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論文)基于aspne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pdf_第1頁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論文)基于aspne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pdf_第2頁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論文)基于aspne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pdf_第3頁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論文)基于aspne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pdf_第4頁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論文)基于aspne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碩士論文墓于a s 只 n e r 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ab s tra ct t 七 e n e tv 陽 rkt e s tsh a v e al 搶 a d y 阮com e the 加加比 勸 t p art ofthe d 日 10 比記砒以 沁 幾 atp r e 泊 i tb er e 畔 m any t yl 姆 s of 改 w o 改t e stsysl e m t b e 云 m 叼u l e 由 v i s i 姐 丘 別 叮 e 詳 如ge n v iro創(chuàng) 叮 e n t andth ee 幻 免 ct毗 di 月 免 re nt h 叭 吧 v 盯 奴 s tu d ies on h o wtd e v al u a 咭 e ail k 山 d s oft he d e t 萬 o t kte 出 sy 川 哈 mba v e b 籠 nd 0 d e i 油equ en u y w h e r c v er 認 州 嘆 以 l or in 加口a t i o al in面5 別 rt i c le 山 e rel而 日 由 即d e s onh o wtoeval u al e the o e 幻 胃 以 k l e 引 比 即 5 記 mare s u n 刀 刃 ar 勸 日at6 rst its 從 七 o l e血叨eofthe te stsy st em b asedon 人 s p n 衛(wèi) tisgi v e nat 別 沈 泊 d t b e th i r d e v al uat in g pr 切 c i pl e and fiowof業(yè)加 陽 rk七 紹 ts sy s t e m毗 put fo rwar 遷 留偽 記 訪 gtothe ki n d sof di 月 免 代 泊 t te 引 比sy st e m the e v a 剛訪 9加 d ex s y s t e m are e 曲 ab l l 由 目 t h e fo 迸 th 山 e c v al uatin g 功 o d e l i s con 幾 功 ed朋d its le i ght val u 之 5 眼 扭 如 e 幻 幾atl 別 耽 ane x amp l e of吸atio 公偽u ege c o n 1 p u l e r leve1 t 比 t isu s e d 協v e n fy 明d a n a l y s i s the t 即 叮偽 c l usi on ofti 五 s a rt i c leisbelow 1 t 七 e wei ght vai璐ofth e q u e st i on b 肚 止婦山 e n 拍 以 刀 叮inth e 五 川in d e x soit isc ri t i cal toe 引 冶 b li 止the q p e st i on b az 止 2 t 七 e weight val 明 f th e 別 沈 刀 n din d e x n the q 朋 拓o n b 歇 正isthe kno w l edge s p 挑 the 寶 涵優(yōu) 因 1 妙 thc l y pes the q 幽 t i tyand the 由 fficultyofl 眺 翻加t 切 衛(wèi) 3 u 別 才 別 習 i ceis one of汕po恤 t 丘 ic to rsinev目 uat in g m ode l 4 t h e se o t 以 ofte stsise s se n 石 al玩c a e ofits五 r s t 訓s i t i on址此 吐 此別 戈 幻 刀 d 讓 d ex ape rfects e ni e n c i 飛s y s t e mis啊u 汕 d 5 t 址s y st e msec困ty皿d th e 而五 ty哪 油偽徹 t too perate 加 比 卿 etn for th e y are e 即 h in6 g p 招 i 6 on inth e c o n d in d e x k 即w 川翻 n e 儷 比te sts 盯就 e m w七 i ght v al ue e v alt 叼 t i o d m 聲明 本學位論文是我在導師的指導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 盡我所知 在 本學位論文中 除了 加以 標注和致謝的部分外 不包含其他人已 經發(fā) 表或公 布過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我為獲得任何教育機構的學位或學 歷而使 用過的材料 與我一同工作的同事 對本學位論文做出的貢獻均 己 在論文中作了明 確的說明 二 島 研究生簽名 價 口7 補品年 月山 學位論文使用授權聲明 南京理工大學有權保存本學位論文的電子和紙質文檔 可以借閱 或上網公布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 容 可以向 有關部門或機構送 交并授權其保存 借閱或上網公布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 對 于保密論文 按保密的有關規(guī)定和程序處理 研究生簽名 以年 月 日 碩 士 論 文 基子aspn e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1緒 論 l l網上考試系統評價的 基本概念 l l i評價 評價 eval ust i o n 是指根據確定的目 的來測定對象系統的屬性 并將這 種屬性變客 觀定量的計值或者主觀效用的行為 被評判其價值的對象稱為評價對象 對評價對象 的價值 進行判斷并 給出 評價結論者稱為 評價者 從 系統科學的角 度來看 評價是 一種 系統工程 當要進行某種評價時 首先要把所涉及的問題 過程 部門或體系等看成 一個系統 研究其結構 輸入 輸出 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與結構的交互作用 整體運行等 方面 接著通過分析與構造 建立以 下功能性的子系統 121 1 評價原則 方法及指標體系組成的工具系統模塊 2 系統結構評價模塊 3 輸入 輸出 交互作用評價模塊 4 系統與環(huán)境評價模塊 5 數據資料及專家咨詢系 統模塊 經過以上的構建 最后便得以實行綜合評價 所謂綜合評價 即 m p r e h e ns i v e e v al at i o n 概指 對以多屬 性體系結 構描 述的 對象系統 做出全局 性 整體性的評價 即 對評價 對象的 全體 根據所給的條件 采用一定的方法給每個 評價 對象賦予一個評價 值 又稱評價指數 再據 此擇 優(yōu)或排序 從 研究內 容上看 國內外 對綜 合評價的 研究大致可分為 兩類 一類是對不同 評價 問 題的 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一類是 對綜合 評價方 法的 研究 相對而言 本文的工作 更側重于評價方法的應用研究 l 1 2教育評價 教育評價是評價在教育領域的 應用 當 前比 較有名的 教育評價定義 有如下 幾個 美國 教育評價標準 委員 會 a 衛(wèi) e s c 認為 評價是 對某些教 育現象的價值的系統調查 o 泰勒認為 評 價是測量某種活動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目 標 斯塔弗爾比 姆認為 教育 評價是一種有系統 地去尋找并 搜集資料 以 便協助決策者在諸種可 行的 途徑中 選擇最 優(yōu) 方 式 而 行的 歷 程 il 刃 教育評 價是 用系統方法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 在質的描述和 數的 量化基礎上對教 育的 社會價 值做出 判斷的過程 通常人們所指的教育評價是對 教育中 的某一現象進行 的價 值判斷 具體應用在教育中的不同的領域 就形成了教育 評價的具體分支 如課 程評價 教學評價與網絡課程評價等 1緒論 碩 士論 文 教育評價類型按照不同標準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許多類別 如 l 按評價標 準 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 通常情況下 參照 于課程目 標的評價都 屬于絕對評價 與 之相 對應的測驗是目 標參 照測 驗 參照于 評價對象自 身某一常規(guī)的 評價屬于相對評價 與之相應的測驗是常規(guī)參照測驗 2 按評價功 能 診斷 性評 價 形成性評價和總結 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在學習 之前發(fā)生的 形成性評 價是對在過程中的評價 總結 性評價是對整個產品的評價 是 在結束 之時的 評價 3 按評 價方法 量化評價與質性評 價 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分別 代表兩種不同 的范式 前者代表著實證主義范式 后者代表著 自然主義范式 在當代的評價中 越 來越趨向兩者的結合使用 l 1 3 網 上考試系統 評價 網 上考試系 統評價是教育評 價的具體分支 是教育 評價在網 上考試系統中的具體 應用之一 網 上考試系統 評價是對網 絡媒體表現的某一 學科內 容和實施該門 學科內容 的考試活 動進行的 價值 判斷 對其評價主要 從以 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價 1 科學性 整合的考試內 容與資源是否客 觀 科學 是否正 確反映自 然 社會的規(guī)律 2 教學 性 考慮其 整合的教育意 義 是否符合教學大 綱和課程標準 是否有 利于激 發(fā)學生的 學習動機 和提高 學習興 趣 是否寓教法 學法和心理學原則于內容和 考試之中 教學 性主要是指網上考 試系統的 教學設計 3 使用性 要求網上考試系統簡單易操作 個性化與人性化 設計 4 技 術性 網上考試系統和媒體素 材本身是否 達到必要的技 術要求 網上考 試系統中應用的多媒體技術 編程技術是否先進 5 藝術性 考試 表 現手 法的多 樣性 構圖的 合理性以及畫面的靈活性等來考慮 6 規(guī)范性 主要涉 及考試內容與資源的共享與交互操作 1 2 論文選題背景 及研究意義 隨著現代網 絡技術和i n 記 m e t 的 迅速發(fā)展 教育網 絡化已 經成為現 代教育 技術的 一個重要研究領 域 其中的一 個重要 研究內容 就是如 何利用i n t e rn e t 和 校園網的資 源 實現考試的網 絡化 網上考試 系統提供自 動組 卷 閱 卷和判卷功能 可以 提高 考試效 率 實 現教考分離 而且可以 更大范圍地使高校的教學資 源得到 共享 學生可以 不受地 域和時間的限 制 在 任何一個用戶終端上進行考試 這不僅提供了 開放 式的 考試環(huán)境 還可以 隨時 供學生檢驗自 己 對課程知識的掌 握情況 當學生進 行客 觀題測驗時能得到 及時反饋 且 大大降 低了 教師的 勞動強度 目 前網 上考試系 統有很多種 體系結構的 構建基本一致 采用b s 三層結構 網 上考試系 統的 模塊設 計可以 概括為以 下幾類 碩士論文 基于as p n 毛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1 五大 模塊構成的考試系統 系 統由 維護模塊 統計分 析與輸出模塊 聯機 考試 模塊 試 卷設計與生成模塊和題 庫管 理模塊組成 將平均難度按 題目比 例對應到 各 個考核知識點 組卷參數直觀輸入 利 用隨機數避免 抽取相同 試題 這類網 上考試 系統對主觀題缺少很好的聯機考試和閱卷方法 2 兩大子系統構成的 考試系統 管理子系統和考試子系統 在閱卷管理中 客觀題由 計算機自 動評卷 主觀題由 系統給出 評卷界 面 由 教師評卷 可統計出考題 的對錯率 考試中意外中斷的恢復實 現了考生考試數據的恢復和考生考試時間的恢 復 但此類 考試 系統未能 有效處理 抽取相同 試題的問 題 模塊劃分功能 不細 3 采用 對象的 概念 將網上考 試系統分為時間 對象 服務器對象 試卷對象 網絡 對象 答案對象和客戶對象 把與對象有關的數據和操作 封裝在一起 在各個對 象 之間 建立聯系 這種系統保證了 考生的 合法性 試 卷抽取的公 平性和隨機性 但該 系 統很難建立一個適合網 絡主頁方式的題庫 模型 由于 w v v 主頁采用超文本連接 方式 往往導致瀏覽的層次 過深 因 此 在實現本系統時 要特別注意減少學生網上 考試操作的動作 要求學生盡量在一個頁面里完成 由于各種原因 每個網上考試系統組建的模塊劃分不同 各模塊的功能也有不同 構造模塊的支撐技術也有區(qū)別 這就 導致了 系統的運行和使用效果不同 如 1 絕大多數網上考試系統都主要以客 觀試題為 主 讓學生 從多個選項中 進行 選擇 學生答 題隨意 性強 這樣 很難客 觀準確地評價一 個學生的 學習 情況 另一 方 面 由于 缺少主觀性考查 無法 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 應用能力 進行評價 2 缺乏對考試系統的分 析與 評價 現有的網 上考試系統大多只是提供成績統 計 而 沒有對學生或整體的 情況進行正確有效的分析評 價 更 沒有對試題的難度 區(qū) 分度 試卷的信度 效度等進行分析 3 缺 乏 對資 源 建設 標 準的 評 價 各 種 標 準 制 定的 目 的 是 為了 規(guī) 范 資 源 的 建 設 使各種系統具有標準性 互操作性 目 前無論是國 外或國內 商業(yè)公司或學校自 行開 發(fā)的產品大都沒有對資源建設標準的評價 因此 有效地 全面地 系統地評價各類網上考試系統 推出一個較合理的評價 指標體系能反映出各個考試系統的特點 可以為課程知識點的設置 學生的學習和掌 握程度提供決 策 更 加科學 地了 解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情況 l 3國內外關于網 上考試系統評價的研究現狀 關于網 上考試系統評價規(guī)范與標準的 研究方面 世界上 有許多標準化組織或機構 制定的網 絡教育資源標準里面都涉及到了 有關網 絡考試系 統評價的 相關內 容 其中影 響 較 大 的 有 ie eel t s c 此 出 ngtec h n o lo gys 叮 山 叮 d s c o n n itt ee 學 習 技 術 標準 委 員 會 的l o m l e arningo bj ect m e ta d a ta 學 習 對 象 元 數 據 ocl c 0 n lin e c 0 m p uter 3 1緒論碩 士 論文 l ib r 娜 c e nt er d ub li n c o re的oub linco re元 數 據 標 準 i m s 的 l e arni n g re s o urce m e ta d a ta 學習 資源元數據規(guī)范 和q t i q uest i on 還有一些評價體系只是針對網上考試系統的 某些方面或某些 模塊展開 對網 上考試 系統評價不全面 而且目 前對網 上考試系統的 評價指標和參數尚未統一和規(guī)范 1 4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目 標 l 4 1主要內容 本文從網上考試系統的總體框架以及網上考試系統評價建設的必要性入手 調研 國內 外各種網上 考試系統的研究現狀 給出網 上考試系統的總 體框架 以此作為本文 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 重點研究網上考試系統評價體系 通過規(guī)范評價指標全面 系 統地構建指 標體系 從而以 指標權重值實證 評價網 上考試 系統 本文主要 做以 下幾方面的工作 1 結合國內 外的網 上考試系統的 現狀 給出網 上考試系統的總體 框架 2 結 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 建 立網 上考試系統的綜合評價指 標體系 3 借 助問 卷調查法和統計分析軟 件 運用層次分析法 a h p法 和模糊綜合 評 判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值 4 以 選定 某一學科的網上考試系 統為 例 運用該評價體系進行實證 分析 l 4 2主要目 標 通過建立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網上考試 系統評價體系要具有以下功能 1 該 評價體系 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適應多學科 多層次的網 上考試系統的 評 價 2 該 評價體系支持開放性 標準 化題庫 能夠評價網上考試系 統維護 管理 4 碩 士 論 文基于a spn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3 該評價體系能夠評價人工組卷 自 動組卷多 種組卷策略 4 該評價體系能 夠評價真實考試 模擬考試 單元自 測 競賽式練習等多種 考試與學習環(huán)境 5 該評價體系能對快速 智能的考 試信息統計與評價 6 該評價體系能夠評價安全 穩(wěn)定的網絡考試環(huán)境 l 4 3 論 文結構 全文共分六章 各章的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論述了論文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介紹了網上考試系統評價的相 關概念 以及國內 外關于網上考試系統 評價的 研究現狀 列出 本文的 研究內 容 目 標 第二章 基于a s p n e t 的網 上考試系統的總體框架 介紹了網 上考試系統考試流 程 體系結構 給出了網 上考試系統的模塊結構 和各模塊層的 功能 第三章 網 上考試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給出 評價指 標體系的建立原則 介 紹網上考試系統綜合評價的基本流程 通過評價指標體系的設定 建立了具體網上考 試系統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第四章 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 研究 介紹了 層次分 析法和 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的 原 理 基本思路和運算過 程 運用層次 分析法確定了網 上考試系統 評價指標權重值 并 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 對網 上考試系統做了 進一步的論證 和分析 第五 章 網上考試系統綜 合評價的實 證分析 以 全國高 等學校計算機水平 廣 東 考區(qū) 考試系統為例 依照評價指標體系和方 法進行實證分 析 并給出 實證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 展望 主 要總結實 證研究的 結論 提出研究中的不足之處 并提 出對本文研究工作的展望 2摹 干as p ne t的網卜 考試系統的總體框架碩 一 七 論 文 2基于a s p n e t的網上考試系統的總體框架 目 前網 上考試系 統有很多 種類 體系結構的 構建基本一致 系 統組建的 模塊劃分 和運行環(huán)境各有不同 構造模塊的支 撐技術也 有區(qū) 別 因 此選擇一種好的開發(fā) 工具無 論是對于系統開發(fā)的速度還是系統開發(fā)的質量以及將來系統的維護和升級都至關 重 要 大部份網 上考試 系統 選擇的 是微軟公司d o tn e t系列中的a s p n e t 作為開發(fā) 工具 該軟件程序 代碼結構 整齊合理 它將程序代 碼與 h t m l代碼完全分開 形成 網頁設計與代碼編 寫相互獨 立的 形式 程序代碼量 小 代碼的重復少 支持標準程序 開發(fā)語言 能開發(fā)出強大的數據庫應用程序 因此 本文以基于 a s p n e t構建的網 上考試系統為例給出網上考試系統的總體框架 2 1網 上考試系統考試流程 當學生通過網頁連接進入網絡考試系統時 考試系統會提示學生進行注冊或密碼 登陸 確認學生身份 成功登陸后 在瀏覽器中輸入相應的組卷參數 選擇 開始考 試 系統會 自 動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試卷及其標準答案 而且在題庫試題量足夠大 的情況下 每一位學生的試卷是不一樣的 試卷以 h t ml的方式呈現的 學生可以 把答案直接填寫出 來 然后把試卷提交給考試系 統 考試系統會自 動評卷記分 可供 學生查詢成績 網上考試系統的流程圖見圖2 1 1 圖2 1 1 網上考試系統的流程圖 1 2基于a s p n e t的網上考試系統的體系結構 網上考試系統是 一個在網絡環(huán)境下 運行的 應用系統 目 前 有兩種比較流行的網 絡 運行方式 clie 而s ery 州c s 方式和b ro w s e r s erver b s 方式 0 5 方式是一種主 從式的體系結構 工作時不只是由cl i ent 端擔負沉重的 運算方 式 而是由clie nt端和s erver端分別承擔一部分功能 從而提高了 系統的 運行效率 但是由 于這種運 行方 式跨平臺性較差 而且系統在cl i ent 端和s e r v e r 端都需要安 裝相 應的軟件 因此不便于系統的升級和維護 b s方式綜合了 瀏覽 器 信息服務和 w e b 等多項技術 用戶通過瀏覽 器便可以 訪問 多個應用服務器 形成 一對多 多對多的結構模 型 在這種方式下 軟 件版本的 更新不涉及客戶端 只需 對服務 器端軟件進行更新 從而簡化了 客戶端的管理和 使用 使得系統維護變得相 對簡單 而 且在這種運行方式下 客戶端只需要使用標準瀏覽 器 碩士論文基于as p n e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用戶通過它可以 訪問 各種信息資源 因 而降 低了 用戶操作的復雜 程度 因 此 網 上 考 試 系 統 的 體 系 結 構 采 用b zs 方 式 川 如圖2 2 1 圖2 2 1 網 上考試系統的b s結構示意圖 2 3 網上考試系統的 模塊結構 整個系統涉及了 考試的 全過程 主要實 現試題的 錄入 試題的管理 智能組卷 在線考試 在線閱讀 用戶管理 系 統管理等功能 整 個系統分成三 層 用戶層 功 能層和數據層 目 的是一方面可以 減少 子系 統之間的 依賴性 降 低編 碼的復雜性 另 一方面便于將來系統的 功能擴充 更有 利于系 統的 維護 其總體結 構如圖2 3 1 b r o 份 s e r 教師界面學生界面 管理員界面 份 e bs e r v e r 1功1 能一一1 摸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了1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11 塊1 考試子系統冬 11 管理維護子系統 卜 1 層 歲 歲 管理維護子系統 考試子系統 用戶界面層 用戶信息數據 庫 考試資源數據 庫 數據層 圖2 11 系統的總體結構 2基于a s 只 n曰 的網l 考試系統的總休框架碩士論文 2 3 1數據層 數據層是整個 系統的 基礎 它由 基礎信息 數據庫 考試信息數據庫組成 其中基 礎信息數據庫包 括 用 戶基本 信息表 考生基本 信息表 教師基本信息表 等基礎 信息 該部分的 數據主要用以 確認用戶的身 份及其具有的權限 它服務于整個系統 考試信息數據庫主 要由 試 題表 試卷信息 表 考試信息表 考試結果表 等與 考試相關的數據 組成 它主要是為 考試 子系 統提供數據服務 數據層作為 整個系統的 最底 層 穩(wěn)定性和可 靠性要求較高 而且該系統正 式運行 后數據的需 求量較大 可以 采用s q lserver z 0 0 0 完 成底層數據庫的開發(fā) 即 確保數 據合理而有 序地 存貯在數 據庫中 又保證 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3 2 功能 模塊 層 功能模塊層是用戶界面層和數據層之間的銜接部分 它不是一種簡單的連接 是 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詳細分類后建立的 它由許多模塊組成 根據它們不同的功能可將 其分別 存放 在服務器端 從圖2 3 1 中可以 看到 本系統中功能 模塊層包括考試子系 統 和管理維 護子系統兩部 分 且每部分都由 若干個模塊組成 如 考試 子系統包括組卷 模塊 考試模塊 2 1 3用 戶界面 層 用戶界 面層相當于整 個系統的窗口 用戶直接通過該層來訪問系統 實現與系統 的交互 從而 完成用戶需 要實 現的 工作 為了 便于 用戶以 各自 不同的 身份進入系統 把系 統分為 三種不同的 用戶界面 即教師界面 學 生界 面和管理員 界面 根據用戶登 錄系統時提交的用戶名不同而進入各自 相應的 界面 目 的是更好地為不同的用戶服 務 2 4系統結構功能簡介 2 月 1功能模塊層 1 考試子系統 考試子系 統主要由 考試模塊 組卷模塊 試題庫管理模塊組成 其功能模塊組如 圖2 4 1 碩士論文基于asp 刊 王 t 網 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圖2 4 1 考試子系統功能模塊組成 考試 模塊 考試模塊包括考試計時 考試開始 試 題導 航 試卷 提交 成績統計 判卷評分 和成績查詢 由 于該部分涉及大量的參數匹 配和計算工作 因 此保 證系統的 運 行速度和數據 計算的準確度是本系統的關 鍵指 標 另 外 還要保證數據的 安全性和 共享性 即 在保證關鍵數 據 如試卷信息 安 全性的同 時還要保證一 些數據 如考試 成績 的共享性 組卷 模塊 組卷模塊包括 試卷管 理 手 動組卷和自 動組 卷相結合 自 動組卷在教 學大綱中的 標準化參數 即難 度 知識點 認知層次 答題時 間以 及達標系數等指導 下 進行 分為 計 分 型 和 覆 蓋型 自 動 組 卷 時 隨 機 從 試 題 庫中 抽 取 試 題 利 用v b s cript 提 供的 r n d函 數加以 調整產生 隨機數 自 動出 卷時 一是 要避免輸出相同的 題目 二是要避免輸出 相同知識點編號的 題目 為此設置一個數組用來記 錄己抽出試題的 m 及知識點編號 每次由 隨機數抽 題時 都要與該 數組中記錄的 試題i d及知識點編 號比 較 id 相同或知識點編號相同 則需要重新生成 隨機數 重新抽 題 試題庫管理模塊 題庫是 進行測 試的 基礎 高 質量的題庫 應具 有優(yōu)質 量大 動 態(tài) 可擴充等特點 試 題庫管理 模塊除 包括試題添加 查詢 修改 刪除 打印等功能 外 還包含試題的 統計功能 如按章節(jié) 難度 題 型 使 用次數 等進行統計 和試題的 批量導 入功能 允許教師在脫離本系統 情況下 錄入試 題 然后可以 方便地將試題導入 2基于as p n 毛 t的網士考試系統的總體框架碩 士 論 文 題庫中 只有 教師才具有維護 試題庫的權限 2 管理維 護子系 統 3 用戶信息管理模塊 用戶信息管理模塊主要是對于整個系統的用戶 信息進行管 理 包括用戶的 添加 刪除 修改和查詢功能 通過本系統可以 實現對于 用戶登 錄系 統的權限 密 碼等的維護 該 系統主要是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性而設置的 由系 統管 理員負責維護 考籍信息 管理模塊 考籍信息管 理模塊主要是 對于學生 基本 信息進行管理 包括 添加 刪除 修改 和查 看考生 信息的功能 該 模塊首先要保證考生 信息數 據的 共享性 與一致性 一般由 考務人員 負 責維護 教師 信息 管理模塊 教師信息 管理模塊主要是對教師基本信息的維護 包 括添加 刪除 修改和查 看教師信息的功能 該 模塊首先也要保證教師信息數 據的 共享性與一 致性 一般由學校的教務人員負責維護 系統管理 模塊 該 模塊主要 功能 是系統管理和維護 動態(tài)設置每次考 試系統的可 用范圍 即 設置每次考試的 科目 時間 地點 考試完成后 清除設置 2 4 2數據 層簡介 整個數據庫按照子系統進行相應劃分 即 分為考試資源數據庫和用戶信息數據 庫 它們分別作為考試子系統和管理維護子系統的數據支持 用戶信息數據庫作為整 個系統的 基礎數 據 與 考試資源數據 庫有關聯 整 個系統的數據 庫結 構如圖2 4 2 所 不 圖2 4 2系統數據庫結構圖 碩 士 論 文 基于aspn e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2 4 3用戶界面層簡介 在瀏覽 器端 可以 分別以 教師 學生 和管理員的 身份登陸 進入考試系統 登 陸后 的界面圖如圖2 4 3 網上 考試系 統登陸界 面 考生登陸勝師登陸 管理 員 登陸 出錯處理 定時注梢 普理帳號 管理考試科目 身份臉證 出份處理 查詢分數 定時注梢 管理考生名單 考試設 修改鹿庫 身份驗證 出錯處理 計算分教 考試時間控制 隨機生成試卷 身份臉證 圖2 4 3網上考試系統登錄界面結構圖 l l 3網上 考試系統詳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碩士論文 3網上考試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3 1評價指標體系的 建立原則 22 l 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是一切科 學工作所必須的 評價指標的設計既要考 慮到 評價研究 的任務 也要符合客觀現象本身的特點 性質及運動規(guī)律 這種主觀要求與客觀實際相統一的 過程 稱之為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作為主觀反映客觀的工具 要遵循 實事求是 的 原則 使評 價指 標的定量描述以定性 認識為前 提 在指標設計中 要 注意指標的代 表性及體系的完整 性 要 求指標不重復 不遺漏 指標之間 既相互獨立 又互為補充 只有遵從評價指標設計的科學性原則 才能保證評價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這里指 標的科學 性還應理 解為在設計指標時 要以 科學的 理論作為 依據 即 指標必須具有一定 的科學內涵 目的清楚 定義準確 能夠度量和反映網上考試系統的總體情況 2 完整性原則 完 整性是 指評價指標體系 要盡可能完 整的 全面的反映 和度 量被評 價的 對象 當 體系中 全部指 標取定了 值以 后 評價結果不 會隨其他變量改變 因此 在設計 評價指 標體系時 必須系統的 全面的考慮各種影響因素 盡可能使評價結果準確可靠 3 準確性原則 所 有評 價指標均應體現 現實的 技術水平 給評價指標下定義是現代管理 評價技術 比 較復 雜的事 情 評價 指標含義必須清楚 如果不清楚就影響評價的結果 甚至使評 價無法進行 4 可比 性原則 在評 價指 標確立時 要考 慮到 可比 性 評價指標應盡可能量化 對定 性指標 也 要運用一定的算法和工具進行恰當的處理 以便于人機使用 5 可操作性原則 設 計評價指標 既要考慮評 價研究的目 的 和需要 也要照顧到客 觀條件的 可能性 所謂可 操作性 是指 評價指標設計的可 行性 既要使指 標體系中所 有的 指標使用的數 據均可從現有的資料和數據中獲得 以這些驗證的資料為基礎 才能使評價不偏不倚 網上考 試系統評價的最主 要特點是量化 這就要求指標體系的設計可操作性強 一是 指標體系不能 過于復雜 具 體指標不能太多 二是數 據獲 取要相對容易 三是獲得的 數據要權威 準確 四是盡量采用定量描述的指標 定性指標不宜太多 6 代表性原則 網 上考試系統包括的 影響因素十分廣泛 指標體 系不可 能把所有的 影響要素都 包 含 在內 這就決定了 應 該選取哪些最具有代表性的 指標 在建立指標體系 時 指標并 1 2 碩 士 論 文基于a s p 卜 尼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非 越多越好 相似的指標過多 容易造成信息的重復 影響評價效果 而且指標數目 過多 將會加大計算量 且 不能 夠突出 重點 因此 指標體系要力 求簡練 次要的指 標可以略去 建立的數學模型要易于實際操作 1 2網上考試系統綜合評價的基本流程 網上考試系 統的綜 合評價可以 按照以 下流程進行 如圖3 2 1 1 分析評價對象的模 塊功能 和適用環(huán)境 2 確定評價目 標 3 建立評價指 標體系 標準 4 組建評價小 組 確立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值 5 評價網上考 試系統 及時修正評價指標體系 6 最終 確定網 上考試系 統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 分 析 網 上 考 試 系 統 模 塊 功 能 適 用 環(huán) 境 建 立 網上考 試 系統評 價 目標 建立 網上考 試 系統評 價 標準 組 建 評 價 小 組 修 正 評價 網上 考 試系 統 評價 綜合 指 標評 價 體系確 定 圖3 2 1 網 上考試 系統 綜合評價的 基本流程 3 3 網上考試系統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 3 1評價指標體系設定 為 全面 評價網 上考試 系統 應從該系統的 體系結構和系統模塊來 進行分析 目 前 大部分的網 上考試 系統的 系統功能 模塊與 本選題采用的 相似 具 體介紹見第二章 因此一級指標體系設定依據如下 l 3 3網上考試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碩 士 論 文 數據庫 系統 該層中主 要是存儲考試題 因 此把 試題庫作為一 個一級指 標 用戶瀏 覽器 主要是為學生 教師和管 理員 服務 因 此把用戶服務作為一 個一級 指標 管理員 瀏覽器 主要是為管理員進行系統管理 因此把系統管理作為 一個一級指 標 系統 性能 針對整個系統的設計提出的性能 指標 把系統性能作為 一個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體系設定依據如下 試 題庫 要求 評價試題數 量要 足夠多 安 排試題的類型合理 分布均 勻 考試科 目 的 教學大綱中的 知識點在題庫中 覆蓋全面 重點 和難點 突出 試 題的 難易程度在試 題庫中平均分配 試題內容科學準確 無學術性錯誤 表述簡單明確 用戶服務 要求評價用戶登陸考試系統方便 嚴格 組卷自動生成 試題在組卷 時不出現重復 系統能自動判卷 可查詢試卷得分情況 自測版的網上考試系統學生 可以查詢得分情況 可以查閱參考答案 系統管理 要求評價對用戶信息 成績檔案和試卷檔案進行合理 嚴格管理 可 對試題的題量 題型 知識點 難度進行參數據設置 可對試題進行編輯 對考試成 績進行學生分析 試題分析 試卷分析 得出該試卷的區(qū)分度 信度和效度 系統性能 要求評價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對操作錯誤和系統失效的處理能力 系統容易安裝 操作使用方便 界面友好 系統運行的響應 處理時間短 資源利用 率高 3 j 2具 休網上考 試系統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 設定 基于 上述分 析 本文對網 上考試系統從試題庫 用戶服務 系 統性能和系統管理 四 個方 面來做出 評價 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如圖3 31 圖3 3 1 網上 考試系 統評價指標體系 碩士論文基于as 只 n e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4 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網上考試系統的綜 合評價方法很多 如 加權求和法 單純求積法 對數加權平均 法 模糊綜合評判法等 每 種方法各 有其優(yōu)缺點和使 用條件 本 研究主要采用層次 分 析法和 模糊綜合評判 法 在評價中最重要的一 環(huán)是 指標權重值的 確定 評價指標的 權 重是表 示某項指標在 評價指標體系中 重要程度的數量標 志又 稱權數 權值 權系數 是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運用層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處理那些難于完全用定量方 法來分析的復雜問題 求出 權重值 它易于 掌握 易于應用 是一種整理 和綜合人們 主觀判斷的客 觀方法 也是一 種結合定 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對于處理和 分析科學管 理領域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 簡潔的 實用的決策方法 4 1層次分析法及其運算過程 4 l i層次分析法概述 s aaty在70年代初 在為國防 部研究與 應急計劃有關的一些問題的基礎上 為美國 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電力 科學研究所研究如何根據各工業(yè)部門 對國家福利的貢獻 大小而進行電力 分配時 提出了 層次分析法理論 仙e a n a l 州c 址 e rarc hyp m 以 治 5 簡 稱 a 月 p 他認為 大系統都可以 在空間 和時間 上進行逐級分解 從系統的層次性特征 出發(fā) 他把系統與環(huán)境分開 由高層次到次級再到次次級 如此逐級分解 從而把整 個系統分解為一個金字塔式的 樹狀層次結 構 周 a l p法的特點是 將思維過程數學化 系統化 以便使決策依據易于被人接受 同時 戶 j 于 對定量信息的需求不多 但決策人員對決策問題的本質 所包含的系統 要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必須掌握地十分透徹 還有 a h i 對無結構化地系統評 價及多目 標決策問 題更為 適用 這種方法既不單 純地追求高深數學知識 又不片面 地 注重定性行為的邏輯推 理 而是把定性方法與 定量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 使復 雜的 系 統分解清晰 把多目 標 多 準則的決策問 題化為多層 次單目 標的 兩兩對比問題 然后 輔 之以 簡 單 的 數 學 運 算 1均 4 i j層次分析法的 基本思 路 首先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達到的目的 將系統分解為不同的組成要素 然后按要 素間的相互關聯影響 和隸屬關系 由高到 低排成若干層次 在每一層次 按某一 規(guī)定規(guī) 則 對該層次各要素 逐對進行比 較 寫成矩陣 形式 利 用一定數學方法 計算該層各 要 素對于該準則的相 對重要 性次序的權重以 及對于總體目 標的組合權重 并進行排 序 利用排序結果 對問 題進行分析和決策 l 4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碩一 t 論文 4 1 3層次 分析法運算過程 利 用層次 分析法求解多目 標決策問 題 一般計算過程有四步 建 立問題的遞階層 次結 構模型 采用成 對比 較法構造判斷矩陣 層次單 排序及其一致性 檢驗和層次總排 序 l 建 立遞階層次結 構模型 應用層次分析法分析決策問 題時 首先要把問 題條理化 層次 化 構 造出 一個有 層次 的結構模型 在這個模型 下 復雜問題被分解為元素的組 成部分 這些元素又 按 其屬性及關系形成若干層次 上一層次的元素作為準則 對下一 層次的 有關元素起支配 作用 這些層次可以分為三 類 最高層 目 標層 只有一個元素 一般是 分析問 題 的 預定目 標或理想結果 中間 層 準則層 包括了為 實現目 標所涉 及的中間 環(huán)節(jié) 它可以 由若干個層次組成 包括所需要考慮的準則 子 準則 最底層 方案 層 包 括了為實 現目 標可供 選擇的 各種措施 決策方案等 如圖4 1 1 目標層 準則層 子準則層 匹口巨口 二 奎 口 圖4 1 1 遞階層次結 構示意圖 遞階層次結構的層次數與問題的復雜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詳盡程度有關 一般地 層次數不受限 制 每一層次中 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 般不要 超過9 個 這是因為支 配 的元素過多會 給兩兩比 較帶來困難 一個好的層次 結構對于解決問題是極為重 要的 如果在層次 劃分和 確定 層次元素間的 支配關 系上舉棋不定 那么應該重新 分析問 題 弄清元素間相互關系 以確保建立一個合理的層次結構 2 采用成對比較法構造 判斷矩陣 成對比 較法就是 在考慮若干因素時 通過對所有可能的組合 進行兩兩比 較來確定 碩士論文 基于a s n ne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這些因素某個方面的優(yōu)劣性順序的一種方法 記準則 層元素c所支配的下一層次的元素為pi 幾 巧 幾 針對準則 層c 決 策 者比 較 兩 個 元 素p 和pj哪 一 個 更 重 要 重 要 程 度 如 何 并 按 表4 1 1 定 義的 比 例 標 度 對 重 要 性 程 度 賦 值 形 成 判 斷 矩 陣a 幾 其 中 a 就 是 元 素pi和 巧 相 對 于 準 則c 的 重 要 性比 例 標 度 表4 一 1 定 義的 標 度 稱 為9 級 分 制 判斷矩陣a具有如下性質 l 2 a 奇 1 稱 a 為 正 逆 稱 方 陣 根 據 判 斷 矩 陣 的 互 反性 對于一個n 個元素構成的判斷 矩陣只需給出 其上 或下 三角的n n 1 個判斷即 可 表 4 1 1 標度的含義 i 表示兩個元素相比 具有同樣重要性 3 表示兩個元素相比 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稍微重要 5表示兩個元素相比 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明顯重要 7表示兩個元素相比 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強烈重要 9 表示兩個元素 相比 一 個元素比 另一個 元素極端重 要 2 4 6 8 分別表示標度 1 到 3 3到5 5到7 7到9的中值 3 層次 單排序 及其一致性檢驗 通過成對比較得到的判斷矩陣 a 不一定滿足判斷矩陣的互反性條件 層次分析 法采用一個數量標準來衡量a的一致 程度 設w w 叭 禮y 是n 階 判 斷 矩 陣 的 排 序 權 重 向 量 當a為 一 致 性判 斷 矩 陣 時 有 竺 氣 卜 1 二 wzll生 上 止 一 卜 wl 氣 l 氣 j 4 1 1 叢 姚 1 w 叫一w矛咬 用 w 氣 了 右 乘 上 式 得 到a w nw 表 示w 為 a 的 特 征向 量 且 特 征 根為n 即對 于一 致的 判斷 矩陣 排 序向 量w 就是a 的特征向量 如果a 是正逆稱方 陣 且滿足一致性 則a具 有唯一非 零的 最大特 征值月 目 且?guī)兹f n 并且 馬 將錳對 應 的 特 征 向 量 歸 一 化 后 藝 喲 1 記 為 w 一 wl 熱 憋 丫 w稱為權重向量 它表示 p l pz 如果判斷矩陣不具有一致性 則弋 n pn在c中 的權重 此時的特征向量w就不能真實地反映 l 7 4網卜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碩 士 論 文 pi 幾 p 3 p 在目 標中 所占比 重 定義衡量一致性程度的數量指標為cl 巨 p ci 兄 頤 一 n n一1 4 1 2 對于具 有一致性的正逆稱 判斷 矩陣來說 cl 二 0 由于客觀事 物的復 雜性和人們 認識的 多樣性 以 及認識可能 產生的 片面性 跟問題的因素多少 規(guī) 模大小 有關 僅依 靠cl 值作為a是否具有滿意一 致性的 標準是不夠的 為此 引進了 平均隨機一致性 指標rl rl是多次重復進行隨機判斷矩陣特征值的 計算后取算術平均數得到的 對于n 1 一1 1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l 的取值如表 4 1 2 表 4 1 2 ri 取值表 維數l234567名9l 0l l ri 值0 oo00 00 j80 001 1 21 241 3 21 4 11 4 51 濤 91 5 1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l 與同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l 之比稱為隨機一致性 1 cl lo j 一 口一 二 比平 記刀t 滋 白t 大 二 二 u iu阿 則孫刑助犯 降縣 月倆忌一玖任 此 盯困符址 r 1 向量w 就能真實 地反 映 p 幾 p 3 二 pn在目 標中所占比 重 否則判斷矩陣不 具有滿意一致性 必須對判斷矩陣重新修正 4 層次總排序 計算同一 層次所有因素對于最高 層 總目 標 相對重要性的 排序權值 稱為 層次總 排序 這一 過程是由 高層次到 低層次逐層進行的 最底層 方案層 得到的 層次總 排序 就是n 個被評價方案的總 排序 若上一層次a包 含m個因 素a 凡 凡 am 其層次 總排序權值分別為a 匆 a3 編 下一層次b包含n 個因素b b z b 3 bn 它 們 對 于 因 素匆 的 層次 單 排 序 的 權 值 分 別 為bl j b zj 場 bnj 當玩與aj無 關 時 取b kj 為0 此時b 層 次的 總 排 序 權 值 如 表4 1 3 表4 1 3 各層次元素的組合權重 次 a1a2a b層次 總排序值 a la2編 b bl lb i zb l m八 丫 八 b2場1翰壇 乓 二 夕 口 人 r j 二 1 b 饑l場tha 瓦二 丫a r氣 如果 b層次某些因素對于a 的一致性指標為cl 相應地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為 碩 士 論 文 基于a s r ne t網上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 cl rl 藝已 藝 rl 則 b 層 次 總 排 序 隨 機 一 致 性 比 率 為 cr二 旦 ri 0 1 0 認為層次總排 j 一 1 序的結 果具 有滿意一 致性 若不滿足一 致性條件 需對判斷 矩陣 進行調整 層次分析 法最終得到方案層各決策方案相對于總目 標的 權重 并 給出 這一組合權重所依據整個 遞階層次結構所有判斷矩陣的總一致性指標 據此 決策者可以做出決策 4 2網上考試系統評價指標權重值的 確定 4 么1構造網上考試系統的 a h p模型 結合圖3 31 圖4 1 1 網上考試系統評價的具體 a h p模型如表 4 2 1 表4 2 1 網上考試系統評價的a h p 模型 目標層 a 準則層 b 子 準則 層 c 網 上 考 試 系 統 評 價 指 標 體 系 a 試題庫 bi 題量 cll 題型 c 12 知識點 cl3 難度c 1 4 科學性 c 用戶服務 氏 用戶注冊c z 組卷 c 2 2 判卷 c 23 查詢c z 月 系統管理b 用戶管理c3 組卷策略c 二 試題編輯c 試 卷 成績分析c 34 專家確 認c 3 系統性能氏 安全性c l 可靠性c 月 2 使用性c 好 高效性c 4 2 2構造判斷 矩陣 按照表 4 1 1 的定義設計網上考試系統評價指標表 請 9 位專家對準則層指標和 1 9 4網上 考試系統的評價研究碩士論文 子 準則 層指標給予評 價 表4 2 2 為 其中一位專家的評價表 表4 么 2 網上考試系統評價表 試 題庫 bi 用戶服務b z 系統管理b 系統性能b 4 試題庫 bi l l 231 4 用戶服 務b z 2l22 系統管 理b l 31 龍ll 左 系統性 能b 4 41 j22l 題量 c l l題型c 2知識點cl3難度c l 科學性cl 題量c l l l1 左1 尼l1 2 題型c 1 2 2ll1 忍1 龍 知識點cl3 2ll1 左1 幾 難度c l l2l 月ll 左 科學性 cl 2222l 用戶注冊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