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講座語文試卷命題思路及答題技巧語文科沖刺階段復習指導
南開中學王學剛
從06年高考試卷變化看07年命題趨勢一、從06年高考試卷變化看07年命題趨勢
1.2007年全國考綱的變化(1)字音、字形的考查,前面加了“常用字”限制。(2)對文體的要求變得更加寬泛。(3)“*”號被全部取消。2.天津《考試說明》基本無變化(1)試卷結構(賦分值)、長度及題型仍沿襲2006年的試卷形式。(2)《前言》第二段加了一句“適度反映高中新課程標準的理念”。(3)“樣卷”只有第1小題換成05年試題,其余完全是06年試題。3.2006年高考語文試卷特點(1)試卷結構及賦分值:“全國卷”第Ⅰ卷仍三道大題10個選擇題30分,第Ⅱ卷四道大題11個小題120分;“天津卷”第Ⅰ卷三道大題14個選擇題42分,第Ⅱ卷四道大題11個小題108分。(2)試題內容:“全國卷”第Ⅰ卷第一大題設置語音或文字、成語、病句和銜接4題,“科技文閱讀”一篇文章設3小題,古文閱讀3小題;“天津卷”第Ⅰ卷第一大題設置語音、文字、詞語辨析和病句4題,“科技文閱讀”兩篇文章設6小題,古文閱讀4小題;“全國卷”第Ⅱ卷四道大題與“天津卷”基本相同,分別為翻譯默寫、文藝文閱讀、語言運用和作文,只是賦分值不同。(3)“天津卷”第一大題4小題沒有區(qū)分度,難度系數(shù)都在0.4以下。(4)“天津卷”第3小題“詞語題”涉及了古詩詞名句和成語。(5)“天津卷”中“科技文閱讀”兩篇文章分別為“社科類”和“自然類”。(6)“天津卷”第17題“默寫”涉及了作家作品。(7)“天津卷”作文題仍為命題作文。4.07年命題趨勢(1)穩(wěn)中求變。(2)降低語知難度。(3)加強對能力的考查。(4)試題材料的選擇將突出地方特色。二、語文試卷命題思路及答題技巧(天津卷)
第Ⅰ卷(選擇題共42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字音辨析題:
考查重點是多音字和形似字。對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隨意轉”的原則,干擾項的設置主要考慮聲調、詞義和語體等方面。;形似字重點考查形聲字的誤讀,常常和異形同音字一起考(注意“樣卷”中的此題)。選字都是常用漢字,較生僻字有,一般也不會標錯音。完成此題關鍵靠平時的分類歸納、積累,集中記憶。2.字形辨析題
完成此題關鍵也要靠平時的積累。多使用結構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結構,二是詞語結構。辨析字形主要是同音字的辨析,因此,要注意把字的
音、形、義結合在一起來考慮。要注意成語中的錯別字,一般是不能替換的,但兩個同音字可以通用的情況也有。
3.詞語辨析題
主要是近義實、虛詞的分辨,也可能成語辨析。辨析時,要特別注意具體的語境,存同辨異,把握細微區(qū)別。要做好它,平時就要有語言準備,但是在考場上如果確實拿不
準,就要憑語言感覺去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答案。答題要用選擇法,搞不準的詞可回避。完成此題一般用語素分解法和語境推敲法。
4.病句辨析題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命題時會考慮結構和語意病句兼顧。
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①介詞“關于”“對于”“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②類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協(xié)調,也可能是句式雜糅。③動詞后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④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
從屬關系。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后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xié)調。⑥有多重否定的句式注意否定是否恰當。二)科技文閱讀(18分,每小題3分)(5-10題)
天津卷考兩篇,分別為社科類和自然類。
注重整體閱讀,說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解釋的文字;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并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lián)詞、標志詞
。閱讀題目,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區(qū)域。
科學類文章總體解題技巧
先審題干,看清題目要求,找準題目所在位置,確定題干和選項關系。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qū)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辨析。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jù),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后、夸大與縮小、部分與整體的區(qū)別。
常見錯誤有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答非所問,強加因果,
混淆“三性”(實在性、可能性、必然性)等。下面從考點和設題角度分別進行分析:
詞語理解題
主要考查對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答題時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qū)域,劃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聯(lián)系詞語的本義,抓住語境義。
句子理解題
主要考查對文中重要判斷的理解。答題時首先理清句子的結構關系,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篩選題
主要考查對文中關鍵、重要信息的篩選和判定。答題時找出選項信息相對應的內容區(qū)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是否一致,選項與題干能否構成因果關系。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征進行辨析。
推斷想象題
主要考查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判斷、推測能力。答題時要找出推斷的根據(jù),不要脫離原文內容去推斷。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推斷不夸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方法總結1.粗讀材料,了解文章大意及作者觀點。2.審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3.根據(jù)題目要求找準對應語段和語句。4.把選項和原文相關部分仔細比較,進行分析、判別。5.再一次分析題干要求,確定選項正誤。注意:所有選項都來自材料,必須根據(jù)原材料判斷,不可主觀臆斷。
三)文言文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文言選材要考慮到難易適度和涵蓋考點兩個原則。高考選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這一要求的文言文,有“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和《資治通鑒》中的名段;以《孟子》《韓非
子》為代表的先秦淺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等。近幾年選史傳類散文雖然仍較多,但已有突破。文言閱讀的命題只要遵從“大綱”和“考綱”,就有規(guī)律可循。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可帶著“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有看不懂的詞句,只要不涉及答題點不必死扣??忌炊?、六成即可??上日J真閱讀最后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能幫助你解題。
下面從考點和設題角度分別進行具體分析:11.文言實詞題
考查的實詞一定是見過的,但使用頻率較少的。答題時先根據(jù)積累的實詞義項進行推斷,注意實詞的特點和古今詞義的不同。然后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越是接近現(xiàn)代漢語詞義的,越容易是錯的;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
12.文言虛詞題
命題不會超出“考綱”要求的18個虛詞。答題時先確定所學課文中的虛詞用法,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一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意義;二要借助語句的結構,從詞性和詞義兩方面去辨析。
13.性格表現(xiàn)題(篩選信息題):
針對文章中人物性格(主要信息)設題。答題時先找不能表現(xiàn)題干中內容要求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么性格
。
14.內容歸納題
針對全文的主要內容、作者觀點及表達技巧等角度設題。答題時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要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往往只在某一小點,
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官職和任職地點是否恰當??偨Y文言文閱讀方法解文言文閱讀題應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初讀全文,把握大概。先瀏覽或跳讀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所選的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第二步細看題目,研讀字詞。在這一步驟當中,需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完成。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既能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這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文句翻譯題
(8分)
選擇的翻譯材料一般要涵蓋實詞活用、重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方面。
答題技巧:首先要了解譯句上下文的含義,然后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留、刪、補、調。句中關鍵字詞一定要翻譯準確,如活用的實詞、起重要作用的虛詞和特殊句式等,這些字詞一般是給分點。較復雜句子可先抓主干翻譯。需要意譯的詞語要根據(jù)上下文推導,可不拘泥于原文結構,只要符合文意通順即可。
★一定要把握先直譯后意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xiàn)代漢語的解釋。(“信”)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③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xiàn)代人說話習慣。(“達”)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⑤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6.詩歌鑒賞題(6分)
古詩的選材一般為絕句和小令,重點考查詩的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和藝術手法。注意開放題和比較題。怎樣讀懂一首詩?首先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然后分析詩題和注釋中的人和事。抓住重點詩句,理解詩的大意。古詩一般分兩層:第一層寫景、敘事為主,第二層抒情、議論為主,往往也是詩的主旨所在。
古詩鑒賞表述: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鑒賞形象(意象)
人物景象物象
意象——意境——情思:意境是詩人的思想與詩中生活圖景和諧統(tǒng)一的結果;眾多意象即構成意境。※鑒賞詩歌的意境:側重于景物(畫面)分析,理解詩人感情方法總結2、鑒賞語言
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煉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容。鑒賞時應聯(lián)系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其次,要善于抓住“詩眼”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詩句——深層含義——情思3、鑒賞表達技巧
古代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等;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對比、襯托(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象征、虛實結合、修辭方法運用和使用典故等。17.名句名篇默寫題(4分)
默寫內容以《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40篇和教材上要求背誦的為主。背誦時要記住作者和題目》答題技巧:審清題目要求,按規(guī)定默寫。上下句的默寫,可以根據(jù)上句或下句推導提醒。內容提示的默寫,可先在頭腦中默背有關內容,選取與提示相對應的內容默寫。要注意題干要求,養(yǎng)成“一字不差”的習慣。
(五)文藝文閱讀(18分)(18-21題)
閱讀材料一般為情、理散文,長度為1200字符左右,選具有時代感和地方特色的可能性大。文藝文閱讀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全面審題,二要規(guī)范答題,三要完整表達。
1.理解命題特點及角度
《考試說明》中關于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雖然設置了9項具體的考查目標,從近年來試卷分析,現(xiàn)代文閱讀命題的角度其實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
(1)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
(2)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及句子中的含意。
(3)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鑒賞作品的語言、構思、和表達技巧等。(此題天津卷采用多選題形式)
考生只要對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的上述命題特點有了清晰的理解,理性的認識,就會對現(xiàn)代文閱讀的考查內容在考前建立起一種親近感,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進而建立起高屋建瓴,勝券在握的良好臨考狀態(tài)。
2.掌握答題要領
總體建議:①先通讀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及大致思路。②先做最后一道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題。③審讀題干,找對應語段。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盡量在原文中找,至少有一道題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需要整合的答案也要從文中篩選重點詞語組合。④歸納概括的題目也要注意分析題干及分值設置,推斷得分點。多選題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出處,前后兼顧,整體把握。⑤表達題語言要通順、字跡要工整,最好用縷述法,不要寫得過多。
(六)語言運用題:22-24題(12分)
特點:1、實用性2、綜合性關鍵是要讀清題意,注意潛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注意新老題型的特點及表述要求。
老題型有壓縮語段、擴展語句,句式變換,修辭仿寫和修改病文等;新題型有公益廣告、對聯(lián)擬寫、情景對話、串臺詞、主持語、口語轉述、編寫短信、圖表閱讀和文字分析等
。
(七)作文(60分)
注意多種命題形式的出現(xiàn),天津卷不會有大的變化。應加強材料命題作文的指導和訓練。寫作過程:審題—立意—確定文體—選擇材料—構思—成文考場寫作容易失誤的地方:1.審題6.段落2.標題7.語言3.文體8.字數(shù)4.內容9.書寫5.開頭和結尾高考作文預測:題材內容體現(xiàn)“四個關注”
1.關注社會百態(tài),富有時代特征;2.關注傳統(tǒng)文化,弘揚人文精神;3.關注哲理思辯,突出發(fā)展空間;4.關注道德修養(yǎng),重視價值取向。
需把握的幾個話題:1、人類進步與科學的發(fā)展觀;2、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3、社會道德與人際關系;4、閱讀與審美;5、自然、社會與歷史發(fā)展。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用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關心、理解、尊重他人對人類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對人類的目前和未來深懷憂慮;二是對自然與他人充滿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善于反思、審視自我,對自己的行為、思維、心態(tài)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質主宰一切的今天,擁有豐富的入文精神尤顯重要,這自然也將成為考命題者關注的熱點。
語文科沖刺階段復習指導
“三個層面”:梳理——鞏固——突破
“一個原則”:求實效。
一.梳理考點和解題思路
1.針對月考和模擬試卷
首先是了解自我。自己什么題答得好,什么題得分低,原因是什么,經(jīng)過分析要一清二楚,以便查缺補漏,突破弱項。更重要的是分析每類題的命題意圖,掌握其解題思路。任何試題只是同學們分析考點的例子,每個考點的試題都有相應的命題及解題規(guī)律。同學們在復習時,不應滿足于對具體題目的分析上,重要的是能明了每類試題的考查意圖,掌握相應的解題思路,這是語文復習的最后階段力求達到的境界。(關于解題思路在前面已談)2.針對考點
只梳理試卷,有些考點可能會被忽視。因此,還需要對語文科《考試大綱》(包括天津《考試說明》)再一次進行快速掃描,目的是建構清晰的語文知識能力體系,明確高考考查的具體范圍和天津試卷的變化,以便查找復習的缺漏。
對天津《考試說明》中的“前言”“樣卷”及“試題分析”要研讀,要和06年的比較讀,從中找“變”的可能。二.鞏固復習成果
在以往的復習中,同學們都有很多收獲。鞏固已取得的復習成果可以說是現(xiàn)階段復習的重要內容。
比如語音、字形、成語等,前一階段同學們都進行了大量的復習,而且解答這些試題只掌握一些分析方法是不行的,必需要有一定的詞語積累做基礎,所以要不斷的復習鞏固,進行補充積累。類似的還有文言文閱讀,重在考查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積累,因此,要集中復習一些做過的文段,在詞語的不斷重現(xiàn)中達到掌握詞語意義及用法的目的。鑒于考查虛詞會涉及到教材,故課本上的古文也應通讀一遍。還有那些考查范圍非常明確的考點,比如名句名篇的默寫,一定要能流暢、準確背誦規(guī)定的40篇古詩文(重點是教材也要求背誦的),并能記住作者及出處。
鞏固復習一定要有計劃。要定時、定量,知識點不宜過于集中,適宜分散進行。
三.突破難點和弱項
兩個月的時間,只要同學們方法得當,語文復習還會有明顯的收效。從復習策略而言,突破難點和弱項更有利于大幅提高成績。所以對自己以往考試中失分較多的試題一定不要放棄。
無論哪個考點的掌握都會涉及兩個層面:一是知識上的,二是具體操作上的。如同學們普遍認為很難作答的古典詩詞閱讀,我們應首先在知識層面上理解意象和意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網(wǎng)絡信息傳播與輿論引導考核試卷
- 第5課我愛我們班第二課時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06年湖北黃岡中考滿分作文《關愛無處不在》
- 安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與實施考核試卷
- 第三單元 學寫文學短評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單板加工企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激勵機制考核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售樓處物業(yè)管理及綠化養(yǎng)護合同3篇
- 2025年北師大版七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師大新版八年級化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高一物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綠色簡潔商務匯總報告PPT模板課件
- 下肢皮牽引護理PPT課件(19頁PPT)
- 臺資企業(yè)A股上市相關資料
- 電 梯 工 程 預 算 書
- 參會嘉賓簽到表
- 形式發(fā)票格式2 INVOICE
- 2.48低危胸痛患者后繼治療評估流程圖
- 人力資源管理之績效考核 一、什么是績效 所謂績效簡單的講就是對
- 山東省醫(yī)院目錄
- 云南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礎研究
- 廢品管理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