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人教八年級上冊_第1頁
初中語文人教八年級上冊_第2頁
初中語文人教八年級上冊_第3頁
初中語文人教八年級上冊_第4頁
初中語文人教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峽教學目標1、利用書中注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詩文的能力。教學難點: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品味詩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教學活動第一課時一、導入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

2、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二、三峽簡介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宜昌的南津關是其東端,四川奉節(jié)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間全長193公里。三峽由西陵峽、巫峽、 瞿塘峽組成。西陵峽以“險”著稱,巫峽以“秀”見長,瞿塘峽以“雄”著稱。三、作者簡介酈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時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不僅是地理學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散文名作。四、初讀課文1、對照注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理解文句。闕(qu) 疊嶂(zhagrave;ng) 曦(x)月 襄(xing)陵 沿溯sug

3、rave;) 素湍(tun) 絕巘(yn) 長嘯(xiagrave;o) 屬(zh)引 哀轉(zhun)2、辨明詞義。(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沖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3)一詞多義。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4)重點詞語。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哀轉久絕(絕:消失)3、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1)自非/亭午夜分

4、,不見曦月。(2)沿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fā)的內心感觸。3.熟練地背誦課文。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2.疏通文意并熟練地背誦課文。課前準備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認知生字:湍軒邈泠嚶鳶窺柯2.熟讀課文,了解大意。3.閱讀三峽,準備比較閱讀。課時安排:二課時教學設計一、導入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吧?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大家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看看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異同。板書課題。二、檢查預習

5、,識記生字縹(pio) 湍(tun) 軒(xun) 邈(mio) 泠(lng)嚶(yng) 鳶(yun) 窺(ku) 柯(k)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可以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1.朗讀課文要求: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jié)奏鮮明,速度稍緩。2.疏通文意a.先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補充注釋:風煙俱凈:全,都。任意東西:任憑江流飄蕩而或東或西。一百許里:余。天下獨絕:極頂。急湍甚箭:湍,急流。甚,勝過,超過。泉水激石:沖擊,沖刷。好鳥相鳴:美麗的鳥

6、兒。在晝猶昏:猶如,如同。b.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弄懂全篇。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d.繼續(xù)朗讀課文,以至成誦。四、理解課文內容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還應怎樣做呢?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提出問題,供大家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集中歸納到以下幾點,通過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統(tǒng)一認識)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劃分本文結構,概括段落大意。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目的是什么?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

7、中可以看得出來?5.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明確)1.本文主要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奇山異水。中心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2.第一段總領全篇,點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三段分寫,緊承上文,具體而細致地分別描寫異水和奇山。3.主要采用了描寫的手法,表現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許里)水之清澈和兩岸夾山之高峻。4.流露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可以看得出來。5.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語言優(yōu)美,采用以駢為主,駢散結合的寫法,且講究對和聲律。(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主講,結合學過的課文陋室銘,指導學生能分辨課文中的駢句和

8、散句即可,不必細究)五、探究景物描寫的特點請學生談談本文在景物描寫上的特點,并用同樣的方法,做口語片斷練習。教師提示:1.抓住了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奇山異水”。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3.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夸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對偶);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擬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六、拓展延伸,比較閱讀教師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學生邊談,教

9、師邊歸納,寫在黑板上。1.相同之處:都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突出描寫了山水的景色,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和熱愛之情。寫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都側重寫山,突出了山勢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2.不同之處:寫作目的不同:三峽主要是為了客觀地介紹地理知識,而與朱元思書則突出了對大自然的贊賞,而且寫出作者的內心感觸。在描寫上:三峽在寫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時的變化;寫山時,還突出了山的連綿不斷。在形式上:三峽是散文,而與朱元思書是駢文。(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教師要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七、教師小結山川景色,古來共談。當我們手捧書卷,領略這些美文

10、的時候,我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眼觀自然之象,耳聽天籟之音,身感物外之趣,雜念頓然消逝,心靈得以凈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國的青山綠水,飽覽大自然的旖旎風光。八、作業(yè)1.完成課后練習。2.游覽當地的山川等名勝,寫一篇游記。板書設計:與朱元思書 吳均總敘:景色奇特秀麗 愛慕自然分敘:奇山異水獨絕 志趣高潔反思:12唐詩五首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學習詩歌,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指導學生朗讀,注 意把握朗讀時的節(jié)奏、韻律、聲調和重音。在讀時用心揣摩每一首詩的內容和情感。2.過程與方法:研讀品味,借助聯想和想象揣摩詩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語言再現其意境或內涵。

1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正確理解詩歌內容體悟作者情感。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難點:通過詩歌的語言和詩中的形象體會詩人在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關鍵:通過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美, 體會詩人借助景物所傳達的思想情感。教學方法:研讀,品析。教學手段:多媒體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一、學習野望導入: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墒牵绻刂姼枋返捻樞?,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

12、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1初步感知學生初讀全詩,對照注釋,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翻譯全詩。學生交流,教師可出示以下譯文,與學生的譯文比較: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2深入理解(1)教師講解首聯,重點講解:“東皋”,地名,今屬山西萬榮。皋,水邊高地。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坝我馈保貌懿?/p>

13、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2)自讀頷聯和頸聯,說說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田園風光。交流、明確:這兩聯寫薄暮中所見景物,作者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3)自讀尾聯,討論:作者從田園中找到慰藉了嗎?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流露著怎樣的情感?交流、明確: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闭f自己

14、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全詩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3背誦全詩教師提示幫助學生記背: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二、學習黃鶴樓(一)激發(fā)興趣。1從唐才子傳中記載的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2寫出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各名文。湖北:黃鶴樓,崔顥黃鶴樓;湖南: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江西: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3李白曾登黃鶴樓想題詩紀念,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自認無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顥的詩下面題寫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離去了。事后對崔顥的這首詩念念

15、不忘,曾兩次作詩模仿此詩的格調。如登金陵鳳凰臺鸚鵡洲。眾多古人稱崔顥的這首詩是“第一”、“千古之奇”。這究竟是一首怎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把古詩讀熟。2指名學生讀,注意“昔、載”的讀音。3師:高明的朗讀者不僅能夠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還能帶上一定的感情,誰再來讀讀?并相機評點學生的朗讀,如這是深沉的崔顥,這是憂愁的崔顥4學生結合注釋,默讀弄懂詩歌大意,并和同桌互相說說。三、讀悟結合,感受憂愁師:在一個晴好的日子里,詩人崔顥來到了黃鶴樓。望著巍峨瑰麗的黃鶴樓,他有什么感受呢?(課件出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

16、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學生讀。師:出示關于黃鶴樓來歷的傳說。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樓,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來飲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錢。道士為了感謝辛老板的盛情,臨別時,用橘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仙鶴,誰知這仙鶴在客人來飲酒時,會跳舞勸酒。從此酒店生意紅火,辛老板也因此發(fā)了財。十年后道士重來,歌笛一曲,只見白云朵朵空中來,仙鶴隨之起舞,道士也騎鶴而走了。辛老板為紀念此事,在蛇山上興工動土,建高樓一幢,取名黃鶴樓。學生讀后,指名說說這幾句的意思。師:仔細看看,這幾句有什么特點?生:有三個“黃鶴”和兩個“空”。說說這三個黃鶴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師:師生對讀。生讀一、三句,師

17、讀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載”,生讀后半截。感受那種空茫的感覺。師:是啊,昔日的黃鶴和仙人都已飛升而去,這里只余下了生接“黃鶴樓、白云悠悠、動人的傳說”其實,千百年來,飛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黃鶴呢?朝代更迭,王侯將相,功名利祿、恩怨是非又何嘗不是“一去不復返”呢?出示:“_一朝去,白云千載空悠悠。”教師示范說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再由學生補充,然后再讀。師:古人說“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一切都終將一去不復返,帶著這種感慨,這種空茫,再讀這四句詩。師:詩人感慨之余,登上了這“天下絕景”的黃鶴樓,極目遠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相機出示“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理解“晴川”。學生閉目

18、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顥,看到了什么?指名學生說,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崔顥詩中的情景。師:除了這樹、這川、這芳草,詩人應該還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補充。想象著畫面,再指名學生讀好這兩句。師:如此美景,詩人站在樓上,不覺癡了,醉了悄悄地,夕陽已斜,暮色漸合,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示:“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鄙x,回答。(看到了“煙波江上”,想到了“鄉(xiāng)關”)理解“鄉(xiāng)關”和“煙波江上”。師:“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背钍浅林氐模堊x“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薄鞍装l(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背钍怯崎L的,請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愁

19、是綿密的,請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睅煟鹤x讀這兩句詩,看到“日暮”,你想起了誰的什么詩句嗎?課件出示: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學生讀,感受“日暮”帶來的愁緒。師:夜幕降臨,寂寞就會隨著暮色籠罩過來,尤其是四處漂泊的游子,那種愁緒更是深入骨髓。再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睅煟捍揞椪驹邳S鶴樓上,極目遠眺,看到了家鄉(xiāng)嗎?(沒有)家鄉(xiāng)汴梁,遙遙無蹤,難怪詩人會朝著煙波浩渺的長江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會朝著鸚鵡洲的萋萋芳草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會朝著西斜的紅日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

20、?”難怪詩人會朝著東升的圓月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鄉(xiāng)汴梁卻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見絲毫的影蹤,真是“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斷腸”??!再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睅煟哼@可真是“日暮鄉(xiāng)關無處覓,煙波江上使人愁”(課件出示,生讀)詩人這憂愁又僅僅只是鄉(xiāng)愁嗎?出示崔顥的資料。崔顥(704754),唐朝汴州人,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寫詩。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極為失意。唐朝開科取士,每年也不過一二十人,當年白居易二十七歲的時候中了進士,他寫了這樣一句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顥呢,還不到二十歲就中

21、了進士,本以為是前程錦繡了,但是卻是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你覺得此刻的崔顥,他還有什么愁?生:人生失意之愁。再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彼?、配樂誦讀,拓展升華師:(播放音樂寒春風曲)崔顥站在黃鶴樓上,暮色漸濃,看著眼前滔滔東去的長江,看著煙靄籠罩的鸚鵡洲,他不由地輕輕吟哦起來:(生讀整首詩)雖然說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云必將逝去,但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想著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這些年四處奔波的艱辛,想著自己多年未歸的故鄉(xiāng),崔顥的滿懷愁緒頓時化作五十六個字從嘴里噴涌而出:(生再讀全詩)師:崔顥的這首詩雖然只有五十六個字,卻將黃鶴樓的來歷,登臨黃鶴樓所見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緊緊

22、地融合在了一起,被稱為唐朝七言律詩的第一作品。這也難怪當年李白見了之后會擱筆而去呢!當然,李白雖然這次沒有留下什么詩作,但是不是白白走了一遭呢?出示李白的詩作鸚鵡洲: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學生讀,試與黃鶴樓比較,說說發(fā)現了什么。生談:有點相似,是仿照著寫的。師:由此可見,黃鶴樓這首詩對李白的影響有多深??!反復誦讀。野望情(彷徨)景(山野秋晚圖)情(追懷)黃鶴樓起用典引出黃鶴樓承感慨仙人已去轉描寫登樓所見合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五、布置作業(yè):背誦默寫,完成校本作業(yè)六、教學反思第二課時一、學習使至塞上(

23、一)作者介紹。(大屏展示)王維,字摩詰,曾任尚書右丞等官職,世稱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詩歌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尤其是創(chuàng)作的山水田園詩對后世影響深遠。宋朝蘇軾曾贊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二)反復誦讀,以讀促悟。1解一解了解背景: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王維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節(jié)度使幕兼為判官。本詩即寫出塞時沿途景色。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2讀一讀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2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3釋義單車:一輛車,表明此次出使隨從不多。屬國:典屬國的簡稱。唐代人有時以“屬國”代指使臣。詩人在這里借指自己出使邊塞的使者身份。征蓬:飄飛的蓬草,古詩中常用于比喻遠行之人。煙:報警時點燃的烽煙。長河:指黃河。蕭關: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縣東南。候騎:負責偵察、通信的騎兵。都護:當時邊疆重鎮(zhèn)都護府的長官、首將。燕然:燕然山,這里指邊防前線。4品一品把握內容,理解詩意,體會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小組探討:(1)本詩中哪些詞語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2)“單”、“孤”、“征蓬”等字詞透露出作者當時怎

25、樣的心境?(孤寂、憤懣。)(3)詩人在頸聯中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大漠景色?(蒼茫遼闊、浩瀚無邊。)(4)整首詩中詩人的情緒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5悟一悟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所描繪的意境美。(1)詩中有畫(2)煉字精妙(3)詩的留白(大屏展示)“大”寫詩人開闊的胸襟,沙漠浩瀚無邊。“孤”寫邊塞荒涼,烽火臺燃起的濃煙格外醒目而單調?!伴L”寫出了詩人對橫貫沙漠的黃河的真實感覺?!皥A”寫出了詩人大漠觀落日的特殊感受,親切溫暖,微帶蒼茫。明確:勾勒出一幅極其雄渾、闊大、壯美的大漠中黃昏落日圖,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士凄涼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借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wèi)邊疆

26、的愛國主義精神。(三)賞析名句。(大屏展示)構圖美近處烽煙、遠處夕陽、大漠無邊、長河奔流空間擴大線條美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層次豐富色彩美黃沙漫漫、夕輝橘紅、白煙一縷、河水閃閃鮮明優(yōu)美明確:這句話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四)教師總結(大屏展示)使至塞上: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傳達了詩人幽微難言的內心感情。二、學習渡荊門送別1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唐代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他是我國繼屈原之后又一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發(fā)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tài)度抨擊社會,鞭撻權貴。他的

27、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杜甫曾給予李白的詩篇極高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崩畎妆缓笕俗u為“詩仙”。2簡介寫作背景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是設想故鄉(xiāng)的山水送別自己。詩人李白一生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寫了不少歌頌祖國壯麗河山的名詩佳篇。這首詩是詩人于開元十三年(726)辭親遠游,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友人而作。詩人在二十五歲之前一直住在四川,這次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3播放朗讀讀音,整體感知。(1)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朗讀課文并解釋詞語。渡遠:乘船遠行。云生:云霞興

28、起。憐:喜愛。故鄉(xiāng)水:指流經四川的長江水。(2)學生齊讀這首詩,然后個別學生讀。(3)思考下列問題:理解渡荊門送別一詩各句的意義。(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詩人乘舟順流而下,經過漫長的水路,來到荊門之外。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山已經到了盡頭,江水就在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蕩蕩。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皎潔的明月在空中流轉,如同飛在空中的明鏡。云氣在江面上變幻莫測,如同海市蜃樓一般。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雖然進入異地,我仍然依戀著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不遠萬里,一直伴著我這位游子。)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交代了什么?(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頷聯寫景,展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是從什么角度來

29、寫景的?烘托出詩人怎樣的心境?(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礴地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烘托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詩中是怎樣以時空的變換來描繪江山的美景的?(“月下”寫夜晚,描繪近景,“云生”寫白天,描繪遠景。)詩人已為荊門外的美景所陶醉,為什么卻“仍憐故鄉(xiāng)水”?(作者見到楚地美景的興奮和激動,但也忘不了曾經養(yǎng)育過自己的故鄉(xiāng)。)“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給我們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描寫明月映江水、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全詩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通過對長江兩岸秀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開闊情懷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同時表現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無限眷戀、

30、思念之情。)4體會寫作方法。可以從整體構思、意境、語言、表現手法等幾個角度來分析。從構思看:題目“渡荊門送別”,“渡荊門”包括前三聯,尾聯照應詩題中的“送別”,全詩緊扣題目展開,結構分明,章法有度。從意境看:詩歌意境高遠,形象奇?zhèn)?,想象瑰麗。抓住兩聯寫景名句,特別是頷聯,要求學生通過想象,用一段話展示其畫面的壯美。從語言看:可以從“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的“隨”“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評一字傳神的藝術效果。從表現手法看:“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運用襯托的手法和對偶的修辭手法寫江水的平靜,江岸的遼闊;“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江水以情意。5小結:李白在欣賞荊門一帶風光的時候,面對那流經故鄉(xiāng)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鄉(xiāng)之情:“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苯鬟^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yǎng)育過他的故鄉(xiāng),而又初次離別的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他。這首詩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展現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構成的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感情。三、學習錢塘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