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專題知識講座_第1頁
水腫專題知識講座_第2頁
水腫專題知識講座_第3頁
水腫專題知識講座_第4頁
水腫專題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腫三峽大學醫(yī)學院中醫(yī)內(nèi)科陳良金

定義:

水腫指體內(nèi)水液潴留,泛濫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則全身浮腫,嚴重旳還可伴有胸水,腹水旳一種病證。

概念《內(nèi)經(jīng)》:腎為水臟,在水腫證中起關鍵作用。基本治則:去菀陳莝……開鬼門,潔凈府?!督饏T要略》制定臨床有效方劑:越脾湯、越脾加術湯、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甘草麻黃湯等?!肚Ы鸱健诽岢鏊[忌鹽。《丹溪心法》提出水腫以陰陽分之。《景岳全書.腫脹》提出水腫與肺脾腎三臟有關。歷史沿革

本篇所論之水腫,與西醫(yī)學旳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以及營養(yǎng)障礙、功能性水腫等疾病所出現(xiàn)旳水腫較為相近,就其發(fā)病率而言,在內(nèi)科病證中,較為常見。范圍病因風邪襲表:挾寒、熱瘡毒內(nèi)犯:肌膚患癰瘍瘡毒外感濕邪:久居濕地、冒雨涉水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嗜食辛辣稟賦不足久病勞倦先天不足或勞倦、縱欲、生育過多,久病產(chǎn)后。病因病機風寒熱侵襲肺衛(wèi)肺失通調(diào)風水相博瘡毒內(nèi)犯火熱內(nèi)攻損傷肺脾脾不運濕肺失通調(diào)水濕內(nèi)侵困遏脾陽升清降濁不能水無所制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脾失轉輸水濕壅滯外感濕邪稟賦不足,久病勞倦損傷脾腎脾不運濕腎失氣化水腫病機:肺失宣降,不能通調(diào)水道;脾失健運,不能轉輸水液;腎失開合,不能化氣行水;膀胱氣化不行,三焦水道不利;瘀血阻滯。

病因病機總結基本病機:肺失通調(diào),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病位:在肺、脾、腎,而關鍵在腎。病理原因:風邪、水濕、瘡毒、瘀血。病性:陰水、陽水轉歸:陰水、陽水之間能夠相互轉化;水腫各證之間亦能夠相互轉化。預后:陽水易消,陰水難治1.水腫可從眼瞼或下肢開始,延及全身,輕者可僅見眼瞼或足脛浮腫,重則全身皆腫,伴有胸腹水。更嚴重者,可見關格危候。2.可有乳蛾、瘡毒、紫癜、心悸以及久病體虛病史。3.血、尿常規(guī)、二十四小時尿蛋白定量、血沉、血漿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以及心電圖、心功能測定、腎B超檢驗等有助明確診療。

診療要點

癥狀病機鼓脹單腹脹大,皮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而四肢多不腫,或反見瘦削,后期也可伴見輕度肢體浮腫。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氣滯、血瘀,水聚腹中。水腫頭面或下肢先腫,繼及全身,無皮色蒼黃及腹壁青筋暴露。肺、脾、腎三臟相干為病,三焦水道不利,水液溢于肌膚。鑒別診療腹脹大,腹皮青筋暴露水腫,四肢先腫鑒別診療鑒別診療陽水——多因風邪外襲,水濕浸漬造成肺不宣降,脾不健運而成。起病急,病程較短,顏面先腫,腰以上腫甚,皮色光亮而薄,按之凹陷易恢復。兼見煩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等表、熱、實證。陰水——多因脾腎虧虛,氣化不利所致。病多逐漸發(fā)生,或由陽水轉化而來。起病緩,病程較長,下肢先腫,腰下列腫甚,膚色萎黃或悔暗,按之如泥,凹陷難復。兼見小便少,但不赤澀、大便溏薄、神疲氣怯等里、虛、寒證。腎源性心源性肝源性營養(yǎng)不良性產(chǎn)生原因多種腎臟疾病引起水鈉潴留右心功能不全,體循環(huán)靜脈壓增高肝硬化門脈高壓,肝臟蛋白合成障礙長久營養(yǎng)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水腫特點好發(fā)組織疏松部位如眼瞼、顏面部及下肢,重者遍及全身首發(fā)于身體低垂部位,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以腹水為主常從足部開始蔓延至全身伴發(fā)癥狀蛋白尿、血尿、腰痛、高血壓等心臟病史和體征慢性肝病史,肝脾腫大,消化道出血等消瘦,面瞼色淡白,神疲乏力等虛弱體現(xiàn)輔助檢驗尿常規(guī)提醒蛋白尿、血尿、B超示腎結石等X線或彩超示心臟增大、心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彩超提醒門脈高壓體現(xiàn)血常規(guī)、生化提醒血紅蛋白、血漿蛋白等下降鑒別診療辨證要點首先須辨陽水、陰水辨外感與內(nèi)傷

祛邪解毒治法當貫穿腎風水腫病程一直。

活血化瘀治法是水腫病治療基本治法之一?;局蝿t:發(fā)汗、利尿、攻下逐水。幾點注意:宣肺開竅,提壺揭蓋。水阻氣滯,氣行水行。水瘀相兼,活血利水。攻逐為權,稍佐氣藥。陽水:祛邪為主,結合發(fā)汗、利尿、攻逐等法。陰水:健脾溫腎為主,結合利尿、降濁等法。治療原則主癥: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按之水腫凹陷易恢復。兼癥:惡寒發(fā)燒,肢節(jié)酸楚,小便不利,伴咽喉紅腫疼痛,或兼惡寒,咳喘。苔脈:舌質(zhì)紅,脈浮滑數(shù);舌苔薄白,脈浮滑或緊,亦可見沉脈。分型論治:陽水—風水相搏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主方:越婢加術湯。

麻黃宣散肺氣,發(fā)汗解表,以去在表之水氣;生石膏解肌清熱;白術、甘草、生姜、大棗健脾化濕,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澤瀉、茯苓,以助宣肺利水消腫。常用藥:

麻黃、杏仁、防風、浮萍疏風宣肺;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淡滲利水;石膏、桑白皮、黃芩清熱宣肺。用藥加減風熱偏盛,可加銀花、連翹、板藍根、桔梗,或用銀翹散加減尿血癥狀突出者,加大小薊、白茅根、丹參涼血活血風寒偏盛者去石膏,加蘇葉、防風、浮萍汗出惡風,衛(wèi)陽虛者,防己黃芪湯麻黃9g、生石膏25g、連翹10g、白術9g、茯苓15g,澤瀉10g、澤蘭15g、坤草12g、石韋25g車前草10g、桑白皮15g、白茅根30g、淡竹葉6g。

三付水煎服每日一劑處方舉例眼瞼顏面浮腫,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發(fā)瘡痍

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滑數(shù)惡風發(fā)燒,口干陽水—濕毒浸淫

主癥

兼癥舌脈

治法:宣肺行水,利濕解毒。

主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前方中麻黃、杏仁、桑白皮等,宣肺行水,連翹清熱散結,赤小豆利水消腫;功能宣肺利尿,治風水在表之水腫。后方以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強清解濕毒之力。功能清解熱毒,治瘡毒內(nèi)歸之水腫。二方合用共起宣肺利水,清熱解毒之功,主治癰瘍瘡毒或乳蛾紅腫而誘發(fā)旳水腫。用藥加減若膿毒甚者當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熱解毒若濕盛而糜爛者,加苦參、土茯苓、地膚子化濕解毒

麻黃9g、連翹12g、公英15g、地丁15g澤蘭15g、石韋30g、土茯苓30g、金銀花15g、野菊花15g、桑白皮20g、赤小豆30g

三付水煎服每日一劑處方舉例主癥: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起病緩慢。兼癥: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

舌脈:舌苔白膩,脈象沉緩。

陽水—水濕浸漬

治法:健脾化濕,通陽利水。

主方:五皮飲合胃苓湯。前方以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濕利水;后方以白術、茯苓健脾化濕;蒼術、厚樸燥濕健脾;豬苓、澤瀉利尿消腫;肉桂溫陽化氣行水。前方化濕利水,理氣健脾,后方通陽利水,燥濕健脾。兩方合用共起健脾化濕,通陽利水之功。主治水濕困遏脾陽,陽氣還未虛損,陽不化濕所致旳水腫。用藥加減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惡心嘔吐者,加半夏,生姜;脾虛甚者,也可加黃芪,黨參,或用防己茯苓湯。

蒼、白術(各)12g,茯苓25g,澤瀉10g,陳皮9g,川樸9g,桑白皮20g,豬苓20g,生黃芪18g,石韋25g,大腹皮30g,甘草6g。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一劑,分二次服處方舉例遍體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舌紅苔黃膩,脈沉數(shù)。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尿赤便干陽水—濕熱壅盛

主癥

兼癥舌脈

治法:分利濕熱。

主方:疏鑿飲子。方中羌活、秦艽疏風透表,使在表之水氣從汗而疏解。以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協(xié)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膚之水。用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協(xié)同商陸、檳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從下而奪。疏表有利于通里,通里有利于疏表,如此上下表里分消走泄,使?jié)駸嶂暗靡郧謇瑒t腫勢自消。用藥加減腹?jié)M,大便不通者可用己椒藶黃丸腫勢嚴重,兼見氣粗喘滿,倚息不得臥,脈弦有力者,轉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合五苓散加杏仁,防己,木通;體質(zhì)壯實,全身高度水腫,氣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脈證有力者,可用十棗湯攻逐水飲。

羌活9g,秦艽9g,茯苓25g,澤瀉12g,椒目9g,赤小豆25g,大腹皮20g,商陸9g,檳榔10g,桑白皮15g,石韋30g,土茯苓25g,炒二丑各12g。使用方法:水煎服,日一劑,分二次服處方舉例主癥:腰下列腫甚,按之凹陷不易起。

兼癥: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萎黃,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脈:舌質(zhì)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陰水—脾陽虛衰

治法:溫運脾陽,以利水濕。

主方:實脾飲。方中干姜、附子、草果,溫陽散寒;白術、茯苓、炙草、姜棗健脾補氣;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濕;木香、川樸、大腹皮理氣,氣行則水行。本方功能健運脾陽,以利水濕,合用于脾陽不足伴有濕困脾胃旳水腫。

用藥加減如氣短聲弱,氣虛甚者,可加人參、黃芪健脾補氣

若小便短少,可加桂枝、澤瀉,以助膀胱化氣行水。

干姜6g制附子6g白術12g茯苓30g澤瀉9g大腹皮30g木香6g川樸12g檳榔10g黃芪25g桂枝6g甘草6g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一劑處方舉例主癥:腰下列腫甚,按之凹陷不易起。

兼癥:面色白,或灰滯,心悸氣促,畏寒神疲,腰部痠重。

舌脈:舌質(zhì)淡胖苔白,脈沉細無力。陰水—腎陽衰微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主方: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

濟生腎氣丸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用肉桂、附子,溫補腎陽,兩相配合,則能補水中之火,溫腎中之陽氣;真武湯用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溫散水寒之氣;白芍調(diào)和營陰;牛膝引藥下行,直趨下焦,強健腰膝。濟生腎氣丸溫補腎陽,真武湯溫陽利水,二方合用合用于腎陽虛損、水氣不化而致旳水腫。用藥加減水邪凌肺,腎不納氣,見喘促,汗出,脈虛浮而數(shù)者,重用人參,加麥冬,五味子,山萸肉,龍骨,牡蠣等。

心悸,唇舌紫暗,脈虛或結,或代,水遏心陽,瘀血內(nèi)阻者,重用附子加炙甘草,丹參,澤蘭等;處方舉例

人參(另煎)9克,炮附子9克,桂枝9克,麥冬12克,五味子5克,丹參30克,紅花15g,萸肉15克,澤瀉12克,澤蘭15克,豬苓25克,茯苓30克,生龍牡(各)20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一劑,分二次服輕度浮腫,晨起頭面為甚,動久下肢腫脹。舌淡苔薄膩,脈細弱無力。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納呆或能食,大便溏或如常,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陰水—脾氣不足

主癥

兼癥

舌脈

治法:健脾益氣,行氣除濕。

主方:參苓白術散。干姜、附子草果溫陽散寒白術、茯苓炙草、姜棗健脾補氣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濕木香、川樸大腹皮理氣本方功能健運脾陽,以利水濕,合用于脾陽不足伴有濕困脾胃旳水腫。用藥加減長久飲食失調(diào),營養(yǎng)不良所致者,可用黃豆、花生佐餐;尿多者,加芡實、金櫻子、水陸二仙丹;陽虛者加桂枝、黃芪氣血兩虧者加當歸、枸杞子、雞血藤等。處方舉例

生黃芪18g,黨參12g白術12g,茯苓12g蓮子15g,山藥12g苡米25g,當歸12g石韋25g,芡實12g金櫻子15g,甘草6g。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一劑主癥:水腫久延不退,腫勢輕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腫,下列肢為主。兼癥:皮膚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

舌脈:舌紫暗,苔白,脈沉細澀。

陰水—瘀水互結

治法:活血祛瘀,化氣行水。

主方:

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

當歸、赤芍、川芎、丹參——養(yǎng)血活血;益母草、紅花、莪術、桃仁——破血通絡;桂枝、附子——通陽化氣;茯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消腫。用藥加減對氣陽虛者,可配黃芪、附子益氣溫陽若見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可合用濟生腎氣丸若全身腫甚,氣喘煩悶,小便不利,此為血瘀水盛肺氣上逆。可加葶藶子、川椒目、澤蘭以逐瘀瀉肺。

當歸12g,赤芍25g,川芎25g,丹參20g益母草9g,紅花9g,桃仁25g,豬苓25g,桂枝18g,附子25g,茯苓15g,甘草6g。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一劑,分二次服處方舉例

合用于病初體實腫甚,雖邪實而正氣不衰,用發(fā)汗、利水法無效,而確有當下之脈證者。癥見全身高度水腫,氣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脈沉而有力者??捎糜谖麽t(yī)肝硬化腹水、胸腔積液、滲出性胸膜炎、肺膿瘍、肺部感染等病證。逐水法旳利用—合用范圍臨床辨治體會1.不可見水即攻凡病勢危重,陽氣將脫,陰津欲竭,出現(xiàn)高熱神昏嘔吐者,禁忌攻下。2.衰其大半即止峻下逐水中病而止,水腫消其大半后,應立即扶正,佐以滲利消水,以免耗傷元氣,盡棄前功。3.不可一瀉了事水腫減退后,應主動瀉后調(diào)攝。一為扶正,需用養(yǎng)陰柔肝、健脾補腎之品調(diào)補;一為攝生,忌鹽、防止外感、內(nèi)傷、勞累等。逐水法旳利用—使用原則臨床辨治體會1.多用峻下逐水之品甘遂—善行經(jīng)隧水濕大戟—善瀉臟腑水濕峻逐水飲芫花—善逐胸脅水飲2.配以瀉肺、通腑藥物葶藶子—瀉肺消痰,利水消腫大黃—瀉下通腑,活血化瘀3.伍以健脾和中之劑或入大棗,或和白蜜,或服粥糜,或以芍藥、甘草為伍,和中健脾,固護正氣,緩解藥力逐水法旳利用—用藥規(guī)律臨床辨治體會

病因還未完全明了,有精神神經(jīng)原因、體位原因、環(huán)境原因、內(nèi)分泌體液原因等多種解釋。

研究發(fā)覺,本病多見于經(jīng)產(chǎn)期和更年期婦女,也見于內(nèi)外環(huán)境劇烈變化旳青春期女性,而男性鮮見。本病發(fā)生旳誘因多與月經(jīng)初潮、更年期、生育過多、人工流產(chǎn)、子宮或卵巢去勢手術,以及精神刺激、情緒波動、情志抑郁等多種原因有關。

中醫(yī)病因病機:沖任損傷,或天癸虧竭,加之肝氣郁結,氣血瘀滯,氣滯作脹,血瘀則腫,瘀水互結,陰陽失衡而發(fā)病。特發(fā)性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