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學家羅納德恩默瑞克學術著述述評_第1頁
東方學家羅納德恩默瑞克學術著述述評_第2頁
東方學家羅納德恩默瑞克學術著述述評_第3頁
東方學家羅納德恩默瑞克學術著述述評_第4頁
東方學家羅納德恩默瑞克學術著述述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方學家羅納德恩默瑞克學術著述述評

羅納德恩美爾(ronadstimmerch,1937-2001)的著名東方學家,說他屬于那個國家。因為他出生在澳大利亞,完成了大學,并在英國學習。他曾在歐洲和美國學習,并在德國工作。我們不如說,就像他輝煌的學術成就那樣,他屬于全世界!作為一名在學界享譽盛名的資深學者,恩默瑞克的學術興趣頗為廣泛,涉及歷史學、文獻學、宗教學、語言學、文學等領域,在伊朗、印度及西藏古代文明和語言研究方面造詣頗深。他是于闐文研究的國際權威,培養(yǎng)出一批國際知名的學者,比如羅馬大學(UniversitadiRomaLaSapienza)的莫羅·瑪吉(MauroMaggi)教授、北京大學段晴教授、美因茨大學的P.O.斯杰沃(ProdsOktorSkjaerv?)等。本文主要對恩默瑞克的生平和學術研究進行簡要的考述,以饗讀者。一、恩默瑞克與“印度-西亞”的研究1937年3月9日,羅納德·E·恩默瑞克出生于澳大利亞的悉尼,父親埃里克·斯圖爾德·恩默瑞克(EricStewardEmmerick,1905-1967),母親摩爾特·卡若琳(MyrtleCarolineEmmerick,néeSmith,1908-1972)。小恩默瑞克是這個家庭的獨生子,從小備受寵愛且聰明伶俐。這為他以后的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據說他從小酷愛語言及其歷史,孩童時期,他就發(fā)明了一種在某個虛構的城鎮(zhèn)里使用過的語言。由于對語言的著迷,高中畢業(yè)后,他自然選擇了這條道路。1955-1958年間,他在悉尼大學讀書。他不僅學習了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和德語,還選修了古典學者、語言學家阿塔納修斯·特里維克(AthanasiusPryorTreweek)1958年,恩默瑞克21歲,這年非常特殊的一件事是,他閱讀了哈羅德·瓦爾特·貝利(HaroldWalterBailey)1938年發(fā)表的就職演講稿《印度語伊朗研究的主要問題》(TheContentofIndianandIranianStudies)1959年,恩默瑞克22歲,畢業(yè)就被受聘為拉丁語系的教員,繼續(xù)留在母校任教。但是,他最終選擇為之奮斗終生的研究領域是他之前了解到的于闐語言文獻。1963年,26歲的恩默瑞克從澳洲遠赴歐洲英倫,師從自己欽慕已久的貝利教授研習于闐文。同年,曼日寺(Smanri)的堪布,一位叫丹增南達(bstan’dzinrnamdag)的有學問的喇嘛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下來到了不列顛,并應貝利之邀來到劍橋大學講授藏文。借此機會,恩默瑞克跟丹增南達學習了數周藏文,通讀了《于闐國授記》(Tib:Liyullungbstanpa;Eng:TheProphecyoftheKhotanCountry)。此書后來成為他《與于闐國相關的藏文文獻》中的一部分。此外,他還利用藏語母語者在場的優(yōu)勢條件,跟劍橋大學當時的語音學講師一起研究南達的藏語口語。此后三年間(1963-1965),他在劍橋大學修習古典學學業(yè),并在貝利指導下從事伊朗和印度研究。在學期間,他獲得了布拉澤頓梵文獎(BrothertonSanskritPrize)、包納加爾梵文獎章(theBhaonagarMedalforSanskrit)和拉普森獎學金(RapsonScholarship)。1964年,恩默瑞克27歲,被選為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的研究員(1964-1967)和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the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的伊朗學講師(1964-1971)。1965年,28歲的恩默瑞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印度-伊朗研究:塞語語法》(Indo-IranianStudies:SakaGrammar),獲得劍橋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同年在《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學報》(Bulletinofthe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下文簡稱BSOAS)發(fā)表《于闐文格語法》(SyntaxoftheCasesinKhotanese)1965-1966年間,他還曾代替休假的貝利,在劍橋大學講授梵文。1966年,兒子保羅·羅納德(PaulRonald,1966-2001)在劍橋出生。同年發(fā)表三篇文章1967年,30歲的恩默瑞克協(xié)助老師貝利完成了以詞匯問題研究為主的《贊巴斯塔書研究》(ProlexistotheBookofZambasta(Bailey,1967))1968年,恩默瑞克31歲,他的博士論文經過修訂后正式出版,題為《塞語語法研究》(SakaGrammaticalStudies)。此外,他對《贊巴斯塔書》重新編訂和翻譯之后,還出版了《贊巴斯塔書:于闐文佛教詩歌》(TheBookofZambasta,aKhotanesePoemonBuddhism)一書。1967-1968學年,恩默瑞克應邀到芝加哥大學的東方學研究所擔任古代及中古伊朗語訪問副教授。1969年,大女兒凱瑟琳·安(CatherineAnn)出生。同年發(fā)表4篇文章。1970年,恩默瑞克33歲,是年成果豐碩:除了出版了兩部重要專著《于闐文<首楞嚴三昧經>》(TheKhotaneseS'ūran.gamasamādhisūtra)1971年,年僅34歲的恩默瑞克正式受聘為漢堡大學伊朗語文學教授(professorshipofIranianphilology),這一職務他一直擔任到去世為止。同年年底,小女兒維羅妮卡·簡(VeronicaJane)在德國漢堡出生。從1971-1973年,他整理編校的《塞語文獻V-VI》(SakaDocumentsV-VI)陸續(xù)出版。這一年他還發(fā)表了七篇文章,其中,有關梵文《醫(yī)理精華》(Siddhasāra)的文章1974年,恩默瑞克繼續(xù)致力于醫(yī)學文獻研究,這是他一生中用力最勤的領域,發(fā)表了《<醫(yī)理精華>新論》和《破傷風》恩默瑞克對醫(yī)學文獻的研究興趣從未消減。1975年起,除了繼續(xù)研究《醫(yī)理精華》1979年,恩默瑞克出版了《于闐文文獻指南》,這是了解于闐文文獻的重要參考文獻,而論文《于闐文元音音位》則是于闐文音系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作品。1980年,出版了《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I:梵文文獻》1981年是恩默瑞克多產之年,共發(fā)表了十篇文章,包括2篇醫(yī)學類文章1982年,恩默瑞克出版了《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II:帶有英文翻譯的藏文本》1983年發(fā)表了3篇于闐文詞匯研究方面的文章:《<醫(yī)理精華>里的某些詞干》、《于闐文借詞更多例證》和《有關于闐文翻譯技巧的某些看法》。1984年,發(fā)表7篇文章:除兩篇醫(yī)學論文1985年,出版小冊子《圖木舒克語口業(yè)文獻》(TheTumshuqeseKarmavācanāText)1986年,發(fā)表4篇文章,其中兩篇有關醫(yī)學1987年,恩默瑞克發(fā)表3篇文章,其中《于闐文的助詞》和《古代于闐文向晚近于闐文的轉變》1988年,他曾到法蘭西學院擔任訪問教授,同年3月在法蘭西學院講授一門有關于闐文《羅摩衍那》的課程。他曾到漢堡參加完美文書俱樂部(theWordPerfectClub)基金會,為語文學家們提供適用的工具來書寫稀有語言,這些語言還沒有被當時的標準程序和字符所覆蓋。為了滿足同行們計算機處理的需要,他慷慨地提供技術支持,與一些學術機構和研究項目開展合作,其中包括慕尼黑巴伐利亞科學院中亞研究委員會(theKommissionfürzentralasiatischeStudienoftheBayerische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的“書面藏文辭典”(DictionaryofwrittenTibetan)項目。1988-1989年,文章不多,共5篇。第一年2篇:《于闐文<楞嚴經>中的某些詩詞》和《藏文norra-re》1990年,恩默瑞克53歲,與達斯(RahulPeterDas)共同創(chuàng)辦《歐洲阿育吠陀學會學報》(JournaloftheEuropeanāyurvedicSociety,以下簡稱JEAS)。同年,他被推選為英國科學院(theBritishAcademy)通信院士、意大利中東及遠東學院(IstitutoItalianoperilMedioedEstremoOriente)1993年夏,身患胃癌的恩默瑞克動了一次大手術。這一年,他56歲。憑借強大的生命力,恩默瑞克戰(zhàn)勝了病魔,并重新開始打乒乓球。同年出版與M.I.Vorob’?va-Desjatovskaja合編的《塞語文獻VII:圣彼得堡收藏品集》1994年起,他出任伊朗碑銘語料庫理事會(theCounciloftheCorpusInscriptionumIranicarum)理事、柏林格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研究項目”(directorofthe“TurfanforschungProject”fortheBerlinBrandenburgische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主任。是年,他曾經回到澳洲墨爾本訪問。同年發(fā)表討論印度酥油的文章1篇1997年,恩默瑞克60歲,被推選為奧地利科學院(the?sterreichische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通信院士。1997-1998年間,他一共發(fā)表6篇文章,其中有兩篇文章連續(xù)討論了《佛說八正道經》中的韻文1999年,恩默瑞克62歲,被推選為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theAustralianAcademyoftheHumanities)榮譽院士。同年12月16日,貝利百年誕辰之際,他在劍橋大學做了第一場“哈羅德·貝利爵士紀念講座”(“HuntingtheHapax”,2002)。他還發(fā)表了紀念業(yè)師貝利教授的長文2000年(63歲),他開始著手開發(fā)曾經與莫羅·瑪吉規(guī)劃過的于闐文辭典數據庫項目;發(fā)表《于闐文bas.s.?》和《于闐文<羅摩衍那>中的一妻多夫制》兩篇文章2001年7月21日,兒子保羅猝死徹底擊碎其精神防線,一個月后的8月31日,恩默瑞克走了。享年64歲。二、所用材料及領域恩默瑞克一生,著述等身,出版的各類著述15部(18卷),文章一百多篇,主要用英文撰寫,偶有德文和法文發(fā)表,所用材料涉及于闐文、梵文、巴利文、藏文、漢文等許多古代語文文獻;領域廣泛,他是伊朗、印度研究、西域研究以及西藏古代文明與語言研究等方面的著名學者,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在其著述中,除了十多部厚重的學術著作之外,還有大量深耕細作、旁征博引的經典論文,以及精煉簡要而發(fā)人深省的小文章。由于其著述豐富,領域眾多,我們只好按語種分門別類敘述如下。(一)恩默瑞克主要學術貢獻由于對語言的熱愛和癡迷,恩默瑞克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讀書時,修習的就是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和德語等歐洲古典學內容,獲得一等榮譽學士學位,并獲得大學古典學獎章。他的學士論文《邁錫尼語形態(tài)學》也屬于古希臘文明研究的范疇。于闐文及梵文研究,當然是恩默瑞克一生學術板塊中最厚重的部分。在他的15部(18卷)著作中,除了《有關于闐文的藏文文獻》(TibetanTextsConcerningKhotan,London,1967)和《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II:附英文翻譯的藏文本》(TheSiddhasāraofRaviguptavol.2:TheTibetanVersionwithFacingEnglishTranslation,Wiesbaden,1982)之外,基本上屬于此列:《贊巴斯塔書:于闐文佛教韻文》(1968)、《塞語語法研究》(1968)、《于闐文<首楞嚴三昧經>》(1970)、《<金光明經>英譯本》(TheSūtraofGoldenLight,BeingaTranslationoftheSuvar?abhāsottamasūtra,London,1970)、《塞語文獻V-VI》(SakaDocumentsV-VI,CorpusInscr.Iran.II/V,London,1971-1973)、《于闐文文獻指南》(AGuidetotheLiteratureofKhotan,Tokyo,1979)、《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I:梵文文獻》(TheSiddhasāraofRaviguptavol.1:TheSanskrittext,Wiesbaden,1980)、(與P.O.Skj?rv?合作,三卷本)《于闐文詞匯研究》(StudiesintheVocabularyofKhotaneseI-III,Vienna,1982-1997)、《圖木舒克語的口業(yè)文獻》(1985)、(與蒲立本合作)《一份中亞婆羅米文書寫的漢文文獻:中古漢語和于闐文語音的新證據》(AChineseTextinCentralAsianBrahmiScript:NewEvidenceforthePronunciationofLateMiddleChineseandKhotanese,Rome,1993)、(與合作M.I.Vorob’?va-Desjatovskaja)《塞語文獻VII:圣彼得堡收藏品集》(SakaDocumentsVII:TheSt.PetersburgCollections,CorpusInscr.Iran.II/V,London,1993)和《塞語文獻III:圣彼得堡收藏品集》(SakaDocuments.TextVolumeIII:TheSt.PetersburgCollections,CorpusInscr.Iran.II/V,London,1995),以及與R.P.達斯合作長達1036頁的《婆跋吒的<八支心要方本集>》(所謂于闐文研究,在恩默瑞克的著述里呈現的是龐大的學術體系,它涵蓋西域研究、印度研究、伊朗研究,甚至是藏學研究,涉及語言學、文獻學、宗教學、古代醫(yī)學等眾多學科領域。他從事的所有科學活動,都以其研究深邃徹底、學術視野廣闊而著稱,其中包括許多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其質量之高、品質之優(yōu)令人驚嘆!他的學生莫羅·瑪吉認為,無論他做什么,都將竭盡全力,力爭盡善盡美。理想的學者形象在他身上體現得完美無缺。學術研究精妙之處在于不斷超越前人,關于塞語研究,此前已經有不少學者發(fā)表過經典著述。由此看來,此書后來成為于闐語研究和古代伊朗和現代伊朗研究方面不可或缺的里程碑似的經典參考文獻就不難理解了。對于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是歐洲歷史語文學研究的悠久傳統(tǒng)。用語文學方法整理、編校、譯釋和研究文獻,是歷史語文學家的看家本領。從上述可知,恩默瑞克技藝精湛、成果累累。他對所能獲取的有關語言歷史研究的文獻和史料給予了一絲不茍的考察,既考慮到細節(jié),也絕不失于更加廣泛的宏觀把控。對《贊巴斯塔書》的整理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而他有關塞語語法研究的博士論文,正是以堅實的文獻整理為基礎完成的。緊接著就像戰(zhàn)場上追逐敵人一樣,他又對塞語文獻進行了長期的、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梢院敛豢鋸埖卣f,在他的著作中,一大半是對原始文獻的語文學整理與研究。關于塞語文獻,他先后出版了《塞語文獻V-VI》(2卷本,London,1971-1973)、(與合作M.I.Vorob’?va-Desjatovskaja)《塞語文獻VII:圣彼得堡收藏品集》(London,1993)和《塞語文獻III:圣彼得堡收藏品集》(London,1995)。而他最宏大的文獻整理工作之一當屬他與達斯合作長達1036頁的《婆跋吒的<八支心要方本集>》(Groningen,1998)。據說這一鴻篇巨制是一個超大型項目的最初結果,其目的在于對已出版的梵文醫(yī)學文獻能夠進行逐字逐句的檢索。于闐文詞法和音系研究方面,他與P.O.斯杰沃合著的三卷本《于闐文詞匯研究》(StudiesintheVocabularyofKhotaneseI-III,Wien1982,1987and1997)堪稱經典。其編撰宗旨是為“于闐文詞匯任何方面進行的研究工作提供某種中樞知識庫”(akindofcentralrepositoryforworkbeingdoneonanyaspectoftheKhotanesevocabulary)對于闐文文獻的語文學(philology)整理和釋讀是恩默瑞克學術研究的重點,并因此產出了大量相關論文,其中研究對象包括碑銘1、語音方面:相繼發(fā)表了《于闐語的元音音位》(TheVowelPhonemesofKhotanese,1979)和《于闐語的輔音音位》(TheConsonantPhonemesofKhotanese,1981),開創(chuàng)性的描述了于闐語音位系統(tǒng)。2、語法方面:《于闐文格語法》(SyntaxoftheCasesinKhotanese,1965)無疑是學術史上第一篇系統(tǒng)考述于闐文語法問題學術論文,價值不言而喻。其他重要論文還有《于闐語的助詞》(AuxiliariesinKhotanese,1987)、《于闐語的ma“不”》(Khotanesema‘not’,1990)、《某些于闐語過去分詞》(SomeKhotanesePastParticiples,1966)等。3、詞匯方面:涉及構詞恩默瑞克的著作目錄中,有關《醫(yī)理精華》的有梵文文獻和藏文文獻兩本著述(見下文)。根據計劃,第3卷應該是于闐文文獻整理、翻譯和評述,但直至他去世都未能面世。據說是貝利《于闐塞語辭典》(DictionaryofKhotanSaka,1979)的出版延緩了此書的刊行。由于對于闐文研究范圍廣泛,研究題材眾多,研究成果深邃,學術影響巨大,恩默瑞克無疑是當代整個于闐文學界執(zhí)牛耳者。因此《于闐文文獻指南》(AGuidetotheLiteratureofKhotan,Tokyo,1979)這一看似簡單實則高屋建瓴、深入淺出的指導性讀物出自其手也就順理成章了。(二)恩默瑞克對文獻的貢獻如果說在恩默瑞克最具影響的文獻整理研究中,最早的是塞語研究相關成果的話,那么他用力最勤、成果最多的則是醫(yī)學類文獻。恩默瑞克自60年代起就開始關注醫(yī)學文獻。其中有關拉維笈多《醫(yī)理精華》文本的整理和研究成果最為豐富,影響也最大。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I:梵文文獻》(1980)和《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II:附英文翻譯的藏文本》(1982)。前者曾作為“德國東方手稿目錄補編第23卷之1”由威斯巴登弗朗茨斯坦納出版社1980年出版。這兩本書都被DominikWujastik描述為“印度醫(yī)學研究最令人興奮的最新成果之一”?!夺t(yī)理精華》是有關阿育吠陀(Ayurveda,大致可以追溯到7世紀中葉)的相對早期的著作,且對后來的醫(yī)學著作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顯然,它是印度醫(yī)學傳入中亞的重要媒介,因此,本書的出版對于印度科技史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正如恩默瑞克所期待的,它為一個復雜傳統(tǒng)設置了極高的精確標準和智慧的處理方式,人們希望它能成為未來編訂梵文醫(yī)學文獻梵語醫(yī)學文本的典范。對《醫(yī)理精華》的研究,為恩默瑞克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即印、藏醫(yī)學。他為此奉獻了大約40篇論文,總共大約有400多頁,其中研究梵文《醫(yī)理精華》的文章有《論拉維笈多的ga?as》(OnRavigupta’sga?as,1971)、《<醫(yī)理精華>里的梵文文獻》(TheSanskritTextoftheSiddhasāra,1971)《<醫(yī)理精華>新論》(NewLightontheSiddhasāra,1974)、《破傷風》(Tetanus,1974)、《拉維笈多在印度醫(yī)學傳統(tǒng)中的地位》(Ravigupta’sPlaceinIndianMedicalTradition,1975-1976)、《醫(yī)理精華》里的某些詞匯(SomeLexicalItemsfromtheSiddhasāra,1983)、《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文本校訂》(SomeEmendationstotheTextofRavigupta’sSiddhasāra,1986)和《一條有關京都<醫(yī)理精華>手稿的注記》(ANoteontheKyotoSiddhasāraManuscript,”1989)等不一而足。恩默瑞克梵文文獻研究中,流行最廣的實際上是他與P.O.斯杰沃合作對梵本Suvar?abhāsottamasūtra《金光明經》的英譯(SūtraofGoldenLight)。梵本《金光明經》是大乘佛教重要經典,早有從諸多梵本翻譯而來的藏文本、漢文本、于闐文本以及其他多種文本。這一事實足以突顯它的重要價值。而恩默瑞克的功德在于,他為那些不熟悉東方語言的讀者奉獻了一部英文譯本。這是歐洲語言的第一個譯本,已經三次編訂、多次印刷(1除于闐文和梵文研究外,恩默瑞克還研究伊朗語族諸語言及其他語言文獻(三)恩默瑞克主要學術歷程有意思的是,作為以于闐文為主攻方向的伊朗族諸語言文獻專家,恩默瑞克最先出版的著作卻是藏學著作。此即1967年的《與于闐有關的藏文文獻》1962年JohnBrough的《法句經》出版不久,就受到了他的關注。為了將中世紀印度文獻與書中相對應的藏文進行對比,他于同年就開始學習藏文。后來在應邀到劍橋大學訪問的丹增南達喇嘛的指導下,恩默瑞克閱讀了一些文獻,包括《于闐國授記》。此書后來成為他所編撰的《與于闐有關的藏文文獻》一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與于闐有關的藏文文獻》出版后,受到了藏學、印度學、伊朗學,以及西域研究等領域的歡迎和熱議。為此撰寫書評的不乏名家,里面就有藏學家石泰安(R.A.Stein)、魏里(T.Wylie)、斯奈爾格羅夫(D.Snellgrove)、高馬士(J.Kolma?)、東方學家維勒(F.Weller)、德庸(J.W.deJong)語言學家西門華德(W.Simon)、漢學家保羅·達分納(PaoloDaffinà)、丹尼斯·賽諾(DenisSinor)等眾多著名學者的身影。而隨著對印、藏醫(yī)學研究,尤其是《醫(yī)理精華》、《四部醫(yī)典》等研究的深入,恩默瑞克發(fā)表了相當數量的藏學成果,其中專著《拉維笈多的<醫(yī)理精華>II:帶有英文翻譯的西藏版本》(Wiesbaden,1982)恩默瑞克發(fā)表的藏學論文,以醫(yī)學研究為主,比如《藏文詞匯注記》(TibetanLexicalNotes,1984)研究的是《醫(yī)理精華》里的藏文詞匯。當然,更多的是研究《四部醫(yī)典》的文章:《<四部醫(yī)典>之一章》(AChapterfromtheRgyud-b其他論文還有上述的《于闐文中的藏文借詞和藏文里的于闐文借詞》(1985),以及《藏文詞匯注記》(TibetanLexicalNotes,1984)、《人機互換的藏文數據庫處理》(TibetanDatabankManagementwithPersonalComputers,1992)等文。由于篇幅所限,我們這里不予展開討論。總之,在恩默瑞克64年的生命里,他追隨自己的學術夢想,沿著于闐文研究這條主線砥礪前行,在有限的生命時光里綻放出了無限的學術光彩。他不僅在西域研究、印度伊朗研究領域屢建奇功,而且在藏學研究領域也卓有建樹。他的著述,無論是專著還是文章,無不浸潤著他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閃耀著他慣有的精準,熔鑄著他豐富的語言、歷史,以及現代科技知識。除了英語、德語、法語等現代歐洲語言以及拉丁語、希臘語、梵文等古典語言之外,他還學習或者研究過于闐文、藏文、漢文、阿維斯陀語、古波斯語、圖木舒克語(Tumshuqese)、粟特語(Sogdian),中古波斯語(MiddlePersian),帕提亞語(Parthian)、花剌子模語(Chorasmian)、大夏語(Bactrian)、奧塞特語(Ossetic)、帕施圖語(Pashto)、塔吉克語(Taj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