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期末復習綜合測試一、選擇題1.《尚書》記載,周公曾說:“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聞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用兵伐殷)。”這體現(xiàn)了西周時期A.統(tǒng)治者接受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周王對諸侯的控制力增強C.倡導敬德保民的思想維護統(tǒng)治 D.政治局勢非常地不穩(wěn)定2.秦律規(guī)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殺人,距離百步以內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應罰繳鎧甲兩套;若能抓獲逃亡盜賊,抓捕者可得其所攜錢財。由此可見,秦朝A.獎勵耕戰(zhàn)助推尚武風氣 B.強調社會責任以維護安定C.嚴苛刑罰引發(fā)政治危機 D.注重法治建設以教化民眾3.西漢前期,流民多為豪族商人所用,是謂“一家聚眾,或至千余人”。漢武帝后期,“諸鐵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銅鐵,一歲功十萬人已上”,流民與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虛”之事頻繁發(fā)生。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A.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機制的失靈 B.國家專營政策存在一定弊端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漸削弱 D.人地矛盾加劇導致流民增多4.漢武帝時期,官員審判案件時可以將《詩》《書》《禮》《易》《春秋》,特別是《春秋》中所集中體現(xiàn)的封建倫理觀念作為判案依據,史稱“春秋決獄”。這說明A.“五經”收錄了大量法律文獻 B.儒家倫理成為治國的重要依據C.漢武帝推崇依法治國的理念 D.漢代司法審判充滿了人文色彩5.有學者評論某制度時說:“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灾疄槔恚瑒t法不煩而教化行;以之成賦,則下不困而上用足?!边@一制度A.由北魏孝文帝首創(chuàng) B.與均田制相始終C.特點是土地為標準D.解決了貧困問題6.南朝時期,政府推行“土斷”制度,即清查出大量依附在“私門”、“大戶”的人口,把他們編入國家戶籍。這一制度A.標志著國家戶籍制度的成熟 B.有利于進一步推廣均田制C.阻礙了北方人口南遷的趨勢 D.有利于增加政府財政收入7.唐朝后期,在流通領域產生了“便換”,接近于現(xiàn)在的匯票,商人把款項交給某地的某機構或商家,領取票證,然后持票到所屬道府,核對憑據無誤后,提取款項。這現(xiàn)象反映了當時A.具有交易憑證功能的紙幣產生 B.貨幣金融領域出現(xiàn)變革C.完善的商業(yè)信用體系已經建立 D.重農抑商政策日益松動8.北宋時期,政府核定全國“坊郭戶”(城市民戶)數(shù)量,按財產多寡將其劃分成十等,并將“坊郭戶”正式列入戶籍。此舉主要目的是A.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B.維護君主專制統(tǒng)治C.擴大政府財稅來源 D.抑制商品經濟發(fā)展9.明太祖曾“詔戶部申嚴交通外番之禁?!駜蓮V、浙江、福建愚民無知,往交通外香私易貨物,故嚴禁之。沿海軍民官司縱令相看,治以罪?!睋丝芍?,明朝當時實施的對外A.海禁政策 B.自由貿易 C.重農抑商 D.對外開放10.清統(tǒng)治者將東北視為“龍興之地”,設立有別于內地的將軍體制。1907年清政府將盛京將軍改為東三省總督,為東北三省最高長官,并在奉天、吉林、黑龍江建行省,設巡撫,取代將軍體制,逐步廢除了旗民分治政策。這一變革A.促進了國家認同 B.強化了中央集權C.緩解了邊疆危機 D.調整了階級矛盾11.清末新政期間,清政府財政支出急劇增加。清政府為了籌措新政資金,從新興的工商產業(yè)入手獲取新稅源,并經常加抽米捐、警捐等。以對商業(yè)活動征收的厘金為例,1901年時為1600多萬兩,到了1908年就增至2000多萬兩。這反映出清末新政A.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 B.調整了重農抑商政策C.阻礙了商業(yè)活動開展 D.解決了政府財政危機12.1912年,組黨之風遍及全國,政黨團體數(shù)目有300多個,最后演化成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同盟會(國民黨)、以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政黨民主黨、以袁世凱為首的共和黨和統(tǒng)一黨。同年冬,第一屆國會正式選舉,全國各黨各派積極活動,議員競爭十分激烈。這一局面的出現(xiàn)A.反映了民主思潮的傳播 B.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轉型C.增強了民眾的參政熱情 D.遏制了封建勢力的膨脹13.1953年,一位美國記者記述:在(中國)東北的工業(yè)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在各種工業(yè)部門里工作,他們擔任著經理、管理員以及技術人員或者一般的職務。在大規(guī)模的訓練班里,少數(shù)民族工人被培養(yǎng)成熟練的技工,勞動模范之中有許多人是來自各個少數(shù)民族。這表明()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較好貫徹 B.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得到復興 D.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向工業(yè)化邁進14.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一年之內,中美外交從不可調和的沖突狀態(tài)進入了總統(tǒng)使節(jié)去北京為總統(tǒng)訪華籌備的階段。其間雙方避開了20年來的敵對宣傳,聚焦于最重大的戰(zhàn)略目標,開展地緣政治對話,重塑冷戰(zhàn)時期的國際秩序。”材料中“最重大的戰(zhàn)略目標”是指中美兩國A.維護現(xiàn)有國際秩序 B.和平解決臺灣問題C.建立新的國際平衡 D.共同應對蘇聯(lián)威脅15.1978年5月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學習新憲法,宣傳新憲法,遵守新憲法》。全國上下,圍繞學習宣傳新憲法,提高對社會主義法制的認識,促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開展了廣泛的學習和討論。這一現(xiàn)象表明中國A.法制建設開始融入世界 B.文革“左”傾錯誤清除C.民主法制建設日臻完善 D.思想領域得到逐步解放16.1993年的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公報表述道:“全年城鎮(zhèn)新安排就業(yè)700多萬人,年末城鎮(zhèn)待業(yè)率為2.3%。”1994年,有關內容改為“全年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人員705萬人,年末城鎮(zhèn)失業(yè)率為2.6%,”以上關于就業(yè)狀態(tài)用詞的變化反映了A.思想解放助推經濟體制改革深化 B.市場機制的無序性弊端已顯現(xiàn)C.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D.經濟體制改革激發(fā)了經濟活力17.《世界著名法典漢譯叢書》中說:“它開創(chuàng)了羅馬法制史上的一個新時代。它把向來由貴族祭司階層把持的‘習慣法’用人人可見的文字公布出來,使司法執(zhí)法‘有明確的文字做依據’”?!八笔侵窤.《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 C.萬民法 D.自然法18.中世紀的西歐音樂多以宗教目的為主,其內容主要為誦經祈禱和禮拜歌唱。但創(chuàng)作于13世紀的戲劇《羅賓與瑪麗昂》則以旋律自然的對話形式,歌頌了民間愛情的忠貞,嘲弄了封建騎士的卑劣。據此可知,該劇的創(chuàng)作A.擺脫了宗教文化的束縛 B.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文化追求C.受到了文藝復興的影響 D.體現(xiàn)了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19.馬丁·路德把基督教經典翻譯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開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種語言交流。對德國來說,馬丁·路德最大的意義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對這則材料的解讀最準確的是A.馬丁·路德的譯書推動德意志國家統(tǒng)一B.馬丁·路德的譯書推動德意志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促進了德意志民族意識的萌發(fā)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實現(xiàn)了民族國家獨立20.1791年12月,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起草的十條修正案通過,成為憲法的一部分。第二條修正案規(guī)定:紀律良好的民兵隊伍,對于一個自由國家的安全實屬必須;故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這一規(guī)定A.有效維護了聯(lián)邦政府的統(tǒng)一 B.避免了政府對民眾權利侵犯C.推動了美國民主共和制建立 D.埋下了社會治安混亂的隱患21.1851年,英國第一個現(xiàn)代意義的工會在手工業(yè)行會工人中產生;1868年國會大選,第一次投票的工人們集中把票投給同情工人的議員;1900年組建勞工代表委員會后改稱工黨;1924年組閣,并從此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zhí)政。這表明英國A.工人階級至此登上政治舞臺 B.工人政治權利得到充分的發(fā)展C.工人政治斗爭方式與時俱進 D.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逐漸完善22.早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設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戰(zhàn)后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一金融一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由此可知,該設想A.表明美國在該經濟體系中居主導地位 B.反映了世貿組織是該經濟體系的核心C.說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已經形成 D.有利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制度化23.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勞動者要求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的呼聲逐8高漲。為此,發(fā)達國家推行了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以使貧困人口和由于各種原因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這一制度被稱為“福利國家"制度。據此可知,“福利國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A.戰(zhàn)爭導致勞動力大量喪失 B.經濟發(fā)展導致貧富懸殊嚴重C.社會經濟結構的全面調整 D.勞動人民大多依賴社會救濟24.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鳳凰城市政府每年以合同購買服務的形式,對非營利組織從事社區(qū)公共服務提供10%-80%財政資金支持,并給予特定的免稅政策,同時在其從事社區(qū)公共服務時所購買的商品也免繳消費稅。這些舉措A.源于社區(qū)公共服務不足 B.推動社區(qū)管理走向市場化C.克服了社區(qū)自治的缺陷 D.增加了政府公共服務開支二、非選擇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主要選官制度演變簡表時期名稱選官方式選官標準特點夏、商、西周世卿世祿制宗法世襲血緣貴族政治戰(zhàn)國、秦朝軍功授爵制、薦舉制薦舉才能、軍功官僚政治兩漢察舉制官員舉薦德、才官僚政治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評品第士族政治隋唐以后科舉制分科考試成績官僚政治材料二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其推重業(yè)謂之“白衣公卿”,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具有老死于文場者,亦所無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王定?!短频盅浴肪?《散序進士》(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趨勢。(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述古代科舉制度的影響。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高宗永徽二年,命長孫無忌、李績等撰《永徽律》,與此前漢、晉以來法律合刊,計分12篇,共30卷,史稱《唐律律疏》。并鄭重說明:“舊律云言理切害,今改為情理切害者,蓋欲原其本情,廣思慎罰故也。”宋太祖建隆四年,經朝廷同意,由竇儀等人主持收集了唐開元到宋建隆年間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規(guī)范,共12篇、502條,刊印頒行,史稱《宋刑統(tǒng)》。其律文大多是唐律的翻版,但在制度上更加規(guī)范。如規(guī)定死者沒有子嗣的,其遺產由女兒、近親依次繼承,不得出賣部曲(家仆)、奴婢等,為了避宋翼祖趙敬之諱改“大不敬”為“大不恭”等?!幾孕焓篮纭吨袊糯晌墨I研究》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任命精通中國傳統(tǒng)法律和西方法律的沈家本、伍廷芳為修訂法律大臣,諭令“按照所陳各節(jié)”,“修改刪并”,但“凡我舊律義關倫常諸條,不可率行變革,庶以維天理民彝不蔽?!痹谶@次修訂法律工作中,沈家本等秉承“洋為中用”的指導思想,規(guī)定禁止刑訊、刪減死罪條目,改革行刑舊制、禁革買賣人口、刪除奴婢舊制、統(tǒng)一滿漢刑律、變通秋審制度,還制定了《商律》、《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法院編制法》、《違警律》、《大清新刑律》、《國籍法》、《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大清現(xiàn)行刑律》等新律。以上十個新律雖代表了當時先進的法文化,如引入西方的陪審員制度和律師制度,但由于清政府的迅速垮臺,其中大部分只是頒布而未及實施即告廢止?!肚迥┬迲椗c沈家本》(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宋法律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清末修律“中西結合”的表現(xiàn),并對清末修律進行簡評。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近代(1840—1919)外交轉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結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會內部新因素產生與發(fā)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動反應,而是針對外部強敵對晚清政府與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所做出的被動對策。這個特點決定了中國近代外交轉型的發(fā)展過程,就是如何處理中國傳統(tǒng)外交觀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現(xiàn)念與制度之間關系的過程,也是中國外交近代轉型的過程。盡管晚清外交特型沒有能夠指導晚清外交奏響勝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與制度的挑戰(zhàn)下,在中國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還是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國步入近代化軌道……——摘編自李敏《試論中國近代外交的轉型》材料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各國要同心協(xié)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一思想為人類社會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持續(xù)繁榮、長治久安繪制了藍圖,反映了中外優(yōu)秀文化和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指明了國際社會的前進方向,對中國和平發(fā)展,世界繁榮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一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是當代中國外交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是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已多次被聯(lián)合國文件引用,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幾詶顫嶓锻苿訕嫿ㄈ祟惷\共同體》(1)依據材料一,指出中國近代外交轉型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其歷史影響。(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外交理念變化的表現(xiàn)。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紀,英國政府除了國防、財政、稅收、社會治安等傳統(tǒng)事務外,還要管理經濟、科技、教育等新事務。當時國王、貴族仍主導著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曾任中華領事館翻譯的密迪樂提出,英國應采取中國科舉制公開競爭的原則,面向全體國民,實行考試錄用官員的制度。1850——1870年間,許多雜志介紹了中國科舉制的選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因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確立考試競爭和擇優(yōu)錄取的原則。1870年英國完成文官制度的改革,實現(xiàn)了從直接任命官職到公開競爭、考試錄用的重大轉變。根據上述材料,圍繞“英國文官制度改革”,確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C【解析】材料引文的意思是你的偉大光明的父親文王,能夠崇尚德教,慎用刑罰;不敢欺侮無依無靠的人……被上帝知道了,上帝很高興,就降大命給文王。用兵滅殷。體現(xiàn)了周公對周文王崇尚德政,愛護子民,慎用刑罰的治國思想持肯定態(tài)度,C項正確。當時儒家思想尚未產生,A項錯誤;題干無法體現(xiàn)周王對諸侯的控制力,B項錯誤;題干無法體現(xiàn)政治局勢動蕩,D項錯誤2.【答案】B【解析】秦朝法律通過獎罰并舉的舉措來督促社會成員抓捕盜賊,這一在強調社會責任來維護社會安定,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到耕戰(zhàn)舉措,排除A項;刑罰嚴苛在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到民眾教化,排除D項。故選B項。3.【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為增加賦稅收入,在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的政策,但是由于專營經濟本身的局限性,百姓反而需要承受更多的負擔,除了要向國家繳納人頭稅和田稅、承擔徭役和兵役外,還需要承擔煉銅鐵、鑄鐵器等強制性勞動,出現(xiàn)了“諸鐵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銅鐵,一歲功十萬人已上”的現(xiàn)象,從而致使流民人數(shù)增加,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社會救濟的失靈,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通過“推恩令”等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漸削弱”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政府官營政策導致流民大量增加,無法反映出人地矛盾的加劇,排除D項。故選B項。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春秋決獄”是指官員審判案件時,可以將五經,尤其是《春秋》中集中體現(xiàn)的封建倫理觀念作為判案依據,表明儒家的倫理和思想主張在當時已成為治國的重要依據,B項正確;“六經”是儒家經典,并未收錄法律文獻,A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儒家思想對司法審判的影響,不是依法治國,C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漢代司法審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不是人文色彩。D錯誤。5.【答案】B【解析】租庸調制實施的基礎是均田制,隨著均田制被破壞,租庸調制隨之結束,故B項正確;納庸代役是唐代首創(chuàng),故A項錯誤;納稅標準除土地還有人丁,故C項不準確,排除;D項夸大了租庸調制的作用,故排除。6.【答案】D【解析】土斷制度將隱附在豪門大戶的人口編入國家戶籍,這樣國家控制的人口增加,有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D正確;土斷制度是在原有國家戶籍制度基礎之上的進一步完善,排除A;均田制度是在北朝實行而非南朝,排除B;土斷制度有助于北人南遷,排除C。7.【答案】B【解析】唐代”便換”接近于現(xiàn)代的匯票,從其流通程序來看,顯然突破了之前的貨幣流通形式,說明這一時期貨幣金融領域出現(xiàn)了變革,B正確;“便換”不等于紙幣,最早的紙幣出現(xiàn)在北宋,排除A;通過題干無法判斷當時的商業(yè)信用體系是否完善,排除C;題干與重農抑商政策無關,排除D。8.【答案】C【解析】北宋政府核定全國城市民戶數(shù)量,將其按財產多寡分等并編定戶籍,意在以此為根據,收取城市居民的賦稅,擴大政府財稅來源,C項正確;了解并登記居民戶數(shù)和財產情況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A項錯誤;政府統(tǒng)計城市民戶的情況與加強君主專制沒有直接關系,B項錯誤;政府將“‘坊郭戶’正式列入戶籍”,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抑制商品經濟的發(fā)展,D項錯誤。9.【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今兩廣、浙江、福建愚民無知,往交通外香私易貨物,故嚴禁之。沿海軍民官司縱令相看,治以罪”體現(xiàn)的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故A正確;自由貿易和對外開放不符合史實,故BD錯誤;重農抑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錯誤。10.【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清朝建立之初和1907年,清政府對東北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使得東北和內地治理趨同,這有利于促進國家認同,A項正確;材料中地方行政區(qū)劃的變化與加強中央集權沒有直接聯(lián)系,排除B項;這一時期東北地區(qū)并沒有較為嚴重的危機,而且上述舉措對東北地區(qū)有利,并不能緩解其它地區(qū)的危機,排除C項;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末新政期間對新興的工商產業(yè)加稅,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商業(yè)活動的開展,C項正確;材料僅涉及加稅的問題,未涉及對經濟的控制問題,排除A項;清政府為新政增加新稅源,但未改變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征稅結果,且清末新政以失敗而告終,排除D項。故選C項。12.【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社會思想解放,增強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參政熱情.即使是立憲派和封建軍閥迫于形勢也組黨參政,A項正確;北洋軍閥控制了中華民國政權,繼續(xù)實行專制統(tǒng)治,排除B項;辛亥革命未充分發(fā)動群眾,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仍然有限,排除C項;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勢力膨脹,排除D項。故選A項。1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少數(shù)民族成員可以在各種工業(yè)部門里工作,可以擔任不同職務,還可以成為勞模,體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平等,故A項正確。1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美外交從不可調和的沖突狀態(tài)進入了總統(tǒng)使節(jié)去北京為總統(tǒng)訪華籌備的階段”“重塑冷戰(zhàn)時期的國際秩序”可知,這里描述的是基辛格訪華。此后中美關系緩和,而中美關系緩和最重大的戰(zhàn)略目標是共同應對蘇聯(lián)的威脅,D正確;中美關系緩和意味著打破了現(xiàn)有的國際秩序,排除A;中美關系緩和的關鍵是臺灣問題,但這并不是兩國的最重大戰(zhàn)略目標,排除B;當時是冷戰(zhàn)時期,中美關系緩和的戰(zhàn)略目標并不是指向新的國際平衡,排除C。15.【答案】D【解析】關于學習、宣傳新憲法,從官媒的推崇到民眾的支持,可以看出此時新中國在法制建設方面已經有了不同于文革時期的認識,這說明思想領域得到了解放,故D項正確;由材料無法看出融入世界的問題,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文革“左”傾錯誤清除,故B項錯誤;此時的民主法制建設還未完善,故C項錯誤16.【答案】A【解析】從材料統(tǒng)計公報表述看,就業(yè)狀態(tài)用詞有兩處關鍵變化:一是“新安排”變?yōu)椤靶略觥?,一是“待業(yè)率”改為“失業(yè)率”。“新安排”“待業(yè)”這些詞匯,反映的是計劃經濟時期勞動者的一種獨特狀態(tài),帶有濃厚的舊體制色彩,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淡化這些詞匯,改用“新增”“失業(yè)”,表明我國已能實事求是地面對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擺脫了舊有觀念的束縛,依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規(guī)律尋找多種可行的解決辦法,可見思想解放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A項正確;市場機制的無序性弊端已顯現(xiàn)與材料的主旨相悖,排除B項;1994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啟時間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排除C項;“激發(fā)了經濟活力”缺乏材料依據,排除D項。故選A項。17.【答案】A【解析】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羅馬制定了《十二銅表法》,羅馬成文法誕生,故選擇A;公民法是指適用范圍主要限于羅馬公民的法律,是就范圍而言的,與“用人人可見的文字公布出來”無關,排除B;萬民法是指適用于羅馬統(tǒng)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也是就范圍而言的,排除C;自然法是一種法制觀念,排除D。18.【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世紀的音樂的主要內容是誦經祈禱和禮拜歌唱;但隨著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也出現(xiàn)“歌頌了民間愛情的忠貞,嘲弄了封建騎士的卑劣”的音樂,迎合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D項正確;該時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無法擺脫宗教文化的束縛,因為神學世界觀占據主導地位,排除A項;資產階級的文化以個人主義為核心,推崇個人的成功和價值實現(xiàn),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文藝復興是指發(fā)生在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9.【答案】C【解析】宗教改革過程中,馬丁·路德用德文翻譯基督教經典,促進德意志各邦交流,找到“德意志”,使德意志形成民族認同感,說明宗教改革促進了德意志民族意識的萌發(fā),C項正確;馬丁·路德譯書是宗教改革的手段,不是為了推動德國的統(tǒng)一,A項錯誤;譯書推動德意志宗教改革與馬丁·路德找到“德意志”不符,B項錯誤;宗教改革中的譯書、交流,找到“德意志”等,與“實現(xiàn)了民族國家獨立”不符,D項錯誤。20.【答案】C【解析】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民眾有攜帶武器的權利,國家不得侵犯,這一規(guī)定保障了公民的自由權利,有助于推動美國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C正確;A不符合史實,美國聯(lián)邦制的維護主要通過憲法和聯(lián)邦軍隊實現(xiàn),排除A;B表述絕對,排除;民眾攜帶武器并不是社會治安混亂的根源,排除D。21.【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手工業(yè)行會中產生現(xiàn)代工會,工人們從參加國會大選,到組建工黨,再到參與組閣,與保守黨輪流執(zhí)政等,表明英國上層建筑的不斷發(fā)展,即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逐漸完善,D項正確;英國工人階級早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憲章運動中已登上了政治舞臺,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英國工人的政治權利得到了充分發(fā)展,B項錯誤;工人政治斗爭方式與時俱進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C項錯誤。2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戰(zhàn)后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一金融一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可知,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設想是為了讓長期以來國際紛繁的經濟秩序體系化、制度化,有利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朝著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fā)展,D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在世界銀行和國家貨幣基金組織中美國居主導地位,但材料內容沒有反映美國在該經濟體系中的特殊地位,A項錯誤;材料只是體現(xiàn)了早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設想,沒有強調世貿組織的地位,無法得出世貿組織是該經濟體系的核心的結論,B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已經建立,不符合材料時間,C項錯誤。23.【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以使貧困人口和由于各種原因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工業(yè)革命與科技革命的開展,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貧富的差距日益拉大,因此政府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通過“福利國家”制度進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因此“福利國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經濟發(fā)展而導致的貧富懸殊嚴重,故B項正確;福利國家制度與戰(zhàn)爭的影響并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全面調整”與材料主旨信息無關,排除C項;D項表述過于絕對,勞動人民主要依靠勞動,而不是救濟,排除D項。24.【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國鳳凰城市政府積極引導非營利組織從事社區(qū)公共服務,在提供財政資金支持的同時以免稅手段保障社區(qū)公共服務供給,這些舉措必然推動社區(qū)管理向市場化方向轉型,B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社區(qū)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的變化,據此無法判斷20世紀80年代以前社區(qū)公共服務不足,排除A項;從材料中無法看出社區(qū)自治的缺陷,且這些舉措正是為了推動社區(qū)自治良性發(fā)展,排除C項;材料中社區(qū)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的變化,有助于減少政府公共服務開支,而非加重政府負擔,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25.【答案】(1)①趨勢: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演變?yōu)閷W識才學,趨向科學和公平。選官方式:由世襲、推薦到考試,趨向公平、公開、公正。選官權力:選官權從地方受過中央,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加強。(2)積極影響:科舉制徹底否定了以門第和出身作為選拔標準的特權制度,為封建國家選官用人搭建了一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為社會精英的流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中國科考制度對歐美國家文官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消極: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為基本科目,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發(fā)展?!窘馕觥浚?)根據所學可知,世卿世祿制以①血緣為選官標準;軍功授爵制、薦舉制選官方式是②薦舉;兩漢時期的選官制度是③察舉制;科舉制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屬于④官僚政治。趨勢:綜合材料和所學可知,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演變?yōu)閷W識才學,趨向科學和公平,選官方式由世襲、推薦到考試,趨向公平、公開、公正,選官權力從地方受過中央,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加強。(2)積極影響:根據所學,可從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中國科考制度對歐美國家文官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等角度進行總結。消極影響:可從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為基本科目,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等分析回答。26.【答案】(1)特點:重視法律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內容詳實,條目清楚,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慎用刑罰,重視以情理治國;進一步強化以儒入法;重視私有財產保護;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人文精神。原因: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前代法律奠定一定的基礎;儒學復興、理學興起(儒家學者深入影響法律條文的解釋);世家大族衰落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表現(xiàn):主持人:任命精通中國傳統(tǒng)法律和西方法律的人員擔任修訂法律大臣;指導思想:秉承“洋為中用”的指導思想;內容:廢除部分陳舊法律,保留封建綱常倫理;引進西方法律文化,如重視民法(私法)、陪審員制度和律師制度。簡評:背景、目的:面對清末統(tǒng)治危機,清政府在法學領域的自救運動;影響:客觀上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但又因其保留綱常倫理,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并由于清政府的垮臺和政治動蕩,未真正實施。(進步性,局限性一點,兩點【解析】(1)特點:根據“唐高宗永徽二年,命長孫無忌、李績等撰《永徽律》”“舊律云言理切害,今改為情理切害者”得出重視法律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根據“收集了唐開元到宋建隆年間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規(guī)范,……其律文大多是唐律的翻版,但在制度上更加規(guī)范”得出內容詳實,條目清楚,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根據“舊律云言理切害,今改為情理切害者,蓋欲原其本情,廣思慎罰故也”得出慎用刑罰,重視以情理治國;根據“規(guī)定死者沒有子嗣的,其遺產由女兒、近親依次繼承”得出重視私有財產保護;根據“不得出賣部曲(家仆)、奴婢等”得出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人文精神;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漢代以后法律進一步強化以儒入法。原因:可從國家統(tǒng)一、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前代法律奠定一定的基礎,儒學復興,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等角度分析回答。(2)表現(xiàn):根據材料信息,可從主持人、指導思想、內容等方面總結。簡評:從背景、目的上看,清末修律是面對清末統(tǒng)治危機,清政府在法學領域的自救運動;從作用上看,從客觀上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分析其積極影響,但又存在局限性,因其保留綱常倫理,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并由于清政府的垮臺和政治動蕩,未真正實施27.【答案】(1)特點: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結果;呈現(xiàn)出被動轉型的特征。評析:沒有改變近代中國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 文言文閱讀(全篇)【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
- 餐飲應急方案
- 第六單元《可能性》-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單元測試卷(蘇教版)
- 老年人電腦培訓內容
- 石河子大學《土力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石河子大學《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2022-2023學年期末試卷
- 石河子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理工大學《娛樂空間設計》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理工大學《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2021-2022學年期末試卷
- 沈陽理工大學《激光器件與技術》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教學工作中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
- 內部項目跟投協(xié)議書(正)
- 鋼管靜壓樁質量監(jiān)理細則
- 5000頭奶牛養(yǎng)殖場新建項目環(huán)境評估報告書
- 16飛機顛簸教學課件
- IATF16949-過程審核檢查表-(含審核記錄)-
- 2022年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畢業(yè)生考試真題及答案
- 散文閱讀精練(100篇優(yōu)秀散文每篇均附能力訓練)-現(xiàn)代文精練
- 《成本會計》考試復習題庫(濃縮300題)
- 工作成功案例分享模板
- 安全管理的幾點做法10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