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凸透鏡成像專題訓練(培優(yōu))參考答案〈3年~月5日編審)一、選擇題1.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2所示時.恰好在屏上能
看到燭焰縮小的像.由此可判斷凸透鏡的焦距 (A)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IBCI31I 圖2 圖5一位同學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5中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他所用凸透鏡的焦距 (C)A.一定大于30厘米 B.一定小于10厘米C.一定在10厘米到15厘米之間D.一定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間一物體在透鏡前20cm處.當它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時.其倒立像的移動的速度小于物體移動速度.可見此透鏡是 (A)A.凸透鏡、焦距小于10cmB.凸透鏡、焦距大于10cmC.凹透鏡、焦距小于10cmD.凹透鏡、焦距大于10cm老師在給同學照相時.發(fā)現(xiàn)鏡頭上落了一只蒼蠅.則 (C)A、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放大的蒼蠅B、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縮小的蒼蠅C、照片上沒有蒼蠅.只是照片略暗一些D、無法判斷5.小明的爺爺和奶奶都是老花眼.爺爺?shù)母匾恍?小明的爸爸是近視眼。他們三付眼鏡都放在報紙上.如圖6示?,F(xiàn)在爺爺要看書.讓小明把眼鏡給他.小明應該拿其中的 (A)圖66、用一架鏡頭焦距不變的照相機.給一個人照2寸的半身像.再用該相機給他照一張2寸的全身像.應 (A)A.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增大.適當縮短暗箱長度B.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增大.適當增加暗箱長度C.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減小.適當縮短暗箱長度D.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減小.適當增加暗箱長度.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燭焰從3倍焦距處移到2倍焦距處的過程中.數(shù)值減小的物理量是 (B)A.像的大小 B.像與物的距離C.像與透鏡的距離 D.透鏡的焦距.用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實像.如果將透鏡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結果是()A.像的上半部分沒有了 B.像的下半部分沒有了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分變暗了 D.整個像存在.但像變暗了9、一個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是30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若把物體沿凸透鏡的主光軸移到距凸透鏡45cm處.則成像的情況是(D)A.放大的實像 B.縮小的實像C.等大的實像 D.上述三種情況都可能.物體距凸透鏡20cm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距鏡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該像是(A)A.放大的 B.縮小的 C.等大的 D.無法判斷.攝影工作者在水面上拍攝水下物體.剛好得到清晰的像.若將水抽干再拍攝.為了得到清晰的像.他應該 (D)A.把照相機的鏡頭往前伸 B.增大暗箱的長度C.增大照相機與物體的距離 D.換用焦距較大的透鏡的鏡頭.小明決定自己給自己照一張手拿相機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對著穿衣鏡照相.當他距離鏡面2米時.正準備按下快門.突然為凋焦犯起愁來.請你告訴他把相機的距離標志調到 (B)A.2米B.4米C.小于2米D.大干4米.在凸透鏡的主軸上距透鏡1.5f到2f處.橫臥一根粗細均勻的細桿 £AB.如圖1所示。關于細桿AB的像A'.B'的粗細和指向.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A'端粗B'B.A'端粗B'C.A'端細B'D.A'端細B'端細.A'
端細.A'
端粗.A,
端粗.A,B,B,B'和AB的指向相同
和AB的指向相反
和AB的指向相同
和AB的指向相反圖114.在離焦距20厘米的凸透鏡正前方100厘米處.一物體以10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鏡靠攏.運動7秒鐘時.物體所成的像為(A)A.倒立放大的實像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21.把一個凸透鏡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間.在凸透鏡的焦點F處放一個點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處于光源S和凸透鏡之間.如圖3所示.為使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是一束平行光.則光源的位置 (B).A.應適當升高 B.應適當降低C.應不動. D.無論怎樣變動.均無法實現(xiàn) | < ?15.如圖2所示是小芳同學制作的模型照相機。通過調整內外紙筒的相對距離.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遠處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像一定是正立的 D.C.像一定是正立的 D.像的形狀、大小不能確定A.看到遠處景物的像是虛像B.如果看遠處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時.應把內紙筒向外拉一些C應把內紙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鏡朝較暗的室內D.凸透鏡與半透明膜之間的距離相當于凸透鏡的焦距 圖2.物體放在凸透鏡主軸上.距凸透鏡中心10倍焦距。當物體沿主軸逐漸往2倍焦距處移動時.則物體的像(B)A.一直是縮小的.且逐漸變小 B.一直是縮小的.先是實像后是虛像C.先是實像后是虛像.先是縮小后是放大D.一直是縮小的實像.但是逐漸變大.下列光學元件中可以成正立、縮小的像是 (BC)A.凸透鏡B.凹透鏡C.凸面鏡 D.凹面鏡.凸透鏡的焦距為16厘米.物體直立在主軸上距焦點6厘米處.成實像的是(B)A.正立、放大的虛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縮小的虛像.有兩塊凸透鏡L1和L2.它們的焦距分別是f1=16厘米和f2=6厘米。另有一塊凹透鏡L3.其焦距為f3=8厘米.欲使一束平行光先后通過其中兩塊透鏡后.仍為平行光.但光束變窄.則下列所選透鏡和安置方法都正確的是 (C)A.選L1和L2.使兩透鏡間距D=22厘米.并使光先通過L1B.選L1和L2.使兩透鏡間距D=22厘米.并使光先通過L2C.選L1和L3.使兩透鏡間距D=8厘米.使光先通過L1D.選L2和L3.使兩透鏡間距D=2厘米.使光先通過L220.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燭焰距透鏡30厘米.在離燭焰45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現(xiàn)保持燭焰和光屏不動.只移動透鏡.第二次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則此次像是(B)人.倒立縮小的實像 8.倒立放大的實像?.正立縮小的實像 口.正立放大的實像TOC\o"1-5"\h\z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如果在距透鏡20cm處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燭焰的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A.像一定是放大的 B.像一定是縮小的一種手電筒上所用的聚光小電珠如圖4所示.其前端相當于一個玻璃制成的凸透鏡.燈絲(可看作一個點光源)發(fā)出的光通過它折射時.出射光束(圖中實線所示)比無此透鏡時的光束(圖中虛線所示)要窄.有聚光功能.在這種小電珠中.燈絲應位于 (A).人.凸透鏡的焦點以內8.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凸透鏡的焦點 口.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處24、下列關于凸透鏡成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A.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放大的 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C.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縮小的D.所成的縮小的像.一定能成在光屏上.若用照相機的鏡頭作為透鏡做透鏡成像實驗.那么下述現(xiàn)象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D).A.看到物體倒立的、縮小的像 B.看到物體正立的、放大的像C.看到物體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體正立的、縮小的像.一束發(fā)散光線通過某透鏡后仍為發(fā)散光.則該透鏡一定為 (D)人.凸透鏡B.凹透鏡C.凸面鏡D.無法確定.有一長方體玻璃磚內有一呈雙凸面(球面)的空氣泡.可以看作透鏡.一束平行光束按圖5所示方向射向氣泡則這束平行光將 (C).A.穿過氣泡后仍保持平行 B.穿過氣泡后會聚C.穿過氣泡后發(fā)散 D.不能穿過氣泡.全部被反射
OxPTOC\o"1-5"\h\z.如圖6所示.P、Q為凸透鏡主軸Oq上的兩點?若物體放在P點可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若在Q點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實像.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A.凸透鏡必須在P、Q之間 B.凸透鏡一定不在P、Q之間C.凸透鏡可在P點左側.也可在P、Q之間D.凸透鏡可在Q點右側.也可在P、Q之間.晚上用放大鏡看書時.在角度合適的情況下.可以在放大鏡里看到燈的縮小的正立的像.這個像是 (D).A.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實 B.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實像 D.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虛像.在圖7中.凸透鏡不動.一個物體由a逐漸靠近b的過程中.始終可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不斷增大.由此可以判斷該凸透鏡左側那個焦點 (C).A.在a點左面B.在a、b兩點之間 L跟, _、、一_____ ,_ 3 u fzit/C.在b、0M間.且bO>f>bo/2 _* ' D.在b、。之間.且b0>f>0 鳳〃 V☆31.在凸透鏡主軸上的一物點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徑對稱切除鏡很小一部分.如圖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鏡向原主軸置合攏.則成像情況與原來相比(C).A.相同B.成兩個像.上半截透鏡A成像點上移.下半截透鏡B成像點下移C.成兩個像.上半截透鏡A成像點下移.下半截透鏡B成像點上移D.不能成像
.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樹或花的葉子上澆水.常會把葉子燒焦.其原因是 (D).A.水滴蒸發(fā).帶走葉子的熱量 B.水滴在陽光下溫度升高.把葉燙焦C.水滴容易透過陽光 D.水滴會使陽光會聚.把葉子燒焦二、填空題.放大鏡是一個短焦距的凸透鏡.觀察時要讓透鏡到物體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觀察者應從另一側透過透鏡看物體就可以看到物體虛像。.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10厘米;當把物體沿主光軸從距透鏡25厘米處向15厘米處移動時.像距的變化是變大.像的大小變化是變大.像的倒正變化是倒立不變 。.用照相機拍攝.選定景物時.調節(jié)鏡頭改變的是像 距。拍近景物時.鏡頭調節(jié)的方向是向前伸;拍遠景物時.鏡頭調節(jié)的方向是向后縮。.凸透鏡的焦距為f.當把一個物體從離透鏡1.5f處沿主軸移到5f處的過程中.物像間距離的變化情況是變大 。.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現(xiàn)象時.看到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xiàn)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冬冬對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思考。受此啟發(fā).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冬冬想:如果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請寫出你的推斷:壬色光對凸透鏡的焦距大.你推斷的理由是:紫色光通過三棱鏡時偏折大.物體在凸透鏡前24厘米處.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一個與物體等大且倒立的像.則此透鏡的焦距為12CM。.如圖8.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fā)現(xiàn)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應的位置上.有一橢圓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條與試管平行的亮線。這是因為試管充滿水的地方相當于凸透鏡.而氣泡與周邊的水組成凹透鏡。如果把白紙從靠近試管向下移動到較遠處.亮線的粗細將如何變化?先變細后變粗。40、用兩架焦距不同的照相機.在同一位置拍同一處景物.則用焦距較小的照相機得到景物的像較小。
41、如圖所示是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此時燭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實像.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在凸透鏡固定的情況下.小文進行了以下操作.操作一:將蠟燭適當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再移動光屏得到放大的清晰實像.操作二:將光屏移到70cm刻線位置.再移動蠟燭.可在光屏上得到縮?。ㄟx填“放大”或“縮小”)的清晰實像.操作三:光屏在70cm刻線位置不動.將蠟燭繼續(xù)向左移動一段距離.然后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合適位置放凹一(選填“凸”或“凹”)透鏡.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實像.三、作圖題與實驗題43.在圖9中.光束從左方射入每個方框.畫出在每個框內各放入什么適當?shù)墓鈱W元件.才會產生圖中的效果。出射光束標注的字母a'.b’.分別對應于入射光束的兩個邊緣。44.圖13是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光屏上得到的是實像。在圖上畫出光線AC和AD經透鏡折射后的傳播方向。4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畫一直線并標明刻度.將透鏡固定在50cm處.如圖所示..為得到下列同樣的光路.在下列的A、B、C三個圖上填畫不同的面鏡或透鏡。(1)當把點燃的蠟燭放在20cm處時.沿直線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重新調整后.保持透鏡的位置不變.當把光屏放到75cm處時.移動蠟燭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選填“放大”或“縮小”)、倒(選填“正”或“倒”)立的實像.如果此時透鏡上落下一只小蟲.則光屏上的像有何變化?像的大小不變.像變暗(3)當把蠟燭移到10cm處時.移動光屏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像(選填“放大”或“縮小”).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這三種光學儀器正常使用時.與這種成像情況一致的是照相機(4)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上選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動.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把透鏡向下移.(5)此時.小剛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遠離(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使蠟燭的像變得清晰..投影儀是常用的教學儀器.圖7是投影儀的結構圖。(1)請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圖中畫出投影片上B點發(fā)出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2)要使成在屏幕上的清晰像變大些.應采取的方法是.如圖6所示.直線是凸鏡的主光軸所在的位置.5是發(fā)光點.S’是S經凸透鏡所成的像.作圖確定凸透鏡所在的位置以及焦點的位置.如圖10所示.一條光線射向凸透鏡.試確定它經凸透鏡后傳播的方向..在透鏡L左側有一光源AB.在透鏡的右側的光屏S上可得到光源清晰的像.在圖8中畫出由A點發(fā)出的光線AP經透鏡折射后的光路圖。圖8請設計一個測老花鏡度數(shù)的請設計一個測老花鏡度數(shù)的.有兩個凸透鏡.甲的焦距較長.乙的焦距較短.要使一束平行光通過這兩個透鏡后仍是平行光.但光束比原來變寬.在圖11方框中作圖表示這兩個透鏡應該怎樣放置.五、探究與應用題:(共7分).小華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根據(jù)記錄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像距隨物距變化的圖線.如13所示.請你認真讀圖后回答:(1)實驗中所用的凸透鏡焦距是10cm..⑵將物體由距凸透鏡40cm處勻速移動到20cm處時,像距變大(變大/變小/不變)像 變大 (變大/變小/不變).此時像移動的速度 小于 (大于/小于/等于)物體移動的速度。.老花鏡的“度數(shù)”等于它的焦距(以米為單位)的倒數(shù)乘100。最簡單的方法。要求寫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驟和計算公式。三.計算題:53、用一直徑是20cm的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凸透鏡的另一側15cm處.有一垂直透鏡主軸的光屏.光屏上顯現(xiàn)出一個直徑是10cm的光斑.則這個凸透鏡的焦距是多少?(10協(xié)或30cm)光學知識點:凸透鏡1、若當物體從無窮遠向—移動時.物體移動的范圍是8—2f.此時.像移動的范圍是f—2f.移動的距離為f.比較兩個范圍大小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移動的距離大于像移動的距離.說明物體比像移動得快。2、若物體從2f移向f時.物體移動的距離為f.此時像移動的范圍為2f—8.由此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移動的距離小于像移動的距離.說明物體比像移動得慢。3、同理.當物體從f向透鏡光心移動時.像從無限遠移向光心.物比像移動得慢凹透鏡對凹透鏡只能成正立.縮小的虛像.且像總在透鏡和物體之間.物體移動的距離大于像移動的距離.所以物體比像移動得快各類光學元件成像特點①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②凹面鏡成像的情況較為復雜.當物體在焦點以內時?成正立的放大的虛像.當物體在焦點以外時.物體成倒立的縮小的虛像③凸面鏡始終成正立縮小的虛像④凹透鏡成的像始終是正立的縮小的虛像.部分題詳解選擇21題解:當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體在二倍焦距之外時.形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可在P點左側.當P點在凸透鏡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間時.可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Q點在2倍焦距以外.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也可在P、Q兩點之間時.可以讓透鏡靠近P點一些.此時P處于一倍到兩倍焦距之間.而Q處于兩倍焦距之外.也可滿足題設條件.故選C.31、在凸透鏡主軸上的一物點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徑對稱切除鏡很小一部分.如圖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鏡向原主軸置合攏.則成像情況與原來相比( ).AA.相同B.成兩個像.上半截透鏡A成像點上移.下半截透鏡B成像點下移C.成兩個像.上半截透鏡A成像點下移.下半截透鏡B成像點上移 D.不能成像解:如果沿直徑對稱切除透鏡很小一部分.相當于把凸透鏡分成了上下兩個小凸透鏡.這兩個小凸透鏡的焦點及焦距和光心與原來的大凸透鏡是一樣的.不移動時主光軸、焦點都是重合的.當把上面的小凸透鏡下移后.該小凸透鏡的主光軸也向下移.相當于物體向上移.當然成像要向下移.下面的小凸透鏡與之相反.像向上移.故選C.39.如圖8.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fā)現(xiàn)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應的位置上.有一橢圓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條與試管平行的亮線。這是因為試管充滿水的地方相當于凸透鏡.而氣泡與周邊的水組成凹透鏡。如果把白紙從靠近試管向下移動到較遠處.亮線的粗細將如何變化?先粗細再變粗。C.C.凸透鏡可在P點左側.也可在P、Q之間D.凸透鏡可在Q點右側.也可在P、Q之間26.一束發(fā)散光線通過某透鏡后仍為發(fā)散光.則該透鏡一定為 ( )A.凸透鏡B.凹透鏡C.凸面鏡D.無法確定D無法確定。凹透鏡和凸面鏡都有發(fā)散作用.一束發(fā)散光線通過它們后肯定更加發(fā)散.所以仍為發(fā)散光。凸透鏡有匯聚作用.但是如果原來的發(fā)散光發(fā)散程度很厲害.則雖然經過凸透鏡后可以使它的發(fā)散程度減少.但仍有可能還是發(fā)散的。 28.如圖6所示.P、Q為凸透鏡主軸O1O2上的兩點.若物體放在P點可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若在Q點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實像.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必須在P、Q之間 B.凸透鏡一定不在P、Q之間解:(1)圓柱型試管充滿水的地方.中間比邊緣厚.是水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會聚成一條亮線.(2)由于氣泡的存在.氣泡周邊的水形成中間薄邊緣厚的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在氣泡的下面對應的位置有黑影.(3)亮線的位置相當于焦點的位置.如果把白紙從靠近試管向下移動過程中.經過焦點時亮線最細;從焦點處向下繼續(xù)移動時.亮線變粗.是因為光線繼續(xù)由焦點的位置向前沿直線傳播.故答案為:凸;凹;先變細再變粗
41、(2011?東城區(qū)一模)如圖所示是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此時燭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實像.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在凸透鏡固定的情況下.小文進行了以下操作.操作一:將蠟燭適當向^^(選填“左”或“右”)移動.再移動光屏得到放大的清晰實像.操作二:將光屏移到70cm刻線位置.再移動蠟燭.可在光屏上得到縮小(選填“放大”或“縮小”)的清晰實像.操作三:光屏在70cm刻線位置不動.將蠟燭繼續(xù)向左移動一段距離.然后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合適位置放凹(選填“凸”或“凹”)透鏡.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實像.其他光學題:☆1.在凸透鏡的主軸上.距光心2f處放一個點光源S。在另一側得到一個像點S’。若透鏡繞其光心轉動一個不太大的角度則像點S’的位置將 ( )A.在原來的主軸上.但靠近光心 B.在原來的主軸上.但遠離光心C.在原來的主軸上.且位置不變 D.偏離原來的主軸1,在兩相交平面鏡a、b之間有一發(fā)光點5.如圖14所示。試畫出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使它分別經a、b兩鏡面各反射一次后.仍回到S點。并說明你的作圖依據(jù)。解:先作出點光源S通過平面鏡a、b的對稱點.即為像點S1、S2.連接S1、S2分別交平面鏡a、b于點A、B.連接SA、AB、BS為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符合分別經a、b兩鏡面各反射一次后.仍回到S點.如圖所示.(注意實際光線用實線.輔助線用虛線)114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畫一直線并標明刻度.將透鏡固定在50cm處.如圖所示.2.如圖4所示.用潛望鏡觀察物體A時.看到A的像和物制相比較水平方向的距離( ).A.變大B.變小C.不變D.無法確定(1)當把點燃的蠟燭放在20cm處時.沿直線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重新調整后.保持透鏡的位置不變.當把光屏放到75cm處時.移動蠟燭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選填“放大”或“縮小”)、倒(選填“正”或“倒”)立的實像.如果此時透鏡上落下一只小蟲.則光屏上的像有何變化?像的大小不變.像變暗(3)當把蠟燭移到10cm處時.移動光屏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像(選填“放大”或“縮小”).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這三種光學儀器正常使用時.與這種成像情況一致的是照相機(5)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上選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動.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把透鏡向下移.(5)此時.小剛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 遠離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使蠟燭的像變得清晰.解:圖形如右圖所示.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AB與其在M1鏡的像A'B'關于M1對稱.A'B'對于M2鏡為物.它的像A〃B〃距02距離為L+h.所以A〃B〃距AB水平距離為L.答:人從潛望鏡中看到AB的像距物體AB的水平距離為L.水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品混凝土報告范文大全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農村社會工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工業(yè)供熱與管道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個人事項報告說明范文
- 2025酒店房屋租賃合同
- 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微技術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國際石油合作合同模式分析
- 課題申報書:高校青年教師學術資本積累的影響因素及其路徑優(yōu)化研究
- 課題申報書:高等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與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互動機制研究
- 課題申報書:父母和同伴調節(jié)青少年情緒的有效性:不同關系情境下的發(fā)展異同及其行為和神經基礎
- 《鉸鏈四桿機構》(課件)
- 鄉(xiāng)村振興的實踐探索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考題
- 外研版小學英語(三起點)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題及答案(共3套)
- 醫(yī)療器械質量記錄和追溯管理制度
- 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單元復習課件
- 第12課 Python的函數(shù) 教案
- 地產項目整合方案
- 【課件】化學實驗與科學探究課件-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上冊
- 小學英語時態(tài)練習大全(附答案)-小學英語時態(tài)專項訓練及答案
- 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平行線中的拐點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