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4/0A/wKhkGGYJ90CAVPsqAAG1bjl3Vdc619.jpg)
![對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4/0A/wKhkGGYJ90CAVPsqAAG1bjl3Vdc6192.jpg)
![對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4/0A/wKhkGGYJ90CAVPsqAAG1bjl3Vdc6193.jpg)
![對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4/0A/wKhkGGYJ90CAVPsqAAG1bjl3Vdc6194.jpg)
![對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4/0A/wKhkGGYJ90CAVPsqAAG1bjl3Vdc61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目錄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3文獻綜述………………4一、問題的提出………………………5二、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分析…………………5(一)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初入園幼兒的哭鬧情緒…………………51、從家庭生活到群體生活……………52、人際對象和關系的變化…………53、對環(huán)境的敏感……………………64、行為規(guī)則和態(tài)度的變化…………6(二)從生態(tài)學角度分析初入園幼兒的哭鬧情緒…………………61、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入園適應………………62、生態(tài)平衡與入園適應………………6(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幼兒初入園哭鬧情緒……7三、解決幼兒初入園哭鬧情緒的措施與策略………8(一)家庭方面………………………81、預入園,在家長的陪同下讓幼兒了解幼兒園生活………………82、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性……………83、家長與幼兒延時分離………………8(二)教師方面…………………91、做好家訪工作………………………92、親切接待,安定幼兒情緒…………93、合理安排幼兒入園活動,掌握好接送、進餐、睡眠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94、重視幼兒情感轉(zhuǎn)移,設法將幼兒對親人的依戀轉(zhuǎn)移到對教師的依戀………105、進行初步的常規(guī)訓練……………………10(三)幼兒園工作方面………………………10參考文獻……………11致謝…………………12中文摘要初入園幼兒由于不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和環(huán)境,往往產(chǎn)生嚴重的哭鬧情緒。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盡快縮短這種現(xiàn)象的過程,將會影響兒童的生理發(fā)育,傷害兒童的心理機能,也阻礙了教師正常的教學秩序。由于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理論實踐體系,在引導小班幼兒入園適應對策上還存在一些傾向:如一昧從盡快恢復教養(yǎng)工作正常秩序出發(fā),急于求成、一擁而上,往往把“無哭鬧”視為唯一適應標準,缺乏對其他現(xiàn)象更深入細致地觀察、引導;或只重視園方對小班幼兒入園適應的單向引導,忽視對每一個體身心發(fā)展需要的研究,這些傾向往往成為新入園幼兒發(fā)展的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小班幼兒入園適應困難。為此本文從社會學、生態(tài)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綜合探究了初入園幼兒產(chǎn)生哭鬧情緒的原因,并提出了使初入園幼兒盡快適應入園生活的對策。[關鍵詞]幼兒園;幼兒;哭鬧情緒AbstractInfants,duetonotcustomarytothelifeandenvironmentinkindergartenwhichtheynewlyenter,areapttoweepandactdisobediently.Ifsuchbehaviorsarenottoendassoonaspossiblebyactiveandeffectivemeasures,theywouldinfluencethegrowing-upoftheseinfants,damagetheirpsychologicalsystem,anddisarrangetheteachingdisciplines.Sincethereisyetnooverallandsystematictheoryandpracticeinthisfield,someinclinationsintheprocessofadjustingtheseinfantstothelifeandenvironmentinkindergartendisadvantagetheprocessandincreasethedifficulties,asthekindergartenersthemselvesarealltokeenontakingtheireffortsinrestoringthenormalorderofteaching,andreducingtheadaptationperiodtonothingbuttheshortestone,byregarding"noweepingandnodisobedientlyacting"astheonlycriteriaofthatprocess,toadequatelyobserveandguildotherbehaviors;orastheypaytoomuchattentiontotheadjustingprocess,ignoringtherequirementofthedevelopmentofeverysingleinfant.Takingtheabovecircumstancesintoaccount,theauthorofthisdiscoursetriesfromtheangleofsociology,bionomics,andpsychologytogiveasyntheticresearchonthereasonswhyinfantsnewlyenteringkindergartenweepandactdisobediently,andputforwardsomemeasurestomakeaquickeradaptationfortheseinfants.Keywords:Newlyenteringkindergarten;Weepandcatdisobediently;Adjust/adapt文獻綜述幼兒是社會的希望,人類的明天。幼兒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是需要與別人交往的,這就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潘慶戎、白麗輝所著的《幼兒心理學》和劉文編寫的《蒙臺梭利兒童個性發(fā)展與教育理論》中也談到: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剛入園的幼兒,由于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與熟悉的人和環(huán)境,都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不適應,即“因與家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急、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边@是幼兒園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廣州市第二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編寫的《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以及劉文所著的《蒙臺梭利兒童個性發(fā)展與教育理論》中也強調(diào)小班幼兒剛入園,從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人、事、物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恐慌和不安。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和調(diào)節(jié)能力都較弱,他們的情緒和情感具有沖動性、易變性和外露的特點,因此小班初入園時的幼兒最容易出現(xiàn)“分離焦慮”。胡平、孟昭蘭在《依戀研究的新進展》中也寫到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對小班幼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階段性心理質(zhì)變。如何盡快地讓幼兒克服“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呢?各位專家和學者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但實際中如何具體的操作,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對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一、問題的提出在每年新入園的幼兒中,總有一些幼兒存在著入園適應問題,由于長期以來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和途徑,人們對幼兒入園適應難的問題似乎變的習以為常了,幼兒入園適應難不僅僅給教師帶來了很多麻煩,使得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也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帶來了障礙,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兒童在最初的集體生活環(huán)境中形成的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行為保持長久,影響一生;如果這一時期的社會化得以順利發(fā)展,將有助于兒童增強自信心,發(fā)展自我意識,促使兒童情緒情感、品德意志朝著良好方向發(fā)展;相反,假如這一時期的遇到障礙,則會引起兒童的焦慮、退縮、逃學、違法、品行障礙等問題。因此,小班幼兒初次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其適應過程的順利與否將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如果此時成人對其內(nèi)在需要了解不夠,不及時予以滿足,甚至加以種種限制的話,極易造成兒童與成人的對立;在同伴交往方面,他們借助游戲為手段,交往越來越多,但此時兒童又往往對游戲的方法、規(guī)則還不十分了解,并且不會巧妙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因而他們之間又經(jīng)常會發(fā)生沖突。小班幼兒入園初期,遇到的人際環(huán)境變更,使此階段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特點顯得尤為突出。針對此種現(xiàn)象,本文試圖從社會學、生態(tài)學及心理學的角度,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觀念為出發(fā)點,多方面綜合探究初入園幼兒產(chǎn)生哭鬧情緒的原因,在總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使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新生活的對策。對家長、教師和幼兒園三方面提出了有建設性的建議。二、小班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分析(一)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初入園幼兒的哭鬧情緒1、從家庭生活到群體生活從家庭到幼兒園,幼兒的生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家庭中,幼兒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捧在手心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自我中心特點十分突出,獨占意識也比較強。突然來到幼兒園,由于他們沒有群體生活的經(jīng)驗和概念,對于群體生活感到陌生,而由于班上都是新來的小朋友,老師不可能也不會時時刻刻關注某一個人。所處地位的突然改變,讓他們一時很難適應,這是幼兒入園哭鬧的重要因素。人際對象和關系的變化家庭成員,尤其是親子之間面對面關系,使他們之間的互動頻率很高。這種十分密切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是在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的。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和相互影響,不僅因為血緣關系而得以加強,而且由于父母對幼兒的照顧,提供和滿足幼兒的精神與物質(zhì)上的需要等養(yǎng)育關系而變得近乎不可取代。而幼兒園中交往對象的變化性和非固定性使人際關系變得不固定,無法形成家庭那樣一對一的相對不變的關系。另外,較小的幼兒不會對他人一見如故,他們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相處,才能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和相應的情感。幼兒入園后,其人際交往也從主要與小范圍內(nèi)親人交往轉(zhuǎn)向與老師、同伴交往,交往方式也往往從獨生子女特殊的“小太陽中心”轉(zhuǎn)向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維系的師生關系和必須以平等相處為前提建立的同伴關系。對環(huán)境的敏感如果幼兒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其注意力能夠被環(huán)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適應這個環(huán)境中沒有吸引他的東西或活動,或者他沒有被環(huán)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拒絕這樣的環(huán)境,并企圖逃避。許多幼兒入園不適應與其自身對環(huán)境變化的敏感性有關。有的幼兒對環(huán)境的變化十分敏感,這種敏感尤其表現(xiàn)在對背后環(huán)境的恐懼或陌生。在群體生活中,一些幼兒常常容易被忽視,如果被忽視的正好是那些對環(huán)境比較敏感的幼兒,那么就必然會加劇他入園不適應的程度。家園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差異一方面使新入園幼兒感到新奇、激動、興奮,即使部分適應困難幼兒在最初也對上幼兒園興奮不已。但是新奇感消失后,他們就逐步對這差異產(chǎn)生抵觸情緒。行為規(guī)則和態(tài)度的變化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行為規(guī)則方面所發(fā)生的變化。一方面,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大都具有一定范圍的活動的絕對自由,他們可以按自己的方式進行活動,具有在活動時間、活動方式和活動內(nèi)容等方面的選擇自由。但在幼兒園中,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和要求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可能使每個孩子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家庭中的行為規(guī)則相對比較靈活,幼兒在家庭中比較隨便。但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行為規(guī)則有較大的穩(wěn)定性,這種穩(wěn)定性在某些時候表現(xiàn)為對一些幼兒的約束,對于那些較少受到過約束的幼兒來說,初入園時必然會有些不適應。(二)從生態(tài)學角度分析初入園幼兒的哭鬧情緒1、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入園適應作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組成因素之一的個體,必須與總體生態(tài)環(huán)境建立和保持某種和諧,并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幼兒入園,首先表現(xiàn)為日常生活環(huán)境的變遷。對幼兒來說,家庭是他可以依賴的、安全的、自由的生活環(huán)境。從家庭到幼兒園,雖然只是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但這種變遷對于幼兒來說是巨大的。也許幼兒在入園以前的生活中有許多在鄰居家或公共游樂場所玩耍的經(jīng)歷,他們在家長的陪同下玩得很開心、很投入,甚至較少關注家長是否在自己的身邊。因為在這種場合下,幼兒完全把自己置于環(huán)境之中,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即幼兒與環(huán)境之間是和諧的。而到了幼兒園,幼兒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對他來說不僅是陌生的,而且與自己有很大的距離,即幼兒與新的環(huán)境還沒有建立某種和諧。種種的不習慣和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必然使幼兒產(chǎn)生許多不適應而導致哭鬧情緒。生態(tài)平衡與入園適應在生活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幼兒與外界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幼兒在入園前的家庭中,基本上保持著一定的生態(tài)平衡。大多數(shù)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方式,在家庭生活及其關系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位。父母與孩子之間以血親關系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形成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和父母以自己的方式與態(tài)度對孩子進行養(yǎng)育的模式。幼兒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與家庭成員彼此相呼應的關系,維持著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生態(tài)平衡。這種平衡一旦發(fā)生改變,對于幼兒來講,必須重新建立一種平衡。幼兒入園時,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新的生態(tài)平衡還沒有建立起來。面對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幼兒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與同伴打交道,更不理解教師的社會角色以及自己與教師的關系。因此,幼兒入園后不適應產(chǎn)生哭鬧情緒也是很自然的。(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幼兒初入園哭鬧情緒“依戀,一般是指個體的人對某一特定個體的長久持續(xù)的情感聯(lián)系。在發(fā)展心理學中,依戀特指兒童與他的撫養(yǎng)者(一般為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感情關系,它產(chǎn)生于兒童與撫養(yǎng)者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lián)結和紐帶,表現(xiàn)為兒童對撫養(yǎng)者的一種追隨、依附和親密行為以及由此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一般在兒童2歲左右形成。與兒童的其它社會關系相比,依戀具有如下特點:(1)依戀對象的指向性,即兒童一般傾向于依戀能激起特定的情感和行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個體,而不是所有的人,對于嬰兒來說主要是具有較高敏感性和反應性的撫養(yǎng)者或父母;(2)對依戀對象的接近性追求,即喜歡依偎在撫養(yǎng)者身上或身旁活動;(3)依戀雙方有較多的相互作用尤其情感上的交往,依戀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慰籍或安全感,當依戀對象離開,會造成依戀者的分離焦慮和痛苦;(4)依戀雙方的關系穩(wěn)定持久。習性學理論認為,依戀是一種本能反映的結果,無須學習,可以被環(huán)境中所存在的合適的刺激所引起,任何年齡的個體都具有一種發(fā)展依戀關系的生物學傾向。根據(jù)習性學家的解釋,習性是人類的印刻,是人類生存能力的的特殊反應,依戀行為系統(tǒng)的生物功能是“保護作用”,在使兒童和成人保持一個可接受的距離中,保護幼小的兒童不受進化環(huán)境中有害因素的傷害?!币虼?,幼兒對父母的高度依戀及因入園而受到的影響,是幼兒入園哭鬧的重要因素。幼兒從出生起逐漸發(fā)展和形成了對父母和其他養(yǎng)護者的依戀,依戀的對象成為幼兒安全的象征,是幼兒得以信任、依賴的人。研究表明,當依賴對象突然不在幼兒的視線之中時,他會努力的去尋找,找不到時便會哭鬧起來。研究還表明,在不同的情況中,依戀對象對幼兒的意義不同。處于自己較為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中時,大多數(shù)幼兒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戀對象,而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依戀對象是否在場或是否在幼兒的視線之內(nèi),對幼兒來說卻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因為如此,初入園幼兒才會產(chǎn)生嚴重的親子分離焦慮。以上情況充分表明,入園幼兒的哭鬧現(xiàn)象可以歸結為三種因素。一、社會性因素。幼兒的社會屬性還不完善,情感功能也不健全,無法調(diào)節(jié)行動。二、生態(tài)性因素。幼兒入園之后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被打斷,而新的生態(tài)平衡尚未建立,在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幼兒不知所措。三、心理因素。初入園幼兒還沒有對教師和同伴建立起新的依戀,所以對親人的焦慮還是很強烈的,特別是在早期沒有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幼兒必然會產(chǎn)生嚴重的哭鬧情緒。此外,幼兒的許多思維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許多意識還沒有來得及產(chǎn)生,許多行動也還反映著一些自然的、本能的特征,如同嬰兒墜地的呱呱之聲(其實嬰兒呱呱的墜地并不是人生的第一次啼哭,而是從母體脫離出來時本能地發(fā)出的一種不流淚的聲音)。而幼兒的哭叫一般來說是一種感情反應。是受到外界刺激之后,觸動內(nèi)心的一種感覺,從而作出以一種類似自衛(wèi)的反應,一個孩子哭泣,一個孩子哭起來,別的孩子受到感情牽動,“同病相憐”,便做出一種滲透本能的“條件反射”。三、解決幼兒初入園哭鬧情緒的措施與策略在對幼兒初入園哭鬧情緒進行了三方面的分析之后,我們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幫助幼兒提高進入幼兒園的適應性,盡快的完成情緒的過渡。(一)家庭方面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在初入園時避免出現(xiàn)哭鬧現(xiàn)象?家長應該從下面幾方面入手:1、預入園,在家長的陪同下讓幼兒了解幼兒園生活預入園,即在幼兒正式入園之前,由家長帶孩子預先到幼兒園進行參觀。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場地參觀,并逐漸放開孩子,讓孩子獨立活動。在教師的安排下,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進入活動室,參觀或參與其他幼兒的活動。教師和家長要使孩子處于十分自然的狀態(tài),讓孩子有一種良好的感受,就像在家里或公共場合與同伴玩耍一樣自然。這樣,可以逐漸引起孩子對幼兒園活動的興趣。家長可以故意疏遠孩子,讓他能夠看見家長與其他幼兒和教師交談。根據(jù)孩子的表現(xiàn),家長試著離開孩子的視線。如果孩子對家長的離開沒有感到緊張或焦急,而是繼續(xù)從事他的活動,則說明他是適應的。2、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性孩子在家庭里的生活,和幼兒園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初入園時,往往感到很不適應。如在家里的作息時間隨意性很大,入園后,孩子要遵守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在家里,一切生活行動隨隨便便,在幼兒園,要服從集體生活活動規(guī)則;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會馬上滿足其要求,而幼兒園很難做到這點;在家里,孩子幾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兒園需要分享和輪流使用,同時需要一定的自理能力。上述家園生活中的差異,一類是由家庭自然帶來的,另一類則是家庭教育不當所形成的。因此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種種要求,主動配合幼兒園,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晚上按時停止游戲或看電視,按時漱洗,按時睡覺,自己上廁所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首先要提高認識,加以重視,并且注意創(chuàng)設條件,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如讓孩子懂得分享和輪流,找機會操作和實踐等。3、家長與幼兒延時分離許多人認為,家長早晨送孩子到幼兒園以后,一旦孩子哭鬧著不肯讓家長離去,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心軟,必須馬上離開。這就是所謂的“強迫分離法”。但是“強迫分離法”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只會加劇幼兒的分離焦慮,會使那些焦慮程度較重的幼兒逐漸形成對入園的恐懼,同時也會增加家長對幼兒在園生活的擔心與憂慮。因此,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兒的情緒,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加以排解和疏導,幼兒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護。在幼兒早晨人園時,親子之間應暫緩分離,允許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相處一段時間,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游戲。教師應熱情迎接幼兒和家長,并與家長主動交談,讓孩子看到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親密關系。家長還可以讓孩子介紹自己認識的小朋友,并鼓勵孩子與他們一起玩耍。家長決定離開時,應自然地與孩子道別。如果孩子哭鬧著不答應,家長應平靜地告訴孩子:“我快來不及上班啦!去晚了我要挨罵的。幼兒園有這么多小朋友,還有非常喜歡你的老師,在這里會比在家里開心。”如果孩子仍然不能平靜下來,教師應該配合家長的工作,比如送給孩子一件玩具,給孩子一本好看的書,給孩子講一個好聽的故事,等等,盡量使孩子相信他在幼兒園會很開心。另外,對于那些仍然有些擔心的孩子,家長可以答應早一來接他回家,并且要說到做到。家長來接孩子時,不要接了孩子馬上就回家。幼兒園應允許家長陪幼兒在戶外活動場地的活動器械上玩一會兒。當孩子玩得高興時,家長要表示應該結束了,并答應他明天再來玩。這樣,幼兒可能會“懷念”在幼兒園玩耍的情景。(二)教師方面大部分幼兒剛進幼兒園時,由于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發(fā)生較大改變,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依戀尚未建立,從而會不同程度地產(chǎn)生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的癥狀:焦急、不安、恐懼、情緒波動大。因此為盡快穩(wěn)定新入園幼兒情緒,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活和教育條件,保證小班正常教育的盡快開展,教師的的作用便顯得十分的重要。1、做好家訪工作新生入園前的家訪,一是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huán)境、父母素養(yǎng)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園前,教師盡可能每個幼兒都能上門家訪或電話聯(lián)系。2、親切接待,安定幼兒情緒“接待”是入園教育的重要步驟,兒童入園時的情緒,往往會延續(xù)到一整天,因此教師應該把握好接待這一關。開學第一天,兒童正式入園,教師應親切接待,直接呼他的名字或家中呼喚的小名,攙扶他,給他喜歡的玩具,使初入園的幼兒感到溫暖和安全。對于哭吵的兒童,教師應該果斷的從家長手中接過來,像媽媽一樣哄抱一下,給予撫慰和鼓勵,并當著兒童的面要求家長下午早些來園接領,使兒童在情感上得到滿足。教師還應該善于關心那些雖然不哭,但內(nèi)心焦慮不安的孩子。3、合理安排幼兒入園活動,掌握好接送、進餐、睡眠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新入園幼兒情緒波動突出在接送、進餐、睡眠三個時間段,教師應該合理安排好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入園的前幾天先不安排幼兒午睡,等幼兒基本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老師、和同伴,情緒相對穩(wěn)定時,再安排幼兒的午睡,這樣可以減少幼兒的痛苦經(jīng)驗,使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發(fā)展。4、重視幼兒情感轉(zhuǎn)移,設法將幼兒對親人的依戀轉(zhuǎn)移到對教師的依戀三歲幼兒的自理能力、語言表達力、理解力、自制力等都處于比較差的水平范圍,進入幼兒園后,他們會把自己對父母的依戀、要求、希望轉(zhuǎn)移到老師身上。生活上他們需要老師給予體貼、照顧和幫助,情感上需要老師給予親情、理解和支持,學習上需要老師給予啟發(fā)引導和鼓勵,當幼兒的這些需要得到滿足,他們才會發(fā)出快樂的笑聲,才會露出愉悅的神情。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要有愛心、關心和耐心,并善于尋找機會向幼兒表達自己對他們的關愛。5、進行初步的常規(guī)訓練良好的常規(guī)是我們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前提,是培養(yǎng)幼兒群體意識的必要條件。要使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需要耐心和方法,還需要講究教育教學的藝術。模仿、好動、喜歡游戲、愛聽故事,是小班幼兒的天性。常常有意識地將幼兒的活動內(nèi)容與故事或游戲中的某個角色聯(lián)系起來,讓幼兒學著做,寓常規(guī)訓練于愉快的活動之中,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有序的教育情景,在滿足幼兒活動需求的過程中達到練之以行的目的。如午睡時,有意識地用貓媽媽的口吻:“小貓走路靜悄悄,不聲不響睡午覺,都是媽媽的好寶寶。”幼兒便個個輕手輕腳,安靜地上床睡覺。洗手時,讓幼兒觀看老師洗手,并將洗手的幾個步驟編成兒歌,邊示范,邊朗誦,然后再請幼兒跟著學洗手,這樣示范講解,幼兒特別感興趣,也容易掌握。幼兒良好的常規(guī)需要在一日活動中不斷強化,反復練習,才能鞏固。(三)幼兒園工作方面在入園適應引導方面,幼兒園在孩子未正式入園之前就著手入園適應的準備工作:開放活動、親子活動、“哥哥姐姐帶我一起玩”活動……所有這些都將有助于幼兒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減緩適應坡度;在幼兒入園初期就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魯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7.2《“魚米之鄉(xiāng)”-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聽課評課記錄1
- 華師大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圓的對稱性》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5.1《觀察與思考 看圖時的錯覺》聽評課記錄
- 魯人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11課第2框《讓友誼之樹常青》聽課評課記錄1
-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動蕩的春秋時期》公開課聽課評課記錄
- 冀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函數(shù)的自變量取值范圍》聽評課記錄3
- 一年級第一學期班級工作計劃班級
- 小學生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計劃書
- 教科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第一要義與核心》聽課評課記錄
- 形象代言人合同范本
- 微整培訓課件
- 2023年初級出版資格證考試:《初級出版專業(yè)實務》真題模擬匯編(共267題)
- SYT 0447-2014《 埋地鋼制管道環(huán)氧煤瀝青防腐層技術標準》
- 第19章 一次函數(shù)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學情分析指導 】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 【全】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廣東版粵教版
- 電梯結構與原理-第2版-全套課件
- 心理學在員工培訓與發(fā)展中的應用研究
- XX醫(yī)院按病種付費(DIP)工作實施方案(按病種分值付費(DIP)實施工作流程)
- IEC-62368-1-差異分享解讀
- 英語單詞詞根
-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特色療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