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第一單元 單元提升課_第1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第一單元 單元提升課_第2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第一單元 單元提升課_第3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第一單元 單元提升課_第4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第一單元 單元提升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溫馨提示:此套題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節(jié)合適的觀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關閉Word文檔返回原板塊。第一單元單元提升課答案速填:①采集漁獵②尼羅河流域③男女地位的變化④馬鈴薯⑤水稻 ⑥畜牧業(yè)生產 ⑦糧食安全遠古時期,人類從食物采集者轉變?yōu)槭澄锷a者,使人類有條件從事各種物質文化運動,人類逐步進入文明社會;進入近代,不同地區(qū)的食物物種交流,豐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科學技術的革命推動了食物生產和食物儲備的現代化,為消除饑餓、保障糧食安全創(chuàng)造條件。圍繞“古今中外的食物生產、儲備和食物物種交流”這一主題,完成以下問題。主題一食物生產和食物儲備[任務驅動1]古代世界食物生產明顯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形成以亞非文明為代表的灌溉農業(yè)、以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歐洲文明和以阿茲特克人為代表的美洲文明。古代世界食物生產多元化的主要表現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完善下列表格內容。[深度思考]項目亞非文明歐洲文明美洲文明農作物大麥、小麥、粟、水稻葡萄、橄欖玉米、甘薯、馬鈴薯畜牧業(yè)山羊、綿羊、?!恋厮型跏?、神廟和貴族擁有土地(私有)公民擁有土地貴族私有、公社公有土地和私人份地農業(yè)生產合伙經營、出租經營使用奴隸勞動—生產模式以家庭為單位小農經營集體經營[任務驅動2]伴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科學技術在食物生產中的作用逐步加強,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進一步發(fā)展,傳統(tǒng)農業(yè)和現代農業(yè)的主要區(qū)別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完善下列表格內容。[深度思考]項目傳統(tǒng)農業(yè)現代農業(yè)生產方式采用手工勞動方式機械化生產生產經驗傳統(tǒng)經驗的積累現代科學技術經營模式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集約化的現代工業(yè)生產經濟形態(tài)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放式的商品經濟生產模式精耕細作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任務驅動3]食物生產、儲備技術的進步,為消除饑餓、保障人類的糧食安全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隨著食品生產和加工新技術的推廣,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結合所學知識思考食物儲備技術和食品生產加工技術進步的主要史實有哪些。[深度思考](1)食物儲備技術①古代:(史實)利用陶器、地窖和糧倉儲存糧食。②20世紀:(史實)50年代美國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70年代中國采用機械制冷低溫儲糧技術。③21世紀:(史實)糧食儲備大型化、自動化和智能化。(2)食品加工儲存技術①古代:(史實)利用腌制或風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利用冰延長食品保藏期。②現代:(史實)20世紀20年代,冰箱等儲藏工具出現,冷凍食品及加工工業(yè)的發(fā)展,食品儲存技術進一步發(fā)展。③當代:(史實)冷鏈物流業(yè)發(fā)展,食品儲存和流通更加方便。主題二食物物種的交流[任務驅動]不同地區(qū)的食物物種交流,促進了人口的增長,豐富了食物的種類,也改變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結合所學思考新航路開辟前后世界食物物種交流的主要史實有哪些。[深度思考]時間史實新航路開辟前西亞的物種小麥、大麥傳入歐洲;越南占城稻傳入中國;棉花傳入中國新航路開辟后(1)美洲物種外傳:玉米、馬鈴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物種傳入歐洲,并由歐洲傳入亞洲和非洲(2)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大麥、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和黃瓜、豌豆等蔬菜類作物以及經濟類作物傳入美洲。馬、牛、羊、豬和雞等畜禽也由歐洲移民帶入美洲1.(2024·浙江1月選考·T10)有學者指出:“歐洲作物在美洲的一頁農藝史,是在哥倫布二度來航才真正發(fā)軔。當他重返伊斯帕尼奧拉(今海地、多米尼加兩國所在之島嶼),帶領著17艘船只、1200名人手,還有各式作物種子、切枝……初期栽種成果便令人大受鼓舞?!毕铝许椫?屬于哥倫布能帶去的“作物”是 ()A.馬鈴薯 B.辣椒C.小麥 D.玉米【解析】選C。哥倫布由歐洲帶入美洲的作物是小麥,故選C。馬鈴薯、辣椒和玉米是由美洲傳入歐洲的作物,排除A、B、D。2.(2024·全國新課標·T31)16世紀上半葉,航海家在太平洋開發(fā)了連接美洲和亞洲的東風帶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從菲律賓群島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紀初,荷蘭人利用西風帶環(huán)球航行。16至17世紀的航?;顒?()A.激發(fā)“地圓說”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C.導致陸路貿易基本停滯D.促進了貴金屬的全球流動【解析】選D。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發(fā)展,加大了東方與西方的交流,金銀等貴金屬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加快,貨幣的作用日益增強,資本主義得到了促進和發(fā)展,因此答案選D;“地圓說”在16世紀以前就已經形成,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說”,A排除;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B排除;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陸路貿易的發(fā)展,C排除。3.(2023·湖北選擇考·T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創(chuàng)字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經濟生活和思想觀念等。下表是“農”字的演變歷程,其創(chuàng)意是在樹木眾多的地方以蜃(蚌殼)制工具從事勞作?!稗r”字的創(chuàng)制可反映當時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B.漁獵采集的勞動方式C.形神兼?zhèn)涞臅嬎囆gD.原始農耕的生產狀況【解析】選D。人們在原始的自然條件下,使用簡陋的石器、棍棒等生產工具,從事簡單農事活動的農業(yè)。這一時期木石工具仍在廣泛使用,耒耜和鋤钁是當時的主要農具,“農”字的創(chuàng)制可反映當時原始農耕的生產狀況,故選D。材料內容沒有涉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