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篇)_第1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篇)_第2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篇)_第3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篇)_第4頁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篇)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篇1

第二章了解地區(qū)第一節(jié)東南亞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國家,掌握東南亞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qū),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能力目標

1.了解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地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2.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掌握東南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分布和在各過中的經濟地位,以及錫、適宜兩種礦產的分布。

2.掌握東南亞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的繁榮做出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1.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2.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fā)法、讀圖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如果我們在廣西或云南越過我國的國界線,就來到了一片極具熱帶風情的地區(qū),”揶風海韻”是這里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東南亞地區(qū)。

一、位置和范圍

1.引導學生觀察圖2-1,指出東南亞的范圍: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并介紹中南半島得名的由來。

2.結合世界政區(qū)圖,由學生分析東南亞的海陸位置特征:亞洲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二、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

1.引導學生找出中南半島上的主要河流,并設問:a這些河流都發(fā)源與哪國?

b大致是什么流向?為什么?

C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著什么地形區(qū)?它們在分布上與河流有什么關系?(山河相間)。

D這些河流的下游流經什么地形區(qū)?(平原)是怎樣形成的?

E中南半島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因此,這里河流的什么資源豐富?

F中南半島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對+東南亞的人口和經濟發(fā)展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D學生討論完成P36活動4題。

2.教師以手作比,小結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令列分布。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引導學生找到馬來群島,并設問:

A從整體上看,馬來群島地形以什么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島嶼的什么位置?

b這些河流的長度與流速與中南半島相比,有什么特點?

C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思考:馬來群島位于哪些板塊的交界處?根據板快構造學說理論,馬來群島有什么特點?

2.小結馬來群島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學生結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是什么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各是什么?對農作物的生產各有什么影響?

4.結合教材,重點突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對東南亞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5.學生做P35活動3題,小結。

[課堂總結、作業(yè)布置]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東南亞

一、位置和范圍

1.位置:亞洲的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2.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二、中南半島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眾列分布

2.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1)上游:流速快,水力資源豐富

(2)下游:流速慢,沖積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圍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地勢崎嶇,山嶺崎嶇

2.平原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氣候與農業(yè)

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農作物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馬來群島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農作物隨時播種,隨時收獲

●教學探討與反思: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東南亞的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氣候特征對農業(yè)生產各有怎樣的影響?

五、主要國家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查找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分布著哪些國家?

2.提問:東南亞各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唯一的內陸國是哪個?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哪些?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國家有哪些?(學生識記東南亞的國家)突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地位。

3.引導學生找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強調: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區(qū)圖,指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并提問:

(1)東南亞處于哪兩大洲和哪兩大洋之間?

(2)東南亞處于這兩大洲、兩大洋的什么部位?

(3)引用鄭和下西洋的典故,說明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馬六甲海峽

1.討論:從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線,該怎樣走?(引入馬六甲海峽,突出其位置特點: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2.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并提問:馬六甲海峽聯系著哪兩大洋?通過馬六甲海峽航線向西向東,可以分別到達哪些地區(qū)?

3.結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動2題,小結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過渡)東南亞因地處赤道,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平原鑄就了東南亞豐富的物產。

七、富饒的物產

1.引導學生觀察圖2-6,熟悉圖例,了解東南亞的主要物產,并指出:東南亞有豐富的礦產和種類繁多的熱帶經濟作物。

2.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錫、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國,教師小結:

天然橡膠——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油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水稻——泰國、柬埔寨、緬甸、越南;錫——馬來西亞、緬甸;石油——印度尼西亞、文萊。

3.結合教材P39活動1、2題,理解泰國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國的原因。

八、人口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圖”說明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之一,并設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學生自度思考:東南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東南亞的居民組成有什么特點?

3.結合教材重點突出華人和華僑的區(qū)別,并結合有關資料說明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經濟開發(fā)所做的貢獻。

[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課堂小結、作業(yè):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五、主要國家

1.中南半島: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2.馬來群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

六、富饒的物產

●教學探討與反思: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等地理特征,說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埃及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說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的。

3、運用課本文字和圖片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4、了解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文化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聯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簡述尼羅河對古代埃及文明和現代經濟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埃及歷史遺跡和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

2、培養(yǎng)學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羅河及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教學難點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尤其是農業(yè))的影響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通過埃及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圖片播放,讓同學們感受埃及,并用關鍵詞談談對埃及的印象,以此導入新課。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

讀課本76頁圖8-13,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有關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請小組長把你們組找到的相關信息用序號標出寫在白板上,寫對一點且內容不重復得一分。4分鐘后,小組交換白板,看哪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組的組員上臺展示。小組展示完畢后,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并給每個小組加分。

三、探尋人文,走進埃及

學習形式:情景教學,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語、阿拉伯人及開羅附近建筑物等圖片,讓同學們說說埃及的基本人文情況。接下來,為了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了如下的情景設置:假設同學們要前往埃及參觀考察,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部分名勝古跡。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覽亞歷山大港—開羅—盧克索—阿斯旺水壩

第二天:游覽尼羅河流域,考察周邊的農業(yè)發(fā)展。

第三天:參觀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礦產資源及工業(yè)、經濟發(fā)展

這四天的行程,讓幾位同學扮演的導游帶領同學們參觀考察埃及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的名勝古跡,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進一步走進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基礎上,為了解決本節(jié)課的難點,提高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兩題探究題,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1、讀圖探究:尼羅河對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有什么影響?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國的各種資源,因地制宜發(fā)展本國經濟的?

五、課堂反饋

學習形式:小組競賽限時搶答

通過小組競賽搶答加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檢測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六、課堂小結:

學習形式:組內交流、組員評價、老師整體評價

每位小組長組織組員在組內交流,并把組員的發(fā)言,在白板上歸納,以梳理這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同時對組員進行評價。

七、布置作業(yè):配套的知識能力訓練

必做作業(yè):選擇題

選做作業(yè):選做題

初中七年級地理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亞洲地形、河流以及氣候的特點;讀圖簡要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特點的認識以及對亞洲地理集錦的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亞洲的地形、河流、氣候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亞洲自然風光圖片(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死海、貝加爾湖、珠穆朗瑪峰、里海等),并同時播放《亞洲雄風》背景音樂。

教師:同學們,伴著歌曲,緊跟圖片讓我們感受到了亞洲山河的壯麗畫卷,自然環(huán)境的獨特韻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學生:自然環(huán)境包括地形、氣候、水系等。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下面我們將從地形、河流、氣候三個方面逐一了解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

【設計意圖】

把學生帶入到濃郁的亞洲風情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展示亞洲之最的景觀激發(fā)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工作計劃篇4

一、學情分析

從期末檢測成績看,總體上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沒有掌握應掌握的知識,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

二、目標要求

通過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讀圖、繪圖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國家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征、人類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了解。初步學會運用學過的地形、氣候等知識要素分析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認識分析世界個區(qū)域的人口、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區(qū)域差異,以及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和趨勢。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區(qū)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發(fā)展地理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yǎng)全球觀念,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培養(yǎng)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地理審美情趣。認識到應尊重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和傳統(tǒng),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讀圖分析能力和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掌握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難點: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效益。首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自己、備課標。尤其要深刻理解課標,吃透課標。其次,注重課堂教學的分層次,關注課堂教學中每位學生的表現。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情感。再次是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如:辯論賽、課堂小討論、知識趣味競猜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

2、要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礎知識的儲備,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如學會讀圖、填圖。注重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學法指導,充分利用網絡,不斷拓寬知識面。

4、充分利用學?,F有的校本資源,開展一些活動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加強與各科任教師及班主任的溝通與合作,教師形成合力。

5、深入了解學生,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做好后進生的輔導與轉化。

6、繼續(xù)鞏固和提高已取得的區(qū)、市級的立項成果。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斷豐富地理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做好地理特長生的輔導工作。

7、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環(huán)境保護意識、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五、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周次

第六章第一節(jié)自然環(huán)境21

第二節(jié)人文環(huán)境22

第七章第一節(jié)日本23

第二節(jié)東南亞34-5

第三節(jié)印度36

第四節(jié)俄羅斯37-8

第八章第一節(jié)中東28-9

第二節(jié)歐洲西部29-10

期中考試11

第三節(ji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12

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213

第九章第一節(jié)美國314-15

第二節(jié)巴西215-16

第十章極地地區(qū)217

期末復習418-19

期末考試20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5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3、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學重點: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二、導入新課:

以歷史故事傳說引入新課內容。

中國古代發(fā)明了指南針后,非常注重對外的交往,有絲綢之路、有鄭和下西洋、有鑒真東渡、也有我們從小就聽遍了的唐僧取經——也就是歷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三、教授新課:

㈠南亞次大陸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南亞次大陸名稱的由來

讓學生通過讀圖找出印度(南亞)地理位置:(通過板圖及一連串的問題啟發(fā)學生。)

1.位于亞洲的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被印度洋包圍。

2.北回歸線穿過中部。指出南亞的范圍:包括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馬爾代夫群島。

3.印度次大陸。強調次大陸的概念不同于大陸或島嶼,而是“相對獨立”㈡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四個主要地形區(qū)及分布特點,還可以與北美洲聯系(順時針旋轉90度)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書上練習,講授解題思路與技巧。

1、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補充黑板簡圖:完成書上練習進行讀圖、析圖訓練。(邊看邊畫,加深印象。鍛煉學生讀圖的能力。)

㈢河流在地圖中找出南亞兩條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簡圖中繪出大體位置、形狀指導學生讀圖分析,通過閱讀南亞地形圖,并對照南亞地形圖分析河流的流向、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經國家。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業(yè)的影響。

⑵了解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的種類、分布及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⑶了解南亞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區(qū)之一,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⑷了解南亞的工業(yè)發(fā)展概況,印度的主要工業(yè)部門及電腦軟件業(yè)的發(fā)展概況。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3、教育目標: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以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

教學重點: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業(yè)的影響。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

教學難點: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業(yè)的影響。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主要內容。

請同學說說南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