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治療_第1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治療_第2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治療_第3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治療_第4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治療第1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西醫(yī)對慢性胃炎的認識及治療簡介定義:慢性胃炎

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其病理變化基本局限于粘膜層,占胃腸疾病的首位。病因(尚未明了,與下列因素有關(guān))急性胃炎的演變。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幽門螺桿菌。免疫因素。循環(huán)及代謝障礙。遺傳因素。心身因素等。第2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分類我國分類法:(1)淺表性胃炎;(2)萎縮性胃炎;(3)肥厚性胃炎;(4)特殊類型胃炎,即疣狀胃炎。悉尼分類法(悉尼系統(tǒng))(1990年8月第九屆世界胃腸大會)

組織學以病變部位為核心,確定3種基本診斷:(1)急性胃炎;(2)慢性胃炎;(3)特殊類型的胃炎。

把病因、病原、組織學(包括HP)及內(nèi)鏡均納入診斷,是診斷更加全面完整。第3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萎縮性胃炎的病理

一般表現(xiàn):胃粘膜變薄,皺襞變淺或消失,可見粘膜下血管分支走行。組織學:固有腺管部分或完全萎縮,粘膜層、粘膜下層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侵潤。腸上皮化生多見于萎縮性胃炎;幽門腺化生主要見于萎縮性胃炎,目前認為二者與癌變并無直接聯(lián)系,只有不完全性;大腸型腸上皮化生和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特別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才屬癌前病變。第4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內(nèi)鏡(GIF)診斷粘膜顏色改變:呈灰白、灰黃或紅白相間,以白為主。血管透見像:由于粘膜變薄,可見粘膜血管網(wǎng),重者呈樹枝樣血管分支。慢性胃炎的病理變化常位于粘膜層,其中胃炎侵犯粘膜層上1/3;萎縮性胃炎侵犯全層。根據(jù)血清壁細胞抗體PCA又分:胃體胃炎(A型):PCA(+);胃竇胃炎(B型):PCA(一)治療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對癥治療。第5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的鏡下表現(xiàn):第6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的鏡下表現(xiàn):可疑腸上皮化生第7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的鏡下表現(xiàn):第8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的鏡下表現(xiàn):

第9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臨床典型的CAG萎縮性胃粘膜表現(xiàn):

第10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中醫(yī)病因病機與先天稟賦、外邪、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有關(guān),其中與飲食、情志關(guān)系密切。病因飲食所傷:飲食失節(jié),饑飽失常,損傷脾胃,可致脾胃虧虛,升降失調(diào),中虛氣滯。(1)過食寒涼,損傷中陽,或氣虛日久及陽,可致脾胃陽虛。(2)辛熱炙煎,肥甘油膩,醇酒厚味,可致使痰濕郁而化熱,胃火內(nèi)熾或脾胃濕熱,久則脾胃虧虛,虛實并見;若胃火傷陰,日久則見胃陰虧虛,瘀血阻絡(luò)。2.情志失調(diào):憂思郁怒,肝氣疏泄失常,橫犯中焦,影響脾胃受納升降。氣郁化火,呈現(xiàn)肝胃郁熱,日久陰傷,則見肝胃陰虛;氣病及血,“久病入絡(luò)”則見胃絡(luò)瘀阻。第11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機1.病位:在胃,與脾、肝、腎、肺等臟腑有關(guān)。2.病理性質(zhì):屬本虛標實。以中焦氣陰虧虛為本,氣滯、血瘀、痰濕、郁熱、寒邪為標。還應(yīng)注意的臟腑關(guān)系:(1)脾胃關(guān)系(2)肝胃關(guān)系(3)肺胃關(guān)系(4)腎胃關(guān)系(5)奇經(jīng)理論第12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機(1)脾胃關(guān)系: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氣旺盛,則化生氣血,充養(yǎng)五臟六腑,脾亦得自養(yǎng);若中氣不足,脾胃功能衰減,則納運失常,生化之源不足,氣機不得舒展暢運,久則胃之脈絡(luò)痹滯,氣血運行受阻,胃壁粘膜失于榮養(yǎng),漸至萎縮。臨床立法,應(yīng)從二者一臟一腑,一納一運,一升一降,一消一補等各方面兼顧。(2)肝胃關(guān)系:肝主疏泄,條達氣機。若肝氣橫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滯,木郁不達,或肝火熾盛,迫灼胃陰,或肝血瘀阻,皆可致胃失滋榮,粘膜萎縮。故胃病多關(guān)乎肝,尤應(yīng)注意肝與脾胃的升降關(guān)系。第13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機(3)肺胃關(guān)系:肺主一身之氣,胃氣之所以通降,還與肺氣宣肅有關(guān)。宣肺氣以伸其治節(jié),是調(diào)升降,運樞機的一方面,《素問·至真要大論》有“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諸氣膹郁,皆屬于肺”之論。王孟英則言:“肝氣上逆則諸氣皆逆,治節(jié)不行則一身之氣皆滯。”因而本病表現(xiàn)以實為主者應(yīng)注意伸治節(jié)以調(diào)胃腑。(4)腎胃關(guān)系:腎為胃之關(guān),腎陽的氣化溫煦有助于胃脾功能的腐熟運化。若腎陽不足,則水谷不能腐熟,精微無以運化。腎陰能夠滋潤榮養(yǎng),則脾胃之陰得養(yǎng)。若腎陰虧虛,則胃陰不足,不能潤通,皆至胃粘膜萎縮。故本病以虛為主者,尤應(yīng)以調(diào)補于腎。第14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機(5)奇經(jīng)理論: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謂:“由臟腑絡(luò)傷,以及奇經(jīng)?!保浩娼?jīng)肝腎主司為多,而沖脈隸屬陽明,八脈綱維一身?!逼娼?jīng)和絡(luò)脈都圍繞或附屬于臟腑及其經(jīng)脈,起著調(diào)節(jié)臟腑及十二經(jīng)的作用?!熬貌∪虢j(luò)”之“絡(luò)病”;虛證則為“病及奇經(jīng)”。因而葉氏指出:“奇經(jīng)之病,其實者,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絡(luò)脈;其虛者,必辛甘溫補,佐以流行絡(luò)脈,務(wù)在氣血調(diào)和,病必痊愈。”雜病辨治大綱以“臟腑陰陽升降——在經(jīng)(氣)、入絡(luò)(血)——奇經(jīng)”為軸,反映了雜病的病機規(guī)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yī)辨證論治,尤應(yīng)遵循此規(guī)律。第15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則補虛祛實,虛實兼顧。在辨治過程中注意臟腑氣機升降。吳東暢《醫(yī)學求是》指出:明乎臟腑陰陽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領(lǐng)?!壁w晴初《存存齋醫(yī)話稿》則言:“自昔名醫(yī),無不以陰陽升降劑量準?!钡?6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對主癥的治療(一)疼痛(胃脘痛)慢性萎縮性胃炎所出現(xiàn)的胃脘痛,表現(xiàn)有虛實,其實證見于氣滯血瘀,所謂“不通則痛”;虛證則見于氣陰兩虛,胃絡(luò)痹阻,即所謂“不榮則痛”,更多見于虛實夾雜者。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法:舒肝和胃降濁法清熱化濕、理氣導滯法活血化瘀通絡(luò)法溫中理氣活血法養(yǎng)陰舒肝、和胃止痛法第17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舒肝和胃降濁法用于肝氣犯胃之胃脘脹痛,口干口苦,燒心泛酸,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方藥:左百四逆散加酒軍、炒谷芽、連翹、炒川楝子。柴胡10克、白芍20克、炒枳殼20克、黃連10克、吳茱萸2克、百合30克、烏藥12克、連翹12克、炒谷芽30克、炒川楝子9克、甘草6克、酒軍6克(后入)。水煎服,日1劑。第18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清熱化濕、理氣導滯法

用于濕熱積滯中阻,胃失和降之胃脘脹悶痛劇,噯氣納呆,便干矢氣,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方藥:香蘇飲合大黃黃連瀉心湯加炒枳殼、砂仁、炒神曲。香附10克、紫蘇梗10克、陳皮10克、大黃6克(后入)、黃連10克、黃芩12克、甘草6克、炒枳殼15克、砂仁10克(后入)、炒神曲12克、水煎服,日1劑。第19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活血化瘀通絡(luò)法

用于瘀血痹阻之胃脘刺痛,痛有定處,舌暗紅,脈弦澀。方藥:四和湯(丹參飲、百合烏藥湯、金鈴子散、失笑散)。寒證加良附丸;熱證加連翹、蒲公英。丹參15克、砂仁10克(后入)、白檀香6克(后入)、百合30克、烏藥15克、炒川楝子9克、元胡15克、生蒲黃10克(包煎)、炒五靈脂10克(包煎)。寒證加香附10克、高良姜6克;熱證加連翹12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日1劑。第20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溫中理氣活血法

用于中焦氣滯血瘀之胃脘隱痛,畏冷,納呆乏力,舌淡或暗淡,苔白脈弱。方藥:丹參飲和黃芪建中湯加乳香、沒藥、瓦楞子。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丹參15克、砂仁10克(后入)、白檀香6克(后入)、炙乳沒各6克、瓦楞子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第21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養(yǎng)陰舒肝、和胃止痛法:用于胃陰虧虛,肝與絡(luò)脈失養(yǎng)之胃脘隱痛,灼痛,口燥咽干,食少便干,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方藥:地丁散加玫瑰花。生地30克、公丁香3克、白術(shù)6克、陳皮6克、黃連6克、厚樸花6克、黨參12克、麥冬20克、五味子6克、烏梅6克、甘草3克、玫瑰花6克,水煎服,日1劑。若肝陰不足明顯者,可用一貫煎加生蒲黃、玫瑰花、女貞子。生地30克、沙參20克、當歸12克、麥冬30克、枸杞15克、炒川楝子9克、生蒲黃10克(包煎)、玫瑰花10克、女貞子15克。水煎服,日1劑。第22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關(guān)于止痛的配伍用藥見于氣滯、熱郁、血瘀、寒凝,所謂“不通則痛”。氣滯:從臟腑氣機升降入手,注意宣肺氣,舒肝氣,調(diào)胃氣。瘀血:久病入絡(luò):選元胡、乳香、沒藥、三七粉。熱郁:選黃連、蒲公英、連翹、龍膽草、梔子等藥。寒凝:要選吳茱萸、蓽拔、高良姜、丁香等。第23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氣滯疼痛:從臟腑氣機升降入

手,注意宣肺氣,舒肝氣,調(diào)胃氣。

宣肺氣:選蘇梗、紫苑、桔梗、郁金、栝蔞等藥。疏肝氣:選柴胡、香附、川楝子、公丁香、佛手、甘松等藥。調(diào)胃氣:選木香、砂仁、白蔻等藥。第24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宣肺氣:選蘇梗、紫苑、桔梗、

郁金、栝蔞等藥。

蘇梗:入肺、脾、胃經(jīng)?!侗静輩R言》載:“紫蘇,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jié)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藥也。”

《本草正義》“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瀉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肺,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郁結(jié)而利氣滯。”

《藥品化義》“蘇梗,能使郁滯上下宣行,凡順氣諸品,惟此純良。其性微溫,比枳殼尤緩,病之虛者,寬胸利膈,疏利而不迅下?!钡?5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宣肺氣:選蘇梗、紫苑、桔梗、

郁金、栝蔞等藥。

紫苑、桔梗:宣發(fā)肺氣,伸其治節(jié),以助脾胃升降。溫白丸(《局方》)治九種心痛,用此二位。

《重慶堂隨筆》:“桔梗,開肺氣之結(jié),宣心氣之郁,上焦藥也,肺氣開則腑氣通,故方治腹痛下利,昔人謂其升中有降是矣。”

《本草正義》:“紫苑,柔潤有余,雖曰苦辛而溫,非燥烈可比,專能開瀉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兼疏肺家氣血”。第26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宣肺氣:選蘇梗、紫苑、桔梗、

郁金、栝蔞等藥。

郁金:《本草從新》:“郁金,能開肺金之郁,故名?!?/p>

《本草匯言》:“郁金,清氣化痰,散瘀血之藥也,其性輕揚,散滯,順逆氣,上大高巔,善行下焦。為心肺胃,氣血火痰郁遏不得者最驗?!辫槭V:《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栝蔞,能開胸肩間及胃口熱談。”第27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疏肝氣:選柴胡、香附、川楝子、

公丁香、佛手、甘松等藥。

柴胡:《本經(jīng)》:柴胡“主心腹,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p>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肝氣不舒者,此能舒之。”“誠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為柴胡善達少陽木氣,則少陽之氣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結(jié)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香附:《本草綱目》:“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p>

《本草匯言》:“香附,開氣郁,調(diào)血滯之藥也。善主心腹攻痛,積聚郁結(jié),痞滿癥瘕”。第28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疏肝氣:選柴胡、香附、川楝子、

公丁香、佛手、甘松等藥。川楝子:《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癇非此不能除?!?/p>

《藏腑藥式補正》:“川楝清肝,最為柔順肝木之良將。”第29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調(diào)胃氣:選木香、砂仁、白蔻等藥。木香:《本草綱目》:“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生降諸氣,諸氣膹郁,皆屬于肺。故上焦氣滯用之,乃金郁則泄也:中氣不運皆屬于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善芳香也,大腸氣滯則后重,膀胱不化則癃淋,肝氣郁則痛,故下焦氣滯宜之者,乃塞通之也?!?/p>

《醫(yī)學啟源》論木香:“辛,純陽。以和胃氣。”第30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調(diào)胃氣:選木香、砂仁、白蔻等藥。砂仁:《玉揪藥解》:“和中之品,莫如砂仁,沖和調(diào)達,不傷正氣,調(diào)理脾胃上品也?!?/p>

《本草求真》:“縮砂,書號為醒脾調(diào)胃藥,其言醒脾調(diào)胃,快氣調(diào)中,則于腹痛痞脹有功?!卑邹ⅲ骸侗静萁?jīng)疏》:“白豆蔻,暖能消物,故主消谷,溫能通行,故主下氣?!钡?1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瘀血:久病入絡(luò):選元胡、乳

香、沒藥、三七粉。元胡:《本草綱目》:“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凡胃脘當心痛……服之皆奇效。”乳香:《本草求真》:“乳香,活血調(diào)氣,有推陳致新之妙,……心腹諸痛之要藥?!睕]藥:《醫(yī)學入門》:“此藥推陳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腫止痛,為瘡家之奇藥也?!?/p>

《本草綱目》:“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比撸骸侗静萸笳妗罚骸笆廊藘H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則痛作,血因敷散則血止?!?/p>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經(jīng)絡(luò),證變虛勞?!钡?2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及奇經(jīng):選當歸、九香蟲、

雞血藤等藥。當歸:《本草經(jīng)疏》:“甘以緩之,辛以散之,潤之,溫以通暢之……活血補血之要藥。”九香蟲:《本草用法研究》:“故能理滯宣胸膈,咸以入腎,溫可壯陽,氣香歸脾,故為脾腎藥,蠕動氣香,咸味之物,有強壯之效?!?/p>

《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鎮(zhèn)痛藥,有強壯之效?!彪u血藤:《本草綱目拾遺》“統(tǒng)治百病,能生血,和血,補血,又能通七孔,走五臟,宣筋絡(luò)。”

《本草再新》:“補中燥胃?!?/p>

《飲片新參》:“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經(jīng)脈。”第33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熱郁:選黃連、蒲公英、連

翹、龍膽草、梔子等藥。黃連:《醫(yī)學啟源》“瀉心火,除脾胃濕熱,治煩燥惡心,郁熱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滿。

《本草通玄》:“瀉心火而除痞滿,療痢疾而止腹痛,清肝膽而明目,祛濕熱而理瘡瘍,利水道而厚腸胃,去心竅之惡血,消心積之伏梁?!边B翹:善散中焦之郁熱,如保和丸中用連翹。

《藥品化義》:“總治三焦諸經(jīng)之火。心肺居上,脾君居中,肝膽居下,一切血結(jié)氣聚無不調(diào)達而通暢也?!?/p>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連翹氣芳烈而性清涼,故凡在氣分郁熱皆能已之。”第34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熱郁:選黃連、蒲公英、連

翹、龍膽草、梔子等藥。蒲公英:清胃熱而不傷胃氣。

《醫(yī)林纂要·藥性》:“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p>

《嶺南采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本草新編》:“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長期久服而無礙。凡系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六錢,始散邪輔正耳?!睏d子:為清熱郁,治胃脘痛之要藥。朱丹溪謂之:“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郁,行結(jié)氣?!?/p>

《丹溪纂要》用梔子治胃脘痛。

《本草思辨錄》:“梔子入胃滌熱下行?!钡?5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寒凝:要選吳茱萸、蓽拔、高

良姜、丁香等。吳茱萸:《本草經(jīng)疏》:“辛溫暖脾胃而散寒邪,則中自溫,氣自下,而諸癥自除?!鄙湴危骸侗静菔斑z》:“溫中下焦,……消食除胃冷。”高良姜:《珍珠囊》:“純陽,溫通脾胃。”《滇南本草》:“治胃氣痛,肚腹疼痛?!倍∠悖骸侗静輩R言》:“丁香,暖胃溫脾,回陽逐冷之藥也?!薄秾殤c本草折中》:“丁香,為胃脘寒積凝滯,食之即吐,服之無不中的?!钡?6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痞脹脹本乎氣”,“濁氣不降,則生脹?!北静∑γ?,不外乎脾虛不運,無以消谷化濕,胃腑不通,濁氣無以下行。1.和胃化濕行脾法:用于氣滯濕阻之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納呆不饑,大便不暢,舌苔厚膩,脈滑數(shù)。方藥:夏連平胃散清半夏9克、黃連6克、蒼術(shù)15克、姜厚樸10克、橘皮10克、炒谷芽30克、石菖蒲10克、白豆蔻10克(后入)、紫蘇梗10克。水煎服,日一劑。第37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痞脹2.健脾和胃、升清降濁法:用于脾虛氣滯之胃脘痞滿,脹悶不舒,進食則甚,四肢乏力,大便溏瀉,舌淡苔白,脈弱。方藥:加味香砂枳術(shù)丸木香6克、砂仁10克(后入)、炒白術(shù)30克、炙雞內(nèi)金15克、荷梗10克、焦楂15克、大腹皮20克、連翹15克。水煎服,日一劑。第38頁,課件共4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痞脹消脹配伍藥:《臨證指南醫(yī)案》:“脾胃之病,虛實寒熱,宜燥宜潤,固宜詳辨,其升降二字,最為緊要?!睉?yīng)注意“升、降、通、燥”的應(yīng)用。升:升發(fā)脾氣,選荷梗、升麻。荷梗:《本草求真》:“潔古枳術(shù)丸方,用荷葉燒灰為丸,取其以為升發(fā)脾胃之氣?!鄙椋骸镀⑽刚摗罚骸吧椋笟馍向v而復(fù)其本位,便是行春生之令?!薄侗静菥V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