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選資料PAGE100..可修改編輯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教學進度表周次時間教學內容13.1~3.5HYPERLINK混合運算~兩步計算應用題23.8~3.12HYPERLINK三步計算應用題33.1~3.19三步計算應用題~HYPERLINK簡單的數(shù)據(jù)處理43.2~3.26HYPERLINK求平均數(shù)~HYPERLINK整理和復習53.29~4.2十進制計算法~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64.5~4.9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減法的意義74.11~4.16乘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除法的意義84.19~4.23除法的意義~整理和復習94.26~4.30計量的產生~名數(shù)的改寫105.1~5.7休息115.1~5.14小數(shù)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shù)的性質、大小的比較125.1~5.21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135.2~5.28小數(shù)和復名數(shù)~求一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145.31~6.4整理和復習~角的度量156.7~6.11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166.1~6.18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176.21~6.25整理和復習186.28~7.2總復習197.5~7.9復習、考試學期整體教學設計教學總目標:使學生認識自然數(shù)和整數(shù),掌握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根據(jù)數(shù)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shù)。使學生理解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shù)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shù)。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shù)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教學的主要知識及結構: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shù)和整數(shù)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lián)系,探索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教學的重點: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書的一個重點。第一單元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體感知第一單元內容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混合運算;第二節(jié):應用題;第三節(jié):數(shù)據(jù)整理和求平均數(shù)。混合運算中的三步試題是在第五、六冊已學過三步試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三步試題,是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通過學習,進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題與兩步計算式題間的聯(lián)系,強化運算順序,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獨立計算,并逐步提高運算的正確率與運算速度。三步計算文字題是在兩步計算文字題的基礎的擴展,以提高學生理解數(shù)學語言并用算式表達的能力和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計算三步文字題時,要著重從分析文字敘述人手,先確定最后一步是什么運算,再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向前推導,確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號怎樣使用等,直到列出綜合算式。應用題是本單元的重點,其中兩步計算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與第六冊學習過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有所不同,特點是未知量可以隨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教學時,要從求未知量與兩個已知量的聯(lián)系人手,分析數(shù)量關系,得出兩種解題思路,進而列式解答。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從解題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學時,應加強兩種類型題的聯(lián)系,通過對比練習強化數(shù)量關系,并要求會用兩種方法解答,能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部分還安排了比較容易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這是原來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發(fā)展。這部分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近,數(shù)量關系簡單,學生利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通過類推,可以比較容易掌握三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學時,可以從兩步應用題引入教學,讓學生利用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主要數(shù)量關系,從與兩步應用題的對比中確定運算步驟。應用題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利用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同時,教材還介紹了檢驗的方法,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檢驗的良好習慣,但檢驗方法只要求學生初步掌握,不要求寫檢驗過程。數(shù)據(jù)整理和求平均數(shù)是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教材在以前滲透統(tǒng)計思想的基礎上,從本冊開始介紹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數(shù)據(jù)整理包括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對數(shù)據(jù)整理有初步認識,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能把不完整的簡單統(tǒng)計表或條形統(tǒng)計圖填寫完整。求平均數(shù)是一種統(tǒng)計方法,要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注意與平均分的區(qū)別,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據(jù)的方法。本單元的統(tǒng)計知識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理解即可。在本單元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知識間的遷移、類推、比較、拓展,將新知識點與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與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要多動手、多討論、多交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要調動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特別是學習應用題的樂趣。此外,在知識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HYPERLINK混合運算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初步掌握括號內含有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2.能夠計算較復雜的三步式題。(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及計算能力。(三)德育滲透點教育學生計算和做事要仔細認真。’(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美,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探索新知。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2.教學難點:準確計算三步運算式題。四、教具學具準備卡片、課件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練習:(卡片)30+30÷342×380÷16+212×5—60÷28×5×10120÷4×5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同桌各選一題,互相說一說:題中含有哪些運算,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為什么按這樣的順序進行計算?訂正并強調: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含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3,計算:32+540÷18100—(32+30)同桌互說運算順序,并口算出結果。(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課:觀察剛才的兩道題,能不能把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式題呢?(教師邊提問邊用色筆在30和540÷18下面畫上線。)學生組題,老師板書:100—(32+540÷18)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混合運算的例題1。板書課題:混合運算例1(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2.對照例1與復習題,討論:例1與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混合運算題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例1的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教師引導:這道題中的小括號內含有除法和加法兩級運算,應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學生自己直接試做例題,做完后同桌對照,并互相訂正。4.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形成板書:例1100—(32+540÷18)=100—(32+30)=100—62=385.討論: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討論匯報,進一步明確:(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學會學習方法。)6.教師指出:像這樣的題目,計算時可以把括號內的兩步計算省略一步,直接寫出括號內的計算結果即可。教師在“100—(32+30)”外圍畫上虛框,表示計算時可以省略。7.反饋練習:第1頁“做一做”。同桌同學每人選一題,先用鉛筆在第一步運算的算式下畫橫線,再與同桌互相說一下每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計算。集體訂正。(三)鞏固發(fā)展1.完成練習一第2題。(板演訂正)2.判斷。通過訂正,強調:在計算時,除要注意運算順序外,還要注意計算的準確性。3.變式練習;(通過變式練習,使同學們進一步強化三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并體會括號具有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注意什么問題?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第1題,左右兩組中任選一組,課堂內完成。七、板書設計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連乘應用題)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第7頁“做一做”,練習二?!ひ弧⑺刭|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理解兩步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三)德育滲透點滲透事物間互相聯(lián)系的思想。(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來自生產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1、指導學生觀察線段圖,感知算理。2、指導學生試算,感知計算方法。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用兩種方法解答。2、教學難點:分析理解數(shù)量關系。四、教具學具準備:卡片、課件。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練習。(卡片)81÷2716×5×4(25×3—15)÷52、口答下列各題(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使學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這個已知條件,既可求出“5個人1天能編幾個筐”,又可求出“1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已知條件既能與人數(shù)相聯(lián)系,又能與天數(shù)相聯(lián)系o)(二)探究新知1、導入新課:剛才我們練習的這兩道題都是一步計算的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2、教學例1:(1)出示例1:(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3)、組織學生討論:例1與剛才兩道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聯(lián)系兩道復習題,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編多少個筐,我們應該先求出什么?(4)、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教師畫出線段圖(學生先匯報哪種,教師就先畫哪種)。根據(jù)線段圖所表示的數(shù)量關系,引導學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編多少個,我們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小標題。再引導學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書:1個人1天編16個5個人1天編?個5個人4天編?個第一種解法:①5個人1天編多少個?16×5=80(個)②5個人4天編多少個?80×4=320(個)1個人1天編16個,1個人4天編?個5個人4天編?個第二種解法:①1個人4天編多少個?16×4=64(個)②5個人4天編多少個?64×5=320(個)(兩次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使學生初步感知理解。)(5)、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并在書上第6頁和第7頁的空處填空指名同學板演列綜合算式、解答的過程。第一種解法:16×5×4=80×4=320(個)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第二種解法:16×4×5=64×5=320(個)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6)、對比兩種解法,討論:這兩種方法的不同點是什么?(7)、教師歸納小結:已知每人每天編幾個筐,求5人4天編多少個,所求的結果既與人數(shù)有關,又與天數(shù)有關。解答時,可以先從人數(shù)人手求,也可以先從天數(shù)人手求,兩種方法都正確,我們都應該掌握。3.反饋練習:第7頁“做一做”。先讀題,找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組織同桌討論,要想求3臺8小時鋪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訂正時,請同學說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三)鞏固發(fā)展1.練習二第1—3題。2.補充條件或問題,并口頭列兩種算式。3.依照練習題的形式,組織學生分組編題,要求數(shù)目盡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結果。編完后請其他組同學口頭列式解答,并當場給予評價。(四)課堂小結教師通過總結,指明這節(jié)研究的是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把課題補充完整:連乘應用題。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二第4、5題。板書設計七、板書設計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連除應用題)教學內容:教科書例2及第10頁’“做一做”,練習三第1-5題。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理解此類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3、理解連除與連乘應用題的互逆關系。(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三)、德育滲透點滲透事物間聯(lián)系的思想和比較的思想。(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來自生產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1、指導學生觀察線段圖,感知算理。2、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試算、討論、感知計算方法。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分析理解數(shù)量關系。2、教學難點:利用線段圖理解數(shù)量關系,確定計算步驟。四、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課件、卡片、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口算:(卡片出示)3×15×20900÷15÷204×5×8160÷8÷52、出示復習題:要求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一種)并用兩種方法解答。根據(jù)學生畫圖情況確定兩名同學板演。(每人一種解法,畫圖并列式計算。)(二)、探求新知1、出示例2:2、指名同學讀題,對比復習題,組織討論:例題與復習題相比較,有什么特點?3、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在已畫成的兩個線段圖中標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過標注,使學生明白,例題與復習題的問題與已知條件換了位。并形成線段圖并板書:每臺8小時織?米5臺8小時織布160米,每臺8小時織?米(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使學生感知算理。)4、指導學生對照線段圖討論:要想求出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我們怎樣做?5、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情況,讓學生在線段圖中標注出先要求的是圖中的哪一段,應該怎樣求?學生說清解答步驟后,教師板書每一步的小標題。然后再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直接試做,分步解答。同桌間互相討論訂正。6、指名學生口述分步解答過程,教師板書:(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160÷5=32(米)(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32÷8=4(米)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線段圖下對應位置板演成板書:160÷5÷8=32÷8=4(米)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試算,感知計算方法。)7、改例2線段圖的問題和條件成下圖,根據(jù)這幅圖,我們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1)、5臺1小時織?米(2)、每臺每時織?米8.學生討論確定先求“5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再求“1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書寫小標題。然后自己在書上第10頁填空,由一名學生板演,形成以下板書:(1)、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160÷8=20(米)(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20÷5=4(米)列綜合算式解答為160÷8÷5=20÷5=4(米)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9、集體訂正,訂正時進一步強調每一步求的是什么?10、討論:比較一下,兩種解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11、反饋練習:第10頁“做一做”。讀題,思考: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要想求“1只母雞1個月下多少蛋”這個問題,可以先求出什么?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第二種算法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學習,學生通過討論、思考、試算,進一步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三)、鞏固發(fā)展1、練習三第1、2題。2、對比性練習:練習三第4題。3.根據(jù)題中提供的條件進行分組練習,練習題目由各組任選一組。條件:“書法小組每人每天寫8個大字,5個人4天共寫了160個大字第一組題目:填空:第二組題目:判斷HYPERLINK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教學內容:教材14頁例3素質教育目標使學生學會分步解答含有四個已知條件的三步應用題,在理解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明確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結合內容滲透思想教育。二、學法指導1.引導學生從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出發(fā)引出新課,運用知識遷移,指導學生學習新知。2.引導學生試算,掌握計算方法。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分析理解題目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求某個問題需知道哪兩個直接條件,進而確定解題步驟。2.教學難點: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量關系。四、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根據(jù)問題補充相應的條件并列式2.改(3)為下面習題。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四個班,每班40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這道題要求三、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必須知道哪些條件?缺少什么條件?要求學生直接補充四年級人數(shù)。列式,分步解答。(二)探究新知有個學生是這樣補充的條件,同學們看一看,這道題你能不能解答呢?如果能解答,該怎樣解答呢?出示例3:(通過補充條件的練習,自然引出例題,可使學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計算應用題與一步、兩步計算應用題間的聯(lián)系,進而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1)、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分析與復習題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補充了兩個條件,有四個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沒有改變。)(2)、問:要想求“三、四年級共多少人”,應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三年級有多少人?四年級有多少人?(3)、讓學生自己解答。(4)、想一想,如果把上題的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該怎樣解答?4.反饋練習:“做一做”第2題。(三)、鞏固發(fā)展1.練習四第1、2題先討論分析解題思路,再獨立解答。2.投影出示下圖情景,分組根據(jù)圖意補充條件,分別組成一步、兩步應用題,并請其他組口頭列算式解答。菊花和芍藥花共有多少盆?(通過此題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與一、二步計算應用題間的聯(lián)系,深化對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解三步應用題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六、布置作業(yè)練習四第3題七、板書設計(略)教學內容:教材15頁例4素質教育目標:使學生借助線段圖能夠理解簡單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類應用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靈活解題的能力。滲透數(shù)形結合和事物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掌握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教學難點:分析并理解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教學過程:1、根據(jù)條件補充問題,使之成為一道三步計算的應用題。(1)、請說說解題的思路和相應的算式。(2)、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2、教學例4:出示例題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借助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想一想:根據(jù)題里的條件,前面的線段圖該怎樣修改?所求問題在線段圖上怎樣表示?討論題:比較兩種方法哪種比較簡便。3、引導概括解答應用題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樣,而且計算的步驟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題可以用兩步來解答。這樣使計算變得比較簡便。所以解題時應該注意選擇合理、簡便的方法進行解答。4、綜合與應用:(課件)5、板書教學內容:教科書例5及第19頁“做一做”,練習五第1、2題。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二)能力訓練點1.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分析比較能力。2.培養(yǎng)學生理解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滲透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的思想。(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討論、試算,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三、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教學難點: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四、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等。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練習:(出示口算卡片)56×2+5678×4—78168—17×4100—100÷5×32.復習題:讀題,分析解題思路。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四年級栽樹棵數(shù)怎樣求?為什么用“56×2”學生獨立解答、訂正。(二)探索新知1.利用投影片改復習題為例5。(課件演示)(抓住復習和例5的聯(lián)系點,設計了復習題,為學習例5做好鋪墊,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討論:你認為這道題的關鍵句是哪一句?(教師在“五年級栽的比四年級總數(shù)少10棵”下面畫出曲線。)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呢?引導學生畫線段圖。4.根據(jù)線段圖和題意,討論思考:要想求出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據(jù)什么這樣說的?為什么?啟發(fā)學生:“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能直接求出來嗎?解答這道題,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5,通過交流匯報,確定解題思路,教師板書小標題,再讓學生直接在書中填空,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形成板書:四年級栽樹多少棵?56×2=112(棵)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56+112=168(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168—10=158(棵)答:五年級栽樹158棵。6.小結:引導學生回顧例5的解題過程,解答這類題時應注意什么?抓住關鍵句理解數(shù)量關系,依據(jù)關鍵句確定數(shù)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引導學生觀察:在解題過程中,56這個已知條件用到了幾次?分別是在求什么時候用的?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解答應用題時,有的已知條件不止用一次,具體怎樣用,要根據(jù)題目內容確定。7.反饋練習: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同桌討論,關鍵句是哪一句,再根據(jù)題意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確定2-3名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然后再讓學生分步獨立解答,集體訂正。(三)、鞏固發(fā)展1、“做一做”第2、3題。同桌每人選一題,互相說一下這道題的關鍵句是什么,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獨立完成。2、練習五第1題先畫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四)、課堂小結回顧本課學習內容,指出這類應用題是三步計算應用題,還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應用題,要抓住關鍵語句,明確數(shù)量關系,通過分析關鍵語句確定的數(shù)量關系,明確解題步驟。提示同學:有的已知條件在解題時不止用一次。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五第2題七、板書設計HYPERLINK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第24頁“做一做”,練習六。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初步認識數(shù)據(jù)整理的方法,初步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2、使學生會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能把整理的數(shù)據(jù)填人簡單的統(tǒng)計表,并能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中表示出來。3、使學生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或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和根據(jù)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數(shù)據(jù)分析。(三)、德育滲透點對學生滲透初步的統(tǒng)計思想和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思想。(四)、美育滲透點通過學習,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1、通過圖表,使學生初步了解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2、引導學生填寫,感知數(shù)據(jù)的整理。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回答簡單問題。2、教學難點:把不完整的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四、教具學具準備畫有例1學生分布圖的掛圖或小黑板1塊、畫有例1統(tǒng)計表框的小黑板1塊、畫有方格的小黑板2塊。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結合時事,根據(jù)當前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的有關數(shù)據(jù),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調查統(tǒng)計一些事物的數(shù)目,這些事物的數(shù)目通常叫做數(shù)據(jù)(板書“數(shù)據(jù)”一詞)。數(shù)據(jù)往往都是從生活實際中,通過認真的調查核實,一個一個地數(shù)出來的,是國家進行進一步統(tǒng)計、匯總,進而制定有關方針政策的原始依據(jù),必須真實。而數(shù)據(jù)因為直接來自生活,往往比較零亂,沒有次序,顯示不清主次多少。為了把調查結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就需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一定的整理,今天我們就共同研究一下“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板書,把課題補充完整)。(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學生分布的掛圖或小黑板。教師指出這張圖是調查了四年級某班學生居住情況后制成的,通過這張圖,一眼就可看出哪條街,哪道巷有這班學生,很形象,很直觀。(通過直觀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統(tǒng)計表的作用。)2、老師進一步引導:每條街,每道巷分別住了多少同學?哪條街,哪道巷住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個?全班共多少同學?這時如果只看圖,要準確回答以上幾個問題,很不容易。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做能使回答方便?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先逐街、逐巷數(shù)出人數(shù)。記住問題。再進行比較,回答出問題。3、教師指出:只看圖不容易進行下一步的研究。我們先數(shù)一數(shù)各街各巷的同學數(shù),在圖上標注上數(shù)字。數(shù)出的各街各巷的同學數(shù),就叫做數(shù)據(jù)。(滲透特點:來自生活實際,是真實的。)啟發(fā)學生:這些數(shù)據(jù)真實可信,但是比較零亂。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把這些數(shù)據(jù)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使別人不用再看圖,就能一眼看出各街各巷住了多少學生,全班一共有多少學生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討論結果可能多種多樣,只要有道理,就應加以肯定。從中再選出統(tǒng)計表的方案。)教師:以上各方法實際上都是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我們先用畫表的方法進行整理。出示下表(空表框)教師指出:第一欄不填寫具體街巷名稱,一般留做合計(一共多少人)第二欄起,逐一寫街巷名。5、組織學生根據(jù)原始圖填寫,老師先帶領學生填寫兩個街巷的數(shù)據(jù),再讓學生在其他街巷對應地方填寫數(shù)據(jù)。學生填寫書上第23頁的不完整統(tǒng)計表。然后問一共多少人。在合計欄中填寫,形成完整的統(tǒng)計表。指出這樣的表叫統(tǒng)計表。6、組織學生根據(jù)表回答問題:(投影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填寫,使學生感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7、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有時為更加形象直觀地表示數(shù)據(jù)的多少,也常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條形統(tǒng)計圖是用長方形來表示數(shù)據(jù)的。出示畫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說明每一格代表一個人,有幾個人,就用幾個小格表示,可以把這幾個小格涂上色。老師先在縱向上注明人數(shù)0,5,10(單位:人)。再在橫向上標明街巷名稱,標注時相鄰街巷名稱間要空一格,以求容易區(qū)別和美觀。然后根據(jù)學生口述,老師在相應地方涂色,制成課本第24頁上部的條形統(tǒng)計圖。8、看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課本第24頁五個問題。(直觀觀察簡單統(tǒng)計圖,感知數(shù)據(jù)整理的作用,通過圖形,讓學生體會知識美。)9、反饋練習:在教師帶領下完成課本第24頁“做一做”。教師先出示原題,指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帶領學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績的長方形條。問:每一小格代表幾米?小芳的成績是多少米?應該涂幾個小格?確定14個小格怎樣確定較好?(找出15所對應的高度,向下數(shù)1格即可,不必從1數(shù)。)其他同學的成績,要求同學們在書中填空完成。確定一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同桌間互相檢查涂色是否準確。然后組織學生據(jù)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書中問題。(由于條形統(tǒng)計圖是新接觸,學生涂色有困難,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fā),教學時教師的引導示范不能太少。練習時,教師要先示范,后放開由學生自己完成。)(三)、鞏固發(fā)展1、練習六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完成。重點引導:合計欄應該怎樣填寫?學生分組完成時,可以互相討論研究。教師巡視時重點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2、練習六第3題。提示:先統(tǒng)一單位,并利用此題復習“平均”的含義,為下節(jié)課學習“求平均數(shù)”做鋪墊。(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知道了什么是數(shù)據(jù),怎樣整理數(shù)據(jù),還學習了怎樣填寫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六、布置作業(yè)1、練習六第2、4題。(要求學生親自去調查各班人數(shù),獨立完成。)2、活動性作業(yè):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周日時間進行專項公益勞動(如擦玻璃),分別記錄每人擦的塊數(shù),然后把小組擦玻璃的情況制成統(tǒng)計表。要求統(tǒng)計表中能反映出每個人擦的塊數(shù)和小組擦的總塊數(shù)。HYPERLINK求平均數(shù)教學內容:教科書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七第1題。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2、使學生能根據(jù)簡單的統(tǒng)計表求平均數(shù)。(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德育滲透點向學生滲透事物間聯(lián)系的思想和統(tǒng)計思想。(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1、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知“平均分”。2、指導學生試算,掌握“平均分”的計算方法。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明確“求平均數(shù)”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2.教學難點:區(qū)分“平均分”與“求平均數(shù)”這兩個概念的不同含義四、教具學具準備例2水杯掛圖、小黑板、卡片若干、長方體積木16塊。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口算:(用卡片出示)(38+52)÷3(76—20)÷7說出20÷5表示的意義。2、一個上下同樣粗的杯子里裝有16厘米深的水,把這些水平均倒在4個同樣粗細的杯子里,每個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通過此題,使學生復習“平均分”的意義,使學生明確“平均分”的結果是每杯水的實際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課:以前,我們學習過上題這樣的“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應用題,也就是“平均分”的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常聽說這樣的說法,例如:“火車提速后,平均速度達到每小時120千米”,“我們班的語文平均成績是91分”,“某足球隊隊員的平均年齡是26歲,平均身高是182厘米”等等,像這些平均速度、平均成績、平均身高、平均年齡等,都是“平均數(shù)”。今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數(shù)”問題。(板書課題:求平均數(shù))平均數(shù)怎樣求呢?它與以前學習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仔細體會。2、教學例2:(1)、出示例2:用4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高度分別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2)、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組織討論:你怎樣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一步明確:所謂“平均高度”,并不是每個杯子水面的實際高度,而是在總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假設水面高度同樣高時水面的高度值。(4)、教師出示第27頁水杯圖的上半部,問:怎樣做才能使這4杯水的水面高度同樣高,而得到這4杯水的水面平均高度值呢?(5)、學生操作。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積木,用每塊積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積木按例題的高度要求疊放四堆來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動腦動手操作一下,使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6)、學生匯報操作結果,一般出現(xiàn)兩種方法。第一種:數(shù)出共有多少個積木,或把積木全部疊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第二種:直接移多補少。從6厘米中取2厘米放人2厘米杯中,從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人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這說明原來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7)、教師出示第27頁水杯掛圖下部分(標有平均高度虛線)。教師:通過同學們剛才的操作,我們得到了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我們剛才通過操作,使水杯的水面實際高度發(fā)生了變化,這4杯水的水面高度才相等了。也就是說,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來4杯水水面高度卻發(fā)生了變化。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數(shù)的情況是不允許原值的。例如:高個身高180厘米,矮個身高140厘米,兩人的平均身高160厘米。這個160厘米代表的是兩個身高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把高個的身體一部分接在矮個身體上,使兩人身高相等。也就是說,求平均數(shù)并不要;變原來的實際值。由此可見,通過直接操作的方法來求平均數(shù),在很多情況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們不通過操作,直接通過計算,能不能求出這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怎樣計算方便呢?通過引導學生回答,進一步明確:應先相加求出高度總和,再用高度和杯子數(shù),得到平均高度。(引導學生操作,使學生感知平均數(shù)。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建立平均數(shù)概念。)(8)、指導學生列式計算(6+3+5+2)÷4=16÷4=4(厘米)答: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9)、區(qū)分例2與復習題,兩題的結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復習題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結果,結果每個杯子的實際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數(shù),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平均值,而每個杯中水面的實際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們的實際高度不要求發(fā)生變化。(10)、反饋練習:教材第29頁第1、3題。先讀題,口述解題思路,再獨立試做,集體訂正。通過訂正進一步明確求平均數(shù)的一般方法。3、教學例3:(1)、出示例3:(2)、讀題,分析題意,組織學生討論:兩組人數(shù)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盡相同,想要直接比較出哪一組的身高較高,怎么做比較好呢?(3)、根據(jù)討論結果,明確先求出每組的平均身高,再進行比較。(4)、列式計算:第一小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6+142+140+135+137+144)÷6=834÷6=139(厘米)第二小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2+141+133+138+145+135+142)=966÷7=138(厘米)第一小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組的高多少?139—138=1(厘米)答:第一小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5)、反饋練習:教材第29頁“做一做”第2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在書上直接填空即可。)(計算不是難點,引導學生試算,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三)、鞏固發(fā)展1、練習七第1題。2、小明上學期學習進步很快,數(shù)學第一單元檢測成績是75分,以后每單元都比上一單元提高4分,求他上學期數(shù)學五個單元的平均成績是多少?此題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可提示試用其他方法解答,主要解法有:①基本方法,先分別求出各次成績,再求平均數(shù)。②75+(4+4×2+4×3十4×4)÷5。③75+4+4。(四)、課堂小結通過小結,進一步區(qū)分“平均分”與“平均數(shù)”兩個概念的不同義,鞏固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六、布置作業(yè)1、練習七第2題。2、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個人的身高,記錄下來,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單位:厘米)七、板書設計HYPERLINK整理和復習課件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2-33頁,練習八。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整理和復習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2、整理和復習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3、整理和復習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和求平均數(shù)。(二)、能力調解點1、正確計算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提高計算能力。2、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和求平均數(shù)。{三}、德育滲透點通過整理和復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四)、美育滲透點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1、指導學生整理學過的知識,使知識系統(tǒng)化。2、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交流、鞏固知識。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整理混合運算、應用題、數(shù)據(jù)整理和求平均數(shù)。2、教學難點:將知識系統(tǒng)化,形成知識網(wǎng)絡,提高計算能力。四、教具學具準備口算卡片、課件五、教學步驟(一)、整理1、混合運算:(1)、出示148—111÷37說一說運算順序。(2)、出示(148—111÷37)×5說一說運算順序,并計算。(3)、出示720+650÷130說一說運算順序。(4)、出示5000—(720+650÷130)說一說運算順序,并計算。(5)、引導學生說一說混合運算的順序。(6)、出示第32頁第2題。分組討論。并獨立計算2、應用題。(1)、出示第32頁第3題。(投影出示)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說一說怎樣想的?(2)、出示第32頁第4、5題。(投影出示)通過比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出示第32頁第6題。(投影出示)獨立計算。3、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和求平均數(shù)。(1)、投影出示第33頁第7題。(2)、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3)、獨立填寫。(通過整理混合運算從兩步到三步,進一步加深運算順序,溝通了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通過分析、比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理就是抓住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形成網(wǎng)絡。)(二)、練習1、混合運算:(1)出示練習八第1題,投影出示①分組討論、交流;②匯報并訂正。(2)分組計算,練習八第2題。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2、文字題。(1)、投影出示練習八第3題(1)分組討論并訂正。(2)、獨立練習,第3(2)、(3)題。3、應用題。(1)、投影出示,練習八第4題。(2)、獨立練習,練習八第5、6題。(三)、全課小結(略)第一單元測試題一、口算(10分)320+185:600÷50;5800÷100:3900÷300;4800÷60;148+37;350+470:420—150;200—82;175—56:54+97:32+368:120+90:199+76:12+18+14:25+67+75二、填空(30分)1、畫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12分(1)、60—80+16×3(2)、30+(%—12×5)(3)、(1070+28×289)÷18(4)、(285—15+20)×32、在口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然后列出綜合算式。3.在O里填上“>”、“<”或“=”。(6分)25×(225÷25)○25×225÷2534+66×40○(34+66)×40540+27—18○540÷(27—18)三、計算(16分)1.(4800÷75+36)×242.(338+565—204)÷33.1520—(970+38×2)4.540+9÷3+16四、列式計算(20分)1.82與25的差,乘16與18的和,積是多少?2.1530除以5的商,加上14乘7的積,和是多少?3.25與18的積,減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4.720與160的和,除以84與40的差,商是多少?五、應用題(24分)1.一個生產小組,每個人每小時制6個機器零件,10個人8小時可以制多少個機器零件?2.運動會上315個同學參加團體操,他們平均分成5隊,每隊再平均分成7組,每組有多少個同學?3.學校買了5個排球,每個40元;買了5個籃球,每個25元,一共用了多少元?4.甲、乙二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向相同方向出發(fā)。甲騎自行車每小時行25千米,乙騎摩托車的速度是甲的3倍。3小時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二單元整數(shù)和整數(shù)四則運算十進制計數(shù)法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做一做”,練習九1——4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數(shù)的產生。2、認識億級的數(shù),掌握計數(shù)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及千萬內的數(shù)位順序和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根據(jù)數(shù)級正確地讀出千億以內的數(shù)。能力訓練點:1、能正確判斷數(shù)位,運用讀數(shù)法則,正確讀數(shù)。2、啟發(fā)學生歸納讀數(shù)法則。教學重點:掌握數(shù)位順序表及多位數(shù)的讀法和應用。教學難點:讀法應用及數(shù)中零的讀法。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年多的數(shù)學,每天都要和數(shù)打交道,那么你們知道數(shù)是怎樣產生的嗎?(開門見山的話題,迅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二)探究新知教學數(shù)的產生自學課本36頁的內容。分組交流,知道了什么?教學十進制計數(shù)法說出億以內的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億以內的數(shù)字有哪些計數(shù)單位?我們知道,一個一個地數(shù),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多少?。。。。十個一千萬是多少?億以內每相鄰兩個單位的關系怎樣?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比億大的數(shù)。認識數(shù)位和數(shù)位順序表。教學億級的讀法:(1)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往下讀;(2)讀億級或萬級的數(shù)時,要按照個級數(shù)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個“億”字或“萬”字;(3)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shù)位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0反饋練習:37頁2(三)鞏固發(fā)展填空:(1)從右起第9位是()位。(2)十個一億是()億。(3)10個一百億是()億。(4)、、、是億級,萬級有——、、、。判斷:(1)兩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進率是10。()(2)308040000000讀做三千八十億四千萬。()(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十進制計數(shù)法,正確讀多位數(shù)的法則。整數(shù)大小的比較教學內容:教材43頁例4、例5教學重點:教學自然數(shù)、整數(shù)的概念教學過程: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shù)數(shù),你知道這些數(shù)是什么數(shù)嗎??對叫自然數(shù)。0是什么數(shù)?討論0是自然數(shù)也是整數(shù)。自然數(shù)也是整數(shù)。二、比較數(shù)的大小我們已經學過比較億以內的數(shù)的大小。你還記得嗎?你能根據(jù)前面講過的方法,比較億以內以上的數(shù)的大小嗎?三、自己自學四、練習:數(shù)學書:45頁146頁8.加法結合律和簡便算法教學內容:教科書例3、例4、例5,練習十一第5—10題。(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理解、掌握加法結合律。2.能夠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二)能力訓練點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三)德育滲透點用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觀察分析知識的規(guī)律性,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參與知識教學過程:?!?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上升理論,抽象概念。引導學生觀察、探索,學習新知。教學重點:對加法結合律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教學難點:加法結合律的運用。投影儀、幻燈片、小黑板(轉板)。(一)鋪墊孕伏1.什么叫加法交換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根據(jù)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43+67二()+()35+()二65+(()+18:19+()o+100:()+(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270+380:390+26020+50+80二20+肋+50o+400:400+O140+60:60+140(檢查學生對已學過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與新知識作比較打下基礎。)4.四年級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兩個班共有多少人?(轉板出示)學生計算完后,讓學生用加法的意義說明為什么用加法計算。(理順解題思路,為參與知識教學過程學習例3,埋下伏筆。)教師:以上,我們運用了加法的意義及交換律解決了一些問題,那么關于加法還有沒有其他的規(guī)律性知識?這些知識又有什么用途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加法結合律和簡便運算。(板書課題)同學們看這道題(復習題4),求兩個班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用48+50求出結果,如果把題改一下又該怎樣求呢?(教師翻轉板)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2。(板書例2)(二)探究新知1.學習例3,學生讀題后,指名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教師邊用線段表示出數(shù)量關系。求兩個班人數(shù)的和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現(xiàn)在我們求三個班一共是多少??稍鯓铀隳?請同學們列出算式算出結果。(教師巡視,指名2人板演)集體訂正讓板演的2名學生分別講算理。教師引導學生口述時并提示:第一種計算方法,表明先算一班和二班人數(shù)的和,要在48與50的外面加上小括號。第二種計算方法,表明先算二班與三班人數(shù)的和,要在50與49的外面加上小括號。引導學生明確:這兩種解法的結果相等,也就說明(48+50)+49與48+(50+49)這兩個算式可用等號連接,教師板書:(48+50)+49;48+(50+49)教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等式兩邊算式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都有三個加數(shù),左右兩邊的三個數(shù)相同;不同點:加的順序不同。教師總結:無論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還是先把50與49相加,再與48相加,它們的得數(shù)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和不變。2.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關系?(12+13)+14012+(13+14)(320+150)+2300320+(150+230)先算一算,每組兩個算式的結果怎樣?用什么符號連接,每組算式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上面三個等式,歸納出加法的結合律。(1)兩個等式中,每組算式有3個加數(shù),每個等式中的加數(shù)都一樣。(2)等號兩邊的算式中加數(shù)交換了位置,和沒有變。(3)教師說明這一規(guī)律叫做加法結合律。引導學生看一看教材第49頁的結束語。3.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如果用字母o、凸、c分別表示3個加數(shù),怎樣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呢?教師說明板書:(o+6)+c:o+(6+c)等號左邊(o+凸)十c表示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同第三個數(shù)相加。等號右邊o+(6+c)表示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同第一個數(shù)相加。o、凸、c表示的數(shù)是什么范圍的數(shù)?學生討論,然后回答。4.練習:教材第50頁上面的“做一做”,填在書上。訂正時,請學生說出是根據(jù)哪個運算定律填寫的?!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觀察、總結、概括、抽象出概念,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5.教學簡便算法。應用加法結合律我們可以改變一些數(shù)的運算順序,但應用加法交換律更主要的一點是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同學們看這道題:(板書例3)(1)計算.480+325+75同學們想要計算480+325+75,怎樣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讓學生先討論后試算,接著學生匯報其結果。教師板書:480+325+75=480+(325+75)=480+400=880提醒學生注意應用加法結合律,計算時方框里的這一步熟練后可省略不寫,以達到更簡便的目的,但如果題目要求寫出簡算過程,此步不能省略。(2)再看這道題,教師板書:計算:325+480+75這道題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么?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學生試算后,小組內檢查,討論訂正。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師引導學生,讓板演的同學講思考過程,集體訂正。教師提示:哪一步可以省略?再請一名同學板書:325+480+75=325+75+480=(325+75)+480=400+480=880325+480+75=325+75+480=400+480=880板演后訂正,使學生明確省略的步驟及每步運用的定律。(3)通過對例4、例5的學習,(板書:例4、例5)知道加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那么,例4、例5在應用運算定律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引導學生明確:例4沒有調換加數(shù)的位置,直接應用了加法結合律進行了簡算;例5要使325與75相加,則必須先應用加法交換律將75交換到480的前面,再應用加法結合律簡算。另外,啟發(fā)學生說出還可將325交換到480后面進行簡算。反饋練習:課本第50頁最下面“做一做”。(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驗計算的簡便,加深印象,提高計算的靈活性,開拓學生思維。)(4)想一想,過去哪些計算應用了加法的結合律?引導學生說出,在做口算加法時應用了加法結合律。如36+48結果是多少?可以想:36+48;36+(40+8);(36+40)+8;76+8;84教師說明:根據(jù)加法結合律不僅可以做口算加法,還使一些計算簡便。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及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要注意進行簡算時要先看一看題目的數(shù)字特點。(三)鞏固發(fā)屬1,練習十一第5-7題。2.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填在括號里(1)399+154+201;()(投影)①399+(154+201)②(399+201)+154(2)374+268+126+432;()①(374+126)+(268+432)②(374+126)+268+4323.練習十一第8題前2行。(四)全課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加法結合律和簡便計算。練習十一第8題后一行,第10題。(48+50)+49=98+49=147(人)加法結合律和簡便算法答:四年級一共有147人。(48+50)+49;48+(50+49)(12+13)+14二12+(13+14)48+(50+49=48十99=147(人)(320+150)+200=320+(150+200)例4計算480+325+75例5480+325+75=480+(325+75)=880計算325+480+75325+480+75=325+75+480=(325+75)+480=400十480二8806.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5頁及“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6題。(一)知識教學點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二)能力訓練點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深刻理解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引導運用已有經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新知,掌握知識。1.教學重點: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2,教學難點:理解“逆運算”。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一)鐳蟄孕伏1.口算:(投影出示)45+1661—4573—5023+50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二探求新知1.導人:我們已學過了減法的計算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我們學習減法的意義。(板書:減法的意義)2.教學減法意義:(1)出示教材第54頁第(”題,啟發(fā)學生讀題,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指名學生回答。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②引導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數(shù)加上加數(shù)等于和。教師在第(1)題右邊板書:加數(shù)、加數(shù)、“和”(2)出示教材第54頁第(2)題(轉板),啟發(fā)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shù)里去掉男生人數(shù)就得女生人數(shù),去掉女生人數(shù)就得男生人數(shù)。(3)提問: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求女生人數(shù);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求男生人數(shù)。教師再提問:·如果拋開題中講的具體事例,這些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啟發(fā)學生對照板書回答。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板書:“和”、“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問: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根據(jù)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系,誰能說一說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引導學生回答,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啟發(fā)學生閱讀教材第54頁上的結束語,結合例子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4)教學各部分名稱。在減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shù)叫什么?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3頁最后一行到第54頁前兩行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明確:如在43—24:19算式中,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數(shù)各是哪些數(shù)?!澳孢\算”就是相反地運算,也就是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5)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運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6)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我們學習加法意義時知道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誰能舉例說明?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引導同桌討論,然后舉例子,寫出下面三種情況:5—0二55—5二00—0二0對照算式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我們先看第一個算式:5—0;5,那么7—0等于多少?8—0呢?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概括說是:一個數(shù)減去零,還得原數(shù)。5—5二00—0:0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它本身都等于0。也就是說當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時,差是0。通過以上分析你知道0在減法運算中有幾種情況呢?一個數(shù)減0,還得原數(shù);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前面我們已學過加法和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同學們回憶一下,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和:加數(shù)+加數(shù)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是: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板書)(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板書)如果知道減數(shù)和差,求被減數(shù)是: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板書)(對基本數(shù)量關系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加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為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供依據(jù),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便于形成網(wǎng)絡。)(3)反饋練習: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1)加法的驗算:進行加法計算時,用減法驗算加法,應用的是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去一個加數(shù)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驗算應怎樣做?請同學們計算出來(填書)(指2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同時讓學生說出是根據(jù)什么來驗算的。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xiàn)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算中,可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2)減法的驗算: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引導學生明確用加法計算,也可用減法計算。)學生自己計算。(填書)以上我們學的是教材第53-55頁的內容,請同學們看書,有問題提出來。(三)鞏固發(fā)展1.填空:(1)已知兩個數(shù)的(減法。)與其中的一個(),求另一個()的運算叫(2)在120—90:30算式中,被減數(shù)是(),90是(),30是()。(3)一個數(shù)減0還得()。被減數(shù)與減數(shù)相等,差是()。(4)根據(jù)3600—784:2816寫成加法算式是(),另一個減法算式是(2)對減法的驗算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差加減數(shù)看是否等于被減數(shù),另一種是用被減數(shù)減去差。()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四)全課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第56頁第3、4題。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12342079—+845,驗算—-845.或1234247—-987,驗算—+987.或,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例2及“做千做”,練習十三第1、2題。(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并能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2.進一步認識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明確1和0在乘法中的特殊性。3.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并能運用它進行驗算。(二)能力讕練點借助觀察、比較、綜合、概括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認識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內在聯(lián)系性及發(fā)展性。(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進一步抽象概念。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運用乘法的意義及其運算定律——交換律。教學難點:乘法交換律的應用。投影儀、投影片、卡片。(一)鐳蟄孕伏1,口算:14×350×302×5015×412×722×430×1260×404×2516×52.導人:以前我們學習了一些乘法計算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乘法勺有關知識。乘法的意義、乘法的交換律。(板書課題)(二)探求新知1.教學乘法意義:(1)出示例1(投影),指名讀題,引導學生分析,橫著看,每排放幾個,一共有L排?要求盤里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怎樣解答?還可以怎樣解答?弓1導學E回答后,教師板書: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或6+6+6+6+6:30(個)用乘法計算:5×6;30(個)或6×5;30(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用加法計算,也可用乘法計算,用乘法計算比交簡便。得出結論: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反饋練習: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為什么?120+120+1助+12080+90+7015+15+15+20②判斷:(投影出示)求幾個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叫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運算叫乘法。()(3)在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shù)叫什么蚜乘號后面的數(shù)叫什么數(shù)?乘零的結果叫什么?明確:相乘的兩個數(shù)叫做因數(shù),乘得的數(shù)叫積。(4)教學1和0的乘法特點:我們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叫乘法。如5×6表示的是幾個目同加數(shù)?1×3呢(教師板書)0×3呢?依據(jù)1×3;30×3啟發(fā)學生說出:1×1;13×0;00×0;0(教師板書)我們看這幾個算式都和哪個數(shù)有關系?(都和1、0有關系)這些數(shù)和1相乘,得到的積都是什么數(shù)?和0相乘呢?說明一個數(shù)和1相乘,仍得原數(shù);一個數(shù)和0相乘,仍得0。2.教學乘法交換律:(1)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樣的關系?12×505×12引導學生分組計算,使學生明確:左邊兩個數(shù)的乘積和右邊兩個數(shù)的乘積相等。是不是所有像這樣的式子都具有這些特點呢?引導學生互相討論,自己舉例說明,教師巡視。啟發(fā)學生回答總結得出結論:兩個數(shù)相乘,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教師指出:這叫做乘法的交換律。反饋練習:①下列各式運用了乘法的交換律,對嗎?為什么?100×9二9×1002×18二2×18O+6二6+O②課本第60頁“做一做”第1題。(2)加法交換律可用字母表示出來,用。和6表示兩個因數(shù),那么乘法的交換律用字母怎樣表示?學生回答,教師板書:o×6=6×0教師指出:這里o、6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數(shù)。關于乘法交換律,實際上在過去我們早已接觸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引導學生說出筆算乘法驗算時用到了乘法交換律,另外,應用乘法交換律還可以使一些計算比較容易。(如果87×3交換位置再計算比較容易)練習課本第60頁的“做一做”第2題。(投影出示)學生練習,將寫在膠片上的題再打出來,集體訂正。(三)鞏固發(fā)現(xiàn)A組:1,填空:56+56+56+5675×48二48×()口×6二()×()一個數(shù)和1相乘得(一個數(shù)和0相乘得(2.計算下列各題并驗算:365×420B組:1.填空:18+18+18二()×(35×4改寫成加法算式是(()×o:()×202.哪些式子連起來后,使用了乘法交換律?15×169+79+720×1820×1816×15O×03.計算并驗算:1010×2021234×5060(四)課堂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注意什么問題?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用乘法計算:5×6=30(個)答:一盤可以放30個雞蛋。例1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叫乘法1×3二30×3二03×1二31×1=13×0=00×0=0例2交換律5×6=6×5400×20=20×40010×1000=1000×10O×6=6×O兩個數(shù)相乘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9.乘法的結合律和簡便算法教學內容:教科書例3、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十三第3—9題。(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結合律。2.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算。(二)能力調練點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三)德育滲遺點認識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四)羹育滲遺點通過學習感悟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使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抽象概念,掌握知識。1.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結合律的意義及運用。2.教學難點:乘法結合律的運用。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一)鐳蟄孕伏1.什么叫乘法的交換律?舉例說明。2.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并說明根據(jù)什么運算定律填的。(投影)24×5=()×()()×72二72×()()×()二()X()3.以上我們對乘法交換律及其應用進行了復習,同學們掌握得很好課我們再來學習乘法結合律。板書課題:乘法結合律(早)探究新知1.教學例3:出示例3:(2)引導學生分組試算,發(fā)現(xiàn)什么?(3)匯報:使學生明確:左邊三個數(shù)相乘的積和右邊三個數(shù)相乘的積相等。(4)同座互相試算,自己寫數(shù),看一看結果是否都是這樣?(5)反饋練習:完成下面幾組算式并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15×4)×100=15×(4×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三百日沖刺誓師大會教師代表發(fā)言稿
- 食品安全自查、從業(yè)人員健康管理、進貨查驗記錄、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保證食品安全規(guī)章制度
- 配電線路檢修中危險點的判斷及控制措施
- 2024年二手房產銷售正規(guī)協(xié)議樣本版
- 2024年度建筑涂飾工程協(xié)議規(guī)范文本版
- 出資轉讓協(xié)議書
- 學校教職工考勤制度
- 質量、技術、安全管理制度
- 企業(yè) ERP管理系統(tǒng)方案
- DB3410T 42-2024 非物質文化遺產 嵌字豆糖制作工藝規(guī)程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審核與認證機構要求》中文版(機翻)
- 2024年消防月主題活動方案啟動及全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 2024年全國企業(yè)員工全面質量管理知識競賽題庫(含答案)(共132題)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試題(附答案)
- 廣東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份聯(lián)考英語試卷
- 湖北省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
- 單元統(tǒng)整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課內外融合教學探析
- 合伙協(xié)議書四人范本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全冊大單元整體設計教案
- 高中數(shù)學大單元教學設計案例研究
- 開學第一課汲取榜樣的力量正當青春超越不凡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