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第5,6章_第1頁
中國法制史第5,6章_第2頁
中國法制史第5,6章_第3頁
中國法制史第5,6章_第4頁
中國法制史第5,6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漢朝的疆域第五章漢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06年—220年)第一節(jié)

立法思想與立法概況一、“德主刑輔”法律思想的確立(

一)漢初黃老“無為而治”思想的產生1、漢初的政治形勢2、黃老學派的“無為而治”思想“無為而治”:政治上約法省禁,以德化民。經濟上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二)“禮法并用”、“德主刑輔”思想的確立1、“德主刑輔”三個理論支柱(1)天人感應說(2)人性說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3)犯罪的根源董仲舒(前179—前104)漢代思想家,政治家。廣川人(今河北棗強縣),漢族。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采納。其法律思想:主張以“三綱五常作為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則。主張德主刑輔。提倡“春秋決獄”。2、《九章律》3、《傍章》18篇(二)西漢中期的立法活動《越宮律》27篇《朝律》6篇(三)東漢時期的立法活動東漢光武帝劉秀“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故《魏書》卷111《刑罰志》稱:“后漢二百年間,律章無大增減。

三、法律形式(書P51)(一)律(二)令(三)科(四)比第二節(jié)

法律內容及其特點

一、刑事法律

(書P51)(一)刑罰原則1、矜老恤幼原則漢惠帝詔:“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皆完之。景帝詔:“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師、朱儒,當鞠系者,頌系之”?!熬舷怠奔幢O(jiān)禁,“頌系”即免戴戒具。此令就是在監(jiān)禁期間,對老幼、孕婦、盲人、侏儒等幼弱者給予免戴戒具的寬宥。宣帝詔:“自今以來,諸年八十以上,非誣告、殺傷人,它皆勿坐?!惫馕涞墼t:“男子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婦女從坐者,自非不道,詔所名捕,皆不得系。”老幼和連坐婦女,除大逆不道、詔書指明追捕之罪外,一概不得拘捕監(jiān)禁。從這幾個令中可以看出,老幼犯罪可以減輕或免除刑罰,這正是把儒家矜老恤幼的道德原則法律化了。2、親親得相首匿(親親相隱書P66)直系三代血親及夫妻之間,相互隱匿罪行,不予告發(fā)和作證,法律不加制裁或減輕處罰。3、貴族官僚有罪先請原則4、先自告除其罪(書P66)(二)文景時期的刑制改革(1)改革的背景原因:背景:緹縈上書原因: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2)改革的內容:(書P66)(3)改革的意義:①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②中國古代刑罰由野蠻向文明轉變。③規(guī)范了勞役刑和笞刑,為后世確立笞、杖、徒、流、死的封建制五刑體系奠定了基礎,是奴隸制五刑向封建五刑的過渡。(三)刑罰的種類(書P64)(四)主要罪名(書P69)1、危害政權罪(1)首匿罪(2)通行飲食罪(3)見知故縱罪2、侵害皇權和危害皇帝人身安全罪(1)不敬、大不敬罪(2)欺謾、詆欺、誣罔罪(3)左道3、危害中央集權罪(1)左官罪(2)漏泄省中語(3)王侯逾制罪4、官吏職務犯罪(書P71)(1)貪污罪(2)選舉不實罪5、思想言論罪(書P71)(1)非所宜言罪(2)腹誹罪第三,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2)限制第一,身份限制。商人不得為吏;贅婿不得為吏;犯罪官吏不能為吏。禁止犯罪官吏為吏,漢代稱“禁錮”。第三,籍貫限制。2、選舉(1)察舉:察舉即察廉舉薦,是兩漢最主要的選官方式。其一孝廉。即孝子廉吏。其二茂材。(2)辟除其一公府辟除。其二州郡辟除。(3)功次這是指官吏憑自己的積功與資歷獲得升遷的一種途徑。3、考試(1)以賢良方正為對象的天子策試(2)以孝廉為對象的公府之試4、試守5、考核6、獎懲(三)監(jiān)察制度1、監(jiān)察組織(1)以御史大夫為主的專門監(jiān)察御史中丞是主要履行者,職能:掌管殿中圖籍秘書;監(jiān)察諸州監(jiān)察官;糾察舉劾百官。(2)以丞相司直為主的中央行政監(jiān)察監(jiān)察對象:御史大夫;司隸校尉;封侯;州牧郡守;墨綬之官。(3)以督郵為主的地方監(jiān)察督郵也稱督吏。職責:一是督送郵書。二是在郡守的領導下向諸縣監(jiān)察,對象為各縣令、長吏者。(4)以司隸校尉為主體的特殊監(jiān)察監(jiān)察對象:三公、皇族外戚、近侍臣官、京師百官、兩千石官吏。(5)以大夫、議郎為主的言論監(jiān)察職責:其一顧問參謀,策劃謀略。其二面陳主失,匡正朝政。其三針砭時弊,評論得失。2、監(jiān)察法規(guī)(書P55)(1)簡評漢刺史六條:首先,對象明確,針對性強。監(jiān)察對象明確界定為地方豪強與二千石官長吏,尤其重后者。其次,內容清楚,概括準確。再次,條款分明,操作性強。六條之法,每條均有監(jiān)察對象及監(jiān)察行為,禁止對象清楚,一事一條標以數目,符合法律依據的操作功能。在明確監(jiān)察對象與行為的同時,為防止超越職權,對奉詔行駛監(jiān)察權的刺史也作了一定的限制“非條所問,即不省”意即超出條例的監(jiān)察,不予案驗。(2)監(jiān)察法特點第一,多系統(tǒng)的監(jiān)察組織組成嚴密的監(jiān)察網絡。第二,監(jiān)察立法步入新階段二、民事法律內容(書P57—61)

(一)民事權利主體與行為能力1、民事權利主體2、民事行為能力(二)所有權(三)債與契約(書P58)(四)婚姻、家庭與繼承(書P59)1、婚姻制度2、家庭制度四、經濟法律(看書)五、漢律的特點(一)立法方面1、“德主刑輔”的原則2、禮儀法典化2、綱常名教滲入法律(1)上清(2)相隱(3)恤刑(二)司法方面1、春秋決獄2、秋冬行刑3、錄囚第三節(jié)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體系

(一)中央司法機關(二)地方司法機關二、訴訟審判制度(書P73)

(一)案件的起訴(二)拘捕與審理(三)判決與乞鞫(四)錄囚(書P74)(五)秋冬行刑在傳統(tǒng)的陰陽思想中,由于陰具有,靜、重、柔、冷、暗,陽具有,動、輕、剛、熱、明的屬性,而者交合生成萬物。二者消長形成四季,所以自然宇宙,萬事萬物無不以時令體現其屬性,觀照其本質。下面看董仲舒的論述:人生于天,而取化于天,喜氣取諸春,樂氣取諸夏,怒氣取諸秋,哀氣取諸冬,四氣之心也。四肢之名各有所處,如四時;寒暑不可移,若肢體;肢體移易其處,謂之壬人;寒暑移易其處,謂之敗歲;喜怒移易其處,謂之亂世。明主正喜以當春,正怒以當秋,正樂以當夏,正哀以當冬,上下法此,以取天之道。春氣愛,秋氣嚴,夏氣樂,冬氣哀;愛氣以生物,嚴氣以成功,樂氣以養(yǎng)生,哀氣以喪終,天之志也。是故春氣暖者,天之所以愛而生之,秋氣清者,天之所以嚴以成之,夏氣溫者,天之所以樂而養(yǎng)之,冬氣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春主生,夏主養(yǎng),秋主收,冬主藏;生溉其樂以養(yǎng),死溉其哀以藏,為人子者也。故四時之比,父子之道也;天地之志,君臣之義也;陰陽之理,圣人之法也。陰,刑氣也,陽,德氣也,陰始于秋,陽始于春?!洞呵锓甭丁り栕痍幈啊罚┐呵餂Q獄案例1“甲父乙與丙爭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擊丙,誤傷乙。甲當何論?或曰:毆父也,當梟首。(仲舒)議曰:臣愚以,父子至親也,聞其斗,莫不有怵悵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詬父也。春秋之義,許止父病,進藥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誅。甲非律所謂毆父也,不當坐。(06年的司法考試題)案例2哀帝即位之初,博士申咸劾奏丞相薛宣不孝,不應該再在朝廷列位,薛宣之子薛況聞知,便收買食客楊明,授受創(chuàng)傷申咸面目,使之退出朝廷。當時司隸校尉缺員,薛況擔心申咸就任后舉奏薛宣,就讓楊明在宮門外砍傷申咸。春秋決獄體現了儒家倫理法制的司法準則:第一,原心定罪。(書P75)第二,為親者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表現為親親容隱,“親親得相首匿”;為尊者諱,涉及的方面較廣,包括公族在內。第三,“君親無將,將而必誅焉”司法考試題:1、“甲父乙與丙爭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擊丙,誤傷乙。甲當何論?或曰:毆父也,當梟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張“論心定罪”,認為丙“非律所謂毆父,不當坐”。關于此案的下列哪種評論是錯誤的?(06年司法考試題)A.“論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領域的運用B.以《春秋》經義決獄的主張是旨在建立一種司法原則C.“論心定罪”,僅為一家之言,歷史上不曾被采用D.“論心定罪”有可能導致官吏審判案件的隨意性2、西漢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盜他人一頭牛并販賣到外鄉(xiāng),回家后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其妻隱瞞未向官府舉報。案發(fā)后,該男子受到懲處。依照漢代法律,其妻的行為如何處理?(05年司法考試題)A.完全不負刑事責任B.按包庇罪論處C.與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減一等處罰3、漢代曾發(fā)生這樣一件是情:齊太倉令獲罪當出墨刑,其女緹縈上書請求自己沒為官奴,替父贖罪。這一事件導致了下列哪一項法律制度改革?(05年司法考試題)A.漢高祖規(guī)定“上清”制度B.漢文帝廢除肉刑C.漢文帝確立“官當”制度D.漢景帝規(guī)定“八議”制度思考題:1、“春秋決獄”評析2、試述漢律的重大發(fā)展與主要特點第六章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220年-581年)第一節(jié)立法概況概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各個割據政權長期分裂、對峙、戰(zhàn)亂的時期,也是各個民族之間相互斗爭、相互學習、最終走向民族大融合的時期。為了在動亂中求得生存與發(fā)展,各個政權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紛紛進行改革,其法律制度也多有創(chuàng)新,為隋唐時期法制的成熟完備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自西漢中期開始的法律儒家化,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深入發(fā)展,為后世的法制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立法指導思想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制指導思想,總的發(fā)展趨勢是沿著漢朝確立的“德主刑輔”思想繼續(xù)推進法律的儒家化,進一步引禮人律。(一)曹魏的立法思想1、“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2、賞功罰罪,刑無等級3、提倡仁義,尊孔尚禮(二)蜀國的立法思想1、厲行法制,恩威并濟諸葛亮是一個堅持以法治國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說:“威武加則刑罰施,刑罰施則眾奸塞。不加威武,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眾惡不理,其國亡”?!吨T葛亮集·喜怒》他還說:“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紂之類也”。——《諸葛亮集·威令》諸葛亮把是否實行法治看作是國家興亡的關鍵。諸葛亮以法治國的方針統(tǒng)治者內部有不同的看法:法正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據一州,初有其國,未垂惠撫;且客主之義,宜相降下,原緩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并濟,上下有節(jié)。為治之要,于斯而著

——《諸葛亮集·答法正書》2、以法治軍,賞罰分明諸葛亮說:“若賞罰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之師,無益于用”?!吨T葛亮集·整師》他還說:“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以勝”?!吨T葛亮集·兵要》諸葛亮一貫主張:“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百p罰不曲,則人死服”?!吨T葛亮集·賞罰》如諸葛亮依法處死馬謖:蔣琬后詣漢中,謂亮曰:“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亮流涕曰:孫武之所以能制勝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楊干亂法,魏降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復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三國志·屬書·馬謖傳》3、嚴于律己,廉潔自守諸葛亮認為:“只有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