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莖類藥材教學課件_第1頁
根及根莖類藥材教學課件_第2頁
根及根莖類藥材教學課件_第3頁
根及根莖類藥材教學課件_第4頁
根及根莖類藥材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第二節(jié) 根莖類藥材鑒定一、細辛四、附子二、何首烏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三、牛膝五、白芍六、防己七、板藍根八、黃芪九、甘草十、苦參十一、葛根十二、人參十三、三七十四、當歸十五、防風十六、柴胡十七、北沙參十八、丹參十九、黃芩二十、地黃二十一、桔梗二十二、黨參二十三、木香二十四、麥冬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一、細辛 Radix et Rhizoma Asari 細辛,其根極細,其味極辛,故名。首載于我國第一部中藥本草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為常用溫里散寒藥。 【來源】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

2、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漢城細辛A.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或華細辛A.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及根莖。 知識鏈接 細辛根及根莖揮發(fā)油含量為全草的1.79倍,地上部分揮發(fā)油含量僅為全草的0.25倍,不符合藥典所載細辛揮發(fā)油含量的規(guī)定。同時,細辛葉中含馬兜鈴酸A,具有腎毒性。因此,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將細辛的藥用部位由“全草”正之為“根”和“根莖”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1.常卷曲成團。根細長,密生節(jié)上。 2.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有須根及須根痕。 3.質(zhì)脆,易折斷,斷

3、面平坦,黃白色或白色。 4.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如圖4-1所示。 細辛習以根多而細、色灰黃、香氣濃、味麻辣者為佳。 圖4-1 細辛藥材 【性狀鑒定注意點】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含揮發(fā)油。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2.0(mlg)。 【功效應用】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不宜與藜蘆同用。 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細辛藥材,體會其氣味,說明該藥名體現(xiàn)了細辛哪些性狀特點?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何首烏為著名的抗衰老中藥,始載于開寶本草。其名稱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稱因何姓名田

4、兒的人久服此藥頭發(fā)烏黑如漆而得名。 【來源】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urum Thunb. 的干燥塊根。 【產(chǎn)地】主產(chǎn)四川、云南、貴州、湖北、安徽、陜西、廣西、河南、山東等地,多為野生,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塊,干燥。二、何首烏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定注意點】 1.塊根團塊狀或不規(guī)則紡錘形。 2.表面多紅棕色,有淺溝。 3.體重,質(zhì)堅實,斷面多淺紅棕色,粉性,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huán)列,形成云錦(云朵)樣花紋,習稱“ ” 。 4.氣

5、微,味微苦澀。 如圖4-2(a)所示。 習以體重、質(zhì)堅實、斷面淺黃棕色、粉性足者為佳。圖4-2(a) 何首烏藥材 云錦花紋云錦花紋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2(b) 何首烏橫切片 圖4-2(c) 何首烏縱切片 云錦花紋(異型維管束)木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市售人形何首烏,一般為其他植物的塊莖人工雕琢而成(如圖4-3),如何用簡便方法鑒別其真?zhèn)??圖4-3 人造何首烏(偽品)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含有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脂肪油、淀粉、糖類、土大黃甙、卵磷脂等成分。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含2,

6、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D-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70%。 【功效應用】 1.生品: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腸燥便秘,瘰疬瘡癰,風疹瘙癢;高血脂。 2.制品: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高血脂。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知識鏈接 1.首烏藤(夜交藤) 首烏藤為何首烏的干燥藤莖,養(yǎng)心安神,祛風通絡,主治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 2.制首烏 制首烏為何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照燉法或蒸法炮制而成的加工品。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可見云錦紋。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

7、定 牛膝,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其莖節(jié)膨大,如同牛的膝關節(jié),因此得名。 【來源】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 【產(chǎn)地】主產(chǎn)河南,習稱“懷牛膝” ,為著名的“四大懷藥”之一。 【采收加工】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曬至干皺后,將頂端切齊,曬干。 課堂互動 何為“四大懷藥”? 三、牛膝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定注意點】 1.細長圓柱形,稍彎曲。 2.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細微的縱皺紋、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 3.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受潮則變?nèi)彳?/p>

8、 。 4.斷面平坦略呈角質(zhì)樣而油潤,中心維管束木部較大,黃白色,其外圍散有24輪點狀筋脈點 。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 5.味微甜而稍苦澀。 如圖4-4(a)所示。圖4-4(a) 牛膝藥材及橫切片 異型維管束(異型維管束)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4(b) 牛膝藥材橫切片 異型維管束木部異型維管束異型維管束圖4-5(b) 川牛膝藥材橫切片 木部異型維管束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含皂苷類、植物甾酮類、糖類、黃酮類等化學成分。 【功效應用】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肝陽眩暈、經(jīng)閉等。 知識鏈接 川牛膝 為同科植物

9、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主產(chǎn)四川。與牛膝的性狀主要區(qū)別是:較粗,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筋脈點多,點狀排列成411輪同心環(huán),味甜。如圖4-5所示。功效以活血為主。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5(a) 川牛膝藥材及橫切片 皮孔 異型維管束課堂互動 1.懷牛膝與川牛膝功效有何異同? 2.仔細觀察體會懷牛膝與川牛膝表面、橫切面特征,歸納二者性狀鑒別要點。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附子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因附烏頭(母根)而生,如子附母,故名附子。其藥大辛大熱,剛燥善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腎陽

10、以益火,是溫里扶陽的要藥。生附子有毒,為國管28種毒性中藥之一。臨床應用只要配伍得當,用之得法,可治各種病癥,尤其對疑難急癥、沉寒痼疾,屢起捷效。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子根的加工品。四、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lis Preparata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植物形態(tài)特征】 1.多年生草本。 2.塊根常2個連生,母根長圓錐形,子根短圓錐形。 3.莖直立,下部光滑無毛,上部稀生貼伏柔毛。葉互生,具短柄,葉片掌狀,3深裂,兩側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3淺裂。 4.總狀花序頂生,萼片5,藍紫色,上

11、萼片盔狀;花瓣2,有長爪。聚合蓇葖果。 如圖4-6所示。圖4-6 烏頭原植物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四川、陜西,尤以四川江油所產(chǎn)附子最負盛名。 【采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種: 鹽附子需進一步加工炮制方可入藥,黑順片和白附片可直接調(diào)配入藥。 2.黑順片3.白附片1.鹽附子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1.鹽附子 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反復浸泡、曬晾,直至表面出現(xiàn)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zhì)變硬。 2.黑順片 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shù)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再

12、用水浸漂,用調(diào)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蒸至出現(xiàn)油面、光澤后,烘至半干,再曬干或繼續(xù)烘干。 3.白附片 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shù)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nèi)ネ馄?,縱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干。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定注意點】 1.鹽附子 (1)呈圓錐形。 (2)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3)體重,橫切面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huán)紋。 (4)氣微,味咸而麻,刺舌。 如圖4-7所示。 圖4-7 鹽附子 鹽霜芽痕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2.黑順片 (1)縱切片,上寬下窄。 (2)外皮黑褐色

13、。 (3)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qū)Ч苁?(4)質(zhì)硬而脆,斷面角質(zhì)樣。 (5)氣微,味淡。 如圖4-8所示。 圖4-8 黑順片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3.白附片 (1)無外皮。 (2)黃白色。 (3)半透明。 余同黑順片。 如圖4-9。 圖4-9 白附片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顯微鑒定】 鹽附子橫切面 1.外側為數(shù)列后生皮層,內(nèi)有23個成群石細胞散在。 2.形成層呈多角形。 3.木質(zhì)部在形成層角隅處較發(fā)達,導管細小,常呈“V”形排列。 4.中央有髓,較寬廣。 如圖4-10所示。 圖4-10 鹽附子橫切面簡圖1.后生皮層 2.石細胞

14、 3.內(nèi)皮層 4.篩管群 5.木質(zhì)部 6.形成層 7.髓部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主含雙酯型二萜類生物堿,如烏頭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等。去甲烏藥堿是附子中的強心成分之一,含量甚微,但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很強。 【功效應用】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類、白及、白蘞同用。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知識鏈接 川烏為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母根,如圖4-11;草烏為野生烏頭屬植物(主要為

15、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塊根,如圖4-12所示。二者均為常用的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中藥,基源相近,功用相似,常相互配伍,用治風寒濕痹、諸痛等證,應用廣泛,療效顯著。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圖4-11 川烏藥材 圖4-12 草烏藥材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芍藥名稱,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芍藥別名將離,是親人即將離別時的相贈之物。親人離別贈芍藥,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俗。在百花中,它與牡丹齊名,俗稱牡丹為“花中之王”、芍藥為“花中之相”。 從陶弘景開始,將芍藥分為白芍藥、赤芍藥兩種。白芍為栽培品,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

16、皮后再煮,功效長于補血養(yǎng)陰。 【來源】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 根。 五、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圓柱形,平直或稍彎曲,兩端平截。 2.表面類白色或淡紅棕色,較光潔或可見縱皺紋、細根痕及橫長的皮孔痕,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 3.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 4.切斷面類白色或微帶紅棕色,形成層環(huán)明顯,射線放射狀,呈“菊花心”。 5.氣微,味微苦、酸。 如圖4-13(a)、圖4-13(b)所示。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圖4-13(a) 白芍藥材 圖4-1

17、3(b) 白芍斜切片 形成層射線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知識鏈接 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iora Pall或川赤芍P.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其中,前者為野生品,采收后直接曬干生用。如圖4-14所示。功效擅長涼血、活血。圖4-14 赤芍藥材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主要有效成分為芍藥苷?,F(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白芍所含芍藥苷不得少于1.6%。 【功效應用】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胸脅疼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自汗,盜汗。不宜與藜蘆同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

18、材鑒定 防己,為常用的利水祛風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本品因功用而得名,“以脾為己土己土受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又因藥材集散于漢口而得名,故名漢防己。 【來源】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 六、防己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定注意點】 1.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塊狀或縱剖成半圓柱形,常彎曲。 2.表面淡灰黃色,在彎曲處有深陷的橫溝而呈結節(jié)狀的瘤塊樣。 3.質(zhì)堅實,體重,斷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較稀疏的放射狀紋理如車輪狀,習稱“車輪紋”。 4.氣微,味

19、苦。 如圖4-15所示。 圖4-15 防己藥材及橫切片車輪紋橫溝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含多種多種異喹啉類生物堿,其中主要為粉防己堿(漢防己甲素)、去甲基粉防己堿(漢防己乙素)、輪環(huán)藤季銨堿等。 【功效應用】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用于下肢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瘡毒,風濕痹痛,高血壓。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板藍根是我國最常用的傳統(tǒng)中藥材之一,應用歷史悠久。以“藍”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板藍根得名起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課堂互動 請列舉板藍根日常生活中應用情況。七、板藍根 Radix Isatidis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來源】

20、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河北、江蘇、陜西、山西等省,尤以河北安國所產(chǎn)者質(zhì)量最佳。目前各地都有引種。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呈圓柱形,稍扭曲。 2.表面淡灰黃色或淡棕黃色,有縱皺紋及支根痕,皮孔橫長。 3.根頭略膨大,可見暗綠色或暗棕色輪狀排列的葉柄殘基和密集的疣狀突起。 4.體實,質(zhì)略軟,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 5.氣微而特異,味微甜后苦澀。 如圖4-16所示。 圖4-16 板藍根藥材及橫切片 葉柄殘基疣狀突起皮部木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

21、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板藍根根頭部的葉柄殘基和密集的疣狀突起,斷面特征,體會其氣味。 【化學成分】含有靛藍、靛玉紅、谷甾醇等。 【功效應用】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溫毒發(fā)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知識鏈接 1.南板藍根 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的干燥根莖及根。如圖4-17所示。藥典以“南板藍根”單列收載,功效與板藍根相似。從解熱、抗炎試驗結果比較,板藍根的作用優(yōu)于南板藍根;但從抗癌有效成分看,南板藍根中的靛藍含量高于板藍根。 2.大青葉 為十字

22、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葉。如圖4-18所示。功效與板藍根類似。 3.青黛 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蓼科植物蓼藍、爵床科植物馬藍的葉或莖葉經(jīng)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團塊。如圖4-1-21所示。含靛藍、靛玉紅,功效與板藍根類似,常外敷治腮腺炎。有報道稱用青黛與靛玉紅治療白血病有較好療效。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17 南板藍根 圖4-18 大青葉 圖4-19 青黛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黃芪,原名“黃耆”,因顏色、功用而得名?!瓣?,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 黃芪為著名的藥食兩用中藥,藥膳中多見于燉雞、鴨作滋補之物。

23、課堂互動 課后請查閱藥食兩用中藥有哪些? 八、黃芪 Radix Astragali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來源】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莢黃芪A.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 【產(chǎn)地】主產(chǎn)內(nèi)蒙古、山西、黑龍江。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本品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 2.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

24、溝。 3.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 4.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 5.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如圖4-20所示。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20(b) 黃芪橫切片 圖4-20(a) 黃芪藥材形成層木部皮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主要含皂苷類、黃酮類、多糖類、氨基酸類及微量元素硒等?,F(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含黃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 【功效應用】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

25、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甘草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因味甘而得名,其甜度遠高于蔗糖,是名副其實的“甜草”。甘草應用廣泛,在中藥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可調(diào)和諸藥,有“十方九草”之說,號稱“國老”。 【來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 九、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植物形態(tài)特征】 1.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被白色短毛和刺毛狀

26、腺體。 2.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全緣,兩面有短毛和腺體。 3.總狀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紅色或藍紫色。 4.莢果彎曲成鐮刀狀,表面密被褐色刺狀腺毛。種子68枚,腎形。 如圖4-21所示。 圖4-21 甘草原植物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產(chǎn)地】甘草主產(chǎn)內(nèi)蒙古、甘肅、新疆、寧夏;脹果甘草與光果甘草主產(chǎn)新疆、甘肅。 【采收加工】春、秋兩季采挖,除去須根,曬干。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時嚴守傳統(tǒng)工藝,做到皮凈身干,單條順直,兩頭見刀,口徑整新,根莖分攏,按類歸等。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呈圓柱形。 2.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

27、、皮孔。 3.質(zhì)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huán)明顯,射線放射狀,呈“菊花心”,有的有裂隙。根莖斷面中央有髓。 4.氣微,味甜而特殊。 如圖4-22所示。 習以條粗、皮細緊、紅棕色、質(zhì)堅、體重、粉性足、甜味濃者為佳 圖4-22 甘草藥材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22(a) 甘草藥材斜切片 圖4-22(b) 甘草藥材橫切片 形成層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咀嚼甘草,仔細體會其甜味,并與蔗糖比較其異同。 知識拓展 甘草等級規(guī)格較為復雜,分為西草、東草兩類,各分若干規(guī)格等級。以前東草和西草根據(jù)產(chǎn)區(qū)不同劃分,現(xiàn)主要以性狀特征為劃分依據(jù),皮細

28、、色紅、粉足的優(yōu)質(zhì)甘草歸為西草,皮粗糙、粉性較差、質(zhì)松體輕,不去頭尾,質(zhì)量較差者歸為東草。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顯微鑒定】 1.甘草橫切面 (1)木栓層為數(shù)列木栓細胞。 (2)韌皮部射線寬廣,多彎曲,常顯裂隙。韌皮纖維多呈束,周圍薄壁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3)木質(zhì)部導管較多,直徑約至160m。 (4)木纖維成束,周圍薄壁細胞中亦含草酸鈣方晶。 (5)薄壁細胞含有淀粉粒。根莖中央有髓,有的髓部細胞含紅棕色物質(zhì)。 如圖4-23所示。 圖4-23 甘草橫切面簡圖1.木栓層 2.皮層 3.韌皮部 4.木質(zhì)部 5.木射線 6.韌皮射線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

29、類藥材鑒定 【顯微鑒定】 2.甘草粉末 淡棕黃色,味甜。纖維成束,直徑814m,壁厚,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具緣紋孔導管較大。草酸鈣方晶多見。木栓細胞黃棕色,多角形。淀粉粒多為單粒。 如圖4-24所示。 圖4-24 甘草粉末1.晶纖維及纖維 2.草酸鈣方晶 3.具緣紋孔導管 4. 木栓細胞 5.淀粉粒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甘草成份復雜,目前已分離得到近百種活性成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份是甘草甜素,為甘草酸的鉀、鈣鹽。尚含甘草苷、甘草苷元、異甘草苷、異甘草苷元等?,F(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

30、類藥材鑒定知識鏈接 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成分,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純天然甜味劑,它具有甜度高(其三鉀鹽甜度是蔗糖的150倍,單鉀鹽甜度是蔗糖的500倍)、低熱能、安全無毒和較強的醫(yī)療保健功效,是高血壓、肥胖癥、糖尿病、心臟病患者使用的最理想甜味劑。其藥理作用比較廣泛,能抑制肝臟炎癥反應,強有力地保護肝細胞膜,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減輕肝臟的病理性損害,提高肝細胞對化學傷害的抵抗力,促進膽紅素代謝,有很好的利膽降酶效果。不論從基礎理論研究,還是從臨床驗證,甘草甜素制劑的保肝作用都是確切可靠的,被稱為“第一保肝藥”。近期報道,對甘草中的甘草甜素進行研究,其可以抑制愛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細胞的變化,從而抑

31、制愛滋病的繁殖,其抑制率達98%。但是甘草甜素有促進鈉、水潴留的作用,水腫者不可大劑量久服。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理化鑒定】甘草甜素反應: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數(shù)滴,顯黃色,漸變橙黃色。 【功效應用】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和烈性。不宜與海藻、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知識拓展 炙甘草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制法為:取甘草片,按照蜜炙法炒至黃色至深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功效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脈結代。第四章

32、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苦參因其味極苦,形似參而得名。陶弘景謂,其“根味至苦惡”。本草經(jīng)百種錄:“苦參,專治心經(jīng)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但黃連似去心臟之火為多,苦參似去心腑小腸之火為多,則以黃連之氣味清,而苦參之氣味濁也。按補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義也?!笨鄥V泛用于醫(yī)藥、獸藥、農(nóng)藥、環(huán)境衛(wèi)生用藥等方面。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十、苦參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呈圓柱形。 2.表面栓皮很薄,棕黃色或灰棕色,多數(shù)破裂向外卷曲,易

33、剝落而顯現(xiàn)黃色的光滑皮部。 3.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粗纖維狀。 4.切面淡黃白色,有環(huán)狀年輪。 5.氣微,味極苦。 如圖4-25。 圖4-25 苦參藥材 栓皮栓皮皮部年輪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苦參藥材表面栓皮特征和切面環(huán)狀年輪,并咀嚼仔細體會其苦味。 【化學成分】含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多種生物堿。 【功效應用】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葛根為藥食兩用中藥之一。從葛根中提取的葛粉,是老幼皆益的滋補佳品,被譽為“野生淀粉之

34、王”,在國際上享有“長壽粉”之美譽。 【來源】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的干燥根。 十一、葛根 Radix Puerariae Lobatae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知識鏈接 粉葛為豆科植物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本品功效同葛根,葛根素含量低,富粉性,故多作食用。如圖4-26。中國藥典2000年版將野葛和甘葛藤都歸屬“葛根”中,而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葛根”項下只收載野葛,甘葛藤則以“粉葛”單列,規(guī)定粉葛的葛根素含量不得少于0.3%。 圖4-26 粉葛藥材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35、注意點】 1.呈縱切或橫切的厚片或小方塊。 2.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 3.切面黃白色,橫切面由纖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性環(huán)紋,縱切面由纖維形成的數(shù)條縱紋。質(zhì)韌,纖維性強。無臭,味微甜。 如圖4-27所示。 圖4-27(a) 葛根藥材縱切片 纖維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圖4-27(c) 葛根藥材橫切片 圖4-27(b) 葛根藥材縱切片 纖維纖維纖維課堂互動 觀察葛根和粉葛藥材標本,歸納葛根與粉葛的性狀鑒別要點? 【化學成分】含異黃酮類化合物,主要為葛根素。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葛根素含量不得少于2.4%。 【功效應用】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

36、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課堂互動 1.“東北三寶”包括哪些? 2.列舉人參見聞。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及根莖。 人參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人參根如人形,為著名的“東北三寶”之一,人稱“千草之靈,百藥之長”的“神草”,有“百草之王”之稱,自古以來就被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 十二、人參 Radix et Rhizoma Ginseng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知識鏈接 1.人參葉:為五加科植物人參 P.

37、 ginseng C.A.Mey.的干燥葉。功效補氣,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氣虛咳嗽暑熱煩躁,津傷口渴,頭目不清,四肢倦乏。 2.人參花:為五加科植物人參 P. ginseng C.A.Mey.的干燥花。功效健脾補虛,開胃消食,用于神經(jīng)衰弱、消化不良等癥。現(xiàn)代研究表明,人參花能全面有效地調(diào)節(jié)人體細胞的陰陽平衡,改善細胞代謝水平,增強機體功能,恢復人體內(nèi)各組織器官、系統(tǒng)功能,進而達到消除疲勞、延緩衰老的效果,有效防治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血糖、更年期綜合征等。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植物形態(tài)特征】 1.多年生草本。 2.主根圓柱形或紡錘形,具分枝。根莖(蘆頭)短,每年增生一

38、節(jié),上有凹陷的莖痕(蘆碗)。 3.莖單一,掌狀復葉輪生于莖頂,小葉35片。 4.傘形花序頂生。漿果狀核果扁球形,成熟時鮮紅色,內(nèi)含半圓形種子2枚。 如圖4-28所示。圖4-28 人參原植物 果實掌狀復葉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28 人參原植物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產(chǎn)地】主產(chǎn)東北。栽培面積和產(chǎn)量以吉林省最大,約占全國的70%以上。自然野生者稱“野山參”、“山參”,為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tài)下自然生長的稱“林下參”,習稱“籽?!保蝗斯ぴ耘嗾叻Q“園參”。 【采收加工】910月采挖栽培6年的人參,除去莖葉及泥沙,洗凈,常加工成以下

39、不同規(guī)格的商品: 1.生曬參 鮮參除去支根曬干。也可不去支根曬干,稱“全須生曬參”。 2.紅參 鮮參蒸透(蒸36小時)曬干或烘干。剪下的支根和纖維根即為“紅參須”。其中,身長、腿長、形體優(yōu)美的紅參稱“邊條紅參”。 3.凍干參(活性參) 鮮參經(jīng)真空冷凍干燥方法加工制成。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生曬參 (1)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下部有支根23條,并著生多數(shù)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 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 (2)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xù)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 (3)質(zhì)較硬,斷面淡黃

40、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huán)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 (4)具有特異的“參味”,味微苦、甘。 如圖4-29所示。圖4-29 全須生曬參 蘆頭橫紋支根須根橫切片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根莖(蘆頭)莖痕(蘆碗)不定根(艼)須根主根支根須根放大(示“珍珠點”)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29(b) 生曬參橫切面 形成層裂隙樹脂道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30 紅參藥材 【性狀鑒別注意點】 2.紅參 與生曬參區(qū)別為:表面紅棕色,半透明,上部有時帶土黃色,斷面角質(zhì)樣。如圖4-30所示。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41、 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人參各種規(guī)格的鑒別特征,并咀嚼人參,體會其特有的“參味”。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顯微鑒定】 1.人參橫切面 (1)韌皮部外側有裂隙,有樹脂道散在,內(nèi)含黃色分泌物。 (2)形成層成環(huán)。 (3)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棱角銳尖。 如圖4-31所示。圖4-31人參橫切面簡圖1.木栓層 2.裂隙 3.樹脂道 4.韌皮部 5.形成層 6.導管 7.草酸鈣簇晶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顯微鑒定】 2.人參粉末 粉末淡黃白色。 (1)樹脂道碎片易見,含黃色塊狀分泌物。 (2)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m,棱角銳尖。 如圖4-32所示。圖4-32 人參

42、粉末1. 樹脂道(橫向) 2. 樹脂道(縱向) 3. 草酸鈣簇晶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含多種人參皂苷, 主要為四環(huán)三萜類皂苷,如人參皂苷Ra、Rb、Rc、Rd、 Re、Rf、Rg等。此外,還含有人參多糖、人參揮發(fā)油等?,F(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含人參皂苷Rg1和人參皂苷Re的總量不得少于0.30%,人參皂苷Rbl不得少于0.20%。 【功效應用】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不宜與藜蘆同用。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43、 知識拓展規(guī)格每500g人參的支數(shù)規(guī)格每500g人參的支數(shù)普通紅參20支16支以內(nèi)邊條紅參16支16支以內(nèi)普通紅參32支16支以上32支以內(nèi)邊條紅參25支16支以上25支以內(nèi)普通紅參48支32支以上48支以內(nèi)邊條紅參35支25支以上35支以內(nèi)普通紅參64支48支以上64支以內(nèi)邊條紅參45支35支以上45支以內(nèi)普通紅參80支64支以上80支以內(nèi)邊條紅參55支邊條紅參80支45支以上55支以內(nèi)55支以上80支以內(nèi)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知識鏈接 1.朝鮮參 來源與人參相同,產(chǎn)于朝鮮與韓國,又稱“朝鮮人參”、“別直參”、“高麗參”,如圖4-33所示。加工方法與紅參相似。 2.西洋

44、參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 folium L.的干燥根。又稱“花旗參”、“洋參”。主產(chǎn)于美國北部及加拿大,我國已有大量栽培并供國內(nèi)市場銷售。蘆頭大多除去,為生曬品。如圖4-34所示。本品性偏涼,功效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內(nèi)熱,肺虛咳血,潮熱及肺胃津虧,煩渴等。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圖4-34 西洋參 圖4-33朝鮮參課堂互動觀察生曬參、西洋參,歸納二者的性狀鑒別特征。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含多種人參皂苷, 主要為四環(huán)三萜類皂苷,如人參皂苷Ra、Rb、Rc、Rd、 Re、Rf、Rg等。此外,還含有人參多

45、糖、人參揮發(fā)油等?,F(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含人參皂苷Rg1和人參皂苷Re的總量不得少于0.30%,人參皂苷Rbl不得少于0.20%。 【功效應用】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不宜與藜蘆同用。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三七,又名田七、參三七、金不換等,是許多著名中成藥的原料,如云南白藥、丹滲滴丸、調(diào)經(jīng)養(yǎng)顏膠囊等。本草綱目拾遺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來源】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

46、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莖。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云南及廣西。多為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花開前采挖,洗凈,依主根、根莖(蘆頭)和支根分開干燥,分別習稱“三七頭子”、“剪口”、“筋條”。十三、三七 Radix et Rhizoma Notoginseng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 2.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具蠟樣光澤,有斷續(xù)的縱皺紋及支根痕。 3.體重,質(zhì)堅實,斷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 4.氣微而特異,味苦回甜。 如圖4-35所示。 習以個大、體重、質(zhì)堅實

47、、斷面灰黑色、無裂隙者為佳。 圖4-35 三七藥材 瘤狀突起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三七常見的偽品有姜科植物莪術的根莖經(jīng)雕刻偽制或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莖等,如何鑒別三七真?zhèn)危?【化學成分】主要有皂苷、黃酮、揮發(fā)油、氨基酸、多糖、淀粉、蛋白質(zhì)等。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含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三者的總量不得少于5.0%。 【功效應用】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孕婦慎用。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三七常見的偽品有姜科植物莪術的根莖經(jīng)雕刻偽制或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莖等,

48、如何鑒別三七真?zhèn)危?a)莪術根莖偽制(b)菊三七根莖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等級每500g三七的個數(shù)等級每500g三七的個數(shù)20頭(一等)20個以內(nèi)80頭(五等)60個以上80個以內(nèi)30頭(二等)20個以上30個以內(nèi)120頭(六等)80個以上120個以內(nèi)40頭(三等)30個以上40個以內(nèi)160頭(七等)120個以上160個以內(nèi)60頭(四等)40個以上60個以內(nèi)200頭(八等)160個以上200個以內(nèi)知識拓展 三七的商品規(guī)格以藥材大小分檔, 常以“頭”計。等級及劃分標準如下: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當歸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當歸因功用而得名,活血補血,

49、能使氣血各有所歸,為婦科調(diào)經(jīng)、補血、活血之要藥,有“十方九歸”與“藥王”的美稱。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 十四、當歸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植物形態(tài)特征】 1.當歸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帶紫色。 2.葉具長柄,葉鞘基部膨大,葉23回羽狀全裂。 3.復傘形花序頂生,花白色。 4.果為雙懸果。 如圖4-36所示。 【產(chǎn)地】主產(chǎn)甘肅。 【采收加工】秋末采挖,除去須根及泥土,晾至半干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干。 圖4-36 當歸原植物第四章 根及根

50、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根頭(歸頭)具環(huán)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 2.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 3.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shù)須根痕。 4.質(zhì)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shù)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huán)黃棕色。有濃郁的甜香氣,味甘、辛、微苦。 如圖4-37所示。 習以粗大、身長尾少、質(zhì)堅韌、斷面黃白色、香氣濃、味甘者為佳。柴性大、干枯無油或斷面呈綠褐色者不可供藥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圖4-36(a)當歸藥材

51、及切片 圖4-36(b) 當歸頭放大歸頭歸身歸尾葉鞘殘基 環(huán)紋形成層 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體會當歸顏色和氣味,歸納其主要鑒別要點。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顯微鑒定】 1.當歸橫切面 皮層窄,有少數(shù)油室。韌皮部寬廣,多裂隙,油室及油管類圓形,外側較大,向內(nèi)漸小。形成層成環(huán)。如圖4-38所示。 圖4-38 當歸根的橫切面簡圖1.木栓層 2.裂隙 3.油室 4.韌皮部 5.形成層 6.導管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顯微鑒定】 2.當歸粉末 淡黃棕色。 (1)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表面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有時可見菲薄的橫隔。 (2)梯紋及網(wǎng)紋導管多見

52、。 (3)有時可見油室碎片。 如圖4-39所示。 圖4-39 當歸粉末 1.油室 2.韌皮薄壁細胞 3.木栓細胞 4.淀粉粒 5.導管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主要含揮發(fā)油和水溶性成分。其中,揮發(fā)油主要含藁本內(nèi)酯,水溶性成分主要含阿魏酸等?,F(xiàn)行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本品阿魏酸不得少于0.050%。 當歸具有促進造血功能、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擴張血管、降壓、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造血和抗貧血等作用。 【功效應用】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

53、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知識拓展 當歸易蟲蛀、霉變、泛油,應貯于陰涼干燥處,溫度在28以下,相對濕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為13%15%。貯藏期間內(nèi)應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吸潮或輕度霉變、蟲蛀,要及時晾曬或用60左右的溫度烘干。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密閉抽氧充氮技術養(yǎng)護。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防風因功用而得名。本草綱目稱“防者,御也,其功療風最要?!?【來源】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十五、防風 Radix Saposhnikoviae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呈

54、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下部漸細,有的略彎曲。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huán)紋,習稱“蚯蚓頭”,有的環(huán)紋上殘存棕褐色毛狀葉基(“掃帚頭”)。 2.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縱皺紋、多數(shù)皮孔樣突起及點狀的細根痕。 3.體輕,質(zhì)松,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有裂隙,木部淺黃色。 4.氣特異,味微甘。 如圖4-40 所示。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圖4-40(a) 防風藥材圖4-40(b) 防風藥材“掃帚頭” 皮部“掃帚頭” “掃帚頭” 木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防風的根頭部、質(zhì)地、斷面、氣味等特征,并解釋“蚯蚓頭”。 【化學成分】含揮發(fā)油、升麻素、甘露醇等。

55、 【功效應用】解表祛風,勝濕,止痙。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柴胡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為和解表里,疏肝解郁之要藥?,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柴胡有抗驚厥、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炎、抗病原體等作用。以柴胡為原料開發(fā)的成藥有柴胡注射液、平肝舒絡丸、加味逍遙丸、柴胡舒肝丸等。 【來源】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狹葉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前者習稱“北柴胡”、“硬柴胡”,后者習稱“南柴胡”、“軟柴胡”。知識鏈接 大葉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

56、urcz.的干燥根莖曾在東北地區(qū)作柴胡藥用,其特征是表面密生環(huán)節(jié)?,F(xiàn)行版中國藥典明確指出該品有毒,不可當柴胡用。十六、柴胡 Radix Bupleuri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北柴胡 (1)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 (2)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 (3)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 (4)氣微香,味微苦。 如圖4-41所示。 圖4-40(a) 防風藥材莖基葉基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2.南柴胡 (1)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shù)細毛狀

57、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 (2)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huán)紋。 (3)質(zhì)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 (4)具敗油氣。 如圖4-42所示。 圖4-40(b) 南柴胡藥材環(huán)紋枯葉纖維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北柴胡、南柴胡藥材,歸納二者的性狀鑒別要點。 【化學成分】主藥含柴胡皂苷、甾醇、少量揮發(fā)油。 【功效應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脫垂,脫肛。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北沙參為藥食兩用的常用滋陰中藥。主產(chǎn)山東、遼寧等地,又名珊瑚菜、萊陽參、遼沙參。 【來源】傘形科

58、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 十七、北沙參 Radix Glehniae圖4-43 北沙參藥材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注意點】 1.細長圓柱形,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偶有分枝,頂端可見有黃棕色根莖殘基。 2.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偶有殘存外皮,外皮的表面黃棕色。全體有細縱皺紋及縱溝,并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 3.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 4.氣特異,味微甘。 如圖4-43所示。圖4-43 北沙參藥材根莖殘基細根痕飲片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課堂互動 仔細觀察

59、北沙參的性狀鑒別特征,并歸納其性狀鑒別要點。知識鏈接 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參A. strica Miq.的干燥根。因質(zhì)地輕泡,又稱泡參,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 以“南沙參”單列。如圖4-44所示。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化學成分】含有揮發(fā)油、香豆素、淀粉、生物堿、三萜酸等。 【功效應用】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不宜與藜蘆同用。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丹參因色紅而得名,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丹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強心、抗血栓形成以及改善

60、微循環(huán)等作用,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的重要原料。目前,以丹參為原料生產(chǎn)的藥物近百種,如復方丹參片、復方丹參滴丸等著名常用中成藥。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四川、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等地,以四川栽培量大質(zhì)優(yōu)。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十八、丹參 Radix et Rhizom Salviae Miltiorrhizae 第四章 根及根莖類藥材第一節(jié) 根類藥材鑒定 【植物形態(tài)特征】 1.多年生草本,莖四棱形,全株密被柔毛。 2.葉對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37枚,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邊緣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