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復習資料_第1頁
土壤學復習資料_第2頁
土壤學復習資料_第3頁
土壤學復習資料_第4頁
土壤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在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五大因子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體.能夠生產植物收獲的陸地疏松表層.土壤肥力:土壤不間斷地、相互協(xié)調地提供植物生長全過程所需要的水分、養(yǎng)分、空氣、熱量等生活因素的水平.土壤剖面:從地表向下垂直挖掘后露出的一個切面.土壤圈:是覆蓋于地球和淺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構成的一種連續(xù)體或覆蓋層,它是地圈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局部.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中生物與非生物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構成的整體.礦物:礦物是天然產生于地殼中具有一定化學組成、物理性質和內在結構的物體.同晶替代類質同像:組成礦物的中央離子被電性相同、大小相近的離子所替代,而晶格構造不變的現(xiàn)象叫做同晶替代.礦質

2、化過程:指復雜的有機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簡單的無機化合物,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腐殖化過程:土壤有機質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機質分解產生的簡單有機化合物及中間產物轉化成更復雜的、穩(wěn)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 一腐殖質 的過程.礦化率:土壤有機質因礦質化作用每年損失量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比率稱有機質的礦化率.腐殖化系數(shù):單位重量的有機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殘留的碳量.激發(fā)效應:土壤中參加新鮮有機物質會使土壤原有有機質的礦化速率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腐殖質:土壤腐殖質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動、植物殘體及微生物體以外的有機物質的總稱,是土壤中一類性質穩(wěn)定,成分、架構極其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土壤密度:單位

3、容積土粒不包括粒間孔隙的干重量.土壤容重:單位容積自然狀態(tài)下的土壤 含土粒和粒間孔隙干重量.土壤孔度:土壤全部孔隙容積占土體容積的百分率.土壤顆粒組成:土壤中不同大小顆粒的組成比例.或:土壤中各級土粒的百分含量.土壤質地:依據(jù)土壤機械組成相近與否而劃分的土壤組合叫做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土粒單粒和復粒的排列、組合形式或土粒相互之間的結合狀態(tài).土壤結構體:土粒在膠結物有機質、碳酸鈣、氧化鐵的作用下,相互團聚在一起形成大小、形狀、性質不同的土塊或土團.土壤結構性:土壤中結構體的數(shù)量、大小、形狀、性質及其相互排列和相應的孔隙狀況等綜合特性.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容積與土粒容積的比值吸濕水:土壤通過吸附

4、力吸附水汽分子而保持在土粒外表的水分.膜狀水:由吸附力吸附于土粒吸濕水外層的膜狀水分.毛管水:依靠土壤毛管孔隙的毛管力保持在毛管里的水分.或存在毛管孔隙中為彎月面力所保持的水分.毛管上升水:地下水沿著毛管上升而被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毛管懸著水:懸著在土壤上層中的毛管水.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超過田間持水量時,受重力影響向下滲透的水分.吸濕系數(shù):把枯燥的土壤放入水汽飽和的容器中,土壤吸附氣態(tài)水分子的最大含量稱為吸濕系數(shù)或最大吸濕量.凋萎系數(shù):植物出現(xiàn)永久萎焉現(xiàn)象時的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毛管懸著水達最大量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田間持水量.它是反映土壤保水水平大小的一個指標.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達最大量

5、時的土壤含水量稱毛管持水量.飽和持水量:土壤孔隙全部充滿水時的含水量稱飽和持水量.相對含水量:土壤自然含水量占某種水分常數(shù) 一般是以田間持水量為基數(shù)的百分數(shù).儲水容量:一定面積一定厚度土壤中所含水量的體積.有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稱為有效水.土水勢:為了可逆地等溫地在標準大氣壓下從在指定高度的純水水體中移動無窮小量的水到土壤中去,每單位數(shù)量的純水所需做功的數(shù)量. 或土壤水在各種力如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靜水壓力等的作用下勢或自由能的變化. 水吸力: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況下所處的能態(tài).土壤水分特征曲線: 土壤水的能量指標基質勢與數(shù)量指標容積含水量的關系曲線.機械彌散:溶質在隨水流動過程中逐漸

6、分散并占有越來越大的滲流區(qū)域范圍的運移現(xiàn)象.土壤呼吸強度: 單位時間通過單位斷面的 CO數(shù)量.土壤重量熱容量: 單位重量土壤溫度升高 1C所需的熱量J/g - C o)土壤容積熱容量: 單位容積土壤溫度升高 1 C所需的熱量J/cm 3 C .土壤導熱率:單位厚度1cm 土層,溫差1C,每秒經單位斷面1cm2通過的熱量焦耳數(shù)J/cm - s - C .土壤熱擴散率:標準狀況下,在土層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離內,1C的溫度梯度下,每秒流入 1cm2土壤斷面面積的熱量,使單位體積1cm3 土壤所發(fā)生的溫度變化,以D表示.土壤母質P134是風化殼的表層,是指原生基巖經過風化、搬運、堆積等過程于地表形成的

7、一層疏松、最年輕的地 質礦物質層,它是形成土壤的物質根底,是土壤的前身.粘化過程P151 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與積累的過程,可分為殘積粘化和淀粉粘化.富鋁化過程P153又稱為脫硅過程、脫硅富鋁化過程.它是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土壤物質由于礦物的風化,形成弱堿 性條件,隨著可溶性鹽、堿金屬和堿土金屬鹽基及硅酸的大量流失,而造成鐵鋁在土體內相對富集的過程.土壤發(fā)育P154地殼外表的掩飾風化體及其再積體,接受其所處的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態(tài)和肥 力特性的土壤.土壤剖面P154 土壤自上而下的垂直切面.具有假設干個大體與地面平行的土壤發(fā)生層.陽離子交換作用 P163 土壤溶液中陽離子與土壤膠體外

8、表吸附陽離子互換位置交換性陽離子P163被土壤膠體外表所吸附,能被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所交換的陽離子.陽離子吸附P163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轉移到土壤膠體外表,為土壤膠體所吸附.陽離子解吸P163 土壤膠體外表吸附陽離子轉移到土壤溶液中.CEC P164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換的陽離子的容量/每千克干土所含的全部交換性陽離子的厘摩爾數(shù).BS P165鹽基離子占吸附陽離子總量 CEC的百分數(shù).陰離子專性吸附 P169陰離子作為配位體,進入粘土礦物或氧化物外表金屬原子的配位殼,與其中的羥基或水合基 交換、重新配位,并直接通過共價鍵或配位鍵結合而被吸附在固體外表.它發(fā)生在膠體雙電層的內層,也稱配位體 交換吸

9、附.活性酸:是指與土壤固相處于平衡?態(tài)的土壤溶液中的H+所反映出來的酸度.P172潛性酸:是指吸附在土壤膠體外表的交換性致酸離子H+和Al3+所反映出來的酸度.P172交換酸:是指土壤膠體吸附 H+或Al 3+通過交換進入溶液后所反映出的酸度.水解酸:用弱酸強堿鹽如NaAG CaAc溶液處理土壤所表現(xiàn)的酸度.P177堿化度ESP: 土壤膠體吸附的交換性鈉占 CEC的百分率.P178土壤緩沖性:狹義:土壤在參加酸或時,具有緩和酸堿度劇烈變化的水平,稱土壤緩沖作用,或緩沖性能.廣義: 土壤是一個巨大的緩沖體系,對營養(yǎng)物質、污染物質、氧化復原等也具有緩沖性,即具有反抗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水平. 這是土壤質

10、量及肥力的重要指標.P183緩沖曲線:土壤懸液中連續(xù)參加標準酸或堿液,測定 pH的變化,以縱坐標表示 pH,橫坐標表示參加的酸或堿量繪 制的滴定曲線.P185緩沖容量:使單位質量或容積土壤改變1個pH單位所需的酸或堿量.P185土壤養(yǎng)分:土壤養(yǎng)分是指土壤中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包括大量元素氮、磷、鉀,中量元素鈣、鎂、硫, 微量元素硼、銅、鎰、鋁、鐵、鋅、氯等.氨基化作用:復雜的含氮有機化合物經過微生物酶的系列作用,降解為簡單的氨基化合物,稱之為氨基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指在缺氧條件下,NQ-在反硝化細菌作用下復原為NO N2Q N2的過程.土壤污染: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

11、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的現(xiàn)象.土壤自凈作用: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反響過程,降低其濃度或改變其形態(tài),從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現(xiàn)象. 土壤背景值:理論上,指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土壤本身的化學元素組成和含量.實際上,土壤背景值只能代表土壤某一開展、演變階段的一個相對意義上的數(shù)值,即嚴格根據(jù)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獲得的盡可能不受或少受人類 活動影響的土壤化學元素的原始含量. 土壤環(huán)境容量: 土壤環(huán)境單元一定時限內遵循環(huán)境質量標準,既保證農產品產量和生物學質量,同時也不使環(huán)境污 染時,土壤所能允許承納的污染物的最大數(shù)量或負荷量.酸

12、沉降:指大氣中的酸性物質通過干、濕沉降兩種途徑遷移到地表的過程.土壤退化:在自然環(huán)境的根底上,因人類開發(fā)利用不當而加速的土壤質量和生產力下降的現(xiàn)象和過程.土地退化: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開發(fā)利用而導致土地質量下降乃至荒蕪的過程.)土壤質量:土壤質量是土壤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界面內維持生產,保證環(huán)境質量,促進動物與人類健康行為的水平.土壤沙化:指土壤在風蝕作用下,表層土壤細顆粒減少而粗質砂粒增多的過程.土地沙漠化:是土壤在風蝕作用下,向沙漠生境演化的過程.沙漠是沙漠化的頂極狀態(tài).土壤流失:是土壤物質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運移走的侵蝕過程,也稱水土流失作用.土壤鹽漬化:主要發(fā)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地區(qū)

13、,它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xiàn)象或過程.土壤次生鹽漬化: 是土壤潛在鹽漬化的表象化.由于利用不當,使?jié)撛邴}漬化土壤中鹽分趨向于表層積聚的過程.土壤潛育化:是土壤處于地下飽和水、過飽和水長期浸潤狀態(tài)下,在1m內的土體中某些層段 Eh1o 0,南方酸性土壤的 HA/FA 20x104 5000kg/hin2每年礦化消耗掉的土壤有機質為4 5000 x 2 Ox 1 OGOkg每年應施 90H0+25=3600kg干紫云英每年應施 3600- 1-860/1000=25714+29kg 新鮮紫云英第三章土壤生物1、土壤微生物包括哪些類型?按其大小分:細菌、放線菌、絲狀菌、藻類、微小動物;按其形

14、態(tài)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細胞型生物即分子生物一病毒;按營養(yǎng)類型分:化能有機營養(yǎng)型,化能無機營養(yǎng)型,光能有機營養(yǎng)型,光能無機營養(yǎng)型;按呼吸類型分:好氧性微生物,厭氧性微生物,兼厭氧性微生物.2、土壤動物主要有哪些種類?按其大小分:原生動物、中等動物、大型動物、巨型動物;按其形態(tài)分:原生動物、后生動物.3、土壤生物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如何?土壤生物是土壤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成分,在土壤形成和發(fā)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土壤生物可起到分解有機質,合成腐殖質,促進無機養(yǎng)分有效化的作用.土壤生物是評價土壤質量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4、什么是根際效應?根圈根際微生物效應:用根/土比值R/S表示,即根圈土壤

15、微生物與近鄰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之比.根土比 一般在50-20之間.5、影響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環(huán)境因素有哪些?溫度;水分及其有效性;pH;氧氣和氧化復原電位Eh值;生物因素;土地治理舉措.6、土壤中的酶主要有哪幾種類型?氧化復原酶類;水解酶類;轉移酶類;裂解酶類.7、簡述環(huán)境條件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質地:質地粘重的土壤酶活性比質地輕的強.結構:小團聚體的土壤酶活性較大團聚體的強.水分:漬水條件降低轉化酶活性,但能提升脫氫酶活性.溫度:適宜溫度下酶活性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有機質:土壤有機質含量和組成及有機礦質復合體組成、特性決定土壤酶的穩(wěn)定性.土壤pH:磷酸酶

16、活性的最適 pH為4.0-6.7和8.0-10;月尿酶活性以中性土壤中最高;脫氫酶活性堿性土中最高.許多重金屬、非金屬離子、有機化合物包括殺蟲劑、殺菌劑均對土壤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耕作治理影響:耕翻通常會降低上層土壤酶活性;灌溉會增加脫氫酶、磷酸酶活性,但會降低轉化酶活性;施用無機肥料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有增有減或無影響;使用農藥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不大,但其影響往往會持續(xù)幾個月.第4章土壤質地和結構1、土壤容重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有何用途?影響因素:質地.質地越粘,孔隙所占容積越大,容重越??;砂土壤土粘土.結構a.團粒結構多的土壤容重較小.有機質SOM.富含腐殖質的土層一般結構良好,比擬疏松,容重較

17、小.土壤松緊度.土壤容重的用途:計算土壤孔隙度.孔隙度 =1-容重/密度*100%.計算工程土方量.土壤重量 =土壤體積* 土壤容重.估算各種土壤成分儲量.計算土壤儲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額.2、不同粒級的土粒礦物組成、化學組成和物理性質有何不同?土粒的礦物組成:砂粒以原生礦物為主,最多的是石英.粉粒除原生礦物外,還有一些風化后形成的次生礦物.粘粒以次生礦物為主.土粒的化學組成:隨粒徑由大到小,SiO2含量由多到少.RQ即FezQ與AI2Q的總稱與SiO2相反,隨粒徑由大到小,R2Q含量由少到多.CaO MgO P2Q、K2O隨土粒由大到小,含量增加.各級土粒的物理性質:土粒由大到小,保水水平、最

18、大吸濕量、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增加,但通透性、滲透系數(shù)降低;土壤膨脹性和可塑性增加,對耕作帶來不利影響.3、試述不同質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砂質土,特點:粒間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強而保水性弱,水氣易擴散,易干不易澇.大孔隙多,通氣性好,一般不會累積復原物質.水少氣多,溫度易升降,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種.養(yǎng)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前勁大后勁缺乏,“發(fā)小苗不發(fā)老苗,后期易脫肥早衰,結實率低、籽粒輕.松散易耕,但耕作質量差.施肥:應多施未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適時追肥 少量屢次.宜種性:耐瘠耐旱、生長期短、早熟的作物,塊根、葉莖類、花生、蔬菜.粘質土, 特點:a粒間孔隙小,毛管

19、細而曲折,透水性差,易產生地表徑流,保水抗旱力強,易澇不易旱.a,小孔隙多,通氣性差,容易積累復原性物質.水多氣少,熱容量大,溫度不易上升,對早春作物播種不利.養(yǎng)分較豐富且保肥力強,肥效緩慢,穩(wěn)而持久,后勁足,不早衰,“發(fā)老苗而不發(fā)小苗,結實率高,籽實飽滿.早春低溫時,由于肥效緩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耕性差,粘著難耕.施肥:宜施用腐熟程度高的有機肥,化肥一次用量可多些.宜種性:谷類、甘蔗、果、桑、茶等多年生深根作物.壤質土 :土壤性質兼具粘質土和砂質土的優(yōu)點,而克服了它們的缺點.耕性好,宜種廣,對水分有回潤水平,是較理想的質地類型.4、質地不良土壤如何改進?摻砂摻粘,客土調劑;引洪放淤,引洪漫

20、沙;施有機肥,改進土性;植樹種草,培肥改土.5、各種土壤結構體是在何種條件下形成的?熟化度較低的表層土壤或缺乏有機質而粘重的底土多為塊狀結構.在粘重的心土層或由氫氧化鐵膠結土粒后形成核狀結構.柱狀結構是堿化土壤的標志特征,常在干旱半干旱地帶的底土出現(xiàn).粘重土壤的底土,由于干濕交替頻繁形成棱柱狀結構.雨后土壤外表結殼或老耕作土壤犁底層常形成片狀、板狀結構.團粒結構一般存在于腐殖質較多、植物生長茂盛的表土層中,是有機質豐富肥沃土壤的標志特征.6、影響土粒粘聚形成結構體的因素有哪些?陽離子的種類、電解質濃度、土粒水膜的的厚薄、無機膠體種類、有機膠體類型7、影響土壤結構體成型的因素有哪些?根系切割、干

21、濕交替 、凍融交替、生物作用、土壤耕作8、團粒結構在土壤肥力上有何重要意義?書86-87團粒結構土壤的大小孔隙兼?zhèn)?可接納大量降水和灌溉水,天旱時可預防水分蒸發(fā),有利于空氣流通、蓄水毛管孔與透水、通氣非毛管孔同時進行,能有效地協(xié)調土壤中的水、氣矛盾.)團粒結構土壤的保肥與供肥協(xié)調.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通常有機質含量豐富.團粒結構外表為好氣作用,有利于有機質的礦質化,釋放養(yǎng)分.團粒內部那么有利于腐殖化,保存養(yǎng)分.團粒結構土壤的耕作阻力小,宜于耕作,且宜耕期長;團粒結構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層結構.9、常見陽離子凝聚水平的順序是怎樣的?土壤中常見的陽離子引起膠體凝聚作用大小的順序為:Fe3+Al3+H+

22、C22+Md+NH+K+Na+1 0、土壤結構性與土壤侵蝕的關系如何?在水、風等因素的作用下,土粒隨地表徑流沿坡面或侵蝕溝向下流失的現(xiàn)象稱為土壤侵蝕.暴雨初期,結構性好的土壤由于透水性強,不易形成徑流,在結構性差的土壤上才容易產生徑流,并把細碎的土粒帶走.在土壤團聚化程度高、抗分散水平強的地方,即使產生微弱徑流,水中含有的細土量也很少.暴雨急需時,降水量遠遠超過土壤的滲透水平,土壤侵蝕作用就取決于表層土壤顆粒與其下部顆粒的結合力大小,團聚化程度高、壘結疏松的土壤反而比外表平滑緊密的土壤易受侵蝕.顆粒越小,粘結力越強,越有利于反抗侵蝕.11、簡述土壤孔隙的分級及其功能.非活性孔隙:又稱無效孔隙,

23、孔徑1.5X105Pa, 土壤對水的吸力很強,水分對植物根本 無效.毛管孔隙:孔徑為0.02-0.002mm 土壤水吸力在1.5X104Pa-1.5X105Pa之間,對植物有效,而且植物 的根系和微生物都可在其中生長和活動.通氣孔隙:孔徑0.02mm透水通氣,通常有空氣存在其中,植物根毛、根系和微生物均可在通氣孔隙中活動.第5章 土壤水1、吸濕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吸濕系數(shù)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土壤吸濕水含量受土壤質地和空氣濕度的影響.粘質土吸附力強,吸濕水含量高,砂質土那么吸濕水含量低;空氣相對濕度高,吸濕水含量高,反之那么吸濕水含量低.吸濕系數(shù)主要受容器的密閉程度和水汽飽和程度的影響.2、土

24、壤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有哪些?土壤水分含量是表征土壤水分狀況的一個指標.表示方法有:質量含水量,容積含水量,相對含水量,土壤水貯量.3、計算土壤含水量時為什么要以烘干土為標準?定義中的干土一詞,一般是指在105 c條件下烘干的土壤.而另一種意義的干土是含有吸濕水的土,通常叫“風干土,即在當?shù)卮髿庵凶匀豢菰锏耐寥?又稱氣干土,其質量含水量當然比 105c烘干的土壤高一般高幾個百分點.由于大氣濕度是變化的,所以風干土的含水量不恒定,故一般不以此值作為計算土壤含水量的根底,而要以烘干土為標準.4、土水勢由哪些分勢構成?基質勢,壓力勢,溶質勢,重力勢.5、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受哪些因素影響?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

25、利用?書109影響因素: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和緊實度 容重,溫度和粘土礦物類型.應用:土壤水吸力與含水量之間的換算;用于各級孔徑、孔隙及其容積V, %的計算;計算水容量比水容.6、農業(yè)生產中為什么要求土壤保持適當?shù)膶蔏s ?Ks反映土壤的飽和滲透性能,任何影響土壤孔隙大小和形狀的因素都會影響Ks.生產中要求土壤保持適當?shù)娘柡蚄s.假設過小,造成透水通氣差,復原有害物質易在土壤中積累,造成地表徑流;假設過大,造成漏水漏肥現(xiàn)象.7、試述農業(yè)生產中“中耕保水的理論依據(jù).切斷毛細管8、土面蒸發(fā)可劃分為哪些階段?各個階段的限制因素是什么?大氣蒸發(fā)力限制蒸發(fā)率不變階段,限制因素-大氣蒸發(fā)力;土壤導水率限

26、制階段,限制因素-土壤導水率;擴散限制階段,水分-水氣-大氣,蒸發(fā)量減少.9、現(xiàn)有一容重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為 100g/kg ,田間持水量為300g/kg ,要使30厘米土層含水量達 田間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m/hm2 ?)10、容重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為 100g/kg ,田間持水量為300g/kg ,降雨10mm假設全部入滲,可使 多深土層達田間持水量?11、土壤容重為1.2g/cm3,計算其含水量為 250g/kg時的固、液、氣三相比.密度2.65上課時的PPT有現(xiàn)成的例子12、液態(tài)水和氣態(tài)水運動的推動力和流動方向.液態(tài)水運動:推動力為土層之間的

27、水勢梯度.飽和流的推動力主要包括重力勢梯度和壓力勢梯度,非飽和水流的 推動力主要包括基質勢梯度和重力勢梯度.水流的流動方向是高水勢到低水勢.毛管力小的地方流向毛管力大;吸 力低的地方流向吸力高的地方;水膜厚處流向水膜薄處;曲率半徑大的孔隙流向曲率半徑小的孔隙;溫度高處流向 溫度低處.氣態(tài)水運動:推動力a為水汽壓梯度和溫度梯度.流動方向:從水汽壓高處流向水汽壓低處,從溫度高處流向溫度低處.新日點由立水源的方向“例工一垂直土層.地下水位離地面A點離地面IQcrn.與其垂直的 B點離冊聞A點基雇勢為TOOcrnH=.,目點為小OcmfO.判Ve Pp uniizxz.-1004060100OO70O

28、-1010/30 IA- B兩點的水力勢差AZ A, B網點島事比面矩島之凌第6章土壤空氣和熱量狀況1、土壤空氣與近地面大氣組成上有何差異?為什么?土壤空氣中的CO含量高于大氣;土壤空氣中的Q含量低于大氣;土壤空氣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氣;土壤空氣中含有較多的復原性氣體.一般愈接近地表的土壤空氣與大氣組成愈相近,土壤深度越大,土壤空氣組成與大氣差異也愈大.2、土壤空氣含量及其組成受哪些因素影響?土壤空氣的組成不是固定不變的,影響土壤空氣變化的因素很多,如土壤水分、土壤生物活動、土壤深度、土壤溫度、pH、季節(jié)變化及栽培舉措等.隨著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空氣中CO含量增加,Q含量減少,其含量相互消長.3

29、、土壤空氣與作物生長有何關系?土壤空氣與根系:假設土壤空氣中Q的含量小于9娥10%根系發(fā)育就會受到影響,Q含量低至5犯下時,絕大多數(shù)作物根系停止發(fā)育.O2與CQ在土壤空氣中互為消長,當CQ含量大于1%寸,根系發(fā)育緩慢,至 5-20%,那么為致死的含量.土壤空氣中復原性氣體,也可使根系受害,如HS使水稻產生黑根,導致吸收水肥水平減弱,甚至死亡. 土壤空氣與種子萌發(fā):種子萌發(fā),所需氧氣主要由土壤空氣提供,缺氧時,葡萄糖酒精發(fā)酵,產生酒精,使種子 受害.土壤空氣狀況與植物抗病性 :A植物感病后,呼吸作用增強,以保持細胞內較高的氧水平,對病菌分泌的酶和毒素有破壞作用.B呼吸提供能量和中間產物,利于植物

30、形成某些隔離區(qū)阻止病斑擴大.C傷口呼吸增強,利于傷口愈合.減少病菌侵染.4、土壤空氣與大氣痕量溫室氣體有何關系?大氣中痕量溫室氣體CQ、CH、N2Q氯氟燃化合物導致的氣候變暖,是人們關注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土壤向大氣釋 放溫室氣體,因此說土壤是大氣痕量溫室氣體的源.土壤對大氣溫室氣體的吸收和消耗,稱為匯.源多那么匯少,匯 多那么源少.5、反映土壤通氣性能的指標有哪些?土壤孔隙度:總孔隙度50-55%或60%其中通氣孔度要求 8-10%,最好15-20%.土壤呼吸強度.土壤氧擴散率.土壤透水性.土壤氧化復原電位.6、土壤熱量來源有哪些?)太陽輻射能:土壤熱量的最根本來源.太陽能的99私短波輻射.當太

31、陽輻射通過大氣層時,一局部熱量被大氣吸收散射,一局部被云層和地面反射,而土壤只吸收其中一少局部.生物能:微生物分解有機質過程是放熱過程.釋放的熱量一局部作為微生物能源,大局部用來提升土溫.地熱:地殼傳熱水平差,對土壤溫度影響極小,可忽略不計.7、土壤熱容量C和C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書125局部略土壤熱容量的大小受土壤礦物質、有機質、水和空氣的影響.從土壤三相角度看,液相的土壤水分的熱容量最大, 氣相最??;固相中,腐殖質熱容量與其它成分相比有明顯優(yōu)勢,其它各組分熱容量彼此差異不大,所以土壤熱容量 的大小主要決定于土壤水分多少和腐殖質含量.8、土壤溫度變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土壤溫度是太陽輻射平衡

32、、土壤熱量平衡和土壤熱學性質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因素:海拔高度:海拔增高,大氣稀薄,透明度增加,散熱快,土壤吸收熱量增多,所以高山土溫比氣溫高.由于高山氣溫低,地面裸露時,地面輻射增強,隨著高度增加,土溫比平地的低.土壤因素:影響土溫變化的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結構、質地、松緊度、顏色、濕度、地表狀態(tài)及土壤水汽含量等.地面覆蓋:地面覆蓋后既減少吸熱,也減少散熱.緯度:緯度影響土壤外表接受太陽輻射的強度.隨緯度由低到高,自南而北土壤外表接受的輻射強度減弱,土溫 由高到低. 坡向:北半球南坡接受太陽輻射最多,東南坡、西南坡次之,東坡、西坡、東北坡、西北坡依次遞減, 北坡最低. 坡度: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3

33、0-60 0的南向坡,隨著坡度增加,接受太陽輻射增加.第7章土壤形成和發(fā)育1、土壤形成發(fā)育受哪些因素影響?母質、氣候、生物因素、地形、成土時間、人類活動2、母質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P134影響成土過程的速度、性質和方向.影響土壤礦物組成影響土壤理化性狀如養(yǎng)分等影響土壤發(fā)育和形態(tài)特征3、為什么說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P139把太陽能引入成土過程,使營養(yǎng)元素在土壤積聚,產生腐殖質,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改善母質理化性質,形成具有 肥力的土壤.4、母質與巖石、土壤的區(qū)別是什么?P 是風化殼的表層,是指原生基巖經過風化、 搬運、堆積等過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層疏松、最年輕的地質礦物質層,它是形成

34、土壤的物質根底,是土壤的前身. 母質既不同于巖石,有初步肥力,顆粒分散,疏松多孔,有一定吸附、透水和蓄水性能. 母質也不同于土壤,缺乏養(yǎng)分,幾乎不含 C N,通氣與蓄水不能同時解決.5、反映土壤風化發(fā)育的指標有哪些?P156Sa值、Saf值、ba值、B值、u值、粉砂粘粒比、木化率、鐵的游離度、CEC ECEC BS6、硅鋁鐵率有什么意義? 推論礦物類型,說明保肥水平:Saf值越大,2: 1型的粘粒礦物越多,膠體負電荷量越高,CEC越大,保肥力越強. 說明成土過程的特征:與母質相比,土體局部的 Saf值增大,說明成土過程有脫鋁鐵現(xiàn)象.Saf值小于或等于1表示富鋁化. 說明物質淋溶和聚積狀況:下層

35、Saf值比上層小,鐵鋁在下層有積累現(xiàn)象. 判斷母質風化度深淺:Saf值2,為高硅性母質;Saf值2,為低硅性母質.第八章土壤膠體化學和外表反響1、產生可變電荷的原因有哪些?P161H+離子所引起的.包括:由于土壤固相外表從介質中吸附離子或向介質中釋出離子如)水合氧化物型外表對質子的締合及解離有機物外表功能團的解離和質子化2、哪些因素會影響土壤電荷數(shù)量?P161 土壤質地:土壤所帶電荷數(shù)量,80%!中在粒徑小于2微米的膠體局部,故粘粒數(shù)量愈多的粘質土,帶電愈多. 膠體類型及組成成分:有機膠體帶負電荷量150-450cmol/kg ;無機膠體為5-100 cmol/kg . 2:1型粘土礦物帶負電

36、量大于1:1型粘土礦物;2:1型粘土礦物中蒙脫石類粘土礦物帶負電量又大于水云母類粘土礦物帶負電荷 量.土壤中氧化物類膠體,由于電荷零點較高,因此一般帶負電荷很少.甚至帶正電荷. 土壤膠體組分間的相互作用:土壤中有機膠體和無機膠體往往結合在一起成為有機一無機復合體,其復合膠體帶電量不是二者分散存在時帶電量的加和而是負電荷減少,存在非加和性.3、陽離子交換作用有何特征?P164 可逆反響,反響速度很快,溶液中與膠體外表吸附陽離子處于動態(tài)平衡.遵循等價離子交換的原那么符合質量作用定律4、影響土壤 CECW因素有哪些?土壤的CE6小主要決定于土壤膠體的數(shù)量以及負電荷數(shù).P165 土壤質地:質地越粘重,

37、無機膠體數(shù)越多. 有機質含量:有機質含量越豐富,有機膠體數(shù)越多,CEC越大. 膠體類型:一般粘土礦物Saf值越大,CEQ1大;2:1型1:1型;1:1型氧化物;有機膠體 蒙脫石類水云母 類高嶺石. 土壤pH:帶可變電荷的土壤膠體,酸堿性是影響其電荷數(shù)量的重要因素,進而影響土壤CEC保肥水平.pH提升,CEC曾加.5、為什么一般情況下北方土壤鹽基飽和度高于南方土壤?P165我國土壤BS大致以北緯33第界.33 口以北,BS一般達80%- 100%交換性陽離子以 Ca2+為主,Mg2+為次,分別占80啼口 15% 土壤的鹽基飽和度大, 土壤的PH也較高.33.以南,BS只有20330%甚至少于10

38、%交換性陽離子以 川3+和4為主.土壤的鹽基飽和度小,土壤的PH也6、影響交換性陽離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P166 離子飽和度:土壤吸咐某種交換性陽離子數(shù)量占土壤交換性陽離子總量的百分數(shù).離子飽和度愈高,其有效性 愈高. 陪互補離子效應:陪補離子指與某種交換性陽離子共存的其它交換性陽離子.互補離子效應是由各種陽離子 被膠體吸著水平不同所致.一般說來,互補離子的交換力越強,被陪補離子越容易解吸,有效性越高. 陽離子的非交換性吸收陽離子的固定作用:土壤中所有陽離子均可發(fā)生非交換性吸收或固定,但以K+和NH+的固定最為明顯.K+NH4+的飽和度越大,越容易發(fā)生這種固定作用. 粘土礦物類型:高嶺石類有外外表而無內外表,陽離子吸著于外外表上,容易解吸,有效性高;蒙脫石類既有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