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學習目標1.時空觀念:通過遼、北宋、西夏形勢圖與金、南宋、西夏形勢圖,掌握這一時期的各政權的變化情況。2.唯物史觀:從兩宋的社會政治形勢認識其政治和軍事變革所產生的歷史影響。3.史料實證:通過具體史料,探究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王安石變法和南宋的偏安等內容。4.歷史解釋:明確宋朝強化專制集權的措施和影響。5.家國情懷:兩宋時期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互相交融,有利于各民族的進一步交融。(一)基礎知識點梳理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1.北宋建立:年,建立宋朝,定都(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北宋建立后,消滅南方割據政權和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2.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角度措施特點評價中央(1)由專掌軍政,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為副相。(2)樞密院與禁軍管理機構“”分權。(3)罷免兵權,用文官擔任長官。(4)擴大的規(guī)模。(1),相互制約。分散各級機構的權力;互相牽制,加強監(jiān)察制度(2),守內虛外。中央直接掌控地方部分權力(3),文人治國。(1)這些措施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強化了中央集權。(2)但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也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的政治風氣。(3)形成了“、冗兵、”的局面,帶來嚴重的危機和危機,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地方行政派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財政諸路設統管地方財政軍政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定期更換。監(jiān)察(1)設立,對各州進行監(jiān)控。(2)增設,與知州彼此制約。二、邊防壓力和財政危機1.宋遼關系:年,北宋與簽訂協議,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北宋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2.宋夏關系:年雙方達成和議,西夏保持帝號,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3.財政危機原因:(1)養(yǎng)兵:供養(yǎng)了一支空前龐大的;(2)養(yǎng)官:北宋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泛濫。(3)歲幣:加上給遼和夏的歲幣。三、王安石變法(1069年)背景目的措施結果(1)北宋和邊疆危機嚴重。(2)失敗。(3)1069年,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加強國家的管理和控制,達到的目的富國方面(1)官府向農民提供農業(yè)。(2)官府撥巨資從事。王安石變法達到了,增加了大筆收入。強兵方面(1)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2)逐漸恢復“”的征兵制。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zhàn),又以失敗告終。四、南宋的偏安(1127-1276年)1.遼、北宋滅亡:年金滅;1127年金滅;2.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康王在(今河南商丘)稱帝,后定都(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岳飛率領“”抗金,但遭到殺害。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以東起、西至一線為界,形成南北對峙局面。1.北宋時期,張載喜歡談論兵事,范仲淹提醒他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于兵。”另據《涑水記聞》卷七載:“寇(準)為樞密使,曹利用為副使,寇(準)以其武人,輕之?!边@反映了()A.科舉制度得到不斷完善 B.國家政策影響士人觀念C.崇文抑武之風開始盛行 D.士大夫共治意識的提高2.呂思勉指出,宋代士大夫“持論過高,往往不切實際。意氣過甚,則易陷于黨爭。黨爭最易使人陷于感情,失卻理性”。他認為()A.宋代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 B.宋代提倡文治文官地位高C.文官政治削弱宋朝凝聚力 D.士大夫治理國家弊端顯現3.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給遼送“歲幣”;西夏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賜予西夏“歲賜”;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納“歲貢”。對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造成兩宋國家財政瀕于崩潰 B.解決了兩宋王朝的統治危機C.有助于緩解宋代的邊防壓力 D.兩宋的妥協得到全體國民的支持4.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初置通判,寓有“監(jiān)郡”之意,即事得傳達,知州舉動為其所制。乾德四年通判職責調整為“凡本州公事,須與知州同簽署”。據此分析,上述調整A.貫徹了重文抑武方針 B.造成了官僚隊伍的膨脹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5.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錢谷”“稍奪其權”,又以轉運使、提刑、提舉常平、安撫使收奪州縣諸權和監(jiān)察地方官吏。這些措施()A.消除了地方割據 B.使中央集權得到強化C.強化了君主專制 D.阻礙了全國經濟發(fā)展6.五代是個“粗人以戰(zhàn)斗取富貴”的時代。與此相反,宋朝“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統治集團形成了所謂“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格局。這一變化體現出北宋()A.崇文抑武的國策 B.邊防壓力的減輕C.因循守舊的風氣 D.官僚隊伍的膨脹7.下表為對王安石變法的若干評價。下列理解正確的是()評價出處今介甫(王安石字)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北宋)司馬光《傳家集》國家一統之業(yè),其合而遵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適應于時代之要求而教其弊,其良法關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晚清)梁啟超《王安石傳》A.從《傳家集》到《王安石傳》,評價具有時代色彩B.《傳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場最權威客觀C.《王安石傳》為近代學者所著,評價較為全面D.《鶴林玉露》屬于文學作品,不具有史料價值8.王安石在上書皇帝建議變法的奏章中說:“臣于財利固未嘗學,然竊觀前世治財之大略矣。蓋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由此可知,王安石主張()A.治國理財以解決經費困難 B.改革軍事體制以解決邊疆危機C.整頓官僚機構以澄清吏治 D.抑制土地兼并以緩和社會矛盾9.宋寧宗(1194—1224年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