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初級工理論知識試題一_第1頁
采油初級工理論知識試題一_第2頁
采油初級工理論知識試題一_第3頁
采油初級工理論知識試題一_第4頁
采油初級工理論知識試題一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級工理論知識試題及答案(1-100道)

一、單選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1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的選項號填入括號內)

C1.石油在化學上是以()化合物為主體的復雜的混合物。

(A)氮氫(B)氫氧(C)碳氫(D)氮氧

B2.石油是以()為主要化學組分的可燃有機礦產(chǎn).

(A)固態(tài)燒(B)液態(tài)燒(C)氣態(tài)燒(D)混合燃

D3.石油主要由三種燃類組成,即烷燃、()和芳香燃。

(A)烯燒(B)煥燒(C)石蠟燒(D)環(huán)烷燃

B4.石油中除碳、氫外,還有氧、()硫等元素,一般它們的總量不超過1%,個別油田可達

5%?7%。

(A)鈣(B)氮。磷(D)鎂

A5.石油中碳含量占()。

(A)80%?88%(B)81%?89%(C)82%?90%(D)83%?91%

C6.如果石油中含(),則具有腐蝕性,會降低石油的品質。

(A)碳(B)氫(C)硫(D)氮

D7.石油的組分主要以()為主。

(A)瀝青質(B)碳質(C)膠質(D)油質

B8.根據(jù)石油中不同的物質對某些介質有不同的()和溶解性,將石油組分分為四種,即

油質、膠質、瀝青質和碳質。

(A)黏附性(B)吸附性(C)依附性(D)吸食性

A9.石油中烷燒的碳原子個數(shù)為15?42時,呈固態(tài)的碳氫化合物稱為(

(A)蠟(B)膠質(C)重燃(D)瀝青質

A10.石油的顏色大致能反映石油()組分的含量。

(A)重(B)輕(C)蠟(D)儲

B11.石油的含蠟量多時,石油相對密度也較大,可使()和井筒結蠟嚴重,給油井管理增

加困難。

(A)管線(B)井底(C)閥門(D)流程

C12.利用石油的()可以鑒定巖心、巖屑及鉆井液中有無微量石油存在。

(A)旋光性(B)含蠟性(C)熒光性(D)溶解性

A13.地層石油的物理性質直接影響石油在地下的()和流動能力。

(A)儲存狀況(B)流動狀況(C)體積形態(tài)(D)溶解狀況

D14.石油分子發(fā)生相對位移時所受到的阻力或()稱為石油黏度。

(A)外應力(B)內應力(C)外摩擦力(D)內摩擦力

B15.石油相對密度的大小取決于石油的()

(A)物理性質(B)化學成分(C)黏度(D)膠質含量

C16.石油壓縮系數(shù)的單位是()

(A)kg/m3(B)Mpa(C)MPa-1(D)mPa,s

A17.地層條件下單位體積原油與其在標準狀況下地面脫氣后原油體積的比值稱為()系

數(shù)。

(A)體積(B)收縮(C)壓縮(D)膨脹

D18.石油凝點的高低主要取決于()

(A)密度(B)黏度(C)含氣量(D)含蠟量

D19.從廣義上理解,天然氣是以天然氣態(tài)存在于()中的一切氣體。

(A)大氣(B)油層(C)地層(D)自然界

B20.相對密度大的天然氣中()的含量相對較多。

(A)輕燒(B)重燃(C)乙烷(D)丙烷

A21.石油地質學中所指的天然氣是指與石油有相似產(chǎn)狀,通常以()為主的氣體。

(A)燒類(B)乙烷(C)丙烷(D)丁烷

A22.氣藏氣是指()中天然氣的單獨聚集。

(A)圈閉(B)油藏(C)氣藏(D)油氣藏

B23.在地層條件下,當溫度、壓力超過臨界條件后,液態(tài)燃逆蒸發(fā)形成().

(A)氣頂氣(B)凝析氣(C)氣藏氣(D)溶解氣

C24.在地層條件下,天然氣可溶于石油或(),稱其為油內溶解氣或水內容解氣。

(A)油田水(B)油層水(C)地下水(D)夾層水

C25.天然氣的可燃成分是()

()()()()

AN2BCO2CCH4DH2

B26.一般情況下()常與石油相伴生。

(A)干氣(B)濕氣(C)油田氣(D)煤田氣

A27.天然氣是各種氣體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各種碳氫化合物,其中()的含量超過80%。

(A)甲烷(B)乙烷(C)丙烷(D)丁烷

A28.在現(xiàn)場鑒定干氣的方法是將天然氣點燃,若火焰顏色為()色即為干氣。

(A)藍(B)黃(C)紅(D)白

B29.干氣可來自地下干氣藏,也可由煤田氣、()聚集而成。

(A)氣田氣(B)沼澤氣(C)凝析氣(D)伴生氣

D30.天然氣根據(jù)礦藏分為氣田氣、油田氣、()。

(A)煤田氣(B)沼澤氣(C)伴生氣(D)凝析氣

C31.天然氣在接近常壓條件下,黏度隨()的增加而增大。

(A)溫度(B)體積(C)壓力(D)阻力

D32.天然氣在流動時,其分子間產(chǎn)生的摩擦力稱為天然氣的()。

(A)阻力(B)流壓(C)密度(D)黏度

A33.單位體積的天然氣,壓力每變化IMPa,氣體體積的變化率稱為()系數(shù)。

(A)彈性壓縮(B)彈性收縮(C)體積壓縮(D)體積變化

A34.當溫度不變時,單組分的氣體,在單位體積溶劑中的溶解度與絕對壓力成()關系。

(A)正比(B)反比(C)平方(D)對數(shù)

D35.當天然氣溶于石油之后,就會降低石油的相對密度黏度及表面張力,使石油的()增

大。

(A)體積(B)密度(C)溶解度(D)流動性

B36.溫度一定,天然氣與液體之間不發(fā)生化學反應.則溶解度與壓力成()關系。

(A)反比(B)正比(C)平方(D)對數(shù)

A37.在油田范圍內發(fā)育的地下水稱為()o

(A)油田水(B)氣田水(C)地層水(D)油層水

B38.油田水是與()相連通的水。

(A)含水層(B)含油層(C)地層水(D)夾層水

D39.油田水包括油層水和()。

(A)轉化水(B)氣田水(C)地層水(D)非油層水

A40.油田水在油藏邊水和底水處呈()狀態(tài)。

(A)自由(B)分層(C)油氣混合(D)油水混合

C41.油田水的相對密度-般為()。

(A)0.100-0.105(B)0.900-1.000(C)1.001-1.050(D)1.101-1.150

D42.油田水含氯化氫時呈淡()色。

(A)黑褐(B)黑紅(C)黃綠(D)青綠

A43.油田水中最常見的Cl-、SO42-、CO32-、CH03-被稱為()離子。

(A)陰(B)陽(C)簡單(D)復雜

C44.油田水除含有離子成分外,還含有氣體成分、()組分及微量元素。

(A)油水(B)油氣(C淆機(D)無機

D45.含有CaCI2的油田地層水水型,稱為()。

(A)游離水(B)混合水(C)軟水(D)硬水

B46.底水是在油氣層底部,托著油、氣的()。

(A)地表水(B)地下水(C)油田水(D)氣田水

C47.有利于油、氣的聚集和保存,是含油、氣良好標志的水型為()。

(A)硫酸鈉水型(B)碳酸鈉水型(C)氯化鈣水型(D)氧化鎂水型

A48.按照蘇林分類法,將油田水分為()水型、碳酸氫鈉水型、氯化鎂水型、氯化鈣水

型。

(A)硫酸鈉(B)硫酸鎂(C)碳酸鎂(D)碳酸鈣

D49.原始有機質的堆積環(huán)境必須是()環(huán)境。

(A)生油(B)氧化(C)儲油(D)還原

B50.細菌按其習性可分為喜氧細菌、厭氧細菌及()細菌。

(A)氧化(B)通性(C)有機(D)無機

A51.有機質開始大量轉化為()的溫度稱為門限溫度或成熟溫度。

(A)石油(B)油水(C)油氣水(D)油氣

A52.壓力升高可以促進()向石油的轉化。

(A)有機質(B)無機質(C)有機物(D)無機物

B53.油氣生成所需要的(),隨生油母質不同而有差異。

(A)濕度(B)溫度(C)細菌(D)壓力

D54.在還原環(huán)境里.()能分解沉積物中的有機質,而產(chǎn)生瀝青質。

(A)蛋白質(B)氨基酸(C)溫度(D)細菌

A55.主要生油階段是()在溫度壓力作用下發(fā)生熱催化降解和聚合加氫等作用生成燒類。

(A)干酪根(B)細菌(C)輕質燒(D)重質燃

A56.有機質向油氣轉化的過程可分為初期生油階段、()階段和熱裂解生命階段。

(A)主要生油(B)主要生氣(C)中期生氣(D)中期生油

D57.有機質經(jīng)過生物化學分解作用后,同時生成復雜的高分子固態(tài)化合物,稱為()。

(A)瀝青(B)石油(C)輕質燒(D)干酪根

D58.在沉積物壓結成巖的過程中,油氣從生油層向臨近儲層發(fā)生同期運移時,()壓力的

作用極為重要。

(A)原始(B)飽和(C)流動(D)地靜

C59.構造運動力能夠形成各種通道,為油氣()創(chuàng)造極為有利的條件。

(A)生成(B)裂解(C)運移(D)儲存

A60.在傾斜的地層里,由于地殼運動,更有利于()發(fā)揮作用。

(A)浮力(B)水動力(C)地靜壓力(D)毛細管力

A61.油氣在()運移過程中的物理狀態(tài),既可以呈膠狀分散的微滴在溶液或氣體中移動,

也可以呈真溶液狀態(tài)運移。

(A)初次(B)二次(C)三次(D)四次

C62.油氣運移的基本方式有()和擴散。

(A)流動(B)滲流(C)滲濾(D)滲透

A63.油氣在孔滲性較好的巖石中運移的主要流動類型是()。

(A)達西流(B)擴散流(C)浮力流(D)滲流

D64.油氣二次運移的流動類型有滲流、浮力流、()。

(A)分散流(B)擴散流(C)沉降流(D)發(fā)射流

B65.氣態(tài)燒大部分以溶解于水的狀態(tài)運移,也可呈氣泡或串珠狀,從()運移到儲層。

(A)生氣層(B)生油層(C)夾層(D)斷層

C66.當埋藏深度達到生油層深度后,泥質生油巖中的沉積水大部分已成為(),可排出量

很少。

(A)地層水(B)油田水(C)束縛水(D)注入水

A67.常采用在標準層控制下的“()”的對比方法進行油層對比。

(A)旋回-厚度(B)厚度一旋回(C)旋回一等厚(D)等厚一旋回

B68.縱向上油層對比時按旋回級次,()由逐級對比。

(A)小到大(B)大到小(C)大到中(D)中到大

C69.油層對比最為廣泛采用的資料是()曲線。

(A)巖性(B)電性(C)測井(D)測試

A70.測井資料能清楚地反映()標準層特征。

(A)巖性(B)物性(C)電性(D)油性

B71.測井資料能較明是地反映巖性組合()特征。

(A)沉積(B)旋回(C)韻律(D)砂體

D72.進行油層對比,選擇測井資料的標準是應較好地反映油層巖性、物性和()特征。

(A)儲油性(B)孔隙性(C)含水率(D)含油性

B73.上下有泥巖分隔的具有含油條件的砂巖、粉砂巖等巖層稱為()。

(A)油層(B)單油層(C)隔層(D)夾層

C74.油層剖面中滲透率相對很低或不滲透的巖層稱為().

(A)油層(B)單油層(C)隔層(D)夾層

D75.油層分布狀況、油層性質基本相同,是在一套相似的沉積環(huán)境下形成的油層的組合稱為

(A)油層(B)單油層(C)隔層(D)油層組

C76.油層單元可分為單油層、砂巖組、()和含油層系四個級別。

(A)夾層(B)隔層(C)油層組(D)儲層

B77.砂巖組是油層組內含油砂巖集中發(fā)育的層段,由若干相互臨近的()組合而成。

(A)生油層(B)單油層(C)多油層(D)復合油層

D78.含油層系是巖石類型相近、油水分布特征相同的(

(A)單油層(B)多油層(C)砂巖組(D)油層組合

C79.產(chǎn)油層分為產(chǎn)層段、()、產(chǎn)層帶。

(A)產(chǎn)油段(B)產(chǎn)油組(C)產(chǎn)層組(D)產(chǎn)層單元

A80.產(chǎn)油層對比時,全井層位相當,即使巖性不同或()出現(xiàn)的部位不同,若試采資料

證明兩井之間連通,也可連線對比。

(A)滲透層(B)孔隙層(C)斷層(D)隔層

B81.產(chǎn)油層對比時,若兩井不連通,只能將兩井之間暫做尖滅或()處理。

(A)裂縫(B)斷層(C)斷開(D)斷裂

B82.油田開發(fā)就是依據(jù)詳探成果和必要的生產(chǎn)性(),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對具有工業(yè)價

值的油田進行開發(fā)。

(A)生產(chǎn)設施(B)開發(fā)試驗(C)開發(fā)方案?。―)經(jīng)濟條件

A83.在油田開發(fā)過程中,油藏內部多種因素的變化狀況稱為()o

(A)油田動態(tài)(B)油田靜態(tài)(C)油田分析(D)油藏變化

A84.油田開發(fā)包括三個階段:準備階段、開發(fā)設計和投產(chǎn)階段及()和完善階段。

(A)方案調整(B)措施調整(C)注聚合物采油(D)注水采油

B85.為了解水文地質問題和尋找水源而鉆的井稱為()。

(A)地質井(B)水文井(C)水源井(D)預探井

D86.油氣田全面投入開發(fā)若干年后,根據(jù)開發(fā)動態(tài)及油藏數(shù)值模擬資料,為提高儲量動用程

度,提高采收率,必須分期鉆一批()。

(A)地質井(B)預探井(C)開發(fā)井(D)調整井

C87.對探明儲量風險較大或地質構造復雜、儲層巖性變化大的油氣藏,可減少開發(fā)方案內所

擬定的()密度。

(A)調整井(B)地質井(C)開發(fā)井(D)預探井

B88.油田開發(fā)設計和投產(chǎn)是()的內容概括。

(A)開發(fā)計劃(B)開發(fā)方案(C)開采方式(D)開發(fā)程序

D89.油田開發(fā)方案中必須對()做出明確規(guī)定。

(A)儲量計算(B)油井試采(C)并網(wǎng)試驗(D)開采方式

C90.編制油田開發(fā)方案時,必須以)為基礎。

(A)注采系統(tǒng)(B)開發(fā)原則(C)油藏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