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docx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4/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1.gif)
![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docx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4/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2.gif)
![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docx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4/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3.gif)
![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docx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4/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4.gif)
![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docx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4/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440652d1-b0bf-40a7-8c8a-e070f70bce305.gif)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2014-10-08 09:21來源:解放日報我有話說作者: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 楊志剛在中國近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一直伴隨著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不停地討論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關系。至少從表面上看,在很大程度上,中國近代化、現(xiàn)代化的進程總是通過或者說是借助打破傳統(tǒng),才得以實現(xiàn)。這一百年以來,反映在輿論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反傳統(tǒng)的呼聲特別高漲,并且往往是壓倒性的。例如,“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魯迅在狂人日記里抨擊的“吃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大家一定已經(jīng)很熟悉了。但是,今天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展開思考,即我今天的演講標題。我想表達的是,時至今日,儒家禮文化依然有著生命力,并為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百年的思考與行動難忘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曲阜剛恢復祭孔樂舞時,許多學者都對此不屑一顧。然而,一年復一年,在并不太長的時光中,它已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為無可置疑的受保護對象其實這種思考與行動很早就開始了。今天我們先回溯這一百年,再早的姑且不論。為什么定在“百年”?因為1911年,清朝被推翻;1912年,中華民國宣告成立。算起來,至今已經(jīng)一百余年了。其間我們中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通過對過往的審視,我們能更好地看清未來的道路。在這里,我先舉四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關于梁啟超的。梁啟超在“戊戌變法”中的作為大家都很清楚。他曾是傾心于西方民主政治的啟蒙思想家。但是民國建立以后,他很快就看到了政治革命所帶來的后遺癥。他痛陳:“夫十年以來,憂國之士,以政治革命號于天下,清命既訖,天下喁喁想慕,謂新政象將自茲睹焉。徐究其實,所革者除清命外,則革道德之命耳,革禮俗之命耳,革小民生計之命耳,革賢者自存之命耳,革郡縣相維之命耳,革藩屬面內(nèi)之命耳,甚則革數(shù)千年國家所以與立之大命耳?!泵駠⒘?、革命成功了,兩千年帝制被推翻了,但是大家企盼的很多目的都沒有實現(xiàn),令人失望。對此,梁啟超在這篇名為歐洲政治革進之原因的文章里作了深入的反思?!案镞M”,革命和進步也。后來一些學者將他的文化觀概括為:以中國文化為本位,同時吸納西方文明,然后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文明形態(tài)。梁啟超的此種言行、思想,可以說是開了后來“新儒家”的先聲。第二個例子,民國建立以后,孫中山便提出要“大集群儒,制禮作樂”。后來,北京政府又曾專門設立禮制館,管理禮儀制度編修事宜??箲?zhàn)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亦曾一邊抗戰(zhàn)、一邊“制禮作樂”。1943年,國立禮樂館設立。禮樂館請了很多名流來制禮,曾在北碚開會議禮,制定了一部北泉禮儀。它是按照“五禮”來編排的。哪“五禮”呢?即中國古代沿用了千百年的“吉”、“嘉”、“軍”、“賓”、“兇”。所以我們看到,直至1943年,政府還在試圖采用、延續(xù)傳統(tǒng)的“五禮”形式。第三個例子,是近十來年所謂的“漢服運動”,它很能體現(xiàn)當下民間對傳統(tǒng)儒家禮文化的回應。如今,人們對“漢服”已不再像十幾年前那樣,表現(xiàn)出大驚小怪。在設計和倡議“漢服”的同時,還有人恢復、行用古禮,如公開舉行冠禮、笄禮(古代男孩子的成年禮叫“冠禮”,女孩子的成年禮叫“笄禮”)。一些學校和政府部門也會組織此類活動?;蛟S有些帶有儀式意味的個案,其形式本身很容易被看作是膚淺的,但你若把它放在大的歷史背景里面,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有些內(nèi)容是值得探究的?;蛟S過個二三十年,做文化史、社會史的學者就要重新來撿拾這些事例了。第四個案例,是關于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近十來年,關于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呼聲,可謂“一浪高過一浪”,其中包括了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遺產(chǎn)保護牽涉到“文化身份認同”的問題,這類問題在全球或多或少可能都存在。漢服再受關注,大概也和這樣的身份認同問題有關。2005年,中國設立了“文化遺產(chǎn)日”,定在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2006年,在迎接第一個中國文化遺產(chǎn)日到來之際,評選出了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共518項。其中有山東曲阜的“祭孔大典”,還有一些其他的祭祀活動,如黃帝陵祭典(陜西省黃陵縣)、炎帝陵祭典(湖南省炎陵縣)、大禹祭典(浙江省紹興市),等等。至此,仿古禮儀或恢復古禮,在國家制度的層面上,獲得了合理性與正當性。至于在思想層面,這些活動還得到了包括正逐步流行起來的“文化多樣性”理論的支持。難忘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曲阜剛恢復祭孔樂舞時,許多學者都對此不屑一顧。然而,一年復一年,在并不太長的時光中,它已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為無可置疑的受保護對象。變化是極其顯然的,“儒家禮文化的現(xiàn)代回響”也已成為再也不能視而不見的重要社會現(xiàn)象。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2014-10-08 09:21來源:解放日報我有話說儒禮的形成及其制度化儒家也好,儒家禮文化也好,對于歷史,我們追究的是它本來的一種狀態(tài);對未來,它則會有一些是屬于填充項,是有待填進去的,是開放的。當然,也應該有一些基本的前提和原則同樣是“儒家”,在歷史的不同階段,有著一些不同的內(nèi)涵和外延。第一個階段,始于春秋末年,孔子和他的學生創(chuàng)立了“儒家”這個思想流派。儒家形成的背景是百家爭鳴。這是一個非常動蕩的時代,各種學說紛紛出現(xiàn),互相攻磗駁難。其時,儒家是其中一個獨立的思想流派。第二個階段,自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儒家的一部分內(nèi)容被吸納為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國家力量,又逐步地完成了“禮制的儒家化”和“法律的儒家化”。其實,禮在儒家形成前就有了,至少在夏的時候就有夏禮,殷有殷禮,周有周禮。在很長的時間里,“禮”這個概念并非為儒家所專有、專用。但孔子通過講授、整理古代文獻,形成儒家學說與儒家經(jīng)典,影響深遠。在禮崩樂壞的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儒家堅守“禮”的立場和價值觀,并憧憬著以“禮”來構(gòu)造未來的社會。他們持續(xù)地整理禮書,在禮制文本化的同時,將儒家的觀點、觀念與古代的禮儀交融結(jié)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漢代逐步完成了禮制的儒家化,讓儒和禮融合交織在了一起。其后完成的法律的儒家化,即看你合不合法是取決于你合不合禮,把禮的標準灌輸?shù)搅朔ǖ睦锩?。第三個階段,始于形成科舉制度的隋唐時期,展開于宋代,延續(xù)到明清。這有一個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可以以“四書五經(jīng)”在科舉考試中的地位為參照。也可從“廟學合一”的學廟(即官學系統(tǒng)中的孔廟)的角度予以觀察。這樣的轉(zhuǎn)變和演化,我把它稱之為“教育的儒家化”。隨之,“儒家”的含義也跟著在擴大:到了宋代,讀過書的人都接受儒家的價值觀、信奉孔子的學說、對孔子頂禮膜拜。由此,“儒家”已經(jīng)成為一個非常泛化的概念,甚至有所謂“儒商”等說法。與“儒家”范圍的擴大相伴隨的,是“儒禮”全面滲透到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禮制的儒家化過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獻,也發(fā)揮了自己很多的見解,編訂了不少重要的禮書,最后合成為周禮、儀禮、禮記。從西晉開始,朝廷就按照這些禮經(jīng)里面的一些結(jié)構(gòu)框架來編制國家的禮制,如根據(jù)吉、嘉、軍、賓、兇“五禮”制定禮儀。自此以后,大約每個朝代都會根據(jù)自己的要求對“五禮”重新編制、修改、調(diào)整。像中國文化這樣把繁復、冗雜的禮儀編成一個整體,編制出“五禮”這樣一個系統(tǒng),并且在兩千多年里傳承下來,在人類文明史上是僅見的。這也就可以想見,為什么中國跨入近代后,會有那么多的人對儒禮表示反感。但這對中國文化的穩(wěn)定性、延續(xù)性和文明的高度發(fā)達,是有正面作用的,其負面作用當然也毋庸置疑。大家可以去充分地討論和思考。生活中,大家看到的往往都是禮的外在表現(xiàn),如行為、儀式,或者物態(tài)化的東西。比如故宮,它是按照某種禮制觀念建造的,是禮的物質(zhì)化的呈現(xiàn)。但古人在討論禮的時候,會非常強調(diào)禮的內(nèi)在價值,如區(qū)別禮之“義”和禮之“儀”。義是內(nèi)在的精神,儀則是外在的表現(xiàn)。先秦典籍左傳中記載:“是儀也,非禮也”,即是強調(diào)“儀”還不是禮。如缺乏內(nèi)在的東西,再怎么注重“儀”,也都流于表面。禮的內(nèi)在性還反映在禮與理、禮與情之間的關系。拿禮與情的關系來說,現(xiàn)代以來,許多人習慣將“禮”與“情”對立起來,認為“禮”是無情的、甚至是滅絕人性的。我們看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春、秋,都飽含著一種控訴,指斥社會、家庭里面的禮教都是吃人的,是吞噬人情和人性的。其實,歷史上一開始并不是這樣認為的。司馬遷就強調(diào)“緣人情而制禮”,禮是依據(jù)情而制定出來的,禮不過是情的一種外化和展開。歷史上,禮和樂又聯(lián)系在一起。有的時候是用禮來支撐樂,有的時候是用樂來支撐禮。古人說的“凡聲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撥人之心也厚”,就是關于樂對禮的作用的表述。通過有情的聲音進入你的內(nèi)心,撥動你的心弦,形成一種內(nèi)在的作用和影響。儒家也好,儒家禮文化也好,對于歷史,我們追究的是它本來的一種狀態(tài);對未來,它則會有一些是屬于填充項,是有待填進去的,是開放的。當然,也應該有一些基本的前提和原則。因為禮有其內(nèi)在性和外在性,所以我覺得這個填充項的實現(xiàn)是有可能的。既然它是一些“理”、“義”、“情”,我們就完全可以根據(jù)今天的理、義、情,來加以傳承、改造、發(fā)展。儒家禮文化及其現(xiàn)代回響2014-10-08 09:21來源:解放日報我有話說禮的價值與功能今天強調(diào)建設法治社會,但單單靠法律是不夠的。如果大家都“穿上法律的盔甲”,即使這個社會法制健全,它仍然是一個冷冰冰的社會。這就需要我們進入社會的構(gòu)造和運作機制加以研究剛才講到禮的制度化的時候,說到在國家制度的層面,西晉以后形成頒訂“五禮”的傳統(tǒng)。其實到了宋代以后,一些個人包括民間人士也參與到制禮的行為中,而且在他們所制的禮中,有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甚至編入了國家的禮典。比如說朱子家禮。朱子,即朱熹。這部書的作者究竟是誰,是否就是朱熹,清朝時曾有較大爭議??勺罱?0多年來,一些研究者重新論證它就是朱熹寫的。朱熹寫有一個家禮序,里面有些文字讀起來很有意味,如“三代之際,禮經(jīng)備矣,然其存于今者,宮廬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節(jié),皆已不宜于世。世之君子雖或酌以古今之變,更為一時之法,然亦或詳或略,無所折中,至或遺其本而務其末,緩于實而急于文。自有志好禮之士,猶或不能舉其要,而困于貧窶者,尤患其終不能有以及于禮也?!贝笠馐牵Y經(jīng)里面?zhèn)飨聛淼闹贫却蠖嘁呀?jīng)不適應于今天了。雖然很多人想變通,使它和現(xiàn)在的生活更接近,但都做得不夠好。所以,他有志于此,寫成家禮。這部家禮是貼近他當時那個年代具體情況的,既符合傳統(tǒng),又可行、可用,是改良后的禮。這部書后來得到國家的認可,成為國家禮制的一個部分,廣泛流傳于民間。其實,我們當下的感受和朱熹當時的感受很相似、很接近。在朱熹之前,司馬光寫過一部書叫司馬氏書儀。朱子家禮就是在司馬氏書儀的基礎上把古代的禮儀進一步簡化和優(yōu)化。司馬氏書儀的影響力不夠大,而改良以后的朱子家禮逐步普及、廣為流傳,到了明清,幾乎家喻戶曉。一些地方每戶人家基本上都置備一冊。如果沒有這么一本書,你就不懂得如何正確地開展社會交往和應對,不懂得婚喪嫁娶葬祭,你就“行為失據(jù)”了,而我們現(xiàn)在的國人似乎再一次走到了“行為失據(jù)”的年代。不知大家有沒有感覺,現(xiàn)在不要說遇到紅白喜事之類,就連一般的人際交往,都極其需要有“據(jù)”可依。中國經(jīng)濟崛起、物質(zhì)生活條件改善后,相形之下,精神生活包括行為文明卻陷入了困頓的局面。例如,很多媒體一直在報道,中國人在境外旅游中有不文明、不雅觀的行為。這就是一種“行為失據(jù)”。所以,我讀前述朱子家禮的自序,就感受到我們今天似乎又遭遇到相似的尷尬和困局。因為這樣的原因,當時的“司馬光”、“朱熹”們就開始說禮、制禮,現(xiàn)在也是,跨越年代我們看到有很大的相似性。這里面有很多東西可以分析,其中一點與身份認同、文化認同的危機有關。比如,那時司馬光和朱熹都發(fā)現(xiàn)、看到了這種認同危機,其挑戰(zhàn)主要來自佛道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文化。司馬氏書儀、朱子家禮都講到了“深衣”(古代衣、裳是分開的,制作深衣,需要將衣裳先上、下分裁后,再加以連屬)、“冠禮”。司馬光和朱熹都穿過深衣,盡管不被人理解,甚至還遭譏評。為什么要制定深衣制度,并倡導穿深衣呢?一是因為深衣之制包含了很多儒家的觀念,二是服飾問題上體現(xiàn)著“夷夏之辨”。朱熹曾感嘆當時流行的都是“胡服”、“戎服”。這與現(xiàn)下一些提倡漢服的人士的說辭,就有相近之處。循此,可以來認識禮的價值和功能。近代以來,關于禮的價值和功能,有很多批評,講“禮”是糟粕,很不好的東西。比如,認為“禮”講等級、尊卑、親疏。我們今天建設一個民主的社會,還能接納這些“禮”嗎?毫無疑問,我們承認儒家思想里確實有許多不適宜于今天的東西,需要批判和丟棄。但我覺得,對待傳統(tǒng),對待儒家,需要有全面的看法,至少要有兩種態(tài)度互補、結(jié)合:一種是批判的態(tài)度,一種是同情理解的態(tài)度。這兩種態(tài)度都不可或缺。當然,在認可禮的正面價值時,也不要忘了它還有反面的作用。這才有利于形成文化上的“自知之明”。我們分析禮的價值和功能時,要嘗試深入到兩個方面。第一是人性。有一年“三月三”上巳節(jié)時,復旦燕園里上演了一場著古裝的活動。后來我在網(wǎng)絡上看到有評論說:“美麗的三月總是需要某種儀式來記住,于是便有了復旦上巳節(jié)。”這多少透視到了人性。第二是社會。我們要深入到社會的構(gòu)造,以及社會的運作中,去分析禮的價值和功能。比如,今天強調(diào)建設法治社會,但單單靠法律是不夠的。幾年前,有一名產(chǎn)婦因她未婚的“丈夫”拒絕在手術書上簽字,結(jié)果死了。醫(yī)院說自己沒責任,誰都說自己沒責任。在這個悲劇中,在法律的層面上,似乎大家都在照章辦事,都無可指責。但如果大家都“穿上法律的盔甲”,即使這個社會法制健全,它仍然是一個冷冰冰的社會。那它缺少什么呢?這就需要我們進入社會的構(gòu)造和運作機制加以研究。從這些層面,可以加深對傳統(tǒng)禮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和意義的認識,找尋到有益的資源。剛才我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氣候變化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適應性調(diào)整研究進展
- 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智能家居生態(tài)圈的應用前景
- 國慶節(jié)秋天主題活動方案
- 現(xiàn)代辦公樓電力維護成本深度剖析
- 現(xiàn)代物流技術與醫(yī)療行業(yè)互補與共進
- Unit 4 Friends Forever Understanding ideas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冊001
- 2023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第6節(jié) 神奇的眼睛說課稿(新版)教科版
- 6《觀察土壤》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四年級下冊教科版
- 2023二年級語文上冊 第八單元 24 風娃娃說課稿 新人教版
- 18《文言文二則 鐵杵成針》(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
- 北京地鐵13號線
- 塑料成型模具設計(第2版)江昌勇課件1-塑料概述
- 產(chǎn)業(yè)園EPC總承包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
- 方形補償器計算
- 為加入燒火佬協(xié)會致辭(7篇)
- 兒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管理演示文稿
- 甲基異丁基甲酮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 條形基礎的平法識圖課件
- 秘書實務完整版課件全套ppt教程
- 新版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ppt
-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