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厚積薄發(fā),行文里推陳出新_第1頁
生活中厚積薄發(fā),行文里推陳出新_第2頁
生活中厚積薄發(fā),行文里推陳出新_第3頁
生活中厚積薄發(fā),行文里推陳出新_第4頁
生活中厚積薄發(fā),行文里推陳出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活中厚積薄發(fā),行文里推陳出新一、問題的提出(一)作文教學的現狀。脫離生活空間一一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過度地強調以大綱、教材、教師為中心,重視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導致 語文教學偏離社會生活,脫離生活空間,遠離社會實際,不是表 現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缺乏寫作素材學生害怕寫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寫作的素材,一方面由于學生接觸生活面比較狹窄,對社會生活的體驗遠遠不夠,另一方面由于學生靈活運用材料的方法不夠,即使有生活材料,學生也無法將其入文,致使好的材料無法被靈活運用, 無法被學生關注,導致學生在寫作中總感覺一無所有。喪失理性思索作文是學生對生活和情感的體驗和感悟,學生要在自然和生活的基礎上

2、進行加工,通過觀察、發(fā)現、理解、整合,把生活空間轉變成心靈空間。如何從材料中發(fā)現閃光點, 如何從許多事件中提煉中心, 如何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如何安排 結構和選擇寫作技巧,如何用語言來表達體驗和感受, 這些都是 學生所欠缺的,也是作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準在寫作方面強調,“貼近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都強調學生的作文同 生活的聯系,學生要在生活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 考、自己的觀點、 自己的體會、 自己的啟示, 要說真話、 寫真事、 抒真情。素材的積累與創(chuàng)新正是在素質教育下為適應語文教學的發(fā) 展而提出的, 它的提出對我們解決

3、作文教學中的諸多問題有著極 大的幫助, 將改變學生作文不可寫的局面, 為作文教學開辟一個 新的空間。二、策略研究及實施(一)體驗熟悉生活,積累典型素材。1. 生動再現客觀生活文學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講, 學生的作品 就是對生活的再現。所謂再現生活,就是學生立足生活,體悟生 活,客觀地再現生活情景,揭示社會生活的現狀。在寫了一篇“母愛”的話題作文后,我發(fā)現寫作效果很不 好,不夠真實,于是我要學生回去仔細觀察,要求:(1)把母親與自己相關的言行記載下來;(2)仔細觀察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3)思考母親的言行與自己事件的關系;(4)把自己的母親與周圍熟悉的人母親比較。上面的

4、步驟其實就是給學生設置一個活動的空間與環(huán)境, 再 現這一天的畫面。目的是讓學生認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尋 找生活中真實的情感與生活材料。學生寫作后,我發(fā)現了不少的好句子和片段:“我抬頭看了看鐘,只有五分鐘了,我狼吞虎咽,塞滿一嘴 飯,偏偏又嗆住了。慢慢來,不急,不急啊。母親趕緊湊過 來,溫和地說道,一手輕輕地捶著我的背,一手梳理著我那蓬松 的頭發(fā),我感到一股從未有過的暖流在心中流淌,抬頭看母親, 慈祥的面容掩飾不住蒼老和疲憊,眼睛微微有一絲血紅。哦,母 親昨晚上夜班,早上還沒有休息。天啊,我兒時那漂亮的母親哪 里去了?”還有個學生寫道:“我趕緊收拾好書包,準備早自習,想到 昨天沒有書被老師批

5、評,心里就不好受。啊,我的書又沒有了? 怎么可能了,我氣急敗壞地亂抓一通,還是沒有啊,難道不翼而 飛?孩子,你的書,早上看了又忘在桌上了,快拿去。 一個熟悉的聲音飄進來,我以為這是在夢中,當我抬氣頭時,看 見母親站在窗外,臉上還冒著熱氣,拿著我的救命草,我伸手接 過書,忽然感覺那么沉重,那么溫馨,我笑了,我看見母親也笑 了,從來沒有過的那么美麗,原來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母 親”原來,學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觀察生活的眼睛和體驗生 活的心靈。只要把學生的視野轉入現實,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用 情感去體驗,就能發(fā)現更多的素材。2. 勇于表現主觀生活 學生的作文既是對生活的表現,又是對自己主觀情感的

6、抒 發(fā)。學生積累素材的另一途徑就是表現自我,所謂表現自我,就 是在客觀現實生活中表達自己的情感, 抒發(fā)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 感悟。(1)關注課堂,直抒胸臆。面對生活,敢于表達自己的理想。學生感覺在生活中很難發(fā) 現材料,于是,在作文里,我廣泛地利用各種形式的活動,吸引 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班會課上,我們觀看了“最美”司機吳斌、 “最美”媽媽吳 菊萍等感人事跡,學生情緒很激動,于是我抓住這個機會,我擬 定了一個標題一一假如有一天我,讓學生來說說自己將 來的生活學生在課后寫一個片段,結果有同學想象自己將來做一名勇 敢的邊防戰(zhàn)士, “假如我是一名邊防戰(zhàn)士, 我將我會用我的鮮血 捍衛(wèi)祖國的榮譽;假如我是一

7、名邊防戰(zhàn)士,我將用青春擦亮我頭 上的國徽;假如我是一名邊防戰(zhàn)士,我將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和平的世 界。我渴望趕快長大,能站在珠穆朗瑪峰頂上,守衛(wèi)祖國遼闊的 邊疆;能站在曾母暗沙的腳邊,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能站在漠 河的地平線上,看那美麗的日出日落”只要走進生活,原來學生的心里世界就是無窮無盡的, 他們 心里裝著整個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并能把他們描繪得絢麗多 姿。 在學習心聲這篇文章后,我在課后拓展了這樣一 個練習:“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我們總有一些委屈和意見,請 說說你心中最想說的心聲是什么?!?其中一個學生寫得很動情,題目是我渴望得到愛,文章 是這樣的:“母親總愛著剛生下的弟弟, 就是最后一顆飯也留

8、給他。 桌 上的蘋果我永遠只能干巴巴地望著。 盡管我努力地燒好飯,做好 家務,可是還是逃不脫母親嚴厲的斥責, 我只能把淚水偷偷地藏 在肚子里,期待著明天會更好。在老師眼里,我總是那么默默無 聞,我是那么的渺小,我渴望老師能用柔和的目光看我一眼,渴 望老師能用微笑著贊揚我一句。我渴望,那來自心靈的關愛”回到生活,學生的心靈很豐富,他們渴望表達,渴望理解, 渴望關愛,他們會把自己的心用形象的文字表現出來。(2)感悟自然,寄情山水。 自然,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是熏陶感染我們的精神食糧。大 自然給予了我們豐富的材料,賦予了我們寫作的靈感。一次秋游之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寫自己印象最深刻 的事情,表達

9、真情。有學生這樣寫道:有學生寫道:“我終于看見花兒笑了,鳥兒飛了,麥苗兒抽 芽了。陽光那么柔和,沐浴在春光里,就像小時候躺在媽媽的懷 里。我在草原里盡情奔跑,忘記了牛頓的三定律,忘記了孔子的 學而時習之,腦子里空蕩蕩的,我忽然覺得自己飛起來了! 剎那間,我忘記了老師對我考試后眼里的批評, 淡化了因搶我的羽毛球而對王家明同學的怨恨, 忘卻了因為跑步不達標而被加罰 的痛苦”帶著情感去看待生活,去體驗生活,去發(fā)現生活,那么,就 能欣賞到另一片美好的天地。只要讓學生樂意去表達自己的情 感,化被動為主動,抓取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學生就能在作文 中找到寫作的快樂,就能挖掘寫作的素材。3. 善于發(fā)掘想象生活

10、想象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現實的想象,就是把現實中的 人、事、物用現實的手法,藝術地再創(chuàng)造出來。它受特定的環(huán)境、 背景、條件制約。具有客觀的因素。一種是非現實的想象,是借 助生活的原型,沖破現實的約束,跨地點、時空、領域的再創(chuàng)造, 具有主觀因素。在學習了桃花源記之后,讓學生想象桃花源人現在的生 活,以桃源子孫游北京為題寫作。結果很多同學想象得合情 合理,有一位同學寫得很好:“一群人剛準備過街道,忽然聽見轟隆轟隆的響聲, 爺爺, 那邊是什么???小孩子問道??炫肯掳。笈诘穆曇?,爺 爺叫了一下,大家趕緊趴在地上,周圍的人看見很奇怪,都圍了 過來。糟了,我們要做俘虜了,爺爺心想,快跑啊,快跑 ??!爺

11、爺彎著腰,帶著大家從人群中沖了出去。大家剛逃出來, 心還沒有靜下來,忽然看見一輛火車飛馳而過。 我以前只知道 龍在天上飛,沒有想到還能在地上跑啊,了不起啊,這次真讓我 長了見識。大家都點點頭。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在想象的生活空間里,他們會表 達自己的渴望、愛好、未來,在實際生活中,還會把這種美好的 愿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自我有很大的 幫助。(二)審視陌生生活,挖掘新穎素材。1. 審慎觀察 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 “察”,事事留心。(1)素材同化體驗式作文教學提倡學生反映客觀生活, 表現主觀自我。生 活中的人、事、景、物都可以納入學生的筆端,

12、然而,這些事物 既是客觀存在的,又帶上了主觀情感;既是互有差別的事物,又 有相同之處。因此,善于觀察,就要從不同的事物中找到相同之 處,再從中提煉主題。所謂同化,就是從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或 者截然相反的萬事萬物中找到相同點, 將這些具有相同要素的材 料信息構成一組,對它們稍做加工,發(fā)現新的信息,構成寫作的 材料。首先,學生要善于比較。對于學生來說,沒有比較就沒有發(fā) 現,沒有比較就沒有組合,沒有比較就沒有內涵。所以,在體驗 式作文教學中,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強調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 的獨特眼光。在寫作美這篇作文時,我讓學生搜尋生活中美麗的事物,可以是人、事、物、景,后來學生在課堂上呈現了很多:旅游

13、地的風景美、美麗司機吳斌的美、父母的關愛美、老師的溫馨教育美、最美麗媽媽的美、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美、自強不息奮斗的美、故鄉(xiāng)的美學生就合理運用了最美麗司機吳斌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是美麗的,父母關愛呵護自己是美麗的, 老師的悉心教育是美麗 的。其次,學生要善于綜合。世間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們不僅要學會辨別比較,更要學會綜合運用。面對一組材料, 雖然能夠表達一個中心,然而并不是每一個都能夠運用, 所以學 生要學會取舍,能用則用,不能則舍。當情感所需時,材料的張 弛要有度。(2)素材異化正如黑格爾指出的:“我們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 或同中之異。”學生要學會對比,善于尋找異同點,在表

14、現和再 現事物時避免雷同和模式化,這樣才能寫出獨特之筆。為讓學生學會觀察,讓學生觀察校園每天的不同點, 尋找出 眼中校園的不同之處:最后學生發(fā)現:星期一與星期五不同:學生的心情不同,學 生的學習狀況不同。星期一學生帶著疲倦的面孔來到學校, 少了 些激情與活力;星期五學生都帶著回家的喜悅,特別是住校生,對家有著一種久違的親切。上課的校園和活動課的校園不同: 上課校園安安靜靜, 飄蕩 著朗朗書聲;活動課的校園人山人海,笑聲滿園,人頭涌動。學生抓住這些異同點, 就能寫出活靈活現的人物和事件。 學 生學會了異化素材,就能在生活中學會觀察,發(fā)現不同人、事、 物的特點,寫出不同的特點。2. 咀嚼品味首先,

15、學生要學會賞景。 藍天、白云、草原都是色彩鮮明的; 小溪、江河、鳥雀都是富有聲態(tài)的;田野、校園、森林都是情態(tài) 各異的,要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觀察力,要有“采 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閑情逸致,還要有“蟬噪林逾靜,鳥 鳴山更幽”的表現力。 其次,學生要領情。學生要學會從 自然景物的觀察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 見到 碩果累累的秋流露而喜悅,面對蕭索寒冷的冬而感慨。最后,學生還要悟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自然界有其自身變化的規(guī)律; “人有旦夕禍?!保?人類也有自己 的成長軌跡;“物極必反”,事物也有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在校園里看到石架上纏滿了葡萄根, 曲曲折折

16、蔓延在石架 上,面對此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和體悟生活的能力。我就 讓學生去看看校園此景, 然后把自己的觀察寫一個片段。 很多學 生圍繞樹藤轉了幾圈, 很快就回來寫了起來: “那些稍粗的根有 水管那么大,小的也有我們的小拇指大,顏色是灰色的,形狀有 些像松樹皮??墒嵌伎菸?,干死了,連一片葉子也沒有,樣子 很丑陋,還彎彎曲曲的,我真想把它拔起來,種上漂亮的花” 我看了暗自發(fā)笑,于是讓同學們仔細地再看, 一定要找到你 所沒有發(fā)現的特征,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小節(jié)。學生有了教訓,也 有了壓力,于是又去了。這次,他們用手折,用腳踩,還有的同 學用刀削皮,三兩個人在一起討論,然后才動手寫。“今天,我在花園

17、里看見了許多葡萄樹根,它們的根大的有水管那么粗,小的也有我們的小拇指大。顏色是暗灰色的,就像 松柏的表皮,又像老人的手,那么粗糙,摸起來挺刺手的。它們 蜿蜒在花園的石架上,曲曲折折地伸展開去。這些枯萎的根難道 能長出鮮美可口的葡萄?我不禁生疑,這些沒用的根,不如拔掉了種一些漂亮的花,我暗自想到。我隨意用小刀劃開皮,從里面 流出了粘粘的體液。啊,居然是活的,原來沒有死掉,我喜出望 外”看到這里,我開始高興了,他們終于能夠由表及里地去觀察 了,能夠不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我接著再看,有幾篇的結尾讓 我大吃一驚?!芭叮瓉硭窃诜e蓄能量,為了新生命的開始而默默地等 待,等待那個花開的季節(jié)。原來,生命,

18、不在于炫耀;美麗,不 在于外表?!薄爱斔闹︻^掛滿亮晶晶的葡萄時, 每個人都圍繞著它,稱 贊它,吹捧它;當它孤零零地在寒風中顫抖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來安慰它,甚至鄙夷它。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窟@是怎樣的 一個人類呢?”(三)深化拓展文本,創(chuàng)新課內素材。1. 文本延展(1)記憶內部延伸學生在記憶深處總會有意識無意識地儲藏著童年的美好, 或 者難忘的記憶,或者開心的往事,或者刻骨的教訓,這些都是寫 作的素材。但是,這些素材的出現需要某些觸動。在學習了魯迅先生的百草園后,大家認為作者筆下的童 年是那么有趣,處處散發(fā)著童年的氣息。于是,我就趁機發(fā)問: “同學們,在你的記憶中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你童年最

19、喜歡的 是做什么?在你們的家附近, 有什么好玩的嗎?”于是, 學生紛 紛發(fā)言,都講述了自己的那些故事。然后,我就提出,每個人都 把自己的故事加上頭和尾,再修改后交上來。同學們都仿照課文, 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故事。課文的內容可以延伸,從作者延伸到學生自我;從過去的事 情延伸到現在的生活;從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延伸到學生對生活的 回憶,這些回憶都是學生極為可貴的素材,只要教師一伸手,學 生的儲存在內心深處的往事便漸漸浮現、成型、組合,成為華麗 的篇章。(2)空間外部拓展學生的思維往往受到很多局限, 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不知道 有意識地去挖掘提煉,因此就不會很好地合理運用起來, 不是沒 東西可寫,而是有東西

20、卻不會靈活運用。 教師只要激發(fā)學生運用 意識,就能讓學生創(chuàng)造出新材料。所謂空間外部拓展,就是指讓學生從課文內部得到感受, 得 到觸發(fā),向無限地生活空間拓展,激發(fā)學生已經儲備的素材,轉 變?yōu)榛铑}材。學生都很喜歡紫藤蘿瀑布,紫藤蘿花的頑強生命力感染 了學生,作者對人生的態(tài)度也征服了孩子們的心靈。 于是我問道: “同學們,你曾經看到過這樣的花或者樹嗎?”“我媽媽喜歡養(yǎng)花,以前把菊花養(yǎng)在家里,可是并不怎么茂 盛,經常澆水、施肥,弄得盆里干干凈凈,可是長得并不好,像 要死了的樣子,后來就把它扔在了路邊。過了一段時間后,我竟 然發(fā)現它長得很好了,即使是風吹雨打,路人踩踏,它照樣生 長?!薄澳悄忝靼琢耸裁茨?/p>

21、?”我繼續(xù)追問。“都說溫室里的花朵沒有自然的好, 我看是真的。只有經得 起風吹雨打,經得起挫折的才好?!睍究梢蕴峁┖芏鄬懽餍畔⒌膶б?因為很多材料和我們的 生活相關,我們可以模仿,拓展與自己相關的信息材料,挖掘潛 藏在記憶深處的未知信息。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引 起傾訴、表達的欲望,于是就開始寫作了。2. 生成創(chuàng)新(1)故事新編在材料作文中, 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讓他們抓住線 索,展開情節(jié),完全靠想象去完成。例如,在學習了杜甫的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以后,為 了進一步熟悉作者和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我就讓學生把它改寫 成一篇記敘文, 學生去查找了資料后, 把詩歌改成了一個動人

22、的 故事。學生通過第一人稱, 通過生動的描寫, 展示了詩人生活情景 和社會背景。再如,在學習了心聲后,我讓學生寫出了自己的心聲, 在我們圍墾地帶,有許多家長外出工作,親人團聚較少,孩子們 也渴望能與家人生活在一起, 所以有許多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 歷,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期待爸爸媽媽回家,渴望家人團聚!事實證明,京京可以生活在當代,可以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通過這些素材的轉化與重組, 學生就理解了可以把課文用到生活 中,真正學以致用,用以促學。(2)擴充原文 在小學時,可能學生經常運用,但是對于中學生來說,仍然 可以借用。 特別是一些不太會寫作文的, 那些面對作文題就不知 所措的學生,可以抓住一個

23、小的故事或者就是故事中的一個小 點,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把他們展開,把自己的理想、感受表 達出來。 在學習了孫權勸學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動力, 我提出一個很靈活的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同學們,你們想想 呂蒙進步這么快,是怎么學習的呢?”一個學生說:“懸梁刺股,發(fā)奮讀書?!薄熬唧w細節(jié)呢?”“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上班讀書,回家也讀” 后來學生進行了詳細的描寫,發(fā)揮想象,寫得很細致具體。 無論是改編,還是補充和擴充,學生都要與自己的經歷和生 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而空想。(四)開拓多種激活渠道。1. 勤寫周記或日記 周記的內容,有話則多,無話則少,可以記敘、可以描寫、 可以議論、可以抒情,學生可以把這些有用的信息暫時儲存,當 靈感涌動時,這些原本沉寂的素材可能會在剎那間激活, 這是積 累的重要方式。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我批改了許多周記,發(fā)現學 生的觀察力越來越強,文字表達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