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_第1頁
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_第2頁
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_第3頁
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_第4頁
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智博睿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智博睿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1、建設目標認真落實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統籌發(fā)展和安全,將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根據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用統籌的方式、系統的方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2、發(fā)展背景氣候變化造成極端天氣的增多。根據2013年發(fā)布的《氣候變化報告》,1961-2013年,我國年累計暴雨站日數呈現顯著增加趨勢,每10年增加3.8%。2021年8月,IPCC發(fā)布的相關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正在加劇水循環(huán),可能會導致更強的降雨和洪水。亞熱帶地區(qū)降雨量可能顯著減少,而高緯度地區(qū)降雨量可能顯著增多。如果氣溫升高1.5度,10年一遇的降雨概率可能增加50%,降雨強度可能會增加10.5%。在過去幾十年快速城鎮(zhèn)化過程中,城市開發(fā)建設比較注重速度和規(guī)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落實的不夠好,沒有把生態(tài)和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城市發(fā)展對于自然生態(tài)系統重視保護不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地方開山、毀林、填湖,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tài)格局,造成城市自然蓄水能力下降。很多地方存在人水爭地的現象,城市建設侵占河湖、濕地、坑塘等,造成雨水調蓄空間不斷縮小。圖2顯示,某城市在快速城鎮(zhèn)化的過程中占用了湖泊,建設了湖景房,在2016年遭受了比較嚴重的內澇問題。部分城市片面追求河湖水面的景觀性,不讓雨水排入,調蓄功能喪失。比如,2009-2018年這9年時間里,作為比較缺水的某北方省會城市,水域面積竟然減少了約28平方公里,減少約10%。這些減少的水域面積大部分都變成了城市建設用地。當前,我國城鎮(zhèn)化率已超過60%,城鎮(zhèn)常住人口高達8.5億人。城市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主要承載地,但是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季節(jié)性分配和空間分布不平衡,一些城市洪澇災害易發(fā)多發(fā),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影響城市安全運行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推動我國城市建設發(fā)展邁上新臺階。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著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城市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統籌發(fā)展和安全,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解決好城市內澇問題。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加強城市內澇治理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當前,我國城市內澇治理取得積極進展,2012—2019年,全國城市供排水管道長度由103萬公里增至166萬公里,全國60個排水防澇補短板城市排查整治1116個易澇積水區(qū)段。但由于自然調蓄空間不足、排水設施建設較為滯后、應急管理能力不強等原因,城市內澇仍然多發(fā)頻發(fā),造成道路水浸、交通癱瘓、“水漫金山”、地鐵站成“水簾洞”、立交橋下成游泳池等現象,人民正常生活秩序受到極大影響,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幸福感。加強城市內澇治理,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關乎民生,是真正的為人民謀福利,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緊迫要求。加強城市內澇治理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城市內澇影響面依然較大。根據水利部有關數據,2015年至2018年,分別有168、192、104和83座城市進水受淹或發(fā)生內澇,平均每年受淹或發(fā)生內澇城市的數量約占我國城市數量的1/5。城市內澇導致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2019年,全國因洪澇共造成4766.6萬人次受災,658人死亡失蹤,263.2萬人次緊急轉移;10.3萬間房屋倒塌,14.8萬間嚴重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6680.4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1321.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922.7億元,占當年GDP的0.19%。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底線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須要高度重視城市內澇治理,把治理內澇、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城市內澇治理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城市內澇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會損壞城市建筑和設施,造成交通癱瘓、部分行業(yè)停工停業(yè),擾亂城市經濟社會正常運行,而且城市內澇后,大量垃圾、廢物沖入水中,會對周邊生態(tài)系統產生極其嚴重的破壞,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嚴重受損,對人民健康、社會秩序也造成潛在的威脅。城市內澇治理是重大發(fā)展工程,也是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任務,必須加快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提高市政基礎設施承載能力,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切實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和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4、項目建設的發(fā)展方向從我國城市內澇治理現狀來看,需要摒棄‘重地上、輕地下’和‘重建設、輕管理’的發(fā)展模式,在城市地下空間規(guī)劃設計、設施建設、法律法規(guī)、技術標準及內澇災害應急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和對策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城市暴雨內澇的抵御能力,實現城市化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一是夯實基礎,加強以地質調查研究為主導的地下空間協同規(guī)劃。首先,應系統查明城市地質條件、地質環(huán)境問題,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及工程建設適宜性,科學確定不同功能的地下設施豎向分層規(guī)劃及平面布局,尤其是要重視地面自然調蓄空間、地下雨水管(渠)道、大型地下調蓄設施等地面、地下防災空間一體化規(guī)劃設計;其次,結合地面防災設施和疏散通道的設置,通過合理有序的地下空間規(guī)劃,形成點狀、線狀、網絡狀的地下防災備災空間,加強對地下空間出入口、通風口等脆弱部位的改造升級;最后,結合我國城市暴雨洪澇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排水設計標準,科學規(guī)劃地下廊道建設,避免走先地上后地下的發(fā)展老路。二是補齊短板,加強排水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應加大對排水管網及附屬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力度,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尤其是針對目前大城市老舊城區(qū)普遍存在的雨污混接、錯接問題,排水管網老化及排水附屬設施不足等的問題,應加大排水設施的建設、修復和清掏疏通工作,提升排水設施收集、排放雨水能力。另外,在條件具備的城市,可以逐步建立深層輸水管道和地下雨水調蓄池,以消除強降雨引起的內澇損失。三是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構建完善的應急聯動管理機制。在城市防災減災、防澇減災、治理措施、應急預案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立法。在災害發(fā)生過程中,應加強各部門協調、綜合、動態(tài)管理,建立災害預測、監(jiān)測、預警、響應、處置等全過程的應急聯動機制,實現災前預案、災中應急、災后應對等全過程管理模式。與此同時,應加強民眾防災教育的普及和防災教育,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熟悉轄區(qū)災害風險、掌握逃生技能,提升民眾極端災害下自救能力。四是完善防洪標準及技術體系。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現行排水規(guī)劃設計有關規(guī)范和技術標準進行修改,加強專項研究,盡快修訂城市暴雨強度公式和城市排澇標準,加快制定暴雨內澇控制標準,開展城市水文循環(huán)模擬及城市排水管網監(jiān)測控制技術研究等,以期有效應對城市暴雨內澇災害。五是源頭監(jiān)控,重視城市風險評估和韌性建設。全面開展大中城市的城市體檢工作,面對極端氣象災害的影響,科學、合理地評價洪澇災害對城市和地下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對于下陷式立交、地鐵隧道、地下公共服務設施等內澇風險較大的城市脆弱空間,應對其規(guī)劃策略、建設標準和管理模式進行重新審視和評估,從空間布局、冗余設計、應急供應、恢復能力等多個方面加強其韌性建設,提高其在遭遇暴雨及洪水災害時的韌性和適應性。六是科技支撐,構建城市內澇監(jiān)測預警系統。實施城市內澇災害隱患點、平原行泄洪區(qū)、古河道區(qū)洪澇、山區(qū)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與地震災害危險源普查和詳查,并利用現代物聯網、高精度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通信技術,建立健全綜合自然災害監(jiān)測預警網絡體系,做好跨區(qū)域協調聯動的預警網絡體系。與此同時,綜合運用大數據、云平臺、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構建了包括空間、屬性和動態(tài)實時數據在內的城市內澇基礎平臺,覆蓋了洪水監(jiān)測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