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滯洪區(qū)防洪評價報告.doc_第1頁
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滯洪區(qū)防洪評價報告.doc_第2頁
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滯洪區(qū)防洪評價報告.doc_第3頁
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滯洪區(qū)防洪評價報告.doc_第4頁
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老王坡蓄滯洪區(qū)防洪評價報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 錄1 概述31.1項目背景31.1.1目的及意義41.1.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51.2評價依據61.2.1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定61.2.2技術標準、規(guī)范及相關規(guī)劃文件61.3技術路線及工作內容72 基本情況92.1建設項目基本情況92.1.1工程規(guī)劃92.1.2涉河建筑物概況102.1.3主要涉河建筑物施工方案112.2公路穿越區(qū)域基本情況122.2.1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概況122.2.2水文氣象132.2.3地形、地貌132.2.3地質情況132.3河道基本情況142.3.1河流水系142.3.2河道概況142.4現(xiàn)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設施情況152.5有關水利規(guī)劃及實施安排182.5.1歷次規(guī)劃的基本情況182.5.2規(guī)劃實施安排193 滯洪區(qū)運用及洪水風險分析203.1滯洪區(qū)運用條件和應用程序203.2滯洪區(qū)運用情況203.3洪水風險分析233.3.1洪水淹沒水深233.3.2洪水淹沒時間233.3.3洪水傳播時空分布特點244 防洪評價254.1水文分析計算254.1.1基本資料254.1.2設計洪水計算254.1.3水位流量關系的確定274.1.4斷面過流能力復核294.2老王坡蓄滯洪區(qū)分析計算304.2.1公路穿越蓄滯洪區(qū)基本情況304.2.2公路建設對蓄滯洪區(qū)的防洪影響分析305 防洪綜合評價375.1公路建設與有關水利規(guī)劃的關系及影響分析375.2公路建設是否符合防洪標準、有關技術和管理要求385.3公路建設對河道行洪安全及河勢穩(wěn)定的影響分析385.4公路建設對其他設施的影響395.5公路建設對防汛搶險的影響分析395.6公路建設對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的影響396 防治及補救措施406.1降低行洪影響的措施406.2汛期施工應采取的措施406.3工程對防汛搶險影響的補救措施406.4河道及堤防工程的防護措施417 結論及建議427.1結論427.2建議421 概述1.1項目背景京港澳高速公路作為我國公路運輸?shù)哪媳贝髣用},是中部地區(qū)承接外部經濟輻射、加強區(qū)內經濟聯(lián)系的最主要通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京港澳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路段交通量迅速增長。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段自 2003 年全線貫通以來,隨著交通量快速增長,服務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服務質量和通行速度逐年下降,部分路段在高峰時出現(xiàn)擁堵現(xiàn)象,為此河南省交通廳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 ”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了“啟動京珠、連霍國道主干線擴建工程,提高技術標準,完善服務功能”。目前,為積極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國務院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十大舉措之一。高速公路建設作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這次建設投資的重點之一。 基于上述情況,河南高速公路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于 2008 年 11 月提出對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進行改擴建,并委托相關單位承擔該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簡稱漯駐高速,下同)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及河南省公路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擬改擴建路段北起于京港澳高速路鄭州至漯河段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終點,經漯河市東、西平縣東、上蔡縣西、遂平縣東、汝南縣西,于駐馬店南站北約1.7Km接京港澳高速公路駐馬店至信陽段高速公路。路線全長約63.494Km,路線先后穿越漯河、駐馬店兩個地級市。漯駐高速沿線穿越黑河、淤泥河、洪河、仙女池河、反修河、奎旺河、汝河等主要河道,并從老王坡蓄滯洪區(qū)的中部穿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河道管理條例、蓄滯洪區(qū)安全與建設指導綱要、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應當就洪水對該項目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建設項目對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評價,編制防洪評價報告,提出防御措施。受河南高速公路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委托,我局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了實地查勘、野外大斷面測量等外業(yè)工作;收集有關資料、區(qū)域情況調查等外圍工作,并進行設計洪水等各類分析計算和技術咨詢,在此基礎上,編制完成了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改擴建工程跨老王坡滯洪區(qū)防洪評價報告。1.1.1目的及意義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及河南省公路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京港澳高速公路鄭州至漯河段,南接駐馬店至信陽段,向北直至首都北京,向南至廣東沿海地區(qū),是承載國家南北運輸?shù)墓反髣用},而且也是河南省南北向最為繁忙運輸通道,是河南省經濟發(fā)展的“基軸”之一。該段公路作為河南省公路交通的核心部分,北接南洛高速,南接新泌高速,中間通過互通式立交連接 S331、S206、S333 等省干線公路,對全省交通網絡具有良好的交通輻射、集散能力。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高速公路沿線經過漯河、駐馬店 2 個省轄地級市,經過“九五”、“十五”的十年建設,該區(qū)域的整體經濟實力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平均以大于 10的速度增長?!笆濉逼陂g,該區(qū)域平均國內生產總值以 10.00的速度遞增,地方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這充分顯示了漯駐高速公路沿線經濟區(qū)域國民經濟加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經濟的增長必然導致交通需求的增加,要滿足不斷增長的運輸需求,除了改進現(xiàn)有的交通運輸工具,增加運輸工具的數(shù)量以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證運輸線路的通暢。京港澳高速公路是沿線地市及河南省公路運輸最為繁忙的運輸通道,承擔著沿線大部分公路客、貨運輸量,在“九五”、“十五”時期為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十一五”計劃的實施及區(qū)域經濟新一輪的建設發(fā)展,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高速公路必將對推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1.1.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京港澳高速公路是國家規(guī)劃的“兩縱兩橫”國道主干線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南北向交通大動脈,河南省境段位于中間段落且與連霍國道主干線在鄭州交匯,具有連南慣北、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該段公路不僅承擔著我國南北大量的過境交通運輸,而且也是河南省南北向最為繁忙運輸通道,是河南省經濟發(fā)展的“基軸”之一。京港澳高速河南省境段東有大廣,西有二廣兩條國家重點高速公路,直接連接鄭州西南繞成高速公路,連霍國道主干線,上洛、上武、日南三條國家重點公路以及省內規(guī)劃的安林、鶴濮、濟東、焦鄭、許亳、新泌等多條高速公路,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本項目作為京港澳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水平及運輸效益的提高對京港澳高速公路充分發(fā)揮主干線、主通道、主骨架的橋梁紐帶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將其一次改擴建成八車道高速公路是十分必要的。1.2評價依據1.2.1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定(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年);(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年);(3)河道管理條理(1998年);(4)蓄滯洪區(qū)安全與建設指導綱要(國發(fā)198874號);(5)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水政19927號),原國家計委、水利部;1.2.2技術標準、規(guī)范及相關規(guī)劃文件(1)防洪標準(GB50201-94);(2)蓄滯洪區(qū)建筑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181-93);(3)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6-98);(4)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5)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導則(試行)(辦建管2004109號,水利部);(6)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JTG C30-2002);(7)江河流域規(guī)劃編制規(guī)范(SL201-97);(8)水文管理暫行辦法(水利部,1991年10月);(9)淮河流域防洪規(guī)劃(水利部, 2009年3月);(10)小洪河防洪除澇規(guī)劃報告(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1986年)(11)老王坡改善工程規(guī)劃報告(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1988年)(12)淮河流域行蓄洪區(qū)安全建設規(guī)劃(淮河水利委員會,2005年)(13)淮河流域行蓄洪區(qū)安全建設實施方案修訂報告(中水淮河公司,2006年7月)(14)京港澳高速公路路漯河至駐馬店段可行性研究報告(河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11月);1.3技術路線及工作內容按照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導則(試行),制定防洪評價報告具體技術路線與工作內容如下:(1)根據滯洪區(qū)現(xiàn)狀,參照相關資料,根據滯洪區(qū)現(xiàn)有成果,對穿越滯洪區(qū)現(xiàn)狀行洪滯洪能力進行分析;(2)根據穿越滯洪區(qū)以及相關河道的設計成果和滯洪區(qū)及相關河道現(xiàn)狀,評價項目建設對滯洪區(qū)及河道的影響;(3)分析滯洪區(qū)洪水對建設項目安全的影響,提出工程度汛應采取的措施;(4)復核建設項目對穿過老王坡蓄滯洪區(qū)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適當,是否滿足滯洪區(qū)進、退洪要求;(5)根據滯洪區(qū)現(xiàn)有設施及近期治理規(guī)劃,針對項目的實施情況,評價其對滯洪區(qū)蓄滯洪水、對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的影響,施工期對滯洪區(qū)防洪、行洪等方面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補救措施和合理化建議。2 基本情況2.1建設項目基本情況2.1.1工程規(guī)劃漯駐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基本在原路基礎上進行加寬擴建,路線走向與老路相同。路線起點位于鄭漯高速改擴建終點(原漯駐 K3+706),南行至 K7350 處進入老王坡滯洪區(qū),跨淤泥河、洪河后出滯洪區(qū),繼續(xù)南行至 K21575 處跨西平上蔡公路設互通式立交一處,路線繼續(xù)南行跨仙女池河、反修河、奎旺河,至 K44513.024 處跨遂平上蔡公路,設互通式立交一處,繼續(xù)南行跨汝河、汝河分洪道、冷水河于 K61+600 處設互通式立交一處,南行于雷竹園村西K62+636 處跨駐馬店-上蔡公路,在 K65+383 處跨駐馬店-新蔡地方鐵路,K66103.5 處跨駐馬店新蔡公路,經西王坡村西,結束于 K67200。路線全長63.494km,其中漯河市境 2.694km,西平縣境 27.574km,上蔡縣境 1.287km,遂平縣境 23.182km,汝南縣境 2.485km,駐馬店市境 6.272km。漯河至駐馬店段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路線全長 63.494km,本次改擴建采用在原路基基礎上兩側加寬成標準八車道的形式,改擴建后路基寬度42m。全線加寬大橋7 座共 1555.44m,中橋 31 座共 1408.24m,涵洞 68 道;互通式立交 3 座,分離式立交 63 處,通道 72 座;改擴建服務區(qū) 1 處。全段采用沿老路雙側加寬的改擴建方案,主要標準采用情況如下: (1)設計時速為 120km/h,路基寬 42m 的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 3.0m,左側路緣帶 20.75m,行車道 243.75m,硬路肩 23.0m,土路肩20.75m。 (2)路基、橋涵采用雙側加寬,每側加寬 7m(原 28m 路基)。 (3)沿線加寬橋梁采用公路級標準,上下行分幅建設,總寬為 220橋面凈寬 219m。大中橋的設計洪水頻率 1/100。 2.1.2涉河建筑物概況 本段線路涉河建筑物:大橋1座;中橋3座;涵洞10座。橋面均按27m加寬。淤泥河大橋位于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滯洪區(qū)內,上游距老王坡滯洪區(qū)進洪口桂李分洪閘15km,下游距老王坡退水口五溝營退水閘7km。中心樁號為:K12+038.0,在原橋兩側分別加寬7m,加寬后路面總寬度40m。與河道交角800,孔數(shù)及孔徑為1120m,橋梁全長225.06m,橋面設計高程為60.79m60.85m。該橋設計洪水頻率為百年一遇,相應設計水位為59.19m,設計流量為1087 m3/s。上部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結構為柱式墩臺,鉆孔灌注樁基礎。上坡干河中橋,中心樁號為:K7+321,老橋寬度213m,在原橋兩側分別加寬7m。與河道交角1250,孔數(shù)及孔徑為320m,橋梁全長65.04m。該橋設計洪水頻率為百年一遇,上部采用預應力砼空心板,下部結構為柱式墩臺,鉆孔灌注樁基礎。滯洪區(qū)排溝河中橋(號),中心樁號為:K9+882,老橋寬度213m,在原橋兩側分別加寬7m。與河道交角1350,孔數(shù)及孔徑為316m,橋梁全長53.04m。該橋設計洪水頻率為百年一遇,上部采用預應力砼空心板,下部結構為柱式墩臺,鉆孔灌注樁基礎。滯洪區(qū)排溝河中橋(號),中心樁號為:K10+627,老橋寬度213m,在原橋兩側分別加寬7m。與河道交角1000,孔數(shù)及孔徑為216m,橋梁全長37.04m。該橋設計洪水頻率為百年一遇,上部采用預應力砼空心板,下部結構為柱式墩臺,鉆孔灌注樁基礎。主要涵洞工程特性見下表2-1。表2-1主要涵洞工程特性一覽表序號中心樁號型式用途備注1K9+198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43.0排洪兼立交明2K9+463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43.0排洪兼立交明3K9+719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43.0排洪兼立交暗4K10+478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63.5排洪兼立交暗5K11+007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63.5排洪兼立交暗6K11+468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43.0排水暗7K11+680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43.0排水暗8K12+350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43.0排水暗9K12+617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63.5排水暗10K14+284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63.5排水明2.1.3主要涉河建筑物施工方案漯駐高速涉河建筑物主要是橋梁及涵洞。 橋梁施工安排跨汛期施工。樁基礎、橋臺及墩臺施工均采用現(xiàn)場澆筑混凝土,上部結構采用現(xiàn)場預制、吊裝方式。基礎施工及下部結構施工,均需做腳手架等臨時設施,對防汛有一定影響。 涵洞均安排在非汛期施工,由于沿線小河溝均為季節(jié)性河流,不影響工程施工及防汛。2.2公路穿越區(qū)域基本情況2.2.1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概況該段高速公路位于河南省中部,自北向南跨越漯河市、西平縣。(1)漯河市漯河市地處河南省中部,屬淮河流域,西面與平頂山市為鄰,北同許昌市相毗,南與駐馬店市的西平縣、上蔡縣接壤。人口256萬人,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44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601元。市域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舞陽縣的巖鹽,總儲量為 400 億噸,居全國品位第一,儲量第二。漯河市名勝古跡保護較好。東漢文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墓、紀念館已修葺一新;建于北宋的彼岸寺經幢,又稱“龍塔古篆”,造形優(yōu)美,挺拔壯觀;此外,著名的古跡還有“三絕碑”、曹丕稱帝的靈壇“受禪臺、北舞渡山陜會館彩牌樓遺址、賈湖古文化遣址、天下第一橋小商橋、抗金名將楊再興陵園、西游記宮、善惡宮、科幻宮、沙河橡皮大壩水上游覽區(qū)等數(shù)十處人文景觀。(2)西平縣西平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南距武漢 300km,北距新鄭國際機場 130km。位于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一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 國道縱貫全境,省道高蘭公路橫穿東西。全縣轄 18 個鄉(xiāng)鎮(zhèn)、兩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國營農場,總人口 84 萬,面積 1089.77 平方公里。西平工業(yè)經濟發(fā)展勢頭迅猛。形成了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服裝針織、造紙、打火機生產、冶金鑄造、建材、醫(yī)藥、化工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yè)體系。2007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54156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810元。2.2.2水文氣象項目所在區(qū)域屬半干旱、半濕潤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 14.6左右,多年極端最高氣溫 43.1,極端最低氣溫-17.4。因受季風影響,沿線降雨量年內不均,集中在 7、8、9 三個月,年平均降水量 794924mm。沿線冬春多北風或偏北風,夏秋多南風或偏南風,多年平均風速 2.54.5m/s。2.2.3地形、地貌本項目位于淮河沖湖積平原區(qū),主要是淮河泛濫沖洪積及湖積而成的低緩平原,地勢低下而平緩,大體由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路區(qū)地面標高 4570m。2.2.3地質情況路區(qū)由于新生代以來地殼一直處于緩慢的沉降運動中,因而堆積了較厚的第四系沉積物。在勘探深度內,所揭露的地層均為第四系淮河泛流所形成的沖、湖積土。所揭露的地層有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沖、洪基層,上更新統(tǒng)沖積層,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F(xiàn)分述如下:中更新統(tǒng)沖、洪積層(Q2al+pl):棕黃色、棕紅色亞粘土、粘土,呈硬塑堅硬狀,水位附近呈軟塑狀,富含鈣質結核,可見鈣化層。上更新統(tǒng)沖積層(Q3al):淺黃色、黃色,少數(shù)青灰色亞粘土及亞砂土,夾1-2 層粉細砂或細中砂透鏡體,亞粘土軟塑狀,局部硬塑,砂層厚 38m,中密密實狀,該層厚 320m,其上一般覆蓋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兩統(tǒng)間整合接觸。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4al+pl):主要為近期河流泛濫形成,發(fā)育于地勢低洼地帶,巖性以亞粘土及亞砂土為主,呈軟塑狀,可見少量砂層,在河流主流線附近有較厚砂層發(fā)育,該層頂部有灰黑色粘土夾層,厚 1.53.0m,局部有弱膨脹性。在K21+600K23+200 段表現(xiàn)較為明顯。2.3河道基本情況2.3.1河流水系路線區(qū)地表水系發(fā)達,河流多發(fā)源于西部山區(qū),向東匯入淮河,屬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河、淤泥河、洪河、仙女池河、反修河、奎旺河、汝河等,大部分河流常年有水。本路段主要穿越老王坡滯洪區(qū)及淤泥河等主要河道。2.3.2河道概況淤泥河屬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是小洪河較大支流之一,發(fā)源于舞陽縣吳城鎮(zhèn)東王村附近,向東進入駐馬店西平縣境內,流經權寨鎮(zhèn)、袁坡等村,在岳莊村東進入老王坡滯洪區(qū),在武崗村南穿京廣鐵路,在農場場部東北穿京珠高速,再向東穿過老王坡滯洪區(qū)后,在五溝營鎮(zhèn)北匯入小洪河。干流全長41.0km,流域面積529km2。淤泥河小劉店村以下兩岸開始筑有堤防。淤泥河地處平原,流域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向東緩降,地形平坦開闊,地貌單一,變化不大,流域地面高程在9055m之間,河道比降為1/35001/15000,河槽窄淺,河床質主要為亞粘土。流域內主要以種植農業(yè)作物為主。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高速公路擴建處與淤泥河路水交角為80,交叉斷面位于河南省西平縣宋集鄉(xiāng)農場東北,交叉斷面以上流域面積401km2,河長30km。交叉斷面附近河段河道基本順直,單式河床斷面,主河槽窄淺,上口寬約35m,底寬8m,深5m,左岸邊坡呈折線型,右岸邊坡陡峭,南北兩岸筑有土堤,堤寬而平坦,左、右岸灘地及堤坡均為耕地,種植有農作物。2.4現(xiàn)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設施情況(1)自然地理概況老王坡滯洪區(qū)位于駐馬店市西平縣小洪河與其支流淤泥河交匯口以上,滯洪區(qū)內村莊多分布于滯洪區(qū)的周邊,是小洪河中游一座重要的滯洪工程,控制流域面積1555平方公里。滯洪區(qū)內的主要工程有:進洪閘、退洪閘各二座;滯洪大堤長35.3公里,堤頂高程59.064.5米;圍村堤2條,總長6.31公里,堤頂高程59.15米。滯洪區(qū)設計最高蓄水位57.65米(廢黃高程),相應淹沒面積121.3平方公里,蓄洪量1.71億立方米。老王坡滯洪區(qū)涉及河南省西平縣的四個鄉(xiāng)鎮(zhèn)及一個農場管委,區(qū)內共有51個自然村,人口53078人,滯洪區(qū)現(xiàn)有耕地16.42萬畝。農作物面積15.91萬畝,林地面積0.77萬畝,漁業(yè)養(yǎng)殖水面0.41萬畝,農業(yè)生產總值2.1億元;區(qū)內工業(yè)企業(yè)多為中小企業(yè),總數(shù)量有44個,工業(yè)生產總值1.72億元;固定資產總值 6.86億元,2004年社會資產總值約11.65億元。(2)工程概況及存在問題老王坡滯洪區(qū)主要防洪工程有:東大壩、干河堤、引洪道、桂李進洪閘、丁橋南泄洪閘、丁橋北泄洪閘、小洪河左堤等。工程概況東大壩:均質土壩,全長2.8km,堤頂高程60m,頂寬6m,最大壩高4m,內外壩坡1:2.5,內坡有砼護坡長2.2km。防洪標準50年一遇。工程存在主要問題有:600m壩前護坡未做,壩頂防汛道路損壞嚴重。 干河堤:均質土堤,全長11.4km,堤頂高程59m,頂寬3m,最大堤高3m,內外邊坡1:2,防洪標準50年一遇。工程存在主要問題有:堤身單薄、滲水嚴重,沿堤有28處低洼路口。小洪河左堤:均質土堤,全長9km,堤頂高程59.5m,頂寬68m,最大堤高3.6m,內外邊坡1:2.51:3.5,防洪標準10年一遇。目前該堤段內有險工3處長約500m。引洪道:老王坡滯洪區(qū)引洪道自桂李進洪閘至淤泥河羅成墳全段長11.2km,堤防頂寬3.55m,邊坡1:21:4,最大堤高約3m,設計分洪流量300m3/s。工程存在主要問題有:進洪閘上下游淤積嚴重,沿岸13座涵閘中有12座已嚴重損毀,部分堤段超高不足,600m長堤段滲水嚴重。桂李進洪閘:該進洪閘位于小洪河桂李水文站北,1966年建成,為三孔(104m)帶胸墻開敞式閘,弧形鋼閘門,閘底高程56.92m,設計分洪流量300m3/s。工程存在主要問題有:閘房自然老化嚴重,部分鋼筋混凝土構件出現(xiàn)碳化裂縫。丁橋南泄洪閘:該閘位于老王坡滯洪區(qū)管理所南側,1951年建成,為三孔(33m)箱涵,平面鋼閘門,閘底高程51.15m,設計泄洪流量120m3/s。工程存在主要問題有:閘上下游連接防護工程水毀。丁橋北泄洪閘:該閘位于老王坡滯洪區(qū)管理所北側,1967年建成,為三孔(5.56m)帶胸墻開敞式閘,鋼筋砼框架絲網面板閘門,閘底高程50.5m,設計泄洪流量240m3/s。工程存在主要問題有:啟閉機械已超期服役需更新,閘房自然老化損毀嚴重。存在問題存在主要問題:缺乏安全設施;部分圍村堤標準低、質量差,圍水排水系統(tǒng)不健全,汛期內澇嚴重;撤退轉移設施不完善,已建的道路標準低,毀壞也日益嚴重;滯洪區(qū)安全建設進展緩慢。(3)運用原則及方式當小洪河桂李水位63.0 m,開閘向老王坡滯洪區(qū)進洪,老王坡蓄水位達到57.65 m時,關閉桂李閘,最大進洪流量300m3/s。老王坡滯洪區(qū)基本情況見下表2-2。蓄滯洪區(qū)名稱老王坡滯洪區(qū)通訊設施基本報廢興建時間1951年報警設施網通電話、電視、移動、聯(lián)通所在河流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船只無所在市縣駐馬店市西平縣撤離路線條 數(shù)2設計蓄洪水位(m)57.65長度(km)17設計蓄洪量(億m3)1.71進洪閘名 稱桂李進洪閘淹沒面積(km2)121.275分洪水位(m)63耕 地(ha.)10946流量(m3/s)300地面高程范圍(m)54.557.65進洪口門口門位置小洪河左岸周莊東、翟莊西使用機遇(%)44%口門寬度(m)120涉及鄉(xiāng)鎮(zhèn)場(辦事處)(個)6流量(m3/s)850行政村(個)54退洪閘名稱丁橋泄洪閘人口(萬人)10.8退洪水位(m)57.65區(qū)內人口(萬人)5.498流量(m3/s)360行政村(個)26退洪口門口門位置小洪河左右岸龍泉寺閘附近圍村堤圍村堤(個)2口門寬度(m)170圍村堤長(km)6.17流量(m3/s)1500堤頂高程(m)5858.6滯洪區(qū)大堤堤頂高程(m)5960堤頂寬(m)1.92m堤頂寬(m)36避水房座1506防洪標準50年一遇面積(m2)40659長度(km)14.2安全設施解決人口(人)14359運用時需轉移人口(人)14718表2-2老王坡滯洪區(qū)基本情況表2.5有關水利規(guī)劃及實施安排2.5.1歷次規(guī)劃的基本情況老王坡蓄滯洪區(qū)是建國初期興建的大型洼地滯洪區(qū)。滯洪區(qū)范圍,東至東大堤,南至小洪河北堤,西以自然高地為界,滯洪區(qū)淹沒范圍142Km2,相應蓄水量2億m3。1969年冬,為改善陳坡寨至五溝營段小洪河河道的泄水能力,對該段進行了裁彎取直,河道拓寬。提高了小洪河泄洪能力,但縮小了老王坡滯洪區(qū)范圍,減少了蓄洪量。河道取直后,滯洪區(qū)淹沒面積為121.3Km2,蓄洪量1.71億m3?!?5.8”特大洪水后,由于小洪河石漫灘水庫潰壩失事,楊莊滯洪區(qū)自然滯洪能力減少,加重了老王坡滯洪區(qū)的滯洪負擔,為了合理有效地發(fā)揮老王坡滯洪區(qū)的滯洪作用,駐馬店地區(qū)水利勘測設計院根據上級部門的意見,于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別進行了工程建設規(guī)劃。2.5.2規(guī)劃實施安排 1992年、1994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和2005年,淮委、省水利廳和當?shù)卣罕姺峙顿Y9644萬元,對滯洪區(qū)工程和群眾安全設施進行了加固和改善。改善了滯洪區(qū)的管理條件,提高了工程安全運用保證程度。3 滯洪區(qū)運用及洪水風險分析3.1滯洪區(qū)運用條件和應用程序老王坡滯洪區(qū)控制運用按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199963號文批轉的河南省淮河、洪汝河、沙潁河、衛(wèi)河分級洪水防洪預案執(zhí)行:(一)50年一遇以下洪水楊莊滯洪區(qū)水位達67.65米時,楊莊泄洪閘控制下泄流量650立方米每秒。楊莊滯洪區(qū)水位達71.54米時,楊莊泄洪敞開泄洪,最大下泄流量1500米每秒。同時,在楊莊以下小洪河左堤翟莊東和周莊西處相機扒口向北分洪入老王坡滯洪區(qū)。(二)50年一遇以上洪水當老王坡滯洪區(qū)水位達57.65米時,關閉小洪河桂李進洪閘,老王坡泄洪閘全開泄洪。若老王坡滯洪區(qū)水位仍繼續(xù)上漲,危及滯洪工程安全時(東大堤確保安全,干河堤在水位58.00米時保證安全),相機在龍泉寺扒開小洪河取直段左右堤向小洪河新老河道之間分洪,必要時扒開小洪河故道左右堤,向南行洪。(三)分洪命令由河南省防汛指揮部下達,由駐馬店市防汛指揮部通知西平縣防汛指揮部執(zhí)行。3.2滯洪區(qū)運用情況老王坡滯洪區(qū)自1951年建成運用至2007年,54年共有25年進洪滯洪,進洪次數(shù)達46次,個別運用年份進洪有5次之多,累計滯蓄洪水24.656億m3,累計淹沒耕地面積221.53萬畝,淹沒總經濟損失約13.2億元。除1975年特大洪水以外,其余年份洪水經老王坡滯蓄后,有效地保護了小洪河下游大面積農田。其中,1954年降雨相當于510年一遇,老王坡滯洪區(qū)最高蓄洪水位57.48m,距設計滯洪水位57.65m只差0.17m。1963年降雨相當于10年一遇,老王坡滯洪區(qū)最高蓄洪水位57.29m,距設計水位僅差0.36m。1965年降雨超過10年一遇,老王坡滯洪區(qū)蓄洪水位達58.01m,超過設計水位0.36m,為保證老王坡滯洪區(qū)主體工程及京廣鐵路的安全,臨時在小洪河葉寨和小崔莊兩處扒堤分洪,分洪流量63m3/s,水量0.15億m3?!?5.8”特大洪水時,上游石漫灘水庫潰壩失事,河道決口漫溢,老王坡滯洪區(qū)蓄洪水位達到59.21m,蓄滯洪水總量約4.94億m3,超過設計蓄水量3.23億m3,超東大壩頂0.21m(當時東大壩頂高程59.00m),致使東大壩潰決?!?5.8”特大洪水以后,小洪河上游山區(qū)洪水失控,楊莊口門下泄流量加大。1982年降雨頻率相當于10年一遇,小洪河桂李以上決口三處,老王坡滯蓄洪水1.14億m3,蓄洪水位56.96m,五溝營下泄流量299m3/s。1984年降雨相當于510年一遇,老王坡滯洪水位57.02m,蓄洪量1.18億m3,五溝營下泄流量328m3/s;1988年、1989年又連續(xù)兩年進洪。1994年、1998年兩年進洪,滯洪水位分別為55.70m、55.76m。2000年6月和7月,老王坡滯洪區(qū)兩次進洪,最大分洪流量180m3/s,蓄洪量1.47億m3,滯洪歷時18天。老王坡滯洪區(qū)歷年運用情況見表3-1。老王坡滯洪區(qū)歷年運用情況表表3-1滯洪滯 洪最 大最高蓄相 應滯 洪淹 沒 情 況時間次 數(shù)進 洪洪水位蓄洪量歷 時流 量(m)(億m3)(天)耕 地人 口財產損失(m3/s)(萬畝)(萬人)(萬元)1954111757.481.768711.24.0733601955514556.961.16639.63.2528801956116157.081.294310.23.3866001957417157.191.419410.73.8778001958112556.550.7727.51.1222501963237257.291.534411.56.2783001964315656.160.47534.60.7118401965217858.012.56417.456.279705196716655.680.2214.750.7719001968215655.960.35525.60.9122401969315956.090.43226.71.126801975132059.214.94518.96.8215900197915255.420.2113.150.5115751980119555.830.3125.050.8325251982236056.961.1439.72.5458201983215956.150.57516.50.839001984234657.021.183103.560001988115255.570.2723.50.6121001989320755.930.538.41.4350401994115055.70.2115.22.22600199812055.760.2396.32.7531502000218657.281.471815.883.57110002001120855.890.30157.12.9557282004127256.460.65210.752.1482522007218056.540.67711.309.308542合計4624.656221.53131687上述25個滯洪年份中,1969年前滯洪區(qū)分進洪水主要從陳坡寨閘和桂李進洪口門經引洪道進入老王坡,1969年小洪河自陳坡寨至五溝營段進行了裁彎取直,河道下泄流量加大,陳坡寨閘分洪流量銳減,自1980年起陳坡寨進洪閘停止運用,老王坡滯蓄洪水全部從桂李進洪閘分進。滯洪區(qū)洪水的分進主要取決于小洪河上游來水情況,當小洪河上游來水在桂李水文站超過河道保證水位63m時,開啟桂李進洪閘向老王坡滯洪區(qū)分洪。根據省防辦預報,老王坡滯洪區(qū)分滯洪水一般提前10個小時以上廣播或電話通知滯洪區(qū)內地方政府,要求群眾做好避洪準備。滯洪區(qū)內居民大部分居住高程在56.4m以上,歷年滯洪區(qū)運用時撤離人員較少,無人員傷亡。歷年的滯洪區(qū)運用中工程搶險主要由西平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災后重建由政府扶持和群眾自力更生完成。3.3洪水風險分析本滯洪區(qū)滯洪水深淺,面積大,居民相對集中在周圍,滯洪次數(shù)頻繁。滯洪區(qū)設有進洪閘兩座,分別設在桂李和陳坡寨處,設計流量分別為300m3/s,120m3/s。1969年小洪河陳坡寨以下河道拓寬后,下泄流量加大,閘前水位下降,加之淤積嚴重,進洪量減少,1975年以后,陳坡寨進洪閘一直未用。滯洪區(qū)在五溝營處建有兩座泄洪閘,分別建于1951年和1967年,最大泄洪流量分別為120m3/s和240m3/s。3.3.1洪水淹沒水深 滯洪區(qū)內最低地面高程為54.50 m,位于坡中心地區(qū),設計水深為3.15 m,設計淹沒面積121.3Km2。從淹沒水深和運用幾率分析,設計水位時,水深00.95 m的范圍為38.8Km2為低風險區(qū);淹沒水深0.952.18 m的范圍為58.1Km2屬一般風險區(qū); 淹沒水深2.183.15 m的范圍為24.4Km2,屬高風險區(qū);3.3.2洪水淹沒時間 滯洪區(qū)進洪后,通過淤泥河由五溝營退水閘退水,退水閘最大退水流量為360m3/s。在50年一遇洪水時淹沒時間特點為:水深00.54 m范圍為淹沒時間為4天;水深0.540.95m范圍的淹沒時間為8天;水深0.952.18m范圍的淹沒時間為12天;水深2.183.15m范圍的淹沒時間為16天;3.3.3洪水傳播時空分布特點根據駐馬店地區(qū)防汛水情手冊中洪水預報方案分析成果,洪水轉播歷時桂李閘至陳坡寨閘15 Km,洪水運行5小時,從陳坡寨閘至丁橋閘7 Km,洪水運行1.5小時。洪水從桂李閘至區(qū)內鐵路橋12 Km,洪水運行2.5小時,從鐵路橋至坡心橋3Km,洪水運行1小時,從坡心橋至丁橋閘8Km,洪水運行2小時。4 防洪評價4.1水文分析計算4.1.1基本資料淤泥河屬平原區(qū)排水河道,流域面積529km2,河道長41.0km,比降1/35001/15000,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橋址以上流域面積401km2。流域內無實測流量資料,流域附近先后設立了楊莊、權寨、人和、陳坡寨、五溝營等5個雨量站,各雨量站觀測年限均在30年以上。4.1.2設計洪水計算a)設計洪水分析方法由于流域內有30年以上實測雨量資料,淤泥河與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至駐馬店段交叉斷面處設計洪水根據實測雨量資料采用暴雨公式推求。b)設計面雨量淤泥河交叉斷面位于小洪河左岸的楊莊五溝營區(qū)間,其設計面雨量可直接采用楊莊五溝營區(qū)間成果。1992年3月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編制了楊莊滯洪工程水文分析報告,楊莊五溝營區(qū)間選用上述5個雨量站,面雨量系列為19511988年共計38年,年最大值獨立選樣,統(tǒng)計時段采用24小時,對“75.8”暴雨進行特大值處理,設計面雨量均值為94.5mm,變差系數(shù)Cv=0.60,偏差系數(shù)Cs選用3.5Cs。本次將系列延長至2000年,計算設計面雨量均值為96.5mm,比1992年計算的均值偏大2%。由于1992年計算的雨量系列包含有特大水年、大水年、小水年和一般水年,代表一個連續(xù)豐、枯的周期,系列年限滿足規(guī)范要求,資料精度可靠,系列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并經批準用于工程建設,因此設計面雨量仍采用1992年計算成果。24小時設計面雨量成果見表4-1。表4-1 淤泥河交叉斷面以上24小時設計面雨量成果表頻率20%10%5%2%1%24小時設計面雨量(mm)128.1167.8208.0261.3301.8c)產流計算用24小時設計雨量查84圖集平原區(qū)次降雨徑流關系P+PaR查得24小時設計凈雨量。淤泥河采用84圖集平原水文分區(qū)線,最大初損值Imax=100mm,Pa為設計前期影響雨量,5年、10年、20年、50年一遇的前期影響雨量均取50mm,100年一遇的前期影響雨量取100mm。P+PaR關系見表,各種頻率24小時設計凈雨量見表表4-2 淤泥河P+PaR關系表P+Pa(mm)150200250300330400450500R(mm)5899145194224287332377表4-3 交叉斷面以上24小時設計凈雨量表頻率20%10%5%2%1%P+Pa(mm)178.1217.8258.0311.3401.8凈雨量(mm)75.4108.2145.6195.9283.4斷面以上控制流域面積401Km2,淤泥河屬平原排水河道,洪峰流量采用平原排水公式計算,淤泥河交叉斷面設計洪峰流量成果見表4-4。淤泥河交叉斷面設計洪峰流量表表4-4項目頻率20%10%5%2%1%洪峰流量(m3/s)236305388492711由于10年一遇以上洪水,小洪河桂李站超過保證流量,需從桂李向老王坡分洪,分洪流量要流經橋位斷面。因此20年一遇以上洪水時,應加上桂李分洪流量,一般考慮設計洪水按最不利的情況組合,分洪流量按桂李分洪閘設計流量300m3/s計算,即為所求的洪峰流量見表4-5??紤]桂李分洪淤泥河交叉斷面設計洪峰流量表表4-5項目頻率20%10%5%2%1%洪峰流量(m3/s)2363056887921011根據以上防洪調度原則及區(qū)間暴雨頻率計算,并考慮小洪河超標準洪水時河道行洪能力,確定淤泥河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為1011m3/s;五十年一遇洪峰流量792m3/s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688m3/s;五年一遇洪峰流量236m3/s。4.1.3水位流量關系的確定淤泥河大橋斷面經我局實測資料點繪(見圖4-1),淤泥河大橋斷面水位流量關系的確定,利用曼寧公式推求。表4-6 淤泥河大橋橋位處河道斷面水位流量關系計算表高程面積水面寬水力半徑平均流速流量說明(m)(m2)(m)(m)m/sm3/s主河槽糙率為0.035邊灘糙率為0.08水面比降為0.0003519.217.7 0.52 0.32 2.95 5231.2 26.3 1.18 0.55 17.3 5361.0 33.6 1.82 0.74 44.9 5497.4 41.6 2.34 0.87 85.0 灘地0.092.590.03 0.02 0.002 合計85.0 55187 142.5 1.31 0.59 111 灘地48.0 98.8 0.49 0.13 6.4 合計117 56337 158.0 2.13 0.82 276 灘地153 111.5 1.37 0.27 40.8 合計317 57502 170.9 2.94 1.01 509 灘地270 121.3 2.22 0.37 99.5 合計609 根據我局對交叉斷面附近河道主槽邊灘地河床質、植被等情況,確定河道主河槽糙率為0.035, 邊灘糙率為0.08,水面比降為0.0003。水位流量關系計算見表4-6。圖4-1 淤泥河大橋橋位處河道斷面圖圖4-2 淤泥河大橋建橋前后面積對比圖表4-7 淤泥河大橋建橋前后水位變化對比表設計標準設計流量(m3/s)建橋前水位(m) 建橋后水位(m)水位差(m)5年一遇23655.5055.540.0410年一遇30555.9355.970.0420年一遇68857.2757.310.0450年一遇79257.6357.710.07100年一遇101158.3258.400.084.1.4斷面過流能力復核根據前面的分析計算,大橋修建后:公路大橋設計橋底高程59.99m,高于該河段百年一遇設計洪水位58.40m,超高1.59m,滿足河道防洪要求(按規(guī)范規(guī)定安全超高為0.5m,風浪高0.1m);50年一遇洪水標準時,滯洪區(qū)最高水位57.65m。而淤泥河大橋梁底面高程為59.99m,超高2.34m,基本滿足防汛搶險要求;二十年一遇橋前最高水位57.31m,現(xiàn)有堤頂高程58.08m,安全超高0.77m(該河段位于滯洪區(qū)內,無保證任務),基本上沒有降低現(xiàn)有河道的防洪標準。因此,大橋設計滿足了河道防洪要求,對河道防洪影響很小。4.2老王坡蓄滯洪區(qū)分析計算4.2.1公路穿越蓄滯洪區(qū)基本情況漯駐高速公路在路線設計樁號K7+300處進入老王坡蓄滯洪區(qū),到K16+200處止,跨越長度8.76Km,設淤泥河大橋1處,作為老王坡蓄滯洪區(qū)進洪退洪的主要通道。采用路基兩側分離式橋梁的形式跨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