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論蘇詩“尚理”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1.gif)
![也論蘇詩“尚理”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2.gif)
![也論蘇詩“尚理”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3.gif)
![也論蘇詩“尚理”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4.gif)
![也論蘇詩“尚理”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dcf9edf34b30625cf412eaffe010386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也論蘇詩“尚理”祝青娟
中國詩壇歷來有唐詩和宋詩的區(qū)別?!疤圃娭匦郧椋孕蜗箜嵨度?宋詩重說理,以討論理趣見長〞,這已成共識定論。除詞作之外,蘇軾作為詩人也頗有成就。他的詩作,把“理〞與“趣〞結合起來,給人以啟迪和審美感受,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吸引力。在他的大量詩作中,我們都可以讀出“理趣〞盎然的詩句來。
一、移情入理,在詠物中蘊含“理趣〞
蘇軾一生身行萬里半天下,每到一處都飽覽當?shù)仫L光,深受啟發(fā)而感悟人生。于是他筆下的日月星辰、山河草木無不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示。如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此詩前兩句中,詩人從橫、側、遠、近、高、低、中等七個不同角度,寫了廬山所浮現(xiàn)的不同神態(tài),生動確切地表達了廬山雄奇多姿的壯闊風景。然而,最耐人尋味的還是三四兩句的精警討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可謂水到渠成之筆。詩人敏銳地覺察到,由于事物的繁雜性、多樣性,也由于人們活動的局限性(身在此山中),他們往往搞不清其中的真相?!爱斁终呙裕杂^者清〞的哲理可謂本詩的弦外之音,詩外之意。
蘇軾在此以“理〞入景,用理語概括出景象所包含的深刻哲思,這可能正是它千古盛傳的原因所在吧!
寓哲理、規(guī)律于山水風景之中的詩作還有好多,再如《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合適。
二十八個字,寫透了那令人心醉的西湖風景,由“水光瀲滟〞“山色空蒙〞的描寫,直接跳到后兩句的討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合適〞,這兩句高度概括化的理性語言極為精當,使全詩渾然一體,成為西湖定評。后人索性稱其為“西子湖〞,可謂“才高意遠、造語精到〞。讀完全詩,“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飾〞的言外之搭理啟發(fā)我們的心扉。
二、在敘事抒情詩中融入哲理
蘇軾的一生頗多坎坷,屢經(jīng)宦海浮沉,萍蹤不定,突如其來的“補外〞或調遣,常使他與親朋面臨生離死別。因此,他以獨到而深切的體驗,再加上他敏銳的觀測力,無論大事小事,經(jīng)過他的藝術加工,就構成了敘事抒懷詩的“理趣〞。
如著名的《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四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險峻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簡直就是詩人在滿懷情感地摸索人生奧秘。開頭一句頗富哲理的人生慨嘆,引出前半首詩,用“雪泥鴻爪〞這樣貼切、奇警的比喻,來概括人生的短暫和萍跡的不定。他除了對人生征途的沉重思考外,還滿懷深情地對初次經(jīng)過澠池的往事加以回憶。當再過澠池,老僧已死,壁壞詩亡,感慨萬千。在后半首詩中將死者形跡的消亡與生者蹤跡的消失相互對照,突出地說明白“雪泥〞上的“飛鴻指爪〞是偶然的存在,最終都將歸于泯滅。而尾聯(lián):“往日險峻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的小小生活鏡頭,過去確實存在,卻僅是再度閃現(xiàn)一下,就進一步印證和深化了前面“雪泥鴻爪〞的人生哲見。因此,“飛鴻指爪〞這個意象全在討論的氣氛中顯現(xiàn),它不是唐人筆下具體的景中之“物〞,而是詩人為表情達意而高度概括出來的象征,顯得情理并茂,耐人咀嚼。
蘇軾不但能從親身經(jīng)歷中總結哲理打動讀者,而且從凡常小事的表達中闡發(fā)哲理也往往給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譬如《於潛僧綠筠軒》詩: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是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這首詩借表達於潛僧的寺居“綠筠軒〞,遍植綠竹,歌頌了其高雅節(jié)操,批判了物欲俗骨,從而調侃人生。詩以敘事起筆,在“嚼肉〞與“愛竹〞的猛烈反差中,突出雅俗的嚴格界限,而“無竹令人俗〞“俗士不可醫(yī)〞二句,著重突出了俗的無可救藥和鄙夷情感,最終兩句則用典故對俗士進行了尖刻的嘲諷和戲謔。詩歌融表達與說理于一爐,使日常小事上升為超凡脫俗的立論根據(jù),令人浮想聯(lián)翩,回味無窮。
蘇軾的大量詩就是這樣,以他對生活深刻的體驗,通過描繪生活場景或生活細節(jié),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既有形象,又有理念精魂,把形象描繪與哲理概括高度統(tǒng)一起來。
三、純發(fā)討論,以理娛人
蘇軾一反唐人規(guī)律,獨辟蹊徑,脫離唐詩依靠景物抒寫情懷的創(chuàng)作窠臼,純以討論寫了大量以理育人的詩篇,最有名的要數(shù)《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全詩通篇用琴來喻說,但句句意在琴外,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事物之理的摸索。琴一彈就響乃習聞常見,很少有人想為什么不談就不響。“放在匣中何不鳴〞,詩人意識到,琴聲必需借助外部力量發(fā)出?!叭粞渊暥洌瑒t又進一步指出,光有外力琴聲也不能發(fā)出。有琴無指不行,有指無琴也無聲,只有彈撥琴弦,才能奏出音樂。這就透露了事物發(fā)展變化中,內因外因之間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關系。我們又可以從中聯(lián)系到社會的人與事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有雄偉韜略的人才,就像能夠發(fā)出音樂的琴,但不能被人使用,那就如“放在匣中〞而“不鳴〞的琴。反之,無論君主多么英明,假如不會使用人才,也絕不可能把國家治理得好。詩人是否在創(chuàng)作此詩時想到常被提及的君臣關系問題,已不得而知;但詩人要求為國為民有所作為而得到承認,在其文章中時時可見。全詩構思獨特,純屬討論,但卻字字生輝。
四、論詩、書、畫中的理趣
蘇軾多才多藝。詩、書、畫各門藝術樣樣精通,見解也往往表達在詩中。因此創(chuàng)作了大量有關詩、書、畫理論的詩歌,表明了他的創(chuàng)作主張,也透露了種種藝術規(guī)律。
蘇軾說書法的風格不一,就說“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要總結書無定法,就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難推求〞。雖為討論,卻透出蘇軾隨便揮灑書寫,點評書畫時的景象。而“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爽〞“古來畫師非俗士,妙思實與詩同出〞,說明了詩畫藝術的統(tǒng)一與相互滲透的規(guī)律。這些詩也構成了蘇詩“理趣〞的一個方面。
蘇軾認為,只有畫家心如槁木,與自然融為一體,才會“人禽兩逍遙〞。他想告訴我們:只有不惜付出代價,才能得到所求的東西。又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讀詩而知畫,短短四句,“實踐出真知〞的哲理,滲透于全詩的景致之中。如陳邦炎所說:“蘇軾的這首題畫詩,卻還寫了要憑觸覺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維才能想出的鴨之‘知,要靠經(jīng)驗和判斷才能預言的河豚之‘欲上。這些,無論在自然界或在畫幅上,都不是目所能見,是通過詩人想象和聯(lián)想得之于視覺之外,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冀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1.6 有理數(shù)的減法 聽評課記錄
- 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10.2《積極面對競爭》聽課評課記錄
- 粵人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一節(jié) 非洲概述》聽課評課記錄
- 2025年天文測量儀器合作協(xié)議書
- 加盟合作框架協(xié)議書范本
- 臨時棄土場土地租用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年度網(wǎng)紅蛋糕店品牌授權轉讓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協(xié)議書涉及子女醫(yī)療費用承擔合同
- 2025年度農(nóng)業(yè)旅游租賃田地合同
- 2025年度期刊訂閱用戶信息保護合同
- 前牙即刻種植的臨床應用
- 2024-2025學年初中七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綜合卷(人教版)含答案
- 體育活動策劃與組織課件
- 公司違規(guī)違紀連帶處罰制度模版(2篇)
- 2025屆高考物理二輪總復習第一編專題2能量與動量第1講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功能關系的應用課件
- T型引流管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化學寒假作業(yè)(九)
- 內業(yè)資料承包合同個人與公司的承包合同
- 【履職清單】2024版安全生產(chǎn)責任體系重點崗位履職清單
- 2022年全國醫(yī)學博士英語統(tǒng)一考試試題
- 《工業(yè)自動化技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