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6單元 25《詩詞五首》第1課時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6單元 25《詩詞五首》第1課時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6單元 25《詩詞五首》第1課時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6單元 25《詩詞五首》第1課時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6單元 25《詩詞五首》第1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第1課時25詩詞五首

CONTENTS

教學目錄學習目標01新知導入02助學資料03預習思考04初讀課文05精讀課文06跟蹤檢測071.反復誦讀詩歌,品味感悟詩歌精美的語言。(重點)2.領會詩歌內涵,積累文言詞語和詩歌的修辭方式,提高對詩歌藝術的審美能力。(難點)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關注現(xiàn)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yǎng)。學習目標在中國古代詩人中,陶淵明、杜甫是耀眼的明星,他們的詩個性鮮明,意境深遠、思想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感受吧!新知導入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隱居農(nóng)村。作者簡介助學資料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深刻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后世稱為“詩史”。作者簡介助學資料《飲酒(其五)》: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歸隱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看破東晉黑暗,隱居在偏僻山村,沒有世俗的侵擾,感慨甚多,于是借飲酒來抒情寫志。創(chuàng)作背景助學資料《春望》: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qū)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創(chuàng)作背景助學資料悠然:悠遠閑適的樣子。日夕:傍晚。相與:相伴。渾:簡直。勝:能夠承受,禁得起。理解詞義預習思考認真閱讀課文及課下注釋,疏通詩意。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精讀課文時解決。1.讀詩詞,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2.標記出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問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朗讀指導初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墻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云氣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意,我該怎樣表達其中的深奧!分析討論精讀課文前四句構成這首詩的第一個層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態(tài)?①前四句,詩人反思自己歸田后的生活狀況,通過敘事和議論,定下了全詩的基調。前四句實際上講的是人與現(xiàn)實的關系問題。②詩人認為,一個人丟掉了物欲,斷絕了塵念,精神就遠遠超脫于現(xiàn)實之外了,表現(xiàn)了詩人決意掙脫世俗精神的枷鎖,放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返璞歸真,獲得心靈自由的心態(tài)。分析討論精讀課文從煉字的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①“悠然”二字,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塵世后自得、閑適、恬淡的生活狀態(tài)。②“見”字,寫詩人不經(jīng)意間抬頭,秀麗的南山之景一下子映入眼簾,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與山的自然相遇,營造了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分析討論精讀課文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這里的“車馬喧”并非指平時老百姓來來往往干活的車馬發(fā)出的喧鬧聲,而應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岸鵁o車馬喧”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力、地位、財富、榮譽之類了。分析討論精讀課文“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描寫了什么?有何深意?夕陽西下,山色迷人,飛鳥結伴,知倦還巢,此乃景物描寫。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場,追名逐利,樂不思返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懷抱。詩人在《歸園田居》中寫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此二句雖寫景,實則抒懷悟理,用“飛鳥相與還”的現(xiàn)象類比人應知“返璞歸真”。分析討論精讀課文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這兩句顯然是對全詩的總結:在這當中,可以領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際是說,此中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xiàn)的。分析討論精讀課文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陶淵明厭惡官場的虛飾和奸詐,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獲得恬靜的心境的思想感情。分析討論精讀課文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朗讀指導初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國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又來到長安城,只有荒草長得特別茂盛。感時傷世,花也在流淚;怨恨別離,鳥也在啼叫,驚動人心。戰(zhàn)亂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了,家里已久無音訊,家信可以抵得上萬兩黃金那么寶貴。由于憂傷煩惱,頭上的白發(fā)越搔越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分析討論精讀課文詩歌描寫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戰(zhàn)火不斷,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民不聊生。分析討論精讀課文詩歌寫了哪些形象?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首聯(lián):山河、草木(對比)。頷聯(lián):花濺淚、鳥驚心(擬人)。頸聯(lián):烽火、家書(夸張)。尾聯(lián):白頭短、不勝簪(對偶)。分析討論精讀課文你認為首聯(lián)中的哪個字用得好?請做簡要賞析?!捌啤弊钟玫煤?。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深”字用得好。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叢生、一片荒蕪的景象,令人滿目凄然。分析討論精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感”和“恨”的主體是誰?分析討論精讀課文觀點二: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一般解釋是,面對亂世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這自然是詩人移情于物的結果。觀點一:以詩人為“感”“恨”的主體?;āⅧB在春景中是最優(yōu)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目,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朝廷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于是他見花而落淚,聞鳥鳴而驚心。分析討論精讀課文結合詩句內容,說說標題“春望”的“望”有哪幾層意思?①望見都城長安破敗的景象;②盼望收到家人報平安的來信;③盼望自己能去為國效力;④渴望朝廷早日平定叛亂;⑤盼望與親人早日團聚。分析討論精讀課文詩歌通過描寫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分析討論精讀課文飲酒心遠地偏——遠離塵世、超凡脫俗采菊見山——熱愛自然、心境恬淡真意忘言——人生真義、反璞歸真山氣飛鳥——自然之景、歸隱之意板書設計課堂小結春望望中所見——山河在、草木深望中所感——花濺淚、鳥驚心望中所思——烽火、家書望中所想——白頭、不勝簪感時憂國板書設計課堂小結1.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這首詩歌頌了熱鬧的田園生活,突出地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見南山”一句中“見”字用的極好,表現(xiàn)出詩人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了眼簾。C.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點是情、境、理三者的渾然融合。在幽美淡遠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構成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