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黃青枯菌強致病性菌株篩選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木麻黃青枯菌強致病性菌株篩選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木麻黃青枯菌強致病性菌株篩選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木麻黃青枯菌強致病性菌株篩選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木麻黃青枯菌強致病性菌株篩選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DB44/TXXXXX—XXXX木麻黃青枯菌強致病性菌株篩選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木麻黃青枯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分離與純化、檢測鑒定方法、菌株鑒定、強致病性菌株篩選及菌種保存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木麻黃屬植物強致病性青枯菌菌株的篩選。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789.28-2013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培養(yǎng)基和試劑的質量要求3術語與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青枯菌Ralstoniasolanacearum病害英文名:BacterialwiltofCasuarina;屬細菌界Bacteria,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β-變形菌綱Betaproteobacteria,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青枯菌屬Ralstonia。病原菌通過根部從病株蔓延至健株,通過土壤、水流進行遠距離傳播。木麻黃青枯菌的其他信息參見附錄A。3.2強致病性Strongpathogenicability能讓木麻黃植株迅速感病死亡的能力。3.3褐梗小枝Brownlignifiedtwigs基徑2mm~5mm的褐色木質化小枝,具多分枝。3.4分枝Branch生長在小枝上的綠色枝條。3.5小苗seedling5DB44/TXXXXX—XXXX無性系苗或實生苗,50cm~70cm高。4原理與方法青枯病菌菌株間存在著顯著的致病性差異,且在木麻黃—青枯菌的病理系統(tǒng)中,木麻黃同時存在水平抗性與垂直抗性,利用不同接種方法、不同抗性植物材料與多菌株交互接種測定的方法,才能準確篩選出強致病性菌株。5儀器用具5.1儀器植物生長培養(yǎng)箱、恒溫培養(yǎng)箱、恒溫振蕩培養(yǎng)箱、電子天平(精度≤0.0001g)、生物顯微鏡(具照相系統(tǒng))、超凈工作臺、高壓滅菌鍋、高速冷凍離心機(≥12000r/min)、PCR儀、電泳儀、電泳槽、凝膠成像系統(tǒng)、離心機、恒溫水浴鍋(30℃~95℃)、低溫冰箱、純水機、渦旋振蕩器、分光光度計、可調微量加樣器等。5.2用具鑷子、手術剪、解剖刀、量筒、燒杯、培養(yǎng)皿、三角瓶、離心管、試管、接種針、接種環(huán)等。6培養(yǎng)基與試劑6.1培養(yǎng)基CPG培養(yǎng)基:按附錄B中的B.1規(guī)定執(zhí)行。TTC培養(yǎng)基:按附錄B中的B.2規(guī)定執(zhí)行。6.2試劑革蘭氏染色試劑:按附錄B中的B.3規(guī)定執(zhí)行。PCR檢測所需試劑:按附錄B中的B.4規(guī)定執(zhí)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7病菌分離與純化7.1病株判斷小枝黃化,稀疏、凋落,枯枝枯梢多;根系發(fā)黑腐爛;木質部局部或全部變褐色至黑褐色;樹皮??v裂成潰瘍狀;壞死根莖有水浸臭味;根、主莖、側枝橫切面?zhèn)谟腥榘咨咙S褐色的細菌膿液溢出。7.2樣本采集挖出病根,剪取直徑0.5cm~1.5cm、木質部呈水漬狀或半透明狀主根或側根2段~3段,每段10cm~20cm,封口袋封裝,記錄采集時間、地點,帶回實驗室分離病菌。7.3病菌分離6DB44/TXXXXX—XXXX7.3.1稀釋分離法取病根(約3cm),自來水洗凈,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s,置無菌水沖洗3次,每次30s,在超凈工作臺上剝去外皮,置于無菌培養(yǎng)皿中切除兩端,最后將其橫切成3份~5份,放入含有5ml~10ml無菌水的培養(yǎng)皿內30min,攪拌形成病菌懸浮液。用接種環(huán)蘸取菌液在TTC培養(yǎng)基平板上劃線分離,至少3個平板,編號,于30℃下恒溫培養(yǎng)24h~48h。7.3.2根系溢出法將8cm~10cm長的病根洗凈,兩端切成平整的新鮮斷面,把其中一端浸泡于裝有無菌水中的玻璃瓶中,室溫放置12h~36h后,在病根的另一端斷面會流出乳白色的菌膿。用接種針挑取菌膿劃線培養(yǎng)于TTC培養(yǎng)基平板上,至少3個平板,編號,置于30℃下恒溫培養(yǎng)24h~48h。7.4病菌純化在培養(yǎng)皿內挑取不規(guī)則圓形,乳白色、中心部位粉紅色,具有流動性的單菌落,接種于TTC培養(yǎng)基平板上,30℃條件下擴大培養(yǎng)36h~48h,每個菌落接種3個培養(yǎng)皿并編號。7.5病菌培養(yǎng)7.5.1固體培養(yǎng)接種于TTC或CPG固體培養(yǎng)基中,30℃條件下培養(yǎng)24h~48h。7.5.2液體懸浮培養(yǎng)將分離純化后的青枯病菌接種于三角瓶中,CPG液體培養(yǎng)基振蕩培養(yǎng),液體培養(yǎng)基體積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1/2,150r/min~200r/min,30℃條件下培養(yǎng)12h~24h。8檢測鑒定8.1菌落特征在TTC固體培養(yǎng)基平板上菌落呈不規(guī)則圓形,略隆起,白色或乳白色,中心部位淡紅色或粉紅色(有的中央部位出現(xiàn)螺旋樣紅色沉著),不透明,具有流動性。8.2形態(tài)特征青枯菌菌體呈短桿狀,兩端鈍圓,大小為(1.5μm~2.5μm)×(0.5μm~0.7μm),多數(shù)無鞭毛,少數(shù)具1根~3根極生鞭毛,無芽胞,無莢膜。8.3革蘭氏染色按GB4789.28-2013中的方法進行革蘭氏染色反應。若革蘭氏染色呈陰性,則進行下一步檢測。8.416SrRNA測序鑒定從分離的菌株中提取DNA作為模板,PCR擴增青枯菌16SrRNA基因片段,以無菌雙蒸水模板做為空白對照,用已知青枯菌菌株DNA做陽性對照,擴增目的片段大小約為280bp。PCR產(chǎn)物回收后測序、比對,具體檢測方法步驟按附錄B中的B.4規(guī)定執(zhí)行。8.5LAMP快速檢測7DB44/TXXXXX—XXXX(5-CCTGTACGTGGTCGGCTAT-3)和B3(5-ACCGCAACACGGGATCA-3)為外側引物,F(xiàn)IP(5-TACGCCGTTTCATCGGCCAGGTACACGGCGCACAAGT-3)和BIP(5-ATCGTCACGTTCGACAAGGTGGAATGCCGGCTGCAACTG-3)為內側引物。LAMP反應結束后對擴增產(chǎn)物進行檢測,具體檢測方法步驟按附錄B中的B.5規(guī)定執(zhí)行。8.6致病性測定8.6.1褐梗小枝水培接種材料選擇對青枯病抗性具有差異的木麻黃無性系,如A13與K18(感?。?,G1與30(抗?。┑?。方法恒溫水培接種法,具體操作方法按附錄B中的B.6規(guī)定執(zhí)行。相對病害強度分級標準相對病害強度分級標準如下:a)0級:分枝無癥狀,級數(shù)值為0;b)1級:分枝萎蔫下垂,保持綠色,級數(shù)值為1;c)2級:分枝枯黃、萎蔫下垂,級數(shù)值為2;d)3級:分枝干枯死亡,級數(shù)值為3。病情指數(shù)病情指數(shù)是全面考慮發(fā)病率與嚴重度的綜合指標。病情指數(shù)按式(1)計算?!?)式中:ID——病情指數(shù);Ni——各級病級分枝數(shù);Gi——各級病級相應級數(shù)值;Gk——最高級數(shù)值;Nt——調查總分枝數(shù)。8.6.2小苗盆栽接種材料選擇對青枯病抗性具有差異的木麻黃無性系,如A13與K18(感?。?,G1與30(抗?。┑?。方法移栽浸根接種法,具體操作方法按附錄B中的B.7規(guī)定執(zhí)行。8DB44/TXXXXX—XXXX死亡率計算以株為單位調查,記錄無病植株與死亡植株數(shù)。死亡率按式(2)計算。%……(2)式中:P——死亡率;D——死亡植株數(shù),單位為株;N——調查總株數(shù),單位為株。9菌株鑒定分離純化得到的細菌菌株符合以下幾方面的檢測結果,則可以判定為青枯菌菌株。a)在TTC半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特征與描述相符。b)革蘭氏染色反應呈陰性。c)PCR擴增產(chǎn)物測序結果與已知的Ralstoniasolanacearum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達99%以上或經(jīng)LAMP快速檢測,反應結束后反應管中反應液呈現(xiàn)綠色。10強致病性菌株篩選符合以下兩個方面的檢測結果,則可以判定為青枯菌強致病性菌株。a)褐梗小枝水培接種法,參試植物材料的病情指數(shù)均在70以上。b)小苗盆栽接種參試植物材料死亡率均在70%以上。11菌種保存11.1蒸餾水保存法將分離純化后的病原菌放入盛有滅菌蒸餾水的試管中,控制菌的濃度約107–8cfu/ml,加塞放入4℃恒溫冰箱中臨時保存,保存時間不超過1周。11.2甘油液保存法將純甘油配制成50%的水溶液,高壓滅菌后置于-20℃冰箱待用。保存菌種時將50%甘油與菌液按2:1比例混合,劇烈震蕩,充分混勻,置-20℃至-80℃可保存3年左右。11.3液氮超低溫保存法將冰浴過的青枯菌菌懸液分裝到冷凍管內,套上熱收縮塑料管,加熱,并使之完全密封。將密封好的冷凍管快速在液氮中冷凍,再將冷凍過的冷凍管放入液氮罐的格子內保存,經(jīng)常注意補充液氮,可保存10年以上。11.4冷凍干燥保存法9DB44/TXXXXX—XXXX在培養(yǎng)皿中分離純化好菌種后,加入高壓滅菌過的保護劑,用接種環(huán)將菌苔輕輕刮起,制成菌懸液。將菌懸液分裝于安瓿管中,在-80℃冰箱預凍1h~2h,再將冷凍后的樣品安瓿管置于冷凍干燥機內開始冷凍干燥8h~20h,可保存10年以上。DB44/TXXXXX—XXXX(資料性)木麻黃青枯菌A.1地理分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均有分布;我國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天津、上海、臺灣。A.2寄主范圍該病菌可侵染茄科、豆科、芭蕉科等54個科的450余種植物,主要有:木麻黃、桉樹、番茄、馬鈴薯、茄子、煙草、香蕉、海里康、桑樹、龍葵、辣椒、花生、芝麻、甘薯、油橄欖和姜等。A.3病株癥狀植株感染青枯菌后,小枝黃化,稀疏、凋落,枯枝枯梢多,根系發(fā)黑腐爛,木質部局部或全部變褐色至黑褐色,樹皮??v裂成潰瘍狀,壞死根莖有水浸臭味,根、主莖、側枝橫切面?zhèn)谟腥榘咨咙S褐色的細菌膿液溢出。A.4病原菌形態(tài)特征生物學特性病菌呈短桿狀,兩端鈍圓,大小為(1.5μm~2.5μm)×(0.5μm~0.7μm),多數(shù)無鞭毛,少數(shù)具1根~3根極生鞭毛,無芽胞,無莢膜,革蘭氏陰性菌。病菌從植物根系或受傷部位侵入木質部的維管束,并在維管束中大量繁殖并迅速擴散至整個植株,產(chǎn)生大量胞外多糖、細胞壁降解酶等物質,堵塞維管束中的液流運輸,破壞導管組織,從而引起植物萎蔫死亡。A.5木麻黃青枯病病害流行規(guī)律通常發(fā)生在臺風暴雨后,造成大量樹木死亡;積水等低洼地容易導致病害發(fā)生;高溫干旱季節(jié)是病害的高發(fā)期。DB44/TXXXXX—XXXX(規(guī)范性)培養(yǎng)基及試驗方法B.1CPG(Casaminoacid-Peptone-Glucose)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g,酪朊水解物1g,葡萄糖5g,蒸餾水1000ml,瓊脂17g(配制液體培養(yǎng)基時不加入瓊脂),調節(jié)PH至7.0,121℃濕熱滅菌20min。B.2TTC選擇性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g,酪朊水解物1g,葡萄糖5g,蒸餾水1000ml,瓊脂17g,調節(jié)PH至7.0,121℃濕熱滅菌20min后,溫度降至50℃左右,用過濾滅菌方法加入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0.05mg/L。B.3革蘭氏染色法B.3.1結晶紫染色液結晶紫1.0g,95%乙醇20.0ml,1%草酸銨水溶液80.0ml,將結晶紫溶解于乙醇中,然后與草酸銨溶液混合。B.3.2革蘭氏碘液碘1.0g,碘化鉀2.0g,蒸餾水300.0ml,將碘與碘化鉀先進行混合,加入蒸餾水少許,充分振搖,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餾水至300ml。B.3.3沙黃復染液沙黃0.25g,95%乙醇10.0ml,蒸餾水90.0ml,將沙黃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餾水稀釋。B.3.4染色法染色步驟如下:1)將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結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2)滴加革蘭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3)滴加95%乙醇脫色,約30s;或將乙醇滴滿整個涂片,立即傾去,再用乙醇滴滿整個涂片,脫色10s。水洗,吸去水分;4)沙黃復染液染1min,自來水沖洗;干燥,鏡檢;5)被染成紫色的細菌稱為革蘭氏陽性菌(G+菌),染成紅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菌(G-菌)。B.4PCR檢測方法B.4.1細菌DNA模板的制備無菌操作下,將純化后的待測菌制成菌懸液,或取可疑植物組織,按照細菌基因組DNA抽提試劑盒方法提取基因組DNA,測定DNA濃度,-20℃保存?zhèn)溆?。DB44/TXXXXX—XXXXB.4.2引物OLI1:5-GGGGGTAGCTTGCTACCTGCC-3Y2:5-CCCACTGCTGCCTCCCGTAGGAGT-3B.4.3PCR反應體系體系為25μL:1×PCR緩沖液(20mMTris-HCl,pH8.4,20mMKCl,10mM(NH4)2SO4,1.5mMMgCl2)0.2mM,dNTP0.2mM,引物各1μM,Taq酶1U,模版2μL,加ddH2O至25μL。B.4.4PCR反應條件變性:96℃,2min。三溫循環(huán):94℃,20s;68℃,20s;72℃,30s。50個循環(huán)后,72℃延伸10min。B.4.5PCR結果判定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chǎn)物,如能觀察到280bp左右的PCR產(chǎn)物條帶,則可判定為可疑木麻黃細菌性青枯病菌,進一步測序鑒定,否則為陰性。B.4.6測序將PCR產(chǎn)物回收后,進行克隆、測序,或者直接測序(測序可由生物公司完成測序引物為OLI1、Y2。B.4.7比對測序結果與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已有青枯菌(R.solanacearum)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進行比對,同源性99%以上時將該病原菌鑒定為青枯菌。B.5LAMP快速檢測鑒定B.5.1細菌DNA模板的制備按附件B中的B.4.1規(guī)定執(zhí)行。B.5.2引物設計和合成以青枯菌的lpxC作為檢測靶標,利用PrimerExplorerVersion4.0(http://primerexplorer.jp/e/)在線設計4條LAMP特異性引物,其中F3(5-CCTGTACGTGGTCGGCTAT-3)和B3(5-ACCGCAACACGGGATCA-3)為外側引物,F(xiàn)IP(5-TACGCCGTTTCATCGGCCAGGTACACGGCGCACAAGT-3)和BIP(5-ATCGTCACGTTCGACAAGGTGGAATGCCGGCTGCAACTG-3)為內側引物。B.5.3LAMP反應體系LAMP反應體系設定為25μL:體系中內引物FIP和BIP的濃度分別為1.6μmol·L-1,外引物F3和B3的濃度分別為0.2μmol·L-1,dNTPDB44/TXXXXX—XXXXTris-HCl,10mmol·L-1(NH4)2SO4,50mmol·L-1KCl,6mmol·L-1MgSO4,0.1%Tween-20),模板DNA1μL,然后加入8個單位的Bst2.0DNA聚合酶,補水至25μL?;靹螂x心后,63℃孵育45min。B.5.4擴增產(chǎn)物檢測反應前在PCR管內蓋上加入1μLSYBRGreenⅠ熒光染料,反應結束后瞬時離心,將染料與反應液混勻后觀察顏色變化,若反應管中有青枯菌DNA的大量擴增,則反應管顏色呈現(xiàn)綠色,反之為橙色。B.6恒溫水培接種法B.6.1試驗設計無性系與菌株的雙因素交叉試驗。每個無性系與每個菌株的一次試驗為一個處理。B.6.2植物材料15cm~20cm木麻黃褐梗小枝,每個褐梗小枝含有8個~10個分枝。每個處理需要3段~4段褐梗小枝(共包含約30個分枝)。B.6.3菌株經(jīng)分離純化、鑒定后的青枯菌菌株作為測定菌株。B.6.4操作方法各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