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鍛文未能忘懷的文化精神有為有守 澤被三晉姚奠中先生訪談錄_第1頁
姚鍛文未能忘懷的文化精神有為有守 澤被三晉姚奠中先生訪談錄_第2頁
姚鍛文未能忘懷的文化精神有為有守 澤被三晉姚奠中先生訪談錄_第3頁
姚鍛文未能忘懷的文化精神有為有守 澤被三晉姚奠中先生訪談錄_第4頁
姚鍛文未能忘懷的文化精神有為有守 澤被三晉姚奠中先生訪談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姚鍛文未能忘懷的文化精神有為有守澤被三晉姚奠中先生訪談錄

2012年3月31日和4月1日,我們和我們的三人登上街頭,拜訪了姚典忠和他的學生李興媛。今年是姚先生誕辰百年,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辦“薪火相傳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師生書藝展”、在太原將舉行慶?;顒?。人生百年,歷經(jīng)風雨坎坷,各種榮辱虛實,先生早已勘破,讀書看報之余,后門外的亦曲園中小坐片刻,靜觀云氣沉浮,心志沉潛,一派祥和氣象。姚先生詩、書、畫、印俱臻精妙,號稱“四絕”,2009年獲得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聲名遠播海內(nèi)外,但在先生心中,國學及其背后蘊藏的文化精神,卻是念茲在茲,未能忘懷的。我們的采訪也以此為中心,姚先生未能多談的,則參用李星元老師的說法,力圖對此有所捕捉,有所呈現(xiàn)。這樣的文化精神,也正是《山西檔案》今后致力追求的目標。張:姚先生,能談談您年輕時的求學經(jīng)歷嗎?30年代的山西,一般人認為還是很閉塞的,您怎么就想到遠赴江南的無錫國專求學?在那里學習僅僅半年,您又去了蘇州,投師于太炎先生門下。您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姚:我從稷山第一高小畢業(yè)后,1928年,考入運城菁華中學。在那里,遇到兩位好老師,一位是教歷史的李薦公先生,一位是教國文的焦卓然先生。焦先生是前清舉人,精通詩文,對我?guī)椭艽蟆N以谀抢飳W習了四年,后來在焦先生的幫助下,考入太原的山西教育學院。李:姚老在山西教育學院念書時,與李雪峰、王大任、衛(wèi)俊秀是前后同學,那一批人中出了好多人材,有的人后來成為華北軍的將領,衛(wèi)俊秀則是著名的書法家。這個學校是閻錫山辦的,師資很好,待遇優(yōu)厚。郭象升先生是院長,被閻錫山稱為“山西才子”,詩文俱佳。教師中如喬鶴仙、劉烈侯,都是飽學之士。學校食宿免費,每學期都給學生發(fā)衣服、補助,還有專門的購書費。姚先生就是用第一學期發(fā)的十元購書費,買了涵芬樓的“前四史”。張:那么,姚先生后來又是為何遠走江南的呢?李:1934年,太原的幾個學校鬧過一次學潮,姚先生被抓捕過,不過抓起來后也沒有什么太大的處分。當時還是很愛惜人材的,只是在判決書上簡單的批了一句:“押回原籍,嚴加看管,永遠不許再回太原”。回到稷山南陽村老家后,家人也并沒有太多的責備,但是姚先生在太原呆了兩年,眼界大開,雖然才二十出頭,但是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已經(jīng)很明確了,他想做學問,當學者。有了這樣的想法,他當然不能滿足于像父輩那樣“耕讀傳家”,他有一股常人沒有的闖勁兒。張:所以他就到了無錫國專?李:沒那么簡單?;丶覜]多久,他就又去了太原,完全不在乎押送回來的那條禁令。也是吉人自有天相,到了太原,他雖然舉目無親,但卻被當年的老師喬鶴仙毅然收留,在喬老師家中住了半年??磿鴮W習之余,幫助謄抄書稿。后來,太原新民中學的樊杰三先生聽說姚先生國學功底好,字也寫得好,就請他去幫忙批改作文。樊先生是黃侃、李亮工的學生,對太老師章太炎佩服得五體投地,茶余飯后常常說起,給姚先生留下深刻印象。后來在他的介紹下,姚先生認識了來太原作講演的江亢虎先生。江先生對姚先生的才學十分欣賞,親自寫了介紹信,介紹他到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學習。姚先生自然十分高興,從此走上了國學研究的道路。張:那為何又轉(zhuǎn)學呢?李:無錫國專是唐文治先生創(chuàng)辦的。唐先生曾做過前清的工商部侍郎,創(chuàng)辦過上海交通大學,精研宋明理學,氣度謹嚴,又能兼容并包,因此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1990年,姚先生曾經(jīng)故地重游,可惜當年舊址已經(jīng)全部拆遷,略無孑遺,真是令人感慨!后來,姚先生還專門寫了一篇《“國?!睅熡焉⒂洝?對唐文治、錢仲聯(lián)等師長,馬茂元、樂景溪等同學,都有介紹,情深意長。張:姚先生是什么時候去的蘇州?李:1935年底。此前,經(jīng)同鄉(xiāng)鄭云飛介紹,他開始旁聽章太炎先生的國學課程,越聽越高興,許多思考已久的問題頓時豁然開朗,真是激動莫名。每周兩次,他乘火車,從無錫到蘇州,風雨無阻。最終決定,從無錫退學,正式報考章氏國學講習會。章太炎作為國學大師,由于聽課學員程度懸殊,影響教學,于是決定招收研究生,沒有高學歷和著作的學生,需要通過考試才能錄取。最后,招了七個研究生,姚先生考了第四名,年齡最小,也是現(xiàn)在唯一在世的一個。張:姚先生是什么時候開始他的教學生涯的?李:1936年夏天,太炎先生因病突然去世。在料理完喪事后,師母湯國梨就邀請姚先生給預備班講授《文學史》。姚先生認真?zhèn)湔n,并撰寫了一本《文學史講義稿》,開始了他六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張:從1932年赴太原求學到1937年畢業(yè)離開蘇州,五年間姚先生負笈求學,轉(zhuǎn)益多師,奠定了一生的學問基礎。您認為這段時間內(nèi)哪些因素對姚先生的成長最為有益?李:簡單地說,就是得道多助。當然這與姚先生本人從小的家教及個人志向都有關系。從菁華中學畢業(yè)時,焦卓然先生在師生合影上有一段題詞:“講習相聚不久,一朝兩地分手。前程各自努力,有為兼需有守?!奔纫兴鳛?更要有所堅守,要做事,更要做人??梢哉f,這句話對姚先生一生的影響,無論如何估計都是不過分的。1938年,姚先生在泗縣大柏圩創(chuàng)辦菿漢國學講習所,親手創(chuàng)定十項“教條”,即:“以正己為本,以從義為懷,以博學為知,以勇決為行,以用世為歸。不苛于人,不阿于黨,不囿于陋,不餒于勢,不淫于華。”流離失所之際,動蕩難安之時,而能有如此定力,如此志向,實在非常人所能及。追溯源頭,或許正與焦卓然先生的教導密切相關。張:姚先生的十項教條,讓我想到當年朱熹為白鹿洞書院所作的“揭示”,其中的“修身之要”規(guī)定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處事要“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接物則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可以說,姚先生的精神追求,以及對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視,都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的精髓。李:正是如此??箲?zhàn)時期,姚先生還不過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避居大別山,并不知道抗戰(zhàn)會持續(xù)多少年,但是從下面的一首七律中可以看出他的志氣與愛國情懷:“儒生流落依戎馬,故國飄搖風雨間。一片丹心傷碧水,兩行紅淚哭青山。夢中沉痛詩和血,覺后凄涼月滿阛。志士英雄應即作,從頭重整舊江關?!彼脑姾苡形?最后兩句更是詩的升華。還有一首五律:“風云萬里怒,雨雪一朝霏。玉積竹枝椏,寒凝鳴鳥希。山河暫改色,宇宙應重暉。慎履堅冰日,潛龍終可飛?!北磉_的都是艱難時世中的堅定信念,沒有一點萎靡不振和兒女愁腸。張:現(xiàn)在社會上談國學的人很多,國學的內(nèi)涵也人言言殊,我覺得這里邊似乎缺少了一些東西,比如為什么要學習國學,國學到底能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格。這些問題不解決,單純地讀古書,背古詩,恐怕培育不出國學在現(xiàn)代社會的生機。李:1943年,姚先生離開大別山,前往陪都重慶,在船上寫了一首詩:“江水洪流汽艇斜,漫天風雨向三巴。茫茫前路煙波遠,何處神州何處家?”看上去有些消沉,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姚先生還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如果說,在運城、太原念書時積極參加學潮,不惜被開除、被遣返原籍,還是血氣方剛、少年心性的表現(xiàn),那么抗戰(zhàn)時期在大別山區(qū)教書時,面對飛揚跋扈、擅闖教室的教育廳長,怒斥其無禮,隨后憤而辭職,這樣的事情就不是普通學者能夠做到的。1946年,姚先生新婚不久,因為反感新任命的特務院長,毅然離開貴陽師院,體現(xiàn)的也是這樣一種君子人格。張:聽了您的介紹,我想到姚先生1987年寫給山西省委書記李立功同志的一封信。信中對當時的高校職稱評定工作中的種種問題,如論資排輩,不公正、不公平,重人事、不重人才,秉筆直書,毫無保留。在信尾還附了對教育改革的意見,其中就提到“教育投資,逐年增加”、“充分發(fā)揮中央、地方、集體和個人的積極性來辦學”,學校應有國立、省立、市(縣)區(qū)和私立的區(qū)別,大力支持私立學校,“把教改提到主要日程上來”等。從另外的角度,顯示出姚先生敢于堅持原則、不茍且、不迎合的人格與作風。李:就在這一年,姚先生還寫過一首詩,也是關于山西教育的:“清明才見草生芽,北國難開二月花。寄語東風須著力,但期新綠接天涯。”體現(xiàn)的正是同樣的憂患意識。張:前些年,劉毓慶教授曾經(jīng)對姚先生做過一次訪談,題目就是《追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意義》。談到中國文化的復興時,劉教授提了一個觀點:“修復中國傳統(tǒng),重建禮樂文明?!币ο壬终J可,認為禮樂文明是人類最理想的一種文明制度,禮與道德、教養(yǎng)相聯(lián)系,負責規(guī)范人的行為,較之于法律,更有溫情。樂則負責調(diào)和性情,化解情緒。禮樂結(jié)合,既可保證社會秩序,又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安上治民,移風易俗。這是先賢的智慧,應該繼承發(fā)揚。李:對,這也體現(xiàn)了姚先生“有為兼需有守”的一面,是姚先生對國學精髓的深刻把握。但是,大概是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磨難坎坷,也許是他對老莊哲學的深刻領會,他的思想傾向隨著年齡增大,也變得越來越寬容,從金剛怒目變成菩薩心腸。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大概就是這個境界。張:比如說?李:姚先生是中文系的全面手,無論什么課,派下來就去上,而且還能上好,就像救火隊隊員,哪兒需要就去哪兒。文革中被打成右派,被派去燒鍋爐,就這么個事兒,他也干得有聲有色。燒鍋爐時,他就在琢磨,一鐵鍬煤十五斤重,爐膛八九尺深,必須送得深,撒得勻,煤面鋪開,火才能燒好。如果堆成一堆,火就燒得不均勻,暖氣也不是很熱。所以每當鍋爐燒得好的時候,人們就會說是姚先生燒的。他對人很和善,什么字畫,什么書,他都不是很在乎,他覺得那些東西是負擔。一些年輕人在他面前談論問題,態(tài)度很不謙恭,他也只是笑笑,并無批評。有人寫了東西讓他看,好的他就會仔細看,滿意的時候會點點頭,寫的不好他看著就搖頭,但嘴上從不說。我說姚老咱別看了,他有時候就說咱寫個打油詩吧。比如下邊這首:“不會作詩硬作詩,作來作去不成詩。如能熟讀詩三百,才是脫胎換骨詩。”前幾年,武漢來征集關于黃鶴樓的詩詞,當時姚先生沒有答應,但是很有感慨,過后他寫了一首:“眼前有景道不得,太白當年也自謙。黃鶴樓高題詠遍,只宜吟望不能填。”張:“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當年李太白都不寫了,別人還在寫,這不是自不量力嘛。姚先生對莊子理解得很透徹。春生秋死,想要依靠弄一些浮名虛譽就流芳百世,當真令人心生感慨啊。李:我曾專門問過姚先生,文革時備受折磨想過自殺嗎?他則輕輕回我一句,元帥們都那樣了,我算啥呀。他總是說他看得很透,我認為整個山西對老人家第一理解不夠,第二宣傳也不夠。張:1981年,姚先生去柳州開會,參觀了柳宗元祠之后,寫詩一首:“遷客何妨去柳州,好山好水足相酬。牛刀小試終堪慰,民到于今說柳侯?!蓖跏逦母母锸『?柳宗元被貶謫柳州,常常引起后人的抑郁之情,但姚先生眼中卻是一片有為氣象,毫無頹廢,更不自怨自艾。李:姚先生還有一首《自警》詩:“識廣胸懷闊,靜觀氣自平。紛繁原歷歷,化育贊生生?!币猿鍪乐?做有為之事,眼前種種擾攘之事,都變得本末立現(xiàn),而天地萬物的生生不息,更能使人明白生命之恒久,一己之渺小,心情自然可以逍遙灑脫。張:聽說姚先生六十歲之后每逢生日都要作詩?李:是啊,我給你們講講他不同年齡段寫的詩。1973年5月,他六十歲,賦詩一首:“蹉跎今六十,曾與古為徒。此日一回首,當年百陋愚。學行成廓落,革命是烘爐。萬里方開步,無暇問五湖?!比姺抡樟颂紫壬捻嵞_,但又別開生面,不落俗套。七十歲時寫道:“時代不同了,古稀今不稀。猶當爭歲月,寰海共朝暉?!卑耸畾q寫道:“八十之年,忽焉已至。驀然回首,恍如隔世??部啦涞?曾無芥蒂。不見成功,憂思難已。寄情文史,余力游藝。聊以卒歲,忘年存義?!?003年,九十壽辰,則寫道:“未能息以踵,九十不蘄期。德業(yè)愧前哲,尊聞行所知?!绷髀兜亩际峭瑯拥闹t和心境,不屈精神。五年前,先生過九十五歲生日,弟子們給他小范圍祝壽,心情甚歡,又寫道:“行年九十五,自儆懷衛(wèi)武。以此樹家風,可大更可久?!毙l(wèi)武公是春秋初期有名的長壽君王,而且十分謙虛,善于納諫。他在九十五歲時還寫了一首詩,說“靡哲不愚,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要求人們無論地位高低,都不要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就不肯說實話,進善言。姚先生引用這個典故,意思是告訴弟子們不要因為自己年長就不敢說實話,只會說好聽的。他不喜歡人們的奉承。這首詩還沒有公開發(fā)表,我是第一讀者,之后我曾給好多人講過。張:陳寅恪、聶紺弩的詩,都很有名,也都擅長使用典故,其中既有“古典”,也有“今典”,將世間百態(tài)、人生經(jīng)歷,都蘊含其中,讀來讓人更覺典雅、深沉。李:說到這兒,我又想起姚老的一首詩:“圣人惟寂寞,莊周獨多情。隱詞皆感激,高歌同哭聲?!鼻f周常常被人們視作超然物外的人,為何反而“多情”,這些都需要慢慢琢磨。還有一首是1999年送梁歸智赴大連的詩:“海畔名城景色殊,忘言得意即蓬壺。太行揮手遙相送,咫尺天涯德不孤?!币ο壬芪?似乎只是一首簡單的送別詩,但是在第二句卻別有深意,用的是《莊子》中的典故“得意忘言”,表面上是說大連,實際上表達的卻是對于超脫的人來說,所到之處都是蓬萊仙島,又何必遠赴他鄉(xiāng)呢?說起他的超脫大氣,還有一件事情。前年夏天,姚先生家中來了一個人,是當年他家佃戶王吉善的兒子王新生。姚老是家里的獨子,四十年代回家鄉(xiāng)時把家里的九畝九分地,連同六間房子、場院全都無償?shù)馁浗o王吉善,并立有字據(jù),是用小楷寫的?!百浀厝艘Φ熘?見證人(五個)”,當時姚老也不過三十多歲而已。事后,姚先生就去了貴陽,毫無掛念。這樣的事情,我覺得一般人做不到。張:現(xiàn)代人最看不開的就是名利,還美其名曰事業(yè)、成就,即便專門研究國學、儒學的學者,也有很多人看不開,所學和所行,完全是兩回事。姚先生的境界與氣量,讓我想到蘇東坡,都有同樣的灑脫,行事獨立,才能精神自由。李:姚先生心比較靜,我感覺他就是一個寶庫。一個月中我常常會有20多天去與老人家聊天或辦事,我每次出入姚府都有一種“虛而往,實而歸”之感。2004年,姚師母去世后,他寫了一首紀念老伴的詩,題目是《傷逝》:“久病窮醫(yī)藥,成灰亦可哀。精靈應不滅,夢寐好歸來。”兩年后,又寫了一篇,題為《夢醒》:“兩年一入夢,談笑如平時。魂飛魄已散,何處覓相知?!币ο壬鴥樯?六十年患難夫妻,孰能無情?因此,即便勘破世間萬象,詩中仍然難免悼亡詩的凄清、孤獨,正是“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原不必刻意矯情。張:蘇軾有一首《江城子》,也是悼念亡妻的。下闕寫道:“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鼻榫?、心情,都頗為相似。李:姚先生寫詩作文,用字精準,這與他閱世知人的智慧分不開。張學良將軍一百歲時,先生寫了一首詩。后來有人評價說,僅僅用四十個字就把張學良總結(jié)得那么全面,寫得那么透徹,十分難得。詩是這樣寫的:“失地誰當罪,將軍肝膽傷。西京兵諫后,南國謫遷長。佇看天風變,臥聽海嘯狂。故園今日好,心定壽而康。”張學良一生的重要經(jīng)歷,包括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以及之后的長期軟禁,還有國共兩黨的關系、祖國面貌的改變,如同大國手畫畫,幾筆勾勒,就躍然紙上,還帶著一股吉祥的勁頭,很有意思。張:細細品味,確實如此。李:再說一個有情趣的。畫家王木蘭,畫的侍女圖很好。說到王木蘭,就會想到花木蘭,姚先生當場有感而發(fā),揮筆寫道:“不必從軍不姓花,木蘭筆下生煙霞。珠簾繡戶多知己,側(cè)耳如聞笑語嘩?!蔽鋾悦樊嬃撕鸵ο壬?意思是耄耋老人,祝其長壽,姚先生十分喜歡,掛在家中,又賦詩一首:“不作莊周夢,應憐梁祝魂。翩翩留倩影,秀筆可傳神。”詩中不帶一個蝴蝶,卻多有蝶意。朱燄畫的雞很出名,字也和公雞一樣,十分有個性。姚先生為他的書畫集題詩:“畫有奇趣,書能獨造。承傳異變,八大同道。”八大山人姓朱,引用巧妙,太精彩了,令人拍案叫絕。張:八大山人朱耷,所畫魚鳥常常是白眼視人,孤傲冷峻,兩人同姓朱,筆法上或許也有神似之處吧。李:姚先生看書時,曾看到民國時期的張宗昌的故事,說張宗昌到女子學校檢查,要求所有女學生都出來列隊,自己要訓話??墒桥畬W生們站好了,他卻憋得滿臉通紅,講不出話來,只是說“你們女孩子們像美玉一樣,太漂亮了,給你們每人發(fā)一塊大洋”。姚先生看后莞爾,就作了一首詩:“一塊白玉一塊洋,將軍臉上發(fā)紅光。幾聲贊譽傳天下,不必拖刀上戰(zhàn)場?!毙攀帜閬韼拙湓?/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