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的特點_第1頁
哥特式建筑的特點_第2頁
哥特式建筑的特點_第3頁
哥特式建筑的特點_第4頁
哥特式建筑的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哥特式建筑的特點羅馬風(式)建筑的進一步發(fā)展,就是1215世紀西歐以法國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國,是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哥特”原義是指野 蠻人,哥特藝術是野蠻藝術之義,是一個貶義詞。在歐洲人眼里羅馬式是正統(tǒng)藝術,繼而興 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貶為“哥特”(野蠻)了。主要見于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筑。法 國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哥特式教堂建筑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形成了具有獨 創(chuàng)性的結構體系,完全脫離了古羅馬的影響:首先是采用了尖券、X形尖肋拱等建筑形式來 減輕屋頂的重量,比羅馬式半圓形拱頂更穩(wěn)固,所以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更高曠、輕巧。 其次是形體向

2、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不論是墻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 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不僅所有的券是尖的, 而且建筑局部和細節(jié)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沖力。另外,哥特式建筑 的窗戶尺寸大大的增加了,一起應運而生的還有優(yōu)美的彩色玻璃窗畫。這種畫也成為不識字 信徒們的圣經。圓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 的舞臺畫面。當人們走近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畫 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生艷,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哥特式玫瑰窗具體特征是:門窗由半圓拱形改為尖拱,更具向上的方向感。柱

3、子采用束柱,就是一根柱子做得好像幾根細柱捆成 一束,垂線感覺強烈。拱頂則用尖券X形交叉式或六分肋拱作為承重構件, 使大廳顯得高聳而奇特。飛扶壁在外墻與柱間的運用起到了斜撐的作用。同時, 飛扶壁做得很空靈,也起到裝飾作用。5窗飾花紋有宗教寓意,一種是玫瑰花形式,另一種是火焰紋;是宗教與美學的結合;窗上還裝有彩色玻璃,使室內光線有奇幻、神秘感。一、哥特風格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主要見于天 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 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 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

4、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 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 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飛扶壁由側廳外面的柱墩發(fā)券, 平衡中廳拱腳的側推力。為了增加穩(wěn)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飛 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tǒng)一。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 題,建筑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法國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國興起,當時法國一些教堂已經出現(xiàn)肋架拱頂和飛 扶壁的雛型。法國哥特式教堂平面雖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橫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門入口,

5、 東頭環(huán)殿內有環(huán)廊,許多小禮拜室成放射狀排列。教堂內部特別是中廳高聳,有大片彩色玻 璃宙。其外觀上的顯著特點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頂,西邊高大的鐘樓上有的也砌尖 頂。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屋頂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墻垛上也都有玲瓏的尖頂,窗戶細 高,整個教堂向上的動勢很強,雕刻極其豐富。西立面是建筑的重點,典型構圖是:兩邊一 對高高的鐘樓,下面由橫向券廊水平聯(lián)系,三座大門由層層后退的尖券組成透視門,券面滿 布雕像。正門上面有一個大圓宙,稱為玫瑰窗,雕刻精巧華麗。圣丹尼大教堂圖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區(qū)的圣丹尼大教堂。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 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

6、的彩色玻璃窗,為以后許多教堂所效法。在 十二世紀,蘇格(Suger)修道院長建議當時的國王,卡貝先王朝的第五個國王路易六世和 隨后繼位的路易七世將卡洛林王朝時期所建的教堂拆除,然后在原址建造一座歌特式教堂。 多虧了蘇格,圣丹尼修道院才變得極為重要,修道院所屬教堂圣丹尼大教堂也就成了當時的 皇家陵園。后又由于圣丹尼主管教區(qū)的建立,1966年圣丹尼修道院教堂被晉升改稱為“圣 丹尼大主教教堂”。圣丹尼大教堂圖法國初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巴 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 建成,歷時180多年。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風格, 祭壇、回

7、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 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于世。圣母院 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 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 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 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 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后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并放回原位?!伴L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 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圣母圣嬰,兩邊立著天 使的塑像

8、,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么裝飾。大廳可 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臺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 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圣歌和悲壯的樂曲。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巴黎圣母院圖索爾茲伯里主教堂英國的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和法國亞眠主教堂的建造年英國的哥特建筑風格 英國的哥特式建筑出現(xiàn)的比法國稍 晚,流行于1216世紀。英國教堂不象法國教堂那樣矗立 于擁擠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開 闊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中,作為復雜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較 低矮,與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們不象法國教堂那 樣重視結構技術,但裝飾更自由多樣。英

9、國教堂的工期一般 都很長,其間不斷改建、加建,很難找到整體風格統(tǒng)一的英國的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和法國亞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屬于英國早期哥特風格,中廳較矮較深,兩側各有一側廳,橫翼突出較多,而且有一個較短的后橫翼,可以容 納更多的教士,這是英國常見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 西邊。東頭多以方廳結束,很少用環(huán)殿。索爾茲伯里教堂雖 然有飛扶壁,但并不顯著。與同時代法國北部的哥特式教堂 相比,索爾茲伯里大教堂有以下主要特征:雖然不是修道院, 但在教堂的南側有類似修道院的回廊和議事堂;教堂的圣堂 部位采用矩形平面(而不是多葉狀);教堂的中廊的拱廊以強 調樓層為手法的水平劃分為重點,使得中廊內的空間更具水

10、 平延伸性(而不是上升性);建筑的“飛券+扶壁”結構系統(tǒng) 不發(fā)達(而是采用通過側廊拱頂吸收側推力的方法);構件纖 細的縱長尖頂窗是立面上的主要構圖元素(幾乎沒有圓形玫 瑰窗);多枝肋拱從柱垛上生出的手法已經開始出現(xiàn),預示著日后扇拱的發(fā)達。此外,索爾茲伯里大教堂是當時少有的“一氣呵成”的新建教堂(除中 央高塔以外),現(xiàn)存的建筑如實地反映了建造時的原貌,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科隆主教堂圖1.3德國的哥特式建筑 德國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 教堂于1248年興工,由建造過亞眠主教堂的法國人設計,有法國 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風格,歌壇和圣殿同亞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廳內部高達46米,僅次于法國博韋主教堂。該建筑的建造過程經歷了許多斷續(xù),花費了相 當長的時問,但建筑工藝極為精細。中堂為5廊形式,整體構成基本模仿法國的亞眠大教堂。 西立面的兩座鐘塔高達157m,極為壯觀。立面沒有玫瑰窗,尖券和豎線條是基本構圖元素, 無論在外部形象還是在內部空間上都強調了上升性,傳達一種高峻而冷漠的感覺。米拉大教堂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 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后 完成。教堂內部由四排巨柱隔開,寬達49米。中廳高約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