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費爾巴哈論》解讀_第1頁
恩格斯《費爾巴哈論》解讀_第2頁
恩格斯《費爾巴哈論》解讀_第3頁
恩格斯《費爾巴哈論》解讀_第4頁
恩格斯《費爾巴哈論》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恩格斯《費爾巴哈論》解讀我們來共同研讀恩格斯的一本著作,叫做《費爾巴哈論》。這是簡稱,它的全稱是《路德維西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路德維西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含義(一)“路德維西費爾巴哈”的含義“路德維西費爾巴哈”,這是一個德國哲學家的名字,他和馬克思、恩格斯差不多是同時代的,比馬、恩的年齡大十多歲,他是一個重要的德國古典哲學家,這本書重點論述的對象就是他。(二)“古典”的含義“古典”這個詞值得我們重視,咱們一般漢語里面講的古典,往往說的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東西,但是德語的古典這個詞的意思主要不是指古代,而說的是經典,就是很好的、超一流的,能夠成為典范的這樣一種東西,德國古典哲學,幾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他們建立了一連串的偉大的哲學體系,體系很宏大,而且結構可以說精雕細琢,能夠成為典范的很偉大的思想。(三)“終結”的內涵再接著我們說的是“終結”。這個詞也值得重視。漢語說終結,往往就是結束了、到頭了、完了。但是德語里這個詞有兩種不一樣的含義:它一個意思就說是結束了,到頭了,沒有了;但它還有一個意思是出路,結果,出口。什么意思呢?那就是恩格斯的這本書說的是德國古典哲學發(fā)展到了費爾巴哈就結束了終止了,但是它還有一個出口一個結果,那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因此恩格斯這本書的名字簡單的說就是論述德國古典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的關系。這是它的主題思想。二、恩格斯當時為什么寫《費爾巴哈論》?恩格斯他當時為什么要寫這本書呢?這本書是1886年寫成的,1888年出版最早的單行本,寫這個書第一個直接的原因是,有一個丹麥的哲學博士施達克,是個20多歲的年輕人,他寫了一本書來論述費爾巴哈,于是德國的《新時代》雜志,它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機關刊物,邀請恩格斯寫一篇書評。于是恩格斯就寫了一篇很長的書評,就形成這樣一個著作。但是這只是一個很直接的簡單的原因。實際上背后的更深刻的更主要的原因是這樣,馬克思恩格斯在年輕的時候,深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而且后來又受到費爾巴哈哲學的巨大的沖擊,然后馬克思恩格斯才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于是就產生一個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它前面的黑格爾,費爾巴哈的哲學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恩格斯就抓住了約稿這樣一個機會,寫了這樣一篇很長的文章。這個文章可以說現(xiàn)在已經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獻,經典到什么程度呢,列寧曾經說,說每一個覺悟的工人必讀的書,其中有一本就是這一本,因為這本書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論述得很準確,因為恩格斯他本人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因此他來談馬克思主義哲學當然是相當?shù)臏蚀_。第二,很系統(tǒng)。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其中主要的概念,特別是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說得很明白,所以叫系統(tǒng)。還有第三個,很簡明。恩格斯這本書里面所使用的語言,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的語言,很少有晦澀難懂的哲學概念。所以,恩格斯的這本書就成為我們學習把握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重要的著作,如果你想了解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本書,就是這一本恩格斯的《費爾巴哈論》。的先導。先有哲學革命,然后發(fā)生政治上的變革,或者說政治變革的前面有一個哲學革命作為引導。想一想,這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每一次大的政治運動的前面,都有一個思想上的改變。當年毛澤東說要想推翻一個階級,先要做輿論工作,先要做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你看咱們30多年以前改革開放,前面先有“真理標準討論”,“思想大解放”,這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恩格斯接著說,德國的哲學革命和法國的哲學革命大不相同。先來看法國的哲學革命,法國哲學家都是直接和政府官方對著干。比如伏爾泰,曾經兩次被關進了巴士底獄,你看盧梭,盧梭從小就是個孤兒,到處流浪。后來一直被政府迫害的東躲西藏,后來幾乎患上被害妄想癥。他隨時懷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出賣他,包括他的很多朋友。更有意思的是霍爾巴赫,霍爾巴赫外表上看,是一個貴族,但是他經常暗地里寫文章來反對政府,反對教會。他寫的文章和書全部偷偷的運到國外,在國外匿名發(fā)表,而且一輩子是匿名發(fā)表,從來不署真名,一直到他死以后,很多的朋友都不知道,原來霍爾巴赫是一個著作等身的偉大的思想家。再看德國,德國哲學革命的那些所謂領袖人物,全是正規(guī)的官方任命的大學教授。你看康德,一輩子從學校到學校,典型的是一個書齋學者,而且他從來沒有出過哥尼斯堡那個地方,生活極其規(guī)律,簡直就是一個書呆子。據說康德周圍的鄰居經常根據康德每天散步散到什么地方來對表。這種人怎么能鬧革命呢。你看謝林,少年得志,23歲就成為大學教授,而且后來一直給普魯士國王家的小孩講哲學,被封為“青年導師”,后來曾經做過政府的顧問。黑格爾,前面說過,他是柏林大學的官方的教授和官方代表。在這樣一些書齋學者里面,他們怎么能夠有哲學革命呢,怎么可能。而且他們的著作極其晦澀難懂,他們的著作全都像天書一樣。28年前,我在北大讀研究生,我研究生的專業(yè)就是西方哲學。有一段時間,我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它的德語原文,英語翻譯,再加上漢語翻譯,三本書對照起來讀,好多地方還是讀不懂。如此難懂的哲學,如此的書齋學者,但同樣是革命,咱們舉個例子來說。這是恩格斯舉出來的黑格爾的一個著名的命題——凡是現(xiàn)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xiàn)實的。怎么理解呢?首先我們要注意三個關鍵詞。第一,凡是。就是全部的所有的沒有例外的,這是第一個,兩個凡是。第二個叫做現(xiàn)實。就是目前能存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很真實的東西叫現(xiàn)實。而黑格爾把這個詞理解成是具有必然性的。合理,這個詞的意思,咱們一般說是符合理性的,而這個理性,在17世紀以后,特別得到推崇。所謂符合理性的,我們一般認為那肯定就是正確的,就是值得贊美的,是一個褒義詞。請注意,恩格斯給它加了一個理解,就是有理由的。各位看,解釋完這三個詞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黑格爾的這個命題,可以說有四種不一樣的理解。有四種理解。先說第一種,就是官方的。當時的普魯士政府的理解和當時官方的反對派,自由派、激進派的理解,他們認為合理的,現(xiàn)實的,意思就是現(xiàn)存的,就是現(xiàn)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于是普魯士政府很高興,為什么,他說目前存在的都是好東西了,因此我們這個政府是好的,政府的各種措施也都是正確的了,我們的書報檢查制度也是值得贊美的了。而當時的自由派就罵黑格爾,認為黑格爾是個走狗,維護官方政府。但是恩格斯說,在這個地方,不管是普魯士政府,還是反對派,他們全理解錯了。他們全是近視,他們看不到深刻的,長遠的。恩格斯認為黑格爾是怎么理解的呢,黑格爾理解的是,現(xiàn)實性在其展開過程當中,表現(xiàn)為必然性。這句話是很典型的黑格爾語言。什么意思啊,就是說在現(xiàn)實性當中包含著必然性,必須是必然的它才是現(xiàn)實的。你不要理解為某一個偶然出現(xiàn)的那個東西,也是現(xiàn)實的。那么具有必然性的,即使現(xiàn)在還看不見,摸不著,比如我頭腦當中某種觀念,一種新觀念,但只要具有必然性,它肯定會發(fā)展而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實的,是這個意思。黑格爾認為自己這個理解也具有革命性,有可能成為一個出格的理解。德國詩人海燕,有一次曾經記載,說有一次他到黑格爾那個地方去問他這個話什么意思,黑格爾解釋完以后,驚惶地四顧,生怕被別人聽到,黑格爾自己也認為這個命題,可以說是在當時的政府看起來,是和他們是不合主流觀念的。恩格斯接著對黑格爾這個理解做了一個補充。為什么有很多壞的東西,糟糕的東西,明顯不合理性的問題,它依然還存在呢?恩格斯說那是因為它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原因和理由。恩格斯說普魯士政府為什么很糟糕還存在,那是因為當時普魯士的老百姓不行啊,政府的惡劣只能用臣民的相應的惡劣,來加以解釋,來加以理解。最后恩格斯對于黑格爾的這個命題加以引申,恩格斯說,按照辯證法的觀念,任何現(xiàn)實的,它實際上就包含著一些不合理性。由于不合理性的發(fā)展,最后肯定是要滅亡的,所以最后的結論是,任何存在的,不管你現(xiàn)在看起來是多么了不起,但最終都是要滅亡的。這四種理解,很顯然第一種理解是錯誤的,是不符合黑格爾原意的。而最后一種理解,恩格斯的理解,是最符合辯證法理念的。那么從這樣一個簡單的命題當中就看出,黑格爾的哲學,表面看起來帶有保守性,但是實際上背后隱藏著深刻的革命性。它的最深刻的革命性的地方就表現(xiàn)在辯證方法。這個辯證方法我們可以用一個圖來簡單的表示一下。就上面這個圖,大家看,現(xiàn)實事物,這個C事物,相對比較低級,D是比較高級的,而E是更高級的事物。C事物發(fā)展到3到4這個階段的時候,它處在一個衰落的時期。在衰落的過程中,它的內部出現(xiàn)了D這樣一個新生的事物。而D在1、2這個階段的時候,是很弱小的,是一種萌芽,或者表明了某種觀念,某種可能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必然性,所以它不斷的發(fā)展壯大,最后來到了2到3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它就戰(zhàn)勝了C,而成為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真正存在的東西了。但是,D這個事物再發(fā)展下去,超過了它的頂點,它也要開始衰落,就到了3和4這個階段。在它衰落的過程中,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更高級的事物,就是E?,F(xiàn)實生活當中,不管是我們所說的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還是思維的發(fā)展,可以說一直存在這種狀況,于是恩格斯通過這樣的分析就得出來了辯證法的革命性,辯證法它否認最終的絕對的神圣的東西。不要以為說到頭了,頂峰,再也不能進步了,那發(fā)展完結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每一種事物它都是暫時的,它目前是這樣,但是它會不斷的改變,發(fā)展。它會不斷的最終的衰落,被另外一個新的事物所取代,是這樣一個意思。這是辯證法最核心的理念。盡管這個理念說起來很簡單,但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經常忘記了,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往往喜歡把某些東西看作是絕對的,最終的最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國人喜歡喊萬歲,咱們喊人民公社萬歲,人民公社如果萬歲的話,農村就不要什么改革了。我們今天也喊很多萬歲,但咱們喊萬歲的時候,要記住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所謂的萬歲,只不過是表明我們的一種想法,只不過是一種情緒化的口號,它第一,不符合現(xiàn)實事物的實際狀況,第二,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2.把辯證方法運用在兩個領域所以我們現(xiàn)在按照恩格斯的理解,把辯證方法運用在兩個領域。第一,運用在認識領域。運用到認識領域,我們就再也不要說,我已經獲得絕對真理了,這個絕對真理永遠也達不到。那么我們不斷的追求相對真理,但是我們永遠達不到絕對真理。在19世紀末期,有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說,牛頓力學,牛頓物理學簡直太完美了,咱們現(xiàn)在只要在那個牛頓的體系上做一點修修補補的小工作,再也不可能有重大的發(fā)明發(fā)現(xiàn)了。但是很遺憾,他這個話說了還沒幾年,就發(fā)現(xiàn)了原子放射現(xiàn)象,馬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后來又出現(xiàn)了波爾的量子力學。第二個,咱們運用辯證法的觀念,運用到實踐領域。于是我們就發(fā)現(xiàn),所謂完美的理想的社會,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因為任何一個社會,總有一種針對它的條件來說的先進性,但是也有針對它的另外一些發(fā)展的落后性,因此整個人類社會不斷的這樣一步一步的朝前發(fā)展。但是永遠不可能達到一個絕對理想,絕對完美的狀態(tài)。那么所以,恩格斯說黑格爾的辯證法就一下把以往的絕對真理和完美社會,這樣一個夢想給破壞了。那么,我們接著就要講,這個結論實際上是恩格斯從黑格爾哲學當中引申出來的,不是黑格爾自己明確表達出來的。為什么呢?3.黑格爾哲學存在的矛盾黑格爾哲學它自身包含一個巨大的矛盾,由于這個矛盾,后來就導致了黑格爾哲學,黑格爾學派的解體。這個矛盾說簡單一點,那就是黑格爾的辯證方法和他的唯心主義體系之間的一個矛盾。辯證方法咱們前面講過了,黑格爾的體系是唯心主義的體系,它這個體系很龐雜,可以說包羅萬象。一句話很難講清,如果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我覺得它就類似于一個巨大的俄羅斯套娃。你外表看它就一個東西,但是打開一個娃娃,里面還有一個娃娃,這樣無窮無盡。黑格爾的基本想法是這樣的,人通過感性來認識的事物都是不真實的,人的感覺是不真實的。感性事物背后的它的本質和本體才是更真實的更重要的。比如桌子,桌子的觀念比具體的東西更真實更可靠。那么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所有東西的背后,黑格爾就把它叫做絕對理念,或者叫絕對觀念。它把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自身當中,因此這個絕對理念不斷的展開自身,這個展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邏輯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面,絕對觀念表現(xiàn)為概念之間的邏輯推演,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叫自然階段。絕對理念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自然界的事物。各位看,學校教學樓門口那六棵雪松,黑格爾的理解是這樣的,說那六棵雪松它實際上是絕對理念發(fā)展到植物這個階段的一種具體的表現(xiàn)。他這樣來理解。絕對理念再發(fā)展第三個階段,叫做精神階段。就是個人、家庭、國家、社會,到后來的宗教、哲學、美學之類。這個階段絕對理念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人類社會當中的事情。你比如拿破侖,按黑格爾理解,拿破侖就是騎在馬背上的那個絕對理念。拿破侖實際上表現(xiàn)的是整個理念發(fā)展到這個階段的,他所要做的一種事情。因此黑格爾的體系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的體系,這個體系和辯證方法就發(fā)生了矛盾。按照辯證方法,發(fā)展是無窮無盡的,沒有絕對真理。但是黑格爾認為,他這個體系發(fā)展到黑格爾哲學的時候,就達到了一個頂點。絕對理念在黑格爾哲學當中,把自己就認識完結了,這就是個自我矛盾。第二個,按照辯證方法,人類永遠達不到完美社會,但是黑格爾呢,他的體系要求絕對理念發(fā)展到當時的普魯士王國的時候,就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認為君主等級制就是最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因此可以說這個矛盾,在黑格爾哲學內部是無法解決的。這個矛盾就導致了整個黑格爾學派的解體。這個解體是一個很長時間的過程。我們大致可以把它分成這么幾個階段,大家來看。4.黑格爾哲學的解體過程黑格爾哲學到了他死前的那一段時間,在整個德意志地區(qū)影響相當?shù)膹娏?。甚至影響到一般的知識階層,影響到普通的通俗讀物。有一個故事說,當時柏林流行一個風俗,誰家里要結婚了,他的親戚朋友給新娘新郎送的禮物就是一套黑格爾全集。實際上他根本就看不懂。但是黑格爾死了以后,慢慢的他的學派發(fā)生了解體,出現(xiàn)了分裂。解體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老年派。黑格爾學派的老年派,他們抓住黑格爾的體系,而青年派更強調的是黑格爾的辯證方法,這兩派就開始爭論。到了第二個階段,青年黑格爾派內部又發(fā)生了爭論。首先出現(xiàn)了斯特勞斯,斯特勞斯認為,影響人類社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集體無意識。但是鮑威爾認為不對,影響整個歷史的不是群體無意識,而是個人的自我意識。他們雙方發(fā)生了爭論,這時就跳出來了另外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原來也是青年黑格爾派的學者。但在1841年的時候,他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基督教的本質》,他在書里面亮出了唯物主義的理論。他不但批判黑格爾,而且批判所有的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東西。這就使得當時的年輕人頓時有一種思想解放的感覺。恩格斯在書里面說,我們當時都感到很興奮,我們馬上就感到我們就是費爾巴哈派了,我們都認為費爾巴哈是正確的。但是恩格斯接著說,費爾巴哈批判黑格爾,但是他只是簡單的把黑格爾給拋棄了。他沒有揚棄黑格爾,請注意,出現(xiàn)了一個很奇怪的詞,就這是“揚棄”,這個詞有兩個恰好相反的含義,第一叫做撿起來,保存起來,珍藏起來。另外一個意思,是把它取消掉,廢除掉,消滅掉,兩個意思。這個詞一開始咱們漢語翻譯不好。現(xiàn)在通常的翻譯,把它叫做揚棄,既發(fā)揚又拋棄。恩格斯說正確的對待黑格爾的態(tài)度應該是揚棄,但是費爾巴哈只是簡單的拋棄,這是遠遠的不夠的。(二)費爾巴哈的唯物論那么好,第一部分就到此結束。第一部分說的是黑格爾哲學它具有革命性,就表現(xiàn)在它的辯證方法,但是這個辯證方法,它自身有一個矛盾,就導致了黑格爾整個學派的解體,于是就出現(xiàn)了費爾巴哈,恩格斯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就來探討費爾巴哈,首先講他的唯物論。費爾巴哈出生在一個法學者的家庭,費爾巴哈他這個姓很有意思,德語里這個詞分為兩半,費爾相當于英語里面的fire,就是火,巴哈在德語里面的意思是河流,小溪,水流,英語里的stream。費爾巴哈,就是火的河流,燃燒的河。有人說這象征著費爾巴哈和宗教以及黑格爾哲學斗爭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那么費爾巴哈也是上大學,大學畢業(yè)以后就在一個大學當講師。但是發(fā)表了一篇反宗教的文章,結果在大學里待不下去,就到了一個鄉(xiāng)村,在鄉(xiāng)村里做研究。在1841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一本書《基督教的本質》,批判黑格爾,批判基督教。晚年曾經參加過德國社會民主黨,去世的時候,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很多領袖人物包括馬克思都給他送了花圈。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恩格斯首先提出來,唯物主義的標準是什么。恩格斯首先來說,哲學基本問題,因為首先搞清楚哲學基本問題才知道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請注意,“關系”這個哲學基本問題。請注意,說的既不是思維,也不是存在,而是思維和存在之間的關系,這實際上是第三個東西,既不是思維,也不是存在,而是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個關系,恩格斯首先分析,它有一個歷史的來源,這個來源首先是原始社會的人,那個時候文化知識很落后,大家不太理解做夢,原始人做了一個夢,夢中到外面的地方做了很多事情,他醒來以后就開始想,你看明明我的肉體身體待在這個床上一動沒動,但是怎么搞的,我到外面做了很多事情啊。于是他就很容易理解:有一個靈魂。就是肉體在這地方不動,但靈魂飄飄蕩蕩到外面去游玩了很多的地方,這就是靈魂和肉體相分離。因此靈魂和肉體可以說就是最早的思維和存在之間的關系。再到后來,原始人又開始想,既然人有靈魂,那么萬事萬物的背后是不是都有一個靈魂啊,很多人認為有。樹背后有個靈魂,山背后有個靈魂,天上的云它背后也有一個靈魂,叫萬物有靈。于是就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神。咱們中國古代的道教說,山有山神,雨有雨神,風有風神,有土地爺,灶王爺。于是后來人們經常探討,神和世界之間是什么關系啊。特別是在基督教里面,探討的更激烈。究竟是神創(chuàng)造了世界,還是世界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這個關系又是什么,又是我們說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這個關系到了近代以后,就變成了一個思維和存在之間的關系。恩格斯接著就來分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可以分為兩個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它有兩個方面。第一,叫做本源性問題。這個問題指的是思維和存在,究竟誰是第一性的,誰決定誰。是思維決定存在,還是存在決定思維。根據本源性的問題,把所有的哲學家劃分成兩大派。一個叫唯物主義者,一個叫唯心主義者。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用,這是第一個方面。還有第二個方面,叫做同一性問題。同一性問題就是說,這個思維和存在之間,它本質上是不是能夠同一起來,或者再說簡單一點,就是人的思維能不能把握和認識得了那個存在。于是答案就不一樣了,所以根據同一性問題,我們可以把哲學家也劃分成兩大派。一派叫做可知論。就是認為客觀世界從本質上能了解能把握的。第二叫不可知論。就是客觀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可能把握,不可能認識的。咱們一般比較容易理解可知論,不太理解不可知論。不可知論實際上是一套很復雜的理論,恩格斯在書里面簡單的說了一點,但實際上這個理論很復雜,我們今天就不再詳細的說了。本源性的問題就導致了我們后來說的,哲學上的本體論這一部分。而這個同一性問題,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認識論,所以傳統(tǒng)哲學,主要是兩大塊:叫做本體論和認識論。它都來自于恩格斯在這里所說的哲學的基本問題。但是要注意,到了20世紀以后,西方哲學有很多新的發(fā)展,其中有很多哲學家認為,本源性問題沒什么意義,沒什么價值,不要再探討。我們應該著重探討認識論問題,所以20世紀以后,很多的哲學家,你很難用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來截然的劃分成兩派,這個比較麻煩,這是第一。第二,用這個標準來劃分咱們中國傳統(tǒng)哲學家,也比較麻煩。中國傳統(tǒng)哲學家很少講世界的本源性問題。比如哲學家老子,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吵架吵得一塌糊涂,最后大家覺得,用這個標準來劃分中國哲學家有很多的麻煩,我們今天也不講。我們今天講的是在恩格斯當時和恩格斯以前的所有的哲學家,幾乎都可以這么劃分成兩個大的流派。那么接著我們再來看,恩格斯所說的這個哲學基本問題,它和我們現(xiàn)實生活有沒有聯(lián)系呢?它好像很玄奧,和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不沾邊,實際上不是的。咱們可以從恩格斯的同一性問題當中引申出來,和我們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結論。各位請看,“思維”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發(fā)生在頭腦之內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和過程,都算是思維這個大的范圍。而“存在”,恩格斯所說的,主要指的是頭腦以外的各種各樣的東西。那么咱們再朝下推論,頭腦以內最主要的是什么呢,是許許多多的觀念。比如我頭腦當中有桌子這個觀念,我頭腦當中有革命這個觀念,我有改革這個觀念,那么接著來看,那頭腦之外的東西呢,全是各種各樣的物體。說到這個地方大家就發(fā)現(xiàn),有一個麻煩出來了,什么麻煩呢?客觀世界上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它的特殊性。什么意思,各位看這個東西。全世界只有一個這樣的東西,全世界任何一個別的東西都和這個東西不完全一樣,甚至完全不一樣。你相信我的話嗎?同一個印刷機上印報紙,第一張人民日報,再印第二張人民日報,我就告訴你,第一張人民日報和第二張人民日報肯定不一樣,肯定有差別。無非是有些差別比較大,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有些差別比較小,我們一眼看不出來,但是它肯定有差別。你看印刷機的壓力能一樣嗎,油墨的濃淡能一樣嗎,造紙纖維的紋路能相同嗎,不可能相同的。那么因此,客觀事物它每一個物體都是特殊的,但是接著思考麻煩了。我們頭腦當中的觀念呢,觀念的特點是具有普遍性,各種各樣的這些東西都不相同,但是這些東西跑到我頭腦里面都變成相同的了。我都把它叫做桌子,我頭腦當中的桌子這個觀念可以用來指什么,黑色的白色的黃色的藍色的,可以指木頭做的,塑料做的,鐵做的,別的東西做的。可以是方的、長的、圓的、大的、小的、扁的、寬的、三條腿、四條腿、兩條腿,我都把它叫做桌子。為什么客觀世界千差萬別不一樣的東西,它跑到我們頭腦里面,它都變成一樣的了,都變成沒有差別的?這個問題,可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面對。比如我現(xiàn)在說一句話,黃河向東流。我這句話錯沒有呢,當然沒錯。黃河不朝東流朝哪流的。但是接著有人和我吵架了,說他家就住在銀川,黃河朝正北方向流的。你家呢,住在壺口瀑布,說黃河朝正南方向流的。在青海黃河九曲十八彎,好多地方是朝西流的。于是我們四個人開始吵架了,我說東流,你說南流,他說北流,他說西流。吵了半天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在哪里,什么叫黃河,黃河什么意思,咱們頭腦當中的黃河這個觀念完全相同,但是我們用這個觀念說指的客觀事物,完全相同嗎?這就不一定了。很多時候,我們用相同的概念所指的客觀事物,會大不相同。某年某月某日,發(fā)生了某個事情,那個事情我們大家都看到了,都認識到了,但是你把那個事情叫做“革命”,我把那個事情叫做“反動”。為什么同樣的事情,咱們兩個人用不同的名詞和概念來稱呼它呢,為什么,差別在哪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現(xiàn)實世界,我們幾乎每天都面對這個問題,說簡單一點,就是人的頭腦和客觀世界的一個差距,人既然要活著就要思考認識世界,但你只要一思考一認識,就會發(fā)生這樣一個差別。怎么樣解決這個差別,哲學家們提出來了許許多多的方案,咱們今天就不詳細來說了。根據哲學基本問題的標準,恩格斯就來衡量費爾巴哈。一衡量就發(fā)現(xiàn)費爾巴哈可以說是典型的唯物主義,這就是費爾巴哈最重要的哲學貢獻——唯物主義。費爾巴哈最著名的書就是《基督教的本質》,在這個書里面他揭露基督教,同時批判黑格爾。費爾巴哈認為,黑格爾是神學化的哲學,或者叫做哲學化的神學。這是黑格爾最大失誤的地方。黑格爾講的絕對理念,在費爾巴哈看起來,那就是上帝,就是對于造物主崇拜的一種殘余。這正是唯物主義的觀點。費爾巴哈認為,真正客觀存在的真正現(xiàn)實的東西,就兩個東西,第一,自然界。第二,人。自然界和人,這是整個宇宙當中最最真實,最最客觀,最最扎實的東西。因此哲學就必須研究自然界和人,為了研究自然界,費爾巴哈認為先要研究人。先把人搞清楚,才能夠了解那個自然界,于是費爾巴哈把自己的哲學叫做“人本學”。他認為哲學研究的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研究活人,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感性的人。這不正是唯物主義的觀點嗎?但是,恩格斯接著分析,奇怪在什么地方呢?費爾巴哈盡管是唯物主義,但是他不承認自己是唯物主義。為什么不承認呢?恩格斯認為,因為費爾巴哈混淆了唯物主義的一般的概念和唯物主義的特殊的表現(xiàn)。當時在德國有很多自稱是“唯物主義”的人,但是是庸俗的唯物主義,是一些很糟糕的很低檔次的唯物主義,而費爾巴哈認為,我和那些人不一樣,那些人自稱唯物主義,那我就不是唯物主義,我和他們不一樣嘛。但恩格斯說,費爾巴哈搞錯了,舊的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唯物主義,都有一些重要的缺陷,這個缺陷有兩條。第一,機械論。17、18世紀的唯物主義,他們解釋任何現(xiàn)象都用力學來解釋,因為當時整個自然科學最發(fā)達的就是力學,最完善。比如笛卡爾,說動物是機器,貓和狗就和機器沒有什么差別。到了18世紀,一個法國的哲學家,叫拉美特力,寫了一本書叫《人是機器》,他說,人的心臟就相當于一臺水泵,肌肉就相當于彈簧。因此他們就用力學的觀點,來解釋整個世界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們現(xiàn)在看起來已經遠遠不夠了。因為人是不可能用純粹力學來解釋的,人的思想更不可能用力學來解釋,這是以前的唯物主義的第一個重大的缺點。第二個,非歷史。非歷史什么意思,他不把事物看作一個發(fā)展變化的歷史過程,非歷史的觀點,恩格斯說表現(xiàn)在兩個領域。第一,表現(xiàn)在自然界。當時研究自然界的人,把世界全劃分成一塊一塊,一部分一部分的來研究,他看不到塊和塊之間的,部分和部分之間的一種線索,一種發(fā)展。比如你是研究樹的,你就專門研究樹。我是研究草的,我專門研究草。當時的人看不到,草和樹之間有什么關系,有什么聯(lián)系。自然界出現(xiàn)了非歷史的觀點。那么人類社會,他們更是這樣。他們覺得人類社會沒有一個發(fā)展規(guī)律,中世紀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暗的歷史停滯時期,簡直就沒有什么像樣的東西,一直是停滯不前的。但是恩格斯說實際上中世紀也是一個發(fā)展變化的時代,它無非就是發(fā)展比較慢,如此而已。恩格斯首先指出來,根據我那個劃分標準,費爾巴哈是唯物主義,但是他為什么不承認自己是唯物主義呢,因為他混淆了唯物主義的一般的理念和唯物主義的特殊表現(xiàn),之間的一個差別。這首先指出來費爾巴哈的缺陷。接著說施達克。施達克這個人就更糟糕了,施達克竟然認為,費爾巴哈是唯心主義者。他憑什么說費爾巴哈是唯心論者呢?施達克說,你看費爾巴哈,他追求一種理想的目的,這不叫做唯心論嗎?費爾巴哈他相信整個社會的進步,這不是唯心論嗎。但是恩格斯說,你這兩個全搞錯了。你不要以為只有唯心主義是追求理想目的的,也不要以為只有唯心主義者是相信社會進步的。實際上唯物主義也是有理想目的,也可能是相信社會進步,這兩個東西和唯物唯心沒有什么關系。施達克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為他混淆了同一個概念的不同的含義。我又要來解釋兩個名詞了。這兩個名詞德語和英語基本上一樣的,materialism和hedonism。第一個含義就是哲學上講的唯物主義,第二個是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理解的講究物質享受的那樣一種理念。咱們現(xiàn)在翻譯成叫享樂主義。idealism這個詞,在哲學上叫做唯心主義,唯心論。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把這個詞理解成叫做理想主義,大家看這個詞頭,英語里面ideal,就是理想,理想化的,加一個ISM,叫做理想主義,一個人很有理想。所以恩格斯的意思是,施達克你竟然用這種現(xiàn)實生活一般人的看法來理解哲學概念,你這不是很糟糕的事情嗎。哲學概念和日常生活的含義你不能攪在一起。因此按照恩格斯的觀點,我們從哲學基本問題出發(fā),應該從哲學上來劃分派別,而不能用日常生活的普通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我覺著恩格斯講的這種混淆,直到今天,現(xiàn)實生活里也還存在。直到今天,很多人就把唯心主義純粹理解成胡說八道,胡思亂想。唯物主義調查研究,要實事求是,實際上沒這個含義。不要以為唯心主義哲學家都是胡思亂想的,也不要以為唯物主義哲學家都是搞調查研究的,實際上不是的。這是哲學上的含義和現(xiàn)實生活的含義有一個差別,咱們要給它搞清楚。那么好,恩格斯《費爾巴哈論》的第二部分到此結束,這個第二部分說的是什么呢,說的是為了區(qū)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恩格斯先提出來一個區(qū)分的標準,就是哲學基本問題。那么根據這個標準就看出來,費爾巴哈是唯物主義,但是他的唯物主義有一些重大的缺陷。正是因為這個缺陷,才引發(fā)出來后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的變革。費爾巴哈他是唯物主義,但他確實有很多的唯心論的成分,這些唯心論的成分,接下來第三章,恩格斯來詳細的探討。(三)費爾巴哈的唯心論恩格斯說費爾巴哈確實有唯心主義的部分,并不表示在剛才說的地方,而是表現(xiàn)在他對社會歷史的看法。社會歷史的兩大部分,可以說都表現(xiàn)出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第一部分就是費爾巴哈的宗教觀,很典型的表現(xiàn)出他的唯心主義。首先,費爾巴哈在人的情感,就是感情和愛的宗教之間的關系上,犯了一個唯心主義的錯誤。費爾巴哈的宗教觀,咱們說簡單一點,費爾巴哈的理論叫“人本學”,他認為哲學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人,而人第一要義是活著。用費爾巴哈的話來說,這叫做自我保存,是人的第一個最大的特點。那么為了自我保存,我們就必須要趨利避害,有利于我們生存的我們就想得到,而不利于我們生存的,我們就想避開。但是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我們想要的利要不到,我們想避的害避不開。于是我們就構想有一個更偉大的,更有力量的東西,我們借助這個東西來讓我們得到自己有利的,而避開自己有害的。用費爾巴哈的話來說,這個人有一種“類”意識,把整個人看作一個“類”,”類”意識就提升出來了一個神。費爾巴哈說,是人創(chuàng)造了神,而不是神創(chuàng)造了人。人創(chuàng)造神是為了人自己。費爾巴哈說,這樣我們就看到了上帝究竟是什么東西。費爾巴哈的定義就是,上帝是人的類本質的異化。比如我一個人,力量有限,但是我把它放大,變成整個”類”呢,這個人類的力量是很大的,每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放大到”類”,知識就是無窮的,于是我就把整個類意識對象化,就是異化,對象成了一個全智全能,所以神的全智知全能從哪里來的?是來自于人,每一個個人都既不全智也不全能,但是提升以后,就得到了一個全智全能的上帝,既然上帝是類本質的異化,所以人崇拜上帝就等于人崇拜自己。我崇拜上帝,上帝是人的類本質的異化,等于崇拜我人的本質。所以費爾巴哈說,直接崇拜人不就行了嗎,這不就省了事了嗎,崇拜人自己,自己崇拜自己。于是,他認為宗教沒必要把它消滅,而是要把它改造,改造成什么呢?我崇拜人的本質。而費爾巴哈認為人的本質有三個最重要的東西,叫理性、意志和愛,情感。所以他特別強調的就是愛,說干脆咱們就建立一個新的宗教,叫做崇拜愛的宗教,崇拜人和人之間的這樣一種情感關系。恩格斯就說了,你看這是一個明顯的唯心主義的錯誤。馬克思曾經在費爾巴哈提綱,就是這本書的附錄里面說,費爾巴哈他分析到這個地方是完全正確的,上帝是人的類本質的異化,完全正確。但是,最主要的事情還沒有做呢,這個時候應該解決人類社會自身的異化,然后才能解決那個類本質的異化。你不把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解決好,你怎么可能把上帝回歸到人間呢。但是費爾巴哈,他反而要用愛的宗教來代替那個基督教。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恩格斯講,你在這個地方并沒有客觀真實的研究人的感情。如果你客觀真實的研究感情,應該看到人和人之間,他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階級關系里面的,從這樣一個真實的人,再來研究人的感情,你就是深刻的正確的。但是費爾巴哈不這樣研究,而是用宗教這樣一個所謂虛幻的東西,把人的感情加以虛幻化,你這不就是很糟糕嗎,是不是唯心主義???第一條。其次,費爾巴哈還有一個觀點,他說宗教變遷是劃分人類時期的一個標準。意思是宗教變遷是更主要的東西。恩格斯說你在這個地方又搞錯了,為什么?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并不是宗教變遷決定歷史變遷,而是反過來,是歷史變遷決定了宗教變遷。表面上看起來,重大的歷史改變都伴隨著宗教上的改變。想當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正好和羅馬帝國分裂相關,羅馬帝國分成東羅馬,西羅馬,所以基督教就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后來整個資產階級鬧革命的時候,從天主教里又分成新教,兩次大分裂,就和歷史變遷密切相關。但是恩格斯說你要看到,這里根本的因素是歷史變遷,它影響了宗教變遷。恩格斯舉了三個例子來證明。第一個,部落宗教它實際上是不變遷的。部落宗教就是在一個狹窄的部落里面,產生發(fā)展。它實際上和外界沒有關系。如果這個部落它以后滅亡了,被合并了,那他這個部落神自然就死亡了。和你費爾巴哈的看法不一樣了。第二個,16世紀的宗教改革,來自于當時整個社會歷史的變遷,當時的市民階級,咱們后來叫資產階級,他們準備登上歷史舞臺了,所以才出現(xiàn)了路德在德國的宗教改革,后來是噶爾文在法國的宗教改革。最后到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時候,資產階級可以說已經力量十分強大了,他們就沒必要借助宗教的東西,所以法國大革命全是政治革命,社會革命,而很少打著宗教的外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它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范圍,扎根長在一個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是社會環(huán)境決定宗教,而不是宗教決定社會環(huán)境。這可以說是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的第一個表現(xiàn),他在宗教的看法上是唯心論的。第二部分是道德。在道德問題上,費爾巴哈又是一個唯心論者。費爾巴哈的道德觀,它的起點就來自于自我保存,因為他要研究人嘛,人的第一要義是活著。那么在自我保存的時候,我們就會追求我們的幸福。追求幸福的欲望,費爾巴哈認為是天生的,每一個人都有。但是欲望它受到兩方面的約束。第一,受到自然后果的約束。你追求欲望,但是這個自然條件是約束你的。比如我今天喝酒,喝酒很快活,我有一個喝酒的欲望。但是如果喝的太多了就會很難受了。我吃巧克力,吃巧克力很幸福很快活,但你吃多了就發(fā)胖了,就高血壓了。因此受到自然后果的限制。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費爾巴哈提出來的道德要求就是節(jié)制自己,追求幸福的欲望不能太過分,太過分了,你就反而得到了一個反面,這是第一條。然后,追求幸福的欲望還受第二個東西的制約,社會后果。你在追求幸福,別人也在追求幸福啊,因此,人和人之間就會發(fā)生問題了,在追求幸福的社會后果上,人際關系可以分為兩類,費爾巴哈認為,第一類是競爭型的關系。比如這塊面包,我想吃,為了追求幸福。但你也想吃,問題是只有一塊面包,如果我吃了你就沒了,你吃了我就沒了,這是個競爭型的問題,我得到幸福了,你肯定得不到了。你得到幸福了,我肯定就沒有了。類似的競爭關系,現(xiàn)實生活當中很多的。怎么辦呢?費爾巴哈的道德要求是要尊重他人,而費爾巴哈更強調的是社會后果的另外一種互利性。我追求幸福,你也追求幸福,存在這樣一種關系,就是我在這個事情當中得到的幸福越多,你也會得到的越多。不是競爭的關系,而是一個互利的關系,雙贏的關系。這種事情是什么事情呢?費爾巴哈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人際感情。你比如咱們兩個是朋友,在咱們兩個人的友誼當中,我得到的感受越好,你也會越好。對咱們倆的關系越來越加深。而更重要的,費爾巴哈說的愛,特別是男女之間的性愛,極其典型的表達了人際關系的互利性。因此他特別主張,要彼此相愛。費爾巴哈的道德要求就這三條。節(jié)制自己,尊重他人,彼此相愛。好不好呢,挺好。但是恩格斯接著分析。道德一個最重大的特點就是抽象化。恩格斯說,費爾巴哈提倡的道德適合于整個人類每一個時期,但是它實際上什么時期都不適合,為什么呢?因為恩格斯認為探討道德,不能抽象,而應該具體。怎么樣來具體探討呢?恩格斯的觀點就是:首先第一,要關注物質手段。人都要追求幸福的欲望,但欲望的實現(xiàn)要靠物質手段。沒有物質手段,你的欲望再多,沒有什么作用,純粹是空話?,F(xiàn)實生活當中,人和人之間所擁有的物質手段是大不相同的。有人有很多的物質手段能夠獲得自己的幸福,但有的人基本上沒有物質手段,那這個時候你空談道德還有什么價值?這叫做具體的道德,就是分析它的物質手段,這一點極其重要。恩格斯寫過一本書叫《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描寫了當時的英國工人,整個居住條件很差,一個大工棚里面,男女老幼,好幾十個人住在一起,因此經常出現(xiàn)一些當時的有教養(yǎng)的階層所說的不道德的事情。但是恩格斯說,在這種條件下,他怎么可能達到你那個所謂的道德的要求啊。因此你要從物質手段上來分析這個道德問題。第二個,階級差別。不同的階級大家的道德顯然不是相同的。在你這個階級看起來,某一件事情很符合道德,但在我這個階級看起來,你那根本就不道德。假如農民要造反,農民造反在地主階級的觀點看起來,你那就是糟糕的,你這個人整天要造反,你根本不是個好人啊。階級不一樣,因此他的道德評價標準,也會有重大的差別。這句話不是魯迅講的嗎?說賈府里的焦大也是不愛林妹妹的。什么原因啊?階級不一樣啊。第三個,時代。幾百年,幾千年,你以為道德是不變化的,這不可能啊。就看我們中國改革開放,我們整個的道德評價是不是大大的改變了?想當年我們評價一個人,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你再想想我們今天評價某個人,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完全一樣嗎?當然不一樣啊。今天已經大大的改變了,很多的道德觀念和當年的道德觀念,已經發(fā)生了重大的差別。什么原因?時代改變了。因此恩格斯說,費爾巴哈的唯心論就表現(xiàn)在,他空洞的,抽象的談很虛幻的道德,沒有扎扎實實的看到具體的物質生活條件,也就說必須先搞清楚物質生活條件,才能談所謂的道德,否則道德就沒有價值,就沒有意義??梢哉f根據恩格斯的分析,費爾巴哈他是唯物主義者,但他只是一半的唯物主義。恩格斯說他下半截是唯物主義,上半截是唯心主義。最主要的表現(xiàn)在兩個領域。第一是宗教觀念,第二是道德觀念。怎么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分析完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以后,恩格斯的這本書就進入了我們整個書的最后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是怎么回事。(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在這一部分里面,恩格斯講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來龍去脈。而且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重要的幾個理念以及它們理念之間的一種聯(lián)系。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怎么產生的?怎么實現(xiàn)的?首先恩格斯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最重要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馬克思,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觀念全是馬克思提出來的。馬克思的生平咱們都很熟悉的了,馬克思進柏林大學的時候,黑格爾已經死了五年了,但是請注意,教馬克思的老師,幾乎全是黑格爾的學生。那么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變革究竟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恩格斯首先來分析,第一,揚棄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理論來源。但是馬克思主義對它進行了揚棄,就是既發(fā)揚又拋棄,怎么揚棄的呢?最重要是兩個方面。第一,費爾巴哈的唯物論很好,而馬克思主義給它加以徹底化,怎么徹底化呢?恩格斯說,那就是我們研究任何問題都應該直接面對事實,不要先加一些各種奇思怪想,你把奇思怪想先去掉,直接面對事實是怎么樣的,我們就來加以研究,就很簡單,這就是唯物主義,就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而且恩格斯強調,這個事實是聯(lián)系的事實,不能光看到單個兒的事實。單個的事實實際上不算真正的事實,真正的事實全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事實。比如我今天講課,假如有一個記者來采訪,來報導我講課,盡管他寫的全是事實,但是有可能對我進行了歪曲,為什么呢?他寫的是部分的事實,他寫,3點鐘的時候梁老師的右手動了一下,3點10分梁老師的左腳動了一下,3點20分,梁老師的左手動了一下,他寫的全是事實吧。但是如果大家看了他的報道會有什么感覺,覺得這個梁老師莫名其妙嘛,怎么搞的,一會兒動左手,一會兒動右手,什么原因???因為他沒有從一個聯(lián)系的事實上來報道我啊,對不對。要把我整個動作給它聯(lián)系起來,才會看到我是在講課,不是這個道理嗎?因此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吸收了,并加以徹底化改造。這是第一。第二個,黑格爾的辯證法很好,但是恩格斯說,我們給它來一個顛倒化。什么叫顛倒化呢,黑格爾的辯證法最大的特點,它講的是概念的辯證法。黑格爾認為整個世界的發(fā)展和變化,都是絕對理念的自我展開,絕對理念展現(xiàn)出這個東西,絕對理念發(fā)展成那個東西,它全是這樣的。這個辯證法可以說整個搞顛倒了,應該看到概念之間的變化,它背后是客觀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由于客觀世界改變了,所以我們的觀念才跟著改變。這樣一顛倒就會發(fā)現(xiàn),概念辯證法只不過是現(xiàn)實辯證法的一個反映。如果你有了這種觀念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理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恩格斯強調,客觀世界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你不能把客觀世界看作是一堆事物的集合體,而應該看作是一個過程的集合體。注意,這是兩種大不相同的看待世界的方法,一個把世界看作一堆事物,一個把世界看作一個過程。比如這個桌子,我現(xiàn)在請在座的某一位,請你來認識一下這個桌子,你告訴我這個桌子有什么性質和特點。大多數(shù)人會說,這個桌子是木頭做的,它有這么高,有這么寬,有這么長,有這么光滑,有這么硬。那么你剛才說了半天全是桌子目前現(xiàn)在的靜態(tài)的性質。如果我把這個桌子當作一個過程來理解,我就會這樣理解:這個桌子目前是這個狀態(tài),但是它曾經是這個狀態(tài)嗎?不是的,它曾經是嶄新透亮剛剛出廠的,沒有磨損,而且曾經它在工廠里面還沒有釘好,是幾塊木板。它曾經連木板都不是,曾經是一棵綠油油的樹。這個桌子它是從一棵綠油油的樹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模樣。而且,這個桌子它不可能永遠是這個模樣,以后會磨損,破破爛爛,扔到垃圾箱里去,因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桌子,把它理解成一個過程,就是從一棵綠油油的樹到一堆爛木頭,它中間的一個短暫的階段。所謂用辯證法看問題,就是把它放到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當中來思考。大家會說你這個思考問題有什么意思啊?很有意思。如果我們用這個方法來觀察整個現(xiàn)實世界,觀察整個歷史,我們頓時就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的新東西。比如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喜歡嘲笑以前,說30多年以前,中國人簡直很笨啊,他們居然搞“兩個凡是“,毛澤東當然也會犯錯誤了,這多簡單的一個常識啊,以前的人真笨。但是,如果再過30年,回過頭來看現(xiàn)在,也許會有同樣的感覺,同樣會覺得,2011年中國人怎么會這樣想啊,2011年的中國人連這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啊。為什么呢?因為整個世界在不斷的發(fā)展和改變,所以我們講思想解放,它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過程,永遠達不到一個終點。因此這樣,馬克思主義首先吸收了費爾巴哈,吸收了黑格爾,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辯證唯物論,或者叫唯物辯證法。這是我們說的第一,理論來源,揚棄德國古典哲學。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吸收了當時最先進的自然科學成果。剛才我們說的恩格斯的一個觀點,他認為推動哲學家們前進的就是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和工業(yè)的發(fā)展。研究自然界,恩格斯認為,它和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密切相關的。在18世紀和18世紀以前,當時研究自然界主要處在一個搜集材料的階段。全是分門別類的,就把整個客觀世界砍個七零八落,就是我剛才說的,研究花的就光是研究花,研究草的光是說草,研究樹的專門研究樹,研究石頭的就光研究石頭??床坏绞^和樹和花和草之間有什么關系,有什么發(fā)展。這可以說是當時自然科學發(fā)展的一個特定的階段。在那個階段,就很容易帶來一個思維方式metaphysic叫形而上學。但是恩格斯接著說,19世紀自然科學有了新的發(fā)展,最大的特點就是整理材料,把各個具體領域得到的材料綜合起來,結果呢,就發(fā)現(xiàn)了不同領域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dialectic,這個詞英語、法語、德語拼法全是一樣的,我們翻譯成辯證法。19世紀整理材料的科學最大最突出的貢獻是什么呢?三大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自然科學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給哲學家們帶來了強烈的影響。催生了辯證法的觀念。為什么這樣說呢?三大發(fā)現(xiàn)第一個叫細胞學說。細胞學說最大的貢獻是一下看到,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所有的生物,它的最基礎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人就和那棵樹有一樣的地方,就是細胞。樹是由細胞構成的,人的身體也是細胞構成的,一下打破了植物和動物之間的一個界限,聯(lián)系起來了。第二個,能量的轉化和守恒。能量轉化和守恒,一下就把幾個領域給聯(lián)系起來了,位能,動能,化學能,電能,電磁波的能量,所有這些能量,表面看起來千差萬別,但是相互轉化的,而且根據公式能算出來。最后達爾文進化論,它最大的貢獻是,一下就發(fā)現(xiàn)最高級的動物,人和最低級的生物,就是海洋里面漂的小蟲子,實際上是一條線索演化過來的。這一下就把整個地球上各種各樣的東西給聯(lián)系起來了。恩格斯說,三大發(fā)現(xiàn)就使得整個自然界方方面面貫通起來了,連接起來了,而且它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有了這樣三大發(fā)現(xiàn),自然哲學就不需要了。既然有了自然界的辯證的觀點,自然哲學就完全可以甩掉了,被排除了。這是第二個方面。馬克思主義一下吸收了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的成果。2.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那么再接下來,就是恩格斯重點論述的問題,那就是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1883年馬克思去世,埋在英國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公墓上主持儀式,發(fā)表了一篇演說。恩格斯說馬克思對我們人類有兩大貢獻。第一,剩余價值學說,就是資本論中提出的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的第一個理論貢獻。第二個貢獻,唯物史觀。為什么把唯物史觀當作馬克思的兩大貢獻其中之一呢。因為在社會歷史領域,馬克思以前的所有的哲學家,所有的學者,全是唯心論的。沒有一個是唯物論的,就是以前的人沒有一個人是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人類,看待社會,看待整個歷史發(fā)展。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有一個重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歷史是人的活動構成的。比如今天咱們講課聽課,就構成著中國的當代史。人的活動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有意識、有目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都是在腦子里面想過的,他都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馬克思曾經說,一個再高明的蜜蜂都比不過一個再蹩腳的建筑師。人類的建筑師高明在于,建筑師在建好一座房子之前,這個房子已經存在于建筑師的頭腦當中了。動物憑的是本能,不是靠思想,不是靠意識和目的。社會歷史是人的活動,人的活動先有意識和目的,于是問題就出來了。以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理解,發(fā)生了重大的差別。以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說,既然人是有意識有目的,而活動構成了社會歷史,那么我們來看,意識和目的第一個特點,他們認為是偶然性,這個人他為什么有一個動機跟目的,這純粹是偶然的,無法預見的。動機跟目的,都帶有偶然性。因此人的活動也是亂七八糟的。所以整個社會歷史就沒有規(guī)律,不可能準確的預測準確的把握未來社會朝哪個方向發(fā)展,因此歷史是偶然的。很古老的時候,西方的歷史學家說,埃及艷后長得很漂亮,最漂亮的是她的鼻子。這個消息傳到了古羅馬,古羅馬的很多貴族就為了看她的鼻子跑過去。像凱撒、安東尼都跑過去,就帶著一個大兵團,把中東給掃蕩一遍。后來的西方歷史學家經常說,如果埃及艷后的鼻子短一點或者長一點的話,整個中東的歷史都會重新改寫。這就是以前的哲學家們的第一個觀點,歷史是沒有規(guī)律的。第二,動機跟目的帶有個人性,什么意思呢,咱們普通人的一個想法動機和目的,是無所謂的。但如果是大人物呢,一個政治家,一個軍事家,他如果有一個動機跟目的,結果就會使得整個社會朝這個方向發(fā)展,或者朝那個方向發(fā)展。所以以前的歷史學家們認為,整個歷史是英雄個人的歷史。這叫英雄史觀。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家,他們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得到兩個結論。第一,歷史沒有規(guī)律。第二,英雄史觀。而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是怎么分析這個問題的呢?分析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大不相同。恩格斯首先說,確實不錯,社會歷史是人的活動構成的,人的活動是先有一個意識和目的,但是應該接著來探討,意識和目的背后的根源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個意識和目的,為什么沒有另外一個意識和目的。恩格斯的觀點是,不能用意識來解釋意識。你之所以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你生活在這樣一個客觀物質條件下,觀念背后有一個客觀的原因。在座的各位和農民工的想法肯定不會完全一樣。什么原因???因為你所生活的客觀物質條件和農民工所生活的客觀物質條件有重大的差別,這就造成了你們兩群人的想法上的重大的差別。分析意識和目的不能在這個框框之內來分析,應該跳出來找到它背后的物質性的客觀性的原因。而一找到客觀原因,你頓時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客觀條件下你必然會有這個想法,他在另外一個客觀條件下,他必然會有另外一些想法,這不就找到它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了嗎?然后第二條?,F(xiàn)實生活當中,你不能光看到個人的意識和目的。個人的意識和目的千差萬別,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在社會當中,很多人的動機跟目的發(fā)生沖突,結果相互抵消,相互抵消了。你有這個動機和目的,另外有人和你恰好相反,結果你們兩個人力量抵消了,等于你們倆人的動機和意識都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了。因此真正起作用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動機和目的,而是一大群人所有的合力。恩格斯把它叫做合力,這才是引起社會變動的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為什么千百萬人都有這個想法,那就不是所謂純粹的用偶然性能解釋的了。研究意識和目的,應該研究它的群體性,你表面看起來是英雄個人,在揮巨手。很多人經常說,你看文化大革命,毛澤東一揮巨手,中國就朝那個方向發(fā)展。毛澤東當時如果朝這個方向揮巨手,肯定中國就朝這個方向發(fā)展了。很多人把許多問題就歸罪在毛澤東個人身上,按照恩格斯的理解,這個觀點是不對的。你不能光看表面上毛澤東揮巨手,而應該更深刻的看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