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_第1頁
《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_第2頁
《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_第3頁
《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_第4頁
《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指導書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電話:傳真:郵編: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zhì)試驗

密度試驗1.試驗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絕對密實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利用密度可計算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實度??紫堵实拇笮绊懙讲牧系奈?、強度、抗凍性及耐久性等。2.主要儀器設備(1)李氏瓶

(2)天平

(3)篩子

(4)鼓風烘箱

(5)量筒、干燥器、溫度計等。

3.試樣制備

將試樣研碎,用篩子除去篩余物,放到105~110℃

4.試驗步驟

(1)在李氏瓶中注入與試樣不起反應的液體至凸頸下部,記下刻度數(shù)(cm3)。將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試驗過程中保持水溫為20℃。

(2)用天平稱取60~90g試樣,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將試樣慢慢送到李氏瓶內(nèi)(不能大量傾倒,防止在李氏瓶喉部發(fā)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接近20cm3為止。再稱取未注入瓶內(nèi)剩余試樣的質(zhì)量,計算出送入瓶中試樣的質(zhì)量(g)。

(3)用瓶內(nèi)的液體將粘附在瓶頸和瓶壁的試樣洗入瓶內(nèi)液體中,轉(zhuǎn)動李氏瓶使液體中的氣泡排出,記下液面刻度(cm3)。

(4)將注入試樣后的李氏瓶中的液面讀數(shù),減去未注入前的讀數(shù),得到試樣的密實體積(cm3)。

5.試驗結(jié)果計算

材料的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小數(shù)后第二位):式中

——材料的密度(g/cm3);

——裝入瓶中試樣的質(zhì)量(g);

——裝入瓶中試樣的絕對體積(cm3)。

按規(guī)定,密度試驗用兩個試樣平行進行,以其計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最后結(jié)果,但兩個結(jié)果之差不應超過cm3。

表觀密度試驗

1.試驗目的

材料的表觀密度是指在自然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利用材料的表觀密度可以估計材料的強度、吸水性、保溫性等,同時可用來計算材料的自然體積或結(jié)構(gòu)物質(zhì)量。2.主要儀器設備(1)游標卡尺

(2)天平

(3)鼓風烘箱

(4)干燥器、直尺等。

3.試驗步驟

(1)對幾何形狀規(guī)則的材料:將待測材料的試樣放入105~110℃

1)用游標卡尺量出試樣尺寸,試樣為正方體或平行六面體時,以每邊測量上、中、下三次的算術(shù)平均值為準,并計算出體積;試樣為圓柱體時,以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量其直徑,各方向上、中、下測量三次,以六次的算術(shù)平均值為準確定其直徑,并計算出體積。

2)用天平稱量出試樣的質(zhì)量。

3)試驗結(jié)果計算

材料的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式中

——材料的表觀密度(g/cm3);

——試樣的質(zhì)量(g);

——試樣的體積(cm3)。(2)對非規(guī)則幾何形狀的材料(如卵石等):其自然狀態(tài)下的體積可用排液法測定,在測定前應對其表面封蠟,封閉開口孔后,再用容量瓶或廣口瓶進行測試。其余步驟同規(guī)則形狀試樣的測試。

堆積密度試驗

1.試驗目的

堆積密度是指散?;蚍蹱畈牧希ㄈ缟啊⑹龋┰谧匀欢逊e狀態(tài)下(包括顆粒內(nèi)部的孔隙及顆粒之間的空隙)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利用材料的堆積密度可估算散粒材料的堆積體積及質(zhì)量,同時可考慮材料的運輸工具及估計材料的級配情況等。

2.主要儀器設備(1)鼓風烘箱

(2)容量筒(3)天平(4)標準漏斗、直尺、淺盤、毛刷等。

3.試樣制備

用四分法縮取3L的試樣放入淺盤中,將淺盤放入溫度為105~110℃

4.試驗步驟

(1)稱取標準容器的質(zhì)量(g);

(2)取試樣一份,經(jīng)過標準漏斗將其徐徐裝入標準容器內(nèi),待容器頂上形成錐形,用鋼尺將多余的材料沿容器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

(3)稱取容器與材料的總質(zhì)量(g)。

5.試驗結(jié)果計算

試樣的堆積密度可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式中

——材料的堆積密度(Kg/m3);

——標準容器的質(zhì)量(Kg);

——標準容器和試樣總質(zhì)量(Kg);

——標準容器的容積(m3)。

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堆積密度測定的結(jié)果。第二章水泥的基本性質(zhì)試驗

水泥細度測定(篩析法)1.試驗目的

通過試驗來檢驗水泥的粗細程度,作為評定水泥質(zhì)量的依據(jù)之一;掌握GB/T1345—2005《水泥細度檢驗方法(80um篩篩析法)》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儀器設備

(1)試驗篩

(2)負壓篩析儀(3)水篩架和噴頭

(4)天平

4.試驗步驟(1)負壓篩法1)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負壓至4000-6000Pa范圍內(nèi)。2)稱取試樣25g,置于潔凈的負壓篩中。蓋上篩蓋,放在篩座上,開動篩析儀連續(xù)篩析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著篩蓋上,可輕輕地敲擊,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篩余物。3)當工作負壓小于4000Pa時,應清理吸塵器內(nèi)水泥,使負壓恢復正常。(2)水篩法1)篩析試驗前,應檢查水中無泥、砂,調(diào)整好水壓及水篩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運轉(zhuǎn)。噴頭底面和篩網(wǎng)之間的距離為35~75㎜。2)稱取試樣50g,置于潔凈的水篩中,立即用潔凈的水沖洗至大部分細粉通過后,放在水篩架上,用水壓為(±)Mpa的噴頭連續(xù)沖洗3min。3)篩畢,用少量水把篩余物沖至蒸發(fā)皿中,等水泥顆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將水傾出,烘干并用天平稱量篩余物。5.試驗結(jié)果計算

水泥細度按試樣篩余百分數(shù)(精確至%)計算。式中

——水泥試樣的篩余百分數(shù)(%);——水泥篩余物的質(zhì)量(g);——水泥試樣的質(zhì)量(g)。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試驗測定水泥凈漿達到水泥標準稠度(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漿體可塑性)時的用水量,作為水泥凝結(jié)時間、安定性試驗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儀器設備,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儀器設備

(1)水泥凈漿攪拌機

(2)標準法維卡儀

(3)天平

(4)量筒3.試驗方法及步驟(1)標準法1)試驗前檢查

儀器金屬棒應能自由滑動,攪拌機運轉(zhuǎn)正常等。2)調(diào)零點

將標準稠度試桿裝在金屬棒下,調(diào)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3)水泥凈漿制備

用濕布將攪拌鍋和攪拌葉片擦一遍,將拌合用水倒入攪拌鍋內(nèi),然后在5~10s內(nèi)小心將稱量好的500g水泥試樣加入水中(按經(jīng)驗找水);拌和時,先將鍋放到攪拌機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慢速攪拌120s,停拌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接著快速攪拌120s后停機。4)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

拌和完畢,立即將水泥凈漿一次裝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圓模內(nèi),用小刀插搗、振動數(shù)次,刮去多余凈漿;抹平后迅速放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然后突然放松,讓試桿自由沉入凈漿中。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用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質(zhì)量的百分比計。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內(nèi)完成。(2)代用法1)儀器設備檢查

稠度儀金屬滑桿能自由滑動,攪拌機能正常運轉(zhuǎn)等。2)調(diào)零點

將試錐降至錐模頂面位置時,指針應對準標尺零點。3)水泥凈漿制備

同標準法。4)標準稠度的測定

有調(diào)整水量法和固定水量法兩種,可選用任一種測定,如有爭議時以調(diào)整水量法為準。①固定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為。拌和結(jié)束后,立即將拌和好的凈漿裝入錐模,用小刀插搗,振動數(shù)次,刮去多余凈漿;抹平后放到試錐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調(diào)整金屬棒使錐尖接觸凈漿并固定松緊螺絲1~2s,然后突然放松,讓試錐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錐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錐30s時記錄試錐下沉深度()。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內(nèi)完成。

②調(diào)整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按經(jīng)驗找水。拌和結(jié)束后,立即將拌和好的凈漿裝入錐模,用小刀插搗、振動數(shù)次,刮去多余凈漿;抹平后放到試錐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調(diào)整金屬棒使錐尖接觸凈漿并固定松緊螺絲1~2s,然后突然放松,讓試錐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當試錐下沉深度為(28±2)mm時的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用水量即為標準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質(zhì)量的百分比計。4.試驗結(jié)果計算

(1)標準法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用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以水泥質(zhì)量的百分比計,按下式計算。(2)代用法1)用固定水量方法測定時,根據(jù)測得的試錐下沉深度S(mm),可從儀器上對應標尺讀出標準稠度用水量()或按下面的經(jīng)驗公式計算其標準稠度用水量()(%)。當試錐下沉深度小于13mm時,應改用調(diào)整水量方法測定。2)用調(diào)整水量方法測定時,以試錐下沉深度為(28±2)mm時的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用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以水泥質(zhì)量百分數(shù)計,計算公式同標準法。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圍,須另稱試樣,調(diào)整水量,重新試驗,直至達到(28±2)mm為止。

水泥凝結(jié)時間的測定試驗1.試驗目的

測定水泥達到初凝和終凝所需的時間(凝結(jié)時間以試針沉入水泥標準稠度凈漿至一定深度所需時間表示),用以評定水泥的質(zhì)量。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凝結(jié)時間》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儀器設備。2.主要儀器設備

(1)標準法維卡儀(2)水泥凈漿攪拌機(3)濕氣養(yǎng)護箱

3.試驗步驟(1)試驗前準備

將圓模內(nèi)側(cè)稍涂上一層機油,放在玻璃板上,調(diào)整凝結(jié)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應對準標準尺零點。(2)以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測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標準稠度水泥凈漿后,立即一次裝入圓模振動數(shù)次刮平,然后放入濕汽養(yǎng)護箱內(nèi),記錄開始加水的時間作為凝結(jié)時間的起始時間。(3)試件在濕氣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養(yǎng)護箱中取出圓模放到試針下,使試針與凈漿面接觸,擰緊螺絲1-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沉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時指針的讀數(shù)。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1)mm即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tài)。從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即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4)初凝測出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上取下,翻轉(zhuǎn)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5)取下測初凝時間的試針,換上測終凝時間的試針。(6)臨近終凝時間每隔15min測一次,當試針沉入凈漿時,即環(huán)形附件開始不能在凈漿表面留下痕跡時,即為水泥的終凝時間。(7)由開始加水至初凝、終凝狀態(tài)的時間分別為該水泥的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用小時(h)和分鐘(min)表示。(8)在測定時應注意,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棒,使其徐徐下降,防止撞彎試針,但結(jié)果以自由下沉為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入凈漿的位置距圓模至少大于10mm;每次測定完畢需將試針擦凈并將圓模放入養(yǎng)護箱內(nèi),測定過程中要防止圓模受振;每次測量時不能讓試針落入原孔,測得結(jié)果應以兩次都合格為準。4.試驗結(jié)果的確定與評定

(1)自加水起至試針沉入凈漿中距底板(4±1)mm時,所需的時間為初凝時間;至試針沉入凈漿中不超過(環(huán)形附件開始不能在凈漿表面留下痕跡)時所需的時間為終凝時間;用小時(h)和分鐘(min)來表示。(2)達到初凝或終凝狀態(tài)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jié)論相同時才能定為達到初凝或終凝狀態(tài)。

評定方法:將測定的初凝時間、終凝時間結(jié)果,與國家規(guī)范中的凝結(jié)時間相比較,可判斷其合格性與否。

水泥安定性的測定試驗1.試驗目的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后體積變化的均勻性情況。通過試驗可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安定性》的測試方法,正確評定水泥的體積安定性。安定性的測定方法有雷氏法和試餅法,有爭議時以雷氏法為準。2.主要儀器設備

(1)沸煮箱

(2)雷氏夾

(3)雷氏夾膨脹值測定儀(4)其他同標準稠度用水量試驗。3.試驗方法及步驟(1)測定前的準備工作

若采用餅法時,一個樣品需要準備兩塊約100mm×100mm的玻璃板;若采用雷氏法,每個雷氏夾需配備質(zhì)量約為75~85g的玻璃板兩塊。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薄層機油。(2)水泥標準稠度凈漿的制備

以標準稠度用水量加水,按前述方法制成標準稠度水泥凈漿。(3)成型方法1)試餅成型

將制好的凈漿取出一部分分成兩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預先準備好的玻璃板上,輕輕振動玻璃板,并用濕布擦過的小刀由邊緣向中間抹動,做成直徑為70-80mm、中心厚約10mm、邊緣漸薄、表面光滑的試餅,然后將試餅放入濕汽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24±2)h。2)雷氏夾試件的制備

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度凈漿裝滿試模,裝模時一只手輕輕扶持試模,另一只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15次左右,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試模移至濕汽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24±2)h。(4)沸煮1)調(diào)整沸煮箱內(nèi)的水位,使試件能在整個沸煮過程中浸沒在水里,并在煮沸的中途不需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保證能在(30±5)min內(nèi)升至沸騰。2)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精確到,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試件之間互不交叉,然后在(30±5)min內(nèi)加熱至沸,并恒沸3h±5min。沸煮結(jié)束,即放掉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5)試驗結(jié)果的判別

1)餅法判別

目測試餅未發(fā)現(xiàn)裂縫,用直尺檢查也沒有彎曲時,則水泥的安定性合格,反之為不合格。若兩個判別結(jié)果有矛盾時,該水泥的安定性為不合格。2)雷氏夾法判別

測量試件指針尖端間的距離(),記錄至小數(shù)點后1位,當2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的平均值不大于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則為不合格。當2個試件沸煮后的()超過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膠砂強度檢驗1.試驗目的

檢驗水泥各齡期強度,以確定強度等級;或已知強度等級,檢驗強度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掌握國家標準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的測定方法(ISO法)》,正確使用儀器設備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儀器設備(1)膠砂攪拌機(2)試模

(3)膠砂振實臺

(4)抗折強度試驗機

(5)抗壓試驗機

(6)抗壓夾具

(7)刮平尺、養(yǎng)護室等3.試驗步驟(1)試驗前準備

成型前將試模擦凈,四周的模板與底板接觸面上應涂黃油,緊密裝配,防止漏漿,內(nèi)壁均勻刷一薄層機油。(2)膠砂制備

試驗用砂采用中國ISO標準砂,其顆粒分布和濕含量應符合GB/T17671—1999的要求。1)膠砂配合比

試體是按膠砂的質(zhì)量配合比為水泥:標準砂:水=1:3:進行拌制的。一鍋膠砂成三條試體,每鍋材料需要量為:水泥(450±2)g;標準砂(1350±5)g;水(225±1)mL。2)攪拌

每鍋膠砂用攪拌機進行攪拌。可按下列程序操作:①膠砂攪拌時先把水加入鍋里,再加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②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后,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地將砂子加入;把機器轉(zhuǎn)至高速再拌30s。③停拌90s,在第一個15s內(nèi)用一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的膠砂,刮入鍋中間,在高速下繼續(xù)攪拌60s,各個攪拌階段的時間誤差應在±1s以內(nèi)。(3)試體成型

試件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體。膠砂制備后應立即進行成型。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臺上,用一個適當勺子直接從攪拌鍋里將膠砂分二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每個槽里約放300g膠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一個模槽來回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60次。再裝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次。移走模套,從振實臺上取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90℃(4)試體的養(yǎng)護1)脫模前的處理及養(yǎng)護

將試模放入霧室或濕箱的水平架子上養(yǎng)護,濕空氣應能與試模周邊接觸。另外,養(yǎng)護時不應將試模放在其他試模上。一直養(yǎng)護到規(guī)定的脫模時間時取出脫模。脫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顏料對試體進行編號和做其他標記。,二個齡期以上的試體,在編號時應將同一試模中的三條試體分在二個以上齡期內(nèi)。2)脫模

脫模應非常小心,可用塑料錘或橡皮榔頭或?qū)iT的脫模器。對于24h齡期的,應在破型試驗前20min內(nèi)脫模;對于24h以上齡期的,應在20-24h之間脫模。3)水中養(yǎng)護

將做好標記的試體水平或垂直放在(20±1)℃水中養(yǎng)護,水平放置時刮平面應朝上,養(yǎng)護期間試體之間間隔或試體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5)強度試驗1)強度試驗試體的齡期

試體齡期是從水加水開始攪拌時算起的。各齡期的試體必須在表1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強度試驗。試體從水中取出后,在強度試驗前應用濕布覆蓋。表1

各齡期強度試驗時間規(guī)定齡期時間24h48h72h7d>28d24h±15min48h±30min72h±45min7d±2h28d±8h2)抗折強度試驗①每齡期取出3條試體先做抗折強度試驗。試驗前須擦去試體表面的附著水分和砂粒,清除夾具上圓柱表面粘著的雜物,試體放入抗折夾具內(nèi),應使側(cè)面與圓柱接觸。②采用杠桿式抗折試驗機試驗時,試體放入前,應使杠桿成平衡狀態(tài)。試體放入后調(diào)整夾具,使杠桿在試體折斷時盡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③抗折試驗的加荷速度為(50±10)N/s。3)抗壓強度試驗①抗折強度試驗后的斷塊應立即進行抗壓試驗??箟涸囼烅氂每箟簥A具進行,試體受壓面為40mm×40mm。試驗前應清除試體受壓面與壓板間的砂?;螂s物。試驗時以試體的側(cè)面作為受壓面,試體的底面靠緊夾具定位銷,并使夾具對準壓力機壓板中心。②壓力機加荷速度為(2400±200)N/s。4.試驗結(jié)果計算及處理(1)抗折試驗結(jié)果:抗折強度按下式計算,精確到。式中

——水泥抗折強度,Mpa;——折斷時施加于棱柱體中部的荷載,N;——支撐圓柱之間的距離,100mm;——棱柱體正方形截面的邊長,40mm;以一組3個棱柱體抗折結(jié)果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jié)果。當3個強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時,應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結(jié)果。(2)抗壓試驗結(jié)果:抗壓強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式中

——水泥抗壓強度,Mpa;——破壞時的最大荷載,N;——受壓部分面積,mm2(40mm×40mm=1600mm2)。以一組3個棱柱體上得到的6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shù)平均值為試驗結(jié)果。如6個測定值中有一個超出6個平均值的±10%,就應剔出這個結(jié)果,而以剩下5個的平均數(shù)為結(jié)果;如果5個測定值中再有超過它們平均數(shù)±10%,則該組結(jié)果作廢。第三章混凝土用集料試驗

砂的篩分析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試驗測定砂的顆粒級配,計算砂的細度模數(shù),評定砂的粗細程度;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儀器設備

(1)標準篩(2)天平

(3)鼓風烘箱

(4)搖篩機。(5)淺盤、毛刷等。3.試樣制備

按規(guī)定取樣,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試樣,并將試樣縮分至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卻至室溫后,篩除大于的顆粒(并算出其篩余百分率),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4.試驗步驟

(1)準確稱取試樣500g,精確到1g。

(2)將標準篩按孔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疊放,加底盤后,將稱好的試樣倒入最上層的篩內(nèi),加蓋后置于搖篩機上,搖約10min。

(3)將套篩自搖篩機上取下,按篩孔大小順序再逐個用手篩,篩至每分鐘通過量小于試樣總量%為止。通過的顆粒并入下一號篩中,并和下一號篩中的試樣一起過篩,按這樣的順序進行,直至各號篩全部篩完為止。

(4)稱取各號篩上的篩余量,試樣在各號篩上的篩余量不得超過200g

5.試驗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

(1)計算分計篩余百分率:各號篩上的篩余量與試樣總量相比,精確至%。

(2)計算累計篩余百分率:每號篩上的篩余百分率加上該號篩以上各篩余百分率之和,精確至%。篩分后,若各號篩的篩余量與篩底的量之和同原試樣質(zhì)量之差超過1%時,須重新試驗。(3)砂的細度模數(shù)按下式計算,精確至。式中

——細度模數(shù);、…——分別為,,,,,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4)累計篩余百分率取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精確至1%。細度模數(shù)取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精確至;如兩次試驗的細度模數(shù)之差超過時,須重新試驗。砂的表觀密度測定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試驗測定砂的表觀密度,為計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提供依據(jù)。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儀器設備(1)容量瓶

(2)天平

(3)鼓風烘箱

(4)其他

3.試驗制備

試樣按規(guī)定取樣,并將試樣縮分至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至室溫后,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4.試驗步驟(1)稱取上述試樣300g,裝入容量瓶,注入冷開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處,用手旋轉(zhuǎn)搖動容量瓶,使砂樣充分搖動,排除氣泡,塞緊瓶蓋,靜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頸刻500mL刻度線處,塞緊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稱其質(zhì)量,精確至1g。(2)將瓶內(nèi)水和試樣全部倒出,洗凈容量瓶,再向瓶內(nèi)注水至瓶頸500mL刻度線處,擦干瓶外水分,稱其質(zhì)量,精確至1g。試驗時試驗室溫度應在20℃~25℃

5.試驗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

(1)砂的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

式中

——砂的表觀密度,kg/m3;

——水的密度,1000kg/m3;

——烘干試樣的質(zhì)量,g;

——試樣、水及容量瓶的總質(zhì)量,g;

——水及容量瓶的總質(zhì)量,g。

(2)表觀密度取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精確至10kg/m3;如兩次試驗結(jié)果之差大于20Kg/m3,須重新試驗。砂的堆積密度測定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試驗測定砂的堆積密度,為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估計運輸工具的數(shù)量或存放堆場的面積等提供依據(jù)。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

2.主要儀器設備

(1)鼓風烘箱(2)容量筒

(3)天平(4)標準漏斗

(5)直尺、淺盤、毛刷等。

3.試樣制備

按規(guī)定取樣,用搪瓷盤裝取試樣約3L,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待冷卻至室溫后,篩除大于的顆粒,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4.試驗步驟(1)松散堆積密度的測定

取一份試樣,用漏斗或料勺,從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處慢慢裝入,等裝滿并超過筒口后,用鋼尺或直尺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試驗過程應防止觸動容量瓶),稱出試樣與容量筒的總質(zhì)量,精確至1g。(2)緊密堆積密度的測定

取試樣一份分兩次裝入容量筒。裝完第一層后,在筒底墊一根直徑為10mm的圓鋼,按住容量筒,左右交替擊地面25次。然后裝入第二層,裝滿后用同樣的方法進行顛實(但所墊放圓鋼的方向與第一層的方向垂直)。再加試樣直至超過筒口,然后用鋼尺或直尺沿中心線向兩個相反的方向刮平,稱出試樣與容量筒的總質(zhì)量,精確至。(3)稱出容量筒的質(zhì)量,精確至1g。

5.試驗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

(1)砂的松散或緊密堆積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式中

——砂的松散或緊密堆積密度,kg/m3;

——試樣與容量筒總質(zhì)量,g;

——容量筒的質(zhì)量,g;

——容量筒的容積,L。

(2)堆積密度取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精確至10kg/m3。

石子的篩分析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篩分試驗測定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以便于選擇優(yōu)質(zhì)粗集料,達到節(jié)約水泥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掌握GB/T14685—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儀器設備

(1)方孔篩

孔徑為、mm、mm、mm、mm、mm、mm、mm、mm、mm、mm、及mm的篩各一個,并附有篩底和篩蓋。(2)鼓風烘箱

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3)搖篩機(4)臺稱

稱量10Kg,感量10g。(5)其他

淺盤、烘箱等。3.試樣制備

按規(guī)定取樣,用四分法縮取不少于表2的試樣數(shù)量,經(jīng)烘干或風干后備用。表2

粗集料篩分試驗取樣規(guī)定最大粒徑(mm)最少試樣質(zhì)量(Kg)4.試驗步驟(1)稱取按表11-2的規(guī)定質(zhì)量的試樣一份,精確到1g。將試樣倒入按孔徑大小從上到下組合的套篩上。

(2)將套篩放在搖篩機上,搖10min;取下套篩,按篩孔大小順序再逐個進行手篩,篩至每分鐘通過量小于試樣總量的%為止。通過的顆粒并入下一個篩,并和下一號篩中的試樣一起過篩,直至各號篩全部篩完。當篩余顆粒的粒徑大于,在篩分過程中允許用手指撥動顆粒。

(3)稱出各號篩的篩余量,精確至1g。篩分后,如所有篩余量與篩底的試樣之和與原試樣總量相差超過1﹪,則須重新試驗。

5.試驗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1)計算分計篩余百分率(各篩上的篩余量占試樣總量的百分率),精確至﹪。

(2)計算各號篩上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該號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該號篩以上各分計篩余百分率之和),精確至﹪。

(3)根據(jù)各號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粗集料各號篩上的累計篩余百分率應滿足國家規(guī)范規(guī)定的粗集料顆粒級配的范圍要求。石子的表觀密度測定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試驗測定石子的表觀密度,為評定石子質(zhì)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提供依據(jù);石子的表觀密度可以反映骨料的堅實、耐久程度,因此是一項重要的技術(shù)指標。應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石子的表觀密度測定方法有液體比重天平法和廣口瓶法。2.主要儀器設備

(1)液體比重天平法1)鼓風烘箱

2)吊籃

3)臺秤

4)方孔篩

5)盛水容器(有溢水孔)6)溫度計、淺盤、毛巾等。(2)廣口瓶法1)廣口瓶

2)天平

3)方孔篩、鼓風烘箱、淺盤、溫度計、毛巾等。3.試樣制備

按規(guī)定取樣,用四分法縮分至不少于表3規(guī)定的數(shù)量,經(jīng)烘干或風干后篩除小于的顆粒,洗刷干凈后,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表3

粗集料表觀密度試驗所需試樣數(shù)量最大粒徑(mm)<最少試樣質(zhì)量(kg)4.試驗步驟(1)液體比重天平法

1)取試樣一份裝入吊籃,并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液面至少高出試樣表面50mm.。浸水24h后,移放到稱量用的盛水容器內(nèi),然后上下升降吊籃以排除氣泡(試樣不得露出水面)。吊籃每升降一次約1s,升降高度為30~50mm。

2)測定水溫后(吊籃應全浸在水中),準確稱出吊籃及試樣在水中的質(zhì)量,精確至5g,稱量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水孔控制。

3)提起吊籃,將試樣倒入淺盤,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稱出其質(zhì)量,精確至5g。

4)稱出吊籃在同樣溫度水中的質(zhì)量,精確至5g。稱量時盛水容器內(nèi)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水孔控制。

注:試驗時各項稱量可以在15℃~25℃范圍內(nèi)進行,但從試樣加水靜止的2h起至試驗結(jié)束,其溫度變化不得超過(2)廣口瓶法1)將試樣浸水24h,然后裝入廣口瓶(傾斜放置)中,注入清水,搖晃廣口瓶以排除氣泡。2)向瓶內(nèi)加水至凸出瓶口邊緣,然后用玻璃片迅速滑行,滑行中應緊貼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稱取試樣、水、廣口瓶及玻璃片的總質(zhì)量,精確至1g。3)將廣口瓶中試樣倒入淺盤,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稱其質(zhì)量,精確至1g。4)將廣口瓶洗凈,重新注入飲用水,并用玻璃片緊貼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稱取水、廣口瓶及玻璃片總質(zhì)量,精確至1g。注:此法為簡易法,不宜用于石子的最大粒徑大于的情況。5.試驗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

(1)石子的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式中

——石子的表觀密度,kg/m3;

——水的密度,1000kg/m3;

——烘干試樣的質(zhì)量,g;

——吊籃及試樣在水中的質(zhì)量,g;

——吊籃在水中的質(zhì)量,g。

(2)表觀密度取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精確至10kg/m3;如兩次試驗結(jié)果之差大于20kg/m3,須重新試驗。對材質(zhì)不均勻的試樣,如兩次試驗結(jié)果之差大于20kg/m3,可取4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石子的堆積密度測定試驗1.試驗目的

石子的表觀密度的大小是粗骨料級配優(yōu)劣和空隙多少的重要標志,且是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必要資料,或用以估計運輸工具的數(shù)量及存放堆場面積等。通過試驗應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儀器設備

(1)臺秤

稱量10kg,感量10g;(2)磅秤

稱量50kg或100kg,感量50g;(3)容量筒

(4)墊棒、直尺等。

3.試樣制備

按規(guī)定取樣,烘干或風干后,拌勻并把試樣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4.試驗步驟

(1)松散堆積密度的測定

取試樣一份,用取樣鏟從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mm處,讓試樣自由落下,當容量筒上部試樣呈錐體并向四周溢滿時,停止加料。除去凸出容量筒表面的顆粒,以適當?shù)念w粒填入凹陷處,使凹凸部分的體積大致相等。稱出試樣和容量筒的總質(zhì)量,精確至10g。

(2)緊密堆積密度的測定

將容量桶置于堅實的平地上,取試樣一份,用取樣鏟將試樣分三次自距容量桶上口50㎜高度處裝入桶中,每裝完一層后,在桶底放一根墊棒,將桶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25次。將三層試樣裝填完畢后,再加試樣直至超過桶口,用鋼尺或直尺沿桶口邊緣刮去高出的試樣,并用適合的顆粒填平凹處,使表面凸起部分與凹陷部分的體積大致相等。稱出試樣和容量筒的總質(zhì)量,精確至10g。

(3)稱出容量筒的質(zhì)量,精確至10g。5.試驗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

(1)石子的松散或緊密堆積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式中

——石子的松散或緊密堆積密度,kg/m3;

——試樣與容量筒總質(zhì)量,g;

——容量筒的質(zhì)量,g;

——容量筒的容積,L。

(2)堆積密度取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精確至10kg/m3。石子的壓碎指標測定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測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壓碎的能力,以間接地推測其相應的強度,評定石子的質(zhì)量。通過試驗應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儀器設備

(1)壓力試驗機

(2)壓碎值測定儀

(3)方孔篩

(4)天平

(5)臺秤(6)墊棒等。3.試樣制備

按規(guī)定取樣,風干后篩除大于及小于的顆粒,并去除針片狀顆粒,拌勻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三份備用(每份3000g)。

4.試驗步驟

(1)置圓模于底盤上,取試樣1份,分兩層裝入模內(nèi),每裝完一層試樣后,一手按住模子,一手將底盤放在圓鋼上振顫擺動,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次,兩層顛實后,平整模內(nèi)試樣表面,蓋上壓頭。

(2)裝有試樣的模子置于壓力機上,開動壓力試驗機,按1kN/s的速度均勻加荷200kN并穩(wěn)荷5s,然后卸荷,取下受壓圓模,倒出試樣,用孔徑㎜的篩篩除被壓碎的細粒,稱取留在篩上的試樣質(zhì)量,精確至1g。

5.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1)壓碎指標值按下式計算,精確至﹪;式中

——壓碎指標值,﹪;

——試樣的質(zhì)量,g;

——壓碎試驗后篩余的試樣質(zhì)量,g。

(2)壓碎指標值取三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精確至1﹪。第四章普通混凝土試驗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實驗室拌和方法

1.試驗目的

學會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方法,為測試和調(diào)整混凝土的性能,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打下基礎。2.主要儀器設備

(1)混凝土攪拌機

(2)磅秤

(3)天平(4)拌和鋼板等。3.拌和方法

按所選混凝土配合比備料。拌和間溫度為(20±5)℃。

(1)人工拌和法

1)干拌

將拌和鋼板與拌鏟用濕布潤濕后,將砂平攤在拌和板上,再倒入水泥,用拌鏟自拌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復,直至拌勻;加入石子,繼續(xù)翻拌至均勻為止。

2)濕拌

在混合均勻的干拌和物中間作一凹槽,倒入已稱量好的水(約一半),翻拌數(shù)次,并徐徐加入剩下的水,繼續(xù)翻拌,直至均勻。

3)拌和時間控制

拌和從加水時算起,應在10min內(nèi)完成。

(2)機械拌和法

1)預拌

拌前先對混凝土攪拌機掛漿,即用按配合比要求的水泥、砂、水及少量石子,在攪拌機中攪拌(涮膛),然后倒出多余砂漿。其目的是防止正式拌和時水泥漿掛失影響到混凝土的配合比。

2)拌和

向攪拌機內(nèi)依次加入石子、水泥、砂子,開動攪拌機攪動2~3min。

3)將拌和物從攪拌機中卸出,倒在拌和鋼板上,人工拌和1~2min。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和易性)試驗———混凝土的坍落度試驗

1.試驗目的

通過測定骨料最大粒徑不大于、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同時評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為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混凝土拌合物質(zhì)量評定提供依據(jù);掌握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的測試方法,正確使用所用儀器與設備,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儀器設備

(1)坍落度筒

(2)搗棒

(3)直尺、小鏟、漏斗等。3.試驗步驟(1)每次測定前,用濕布濕潤坍落度筒、拌和鋼板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剛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腳踩住2個腳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裝料時保持位置固定。

(2)取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15L,用小鏟分3層均勻地裝入筒內(nèi),使搗實后每層高度為筒高的1/3左右。每層用搗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勻插搗25次。插搗筒邊混凝土時,搗棒可以稍稍傾斜。插搗底層時,搗棒應貫穿整個深度,插搗第二層和頂層時,搗棒應插透本層至下一層的表面。澆灌頂層時,混凝土應灌到高出筒口,插搗過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則應隨時加料,頂層插搗完畢后,刮去多余混凝土,并用鏝刀抹平。(3)清除筒邊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穩(wěn)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離過程應在5~10s內(nèi)完成。從開始裝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個過程應不間斷地進行,并應150s內(nèi)完成。

4.試驗結(jié)果確定與處理

(1)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測筒高與坍落后混凝土試體最高點之間的高度差,即為該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炷涟韬臀锾涠纫詍m為單位,結(jié)果精確至1mm。(2)坍落度筒提離后,如混凝土發(fā)生崩坍或一邊剪壞現(xiàn)象,則應重新取樣再測定。如第二次試驗仍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則表示該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好,應予記錄備查。(3)觀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試體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粘聚性的檢查方法是用搗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錐體側(cè)面輕輕敲打,此時,如果錐體逐漸下沉,則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錐體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則表示粘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漿析出的程度來評定。如坍落度筒提起后無稀漿或僅有少量稀漿自底部析出,則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較多的稀漿從底部析出且錐體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漿而骨料外露,則表明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4)和易性的調(diào)整

1)當坍落度低于設計要求時,可在保持水灰比不變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水泥漿量。

2)當坍落度高于設計要求時,可在保持砂率不變的條件下,增加集料的用量。

3)當出現(xiàn)含砂量不足,粘聚性、保水性不良時,可適當增加砂率,反之減小砂率。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觀密度試驗

1.試驗目的

測定混凝土拌和物搗實后的單位體積重量(即表觀密度),以提供核實混凝土配合比計算中的材料用量之用。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GB/T50080—2002,正確使用儀器設備。2.主要儀器設備

(2)臺秤

(3)振動臺

(4)搗棒等。3.試驗步驟

(1)用濕布把容量筒內(nèi)外擦干凈,稱出其重量,精確至50g;(2)混凝土的裝料及搗實方法應視拌和物的稠度而定。一般來說。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動臺振實為宜;大于70mm的用搗棒搗實為宜。(3)用刮刀將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和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應予填平。將容量筒外壁擦凈,稱出混凝土與容量筒總重,精確至50g。4.試驗結(jié)果計算

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kg/m3。式中

——混凝土的表觀密度,kg/m3;

——容量筒的質(zhì)量,kg;

——容量筒和試樣總質(zhì)量,kg;

——容量筒的容積,L。普通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1.試驗目的

掌握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標準》及GBJ107—87《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根據(jù)檢驗結(jié)果確定、校核配合比,并為控制施工質(zhì)量提供依據(jù)。2.主要儀器設備

(1)壓力試驗機

(2)混凝土攪拌機

(3)振動臺

(4)試模

(5)養(yǎng)護室

(6)搗棒、金屬直尺等。

3.試件制作

(1)制作試件前應檢查試模,擰緊螺栓并清刷干凈,在其內(nèi)壁涂上一薄層礦物油脂。一般以3個試件為一組。

(2)試件的成型方法應根據(jù)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來確定。

1)坍落度大于70mm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人工搗實成型。將攪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分兩層裝入試模,每層裝料的厚度大約相同。插搗時用鋼制搗棒按螺旋方向從邊緣向中心均勻進行。插搗底層時,搗棒應達到試模底面;插搗上層時,搗棒應貫穿下層深度約20~30mm。并用鏝刀沿試模內(nèi)側(cè)插搗數(shù)次。每層的插搗次數(shù)應根據(jù)試件的截面而定,一般為每100cm2截面積不應少于12

2)坍落度小于70mm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振動臺成型。將攪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一次裝入試模,裝料時用鏝刀沿試模內(nèi)壁略加插搗并使混凝土拌和物稍有富裕,然后將試模放到振動臺上,振動時應防止試模在振動臺上自由跳動,直至混凝土表面出漿為止,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鏝刀抹平。

4.試件養(yǎng)護

(1)采用標準養(yǎng)護的試件成型后應覆蓋表面,以防止水分蒸發(fā),并在溫度(20±5)℃下靜置一晝夜至兩晝夜,然后拆模編號。再將拆模后的試件立即放在溫度為(20±3)℃、濕度為90%以上的標準養(yǎng)護室的架子上養(yǎng)護,彼此相隔10~20mm。

(2)無標準養(yǎng)護室時,混凝土試件可放在溫度為(20±3)℃的不流動水中養(yǎng)護,水的pH值不應小于7。

(3)與構(gòu)件同條件養(yǎng)護的試件成型后,應覆蓋表面,試件的拆模時間可與實際構(gòu)件的拆模時間相同,拆模后試件仍需保持同條件養(yǎng)護。

5.試驗步驟

(1)試件從養(yǎng)護地點取出后,應盡快進行試驗,以免試件內(nèi)部的溫濕度發(fā)生顯著變化。(2)先將試件擦拭干凈,測量尺寸,并檢查外觀,試件尺寸測量精確到1mm,并據(jù)此計算試件的承壓面積。(3)將試件安放在試驗機的下壓板上,試件的承壓面應與成型時的頂面垂直。試件的中心應與試驗機下壓板中心對準。開動試驗機,當上板與試件接近時,調(diào)整球座,使接觸均衡。(4)混凝土試件的試驗應連續(xù)而均勻地加荷,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C30時,其加荷速度為~s;若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或等于C30時,則為~s。當試件接近破壞而開始迅速變形時,停止調(diào)整試驗機油門,直到試件破壞,并記錄破壞荷載。

(5)試件受壓完畢,應清除上下壓板上粘附的雜物,繼續(xù)進行下一次試驗。

6.試驗結(jié)果計算與處理(1)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式中

——混凝土立方體試件的抗壓強度值,MPa;

——試件破壞荷載,N;

——試件承壓面積,mm2。

(2)以3個試件測值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如3個測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1個與中間值的差值超過中間值的15%時,則把最大或最小值舍去,取中間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與中間值的差均超過中間值的15%,則該組試件的試驗結(jié)果作廢。

(3)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是以150mm×150mm×150mm的立方體試件作為抗壓強度的標準值,其他尺寸試件的測定結(jié)果應乘以尺寸換算系數(shù)。200mm×200mm×200mm試件,其換算系數(shù)為;100mm×100mm×100mm第五章建筑砂漿試驗

建筑砂漿的拌和1.試驗目的

學會建筑砂漿拌合物的拌制方法,為測試和調(diào)整建筑砂漿的性能,進行砂漿配合比設計打下基礎。2.主要儀器設備

(1)砂漿攪拌機(2)磅秤

(3)天平

(4)拌和鋼板、鏝刀等。

3.拌和方法

按所選建筑砂漿配合比備料,稱量要準確。

(1)人工拌和法

1)將拌和鐵板與拌鏟等用濕布潤濕后,將稱好的砂子平攤在拌和板上,再倒入水泥,用拌鏟自拌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復,直至拌勻。

2)將拌勻的混合料集中成錐形,在堆上做一凹槽,將稱好的石灰膏或粘土膏倒入凹槽中,再倒入適量的水將石灰膏或粘土膏稀釋(如為水泥砂漿,將稱好的水倒一部分到凹槽里),然后與水泥及砂一起拌和,逐次加水,仔細拌和均勻。

3)拌和時間一般需5min,和易性滿足要求即可。

(2)機械拌和法

1)拌前先對砂漿攪拌機掛漿,即用按配合比要求的水泥、砂、水,在攪拌機中攪拌(涮膛),然后倒出多余砂漿。其目的是防止正式拌和時水泥漿掛失影響到砂漿的配合比。

2)將稱好的砂、水泥倒入攪拌機內(nèi)。

3)開動攪拌機,將水徐徐加入(如是混合砂漿,應將石灰膏或粘土膏用水稀釋成漿狀),攪拌時間從加水完畢算起為3min。

4)將砂漿從攪拌機倒在鐵板上,再用鐵鏟翻拌兩次,使之均勻。

建筑砂漿的稠度試驗1.試驗目的

通過稠度試驗,可以測得達到設計稠度時的加水量,或在現(xiàn)場對要求的稠度進行控制,以保證施工質(zhì)量。掌握《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JGJ70-90),正確使用儀器設備。

2.主要儀器設備

(1)砂漿稠度儀

(2)鋼制搗棒

(3)臺秤、量筒、秒表等。

3.試驗步驟(1)盛漿容器和試錐表面用濕布擦干凈后,將拌好的砂漿物一次裝入容器,使砂漿表面低于容器口約10mm左右,用搗棒自容器中心向邊緣插搗25次,然后輕輕地將容器搖動或敲擊5~6下,使砂漿表面平整,隨后將容器置于稠度測定儀的底座上。(2)擰開試錐滑桿的制動螺絲,向下移動滑桿,當試錐尖端與砂漿表面剛接觸時,擰緊制動螺絲,使齒條側(cè)桿下端剛接觸滑桿上端,并將指針對準零點上。(3)擰開制動螺絲,同時計時間,待10s立刻固定螺絲,將齒條測桿下端接觸滑桿上端,從刻度盤上讀出下沉深度(精確到1mm)即為砂漿的稠度值。(4)圓錐形容器內(nèi)的砂漿,只允許測定一次稠度,重復測定時,應重新取樣測定之。

4.試驗結(jié)果評定

(1)取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砂漿稠度的測定結(jié)果,計算值精確至1mm。(2)兩次試驗值之差如大于20mm,則應另取砂漿攪拌后重新測定。

建筑砂漿的分層度試驗1.試驗目的

測定砂漿拌和物在運輸及停放時的保水能力及砂漿內(nèi)部各組分之間的相對穩(wěn)定性,以評定其和易性。掌握《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JGJ70-90),正確使用儀器設備。

2.主要儀器設備

(1)砂漿分層度測定儀

(2)砂漿稠度測定儀。(3)水泥膠砂振實臺

(4)秒表等。

3.試驗步驟(1)首先將砂漿拌和物按稠度試驗方法測定稠度。(2)將砂漿拌和物一次裝入分層度筒內(nèi),待裝滿后,用木錘在容器周圍距離大致相等的四個不同地方輕輕敲擊1~2下,如砂漿沉落到低于筒口,則應隨時添加,然后刮去多余的砂漿并用鏝刀抹平。(3)靜置30min后,去掉上節(jié)200mm砂漿,剩余的100mm砂漿倒出放在拌和鍋內(nèi)拌2min,再按稠度試驗方法測其稠度。前后測得的稠度之差即為該砂漿的分層度值(cm)。4.試驗結(jié)果評定

砂漿的分層度宜在10~30mm之間,如大于30mm易產(chǎn)生分層、離析和泌水等現(xiàn)象,如小于10mm則砂漿過干,不宜鋪設且容易產(chǎn)生干縮裂縫。

建筑砂漿的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1.試驗目的

測定建筑砂漿立方體的抗壓強度,以便確定砂漿的強度等級并可判斷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掌握《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JGJ70-90),正確使用儀器設備。2.主要儀器設備(1)壓力試驗機

(2)試模

(3)搗棒、墊板等。

3.試件制備(1)制作砌筑砂漿試件時,將無底試模放在預先鋪有吸水性較好的濕紙的普通粘土磚上(磚的吸水率不小于10%,含水率不大于2%),試模內(nèi)壁事先涂刷脫膜劑或薄層機油。(2)放在磚上的濕紙,應為濕的新聞紙(或其他未粘過膠凝材料的紙),紙的大小要以能蓋過磚的四邊為準,磚的使用面要求平整,凡磚四個垂直面粘過水泥或其他膠結(jié)材料后,不允許再使用。(3)向試模內(nèi)一次注滿砂漿,用搗棒均勻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搗25次,為了防止低稠度砂漿插搗后,可能留下孔洞,允許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數(shù)次,使砂漿高出試模頂面6~8mm。(4)當砂漿表面開始出現(xiàn)麻斑狀態(tài)時(約15~30min)將高出部分的砂漿沿試模頂面削去抹平。4.試件養(yǎng)護(1)試件制作后應在(20±5)℃溫度環(huán)境下停置一晝夜(24±2)h,當氣溫較低時,可適用延長時間,但不應超過兩晝夜,然后對試件進行編號并拆模。試件拆模后,應在標準養(yǎng)護條件下,繼續(xù)養(yǎng)護至28d,然后進行試壓。(2)標準養(yǎng)護條件1)水泥混合砂漿應為溫度(20±3)℃,相對溫度60%-80%;2)水泥砂漿和微沫砂漿應為溫度(20±3)℃,相對濕度90%以上;3)養(yǎng)護期間,試件彼此間隔不少于10mm。(3)當無標準養(yǎng)護條件時,可采用自然養(yǎng)護1)水泥混合砂漿應在正常溫度,相對濕度為60%-80%的條件下(如養(yǎng)護箱中或不通風的室內(nèi))養(yǎng)護;2)水泥砂漿和微沫砂漿應在正常溫度并保持試塊表面濕潤的狀態(tài)下(如濕砂堆中)養(yǎng)護;3)養(yǎng)護期間必須作好溫度記錄。(4)在有爭議時,以標準養(yǎng)護為準。5.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1)試件從養(yǎng)護地點取出后,應盡快進行試驗,以免試件內(nèi)部的溫度發(fā)生顯著變化。試驗前先將試件擦試干凈,測量尺寸,并檢查其外觀。試件尺寸測量精確至1mm,并據(jù)此計算試件的承壓面積。如實測尺寸與公稱尺寸之差不超過1mm,可按公稱尺寸進行計算。(2)將試件安放在試驗機的下壓板上(或下墊板上),試件的承壓面應與成型時的頂面垂直,試件中心應與試驗機下壓板中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