰小時換乘量所需換乘大廳面積取值標準為0.2㎡/人。

換乘大廳屬于室內(nèi)環(huán)境,旅客辨別方向主要靠換乘大廳內(nèi)的標志標識進行方向

引導,因此各種運輸方式進、出口間應有一定的分離,使旅客對進、出口的位置方

便辨認,使旅客流線盡量不產(chǎn)生交叉。當旅客換乘另外一種運輸方式時,往往在換

乘樓梯或扶梯時會減慢速度或產(chǎn)生擁堵,因此換乘進出口之間應留有一定的距離,

而15m距離在換乘過程中需要15秒時間來完成,這樣基本能緩解換乘過程中產(chǎn)生

的局部擁堵現(xiàn)象,保證旅客換乘安全。但特大型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口之間的距離還

應根據(jù)換乘量及交通設計組織進行計算。

80

換乘大廳人員密集,需要快速而高效的識別方向和到達指定通路,因此換乘大

廳內(nèi)所有均不得遮擋視線,標識需要有明顯的方向性。

換改簽的加入避免了交通路線的重復,室內(nèi)設置應急旅客滯留區(qū),以應對臨時

突發(fā)的大規(guī)模旅客滯留。

換乘大廳作為多種交通方式換乘的集合區(qū)域,多種交通流線聚集于此,人員復

雜,為更加便捷的實現(xiàn)換乘,需要增設咨詢服務臺,為不熟悉的乘客提供便利。

(3)換乘通道

換乘通道包含地下通道、天橋、地面換乘走廊等。按平面方式,換乘通道可分

為直線式、弧線式;按照豎向形式,換乘通道可分為坡道式、樓梯式;按旅客流動

方面可分為單向、雙向通道。

旅客在換乘通道中,都會避免彼此之間的身體接觸;換乘通道的設計一般都應

至少可以容納兩股人流,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中,僅容納兩股人流的換乘通道往往會

被當作一股人流的通道來使用,只要有一個攜帶行李或者手提包的人通行就會使通

道通行能力受限,因此綜合客運樞紐中至少應考慮三股人流的換乘通道。計算換乘

通道寬度時,通道寬度宜與人流股數(shù)匹配,并按人流股數(shù)核算。平時使用一股人流

寬度可按700mm計算,同時人流與兩側(cè)墻面之間還會有300mm左右的余量,因此

3股人流的換乘通道凈寬為3×0.70+2×0.30=2.7m,加上裝修厚度后,結構寬度約

為3m。此外,通道內(nèi)可能還會有自動步道,設一條自動步道需增加1.5米。

換乘通道具有換乘流線布置靈活、導向性強等優(yōu)點。換乘通道應當有足夠的通

行寬度與疏散能力,滿足高峰時刻換乘旅客通行、疏散的要求,因此可根據(jù)高峰小

時換乘量確定。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中5.5.21有關于疏散通道寬度的規(guī)定,

主要針對緊急疏散時的通行能力,其服務水平較低,正常運營時不宜采用。考慮綜

合客運樞紐的人流組織通常更為復雜,而建設條件也相對較好,所以其建設標準應

81

結合實際情況適度提高。

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編著的《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務質(zhì)量手冊(原著第

2版)》對人行通道服務水平分級如下:

表5步行通道的服務水平分級

期望行人流量和步行速度

行人占據(jù)空單位寬度的

服務平均步行速

適用范圍間(平方米/行人流量,V飽和度V/C

水平度,S(米/

人)(人/米/分比

分鐘)

鐘)

無空間制約、無明顯高峰

A≥3.3790-230.0-0.3

時段的地段

無明顯高峰時段的交通

B2.3-3.37623-330.3-0.4

樞紐、公建

有空間制約,有明顯高峰

C時段的交通樞紐、公建、1.4-2.37333-490.4-0.6

公共空間

D最擁擠的公共空間0.9-1.46949-660.6-0.8

短時間內(nèi)大量退場的體

E育場館、劇場以及軌道交0.5-0.94666-820.8-1.0

通站點

F無<0.5<46可變可變

該表一般可以用于確定步行通道的寬度及出入口的寬度。《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0016-2014中5.5.21的指標經(jīng)換算后1米通道的通行能力為73人/min,處于上

表服務水平中的E級。考慮到該指標針對緊急疏散時的通行能力,樞紐換乘通道的

服務水平一定要高于E級。同時,《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務質(zhì)量手冊》通常要求

公交設施在高峰時段的行人服務水平為C級或者更高。結合國內(nèi)實際情況,標準可

適度降低,但不應低于D級。由此確定1m寬單向通行換乘通道的最大通行能力為

4000人/h,即每通過100人不小于250mm;雙向混行是指兩列平行反向的人流,考

慮到雙向混行時人流之間的摩擦沖撞較多,確定1m寬雙向混行換乘通道的最大通

行能力為3200人/h,即每通過100人不小于320mm。

82

根據(jù)一體化規(guī)劃設計原則,當換乘通道超過300m時,換乘時間超過5分鐘,

對于旅客換乘的心理感受及身體的疲勞度都會產(chǎn)生不好的感受,但因建設用地限制

等原因,超過300m時就應輔以相應的自動換乘設施,來保證旅客安全便捷的交通

換乘。

換乘通道及天橋(通廊)在變換寬度處,應采用“漏斗型”變徑。通常,換乘

通道的尺寸應當是一個定值或變化幅度較小,以保證整個換乘通道長度范圍內(nèi)通行

能力的穩(wěn)定。如果因為其他方面的影響,需要改變通道截面尺寸的時候,造成某截

面兩側(cè)通道寬度不同的時候,為了防止截面尺寸的突變,需要將連通道的尺寸平滑

變化,這也是常說的人員密集處通廊需要放大,留有一個適宜的緩沖地帶。

3)服務設施

服務設施主要包括:綜合服務設施和購物餐飲設施。

(1)綜合服務設施

問訊臺(室)應設在旅客容易發(fā)現(xiàn)的地方,如鄰近主要出入口處,更為直接、

方便地為旅客服務。結合客運站的服務設施,可以采用問訊臺或問訊室的方式設置。

問訊臺(室)前的8.0㎡面積是旅客聚集等候問訊所必需的面積。

為提高旅客在換乘區(qū)域的舒適性,滿足旅客生理和心理需求,建議設置小件寄

存、飲水處、休息區(qū)等綜合服務設施。

行業(yè)標準《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對公共交通建筑內(nèi)為顧客配置的衛(wèi)生設施

數(shù)量做了明確規(guī)定,為旅客配置的廁所按此執(zhí)行。經(jīng)調(diào)查,前期建成的一些客運站其

廁所男、女旅客比例已不能滿足當前的使用要求,為此調(diào)整了男、女旅客的比例為

各50%;當母嬰候乘廳設有專用廁所時,應扣除其數(shù)量。如果集中設置過大的廁所,

因服務半徑不合理,達不到方便旅客的要求,而且在衛(wèi)生、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不便,

所以廁所應酌情合理分散設置。

(2)餐飲購物區(qū)

83

餐飲購物設施的設置應與旅客流線緊密聯(lián)系,在換乘區(qū)域附近布置,但不應影

響交通流線。宜將餐飲購物設施設置在旅客流線通道的兩側(cè),或與換乘大廳相結合

設置。

根據(jù)《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06),餐飲購物設施應根據(jù)綜合客運

樞紐的規(guī)模合理布置。單個餐飲區(qū)面積不宜大于500㎡。購物設施宜以商品種類劃

分為面積不大于100㎡的小型購物空間。換乘區(qū)域旅客到餐飲購物設施的距離不宜

超過200m。

為方便旅客餐飲購物,要求旅客換乘區(qū)域到餐飲娛樂設施的距離宜不超過200m。

3.2.2換乘設備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設備分為:基本設備、安全應急設備和輔助設備?;驹O備

包括宣傳告示設備、交通導向設備、公共服務設備、行包搬運和便民設備、售票設

備、廣播通訊設備等;安全應急設備包括安全消防設備和應急指揮設備等;輔助設

備包括餐飲娛樂購物設備、視頻監(jiān)控設備等。

換乘設備配置應與設施服務水平緊密結合,應考慮設施的使用效率及其他因素。

換乘設備的配置應遵循適用性、可靠性、通用性、經(jīng)濟性、人性化、有效性、

先進性等原則。

適用性是指設備要適應樞紐工藝和作業(yè)特點,具有靈活性、機動性、作業(yè)連續(xù)

性特點。

可靠性是指設備壽命周期長,安全可靠,作業(yè)質(zhì)量高、易于維修。

通用性是指設備系統(tǒng)通用、兼容,易于實現(xiàn)內(nèi)外對接。

經(jīng)濟性是指設備系統(tǒng)投資少,能源消耗低,使用成本低。

人性化是指設備的選擇要考慮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的需要,更多的

84

體現(xiàn)人文關懷。

有效性是指設備作業(yè)能力與其作業(yè)量相適應,利用率及勞動生產(chǎn)率高。

先進性是指設備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可明顯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與作業(yè)條件,

提高工效。

從資源最優(yōu)合理利用的角度,綜合客運樞紐換乘設備的數(shù)量與類別應根據(jù)樞紐

生產(chǎn)能力、換乘量的大小確定,主要設備應符合相關標準,滿足需求且不造成浪費,

同時便于維修和應用。

導向服務是旅客集散服務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服務于旅客換乘行為的全過程。

清晰明確的信息、導向、隔離設備可以有效的幫助大量旅客平穩(wěn)有序地流動,減少

旅客在換乘通道內(nèi)的滯留時間,提高換乘的效率,因此導向服務的相關設備是必備

設備。

安全消防系統(tǒng)是保證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員疏散安全的重要設施,也建筑物的

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客運樞紐內(nèi)換乘量較大,人員密集,一旦發(fā)生火災危害巨大,

因此安全消防系統(tǒng)是必備設備。

公共服務設備、行包搬運設備、售票設備、廣播通訊設備和班次時刻表等設備

作為綜合客運樞紐已有設備的補充,可根據(jù)客運站的換乘量和設計服務水平的綜合

考慮設計。

4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

本標準實施之后,所有新建的綜合客運樞紐規(guī)劃、建設、運營、管

理均需遵守本標準。其它客運樞紐站場規(guī)劃建設可參考使用。

措施建議:參照本標準對綜合客運樞紐規(guī)劃、建設、運營、管理實

85

施全過程管理;強化綜合客運樞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標準內(nèi)容相

關方面的定期檢查。

5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5.1標準實施建議

建議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相關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及規(guī)劃設計單位,在綜合客運樞紐

的規(guī)劃、建設、運營、管理以及本標準頒布后編制其他相關標準規(guī)范工作中,積極

采用本標準規(guī)定的配置要求相關內(nèi)容,以規(guī)范綜合客運樞紐規(guī)劃、建設、運營管理、

統(tǒng)計等工作。

本標準為第一次制定并與現(xiàn)行標準無沖突,符合綜合客運樞紐建設的需要,建

議頒布后即實施。

5.2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性標準的一致性程度

本推薦性標準與相應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性標準在編制目的、技術內(nèi)容、文

本結構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因此本標準沒有采用相應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5.3與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

本標準與我國現(xiàn)行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國家標準不矛盾。

5.4與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的關系

本標準與現(xiàn)有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不沖突。

86

5.5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jīng)過和依據(jù)

本標準在編寫過程中尚未出現(xiàn)重大意見分歧。

5.6標準性質(zhì)的建議

為保證綜合客運樞紐規(guī)劃、建設、運營、管理的科學合理,同時兼顧行業(yè)的可

持續(xù)發(fā)展及不同區(qū)域的差異性特點,我們對該標準中定量規(guī)定的指標采用強制性,

其余定性指標為推薦性。

5.7廢止行業(yè)有關標準建議

本標準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沒有沖突,無廢止。

5.8預期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本標準的制定,使綜合客運樞紐的規(guī)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有標準可依,為綜

合客運樞紐建設者、運營者、管理部門的事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本標準的制定,規(guī)范了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規(guī)模、建設要求等

內(nèi)容,為促進我國綜合客運樞紐科學發(fā)展,提高綜合客運樞紐規(guī)劃設計、運營管理

決策支持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5.9其他應予以說明的事項

無。

87

附件5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行業(yè)標準

JT/TXXXXX—XXXX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

配置要求

Theconfigurationrequirementoffacilitiesandequipmentsinthe

transferzoneofintegratedpassengertransportationhub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發(fā)布

JT/TXXXXX—XXXX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的配置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綜合客運樞紐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與運營,改擴建項目可參照使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566.1公共信息導向系統(tǒng)設置原則與要求第1部分:總則

GB/T20501公共信息導向系統(tǒng)導向要素的設計原則與要求

JT/TXXXX綜合客運樞紐通用要求

3換乘設施配置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換乘設施包括連接設施和服務設施。

3.1.2綜合客運樞紐內(nèi)旅客換乘距離應符合JT/TXXXX的有關規(guī)定。

3.1.3換乘區(qū)域?qū)驑俗R的設計應符合GB/T20501的有關規(guī)定,其設置應符合GB/T15566.1

的有關規(guī)定。

3.2連接設施

3.2.1換乘廣場

3.2.1.1換乘廣場適用于主導運輸方式站場的出站口與建設場地地面標高相同或高差不大,且

以室外換乘為主的綜合客運樞紐。

3.2.1.2換乘廣場布局應與綜合客運樞紐各運輸方式站房、站場緊密結合。

3.2.1.3換乘廣場面積應不小于主導運輸方式站前廣場(交通)面積。

3.2.1.4受季節(jié)性或節(jié)假日影響換乘客流量大的綜合客運樞紐,其換乘廣場應具備設置臨時候

車、購票設施的條件。

66

JT/TXXXXX—XXXX

3.2.1.5換乘廣場宜設置應急旅客滯留區(qū)。

3.2.1.6換乘廣場宜設置換乘風雨廊道。風雨廊的設置寬度應不小于2.7m,且應設有自然通

風及遮陽設施。

3.2.1.7換乘廣場內(nèi)宜設置座椅,并應采取遮陽、擋雨措施。

3.2.2換乘大廳

3.2.2.1換乘大廳適用于受室外場地面積限制,且樞紐內(nèi)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可通過室內(nèi)超大空

間進行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大廳宜與樞紐中主導運輸方式站場的出站層同層設置。

3.2.2.2換乘大廳面積宜根據(jù)高峰小時換乘量按每人不小于0.2㎡確定,如需增設其它服務設

施,其面積應根據(jù)需要增加。

3.2.2.3換乘大廳內(nèi)各運輸方式站場的出入口及換乘通道進、出口宜分散布置,且進、出口宜

采用低矮隔斷進行分隔。進、出口之間的距離宜不小于15m。

3.2.2.4換乘大廳內(nèi)所有設置均不應遮擋視線,不應遮擋導向標識。

3.2.2.5換乘大廳應設換改簽以及應急旅客滯留區(qū),標識明顯,易于到達。

3.2.2.6換乘大廳宜設置方便換乘的自動扶梯和電梯。

3.2.2.7換乘大廳應設置問詢服務處、衛(wèi)生間,宜設置廣播服務臺、小件寄存處、飲水處(室)、

郵政、電信等服務設施。

3.2.3換乘通道

3.2.3.1換乘通道包含地下通道、天橋、地面換乘走廊等。

3.2.3.2換乘通道應滿足旅客換乘高峰通過能力的需要,應按通道高峰小時換乘量確定換乘通

道寬度。單向通行換乘通道的凈寬度應按每通過100人不小于250mm計算,雙向混行換乘通道

的凈寬度應按每通過100人不小于320mm計算,且不應小于2.7m。

3.2.3.3綜合客運樞紐正常運營時1m寬單向通行換乘通道的最大通行能力為4000人/h,1m

寬雙向混行換乘通道的最大通行能力為3200人/h。

3.2.3.4換乘通道長度宜不大于300m,如大于300m則應加設自動步道。

3.2.3.5換乘通道在變換寬度處,應采用“漏斗型”變徑。

3.3服務設施

3.3.1綜合服務設施

3.3.1.1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宜設置問訊臺(室)、小件寄存處、自助存包柜、飲水處(室)、

旅客臨時休息區(qū)(室)、衛(wèi)生間、郵政和電信等設施。

67

JT/TXXXXX—XXXX

3.3.1.2問訊臺(室)應鄰近換乘區(qū)域旅客主要出入口,應有明顯的標志,設于交通流線一側(cè),

并應留出緩沖空間,與換乘進、出口的距離不應小于7m。問訊臺(室)使用面積不宜小于6.0

㎡,問訊臺(室)前應有不小于8.0㎡的旅客活動場地。問訊臺(室)應有換乘信息查詢系統(tǒng)。

3.3.1.3小件寄存處使用面積可根據(jù)高峰小時換乘量按0.05㎡/人確定。

3.3.1.4換乘區(qū)域宜設飲水處(室),并應與盥洗間和廁所分開設置。飲水處(室)面積按

20㎡-30㎡選取。

3.3.1.5在較大的換乘區(qū)域宜設置旅客休息區(qū)(室)。

3.3.1.6在換乘區(qū)域應設置廁所和盥洗室。廁所設置位置明顯,標志易于識別。廁位數(shù)宜按照

高峰小時換乘量2個/100人確定,男女廁位比例應為1:1.5,且男、女廁所大便器數(shù)量均不應

少于2個。

3.3.2餐飲購物設施

3.3.2.1餐飲購物設施的設置應與旅客流線緊密聯(lián)系,在換乘區(qū)域附近布置,但不應影響交通

流線。餐飲購物設施宜設置在旅客流線通道的兩側(cè),或與換乘大廳相結合設置。

3.3.2.2餐飲購物設施應根據(jù)綜合客運樞紐的規(guī)模合理布置。單個餐飲區(qū)面積宜不大于500

㎡。購物設施宜以商品種類劃分為面積不大于100㎡的小型購物空間。

3.3.2.3換乘區(qū)域旅客到餐飲購物設施的距離不宜超過200m。

3.3.2.4餐飲購物設施的內(nèi)外均應做好交通組織設計,人流與貨流不得交叉。

4換乘設備配置要求

4.1換乘設備

4.1.1基本設備

基本設備包括宣傳告示設備、交通導向設備、公共服務設備、行包搬運于便民設備、售票

設備、廣播通訊設備等。

4.1.2安全應急設備

安全應急設備包括安全消防設備和應急指揮設備等。

4.1.3輔助設備

輔助設備包括餐飲娛樂購物設備和視頻監(jiān)控設備等。

4.2配置原則

設備配置應遵循人性化、適用性、可靠性、通用性、經(jīng)濟性、有效性和先進性的原則。

68

JT/TXXXXX—XXXX

4.3基本要求

4.3.1換乘設備的數(shù)量和類別應根據(jù)樞紐高峰小時旅客換乘量確定,主要設備應符合相關標準。

4.3.2換乘設備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表1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備配置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